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海原县大地震

合集下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_纪念海原大地震100_周年座谈会举行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_纪念海原大地震100_周年座谈会举行

┃ 关 注 ┃“海原大地震发生后这100年间,海原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新旧对比两重天!”12月16日,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举行的纪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座谈会上,大地震幸存者的后代发出这样的感慨。

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寰球大震”,这次8.5级的特大地震让海原县及周边50多个县27万人丧生,也给数以百万的家庭造成巨大的伤痛。

也正是这次大地震,留下了大量的地震遗迹,形成了独特的地震文化。

座谈会上,来自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地震应急避让、地震遗迹保护及开发利用、发掘地震文化资源、建立地震档案馆等,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郭安宁针对海原地震博物馆如何走向高端国际化,提出建立线上网络传播系统及网上博物馆系统、“一带一路”特色馆、海原地震数据库博物馆、中国大地震资料兼档案馆和设立郭增建地震及天灾预测奖励基金等建议。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文伟教授提出,应推广海原老城区地震避难应急场所的规划设计和海原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区划两项技术,打造海原大地震论坛交流平台,建设一个地震科普基地,打造宁夏乃至西北第一个防灾减震产业园,让海原成为全国地震科普基地。

北方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占武就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背景下的海原环境保护和地震地质文化建设作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专员、《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认为,地震灾害损失在我国各类灾害中占有较高比例。

1920年发生在海原的“寰球大震”震级高、破坏程度惨烈,但当代人很少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他呼吁继续向全社会介绍海原大地震的相关情况,深入普及地震方面的知识,了解地震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

2007年,庄电一曾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海原大地震留下的大奇观、大财富》的长篇报道。

1920年海原大地震资料5

1920年海原大地震资料5

1920年海原大地震资料5第五编.灾难使科考研究起步5-1.中国第一次对地震进行调查1920年海原大地震发生后的次年,当时的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曾派翁文灏、谢家荣等六委员赴灾区调查。

他们于1921年4月15离开北京,经呼和浩特、银川到达兰州,尔后进入震区,经会宁、静宁赴固原经平凉、天水返回兰州。

这次调查历时四个月,他们除了解了灾情,还特别着重了科学考察。

翁文灏等六人的调查的资料是十分可贵。

尽管当时交通不便,他们考察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对震区内的大多数地方末能实地考察,但是他们所到得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翁文灏一行的这次调查堪称是我国地震史上第一次对大地震所做的详细的科学调查。

与此同时,国际饥饿救济协会的j•w•霍尔(j•W•Hall)、U•克劳斯(U•Clormik)、E•麦克考尔密克(E•Mcormik)等,也曾到达震区调查结果发表在1922年美国地理杂志上,题目是《在山走动的地方》。

在这篇报道中列举了大量有关灾情的实际资料,特别是对地震滑坡作了很生动的描述,并附有珍贵的震害的照片。

解放后,我国地震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派郭增建等六同志组成地震考察队对海原大地震进行实地考察,这是继翁文灏等人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较大的调查。

这支考察队翻山越岭,跨沟度河,历时一个多月,取得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之后又有兰州地震研究所等地震部门到震区考察。

编写出版了《1920年海原大地震》一书。

1979年,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局研究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对、队在银川召开了“1920年海原地震学术讨论会”共同对这次地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80年代后,关于海原活动断裂带项目的研究列入国家地质所和宁夏地震局的专家历时4年,在取得了重大科研的基础上,完成并出版了《海原断裂带》这一科技著作。

5-2.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的著名地质科学家提交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制了我国第一张震区烈度等线图;他还首次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划分了地震危险带。

海原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其当代启示

海原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其当代启示

海原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其当代启示 ■ 张小明2020年12月16日,是海原大地震100周年纪念日。

在祭日这一天,那场亘古未有的灾难打开尘封,供人们凭吊和检视。

回望那段历史,海原大地震为当代特别重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体制机制和模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加强政府的统筹规划、发挥民间社会救灾力量及注重科普宣传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赈灾与灾后恢复重建过程海原大地震发生在1920年12月16日,当时国家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统治。

