喹诺酮类药物易发血糖异常

合集下载

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

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
1肝 毒 性 氟 喹诺 酮可 使 患者 肝功 能 损害 , 床上 常 见血 清 转 氨酶 临
20 0 8年 8月 美 国食 品药 物 管 理 局 发 出通 知 , 用 氟 喹 使 诺 酮 类 药 物 患 者 发 生 肌 腱 炎 , 腱 断 裂 风 险 增 加 , 在 说 明 肌 须 书 中加 用黑 框警 告 。老 人 , 官移 植 和接 受 糖皮 质激 素 治疗 器 者 , 种 风险 更大 , 说 明 书中或 开 处方 时应 告诉 患 者 。 旦 这 在 一 发现 肌腱 疼 痛 、 胀应 立 即停 药并 避免 患肢 活 动受力 I 肌腱 肿 3 I 。 损伤 并 不罕 见 , 科 曾发 现 2例 。关 键是 医生应 该追 问用药 本 史 , 则 易误 诊为 常见 病—— 软组 织损 伤 。 否 但并 非 所有 的 氟喹诺 酮 药 物都 是 不安 全 的 。 多项 临床试 验 表 明 左 氧 氟 沙 星 和 环 丙 沙 星 的 安 全 性 相 对 较 好 。 氧 氟 沙 左 星 和 环 丙 沙 星 都 是 主 要 经 肾 脏 排 泄 的药 物 , 对 于 主 要 由肝 相
难辨 梭 状芽 孢杆 菌 相关 性腹 泻发 生 率 降到 1% 3
4 血 糖 异 常
氟 喹诺 酮 类 药 物 能抑 制胰 岛 B细 胞 三磷 酸 腺 苷 敏感 钾
离 子通 道 。 当钾离 子 通 道被 抑制 , B细 胞 的 细 胞 膜 就 会 去 极 化 , 致 胰 岛素 分 泌增 加 , 血糖 发 生 。2 0 导 低 0 3年 日本 厚 生 劳 动 省 和 福 利 省 对 加 替 沙 星 V服 品 种 发 出 警 戒 函 , 因 是 该 药 I 原 20 0 2年 6月 ~ 0 3年 2月 报 告 发 生 了 7 20 5例 严 重 的低 血 糖 反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简介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简介

➢ 肾功能减退者选 用自肝肾双通道 排出的环丙沙星。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特点
肝功能损害者选用 主要经肝胆系统排 泄的环丙沙星时应 减量使用。
诺氟沙星和培氟沙星使用 大剂量或者尿液pH大于7时 容易发生结晶尿,用药期 间应多喝水,24小时排尿 量大于1200mL。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静脉 滴注时,滴注时间应控 制在1小时以上。
5
药物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01
02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某些品种会抑制CYP450
酶活性。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可抑制茶碱类、咖啡 因和华法林在肝脏中 的代谢,导致血药浓 度升高和不良反应的 发生。
03
➢ 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升 高,会产生中毒症状, 如恶心、呕吐、激动、 失眠、心悸等。
相互作用
皮肤软组织感染
病原菌
骨、关节感染。中耳炎、 窦炎,由敏感需氧革兰阴 性杆菌所致的成年患者, 可以选用。
抗菌 药物
有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 萄球菌可能者,不宜选用 氟喹诺酮类。
细菌性脑膜炎
01
02
03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 用于病原菌尚未明确的
化脓性脑炎的初始经验 治疗。
➢ 目前常用的氟喹诺酮 类药物中也未获批用
➢ 曲伐沙星肝毒性 较大,已经撤市。
血糖异常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和 莫西沙星所致低血糖都 有报道。
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口服降糖药物时。
老年非糖尿病患者服用加替 沙星时也有高血糖的报道。
其他不良反应
01
白细胞减少和嗜酸 性粒细胞增加的发 生率低于1%。
02
替马沙星所致的以 溶血为主要表现并 伴有肾功能不全, 凝血功能不全、肝 功能不全,称为替 马沙星综合征。

糖友抗感染慎用沙星类药物

糖友抗感染慎用沙星类药物

糖友抗感染慎用沙星类药物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6期林叔有5年的糖尿病病史,最近因泌尿系统感染到药店买了加替沙星来抗感染,但用了一段时间,他却出现低血糖。

