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寄生虫病
学了寄生虫之后的心得

学了寄生虫之后的心得
学习寄生虫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了寄生虫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同时也了解了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中包括肠道寄生虫、肝寄生虫、脑寄生虫等。
这些寄生虫可以引起人体不同的症状,例如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
此外,寄生虫病还可能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经加热的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
其次,我们需要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
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清洗蔬菜水果,避免养殖宠物等。
如果已经被寄生虫感染,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肠道寄生虫可以采用口服驱虫药进行治疗,而肝寄生虫则需要通过肝穿刺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便尽快康复。
学习寄生虫病让我感到十分紧迫和重视,我们必须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感染,从而避免寄生虫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
养鳖场的常见寄生虫病及预防措施

养鳖场的常见寄生虫病及预防措施养鳖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养殖业,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普及和水质污染的加剧,养鳖场常常面临着寄生虫病的威胁。
寄生虫病会对养鳖场的鳖群健康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和预防养鳖场的常见寄生虫病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寄生虫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 科氏转盘虫病:科氏转盘虫是鳖体内常见的寄生虫,它会附着在鳖的体表,寄生于鳖体内消化系统中。
这种虫子会在鳖的肠道内繁殖,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和食欲不振。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理鳖池,保持水质清洁,定期给鳖群进行驱虫处理。
2. 红鳖纤蛇缠螺病:红鳖纤蛇缠螺是一种常见的螺类寄生虫,会寄生在鳖的体表和鳖舌上。
它会给鳖带来明显的瘙痒感,导致鳖频繁搔抓。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观察鳖的体表情况,如发现有红鳖纤蛇缠螺寄生,可以将鳖浸泡在轻盐水中,或使用特定药物进行清除。
3. 肺吸虫病:肺吸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寄生虫,常常通过水源感染鳖。
它会附着在鳖的肺部,导致呼吸困难和免疫力下降。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鳖池的卫生,尽量避免鳖与受感染水源的接触,以及进行定期检查和治疗。
4. 脑内寄生虫病:脑内寄生虫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寄生虫,会寄生在鳖的脑部,导致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这种寄生虫病可引发瘫痪、失明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鳖池,避免鳖与可能带有脑内寄生虫的动物接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外,还有一些其他寄生虫,例如鳖蛔虫、鳖鳃吸虫等也可能对养鳖场产生威胁。
因此,养鳖场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率。
预防寄生虫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定期检查和清理鳖池:定期检查鳖池内的水质和鳖的体表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清理和处理。
2. 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保持饲料和饮水的干净和卫生,避免受到污染和传播寄生虫。
