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无创评价

合集下载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方法SD大鼠经氯胺酮麻醉后,经口人工呼吸,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①心电图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面积40%~45%(平均42%);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大鼠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径和非梗死区增厚指数明显增加(P<0.01),左室后壁、左室前壁、梗死区变薄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P<0.05,P<0.01);③心肌梗死大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心率和左心室舒张末压高于假手术组(P<0.01);④两组大鼠左、右心室实际和相对重量以及胶原容积积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信。

【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a steady and reproducible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model in rats.Methods SD rats were anaesthetized with ketamine.After linking with respiration machine,left anterior decending coronary artery was ligated.Echocardiogram,haemodynamics and histopathology were done four weeks after ligation.Results ①The model of MI was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and proved by electrocardiogram and histopathology.Infarct sizes were 40%~45%(average 42%).②Compared with sham operation group,MI rats had higher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 and non-infarcted region thickening index (P<0.01),and lower posterior wall diameter,anterior wall diameter,infarcted region thinningz index,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fractional shortening (P<0.05,P<0.01).③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and the maximum rising and dropping rates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ecreased,while heart rate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increased after MI.④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ft ventricular actual weight,right ventricular actual weight,left ventricular relative weight,right ventricular relative weight and 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between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MI rats (P<0.01).Conclusion This experiment provided an easy way to establich the MI model,which was reproducible and credible.【Key words】Coronary artery;Myocardial infarction;Modelanimal;Rat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21世纪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

在无创性通气条件下快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简易方法

在无创性通气条件下快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简易方法

在无创性通气条件下快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简易方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是研究心脏疾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开胸及结扎冠状动脉手术,手术创伤大且操作复杂。

为了减少对小鼠的伤害,同时提高模型建立的效率,研究者提出了无创性通气条件下快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简易方法。

1.实验材料准备:- 公共实验室小鼠(如Balb/C、C57BL/6等)- 地慢心脏梗死模型配套器械(如PureHeart Mini心脏梗死模型器材)2.实验步骤:步骤1:术前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将小鼠逐个放入麻醉箱内进行麻醉,待小鼠完全昏迷(通常需要2-3分钟)步骤2:无创性通气条件下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麻醉后,将小鼠固定在手术台上,用消毒剂彻底擦拭小鼠胸部和腹部皮肤-将小鼠放置在体温控制垫上,保持恒温(37°C)- 将PureHeart Mini心脏梗死模型器材的针头插入小鼠第四肋间(左胸骨中线处),注意避免伤及心脏和其他重要组织-设定模型器材中压力泵的速率、时间和压力参数,以便形成合适的胸腔内压,有效模拟心脏梗死条件-开始通气,继续观察针头指针的转动方向,确保小鼠心脏受到一定程度的阻塞-经过一定时间后,停止通气并移除器材步骤3:术后处理-将小鼠放回饲养箱内恢复,可以提供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饮食-关注小鼠的身体状态和行为,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根据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如心电图监测、组织采集等3.实验注意事项:-建议在合适的无菌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确保操作的无菌性-手术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小鼠的麻醉深度和麻醉时间,避免对小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实验结束后,请做好相关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以保护实验环境和生物安全无创性通气条件下快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是一种简易、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显著减少对小鼠的手术损伤。

通过该方法建立的心肌梗死模型可用于研究心肌损伤和修复机制,以及筛选心脏保护药物和治疗方法。

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及系统性评价

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及系统性评价

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及系统性评价丁怡铭;高杰;邢元铭;温尔刚;夏聪聪;赵四海;刘恩岐;袁祖贻;白亮【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22(30)7【摘要】目的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进行系统性评价。

方法42只C57BL/6J 小鼠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8)和模型组(n=34)。

采用挤心脏法结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CA)结扎建立小鼠心梗模型。

术后24 h、3 d、7 d分别进行心动超声评价心功能,打开胸腔观察梗死情况;术后24 h留取心脏标本进行TTC染色明确梗死发生;术后3 d检测梗死区炎症标志基因表达情况;术后7 d进行HE染色并检测梗死区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小鼠可明确观察到左室前壁发白,TTC染色明确梗死区域,提示模型建立成功。

术后心超可见模型组心功能显著下降,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术后3 d梗死区促炎基因TNF-α和MCP-1表达显著增加(P<0.05)。

术后7 d HE染色见梗死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界线分明;梗死区纤维化基因FN和COL3A1表达显著增加(P<0.01)。

结论成功建立小鼠心梗模型及其基本评价体系,可作为模型建立的标志性指标。

【总页数】7页(P873-879)【作者】丁怡铭;高杰;邢元铭;温尔刚;夏聪聪;赵四海;刘恩岐;袁祖贻;白亮【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转化研究院心血管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3【相关文献】1.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和无创评价方法2.微创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及其评价3.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和无创超声评价4.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生物指标模型的建立5.系统性红斑狼疮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建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来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导致心梗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3-4W,雌雄各半,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72h建模方法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动力中心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冠状动脉不断提供的血流供应,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或堵塞,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便会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心肌无法得到足够氧气,最终导致心肌不可逆的缺血性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机体供血不足,严重者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1. 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动物剃毛器剃除大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

