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经济增长
第七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1.经济增长的含义(1)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3)经济增长率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增长VS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单选题】(2007)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B.现行价格C.平均价格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1)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2)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2.三因素分解法:(1)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
(2)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 Y = G A +αG L+βG k其中,α为劳动产出弹性,也是劳动份额;β为资本产出弹性,也是资本份额。
且α+β=1。
(3)索罗余值(全要素生产率TFP)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示例】假设某个国家1990-1994年间GDP增长7.3%,资本存量增长6.6%,劳动力增长5.4%。
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的份额为30%,劳动力为70%,则这一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多少?【答案】G A=G Y -αG L-βG k =7.3%-30%×6.6%-70%×5.4%=1.54%【例题·单选题】(2007)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罗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2020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辅导:知识公式第七章

2020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辅导:知识公式第七章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实行分解。
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GQ=GH+GP式中,GQ----经济增长率GH----工作小时数增加率GP----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2.三因素分解法(1)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实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Y=GA+αGL+βGkG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2)“索罗余值”-----通过经济增长率的公式,求出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GA=GY-αGL-βGk1、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DP,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
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3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理应把促动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2、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
后来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答: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增长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有:(1)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例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其主要思想是:人均投资用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人均投资大于资本扩展化时,人均产出就会增长;当人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2.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答: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是指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0k sf k k δ∆=-=。
这个维持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k *称之为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人均资本水平k *。
在稳定状态,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人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 )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在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时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K(t ) A( t )L( t
L( t
)
L(
t
) )
A ( t ) A( t )
sK y( t ) ( n g )k( t )
结合(7.3),可得:
k( t ) sK k( t ) h( t ) ( n g )k( t )
(7.4)
第三节 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考察 k 曲0线的形状,即单位有效劳动的物质资本水平
起来用于物质资本积累的那一部分占总产出的比例,人力
储蓄率表示产出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
L( t ) nL( t ), 即 L( t ) L( 0 )ent
A (
t
)
gA(
t
),
即 A( t ) A( 0 )e gt
K
(
t
)
sKY
(
t
)
H
(
t
)
sHY
(
t
)
(7.2)
第三节 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第二节 人力资本与新经济
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奠基人舒尔茨(Schultz)教授早在 50年之前就指出,“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 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提高和知识的增进”
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替代关系是,知识资本可以提高 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发现物质资本的替代品。可以说,工 业经济时代的主题是物质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而知识经 济时代的主题是“人”,是让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得到发挥, 让人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广泛而深入地 挖掘人力资本,无疑是新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经济的总产出、物质总资本和人力总资本都与有 效劳动以同样的增长率 n+g 保持稳定增长。
人均产出、人均物质资本和人均人力资本都与知 识以同样的增长率 g 保持稳定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一、判断题1.根据索洛增长模型,无论经济开始时处在什么位置,最终它都将调整至稳态。
()【答案】T【解析】假定经济的初始资本水平低于稳态,那么其投资水平大于折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存量将一直上升到稳定状态为止。
当经济的初始资本水平高于稳态,那么投资小于折旧,资本的磨损快于更替,资本存量将一直减少到稳态水平为止。
2.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人均资本或者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不增不减的稳态资本存量。
()【答案】F【解析】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使得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水平。
3.在不考虑人口和技术变动的索洛模型中,稳态即意味着yk。
()【答案】T【解析】稳态下,kikyk0,因此yk。
4.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虽然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答案】T【解析】高储蓄率具有水平效应,即提高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因为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即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因此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5.标准的新古典生产函数二阶导数是严格正的。
()【答案】F【解析】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边际报酬递减,则新古典生产函数的二阶导数必然小于零。
6.如果总量生产函数不再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性质,那么索洛模型中稳定状态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最终还是能达到新的稳定。
()【答案】F【解析】假定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则fk0,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即实际投资始终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大于持平投资,人均资本存量将不断增大,经济没有稳定状态。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PPT课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基本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的演变
