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份的影响与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地黄的炮制方法及对其化学成份的影响比较

中药地黄的炮制方法及对其化学成份的影响比较

中药地黄的炮制方法及对其化学成份的影响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法对中药地黄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影响。

方法依据中国药典所记载的清蒸-九蒸九晒法将生地黄制取成不同批次的地黄炮制品,并利用HPLC法对各批次的地黄炮制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环烯醚萜类、毛蕊花糖苷以及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变化进行检测。

结果益母草苷和梓醇的含量随着蒸晒次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而地黄苷A和D却与之相反,随着蒸晒次数增加而呈现升高;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随着蒸晒次数增加而呈现下降;然而5-HMF含量随着蒸晒次数增加而呈现升高。

结论对于地黄采取不同炮制方法后,其化学成分会发生显著变化并因此而影响药效,因此临床上需要针对不同使用途径而应用相应的炮制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地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影响[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thod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record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steamed steaming - nine nine sun method will be made into different batches of raw radix rehmanniae radix rehmanniae processed products,and USES the method of HPLC for each batch of rehmannia processed products of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cycloalkene ether terpenoids,mullein glycoside and 5 - HMF results (5 -)content changes for testing. As a result,the content of protioxin and catalpa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vaporation. In contrast,the dixanside A and D,by contrast,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evaporation;The content of the triglycoside is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evaporation;However,the 5-hmf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evaporation. Conclusion for rehmannia glutinosa tak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should b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thus the impact effect,so the need for different clinical use wa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meth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Keywords] local yellow;Processing methods;Chemical composition;impact地黄是专指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属于中药“四大怀药”之一[1]。

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我国对地黄的应用有长久的历史,用药经验丰富,近年来对地黄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笔者归纳总结了相关文献,对地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标签:地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主要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但以“古怀庆府”一代的怀地黄栽培历史最长,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1]。

按照炮制方法可将地黄药材分为三种: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药性及药物成分等均发生了变化,因此药物作用也各不相同[2]。

生地黄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为清热凉血之品,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之功[3]。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肾填髓;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近年来对地黄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笔者归纳总结了相关文献,对地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1.1 环烯醚萜、苷类环烯醚萜苷是地黄中的特征成分,环烯醚萜化学结构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的特点,因此稳定性差,在植物体内长以苷的形式存在,干燥后的含量较新鲜样品损失一半以上。

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梓醇、益母草苷、桃叶珊瑚苷、蜜力特苷、地黄苷A、D、E等30余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梓醇[4]。

梓醇为环烯醚萜单糖苷,化学性质不稳定,鲜地黄中梓醇含量最高,达3.46%,其次为生地黄,熟地黄含量最低[5]。

李民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河南温县、武陟等6个产地地黄进行梓醇含量测定,各地地黄中梓醇含量差别较大,说明产区地理环境对梓醇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6]。

1.2 糖、苷类Tomoda等[7]将怀庆地黄鲜根的水溶性成分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其分为三个组分:酸性、中性、碱性,中性组分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组份,而糖类成分占中性成分的90.9%。

现在从地黄中已经分离鉴定出水苏糖、棉子糖、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及半乳糖等8种糖类,其中水苏糖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4.9%。

不同炮制方法对地黄中糖类及梓醇含量影响研究概况

不同炮制方法对地黄中糖类及梓醇含量影响研究概况

不同炮制方法对地黄中糖类及梓醇含量影响研究概况
张慧芳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025)007
【摘要】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

汉代以前对炮制鲜有记载,至汉代有了蒸制后绞汁法,此后地黄的炮制出现许多方法。

综观古今方书,地黄的炮制方法可以归纳为不加辅料制和加辅料制两种。

因为工艺的繁杂,历史上的炮制方法大都被淘汰了。

目前地黄较为常见的临床人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

【总页数】2页(P501-502)
【作者】张慧芳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3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地黄中梓醇的含量 [J], 陈新贵
2.不同品种地黄干茎中梓醇含量比较 [J], 李云;孙利伟;赵小顺;岳永焕
3.RP-HPLC法测定生地黄和酒地黄不同提取方法中梓醇的含量 [J], 杨昌庆;殷秀丽;宋海荣;孙艳涛
4.汉中不同地区地黄中梓醇含量测定 [J], 陈玉玲;江海
5.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黄芪中糖类和氨基酸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J], 江国荣; 禤雪梅; 刘肖林; 蒙凤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地黄“生熟异用”有讲究

