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原理课程设计
《船舶原理》教案首页

《船舶原理》教案首页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船舶原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学时安排:共计6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 学时,实践学时16 学时4. 适用对象:船舶工程、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5.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船舶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船舶概述:船舶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和现状2. 船舶结构:船体结构、船舶设备及系统3. 船舶原理:浮力原理、船舶稳定性、船舶推进与操纵4. 船舶设计:船型设计、结构设计、船舶性能优化5. 船舶建造与维修:船舶建造工艺、船舶维修与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船舶基本原理和知识。
2. 实践:安排船舶原理实验、船舶模型制作等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船舶的理解和动手能力。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船舶原理》,作者:,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 年。
2. 实验设备:船舶原理实验室、船舶模型制作工具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船舶行业资讯、船舶设计软件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比70%。
3. 实践环节评价:实验报告、模型制作等,占比30%。
4. 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
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活动设计等详细内容请参考后续各章节教案。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船舶概述、船舶结构概述2. 第二周:浮力原理、船舶稳定性3. 第三周:船舶推进与操纵、船型设计4. 第四周:结构设计、船舶性能优化5. 第五周:船舶建造工艺、船舶维修与管理6. 第六周:船舶模型制作与实验7. 第七周:船舶设计软件应用8. 第八周:船舶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9. 第九周:课题讨论与实践10. 第十周:期末考试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2 课时船舶概述、2 课时船舶结构概述2. 第二周:2 课时浮力原理、2 课时船舶稳定性3. 第三周:2 课时船舶推进与操纵、2 课时船型设计4. 第四周:2 课时结构设计、2 课时船舶性能优化5. 第五周:2 课时船舶建造工艺、2 课时船舶维修与管理6. 第六周:2 课时船舶模型制作与实验7. 第七周:2 课时船舶设计软件应用8. 第八周:2 课时船舶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9. 第九周:4 课时课题讨论与实践10. 第十周:2 课时期末考试八、教学活动设计1. 船舶概述: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类船舶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轮船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轮船作为海洋运输的主要工具,其原理和设计对于航运技术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轮船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为今后从事船舶设计、管理和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轮船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轮船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1. 课程内容(1)轮船发展史及现状;(2)轮船基本结构及功能;(3)轮船主要部件设计原理;(4)轮船性能分析;(5)轮船设计实例分析;(6)轮船维修与保养。
#### 2. 课程安排(1)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2)教学进度安排:- 第1-4周:轮船发展史及现状、轮船基本结构及功能;- 第5-8周:轮船主要部件设计原理;- 第9-12周:轮船性能分析;- 第13-16周:轮船设计实例分析;- 第17-20周:轮船维修与保养;- 第21-24周:课程设计及答辩。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轮船原理及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轮船设计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轮船设计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轮船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轮船结构、原理和设计实例;(2)实物模型:展示轮船主要部件的实物模型,使学生直观了解其结构;(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 四、课程考核#### 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占20%,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论;(3)课程设计:占40%,包括设计方案、计算和答辩;(4)期末考试:占20%,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华科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华科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浮力、稳性、阻力等关键概念;2. 学习船舶结构、材料及动力系统的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3. 掌握船舶设计流程和规范,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初步的船舶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船舶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创新能力,能在设计项目中发挥个人特长;3. 培养学生运用船舶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船舶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船舶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意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华科船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船舶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但对船舶设计实践尚缺乏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船舶设计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船舶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浮力、稳性、阻力的概念及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讲解船舶的排水量、船体形状、船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船舶设计基本原理2. 船舶结构、材料及动力系统:介绍船舶的构造、主要材料及动力系统的类型和选型原则;分析不同结构、材料和动力系统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船舶结构与材料和第三章 船舶动力系统3. 船舶设计流程与规范:讲解船舶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规范以及相关法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规范进行船舶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船舶设计流程与规范4. 船舶设计软件应用:教授船舶设计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CAD、CAE 等;指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船舶设计实践。
《船舶原理》教案首页