1920年9月14日,北洋政府公布《筹议赈灾临时委员会章程》,规定由内务部、财政部、交通部、农商部四个部委合组赈灾临时委员会作为决策机关,以专门筹议临时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事宜。

1921年5月13日,北洋政府制定《全国防灾委员会章程》,规定在内务部设置全国防灾委员会作为防灾机构。

1921年10月29日,为统一赈务行政起见,北洋政府以教令形式颁布《赈务处暂行条例》,规定由内务部下附设的赈务处综理各灾区赈济及善后事宜。

海原大地震发生后第3天即1920年12月19日,甘肃督军张广建向北洋政府通报了地震灾情,12月28日又发出了较为详细的灾情汇报,并请求赈恤。

同时在甘肃省内设立筹赈公所,倡捐集募,分发仓粮,并提公款急办毡衣;饬被灾较重各县截留应解款项,立办急赈,IC photo/图疏通、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农赈就是恢复农业生产。

1920年海原大地震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赈灾与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员死亡率高,房屋破坏率高。

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总体情况严重。

屋倒塌和严重损坏总体情况严重。

震中海原、固原等地位于我国著名的地震带海原断裂带上,是地震多发地区,且灾区多为土窑洞建筑,抗震能力差,从而提高了人员死亡率。

海原大地震后余震不断,在大震中未倒的城墙、鼓楼、房屋等在余震中倒塌现象明显。

水灾、火灾和瘟疫等震后次生灾害频发,人员伤亡惨重。

第二,地震灾害涉及面广,影响大。

第二,地震灾害涉及面广,影响大。

历数中国几千年发生过的地震

历数中国几千年发生过的地震

【中国十大地震】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

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4万余人。

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2年昌马地震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

死亡7万人。

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

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6级的强烈地震。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66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1975年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1920年海原大地震资料3

1920年海原大地震资料3

1920192019201920年海原大地震资料33333-16.追随者们被封堵在窑洞里在清水河支流——中河臭水河西侧有一个叫“沙沟”的地方是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教派沙沟门的发源地。

旧属海原县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划归新成立的西吉县管辖。

沙沟在国内很有知名度1920年海原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很多都关注过。

《赈务通告》载居住在该县西面积滩地方的一位回教首领马元章在地震发作时率众祈祷结果“因山崩塌全家六十余口尽被湮没邻近教徒死者五六百余人。

沙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920年海原大地震发生后国际饥饿救济协会成员厄普顿·克劳斯等赴地震灾区考察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了解沙沟在地震后的情况。

他在《在山走动的地方》这篇文章里用了一个《一个穆斯林信徒同他的追随者们被封堵在窑洞里》的小标题专门来写“那些来过震区的人对地震毁坏情景的描述如同罗马史学家对庞贝城的描述一样传奇。

……在灾难中一次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就是仁慈家马——一位著名的穆斯林信徒和他的三百名追随者了。

当他们聚会时所有的人全都被封堵在窑洞里了。

他们所在的窑洞被一阵可怕的土块崩落所堵塞而当时这群人正跪在毯上做礼拜。

由于某种奇迹窑洞的守门人逃脱了厄运但是其他人被埋的他深了。

尽管在方圆一英里的地区挖了数月但穆斯林也没有能够再找到他们首领的尸首。

”关于厄普顿·克劳斯所述的“逃脱了厄运的窑洞的守门人”我们在作家张承志先生著的《心灵史》中也找到了记载有一位老阿訇回忆说…刚刚礼拜了虎夫坦毛拉正在念《穆罕麦斯》。