中药地黄“生熟异用”有讲究

中药地黄“生熟异用”有讲究中药地黄的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言其能“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其中以“古怀庆府”为道地产区,为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

在中药处方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的中药地黄的身影,但地黄生熟异用大有不同,下面请听小编慢慢道来。

地黄原植物图来源异同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一般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者为鲜地黄(因较难保存,临床少用)。

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习称“生地黄”。

熟地黄是生地黄的炮制品,可采取酒炖法炖至酒吸尽或蒸法蒸至黑润,干燥后切片即得。

外形异同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鲜地黄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气微,味微甜。

生地黄熟地黄炮制后要求其达到“黑如漆,甜如饴”的传统标准,也就是要使其外观像漆一样黑,和糖一样甜。

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气微,味甜现代研究发现,地黄炮制后变黑,因其主要成分是环烯醚萜苷类,在炮制过程中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具有半缩醛结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发生缩合,难以得到结晶性苷元,且随水解条件(温度、酸的浓度)的不同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

变甜主要是因为在炮制过程中多糖类成分水解成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单糖。

熟地黄功效异同地黄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氨基酸类、糖类及呋喃醛衍生物等,不同炮制方法,使其性味迥异,功效也不同。

四物汤鲜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不同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的补血效果对比分析

不同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的补血效果对比分析

不同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的补血效果对比分析曹春歌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中药房 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炮制方式对熟地黄补血效果造成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该时段内对我院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78例需要接受熟地黄补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9。

对照组患者地黄采用传统酒制法进行炮制,实验组患者地黄选择产地加工饮片进行炮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指标。

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数据和红细胞数据在用药后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患者临床检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对地黄进行处理时,采用地黄选择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处理方案进行地黄处理,所获得的效果更好,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补血状况,对于患者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同炮制方式;中药处理;药效;应用效果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用的中医药物,这种药物的常用形式包括鲜地黄、熟地黄和干地黄[1]。

这种药物能够起到补血滋阴的功效,在临床上对于各种阴虚血少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

而在对地黄进行加工时,其炮制方案较多,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包括传统酒制和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处理方式,但炮制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地黄发挥的药效也存在差异[3]。

临床医师需要做好药物的分析,并积极应用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了解不同炮制方式对地黄产生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炮制方式选择来发挥地黄的最大化药效。

本次研究探究不同炮制方式对熟地黄补血效果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该时段内对我院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78例需要接受熟地黄补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9。

对照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1:18),患者年龄介于49-78(63.4±5.4)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9:20),患者年龄介于51-82(64.7±5.9)岁。

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份的影响与分析

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份的影响与分析
3 . 2 治 疗 方 法 空腹服 ,l O O ml / 次 ,2次/ d , 用 时摇 匀 。 3 - 3 治疗 效 果
病相结合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 较为复杂,其 临床分 型也较 多【 。 我们按 照扶 正祛邪原则 ,在近年临床治 疗 经验 基础上 ,针对 临床 主要为气 虚血淤 ,综合应 用益 气活 血 之 法 ,并严 格选择 药物 ,组成 本方 ,应用 于 临床 ,能够较 快 地 消除或缓 解临床症 状体征 ,降酶退黄 ,提 高 白蛋白和缩 短 凝血 酶原时 间 。改善肝 功能 ,促 进肝细胞 恢复等作用 较为 明 显 ,具有抑 制乙肝病 毒复制和抗 病毒作 用 ,且 能较好 地双 向 调节机 体免疫功能 。 本方中黄芪、赤芍采用薄层色谱 法鉴别,在对照 品色谱相 应 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 点,显色清晰 ,重现性好 ; 且通过室温 留样观察 ,制剂质量稳定,表 明该制剂工艺合理,
韩清泉
( 河 南省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 河 南 新 郑 ,4 5 1 1 9 1 )
中图分类号 :R 2 8 2 . 4
文献标识 2 0 1 3 )0 9 - 0 0 3 3 - 0 2
【 摘
要 】 地黄 由于炮制方法 不同,处 方时有鲜地黄 、生地黄 、熟地黄 、生地炭 、熟地炭等处方用名。而不同的炮制 方法,
Ef f e c t s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c e s s i n g me t h o d s o n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s o f t h e TCM Di h u a n g