到医院检查,医生问了他的用药史,才明确引起低血糖的元凶是加替沙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加替沙星会影响血糖调节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合并胆囊或泌尿系感染,往往需加用抗生素一类的药,加替沙星就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陈永表示,加替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而氟喹诺酮类药品属化学合成抗菌药,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关节、软组织感染等。

不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抗感染要慎用,这些药物可能和降糖药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异常。

特别是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更易发生低血糖。

目前,糖尿病患者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致低血糖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相关资料显示,或与胰岛β细胞膜上5-三磷酸腺苷敏感的K离子通道的阻断有关。

陈永提醒,特别是左氧氟沙星引致的低血糖造成的危险性更高,性质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应引起医师和患者的密切关注。

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就诊除了会导致血糖异常以外,陈永表示,喹诺酮类药物还会导致肝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肾功能损害及全身性损害等,而且在用药后几天内快速发生,且可能不可逆转。

所以,除了糖尿病患者,低血钾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都应慎用喹诺酮类药物。

另外,有些老年患者可能患有未察觉的糖尿病,此时用加替沙星时就要密切注意监控血糖。

若患者出现出汗、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饥饿感、肢体震颤等现象,应当停止用药,及时就医。

(摘自《老人报》)。

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区别

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区别

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区别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隶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这是一种完全有人工而合成的药物,本文要说的三种药物也是临床目前应用率最高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但是它们在适应症、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相互作用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医生完全掌握,这三点是合理用药的基础所在。

基于此本文对这三方面进行深刻的讲解。

一、适应症方面1.抗菌特点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这两种药物对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化脓性链球菌、嗜肺军团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比较强,因此,临床将其称之为“呼吸喹诺酮类”。

而环丙沙星主要对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肠杆菌科细菌等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因此这种药物不适合用于治疗因社区获得所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2.尿液排泄率若患者患有细菌性尿路感染应选择经尿液排泄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即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而莫西沙星药物中仅有20%能够以原形的状态随着尿液进行排泄,所以并不适合治疗尿路感染疾病。

其中,因尿道管或是尿结石所引发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需要采用对生物被膜有明显效果环丙沙星进行治疗。

3.给药频次临床认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都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所以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都需要采用每日一次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而由于环丙沙星的半衰期比较短,则需要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给药,也就是说将一定的剂量分为两次或三次服用。

此外提醒大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无论是采用口服还是注射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几率致残,还有可能并发多种永久性的不良反应,所以建议支气管炎、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以及鼻窦炎患者,在没有其他方式能够治疗的情况下再选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

二、不良反应方面1.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喹诺酮类药物在服用后会给患者肌腱组织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比如肌腱炎、肌腱断裂等,且这种现象与用药时间没有很多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用药后的四十八小时内发生不良现象,也可能会在停药之后的数月内发生不良反应。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观察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观察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观察目的探讨加替沙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分析200例住院患者用药期间血糖及肝肾功能变化。

结果100例用药前血糖正常者50例,异常者50例。

滴注加替沙星后血糖上升50例,下降58例,2例无变化。

其中多例升高到异常水平;38例肝肾功能正常者用药前后观察,变化不明显,62例肝肾功能异常者,用药前后变化明显。

结论加替沙星对血糖影响较大,血糖异常者或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标签:加替沙星;喹诺酮类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加替沙星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它的各种不良反应也逐渐被大家认识,本文通过对我院200例使用过加替沙星患者的检验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加替沙星对血糖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实验标本200例患者,均取自2012年在我院住院,因不同原因使用加替沙星的患者,男78例,女122例,平均年龄35.6岁,用药方式为ivd,用药剂量0.2 g~0.4 g.d-1,疗程为1~17d。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电子病历中整理出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结果后进行分析。

1.3统计方法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别具有显著性。

2结果2.1加替沙星对血糖的影响100例用药前血糖正常者50例,异常者50例。

滴注加替沙星(用药剂量0.2~0.4 g/d,疗程为l~14d)后血糖上升50例,下降58例,2例无变化。

50例正常血糖患者中,17例在静滴加替沙星后血糖值升高到异常水平,最高30.62 mmol/l;50例异常血糖患者中,33例在静滴加替沙星后血糖值升高到异常水平,最高33.62 mmol/l;50例正常血糖患者中,25例在静滴加替沙星后血糖值下降到异常水平,最高2.8 mmol/l;50例异常血糖患者中,33例在静滴加替沙星后血糖值下降到异常水平,最高2.3mmol/l,最低下降幅度达18mmol/L。

