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精彩小故事

合集下载

[数学家的小故事三篇]数学家故事5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三篇]数学家故事5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三篇]数学家故事5篇数学家故事篇一: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故事篇二: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简介: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祖冲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欢迎借鉴参考。

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一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

熊庆来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熊庆来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非凡的记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

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

他一直治学严谨,数学论文常常修改三五遍以上。

在任教授期间,他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作业中的错误他用红毛笔仔细地逐本圈阅,改正。

好的作业,则用大笔书写一个“善”字,表示满意。

他经常废寝忘食,不顾病痛地工作。

据熊庆来的夫人回忆,在东南大学第一年,过度疲劳使他吐血,而且又犯痔疮,熊庆来竟顽强地伏在床上坚持编写教义。

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

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

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

在这篇论文中,熊庆来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二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在我国古代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其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这些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数学宝库,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辉还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4个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4个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4个中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留下了许多精妙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四个关于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神奇的郭守敬郭守敬是明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最著名的是他的水银全象仪,这是一种高精度的天文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太阳和其他星体的位置。

郭守敬通过观测和建模,改进了《殷礼》中的望季度章,提出了真望经,通过此等理论依据推演重建了古代浑仪。

他的工作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二:发明算盘的张丘建张丘建是中国古代发明家兼数学家。

相传,他是全球最早发明算盘的人。

算盘是一个用来计算的工具,它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

张丘建通过这个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计算的效率,他的算盘被广泛使用,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故事三:画地为牢的赵爽赵爽是唐代数学家和军事家。

相传,他是全球第一个利用三棱镜测量角度的人。

当时,唐玄宗希望他为东都洛阳设计一座城市。

赵爽在测量城市的方位时,没有传统的测量工具,于是他利用了一个三角木柱和一块平整的地面画出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棱镜测量出了角度。

凭借准确、高效的测量方法,赵爽顺利地设计了一座城市,并被唐玄宗赞赏。

故事四:善于算术的刘徽刘徽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是南北朝时期学者,创立了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刘徽善于应用算术解决实际问题,他提出了一套解决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被称为"史生"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线性方程组解法之一。

他凭借着对数学的研究,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每个故事都设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这些数学家的背景和成就也有所不同。

然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对数学的研究和创新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中国数学家们的智慧和勇气,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数学家有趣小故事

数学家有趣小故事

数学家有趣小故事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学科,它有时候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有趣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些数学家的有趣小故事吧!一、爱因斯坦的买水果故事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你知道他也是一个对数学很感兴趣的人吗?据说有一次他去市场买水果,他向摊主询问每个苹果的价格,摊主却告诉他:“如果你把我所有的苹果都买下来,每个苹果的价格就是1美元。

如果你只买其中一个,那它的价格就是1英镑。

”爱因斯坦很疑惑,他对摊主说:“那为什么我买一个苹果要比买全部的便宜?”摊主笑了笑,对他说:“这是因为我是一个数学家,我喜欢玩数学游戏。

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把所有的苹果都卖给你一个美元。

”爱因斯坦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答案。

他对摊主说:“你将每个苹果的价格设为0.5美元,然后再将全部的苹果价格相加,就得到了1美元。

”摊主非常惊讶,但也承认了爱因斯坦的聪明才智。

最后,爱因斯坦买下了所有的苹果。

二、小学生的天才猜想有一次,一位小学生参加了一个数学竞赛。

他被要求猜测一个三位数,这个数除以7余3,除以9余5,除以11余7。

小学生通过观察余数的规律准确地猜测出了正确的答案。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小学生只需要大约5秒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位数学家对小学生的答案非常感兴趣,他赶紧拿出纸和笔开始进行计算。

但是数学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他不得不向这个小学生请教。

小学生对数学家说:“只要我们找出一个能被7、9和11整除的数,加上7、9和11的公倍数就能得到结果了。

”数学家听了觉得非常惭愧,他想不到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教育了一番。

三、费马大定理的神秘证明费马大定理是数学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它的证明曾经成为了数学家们最锐利的头疼问题之一。

有一天,一位数学家在家里发现了费马在当年写给他朋友的信中的一段注释。

这段注释揭示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方法,但是其中一部分文字被腐蚀掉了。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数学家们的小故事里面也有不少让我们感兴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供大家欣赏。

数学家的小故事1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

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

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

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数学家的小故事2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

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

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家的小故事3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4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10岁时就解决了“100个数的和等于1000”的问题。

高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一个很小的技巧,就是先将这100个数进行分组,每组分别是1+2+3+4+5+6+7+8+9+10=55,然后再加上55,得到110,再除以2,得到55。