3. 驱虫处理:定期给鳖进行驱虫处理,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方法清除体内寄生虫。
4. 控制水源:养鳖场的水源应该是清洁的、无污染的。
临床与检验模拟考试题

临床与检验模拟考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消化道寄生虫卵中体积最小的是A、华支睾吸虫卵B、钩虫卵C、蛔虫卵D、绦虫卵E、姜片虫卵正确答案:A2.对尿液颜色几乎没影响的物质是A、尿色素B、尿胆原C、尿胆素D、尿卟啉E、尿糖正确答案:E3.正常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A、<3、8mmol/24hB、<2、8mmol/24hC、<5、8mmol/24hD、<5、0mmol/24E、<4、8mmol/24h正确答案:B4.还原酚酞法的检出限正确的是A、5~lOml/d出血量B、1~5mg/L血红蛋白C、0、2~1、Omg/L血红蛋白D、6~lOmg/L血红蛋白E、20m1/d出血量正确答案:C5.果酱样便可能是A、阿米巴痢疾B、细菌性痢疾C、痔疮出血D、消化不良E、急性肠炎正确答案:A6.不属于溶血性黄疽的实验室特征的是A、尿中胆红素阳性B、尿中尿胆原增高C、血清胆红素增高D、尿中尿胆素阳性E、粪中粪胆原增高正确答案:A7.下列关于FOBT免疫学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后带现象是抗原过剩B、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C、不必限制饮食D、血红蛋白检出限可达0、2mg/mlE、后带现象即为假阳性正确答案:E8.慢性痢疾、过敏性肠炎粪特征是A、暗红色血样便B、绿色非成形便C、黄褐色成形便D、粗棒样黏液便E、冻状便正确答案:E9.渗出液中LD与血清LD的比值常大于A、0、2B、0、4C、0、5D、0、6E、0、8正确答案:D10.可在正常人尿液中见到的管型是A、红细胞管型B、白细胞管型C、脂肪管型D、透明管型E、蜡样管型正确答案:D11.加热乙酸法检测本周蛋白尿的pH要求为A、pH4、5〜5、5B、pH5、5〜6、5C、pH6、5〜7、5D、pH7、5〜8、5E、pH3、5〜4、5正确答案:A12.粪便产生酸臭味可见于A、结肠溃疡B、糖和脂肪吸收不良C、胰腺癌D、大量进食肉类E、慢性肠炎正确答案:B13.伪膜性肠炎粪特征通常是A、乳块状B、稀糊状C、水样便D、灰白色黏液E、黑墨样正确答案:C14.精液中的果糖来源于A、尿道旁腺B、前列腺C、尿道球腺D、精囊腺E、附睾正确答案:D15.畸形精子症是指正常形态的精子少于A、20%B、10%C、1%D、30%E、5%正确答案:D16.正常前列腺液为A、乳白色、稀薄B、深黄色、粘稠C、无色、稀薄D、淡黄色、稀薄E、无色、粘稠正确答案:A17.关于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酮体是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的总称B、酮体是脂肪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C、血酮体浓度超过肾阈值可产生酮尿D、乙酰乙酸占2%,丙酮占20%,β-羟丁酸占78%E、丙酮来自乙酰乙酸正确答案:D18.心衰患者尿中易见A、透明管型B、蜡样管型C、红细胞管型D、白细胞管型E、脂肪管型正确答案:A19.漏出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细菌感染B、血管内皮细胞损伤C、淋巴回流受阻D、外伤E、血管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C20.下列关于浆膜腔积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浆膜腔中没有液体B、浆膜腔积液的透明度与其所含的细胞、C、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积液呈黄色D、尿毒症引起的积液呈淡黄色E、积液呈白色,可诊断为乳糜性积液正确答案:B21.有关尿蛋白干化学法测定,正确的叙述是A、尿液pH在3~9之间,测定最合适B、尿液细胞成分明显增多呈现阴性反应C、大剂量青霉素可使结果呈假阳性D、对球蛋白反应不敏感E、可用作尿蛋白定性确证试验正确答案:D22.关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尿中的易热酶可致假阳性B、维生素C可致假阴性C、其阳性程度和尿中红细胞数一致D、肌红蛋白可致假阳性E、菌尿可引致假阳性正确答案:C23.在尿液生成过程中,重吸收作用主要发生在肾小管的A、远端小管直部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降支细段E、远端小管曲部正确答案:B24.药物结晶是A、草酸钙结晶B、磷酸钙结晶C、尿酸结晶D、非结晶性尿酸盐E、磺胺嘧啶结晶正确答案:E25.脑脊液中IgG减低见于A、癫痫B、结核性脑膜炎C、神经梅毒D、多发性硬化症E、巨人症正确答案:A26.