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增氧高效养殖31页PPT
池塘微孔增氧技术.

一、池塘养鱼增氧机的类型状
溶解氧是养殖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生存的
必要条件,溶解氧的多少影响着养殖水生动 物种类的生存、生长和产量。采用增氧措施, 是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 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 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 境。
为此,水产养殖专家在不断寻求新的更为有
效的增氧方式,而池塘底部微孔管道增氧技 术就是近几年摸索涌现出来比较经济实用的 养殖新技术。 该技术可以消除池塘的温跃层、氧跃层、水 密度跃层,补充池塘底部氧气,使池塘达到 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条件。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是由室内工厂化高密度养
殖采用的充气式增氧技术发展而来,广西区 在2000年开始在对虾养殖中试验使用。 近几年大面积示范推广是在江浙等地区的虾 蟹养殖场,仅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等 三市使用该技术进行河蟹养殖的面积已超过5 万亩(主要以金坛、宜兴两市的池塘养蟹为 主);浙江省宁波地区等则在南美白对虾、 梭子蟹养殖池塘中使用较多,已推广应用1.2 万多亩(以慈溪市为代表)。 实践证明,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具有产量 高、能耗省、安全性好等显著特点,可以带 动养殖、投饵、用药等一系列技术的新变化, 为综合技术创新提供新的切入点。
3、射流式增氧机
其增氧动力效率超过水车式、充气式、喷水
式等形式的增氧机,其结构简单,能形成水 流,搅拌水体。射流式增氧机能使水体平缓 地增氧,不损伤鱼体,适合鱼苗池增氧使用 。
4、喷水式增氧机
具有良好的增氧溶氧量, 同时还有艺术观赏效 果,适用于园林或旅游区养鱼池使用。
2、饲料投喂:由于池塘载鱼量较大,如 何进行科学投喂是关键,而饲料质量又是影 响鱼、虾、蟹规格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应选择粗蛋白含量较高的颗粒饲料投 喂。虾蟹饲料,前期36%以上,中期30%~ 33%,后期33%~35%。投喂量按虾、蟹的 体重计算,前期在6%~8%,中期 5%~6%, 后期3%~5%;养殖鱼类的池塘,前期32% 以上,中期30%~32%,后期28%~30%。 并视天气、河蟹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养殖河 蟹的池塘,有条件的单位和养殖户,可适当 多投喂小杂鱼,前期新鲜小杂鱼,中期投冰 冻鱼,后期冰冻鱼搭配玉米、小麦。
池塘底层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要点

池塘底层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要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更高要求,特别是最近媒体曝光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让我们意识到水生动物的健康养殖才是渔业养殖的必然要求。
但是规模化、集约化的高密度养殖很容易带来各种疾病,而市场又要求减少用药,因此渔业养殖要抓好四个要点“好品种”、“好环境”、“好饲料”、“好管理”。
本文就“好环境”来作介绍。
好的养殖环境是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场址、水源的选择便于管理,做好清塘,重点都是水质的处理。
水质条件重中之重是溶氧。
溶氧高低状况是影响养殖对象摄食量及饲料食入后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同时,水中氨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是由于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
在缺氧情况下,氨会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养殖对象中毒,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当养殖密度大,池水经常缺氧,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易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升高,使鱼类摄食降低,鳃组织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底层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是直接把空气中的氧输送到水层底部,能大幅度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具有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通过底部充分增氧,改善池塘底部水质条件,增加溶氧,减少有害气体的存在,达到减少病害,提高产量的目的。
一、微孔管道增氧的主要特点1.高效溶氧由于超微细孔曝气产生的气泡,在水体中与水的接触面极大,上浮流速低,接触时间长,氧的传质效率极高,因此增氧效率高、效果好。
2.活化水体微孔管曝气增氧,犹如将水体变成亿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足的溶氧使水体能够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让水活起来。
3.恢复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微孔管曝气增氧是水底增氧,一般增氧机是表层增氧,而养殖水体主要是表层溶氧丰富,底层缺氧。
水体底层沉积的肥泥、有机排泄物、剩余变质的饵料等难分解的有机物,会消耗大量的氧,而充足的微孔曝气增氧,使其被微生物分解,使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得以恢复。
海水养殖中微孔增氧技术原理的应用

