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山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5)第六条区划成果 (5)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6)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7)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第十一条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9)第十二条黄河口与山东半岛西北部海域 (10)第十三条庙岛群岛附近海域 (11)第十四条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 (12)第十五条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12)第十六条日照毗邻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十七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14)第十八条农渔业区 (14)第十九条港口航运区 (16)第二十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第二十一条矿产与能源区 (18)第二十二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二十三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二十四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二十五条保留区 (21)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22)第二十六条海域使用管理 (22)第二十七条海洋环境保护 (23)第二十八条海岛保护与利用 (24)第二十九条区划编制 (25)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25)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26)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26)第三十三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26)第六章附则 (27)第三十四条区划效力 (27)第三十五条区划附件 (27)附表:海洋功能区分类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山东海洋资源,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划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统筹协调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实现海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海洋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进山东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水功能区划表(山东部分)

青岛 青岛 青岛 青岛 青岛 青岛
山东省重要江河湖泊二级水功能区划登记表
序号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二级水功能区名称 产芝水库青岛饮用水源区 大沽河莱西饮用水源区 大沽河青岛饮用水源区 大沽河胶州饮用水源区 大沽河胶州排污控制区 大沽河青岛排污控制区 所在一级水功能区名称 大沽河烟台、青岛开发利用 区 大沽河烟台、青岛开发利用 区 大沽河烟台、青岛开发利用 区 大沽河烟台、青岛开发利用 区 大沽河烟台、青岛开发利用 区 大沽河烟台、青岛开发利用 区 水系 沿海诸河区 沿海诸河区 沿海诸河区 沿海诸河区 沿海诸河区 沿海诸河区 河流、湖 库 大沽河 大沽河 大沽河 大沽河 大沽河 大沽河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3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3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28•【字号】鲁政发[2012]25号•【施行日期】2012.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3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2〕2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生态基础和安全保障。
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27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为重点,以用水计划管理和过程监控为手段,以健全责任考核制度为保障,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严格入河湖污染物总量控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禀赋条件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统筹治水,注重发挥各类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生态需求,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坚持科学用水,实行全社会节约用水,科学确定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顺序,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坚持依法管水,依法管理各类水资源及涉水事务,切实发挥“三条红线”的硬约束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努力做到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2008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ANDONG SHENG SHUIZIYUAN GONGBAO2 0 0 8山东省水利厅目录前言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用水调查与统计……………………五、水质调查评价………………………前言我省是农业大省、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水资源消耗大省。
水资源紧缺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特编制《2008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告山东省年度水资源情势,以便通过综合措施,协调水资源供需关系,缓解供需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得以持续利用。
《公报》是按年度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概况等。
《公报》中的来水量和水质分析计算采用了2008年雨量站、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网以及水质监测的实测资料;供用水部分采用当年各市统计资料。
本期公报由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完成。
一、综述200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11.8mm,比上年773.0mm偏少7.9%,比多年平均679.5mm偏多4.8%,属平水年份。
2008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28.7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28.96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99.75亿m3。
2008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46.08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49.50亿m3减少3.42亿m3。
2008年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总体上稍有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0.05m,地下水蓄水变量减少0.98亿m3。
山东为啥会缺水

山东为啥会缺水位于东部沿海的山东省其实一直都很缺水。
对此,山东省水利厅提供的?水资源情况介绍资料?中有详细的描述:“全省多年平均当地淡水资源总量为303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
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34立方米〔按2000年末统计人口数〕,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三位。
按2000年末全省耕地面积计算,全省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3立方米,也仅为全国平均亩均占有量的1/7〞。
通过以上描述,我省水资源的根本特点已经显现,那就是“水资源总量缺乏,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偏低,水少人多地多,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资源严重失衡,这是造成山东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主要原因。
〞但这样的结论让人们颇为费解。
在群众的常规思维中,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省份似乎不应该缺水,尤其是人均占有水资量在全国仅排倒数第三更是令人难以理解,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这跟自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采访中,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副处长陈升玉告诉记者,山东处于南北交界处,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从降雨量上讲,首先是年内降雨分配不均。
汛期集中在6—9月,这期间的降雨量可达全年降雨总量的70%—80%,而仅七八两个月份的降雨量就可达全年降水总量的60%。
再就是年际降雨分配不均。
经常出现连续的丰水年和连续的枯水年。
虽然近几年是连续的丰水年,但由于年内降雨量变化剧烈,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开发利用难度很大。