中药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中药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九、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 无机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以矿物药和贝壳类药物最多, 部分植物中亦含有。
• 无机化合物多易溶于水。 • 炮制对其影响:
1.软化:无机化合物多易溶于水,注意与水接触时间,尽量 少泡多润。
2. 加热: • (1)矿物药采用煅制方法,可改变其物理性状,易于粉碎,利
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利于其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强疗效。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 大多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 。 1. 具有润肠通便作用——保留药效。 2. 泻下成副作用功泻下过猛,有毒,则宜控制。 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或消除滑肠作用;瓜蒌仁制霜除去令人恶 心呕吐之弊,适用于脾胃虚弱患者。等。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 性质:树脂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媒 中。对热不稳定。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 性质 :常温下可自行挥发;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不 溶于水。
• 炮制对其影响: 1.产地加工:结合态者,宜“发汗” 2.软化:宜“抢水洗”。 3.加热:为治疗成分,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所含挥发油若有毒性 或强烈的刺激性,通过加热炮制可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如乳 香、苍术、肉豆蔻等。
4.铁器:不宜用铁器炮制 。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药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高。小 分子的有机酸多能溶于水。 炮制对其影响: 1.软化:少泡多润。 2.加热:具有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对口腔、胃刺激性大,加热处 理,可破坏一部分,使酸性降低,如山楂。
3.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成盐,利于药效发挥。如吴茱萸制黄 连。
• 3.加热:遇热活性降低者,宜少加热或不加热,即生用,如石榴 皮、龙胆草、山豆根。

炮制论文

炮制论文

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滋阴补血作用的比较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

地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后,其性味、功效亦发生相应的改变。

1.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炮制方法:⑴取鲜地黄,除去杂质,洗净出去须根。

用时切厚片(2~4cm)⑵生大黄炭:取生地黄,大小分开,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鼓起,表面黑色,断面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2.熟地黄性温,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炮制方法:⑴酒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炖透,或置适宜容器内蒸透至表面黑润,至黄酒完全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

生地黄每100kg,用黄酒30~50kg。

酒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

⑵蒸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置木甄、笼屉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加热蒸至内外黑润为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

蒸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⑶砂仁制熟地黄:取净生地黄,加入黄酒,砂仁粉拌匀,装铜罐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密闭,以武火加热,隔水炖约48h,至内外漆黑,发空为度,取出,晾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

每生地黄100kg,用黄酒30~50kg,砂仁粉1kg。

⑷熟地黄炭:取熟地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发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再炒至水气逸尽,置适宜容器内,密盖,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用于养血止血。

传统认为,蒸制后可使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兼补转为滋补阴血;酒制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更利于补血,使地黄补而不腻[16]。

由于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其功效多用于止血,故在此不加以讨论.临床根据其不同的功效,分别用于不同的病证。

历代本草对此均有记载,陈藏器云:“本草云干地黄,《神农本草经》不言生干及蒸干,方家所用二物各别,蒸干即温补,生干则平宣,当依次用之。

”(《本草拾遗》);张洁古:“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5卷第9期诊断标准按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之规定[1],共84例住院患者,男69例,女1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4岁,平均(35.17±12.40)岁。

3.2 治疗方法空腹服,100ml/次,2次/d,用时摇匀。

3.3 治疗效果84例病人服药时间最短11d,最长167d,平均42.5d。

服药开示,除个别人反映胃肠不适,轻度腹泻及肝区疼痛加重(继续服用后自行消失)外,其他无副反应。

3.3.1 乙肝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根据本组治疗前后资料较完整的病例统计HBsAg阴转率7.8%;HBeAg阴转率45.9%;HBcAb阴转率19.6%;HBVDNA 阴转率63.2%。