《船舶原理》教案首页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船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部件。
2. 掌握船舶的浮力原理和稳性原理。
3. 熟悉船舶的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
4. 了解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二、教学内容1. 船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部件。
2. 船舶的浮力原理和稳性原理。
3. 船舶的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
4. 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船舶的基本概念、分类、主要部件、浮力原理、稳性原理、动力系统、操纵系统、安全性和环保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船舶事故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船舶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船舶原理》2. 课件:船舶原理相关图片、视频、动画3. 案例资料:典型船舶事故案例4. 船舶模型:实物或电子模型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船舶基本概念、原理和系统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4. 船舶模型制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船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部件第二周:船舶的浮力原理和稳性原理第三周:船舶的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第四周: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第五周:案例分析及总结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船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部件。
2. 船舶的浮力原理和稳性原理。
3. 船舶的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
4. 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教学难点:1. 船舶的浮力原理和稳性原理的数学推导。
2. 船舶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的复杂性。
3. 船舶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技术要求。
七、教学安排第一周:船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部件(1课时)第二周:船舶的浮力原理和稳性原理(2课时)第三周:船舶的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2课时)第四周: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1课时)第五周:案例分析及总结(1课时)八、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船舶的各个部件和原理。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船舶工程专业也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船舶设计原理也是其中极为关键的部分。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本文将以船舶设计原理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1.理解船舶设计原理和基本概念;2.掌握船舶设计方法和流程;3.熟悉船舶结构和材料;4.能够自主设计和优化船舶结构。
三、课程设计内容1. 船舶设计原理基础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设计的基础,包括船体的水动力、气动力、结构设计原理、船舶性能分析、计算方法等方面。
本章将介绍船舶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船舶设计方法和流程船舶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规格制定、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等环节。
本章将介绍船舶各设计阶段的方法和流程,以及船舶设计中的风浪、平稳性、操纵性、装备、发动机、承载等相关设计要点。
3. 船舶结构和材料船舶的主要结构包括船体、底部、船首、船尾、设备舱和船舱等。
本章将介绍船舶的主要结构和材料,并讲解材料力学知识和应力应变分析。
4. 船舶优化设计船舶设计中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与船舶性能、载货能力等关系密切,还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等方面相关。
本章将介绍船舶设计中的优化问题,并帮助学生掌握优化设计方法。
四、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要从网上或书本上查找一些船型的基本数据和设计参数;2.学生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应用;3.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艘满足基本要求的船舶。
五、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学习了船舶设计原理,掌握了船舶结构和材料的基本知识,也了解了船舶设计中的流程和方法,并且通过自己的设计经历,体会到了设计的复杂性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之总布置设计任务书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概述1、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设计是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综合运用船舶设计原理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作用;掌握总布置设计和船体线型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如计算能力、绘图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等,使学生熟悉设计资料(规范、手册、图册等)的使用,掌握经验估算等船舶设计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是:使学生在满足营运要求和保证船的航行性能、安全性的前提下,参考母型船总布置图,合理的确定船舶的整体布置,独立完善总布置图;根据总布置图的主尺度,参考母型船,采用母型改造法设计绘制出型线图。
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是:1、根据任务书,进行总图设计计算与绘制;能正确掌握绘制总布置图的方法和步骤。
2、使用1-Cp法和迁移法,正确掌握线型改造和型线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2、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总时间为3周,第1周总布置设计,第2、3周型线设计。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总布置图、型线图各一份(上交ACAD图形文件,并打印2号图幅的纸质图2张)总布置设计与型线改造说明书一份(说明设计思想、方法、过程及结果,上交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4、课程设计考核与成绩评定课程设计考核包括:听课出勤+图纸完成质量+设计报告质量。
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要求独立完成,图纸和报告一旦认定有直接抄袭行为,一律以不及格论处。