“从地区降雨量分布上看,鲁东南地区每年降雨量均值可达850毫米,而鲁西北地区每年降水量均值只有550毫米,根本上呈现出从鲁东南向鲁西北逐次递减的趋势。
〞而对于沿海省份不应该缺水这一群众思维,陈升玉解释说,海水属于不可饮用水,我省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降雨形成的地表水,渗入地下后汇入地下水。
二是客水资源黄河水。
我省每年供水总量达220多亿,其中,黄河水占60亿,地下水最多可达110亿,剩余的就是地表水了。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山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5)第六条区划成果 (5)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6)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7)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第十一条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9)第十二条黄河口与山东半岛西北部海域 (10)第十三条庙岛群岛附近海域 (11)第十四条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 (12)第十五条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12)第十六条日照毗邻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十七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14)第十八条农渔业区 (14)第十九条港口航运区 (16)第二十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第二十一条矿产与能源区 (18)第二十二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二十三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二十四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二十五条保留区 (21)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22)第二十六条海域使用管理 (22)第二十七条海洋环境保护 (23)第二十八条海岛保护与利用 (24)第二十九条区划编制 (25)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25)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26)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26)第三十三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26)第六章附则 (27)第三十四条区划效力 (27)第三十五条区划附件 (27)附表:海洋功能区分类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山东海洋资源,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划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统筹协调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实现海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海洋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进山东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一类特选)

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为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三位。我省人均水资源量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7立方米,也仅为全国平均亩均占有量的16.7%(为1/6)。全省当地淡水资源量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却养育着占全国7.3%的人口,灌溉了占全国7.4%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8.4%的粮食,创造了占全国9%的国内生产总值。
东平湖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二大淡水湖泊,位于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交界处,西靠梁济运河,北临黄河,东有大汶河流入,是接纳和滞蓄黄河、大汶河洪水和特大洪水的调蓄水库,库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水库由二级湖堤分隔为老湖区和新湖区两部分,老湖区现状主要接纳大汶河入流和调蓄黄河的中小洪水,常年有水,面积209平方公里,防洪最高蓄水位46.0米(大沽高程),相应库容11.94亿立方米;新湖区面积418平方公里,防洪蓄水位44.0米。
(三)水资源特点及供需状况。
1、水资源及其特点。
根据1956-1999年实测资料分析,山东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6.5毫米,折合水量103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为22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57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5.82亿立方米。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一、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地理上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中,北靠渤海,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内陆部分北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与河北省为界,西与河南省相邻,南与江苏、安徽两省接壤,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
山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纪王桥闸下至入渤海口的河道水域
75.52
Ⅳ
庆云县、无棣县
51
海河流域
德惠新河
洪沟河
洪沟河平原农业用水区
杜庄村至王凤楼闸入德惠新河的河道水域
31.17
Ⅴ
平原县
52
海河流域
德惠新河
洪沟河
马洪干沟
马洪干沟平原农业用水区
源头至入洪沟河的河道水域
13.69
Ⅴ
平原县
53
海河流域
德惠新河
42.50
Ⅴ
商河县
59
海河流域
德惠新河
商东河
商东河商河阳信农业用水区
商河县岳桥村西至阳信县戚家村北入德惠新河的河道水域
39.65
Ⅴ
商河县、阳信县
60
海河流域
德惠新河
幸福河
幸福河滨州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源头至无棣县南陈村东入德惠新河防洪堤内的水域和陆域
1.45
Ⅲ
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
61
海河流域
清源湖
清源湖商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Ⅱ
陵县
水源地
40
海河流域
丁东水库
丁东水库陵县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以丁东水库一级保护区外、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划为二级保护区
6.72
Ⅲ
陵县
41
海河流域
小店水库
小店水库宁津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以取水口为半径300m范围内的水域为一级保护区
0.28
Ⅱ
宁津县
水源地
42
海河流域
小店水库
小店水库宁津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兴利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以及枢纽工程管理范围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平湖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二大淡水湖泊,位于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交界处,西靠梁济运河,北临黄河,东有大汶河流入,是接纳和滞蓄黄河、大汶河洪水和特大洪水的调蓄水库,库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水库由二级湖堤分隔为老湖区和新湖区两部分,老湖区现状主要接纳大汶河入流和调蓄黄河的中小洪水,常年有水,面积209平方公里,防洪最高蓄水位46.0米(大沽高程),相应库容11.94亿立方米;新湖区面积418平方公里,防洪蓄水位44.0米。
(3)前瞻性原则。
重要河流、湖(库)的水体功能区划和重要功能类型的确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即要满足现状使用功能,又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提出的更高的需求,为今后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和余地。如在一些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社会需求程度不高和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水域划定保留区的做法,就是从这一原则出发确定的。
2、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根据省政府批准的《21世纪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现状条件下,全省保证率50%、75%、95%情况下可供水量分别为277.97、248.09、212.06亿立方米。现状用水条件下全省总需水量保证率50%、75%、95%情况下分别为310.89、316.77、316.77亿立方米。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缺水量分别为34.17、68.67、104.70亿立方米,缺水率分别为11.0%、21.7%、33.1%。预测不同规划水平年全省总需水量,保证率50%、75%、95%条件下, 2010年水平年分别为401.6、408.0、408.0亿立方米,2030年水平年分别为490.5、497.1、497.1亿立方米。现状供水条件下,全省2010年分别缺水123.6、159.9、195.9亿立方米,缺水率分别为30.8%、39.2%、48.0%;2030年分别缺水212.6、249.0、285.0亿立方米,缺水率分别为43.3%、50.1%、57.3%。在考虑节约用水和开发当地新的供水水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工程,全省2010年平水年和一般枯水年份缺水率预计在5%~10%,特枯年份缺水率为20%左右;预计到2030年平水年和一般枯水年份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特枯年份稍有缺水,缺水率在10%左右,水资源紧缺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