精液常规检查的目的,不确切的是A、检查男性性传播疾病B、观察输精管结扎术效果C、诊断男性不育症D、诊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E、评价男性的生育能力正确答案:A27.健康人腰穿所得脑脊液的比密为A、1.010B、1.008〜1.010C、1.003〜1.006D、1.006E、1.001正确答案:D28.新鲜尿液中白细胞主要是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B29.正常脑脊液的pH是A、pB、7、25〜7、28C、pD、7、28〜7、31E、pF、7、31G、pH、7、34〜7、37正确答案:C30.以下关于霍乱的叙述正确的是A、霍乱又称1号病B、霍乱弧菌革兰染色呈阳性C、大便呈洗肉水样D、暗视野显微镜下,霍乱弧菌呈活泼的布朗运动E、霍乱弧菌肠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病力正确答案:E31.肉眼血尿时每升尿液含血量,达到或超过A、1、5mlB、2、5mlC、0、5mlD、2、0mlE、1、0ml正确答案:E32.下列不属于渗出液特点的是A、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B、积液葡萄糖低于血糖水平C、积液/血清LD比值为1、D、有核细胞数为60000/LE、比密为1、02正确答案:D33.饱和盐水漂浮法最适用于检查A、蛲虫卵B、肝吸虫卵C、钩虫卵D、带绦虫卵E、未受精蛔虫卵正确答案:C34.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出现薄膜,见于A、蛛网膜下腔梗阻B、流行性乙型脑炎C、结核性脑膜炎D、化脓性脑膜炎E、脑脊髓梅毒正确答案:C35.检查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离心沉淀物中需加入少量A、稀乙酸B、碘液C、墨汁D、革兰染液E、亚甲蓝染液正确答案:C36.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成束状或羽毛状,可溶于氢氧化铵而不溶于乙酸的为A、酪氨酸结晶B、胱氨酸结晶C、亮氨酸结晶D、胆固醇结晶E、胆红素结晶正确答案:A37.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白细胞14个/HPF,清洁度属于A、Ⅰ度B、Ⅳ度C、Ⅱ度D、Ⅲ度E、Ⅴ度正确答案:C38.有关粪便中的细菌,不正确的是A、菌群失调可致二重感染B、正常菌占80%C、路过菌占10%D、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比<1:10E、阴性杆菌减少阳性球菌增多为菌群失调正确答案:D39.阴道具有自然防御机制,正常阴道pH保持在A、5.0〜5.B、6.C、4.D、3.E、5.正确答案:C40.渗出液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大于A、20g/LB、30g/LC、10g/LD、50g/LE、15g/L正确答案:B41.尿结核杆菌检查最适宜标本为A、12h尿B、24h尿C、随机尿D、首次晨尿E、3h尿正确答案:B42.有关CSF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正确的描述是A、通过腰椎穿刺采集最为常用B、颅内压与穿刺无关C、采集CSF的量越多越好D、第1管标本最好用于细胞计数E、采集后不需立即送检正确答案:A43.痛风患者的关节腔积液中可发现A、尿酸盐结晶B、草酸钙结晶C、磷酸盐结晶D、胆固醇结晶E、焦磷酸盐结晶正确答案:A44.下列关于FOBT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钩虫病可出现阳性B、消化道肿瘤呈间断性阳性C、克罗恩病可阳性D、消化道肿瘤呈持续性阳性E、消化道溃疡呈间断性阳性正确答案:B45.精子的产生部位在A、睾丸B、精囊C、输精管D、前列腺E、附睾正确答案:A46.提示有肾小球病变的是A、宽幅管型B、白细胞管型C、红细胞管型D、蜡样管型E、透明管型正确答案:C47.粪便中发现肌肉纤维增多,横纹易见,还可见到细胞核,提示A、严重腹泻B、肠癌C、消化道炎症D、胰腺功能障碍E、消化道溃疡正确答案:D48.成人24h尿量参考值范围是A、1000~2000mlB、2000~2500mlC、500~1000mlD、2500~3000mlE、1000~1500ml正确答案:A49.自肛周采集标本检查的是A、蛲虫B、钩虫C、蛔虫D、蓝氏贾第鞭毛虫E、鞭虫正确答案:A50.关于淀粉样小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呈微黄色或褐色B、中央含碳酸钙沉淀物C、多呈卵圆形或圆形D、有同心圆线纹的层状结构E、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正确答案:E51.提示有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是A、吞噬细胞B、白细胞C、红细胞D、上皮细胞E、除透明管型以外的管型正确答案:E52.