S h u i c h a n y u y e!微孔增氧技术原理微孔增氧设备的工作原理是运用罗茨鼓风机在输气管道中输送需要的氧气,输气管道作为一个媒介,将空气传送到管道内部,运用微孔管道将氧气送到水中。
氧气在水中就会出现气泡,水泡开始慢慢从池塘的底部不断向水面上漂浮,微孔增氧设备可以促使氧气快速溶于水,造成水面出现水流旋转的趋势。
微孔增氧技术可以让氧气在水中扩散,达到增加氧气的目的。
"微孔增氧技术与传统增氧方式的对比原先人们使用的增加氧气的设备仅仅只有增加氧气的作用,现阶段,微孔增氧设施的使用在增加水的表面中氧气的基础上,增加整个池塘的氧气,同时,还可以修复水域环境,调节池塘水质。
"#!微孔增氧技术优势(!)有效活化水体这种设备的终端运用了运用纳米管,纳米管是在现代科技新技术出现的基础上而制造的一种工具。
纳米管的主要特征就是可以产生气泡,大量的气泡能够促使水体形态发生变化,在原先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溪流,加强了池塘中水的流动,可以看见水面会出现上下流动,有时会出现水流旋转,氧气溶入水中之后,加速水体自然系统的形成。
而传统增加氧气的方式是对水的表面与上层进行氧气的增加,造成中层与下层的水质无法得到真正的改善。
(")改变增氧方式微孔增氧技术促使增氧的区域发生改变,由传统的表面增氧变为底部增氧,使上下水层的盐度、温度、溶解氧接近于一致,避免了养殖的困难。
如果天气发生变化,养殖就无法在进行,微孔增氧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技术还可以将输送氧气的范围扩大,从传统的部分水域增加氧气转变为整个池塘增加氧气,加速了水的流动的同时,将整个池塘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
由于运用微孔增氧设备将氧气扩散进水里,扩散的范围很大,氧气在向池水上面浮动时,速度比较低,接触水分的时间长,因而塘水中传输氧气效率就会比较高。
($)恢复水体净化功能在海水中可以养殖的动物,多数是生活在水的中层或者是下层,也有可能生活在底部。
增氧新技术——微孔曝气增氧

软 管( 气管与曝 气管之 间连 接] 主输 、 0 25米 配置 功率为 22 w 的微孔 曝气增氧 颗 微 孔 曝 气管 4 0米或 用 1 . 微 lk 孔 曝 气管盘成 直径 8 0厘 米的曝 气 盘3 2个 , 以及 三通 、 气阀 、 流阀 排 截
四
蔚 蕊 上 、 函 等领域 ¥ 芥殖 、 水处理 景观水 治理 污
微 孔 曝 气 增 氧 装 置 安 装 方便 . 全 可 安
氧装 置是在 容易漏电 . 对 四 水中工作 . 人和 鱼虾有 潜在危 害
靠, 没有 电源的 养殖 场 . 可选择 柴 油
机为动 力. . 综合 示 范 运 行 和 测 试数 据
水体 带来任何 污染.而其 它传统 增
投 喂两 次 ,可 投 观 赏 鱼 专 用 的 增
地 料 、 威 料 促其 增 色 . 成 完 美 的 育 形 俸 形 . 锦 鲫 是 杂 食 件 鱼 类 ,可 将 剩 . 饭 、剩 菜 、果皮 等 加 入 …%动物 内
脏 , 辱 螺 、 虫 蚯 蚓 动 物 性 同 榴 蛆 I 自、 料混 合 制 战 颗 粒 投 喂 投 喂遢 水
政 府农 机补 贴 目录的 为 匹配 功 率
、
1 — 2 分 钟 _ 吃完 为 直 () 持每 0 ( 1 上 】 3坚
高效增 氧
尘 22 W 的设备, .k 其价格( 包括安装调
微 孔曝 气产 生 的微 小 气泡 在 水 体
_ 查 , 时 捞 出 删饵 戏 湾 。 季每 人巡 及 夏
贴每套 2 5 5 0元 .每 套设 备主要有 、
1 " 2
池塘微孔增氧养殖鲤鱼高产技术推广

