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甲状腺相关眼病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眶炎性假瘤
眼眶非特异性泪腺炎、眼肌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 致类似症状。
并发症的诊断
视力下降
甲状腺相关眼病可能导致眼球突出、 眼睑肿胀等,影响视力。
眼球运动障碍
甲状腺相关眼病可能导致眼外肌肥大、 粘连等,影响眼球运动。
眼部感染
甲状腺相关眼病可能导致结膜充血、 角膜暴露等,增加眼部感染的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甲状腺相关眼病 患者,可以考虑放射治疗来控制
病情。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可用于缓解眼部充血和 炎症反应等症状。
热疗
通过局部加热来缓解眼部肿胀和 疼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控制甲状腺功能
保持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辐射和感染等诱发因素,降低发病风险。
分类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甲状腺相关眼 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反应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反 应有关,当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 时,免疫系统会攻击眼眶组织,导致 炎症和水肿。
细胞因子作用
脂肪和肌肉组织的作用
眼眶内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甲状腺相 关眼病中发生增生和水肿,导致眼球 突出和眼睑肿胀等症状。
维生素和矿物质
局部应用眼药水可以缓解眼部不适和干燥 症状。
补充维生素A、D和钙等营养素有助于改善 眼部症状。
手术治疗
眼睑退缩矫正术
通过手术方法矫正眼睑退缩,改 善眼部外观和功能。
眼肌手术
针对眼肌痉挛和眼球突出等症状, 通过手术方法调整眼肌张力。
眼眶减压术
通过扩大眼眶容积来减轻眼球突出 和眼部肿胀等症状。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影像学表现正文:【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眼病,多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眼部CT、眼部MRI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以供临床医生参考和诊断。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眼部CT。

眼部MRI。

影像学表现一、眼部CT影像学表现1.眼窝增压征象眼窝增压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眼部CT扫描可以显示眼眶的体积增加、眼球突出,并可测量眼球前后径、突出程度等参数。

2.轨道脂肪增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眼窝脂肪组织可呈不均匀增生,特别是在肌肉间隙内。

眼部CT扫描可清晰显示眼窝脂肪的改变,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眼外肌受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可导致眼外肌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影响眼球运动。

眼部CT扫描可显示眼外肌的增厚、肌肉纤维的改变以及肌肉间隙的狭窄。

4.眼球压迫征象眼球压迫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常见表现之一。

眼部CT扫描可显示眼球后部结构的压迫,如视神经管压迫、眼底结构的改变等。

二、眼部MRI影像学表现1.眼窝软组织变化眼部MRI对于观察眼窝软组织的变化较为敏感。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可导致眼窝软组织肿胀,包括眶脂肪组织增生、眼窝囊肿等。

2.眼肌改变眼部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眼外肌的改变,包括增厚、纤维化等。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肌肉的活动度,对动态变化的观察较为有利。

3.眼球后壁改变眼部MRI可以显示眼球后壁结构的改变,如视神经管压迫、眼底变化等。

这些改变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其他辅助检查手段除了眼部CT和MRI检查,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1.眼眶超声眼眶超声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评估眼球尺寸、眼窝脂肪组织的厚度、眼外肌的运动等。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并判断治疗效果。

2.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通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因此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治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治

Graves眼病在Graves病中的发病率
% Gravs病患者
50 40 30 20 10
0
未患眼病
3-5%
轻至重度眼病 累及视力损伤
TAO的流行病学
• 据统计GD女性的发病远高于男性,女/男 之比约为4-6:1。
• TAO的女/男比率下降,约为1.8-2.5:1。 • Bartley等报道TAO的诊断年龄最小为8岁,
影像学检查 CT能清晰显示肌肉、软组织及眶骨,已作为诊断GO的常规检查方法, 但不能鉴别眼外肌的水肿和纤维化。MRI弥补了CT的不足,可判断GO 的活动性。
血清学指标
GAG: 有助于判断GO是否处于炎症活动期,并可预测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 Woeber发现, GO病人GAG测值的中位数为01097 g/L,新发现而未经治疗的 GO患者可高达0114 g/L,而正常人只有01046 g/L,激素治疗疗效好者, GAG水 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血中可溶性白介素受体拮抗因子(soly interleu-kin-receptor antagonism, SILRA):对治疗敏感者的SIL-RA水平相对较高。 甲状腺刺激抗体(thyroid-stimulating antibody, TSAb): GO患者的TSAb水平明 显高于GD患者。 其他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白介素-1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y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等,均可用作判断活动性及预测疗 效。
* 眼睑挛缩和眼球凸出共存, 引起暴露性角膜炎。
* 球后组织增生,压力增高, 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 病变。
Graves眼病的诊断
➢ 是不是
1997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的Graves眼病分级 标准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Graves眼病部分)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Graves眼病部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眼病部分)Graves眼病(GO)也称为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