我退出道堂窑突然觉得夜黑得不见五指。

呼呼的北风吹来浑身一阵寒噤。

走到前院猛听见西边轰轰轰大响三声地摇了房屋在乱响中全都坍倒。

我赶快往道堂窑里跑。

跑到见道堂窑已经不见了只有冒着气的土。

大家发现毛拉没有从道堂窑里出来。

我就动手刨那时谁也不知道毛拉压在那里。

有个被土块夹住没有打坏的阿訇喊往这搭刨太爷在这里后来刨出了毛拉但他已经归真了。

‟1920年地震时马元章所念的《穆罕麦斯》沙沟震后之情况在作家张承志先生著的《心灵史》中有详细的记载。

海原大地震历史考灾害治理体系中的国家与社会

海原大地震历史考灾害治理体系中的国家与社会

海原县干盐池盐湖 图片来源:海原县人民政府网站耳不能闻,牲畜伤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实本年北五省灾旱情形为尤重。

”海原大地震造成的损失之巨大前所未有。

一些史料记载:“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强比僵毙。

”目及甘肃全省,无一县不受灾,无一县不伤人,无一县不倒塌房屋,可谓“海原之殇”。

“海原之殇”除了与地震震级大这一自然因素有关,还与国家的灾害治理体系缺失有关。

国家权力自上而下的缺位,导致指挥救援与物资保障严重缺失,最终产生连锁效应,当地无力应灾、无奈放任灾损扩大。

一些资料记载,甘肃省政府在地震过后半月,才向全国通电,呼吁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紧急救援。

当时的北洋政府,则忙于内战,对赈灾无动于衷、态度冷漠。

迫于社会压力,徐世昌以总统身份捐了1万元大洋了事。

后经慈善人士反复呼吁、多方募捐,才在第二年底,募集了3万多大洋。

由于政府救灾不力,致使灾害损失远远超出正常值,大批灾民不是因为地震而亡,而是因无衣、无食、无住被冻死饿死。

与此同时,灾后的人畜尸体无力掩埋与缺医少药,造成沟渠饮用水污染和疫病蔓延,这使大量从倒塌房屋中逃离出来的灾民,最终因病而亡。

然而,这种悲情惨状,并未得到政府的回应。

在国内外媒体和士绅名流的再三呼吁之下,北洋政府才在近4个月后,派出地震考察团赴灾区考察。

而甘肃省派出的救灾官员则在路上骑着毛驴慢慢腾腾地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到达灾区。

这与孙中山先生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初步建立的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中央一级专职救灾体制(中央设内政部,下设赈济委员会,掌管全国赈济行政事务)理想运行状态相去甚远。

由于政府救灾乏力,甘肃各界在京人员奔20世纪以来,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灾害史上,有三次大地震不容忽视,一是海原大地震,二是唐山大地震,三是汶川大地震。

其中,海原大地震被称为“环球大震”,震级最高,震感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造成罹难人数最多。

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彰显出美好光辉人性,一些汉族人成了回族人

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彰显出美好光辉人性,一些汉族人成了回族人

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彰显出美好光辉人性,一些汉族人成了回族人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民国九年),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中卫市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海原地震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

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

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1921年4月3日《新闻报》报道称,“县城半边坍陷,甘肃海原县旅京学生冯君翰英接到家函曰:“初七日黄昏地震,吾乡受害尤重,全城房屋俱被荡平,人民死伤十之八九,吾家花涯湾山庄,全行覆没,山崩土裂,山河更变……吾家四十余口,除父与汝祖母外,俱归浩劫。

房屋倒尽,什物无存。

全县死伤人民共计六万余人……”报纸报道的速度如此之慢,是因为地震发生后,当时北京报纸,连震中地址都搞不清,另外,官方组织的求援是非常缓慢的,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文献显示,1921年1月20日,甘肃省省长张广建曾以“十万火急”致函大总统,请求支援,但致函的时间已是地震过后一月余。

显而易见地,在当时的背景下,震区群众只有展开自救。

由于在媒体工作的原因,再加上老家在甘肃靖远县,笔者对这段历史非常关注,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曾经采访过一位经历这此次大震的老人,她告诉我:“地震发生后,有些村子一下子就没人了,幸存下来的人们相互寻找,见面了就相互拥抱,然后大哭不止。