池塘微孔增氧养殖鲤鱼高产技术推广作者:王丕浩??张?伟??关?沛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2期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水产局在玉法养殖场采用池塘微孔增氧高产技术养殖鲤鱼,这项新技术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技术,在池塘中采用微孔增氧,有效提高了池塘溶氧,溶氧分布均匀,增氧范围广,特别适合鲤鱼生长,可以在有限的养殖面积下适当加大池塘养殖密度,提高养殖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一、池塘条件池塘为经改造的标准鱼塘,单塘面积在1亩左右,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平坦,池底留10cm左右淤泥,水深2~2.5m。
水源来自我县文亭湖自然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完善,每个池塘均设有自动投饵机。
二、微孔增氧机的安装在实验鱼塘安装微孔增氧设备,主要有主机、风机(转速1400转/分)、储气缓冲装置、主管(PVC塑料管)、支管(PVC塑料管或橡胶软管)、曝气管(微孔纳米曝气管)等组成。
压缩泵功率3000K,输送管采用PVC管,每亩安装3~5个直径80cm微孔增氧盘,固定后离池底10~15cm。
PVC管安装气嘴阀门,通过气嘴阀门控制微孔增氧量。
三、鱼苗放养北方地区常以鲤鱼为主养品种,筛选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色泽鲜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1龄鲤鱼苗种,每亩放优质鱼苗3000~4000尾,可搭配放养花鲢200~400尾、白鲢600~800尾、草鱼700~900尾、鲫鱼400~600尾等。
苗种投放前用5%食盐溶液浸洗消毒10~15分钟,以杀灭鱼体表及鳃上的病原菌、寄生虫。
四、饲养管理鱼种下塘后除了以水中丰富的浮游生物为食外,还要投喂少量饵料或泼洒豆浆等。
放养初期,投喂黄豆粉,12~20天后,可正常投饵,采用鲤鱼专用颗粒饲料,蛋白含量为30%~34%,并根据鱼的各个生长阶段投喂不同粒径的颗粒饲料。
后期改用鲤鱼成鱼颗粒饲料(粗蛋白约20%~25%)。
鱼种形成集中上浮摄食后,改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在每次投喂的饲料中拌入免疫促长素,以增强鱼体的免疫力、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饵料系数。
海参养殖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试验

海参养殖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试验微孔曝气增氧是利用鼓风机通过微孔管将新鲜空气从池塘底部均匀地以微气泡形式溢出,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达到高效增氧目的,有利于池塘的氧化反应,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有效降低硫化物、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解决池水分层现象,可有效改善水质、提高养殖产量、预防病害。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准备选择养殖场1#、2#、4#、5#、8#、10#、11#、12#共8个池塘691亩海参养殖池作为试验区,其中1号池塘为去年新建石礁海参池塘,采用碎石护坡,石块造礁,石礁采用堆状方式,礁体高度0.6米,每堆0.8立方米,间距2米左右,行距3米左右,石块间形成礁洞,利于海参栖息和夏眠。
3#池塘60亩作为对照池。
消毒时进水10厘米,用漂白粉60ppm均匀泼洒,2天后将水排掉。
然后在闸门处安装60目过滤网,进水0.2米,用发酵好的鸡粪水进行肥水,鸡粪用量每亩15kg(干重),充分发酵后,取其上清液均匀泼洒,待池底长出浅黄色底栖硅藻后加水至1米,10天左右石礁上附着有底栖硅藻后放苗。
2、苗种放养5月初开始春补参苗,选择检验检疫合格的健康参苗,放苗水温在10℃以上,放苗温差控制在±2℃,盐度差控制在±5‰,透明度60—80厘米,放苗规格200头左右/公斤,补苗4000头/亩。
5月20日,对试验区海参存池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池塘随机选择3个采样点共12m2(每个点2m×2m)进行采捕,测定采样点海参鲜重、头数,并随机测定30头个体重量,记录最大体重、最小体重、平均体重,其中存塘量测算结果如下:1号池106.72公斤/亩,2号池113.39公斤/亩,4号池99.30公斤/亩,11号池87.39公斤/亩,12号池103.54公斤/亩。
3、安装微孔曝气增氧设备(1)、风机设置:设备包括罗茨鼓风机、动力设施(柴油机),主管道、充气管道(支管和微孔曝气管)、阀门调节开关等,曝气流程是风机—主管—支管—连接软管—微孔曝气管。
河蟹微孔管道增氧技术 稿子