近年来倾向于称为Graves眶病(Graves’orbitopathy,GO)。

患者自诉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复视、斜视、视力下降;检查见突眼(眼球凸出度超过正常值上限4mm),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严重者眼球固定,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而形成角膜溃疡、全眼炎,甚至失明。

眶CT发现眼外肌肿胀增粗。

按照1977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的Graves病眼征分级(见表1),需达到Ⅲ级以上可以诊断为本病。

2006年GO欧洲研究组(EUGOGO)提出GO病情严重度评估标准(见表2),他们仅使用突眼度、复视和视神经损伤三个指标。

国际四个甲状腺学会还联合提出了判断GO活动的评分方法(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

即以下7项表现各为1分,CAS积分达到3分判断为疾病活动。

积分越多,活动度越高。

①自发性球后疼痛;②眼球运动时疼痛;③眼睑红斑;④结膜充血;⑤结膜水肿;⑥肉阜肿胀;⑦眼睑水肿。

表1 Graves病眼征的分级标准(美国甲状腺学会,ATA,1977)级别眼部表现0 无症状和体征1 无症状,体征有上睑挛缩、Stellwag征、von Graefe征等2 有症状和体征,软组织受累3 突眼(>18mm)4 眼外肌受累5 角膜受累6 视力丧失(视神经受累)表2 GO病情严重度评估标准(EUGOGO,2006)级别突眼度(mm)复视视神经受累轻度19 -20 间歇性发生视神经诱发电位或其他检测异常,视力>9/10中度21-23 非持续性存在视力8/10 – 5/10重度>23 持续性存在视力<5/10注:间歇性复视:在劳累或行走时发生;非持续存在复视:眨眼时发生复视;持续存在的复视:阅读时发生复视。

严重的GO:至少一种重度表现,或两种中度,或一种中度和两种轻度表现。

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护理课件

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护理课件

康复训练
眼部运动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眼部运动训练,以改善眼 肌功能,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心理调适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视力保护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佩戴墨镜等措施 ,以保护视力,减轻眼部不适感。
睡眠指导
提供睡眠指导,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缓解 眼部症状和疲劳感。
06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预防和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 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控制甲状腺疾病
积极治疗甲状腺疾病,定期监测甲状 腺激素水平,保持甲状腺功能的稳定 。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暴露于辐射、化学物质等有害环 境,尽量避免眼部感染和外伤。
家族史关注
对于有甲状腺相关眼病家族史的人群 ,应加强关注,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护理
日常护理指导
眼部清洁与保护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外 出时佩戴墨镜,防止紫外线伤
害。
眼部休息
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眼部放松。
饮食调整
保持低碘饮食,避免摄入过多 含碘食物,同时保持营养均衡 。
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有助于病情的稳定。
病情观察与记录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攻击眼眶组织,导致炎症和水 肿。
发病机制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目前的 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 ,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也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甲状腺相关眼病讲课PPT课件

甲状腺相关眼病讲课PPT课件
案例总结和启示
甲状腺相关眼病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方法和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案例总结和经验教训
对未来研究和治疗的启示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07
研究进展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病因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依据。
未来研究方向:针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路径。
手术治疗进展: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其在提高治愈率方面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调整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适用于轻度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
02
定义和分类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
甲状腺相关眼病可分为浸润性突眼和非浸润性突眼两类。
浸润性突眼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
非浸润性突眼主要表现为眼球后组织增生肥厚,导致眼球突出。
发病机制和病因
发病机制: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眼球周围的组织视为威胁,并对其发动攻击,导致眼眶炎症和组织损伤。
病因:甲状腺相关眼病通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对发病风险产生影响。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球突出、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等。
诊断标准: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眼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眼部影像学检查包括眼球突出度测量、眼肌厚度测量等。