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比2:1,潮气量6-8 mL,频率70 次/min),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大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大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 大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5-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根部下方肺动脉圆锥旁以5-0 无创缝合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以完全阻断LAD血流。

5.关胸:结扎完成后,5-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大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

待大鼠自然苏醒后将大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川崎病小鼠模型心脏超声评价-中国试验动物学报

川崎病小鼠模型心脏超声评价-中国试验动物学报

川崎病小鼠模型心脏超声评价1杨海明1,杜忠东1, 上官文S张艳兰S董伟2,宋铭晶2,郑枝兰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3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北京,100045)中文摘要目的:利用高频小动物心脏超声分析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 )诱导下川崎病(KD)疾病模型冠状动脉损伤的动态变化,为KD小鼠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制备LCWE,取0.5 ml经腹腔单次注射制备C57BL/6小鼠的KD模型。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KD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腹腔注射),每组20只。

于LCWE注射后第10d、21d和60d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冠状动脉损伤动态变化。

结果:利用高频小动物超声心动仪成功测定了KD小鼠模型冠状动脉的变化,全部小鼠超声均检测到冠状动脉。

KD模型组LCWE注射后10d以及21d,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管壁与血管周围出现高回声,左冠状动脉内径值比较,KD模型组左冠状动脉内径值(10d:0.46 ±11 mm;21d: 0.47 ±09 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10d:0.32 ±14 mm;21d: 0.36 ±06 mm),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10d:P=0.035; 21d:P=0.027),4( 20%)只小鼠出现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改变;造模后60d,KD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管壁弥漫性增厚,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较前缩小(0.43 ±.11 mm),与正常对照组(0.38 ±.02 mm)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改变。

结论利用高频小动物心脏超声可获取小鼠清晰的冠状动脉图像,并能准确反映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274109、30973238)、北京自然科学基金 B类/北京教育委员会重大科研项目(KZ20101002502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PXM2011_014226_07_000085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2009-3-38))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45; 2.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45通讯作者:杜忠东,E-mail : duzhongdong@KD小鼠模型冠状动脉内径值动态变化;进一步证实LCWE诱导KD小鼠模型其冠状动脉损伤与自然病程状态的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十分相似,可以很好的模拟KD冠状动脉损伤的形成过程;【关键词】川崎病;模型;超声心动图;小鼠【中图分类号】P329Assessment of echocardiography in a murine model of Kawasaki disease11 11YANG Hai-ming [ DU Zhong-dong1, SHANG Guan-wen1, ZHANG Yan-lan1, DONG2 2 3Wei2, SONG Mi ng-ji ng2, ZHENG Zhi-la n3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Beijing Children ' H ospital, Capital Medical2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omparative Medical Center,3Chin dex Medical limited compa ny)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coronary artery complicatio ns and Cardiac fun ctio n in the murine model of Kawasaki disease (KD) With a high freque ncy ultraso und system and to provide evide nee for preparati on the murine model of KD.Methods Lactobacillus casei cell wall extract (LCWE) was prepared, and injected to C57BL/6 mice in traperit on eally to in duce KD. Totally 40 mice were categorized into 2 groups ran domly: KD model group and the con trol group with in traperit on eal inject ion of 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 n, 20 mice in each group. On days 10, 21 and 60, the coronary artery dimensions were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Cardiac function including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IDd), left ventricular en d-systolic diameter(LVIDs), ejectio n fraction(EF), fractional shorte nin g(FS) and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atrioventricular valve during early diastole(E) /atrial con tracti on(A) were assessed.Results By echocardiography, the present study successfully detected coronary artery diameter and measured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murine model of KD. Two-dime nsio nal echocardiography ide ntified a high den sity echo images around the coronary artery wall at 10 days and 21 days following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 of LCWE, and the n, 4(20%) accompa nied by local coronary artery an eurysm at 14 days and 21 days.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showed dilati on in the murine model group of KD at 10 days and 21 days followi ng LCWE injectio n. The diameter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in the murine model of KD (0.46 ±.11 mm on D10, 0.47 0.0± mm on D2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0.32 ±.14 mm on D 10, 0.36 0.06 mm on D21, all Pv 0.01).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diameter ha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 nces among each groups (all P>0.05). I n additi on, there were no sig nifica ntly differences in measur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including EF FS、E/A、LV Vol d、LV Vol s、LVID d and LVID s among each groups at 10days, 21days and 60days following LCWE injection (all P>0.05).Con clusi onsThe prese nt study successfully detected coronary arteries diameter and measured cardiac function by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murine model of KD. Our results suggestedthat the murine model of KD established by using an i.p. injection of L. casei cell wall extract was shown similar natural progression on coronary artery abno rmalities with KD patie nt.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 Model; Echocardiography murine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多发生于婴幼儿阶段的系统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