5、主要参考书1)《船舶设计原理》方学智等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2)《船舶设计实用手册》总体分册中船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3)《船体制图》茆文玉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14)《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6) CCS5) 《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6)中船员舱室设备规范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总布置设计部分)一总体说明1、设计依据、航区及用途本船设计按照长江交通科技股份公司“5000吨江海直达船设计任务书”要求进行。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终稿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学院第一章绪论概述课程设计技术任务书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方案构思1.课程设计题目:一艘78000吨巴拿马散货船的船型方案主尺度的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见文件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2)(1)总体设计方案构思(2)船舶主尺度及排水量确定(3)船舶性能和平衡校核确定(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母型船:76000DWT 散货船续航力和油耗:续航力为23000nmile (C.S.O.航速下)油耗为(C.S.O.航速下)主机功率转速和航速:S.M.C.R. 8833 kW 105 r/min 16.0 knC.S.O. 7950 kW 101.4 r/min要求:78000DWT散货船,设计航速14.5Kn,续航力23000nmile(C.S.O.航速下)定员:25人,国际航线主机油耗:31.2t/d(C.S.O.航速下).根据大三学习的关于《船舶设计原理》的知识,先估算出船舶的主尺度,然后在进行核实各方面数据是否能满足船舶的安全航行标准。
第二章船舶主尺度及排水量的初步估算船长船宽型深D和吃水d 方形系数其它船型系数的确定船舶重量估算及载重量的估算船舶重量估算1、船长船宽型深D和吃水d母型船排水量△=Lw+Dw=12067.81+76000=88067.81T 我们先根据《船舶设计原理》这本书第70页的统计公式确定载重量系数:ηDW =DW/△=76000/88067.81=0.86297由70页的图3.4.1可知,由于新船与母型船相差2000吨,对于ηDW的影响不大,假定两船载重量系数相等,再根据载重量系数估算出:船舶排水量△=DW/ηDW=78000/0.86297=90385.5T那么船舶的自身船重Lw=△-载重量=90385.5-78000=12385.5TLpp0=217m,L=225m船长L=L0(△/△)1/3=227m,垂线间长Lpp=219mB 0=32.260m, d=12.2m,D=19.6m计算出型宽:B=B0(△/△)1/3=32.54m由于巴拿马运河对船舶主尺度的限制,船宽取其允许最大值32.31m。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2)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船舶的规划和设计。
船舶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系统,包括机械、电气、水利、控制、结构等多个方面。
船舶的设计必须考虑经济性、稳性、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等方面。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以轮船设计为例,介绍一些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
简介一般来说,船舶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船型设计、推进系统设计和船体结构设计。
船型设计是确定船体长度、形状和吃水线等基本参数的过程。
推进系统设计则是根据船型设计确定船舶所需的主机、螺旋桨和转向装置等设备的技术规格和安装位置。
船体结构设计则是根据船型设计和推进系统设计完成船舶的框架、甲板和舱室等结构的设计。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以船型设计为主要内容,介绍船舶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理论。
设计流程1. 确定设计要求在进行船舶设计之前,需要确立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包括以下方面:•载重量和载员人数•航行速度和航行距离•航行区域和船级社要求•载重线和吃水线要求•船舶基本尺寸和结构布置要求•推进系统要求2. 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确定船舶大致外形和主要参数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进行以下工作:•选定船型类型;•估算船舶载重量和船型参数;•确定船体长度、型深和吃水等主要尺寸;•初步选定主机和相应的推进系统;•初步设计甲板和舱室。
3. 进行详细设计在完成初步设计之后,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完善船舶的外形;•完善船舶结构和甲板和舱室的布局;•确定船舶所需的各种机械、电器设备及管道系统等;•精确计算船舶的吃水线和载重线等重要参数;•确定船舶的性能和环保等特性。
在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完善船舶的航行性能和安全性能;•确定船舶的排水量和稳性;•确定船舶的船舶所需马力和能源消耗;•确定船舶要满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等。
4. 进行建造过程在完成详细设计之后,需要对船舶进行建造,完成船舶的制造和装配工艺。
建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细节:•完整记录和管理各种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确定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安全事项;•进行厂验和海试;结论船舶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经济性、稳性、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设计原理》
课程设计
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2014年1月
目录
一.母型船参数 3
二.母型船横剖面面积曲线(SAC) 3
三.母型船SAC无因次化及绘制SAC 3
四.用1-Cp法绘制设计船SAC 4
五.型线图绘制 6
六.设计图型值表 6
七.设计总结8
一.母型船参数
船体总长:29.46m 设计水线长:27.5m 垂线间长:27.5m 型宽B: 5.200m 型深D: 2.100m 设计吃水d: 1.350m 方形系数C b:0.450 棱形系数C p:0.598 中横剖面系数:0.753 设计排水量Δ:89.6t
二.母型船横剖面面积曲线(SAC)
三.母型船SAC无因次化及绘制SAC
将母型船各站面积除以最大横剖面面积,A
i0/A
M0
;并将各站距船中的距离除
根据上表可绘制母型船SAC曲线:
四.用1-Cp 法绘制设计船SAC
(1) 已知母型船Cp=0.598,设计船Cp=0.610,则方形系数变化量为 012.0598.0610.00p =-=-=p p C C C δ (1) 将母型船面积曲线改造为设计船面积曲线
① 按经验公式估算母型船及设计船前,后体棱形系数pf pa C C 和
(100
0.25)/50b
pp
X Cpf Cp L =++ (100
0.25)/50b
pp
X Cpa Cp L =-+ 因此,面积曲线前后体棱形系数变化量
0pf pf pf C C C δ=-
0pa pa pa C C C δ=-
站数 5 6 7 8 8.5 9 9.5 10 x 0.00 0.20 0.40 0.60 0.70 0.80 0.90 1.00 δx 0.05 0.04 0.03 0.02 0.02 0.01 0.01 0.00 x' 0.0519 0.2415 0.4312 0.6208 0.7156 0.8104 0.9052 1.0000 后体
站数0 0.5 1 1.5 2 3 4 5 x -1.00 -0.90 -0.80 -0.70 -0.60 -0.40 -0.20 0.00 δx 0.00 0.00 0.01 0.01 0.01 0.02 0.03 0.04 x' -1.00 -0.90 -0.81 -0.71 -0.61 -0.42 -0.23 -0.04
以新得到的x'值为横坐标,纵坐标保持不变,可得到设计船的横剖面面积曲线
③校核设计船横剖面面积曲线的Cp和Xb
通过以上数据,用辛浦生可求得设计船实际棱形系数Cp=0.6104,
C满足与设计值0.610相差小于0.1%,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说明p
要求。
同理,可计算设计船的Xb=-0.02083,与设计要求的Xbz=-0.02074
相差小于0.1%,所以此设计既为所求
五.型线图绘制
将相应的值分别除以Cb,B,和d,便得到母型船型值表的无因次值
六、设计船型值表:
用i x ,在母型船的无因次型值表上插出新型值表,并将其有因次化,便得到了设计船的型值表,如下:
七、设计总结
设计船型线的各项数据:
船体总长:30.20m 设计水线长:28.20m 垂线间长:28.20m 型宽B: 5.300m 型深D: 2.200m 设计吃水d: 1.400m 方形系数C b:0.460 棱形系数C p:0.611 中横剖面系数:0.753 设计排水量Δ:98.66t 浮心纵向位置: -0.58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