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55。

2、欧拉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能够快速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有一次,欧拉和他的父亲在一条船上散步,他的父亲出了一个难题:“一个80岁的老人从船头走到船尾需要多长时间?”欧拉立刻回答:“只需要1秒钟!”他的父亲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

欧拉解释道:“因为船是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老人可以在一秒钟内走完整个船身长度,也就是从船头走到船尾的时间。

”3、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他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们在野外散步时,看到了一片草地上的铁匠铺。

毕达哥拉斯问他的学生们:“你们知道铁匠铺里的铁砧和铁锤是怎么放的吗?”学生们回答:“当然是放在地上啊。

”毕达哥拉斯微笑着说:“不对哦,它们应该是挂在火炉上的。

”学生们都不相信,但毕达哥拉斯解释道:“铁砧代表直角,铁锤代表锐角和钝角。

只有将它们挂在火炉上,才能形成直角、锐角和钝角。

”4、希尔伯特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一个难题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子忘在了办公室里。

他灵机一动,对学生们说:“我必须回去拿我的鞋子,但在我回来之前,你们可以自由思考这个问题。

”当他回到教室时,他发现学生们还在思考他留下的问题。

希尔伯特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看书时,发现了一本非常难的数学著作。

他开始阅读这本书,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

不过,陈景润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思考和研究这本书中的问题。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1. 赫尔曼·维尔斯赫尔曼·维尔斯(Hermann Weyl,1885-1955)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曾经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建立现代几何学的基础。

他还致力于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维尔斯成了一位游走的演说家,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向广大学生和研究者们传授他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当他访问了大约一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后,一位学生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询问一个问题:“教授,您认为数学的目标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维尔斯沉思了一会儿,并回答说:“数学的目标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是错的。

”这句话让这位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都被告知数学的目标是推理和证明正确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明白了维尔斯所说的意义:数学是一种有关证明真理或假设的学科,而证明真理或假设之前,我们必须先证明一切可能的思路和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理。

2. 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Gabriel Crone,1648-1730)是一位著名的荷兰数学家,他被誉为“经验主义数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主要兴趣是实用的数学应用,例如测量、工程和天文学。

他还发展了新型积分方法,被称为“克鲁克曼法”。

在他的生命中,克鲁克曼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例如荷兰的“黄金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尽管他在这些变革中保持了中立,但他的工作和成就在数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说,有一次当克鲁克曼在路上行走时,他听到了两个青年在讨论数学问题。

他决定加入他们的讨论,但他不告诉他们他是谁。

两个青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克鲁克曼冷静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回答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想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你需要说明它的三条边相等。

数学家高斯的小故事简短4个

数学家高斯的小故事简短4个

数学家高斯的小故事简短4个
1. 高斯的童年奇才: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的数学天赋却早已显露。

有一次,他的老师给学生们做了一个难题,要他们把1到100相加,高斯却很快就算出了答案。

原来,他发现了一种快速求和的方法,即将1到100分成50对,每对相加得到101,然后再乘以50,得到5050,这个答案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叹不已。

2. 高斯的发现之旅:高斯在数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高斯曲线。

有一次,高斯在研究质数的分布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曲线,这个曲线后来被称为高斯曲线,对数论和统计学都有重要意义。

高斯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了当时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

3. 高斯的数学竞赛:有一次,高斯参加了一场数学竞赛,竞赛的题目很难,但高斯却很快就解出了答案。

据说,高斯在比赛中写下了答案,并在旁边写上了“很显然”,这让其他选手都感到无比惊讶。

高斯的这一举动展现了他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自信。

4. 高斯的谦逊和慷慨:尽管高斯是一位数学天才,但他却非常谦逊和慷慨。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数学家向高斯请教一个难题,高斯很快就给出了解答,并且还给了这位年轻人一笔钱作为奖励。

高斯的慷慨和乐于助人让他备受尊敬和爱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

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

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从小立志科学救国------ 熊庆来的故事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

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

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

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

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

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

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

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

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

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

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

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约翰·冯·诺依曼(John V 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

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数学奇才——伽罗华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

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人世。

数学史上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

人们说,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

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21岁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置换群”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

1829年5月,伽罗华把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

先是父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

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稿子又因审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青年伽罗华一方面追求数学的真知,另一方面又献身于追求社会正义的事业。

在1831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中,作为高等师范学校新生,伽罗华率领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国王的专制统治,不幸被捕。

在狱中,他染上了霍乱。

即使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伽罗华仍然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并且写成了论文,准备出狱后发表。

出狱不久,因为卷入一场无聊的“爱情”纠葛而决斗身亡。

伽罗华去世后16年,他留存下来的60页手稿才得以发表,科学界才传遍了他的名字。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

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

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

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