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

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下文是关于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一) 动物心梗实验设计方案联系个人所学专业,选取某种或某类疾病,设计相关实验的动物模型,详细描述其方法及步骤,并阐述所选动物种类和级别的理由以及该动物日常生活和实验的环境要求(包括进出该环境的顺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MicroRNA-378(miR-378)在心肌肥厚中的研究一、实验原理: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2个碱基,能通过与靶mRNA3’非翻译区(3’UTR)互补配对,使其翻译受到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对生物体内基因时序性表达起到精细调节作用。

miRNA的表达变化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实验动物心肌肥厚,然后用PCR技术测定心肌细胞中miRNA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通过统计学方法观察miRNA在正常心肌细胞和心肌肥厚的心肌细胞中的差异,从而将miRNA作为诊断心肌肥厚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

三、实验材料及步骤:Wistar雄性大鼠30只(200~250g/只,SPF级别),异丙肾上腺素(ISO),去甲肾上腺素(NE),生理盐水。

分组及造模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讲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ISO处理组、NE组。

ISO处理组:10只大鼠连续7天背部皮下注射ISO( 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NE处理组:10只大鼠连续7天背部皮下注射NE(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对照组:10只大鼠同法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高频超声检测分别于造模后第2周,称取大鼠质量,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后,仰卧固定,将其胸前部剃毛,应用TOSHIBA-6000超声诊断仪,频率为MHz的探头置于其胸左侧,取径(LVEDD,LVESD)。

小鼠心梗模型成功的标准

小鼠心梗模型成功的标准

小鼠心梗模型成功的标准一、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在模型制作成功后,小鼠应出现明显的心肌梗死症状。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诊断指标来确定,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

1. 心电图:心肌梗死会导致心电图出现特定的异常波形,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如果模型小鼠的心电图表现与人类心肌梗死相似,那么可以认为模型是成功的。

2.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在心肌梗死模型中,超声心动图通常显示心脏扩大、心肌变薄、心肌收缩功能下降等。

3. 心肌酶谱: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

心肌梗死会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升高,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

二、模型制作过程中,小鼠死亡或存活率应符合预期在制作模型的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或存活情况。

如果死亡或存活率与预期不符,那么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模型的制作方法或实验条件。

三、存活小鼠应出现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以判断梗死面积及心肌功能受损程度在成功的模型中,存活的小鼠应该出现心肌收缩功能下降的现象。

