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域的开发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域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晋短时刻统一;西晋的起止年代、西晋短寿的原因;"五胡"内迁;人口大迁移。
掌握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域的开发能力方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西晋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生活、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采取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他们的招架等因素的归纳,对"西晋为何是一个短寿的王朝"的原因加以分析,培育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通过对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果的分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移的高潮的是社会动荡所造成的,其结果却是客观上推动迁移地域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辩证关系。
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育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朝的经济为何能够进展的分析,培育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思想方面: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的进一步交往,促使少数民族迅速进展,一路进步。
了解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与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在历史上交缠错综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一路创造的。
由此成立正确的民族观,专门是民族平等的观念和情感。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熟悉到:江南经济的进展是北南两边劳动人民一路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教学难点:各族内迁与人口大迁移、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三、教学方式: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式。
四、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提问:三国鼎立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成立的,都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那么三国鼎立中,你以为哪个国家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何?估量学生会回说:魏国。
因为曹魏的进展超过吴和蜀,实力最强。
教师进一步引导,在三国的比赛竞争,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能够统一,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一、西晋的兴亡曹丕建魏,取得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身后,司马懿装病麻痹曹姓权贵,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到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时候,篡权的野心暴露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1(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朝;士族;江南经济的发展。
2、要求学生认识:①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它的所作所为,为它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凡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剥削阶级或阶层,必将被社会历史发展所淘汰。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经济特点,使学生明了南朝在动荡中发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士族和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重点。
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挂图(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苻坚伐晋,上下反对,军心不齐,恃强骄傲,临阵胆怯,指挥失当。
东晋军队作战勇敢,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东晋乘机收复了黄河以南许多失地。
)2、导入新课淝水之战为东晋恢复中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但东晋统治者并没有乘胜逐北、收复中原的大志。
他们满足于偏安局面,热衷于内部斗争,结果使得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失地先后丢失。
此后,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东晋政权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
3、讲授新课1、刘裕建宋,南朝开始(板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
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2、宋齐梁陈的更替(板书)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总称南朝。
同学们看课本第148页上的《南朝表》,讲出南朝开始和结束的年代、开国皇帝、国号和都城。
(420年至589年。
宋朝刘裕;齐朝萧道成;梁朝萧衍;陈朝陈霸先。
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
)现在再请同学们看“宋齐梁陈更替”一节,找出南朝政治经济的特点。
第19课教案.doc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国至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哦简单概念。
2)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认识江南开发的背景、表现、影响等。
通过多媒体战士、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探究的欲望。
通过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归纳淝水之战等以少胜多战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
2)通过对前秦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学习,认识到劳动人民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型:综合课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视频,《江南风景》。
汉代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地区是一片蛮夷之地。
从什么时候开始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纷纷扰扰的三国鼎立局面最终是怎样统一的?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是怎么回事?讲授新课:一、西晋的灭亡和内迁的各族:并立的三个政权都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国力,争取统一天下。
有人会认为是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因为魏国实力最强。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掌握了大权,他的儿子司马昭打算篡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国首先灭掉了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
蜀国在诸葛亮死后,只有姜维苦苦支撑。
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是个暴君,喜欢剥人面皮,挖人眼睛。
280年,西晋军队水陆齐下,浩浩荡荡的渡过长江,灭掉吴国,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分裂的局面。
动脑筋:西晋的统一很短暂,只存在了几十年。
为什么会灭亡?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盛行。
小字,石崇、王恺斗富。
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混乱。
西晋的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是个白痴,无力治理国家。
吃肉的故事。
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相互残杀,混战了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极大的损耗了西晋的国力。
19课江南经济的开发.教案doc[范文模版]
![19课江南经济的开发.教案doc[范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58c8c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1.png)
19课江南经济的开发.教案doc[范文模版]第一篇:19课江南经济的开发.教案doc[范文模版]19课江南经济的开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使学生学会从整个社会状况去分析局部经济发展情况的能力,从社会状况,劳动力,生产技术等方面去分析经济发展状况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族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