3.3.2 ALT变化情况治疗前ALT异常者68例,占80.9%,经过治疗除1例无变化,1例升高外,其余病历AIT值均得到明显下降,其中复常57例,复常率83.8%,复常时间1周,平均复常时间2.88周。

4 讨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中药治疗,目前大都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较为复杂,其临床分型也较多[2]。

我们按照扶正祛邪原则,在近年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针对临床主要为气虚血淤,综合应用益气活血之法,并严格选择药物,组成本方,应用于临床,能够较快地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酶退黄,提高白蛋白和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等作用较为明显,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抗病毒作用,且能较好地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本方中黄芪、赤芍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显色清晰,重现性好;且通过室温留样观察,制剂质量稳定,表明该制剂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2]叶维法.肝病治疗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1作者简介:朱常美,男,本科,主管中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

编辑:李妍编号:EA-12112999(修回:2013-05-06)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份的影响与分析Effects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TCM Dihuang韩清泉(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新郑,451191)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3)09-0033-02【摘要】地黄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处方时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等处方用名。

而不同的炮制方法,可引起地黄有效药物成份的化学变化。

掌握正确的炮制方法,炮制研究,药物功效及其炮制前后化学成份变化,对于临床选择处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的;炮制研究;质量标准【Abstract】Due to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f Dihuang,it has different names.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can cause chemical changes to the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of Dihuang. Master the correct processing methods, concocted research, medicine’s efficacy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have important meaning in the clinical prescription selecting with the efficacy improving.【Keywords】Dihuang; Processing 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Concocted research; Quality standard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3.09.015中药成分复杂,在临床应用时均需要炮制。

中药炮制方法很多,涉及水处理、热处理以及酒醋药汁等辅料处理。

无论采取什么炮制方法,无疑都会引起药物化学成份的变化[1]。

地黄由于取材方便,作用独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在处方时则分别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等处方用名。

因此,选择正确的炮制方法,研究其炮制前后化学成份变化、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地黄的炮制方法地黄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等。

不同的处方药名,其药物化学成-34-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3 V ol.(5) No.9份、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

炮制方法:鲜生地:取鲜药材,洗净,除去杂质,用时切厚片或绞汁;生地黄:10~11月采挖鲜地黄后随即用无烟火烘炕,注意,控制制火力,要先大后小,炕每日要翻动1~2次,当块根变软、外皮变硬、里面变黑即可取出,堆放1~2d,使其回潮后,再炕至干即成。

熟地黄:取干地黄加黄酒30%,抖和,和节器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

或取干地黄置蒸器中蒸8h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h,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后,再晒干。

或取净生地,加黄酒拌匀,放置蒸制容器内,密闭,隔水蒸至酒吸尽,药物呈乌黑色光泽,味变甜,取出晒干至外皮粘液稍干,切厚片干燥,一般蒸制3~4次最佳。

生地炭:取生地黄片,武火炒至焦黑色,发泡、鼓起时,取出放凉。

或闷煅法煅炭。

熟地炭:取熟地片,武火炒至焦黑色,发泡、鼓起时,取出放凉。

或闷煅法煅炭。

2 炮制作用选方生地黄性味甘、寒。

归心、肝肾经。

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

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等。

熟地黄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

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制以补阴血,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

熟地黄性味甘温,归肝肾经。

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仲,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生地黄炭用于凉血止血;熟地黄炭则具有补血止血之功效。

常见选方:生地黄:如清营汤;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如四生丸、犀角地黄汤;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的烦渴多饮等症状,如益胃汤、玉泉散。

此外,还可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至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熟地黄: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出的其他地黄丸。