低血糖与抗生素使用的风险

低血糖与抗生素使用的风险

低血糖与抗生素使用的风险低血糖与抗生素使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关系。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而低血糖是一种血糖水平过低的状况。

本文将探讨低血糖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风险以及可能的机制,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1. 低血糖与抗生素使用的风险抗生素的使用与低血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有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抗生素药物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正相关关系。

例如,磺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被认为与低血糖的发生有所关联。

2. 可能的机制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对胰岛素和血糖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磺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被认为可能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干扰血糖的调节机制,从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抗生素的使用也可能会对肠道微生物群落产生干扰,进而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使得血糖水平下降。

3. 预防措施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十分重要。

首先,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需考虑患者的血糖状态,对于已经存在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应慎重使用抗生素,或者调整剂量和疗程。

其次,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血糖变化,如出现血糖下降的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

此外,饮食控制也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手段,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保持血糖的稳定。

总结起来,低血糖与抗生素使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关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这一风险可能与抗生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干扰有关。

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糖状况,对于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应慎重使用抗生素。

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关注血糖变化,采取合适的饮食控制措施,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咨询医生,遵循医嘱使用药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大盘点

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大盘点

药剂科用药提示系列之二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大盘点喹诺酮类药物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选择性抑制作用。

1962年,人们在氯喹精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具抗菌活性的物质,后经结构重排,由美国研究人员人工合成了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并首先用于临床。

至此,喹诺酮类药物登上了人类与病原体博弈的战场,不断发展并沿用至今。

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为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此类药品因抗菌谱广、疗效显着、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危害也日益突出,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引发大家的关注。

今天我们总结一下喹诺酮类药品常见的不良反应,看看用药时都要注意哪些地方。

一、重症肌无力加重美国FDA 对其不良事件病例报告数据库(AERS)以及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对氟喹诺酮类药品和重症肌无力加重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估。

评估认为,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时可导致重症肌无力加重。

在动物和体外模型诱导重症肌无力实验中,氟喹诺酮类药品也表现出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所有氟喹诺酮类药品都有神经肌肉阻断活性并可能加剧重症肌无力患者肌无力症状。

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导致死亡或需要辅助呼吸,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慎用此类药品。

二、可能不可逆转的周围神经病变氟喹诺酮类药品和致残性周围神经病变有持续相关性。

周围神经病变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治疗后很快就会发生,通常在几天之内,一些患者尽管已经停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症状却可以持续一年之久。

且有一些患者在已经出现神经症状的情况下仍然继续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

目前尚未识别发生外周神经病变的特定风险因素,周围神经病变未显示与治疗时间或患者年龄有相关性。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氟喹诺酮类药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报告,如刺痛感、感觉迟钝、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热感等,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药物后,症状好转或痊愈,也有一些患者在停用药物后未见好转。

警惕!呼吸界“抗菌小能手”莫西沙星,要留意这4种“致命”搭配

警惕!呼吸界“抗菌小能手”莫西沙星,要留意这4种“致命”搭配

呼吸界“抗菌小能手”莫西沙星,要留意这4种“致命”搭配莫西沙星因其在肺部具有较高的分布浓度,且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也被成为“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虽然这个药物现实中也比较常见,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莫西沙星不能与这四种药物同时使用,否则后果很严重。

一、口服降糖药物
莫西沙星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会导致血糖水平紊乱,表现为血糖升高或者降低。

如果同时合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患者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表现为心悸、出汗、脸色苍白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出现感染,建议选用氟喹诺酮类以外的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

二、琥珀酸亚铁
莫西沙星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结构中含有4-酮-3-羧酸,与琥珀酸亚铁中的铁离子会形成不溶性的螯合物,影响莫西沙星的吸收,导致其血药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减少,进而影响抗菌效果。

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这主要是由于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同样也会引起QT间期延长,如果同时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则诱发QT间期延长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不建议同时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

四、华法林
莫西沙星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会增强华法林及其衍生物的抗凝血作用,进而增强其抗凝效果。