同时,让学生自我归纳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以及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原因。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自主学习,完成预习 2,合作探究①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②西晋短暂统一,迅速灭亡的原因③前秦战败的原因3,检测自学效果,完成学案上的选择题 4释疑:展示今天南方城市的美好,结合材料,让学生思考,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讨论出来,结合课本讨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一: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一,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二,人口条件:自东汉末开始,为躲避北方的战乱,特别是西晋的“八王之乱”,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了解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现状;3.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开发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1.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2.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3.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4.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5.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分析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2.分析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现状;3.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4.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5.探讨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步:讨论(20分钟)让学生就江南地区的开发、环保等课题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步:展示(10分钟)每组报告本组讨论总结的结果,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图表等。
第五步:总结(10分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总结江南地区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2.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和成果。
五、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2.江南地区的环保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展示法。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讨论和展示);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讲解内容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成果和发展方向。
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双方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似,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分)
战争的形式和手段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因此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就不会改变。
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的战争仍有借鉴的意义。
(5分)如《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各国将帅所重视,成为他们经常学习的著作,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二)材料分析:《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答:“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答: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
答: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
(4)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答:如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农业技术发展;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等(列出两条即可)。
(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答: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个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让学生综合理解头绪纷繁的历史过程。
3、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历史上存有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使用这种理解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水平。
4、通过对淝水之战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5、通过关于江南开发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较多。
所以要先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课的内容能够分为两个部分:1.从3世纪中叶到6世纪后期三百多年历史的简要脉络。
2.各个时期内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
简要脉络大约由三个时期构成:1.西晋兴亡,讲述的主要事件是司马氏代魏和西晋的皇族纷争,连带简述了少数民族的内迁。
2.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在简略说明朝代的兴替之外,对十六国政权仅仅涉及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而着重讲述淝水之战。
3.南朝,突出了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淝水之战”的教学,应突出趣味性,尽可能使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能够充分利用地图协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理解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掌握。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长远影响等问题。
教学设计3: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师生:总结A、从前秦方面看: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b、秦军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任务】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过程与
方法
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师生达成共识:社会安定是人心所向,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结: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⑵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⑶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⑷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拓展延伸
现在我国北方大量的科技人员,民工纷纷涌向南方,这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用什么不同?
方案二:指名读导入框的内容导入。
学生:阅读了解江南的历史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导入
学生: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激发求知欲
你知道投鞭断流、草木皆兵这两个成语吗?它们出自哪次战争呢?让我们学习第19课寻找答案。
自主
探究
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中的题目
师:督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自主探究完成问题。
生:(1)依据问题快速阅读并标注课文,发现疑难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
涿鹿县大堡中学闫桂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学会从整个社会状况去分析局部经济发展情况的能力,从社会状况,劳动力,生产技术等方面去分析经济发展状况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利用示意图整理历史线索,培养学生动力的能力和利用历史图表学习复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和图示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忆江南》
2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展示西晋的建立、统一、衰落、灭亡的简要史实。
2、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A、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B、统治集团发生内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统治秩序,耗竭西晋国力;
C、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3、展示从东汉开始内迁的民族.
议一议民族内迁有什么意义?
二、淝水之战
1、东晋建立的简要史实
2、前秦建立的民族、时间、人物和统一黄河流域原因和时间
3、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经过、结果、影响
思考: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A、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b、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取得了哪些成就?
3、有何深远的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全课小结:用图示法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四、作业设置: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历史上的哪几个朝代?
2、西晋是()年建立的,()年完成了统一。
316年,内迁()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这个政权是内迁的()人建立的。
4、谁能说出淝水之战中的成语故事?
5、选一选:
(1)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魏国灭蜀B西晋建立C西晋灭吴D西晋结束
(2)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前秦战斗力弱B前秦战线太长C前秦不惜水战D前秦不得人心
(3)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A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D帮助内地人民进行反压迫斗争
(4)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战乱较少。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粮田
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6、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