计划经济时代: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 1977-1997年:制度供给型经济增长 1998-2004年:投资主导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 2005至今:外贸出口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 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方向:结构优
化推动经济增长
缺乏对中国经济运行的深入了解 用静止的而不是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
内容提要 一.新型工业化是全新的工业化道路 二.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安排
8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统筹协调发展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趋势 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内容提要 一、经济全球化突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瓶
颈 二、中国经济增长利用国际资源的风险与收益 三、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缓解政策
9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重点解析: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突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风险
经济增长将越来越受到全球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要求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
5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学界争鸣:质疑中国经济增长
质疑的声音 质疑中国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承受能力 质疑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 质疑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真实性
14 索罗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 →
k
k
上升
下降
k
不变
(δ + ρ + r ) k
sf (k )
0 ke 图2:索罗模型中的实际投资和持平投资
k
图2中,当实际投资等于持平投资的时候,有:
s Y f ( k ( t )) = (δ + ρ + r ) k ( t )
e e
(13)
图3是索罗模型中的相位图,由于参数 是外生给定的,方程 (12)把 k 表示为 k 的函数:
净资本增长可以表示为:
(9)
dK (t ) K (t ) = = S δK (t ) = sY Y (t ) δK (t ) dt
(10)
净资本增长率为:
K (t ) sY Y (t ) δK (t ) = gK = K (t ) K (t )
Y (t ) / A(t ) L(t ) K (t ) = sY δ K (t ) / A(t ) L(t ) K (t )
K (t ) K (t ) L(t ) K (t ) A(t ) = A(t ) L(t ) A(t ) L(t ) L(t ) A(t ) L(t ) A(t )
= sY Y (t ) δK (t ) kρ kr A(t ) L(t )
= sY f (k ) (δ + ρ + r )k
(12)
k = sY f (k ) (δ + ρ + r )k
(12)
方程(12)是索罗模型的关键方程.它表明,每单位 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存量的变动是两项之差. 第一项 sY f (k ) 是每单位有效劳动平均实际投资:每 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量为 f (k ) ,该产量中用于投资的比 例为 .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7章

(一)1998~2004年,投资主导需求拉 动型经济增长
(二)2005-至今,内需拉动型经济增 长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矛盾 三、通过三个“外转内”实现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一、计划经济时代: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 济增长(1952~1977)
二、制度供给型经济增长(1979—1997) 三、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1998--至今)
一、计划经济时代: 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
(1952~1977)
1、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2、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4、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加快形成“五个更多” 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1、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2、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带动 3、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经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 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 均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 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 其他经济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者有重大区别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教学难点 1、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效应,产生规模
收益递增,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由于外部性,经济均衡增速低于最优增速 政策可以改变经济长期增长绩效
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简单模型 Y=AK
△k=sAk-nk
g=△k/k=sA-n
人均消费也按相同速度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s,A,n三个变量
第七章 经济增长
本章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背景
哈罗德-多马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增长理论
第一节 增长理论概述
增长与发展:增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人类发展指数(HDI)
各国人均收入的长期发展趋势
理论发展: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历史条件:两种制度在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基本假定 使用劳动和资本生产一种产品
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
储蓄率保持不变ຫໍສະໝຸດ 不存在技术进步,没有资本折旧
人口按一个固定速度增长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模型的推导 均衡条件:I=S
v △Y=△K=I=S=sY
G= △Y/Y=s/v
稳定增长的条件
实际的增长速度=意愿的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
增长的过程是不稳定的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模型假定 使用资本和劳动生产一种产品
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
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
储蓄率保持不变
不存在技术进步
人口增速不变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基本模型 Y=f(K,L)
y=f(k)
均衡条件
△k=sf(k)-(n+δ)k
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产生背景 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反思
规模收益递增经常发生
资本的流向不符合新古典理论
经济趋同不经常发生
外生技术进步不能说明技术进步的机制
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基本思想 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推动的结果,没有外力,也
可以产生持续的增长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进步是内生的
储蓄率、技术进步、人口增长速度都会影响经济增长
速度
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政策含义 促进储蓄和物质资本积累,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技术进步,保护知识产权
鼓励人力资本积累
人均储蓄被用于:一是为新增人口提供资本(资本广
化);二是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资本的深化);
三是弥补折旧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主要结论 存在稳定状态,人均收入不再变化
提高收入水平的措施:一是技术进步;二是提高储蓄
率;三是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主要缺陷
外生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储蓄率 规模收益不变 收敛的含义,与现实不完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