健康人新鲜尿液中出现的白细胞主要是A、单核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E53.用于尿糖、尿蛋白分析的防腐剂是A、麝香草酚B、冰醋酸C、浓盐酸E、甲苯正确答案:E54.扁平样粪便可见于A、肠痉挛B、过敏性肠炎C、结肠紧张亢进D、直肠息肉E、肠结核正确答案:C55.以指示剂误差原理测定的是A、蛋白质B、葡萄糖C、酮体D、隐血E、亚硝酸盐正确答案:A56.健康人未成熟生精细胞的百分率小于A、1%B、3%C、2%D、4%E、5%正确答案:A57.健康人脑脊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A、清蛋白B、甲胎蛋白C、血红蛋白D、球蛋白E、纤维蛋白原正确答案:A58.尿蛋白定性干化学试带法只适用于检测A、本周蛋白B、糖蛋白D、清蛋白E、黏蛋白正确答案:D59.尿Tamm-Horsfall蛋白紫外光谱分析出现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A、440nmB、630nmC、540nmD、340nmE、277nm正确答案:E60.FOBT愈创木酷法其灵敏度为.A、出血8~16mlB、出血8~20mlC、粪便6~10mg/LD、粪便HbE、出血8~10ml正确答案:C61.下列关于粪便标本采集,叙述错误的是A、选取外观异常的粪便送检B、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标本注意保温C、如无粪便排出,可肛门指诊采集标本D、检查寄生虫卵应连续送检3天,以免漏检E、脂肪定量试验应空腹12小时后留样送检正确答案:E62.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hCG,其结果判断中正确的是A、试带上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显紫红色为阳性B、试带上质控线为紫红色,检测线为紫红色为阳性C、试带上仅检测线为紫红色为阴性D、试带上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为紫红色为阴性E、试带上仅质控线为紫红色为阳性正确答案:B63.脑脊液氯化物显著减少常见于A、脑膜梅毒B、化脓性脑膜炎C、结核性脑膜炎D、病毒性脑膜炎E、脑肿瘤正确答案:C64.阴道清洁度检查结果Ⅳ度时可见A、白(脓)细胞15~30个/HPB、杂菌2+C、上皮细胞4+D、杆菌-E、吞噬细胞正确答案:D65.FOBT胶体金免疫法,正确的是A、粪便中HGB为抗原B、出现1条红色线为阳性C、出现2条红色线为阴性D、胶体金标记物为抗原E、该项属免疫组化技术正确答案:A66.有关溢出性蛋白尿的特点,错误的描述是A、可出现游离Hb增多B、可出现肌红蛋白增多C、可出现溶菌酶蛋白增多D、可出现本周氏蛋白增多E、尿蛋白定性多为3+以上正确答案:E67.原尿中几乎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A、磷酸盐B、尿酸C、肌酐D、肌酸E、葡萄糖正确答案:C68.正常关节腔液中的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以淋巴细胞为主B、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C、以软骨细胞为主D、以中性粒细胞为主E、以组织细胞为主正确答案:B69.试带法检测胆红素采用A、重氮法B、酶联免疫法C、免疫胶体金法D、还原法E、化学发光法正确答案:A70.渗出液中LD与血清LD的比值常大于A、0.2B、0.4C、0.5D、0.6E、0.8正确答案:D71.被称为玻璃管型的是A、蜡样管型B、透明管型C、宽大管型D、脂肪管型E、颗粒管型正确答案:B72.红细胞管型常见于A、慢性肾小球肾炎B、间质性肾炎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尿路感染E、急性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E73.含铁血黄素可见于尿液的A、鳞状上皮细胞B、中性粒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红细胞E、单核细胞正确答案:C74.粪便中见到较多的食物残渣,可能是由于A、缺乏内因子B、缺乏脂肪酶或胃蛋白酶C、缺乏胰酶D、缺乏十二指肠液E、缺乏胃酸正确答案:B75.微量清蛋白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是A、红斑狼疮性肾病B、尿酸性肾病C、糖尿病性肾病D、间质性肾病E、淀粉样变性肾病正确答案:C76.尿液显微镜检查见多量白细胞,但试带法检测结果阴性,可能是A、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B、前列腺炎C、尿道炎D、急性肾盂肾炎E、膀胱炎正确答案:A77.Ehrlich法检测尿胆原采用的试剂是A、碘液B、饱和硫酸铵C、邻联甲苯胺D、亚硝基铁氰化钠E、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正确答案:E78.精液中为精子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葡萄糖B、维生素C、乳糖D、精浆蛋白E、果糖正确答案:E79.患儿男,10岁。