河蟹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近年来,水产养殖在我国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到新兴的青虾、螃蟹,养殖种类也是越来越多。
但是养殖户却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为池塘内的水体增氧。
养殖水体内溶解氧的多少是关系养殖水生动物的摄食量,饲料摄入后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同时,水中的氨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通过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
在缺氧的情况下,氨就会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养殖对象中毒,摄食减少,生长缓慢,高浓度时会造成死亡。
当养殖密度大,池水经常缺氧,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升高。
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因此,采用增氧措施,是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养殖河蟹时,因为养殖池内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草,由于这些水草的存在,传统的增氧方法,无论是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都是设置在水体上层,是靠水体循环为养殖池增氧,水体循环的速度受到河蟹养殖池内水草的影响,使得传统的增氧方法不能很好的为养殖的河蟹增氧,而且能耗相对较高。
那么有么有一种增氧方法,可以很好的为养殖池,特别是像养殖河蟹等底息水生动物,而且又需要大量种植水草的池塘增氧呢?为此,水产养殖专家在不断寻求新的更为有效的增氧方式,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就是近几年摸索涌现出来比较经济实用的增氧方法。
加采访(周小平)一、河蟹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优点河蟹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是利用气泵将高压空气送入水中,通过微孔曝气管道使空气以小体积形态在水中扩散,已达到增氧的效果。
此项技术具有增氧效果好,氧气输送面积大,密度高,分布均匀,操作简单,安装方式多样,对不同养殖池塘适应性广,可调节性强等特点。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可以从养殖水体底层全水体增氧,解决了传统增氧机只能水面增氧的,不能全水体增氧的难题。
海水养殖中微孔增氧技术原理的应用

海水养殖中微孔增氧技术原理的应用海水养殖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机会的养殖方式。
一般情况下,海水养殖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来维持养殖区域水体中生物的呼吸需求,并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以促进生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
传统的氧气供应方式主要采用机械通风和压缩空气增氧,存在着高成本、脱氧等问题。
而近年来,微孔增氧技术的出现,使得海水养殖的氧气供应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传统增氧技术存在的问题。
微孔增氧技术是通过使用微孔增氧器在水中分散气泡,将大气中的气体传递到水体中,从而使得水体中氧气浓度增加。
微孔增氧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微孔增氧器,它是一种实现气液传质的设备,通过将气体注入储气器,再通过气管将气体传输到微孔增氧器中,使其在微孔墨盘上产生气泡,然后将气泡分散到水中。
这些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很短,也就是所谓的短时间接触,这种接触是以表面扩散为主,而不是深度扩散。
气泡表面积大,皮层一般稳定在0.1-0.2微米左右,从而达到良好的传质条件,使得氧气能够快速地扩散到水中,达到增氧的效果。
在海水养殖中,微孔增氧技术主要用于增加海水的氧气浓度,促进海水中养殖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增氧的过程中,微孔增氧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微孔制氧器的制作工艺简单,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寿命长,对维护和保养的要求较低。
其次,微孔制氧器的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其能源消耗较小,因此在经济上更具有优势,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
最后,微孔制氧器的特殊结构设计能够较好地分散气泡,使其扩散到水体中的面积更广泛,能够较好地保持水的稳定性和水质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微孔增氧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由于微孔增氧器所造成的气泡比较小,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如海水中的颗粒物质过多,容易造成堵塞,甚至影响增氧器的使用效果。
其次,微孔增氧技术在增加海水中氧气浓度的同时,也会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会影响到海水中的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