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成果报告

1、总论

1.1 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水资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成为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三定”方案的职责,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划分水功能区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水资源目标管理工作的保证条件,是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水利部职能配置中规定的水资源保护职责开展的具体工作。

1.2 依据与标准

1.2.1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5)《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

(6)《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

(7)《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

(8)《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9)《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1.2.2 标准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999)

1.3 区划范围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中二级区划,是在黄河流域、内陆河流域一级区划中被划为“开发利用区”的水域进行。考虑到此次水功能区划对将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现有水资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省境内主要水域、水系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都尽可能进行水功能区划分。

1.4 区划的原则

1.4.1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功能区划应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并留有余地,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1.4.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划定水功能区时,应将流域作为一个大系统,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近远期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对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并与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重点问题、重点处理,在划定水功能区的范围和类型时,必须以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

1.4.3前瞻性原则。

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引入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要为将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1.4.4便于管理、实用可行的原则。

水功能的分区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一致,以便管理,区划是规划的基础,区划方案的确定应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1.4.5水质水量并重、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水功能区划时,既要考虑开发利用对水量的需求,又要考虑其对水质的要求。对水质水量要求不明确,或仅对水量有要求的,例如发电、航运等,不予单独区划。

在进行水功能区划时,既要考虑河流上中游工农业用水要求,又要考虑下游,特别是生态环境对水资源需求,同时要注意河流地区涵养水源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区划达到遏止河源和下游地区生态恶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1.4.6不低于现状功能的原则。

划分水功能区,确定其功能和水质保护标准,不得低于现状功能和现状水质。

1.5工作程序

水功能区划的工作程序见图1-1.

水功能区划的工作程序可分为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评价、功能区的划分和区划成果评审报批等四个阶段。在正式提出一、二级区划成果前,应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水功能区划过程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即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各行业、各部门已有资料,包括水质监测资料、污染源排放资料,近期完成的科研成果资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资料,自然环境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提取与水功能区划相关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区划原则进行详细区划。

评审报批是确认水功能区划法律地位的关键工作,水功能区划只有经过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政府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及规划的依据。

2、自然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9′之间,东部与北部同甘肃省相接,东南部和四川省为邻,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毗连,西北部接壤新疆自治区。全省东西长1200km,南北宽800km,总面积72.23万km2。国土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四位。

全省现辖一个地级市(西宁市)、一个地区(海东)、六个自治州,共51个县(市、区)。(见表1-1)

2.1.1 地形地貌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势高昂,山脉绵亘,地形复杂。境内山脉大多呈西北—东南或东西走向。由阿尔金山脉—祁连山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三大山脉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地势西高东低,表现出由冰川冻土地貌向流水地貌过渡的特点,依据地形结构特征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等三个大的地形单元。

祁连山地:位于本省东北部,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高山、宽谷相间分布。山地东端有冷龙岭、达坂山、拉脊山三条山脉和大通河、湟水、黄河三个谷地。该区是青海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