7、脑包虫病

脑包虫病(brain chinococcosis)徐明生俞雅琴脑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我国有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
以囊型包虫病为主,本病以累及肝脏和肺为主,脑包虫约占1%~2%。
临床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癫痫和局限性脑损害征。
泡球蚴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肝脏,但可通过浸润扩散、血行扩散和淋巴转移等方式累及肺、脑等器官,是高度致死的疾病,故有“虫癌”之称。
【病原】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棘球绦虫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及少节棘球绦虫,后两种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
我国主要为细粒棘球绦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多见.细粒棘球绦虫终宿主为狗、狼、狐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主要为羊,细粒棘球绦虫雌雄同体,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 由一个头节、颈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与妊娠节片组成, 妊娠节片的子宫内充满虫卵,在肠内或肠外破裂释出虫卵, 虫卵不断随狗粪排出体外,污染其皮毛、牧场、畜舍、蔬莱、土壤、水源,被人或羊等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胃而入十二指肠,经消化液的作用,卵内的幼虫(六钩蚴)在肠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肠系膜静脉血循环至肝、肺等组织器官,发育成包虫囊(棘球蚴) 。
狗吞食含有包虫囊的羊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包虫囊内原头蚴进入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熟产卵。
人亦为包虫的中间宿主,虫卵进入人体后,其过程与羊等动物体内过程相似。
多房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以狐、狗为主,中间宿主为人和啮齿类动物。
其生活史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当虫卵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后,六钩蚴经肠壁随血流至各组织器官,形成多房棘球蚴,呈浸润性生长,最终形成泡球蚴。
感染泡球蚴的啮齿类动物被终宿主捕食后,泡球蚴内的原头锄可在终宿主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囊性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大牧区,甘肃、宁夏、四川、河北、黑龙江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
兔脑孢子虫病的治疗方法

兔脑孢子虫病的治疗方法
兔脑孢子虫病是由兔脑孢子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影响兔子的神经系统。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生素治疗:可以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细菌感染的发生。
2.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阿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以杀灭体内的孢子虫。
3.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用对症治疗措施,如止痛、镇静、营养支持等。
4.免疫增强:可以通过提高兔子的免疫力来帮助其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如补充维生素C、E等。
5.环境消毒:对于患病的兔子,应该及时隔离,并对其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兔脑孢子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同时治疗效果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兔子的病情变化。