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解读 (1)全文

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解读 (1)全文
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解读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在TAO状态下,体液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攻击眼眶成纤维细胞(OF) 。细胞免疫反应由T细胞介导,活动期TAO以辅助性T细胞1介导的免疫应答为主,非活动期则 趋向于辅助性T细胞2介导的免疫应答,分别通过分泌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IL)4,增强 OF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和透明质酸等。 (二)遗传因素 具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非受体22、分化群(CD)25、CD40、 TSHR等易感基因位点的人群更易罹患TAO。 (三)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可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增强细胞免疫效应或激活OF。
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解读
TAO的治疗
TAO患者甲亢的治疗
▲(1)非活动期TAO患者:ATD、131I治疗或甲状腺切除手术均可选择。若选择131I治疗,对具有高危因 素的TAO患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预防TAO再次活动和程度加重。其中高危因素包括吸烟、严重甲亢、 高水平TRAb及新发TAO ➢ 糖皮质激素推荐口服方案:起始剂量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千克体重0.3~0.5mg/d,逐渐减量,3个月
TAO的诊断和分期、分级
NOSPECS分级
▲Werner于1969年在美国甲状腺学会会 议上提出NOSPECS分级,1977年又进行改 进。针对临床特征及其程度,将TAO分为 7级,其中0级为正常眼,1级眼部体征为 交感神经兴奋所致,不属于TAO;2~6级 眼部受累表现较为严重,属于TAO;根据 临床表现程度由轻到重,
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解读
TAO的诊断和分期、分级
TAO的分级
▲2016年EUGOGO提出了TAO疾病程度分级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包括眼睑退缩、眼球突出、 复视、视神经受压迫表现及角膜暴露性病变等,分为轻度、中重度和极重度3级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与甲状腺疾病相关。

又称为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甲状腺相关免疫性眼眶病TRIO。

临床表现:主要累及眼眶的横纹肌、平滑肌、脂肪组织、泪腺及结缔组织。

病理学:早期的炎细胞浸润,水肿所致明显的炎症反应,后期出现组织变性,纤维化所致的功能障碍。

一、眼睑征:上睑退缩、上睑迟滞。

二、眼球突出:双眼球突出,先后发病,早期多为轴性眼球突出,后期由于眼外肌的纤维化、痉挛,使眼球突出病固定在某一眼位,影响外观。

伴有甲功能亢进的,突眼发展快,甲亢控制后,眼球突出加重,称为恶性突眼。

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肌肉受累频度依次为下直肌、内直肌、上直肌和外直肌。

CT:肌腹肥厚,而肌肉止点多正常,梭形肥大,筛骨纸板受压受压所致的“细腰瓶”样改变等。

限制性眼外肌病变。

四、结膜和角膜病变:眶内组织水肿,眶压增高至结膜水肿、充血,严重结膜突出于睑裂以外。

眼睑闭合不全,发生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有明显的疼痛、畏光、流泪症状。

五、视神经病变:继发症状,视力减退、视野缩小或有病理性暗点。

眼底见:视盘水肿或苍白,视网膜水肿或渗出,视网膜静脉迂曲或扩张。

注:相当部分的患者实验室检查正常,只存在眼部体征,仍可诊断。

治疗:包括全身及眼部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

以下为摘录2021年指南的解读格雷夫斯眼病也称为甲状腺眼病或甲状腺相关眼眶病,是格雷夫斯病(GD)的主要甲状腺外表现。

GO相对罕见(估计发病率:男性0.54-0.9例/10万/年;女性2.67-3.3例/10万/年),其中轻度和非进行性病例在临床中更为常见,中重度仅占病例的5%-6%,但后者是临床面临的主要挑战。

41.“轻度GO”管理路径图1 “轻度GO”管理路径2.“中重度GO”的一线治疗路径图2 “中重度GO”的一线治疗路径3.“中重度GO”的二线治疗路径图3“中重度GO”的二线治疗路径4.针对“威胁视力GO”的治疗路径图4 针对“威胁视力GO”的治疗路径证据质量:ØOOO:非常低;ØØOO:低;ØØØO:中等质量;ØØØØ:高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O可能发病机制
初发期
T细胞辩认甲状腺和眼眶交叉反应抗原 (TSH-R) T细胞浸润眼眶释放炎性细 胞因子(IL-1、TGF-、IFN 、TNF等) 增殖期 成纤维细胞 增殖和产生GAG 免疫调控蛋白 表达 临床期 临床表现 免疫反应发生
TAO临床表现特征-六大表现