”老人现在早已离世,但她的话我依然深深记得,她还说:“那才叫个亲呢,人啊,生命啊,到了那个时候只有那样,是没法儿控制的。

”另外,我们还采访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靖远县五合乡(今五合镇)北八乡的南部山区,人们修梯田时,挖出了两具紧抱在一起的尸骨,还有一口空了的菜缸,一下子就想到了当年的那场地震——地震发生时是12月,入冬不久,而当地的人们都有腌酸或咸菜过冬的习惯,从理论上讲,那个时候的菜缸应该是基本满的,经历几十年,多少还应该有一点底儿。

海原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1958年地震预报考察队(左三为郭增建)。

海原大地震海原大地震,可能是世界上最少被人忆及的巨大灾难。

海原,这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偏远小县,少有人知。

90年前以这里为震中的大地震,似乎尘封在高原的黄土之下,和海原一样藉藉无名。

然而,仅凭几个数字,海原大地震也该被永远铭记——震级里氏8.5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

它不但在中国史上罕见,也是世界最大地震之一。

当时,世界上的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海原大地震也由此被称为“寰球大震”。

据最新研究成果,海原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达27万人之巨。

地广人稀的西北荒僻之地,地震死亡人数竟超过唐山大地震,足见其惨烈。

2010年12月16日,是这场地震的90周年纪念日。

海原地震博物馆在祭日这一天正式开馆,那场亘古未有的灾难打开尘封,供人们凭吊和检视。

某幸存者清理倒塌的窑洞。

静宁县县长周廷元(左)一家只能栖身帐篷。

绕地球震了一圈1920年12月16日,当时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先生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的一笔:“夜地震约一分时止”。

寥寥八个字,记下的是当时北京感受到的地震—仅仅属于可感级别,并没有造成任何的破坏。

而这八个字,竟然成了那次大地震在北京最早的文字记录。

鲁迅先生不会想到,他记下的是千里之外大地震传导到北京的余波。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城市也感受到了这次震撼。

在上海,天花板上的吊灯和吊扇长时间晃动,英国领事馆的时钟、信号钟都停止了摆动。

在香港,一位名叫福契特的神父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清楚地感到床在晃、纱帐在动。

1920年12月16日,大约是晚上8点钟,在中国某些城市以及和它邻近的国家,观测到一些异常现象。

不能说成都、大名、上海和海防相距很近,要知道从成都到大名大约1200公里,而从海防到上海大约1900公里。

可是,在上述时刻,在成都法兰西领事馆,在大名的耶稣教徒传教团,在上海的英国领事馆和在海防的天文台内,所有钟表立刻停摆。

在这些城市和所有其他许多居民点,坐在饭桌旁的人们忽然看见,吊灯开始摆动起来,后来还知道其他一些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中位于中国甘肃省海原县。

规模为8.5级里氏震级,矩震级为7.8级,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第十二度,即最高级级别烈度地震,中国有地震记载中最高烈度地震,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烈度地震,波幅是后来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一倍能量,约为二亿吨TNT炸药的能量,全球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录得此次地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仅在海原已造成超过73,604人死亡,二百公里内附近的县城全被波及,近至甘肃省、宁夏(当时未设省)及青海省全境,对离至西南部的四川省及云南省、东至绥远省及山西省、西北至新疆省等地造成破坏,全中国感受震动。

海原县在地震后山崩地裂,由于当地居民居住于窑洞内,因此难以抵受地震冲击,死伤无数。

中国国内十七省感受震动,以及邻近的越南海防市的时钟停摆。

之前的官方统计中,死亡人数约为234117人,但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死忘人数超过了27万人,超过了唐山大地震和日本关东大地震的死亡人数。

由于海原地震释放的能量特别的大,而且强烈的震动的持续了十几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因此,兰州白塔山公园的庙碑上用“环球大震”四个字来形容这次大地震,是最恰当不过了。

历史碾过了一个世纪。

今天,地震造成的许多遗迹和景观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曾发生的一切。

海原地震的震中烈度所以被定为12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震中和极震区范围内,出现了普遍而强烈的的构造变形带和各种各
样规模巨大的其他现象。

银川以北接近蒙古沙漠的长城被地震切割,黄土高原地貌全改,高断成沟地,连山裂开巨口,平地出现了小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