这可以通过药物负荷试验或超声心动图等手段来评估。

药物负荷试验通常使用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来刺激心脏收缩,并观察小鼠的反应。

超声心动图则可以直接测量心脏的收缩功能。

四、模型应具有可重复性,即多次制作模型后结果应一致为了证明模型的可靠性,应该多次制作模型并进行评估。

如果每次制作模型后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那么可以认为该模型是可重复的。

这有助于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重复验证。

综上所述,小鼠心梗模型的成功的标准包括: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异常;模型制作过程中,小鼠死亡或存活率应符合预期;存活小鼠应出现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以判断梗死面积及心肌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模型应具有可重复性,即多次制作模型后结果应一致。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模型的可靠性,从而为研究心肌梗死及相关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无创评价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无创评价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无创评价刘建;范慧敏;汪进益;张治国;曹浩;兰琴;史乾;唐光亮;刘中民【摘要】目的建立小鼠的心肌梗死模型,提高动物存活率,并使用心脏超声进行无创心功能评价.方法昆明雄性小鼠20只,气管插管后由左侧第4肋间进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建立的前1 d和术后1 d、1周分别使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收缩末直径、舒张末直径、缩短分数和射血分数,并于术后第8天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过程中早期死亡率10%(2/20),术后1周内死亡率15%(3/20),经过超声评价,造模成功率为75%(15/20).小鼠心功能明显下降,射血分数由手术前的(92.1±3.45)%下降到术后1周的(49.8±14.20)%,缩短分数由手术前的(61.4±2.85)%下降到(26.1±9.01)%;心室明显扩大,左室收缩末直径由(13.9±1.98)μm扩大到(36.5±7.37)μm,舒张末直径由(35.9±3.12)μm扩大到(48.9±6.05)μm.病理学检查见明显瘢痕形成.结论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了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可以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这一模型.【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10(018)003【总页数】4页(P196-198, 后插3)【关键词】小鼠;模型;动物;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作者】刘建;范慧敏;汪进益;张治国;曹浩;兰琴;史乾;唐光亮;刘中民【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1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代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人们通过制作动物模型,为研究人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展新疗法提供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以使 用 超 声 心 动 图 评 价 这 一模 型 。
通 过 结 扎 冠 状 动 脉 左 前 降 支 的 方 法 建 立 了小 鼠 心 肌 梗 死 模 型 并
【 键词 】 小 鼠 ;模 型 , 物 ; 肌 梗 死 ; 声 心 动 图 关 动 心 超 【 图分 类 号 】R 5 . 中 64 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0  ̄8 7 2 1 )30 9 —3 文 05 - (0 0 0 -160 4
降 到 术 后 l 的 ( 9 8±1 . 0 % , 短 分数 由手 术 前 的 ( 1 4±2 8 ) 下 降 到 ( 6 1 9 0 ) ;缩 6. .5 % 2 . . 1 % 心 - 4
左 室 收缩 末 直 径 由 ( 3 9419 ) m 扩 大 到 ( 65±73 )/ 舒 张末 直 径 由 ( 59± .2 m 扩 大 到 (8 9± 1. . 8 - 3. .7 x m, 3. 3 1) 4. 6 0 ) m。病 理 学 检 查 见 明 显瘢 痕形 成 。结 论 .5
昆明 雄 性 小 鼠 2 0只 , 管 插 管 后 由 左侧 第 4肋 问 进 胸 , 扎 冠 状 动 脉 左 前 降 支 建 立 小 鼠 心 肌 梗 死 模 型 , 模 型 建 气 结 在
立 的 前 1d和 术 后 1d l周 分 别 使用 心脏 超 声 柃 测 左 室 收 缩 末 直 径 、 张 末 直 径 、 短 分 数 和射 血 分 数 , 于 术 后 、 舒 缩 并 第 8天进 行 病 理 检 查 。结 果 小 鼠 心肌 梗 死 模 型 建 立 过程 中早 期 死 亡 率 1% (/ 0 , 后 1 内 死 亡 率 1 % (/ 0 22 ) 术 周 5 3 2 ) 经 过 超 声 评 价 , 模 成 功 率 为 7 % ( 52 ) 0, 造 5 1/ 0 。小 鼠心 功 能 明 显 下 降 , 血 分 数 由 手 术 前 的 ( 2 14 .5 % 下 射 9. - 4 ) 3
n n—n a iey e au t t a da u cin b c 0 a do r p y M e h ds A oa f2 n n l c r n old i o o iv sv l v l aeisc r ic fn t y e h c r iga h . o to ttlo 0 Ku mig mae mie wee e r le nt t i t d . T e lf a tro e c n ig c r n r rey wa iae h o g h etf ut n ec sa p c fe n u ain.T hs su y h e neird s e dn oo ay atr sl td tr u h te lf o rh itr o tls a eatrit b t t g o he e ho ad o rphc a s sme to o ad a na cin a d h a u cin wa rome d y p e peaiey,1 a n we k e c r ig a i s e s n fmy c r ilifr t n e r fn to spefr d 1 a r o r t l o t v d y a d 1 e
21 0 0年 6月
中国 实 验 动物 学 报
AC A L B T A ORA T ORI M U ANI AL S S ENT A S NI A M I CI 1 I C
Jn 2 O u e. 0l
VD. 8 No 3 】1 .
第 1 8卷
第 3期
小 鼠心梗 模 型 的建 立 与元 创评 价
Es a l hm e n H.nv sv s s m e t o t bi s nta d NO I a i e As e s n f
a M o e M o l0 y c r i lI f r to us de f M o a d a n a c i n
LU Ja ,F N Hu— n, NG Jny,Z ANG Z i u ,C O Ha ,L i HIQa ,T NG Gu n —a g I h n - n I in A i mi WA i—i H h— o A o AN Qn,S in A a gl n ,LU Z o gmi g i ( e at n fC riv sua n h rccS reyo atHoptlA iae oT n j U ies y h n h i 0 10,C ia D p rme t ado a c lra dT oa i ug r fE s o s i f l tdt o gi nvri ,S a g a 0 2 a i t 2 hn )
刘 建 , 慧敏 , 范 汪进 益 , 治 国 , 浩 , 张 曹 兰琴 , 乾 , 光 亮 , 中 民 史 唐 刘
( 济大 学 附 属 东 方 医 院 心 胸外 科 ,上 海 同 2 02 ) 0 1 0
【 要 】 目的 摘
建 小 鼠的 心 肌 梗死 模 型 , 高 动 物 存 活 率 , 使 用 心 脏 超 声 进 行 无 创 心 功 能 评 价 。方 法 提 并
【 src】 0 jci T s b s as na i dm uem oa i n r i oe wt ah hsri l a , n Abt t a bet e oet lh t dr z os ycr a ia tnm dl i i uv a r e ad v a i a d e d l fc o h g v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