因而,二者同时使用时,应当定期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的生理调节
• 血糖受胰岛素生成和分泌的严密调控。 • K分AT泌P通。道(胰岛β细胞三磷腺苷ATP敏感K+通道)调控血糖依赖性胰岛素 • 高 关血 闭,糖细使胞β膜细去胞极糖化摄,取电和压糖依代赖谢性均钙增通强道开,胞放内,ACTaP2+水内平流升,胞高内, CKaA2T+P浓通度道
升高,胰岛素颗粒胞吐释放胰岛素。
[5]ISHIWATA Y,YASUHARA M. Gatifloxacin-induced histamine release and hyperglycemia in rats [ J ] . Eur J Pharmacol,2010,645(1 -3) :192 -197.
Thank You
• 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均可引起血糖异常,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发生较早且较重,恢复较慢,尤其是正在使用降糖药 物治疗的患者较易发生低血糖,可能与两类药物联合使用产生了累加效果, 使血糖降低过多过快有关。
• 大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是经肾脏、肝脏代谢。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肌酐清 除率低,使用该药后容易出现血糖异常,所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肝损害的 患者除会影响该药物代谢外,肝功能的损害致使肝脏不能正常合成肝糖原和 (或)肝糖原分解加速,也导致了血糖浓度增高。
[2]Mohr J,Peymann P,Troxell E,et al. Risk factors for hyperglycemia in hospitalized adults receiving gatifloxacin:a retrospective, nested case controlled analysis [ J ] . ClinTher, 2008, 30(1) :152 -157.
血糖呈双向调节
• 低血糖一般出现在首次用药后1~3d,高血糖通常发生在 首次用药3d后,对于血糖呈双向调节即血糖先低后高的现 象可理解为:药物到达靶器官后,随即发生受体阻断,即 发生ATP敏感的钾通道阻断,引起低血糖;而细胞的空泡 化涉及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高血糖 体症的表现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3]Catero M.Dysglycemia and fluoroquinolones:are you putting patients at risk[J]J Faro Pract,2007,56(2):101.
[4]amada C。Nagashima K,Takahashi A,et a1.Gatifloxacin acutely stimulates insulin secretion and chronically suppresses insulin biosynthesis[J].Eur J Pharmacol,2006,553(I-3):67.
• 使用喹诺酮类时,低血糖易发于糖尿病、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老年, 败血症,低白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肝病和慢性心脏衰竭患者,低血 糖 易可 发能 于是糖由尿于病阻、断肾胰功岛 能不β全细、胞联KAT合P通糖道皮促质进激胰素岛治素疗释及放老;年而患高者血,机糖制则 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直接抑制胰岛素的、疲劳无力等,高血 糖患者停喹诺酮药后加注胰岛素予以治疗。
• 应慎重告知血糖紊乱高风险患者,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的 迹象和症状。同时,坚持使用基于相应肾功能的喹诺酮类 药物推荐剂量,以降低所有剂量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血糖紊 乱的总体发生率。
• 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全面了解,强化医务人员对该类 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认识。应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 药指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尤其对老年患者及糖尿 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重点人群谨慎用药,关注加替沙 星、左氧氟沙星等重点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血 糖,做好血糖异常的预防、监测和治疗工作,最大限度地 降低可能出现血糖异常的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Lodise T,Graves J,Miller C,et al. Effects of gati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on rates of hypo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 among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J]. Pharmacotherapy,2007,27 (11) : 1498 -1505.
喹诺酮类如何引发低血糖
• 磺酰脲类可抑制 KATP通道增强胰岛素分泌、降糖,喹诺酮 类可非血糖依赖性地抑制KATP通道,导致胰岛素释放。一般 情况下,抗胰岛素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可代偿 稳定血糖;但血糖/胰岛素平衡失调(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患者则无法代偿,出现低血糖。
血糖异常的易发人群
喹诺酮类药物 易发血糖异常
背景介绍
•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 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 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抗菌后效应较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已成为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然而喹诺酮类 药物所致高血糖和低血糖不良反应报告越来越多,引发了 广泛关注。目前已有报道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 星引发血糖紊乱。
• 老年患者易发血糖异常,这可能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致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功能下降,当发生血糖异常时正常反调节功能减低,不能及时分泌调 节血糖的激素有关。
血糖异常的防治
• 低血糖多见,一般出现在首次用药后l一3d,高血糖通常 发生在首次用药3d后;
• 低血糖临床表现以多汗、无力、饥饿、心悸、震颤、意识 模糊等为特征的低血糖患者,停药后立即静脉注射50%葡 萄糖注射液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予以治疗;建议 患者用药前先进食避免空腹,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