(三)水资源特点及供需状况。
1、水资源及其特点。
根据1956-1999年实测资料分析,山东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6.5毫米,折合水量103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为22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57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5.82亿立方米。
(1)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偏低。
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为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三位。我省人均水资源量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7立方米,也仅为全国平均亩均占有量的16.7%(为1/6)。全省当地淡水资源量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却养育着占全国7.3%的人口,灌溉了占全国7.4%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8.4%的粮食,创造了占全国9%的国内生产总值。
南四湖水质状况:微山湖微山岛、韩庄运河水质均为Ⅳ类;南阳湖南阳、昭阳湖二级湖闸上、二级湖闸下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超标参数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
全省共评价水库30座,其中:没有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水库;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水库5座,占16.7%;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库20座,占66.7%;符合Ⅳ类水质标准的水库2座,占6.7%;符合Ⅴ类水质标准的水库1座,占3.3%;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水库2座,占6.7%。主要污染超标参数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
(3)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开发利用调控难度较大。
山东省各地降水量、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存在着明显的丰、枯水年交替出现现象,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出现频率也比较大。水资源的年内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降水量约3/4和天然径流量约4/5集中在汛期,特别是7、8月份,降水量和径流量甚至是集中在一、两次特大暴雨洪水之中,开发利用调控难度较大。
山溪性河流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在鲁中南山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状水系,向南流的有沂河、沭河两大水系,经江苏省入海;向北流的主要有潍、弥、白浪河及小清河的主要支流绣江河、孝妇河、淄河等,均注入渤海莱州湾;向西流的主要河流为大汶河,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其他还有泗河、城漷河、白马河、十字河、薛城大沙河等均流入南四湖;向东流的主要河流有绣针河、巨峰河、付疃河、潮河、吉利河等。
水功能区划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水体使用功能,并制定各水域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作为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确定水域纳污能力的基础,同时也为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也是解决地区间、部门间的用水、排水的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全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法定依据。
坡水性河流也分两部分,在鲁北平原区内,除漳卫新河穿过冀鲁边界外,主要有徒骇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由西南向东北汇集鲁北平原大部分地表径流,平行流入渤海湾。在湖西平原,主要有洙赵新河、万福河和东鱼河等自西向东流入南四湖。
山东省的湖泊主要有淮河流域的南四湖、黄河流域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南四湖是山东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湖面面积1266平方公里,南四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南部微山湖、北部独山湖比较开阔,中部昭阳湖狭窄,称为湖腰。1960年在南四湖湖腰处修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湖面面积602平方公里,下级湖湖面面积664平方公里。南四湖承接鲁苏豫皖四省317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来水,南四湖下级湖蓄水位32.5米时,相应库容为7.78亿立方米,上级湖蓄水位34.2米时,相应库容为9.24亿立方米。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水体功能区划应将流域、水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应当兼顾河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不同水域,近、远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优先保护好黄河山东段及东平湖、南四湖,保护好主要大中型水库,保护好重要地下水水源地和自然生态保护区。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体功能区划要突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符合国家和地方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充分考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相协调。在局部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要重点考虑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
(4)黄河入境水量逐年下降,可利用量呈减少趋势。
黄河水是山东省重要客水资源,由于受流域降雨丰枯变化和流域内引黄用水量逐年增加的影响,黄河来水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平均入省水量骤减至22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来水量减少42.4%,今后随着黄河上中游引黄水量的大幅度增加,黄河来水量还将继续减少,我省每年70亿立方米引黄指标的保证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在胶东半岛地区,由大泽山、艾山、昆仑山、伟德山等构成了一个西南东北向的天然分水岭,形成了一个南北分流的不对称水系,北流入渤海的有界河、黄水河等,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沁水河、辛安河等;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河、五龙河、母猪河、乳山河等。在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之间的南、北胶莱河分别流入胶州湾和莱州湾。
二、水功能区划体系
(一)水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全省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等问题仍十分突出,特别是水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切实加强对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需要。
(四)水资源质量评价。
根据全省115个基本站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全省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状况分汛期、非汛期及全年进行水质评价。通过对1998-2002年全省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和污废水排放量资料分析,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状况基本稳定,部分河段监测的水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但是,水质类别所占河流长度的比例上下波动且变化不大,说明我省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本次区划全国统一以1998年为现状年,1998年全省共监测河段65个,评价河长4572km。其中:Ⅰ类水质河段1个,代表河长24.0公里,占总评价河段和总评价河长的1.5%和0.5%;Ⅱ类水质河段4个,代表河长225.5公里,占总评价河段和总评价河长的6.2%和4.9%;Ⅲ类水质河段4个,代表河长339.0公里,占总评价河段和总评价河长的6.2%和7.7%;Ⅳ类水质河段7个,代表河长413.6公里,占总评价河段和总评价河长的10.8%和9.0%;Ⅴ类水质河段4个,代表河长288.5公里,占总评价河段和总评价河长的6.2%和6.3%;劣Ⅴ类水质河段45个,代表河长3282.0公里,占总评价河段和总评价河长的69.2%和71.8%;主要污染超标参数为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