眼睑症—肿胀、退缩(定义) —特征性 80%~90% 软组织炎症—结膜泪阜充血水肿70%~80% 角膜暴露—点状角膜炎较多,严重少见 眼球突出(定义)—40%~70%,双眼80% 眼外肌受累—功能异常60%,检查异常近 90%,多条直肌受累(顺序下、内、上、 外),少数仅单条直肌受累 视神经功能障碍—10%,年龄大和男性多
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进展
TAO治疗存在的问题
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Graves’病与眼病的治疗尚没有完全
统一 本病有自限和自愈趋势 治疗目的:保护视功能,减轻痛苦 和改善容貌
现代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甲状腺病治疗 –原则—维持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平衡 –临床甲亢—药物、放射性碘、手术—正确选 用,严重眼病患者不主张放射性碘、手术。 –亚临床甲亢—治疗与否存在争论 –甲减—补充

疾病范畴
A
评价客观标准
1. 睑裂的最大宽度 2. 上睑和下睑距角膜缘的距离 荧光素染色估计暴露性角膜炎 1.中心30℃视野范围内的双眼单视 2. 使用下列1个或以上检查技术 Maddox 杆试验 交替遮盖试验 3.选择性检查:向下凝视的眼内压 超声、CT或MRI
眼睑
B 角膜 C 眼外肌
D 眼球突出 1.眼球突出计测量 2、CT或MRI E 视神经 1. 视力 2. 视野 3. 色觉 4. VEP
眼睑征
眼球突出 眼球运动障碍,复视 角膜病变 视神经病变
角膜及视神经病变
角膜浸润、溃疡 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

眼球突出 眼球运动障碍、复视 眼外肌肥大

TAO临床分类—NOSPECS法
优点—反映疾病侵犯的范围及程度 缺点 –不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性程度 –对治疗效果无预测价值

口服强的松—传统的治疗
– –
有效率65%,多数仅有效,显效少, 副作用大,疗程长,停药后复发率高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现代治疗
– –
疗效80%,显效率高,对视神经病变特有效 疗程短,副作用相对少

眶周注射治疗
– –
多联合全身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全身用量 注意并发症—切忌注入眼内,注意眼压观察
功能异常,约占5%~10%

可出现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之后(多在18 月内,占多数),同时或之前(少数)

多数甲亢患者有眼病(症状性—20%~
50%,影像检查70%以上)

与PTD和杵状指甲状腺外表现有密切关
系—有PTD者90%有甲亢、99%有TAO
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 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遗传因素 诱发因素
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治
定义及命名
定义:指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密切相关的眼病总称 命名:最常用为
– 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
TAO发病率
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约

– 严重视神经病变和暴露性角膜炎对视力威胁,其他
治疗方法不明显 – 少数严重斜视(如上斜)造成患者痛苦,病情稳定 1~2个月即可考虑

手术治疗前后常规用糖皮质激素或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眼眶减压术

适应症
– 较严重视神经病变,经其它治疗无效或治疗
后好转防止复发者 – 严重的暴露性角膜病变 – 严重的眼球突出(多在24mm以上) – 眼球突出在23mm以下要求美容
Ⅱ—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常用环胞霉素A 单独使用有效率仅22%—较少用 多低剂量(≤5mg/kg/天)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 总有效率提高到80%~95%
– 单独使用无效患者合用有效率达59% – 可减少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及停药复发
Ⅲ—高剂量免疫球蛋白

治疗方法

对眼球突出、视力、睑退缩、眼肌增粗 均有效 与糖皮质激素比,疗效近,副作用少, 价格贵

复视—轻度戴三棱镜;肉毒杆菌A直肌注射—有争议
眼病治疗—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最常用 免疫抑制剂治疗—多联合用



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未广泛用
血浆置换治疗—极少用
Octerotide(生长抑素类似物)注射—极少用
Ⅰ—糖皮质激素治疗


最常用和有效的治疗
可单独用,也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放射和手术
表 1 TAO的NOSPECS临床分级标准
------------------------------------------------------------
分级
眼部症状和体征
-----------------------------------------------------------0(N) 没有症状和体征 1(O) 仅有体征无症状(限眼睑回缩、凝视和迟落) 2(S) 软组织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3(P) 眼球突出(超过正常上限3mm或以上) 4(E) 眼外肌受累(常有复视或其它表现) 5(C) 角膜受累 6(S) 视力下降(视神经受累) -------------------------------------般不行缩短术
手术治疗—斜视的眼肌手术