3 炮制研究3.1 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一般用酒作辅料。

尽量减少与水的接触,以免随水分流失。

另外,要注意防止酶解,长期存放会分解,降低药效。

所以常采用炒、蒸、烘、燀或暴晒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以免其被酶解。

同时防止与酸接触。

地黄主要含环烯醚萜单糖苷,及其化合物,含有苯乙醇苷类、糖类、氨基酸、有机酸和无机微量元素。

地黄梓醇是环烯醚萜单糖苷,为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

具有降血糖、利尿、缓泻作用。

地黄因炮制方法及辅料不同,炮制品中梓醇含量有所区别,其含量依次为生地黄>熟地黄>酒熟地黄>蒸熟地黄>砂仁制地黄>熟地黄炭>熟地黄炭[2]。

随着地黄蒸制次数增多,梓醇含量下降。

5-羟甲基糖醛增加。

梓醇含量减少与5-羟甲基糖醛增加呈对应关系。

即梓醇含减少幅度越大,5-羟甲基糖醛增加增加幅度越大。

蒸制温度和液体辅料乙醇体积分数对梓醇与5-羟甲基糖醛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因此,炮制时可根据梓醇含量与5-羟甲基糖醛测定量,决定炮制方法、次数和时间。

还有研究认为,生地黄经加热蒸制成熟地黄后,一部分多糖和低聚糖水解成还原糖。

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还原糖含量增加。

炮制成熟地黄后,还原糖增加3倍左右,研究表明,蒸制24h的熟地黄还原糖含量最高。

地黄炮制后总糖量无明显差别,但熟地黄中水苏糖和棉籽糖较生地黄明显降低,果糖含量增加。

临床处方时依据病症而选之。

通过HPLC技术进一步研究地黄炮制加工过程中,糖类成分的变化。

结果发现,在鲜地黄的烘焙过程中,水苏糖发生了分解,生成了棉籽糖和半乳糖,在炮制熟地黄时,蒸制后水苏糖、棉籽糖发生了脱果糖反应,从而使果糖含量增加,生成了甘露三糖。

地黄炮制后,氨基酸含量较生地黄明显降低,微量元素溶出率变化不大。

3.2 地黄中有效成份及其功效地黄中的毛蕊花糖苷为苯乙醇类的代表成份,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有明显作用。

特别是对老年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实验证明,地黄炮制对毛蕊花糖苷有破坏,依次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研究表明,生地黄炮制成熟地黄,5-羟甲基糖醛含量增加20倍[3]。

在蒸制过程中,5-羟甲基糖醛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但超过52h,其含量开始下降。

可能是长时间水蒸气造成损失或分解为其他物资。

地黄中含有水苏糖,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是增强健康等生理功能的低聚糖之一。

鲜地黄中水苏糖含量最高,达总糖量的64.9%,在干地黄中达30%左右[2]。

熟地黄具多糖具有免疫和抑瘤活性,并具有强心、降压、保护心肌、抑制血栓形成和降血脂作用。

生地黄长时间加热蒸熟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

单糖含量熟地黄比生地黄高2倍以上。

单糖物质在体内易于吸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作用。

实验表明:地黄低聚糖、地黄多糖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并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地黄多糖b能使Lewis肝癌细胞内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具有抗肿瘤等作用[4]。

4 质量标准[2]生地饮片水分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3.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5.0%,毛蕊花糖苷不少于0.02%,梓醇不得少于0.2%。

熟地黄:本品为不规则块片,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为乌黑色,断面有光泽,气微,味甜。

毛蕊花糖苷不少于0.02%。

总之,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份的影响很大,为了提高有效药物含量,选择正确的炮制方法,研究其炮制前后化学成份变化、炮制作用和原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1]付伟,邢献昆.论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1,26(10) 2127- 2128[2]龚千峰.中药炮制学[M]. 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343-346[3]黄洪新,徐道华,刘俊臣,等.地黄炮制前后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38-939[4]杜红阳,付海燕,包翠芳,等.地黄多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133-137 编辑:李妍编号:EA-13020729(修回:2013-05-07)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份的影响与分析作者:韩清泉作者单位: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新郑,451191刊名:中医临床研究英文刊名: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2013(9)本文链接:/Periodical_zylcyj20130901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