手术量判断
– 手术前三棱镜读数,手术中牵引试验 – 肌肉后退1mm约在2.5 △ ~4 △ ,平均3△

手术技术
– 后退最大量不太靠近赤道部—下直肌和内直
肌6~7mm ,上直肌和外直肌可更多 – 防止上或下直肌后退后至上或下睑退缩加重
手术治疗—眼睑手术
能障碍之一
–排除其它类似的眼病
TAO疾病活动性概念及意义





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活动性 疾病活动性变化曲线先于疾病程度变化 疾病活动性加速疾病严重程度的发展 疾病活动期曲线变化内免疫抑制剂有效 在疾病活动性曲线外—静止期,无论疾病程度 如何,免疫抑制剂无效 疾病活动性可作为预测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决定 因素
– 减少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及停药后复发
手术治疗—原则
考虑临床重要性—手术先解决视神经病 变,次之角膜暴露、复视和美容 考虑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顺序如下

– 眼眶减压术(10%患者) – 眼肌手术矫正斜视(至少10%以上) – 眼睑手术(30%左右患者)
手术治疗—时机
多主张在眼眶疾病稳定6个月以上且甲功正常 特殊情况下可不受限制

按NOSPECS分级
– 常规药物或放射治疗 首选糖皮质激素全身联眶注射治疗 次之眼眶放射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有条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V注射治疗 少数环胞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总结:TAO综合治疗措施—

浸润性2~5级眼病
– 常规局部对症治疗
按NOSPECS分级
– 对严重眼球突出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急性期
TAO发病率-在眼眶病中

最常见眼眶病,国外统计约占眼眶病 43% 眼球突出:双侧85%,单侧15~28% 国内:占眼眶病住院病人18~20% 占眼眶病 门诊病人1/3以上

甲状腺功能状态
甲亢—占约60%左右 亚临床甲亢—占20%~30% 甲低—约占5%~10% 功能正常—少数以后可出现甲状腺

缺点
– 治疗1周内可致眶炎症加重,患者不适 – 效应缓慢,对严重视神经病变不理想 – 需要放射专科完成
眼眶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联合糖皮质激素全身或局部注射治疗 优点—可作为治疗TAO首选方案之一
– 具有协同效应,提高有效率(70%以上)
– 减轻放射治疗所引起眼眶和结膜水肿
– 缩短发挥效应时间

Ⅳ—其它
血浆置换 – 价格贵,条件要求高 – 单独用疗效不确定 – 多与其它免疫抑制剂联合

Octerotide(长效的生长激素类似物)
– 皮下注射Octerotide100ug tid ×3个月 – 疗效较好,副作用少,价格昂贵
眼眶放射治疗—方法

常用的方法—直线加速器或钴60 照射总量2000 cGy,2 周内分10等分剂量 照射 适应症
表2:

F 临床活动性分数评估
G 患者自我评估
– 下列满意度(使用极大的改善、改善、没有
改变、加重、明显加重等分级来评估治疗的 效果)

1.外观 2.视力 3.眼部不适 4.复视
辅助检查方法

甲状腺功能
– FT3、FT4和s-TSH
– 其它TRAb、抗甲状腺抗体等

影像学检查
– 超声、CT(水平+冠状)或MRI 眼外肌肥大(肌腹梭形) 眶膈前移,少数泪腺肿大 眶尖拥挤,视神经增粗
对眶软组织及视神经病变治疗最为有效和迅速
早期治疗对眼外肌病变有效,晚期疗效差 对眼球突出疗效不理想
Ⅰ—糖皮质激素治疗

病例选择及治疗时机
– 早期及活动期患者
– 视神经病变患者 – 手术治疗前后患者

使用前注意全身检查
– 血压、体重、血糖、肝肾和电解质

注意副作用防治(全身和局部)
Ⅰ—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

方法:多2壁和3 壁,严重4 壁减压
手术治疗—斜视的眼肌手术

原则—使患者在眼原位和向下注视获双眼单视
– 下斜和外斜应轻矫正不足 – 上斜和内斜最好轻度过矫 – 眼肌后退最常用,肌边缘切开作补充 – 垂直和水平直肌可同时,1 眼不超2条 – 第二次手术斜视读数应超过8 △ ~10 △ ,在6个月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