常见脑寄生虫病的诊疗精要

3 非 洲 锥 虫病 ( 睡病 )
锥虫 病也称 睡 眠病 。非 洲锥 虫病是 由 冈比锥虫 和西亚锥
虫引起 。临床上有 长期不 规则 发热 、 头痛、 反应 迟钝 、 嗜睡、 昏睡 ,以至 昏迷等 神经精 神症 状和 浅表淋 巴结肿 大 。
3 . 1 治疗精 要
分早 期 治疗 与 晚期 治疗 ,早 期使 用 苏拉 明钠 与戊 烷 脒 , 前者 为 治 疗锥 虫 病 推 荐 药物 ,但 不 适 于 肾病 患 者 。晚期 治 疗 使 用硫 砷密 胺 ,总剂 量一 般不 超过 3 5 m l 。为避 免用 药 中 出现 “ 砷剂脑 病 ” ,可在用 药前先 用苏拉 明钠 或戊烷 脒 2次 , 同 时 服 用 肾上 腺 皮 质 激 素 。 m e l w,最 大 剂 量 不 超 过 2 0 0 m g ,疗 程 3~4天 , 间歇 2周 后 可 重 复 治 疗 。 呋 喃唑 酮 : 对砷 剂有 毒性 反应 或 治疗 无效 者 可用 本药 。疗 程 6 —7天 。 副作用 有多神 经炎 、溶血 性贫血 等 。
肝 脾 肿 大 、黄 疸 、消 化 道 症 状 。 2 . 1 . 2 后 天获 得 性 弓形 虫 病 … r
1 脑 型 疟 疾
疟疾 是疟 原虫寄 生在 人体 而引起 的一种 寄生 虫病 。传染 间歇寒 战 、高 热 、出 汗 、 贫血 和脾 肿 大 。恶 性疟 疾 常 引 起脑 及 其 他 内脏 损 伤 ,脑 型 疟疾 是疟 疾 的最 严重 疾病 类 型 ,潜 伏期 是蚊 子叮 咬后 大约 2 周。
1 . 1 治疗精 要
选用 盐酸 喹宁作 为基础 药 ,其副作 用有腹 痛 、恶心 、呕 吐 、腹 泻 、耳 聋 、耳 鸣 、头 晕 、头 痛 、视 物 不 清 、皮 疹 、 心 律 失 常 、低 血 压 、溶 血 及 精 神 错 乱 ,而 骨 髓 抑 制 少 见 。 静脉 用 药 者 可 以并 发 低 血糖 ,特别 是 孕 妇 、 肾功 能 衰竭 患 者应 减 量 。其 次 为 奎 尼 丁 ,副作 用 相 似 ,消 化 道 以外 的途 径 给药 奎 宁 无效 ,严重 病 例 可 用奎 尼 丁 。氯 喹 仅 能用 于 已 知寄 生虫 敏感 的地 区 ,其 副 作用 包括 :眩晕 、恶心 、呕 吐 、 视物 不清 、瘙痒 和低血 压 。
脑寄生虫感染46例分析

Ja_l HUQog l L Z i ag, A u zo . eat n oNerl y, 9 BanH sil in , m, i -l I h- n W NG Y -h u Dp r n , g me t ̄ uo g 9 9 ri o t , o pa
Gu ng ho a z u51 51 Ch n 0 ia
p r s i n e h o ah ye po i g h l ia , c n ga h ca db o h mia au e ain s i e a a i ce c p a p tyb x lrn eci c l io o r p i n ic e c l e t r s np t t t t t l t n f i e w hh
国 际 医药 卫 生 导 报 2 1 0 0年 第 1 6卷 第 2 期 1
I MHG N,Noe e 0 0,V 1 6 No2 vmb r2 1 o. 1 .1
脑 寄生虫感 染 4 6例分 析
陈 文 明 胡运 新 卢 健 军 胡 琼 力 李 志 刚 王 玉周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脑 寄 生 虫 感 染 性 疾 病 的发 病 情 况 、临床 表 现 、影 像 学 和 生 化 特 点 ,为 对 我 院 2 0 年 3 至 2 0 年 1 月所 收治 的 4 04 月 09 2 6
ie u n ep r do r h 2 0 c mb r 0 9 w r n l z da ds mma i d Rmu t 3 f 6 z dd r g h e i f i t o Ma c 0 4 t De e e 0 e ea a y e n u O 2 re . z l a 3o 4 p t n s r l n er man n 3weefmae T e r 6y a s l . o o ls t n e h i s ai t we e e ma e dt a h e i ig 1 r e l. h y wee3t 7 e d T x p a ma i e c p a t o r o c l i
脑子里有虫的症状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脑子里有虫的症状是什么
导语:脑部生虫主要是因为大脑里面长有寄生虫,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长寄生虫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这样是不好的,无论是在任何的情况下,我们都应该
脑部生虫主要是因为大脑里面长有寄生虫,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长寄生虫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这样是不好的,无论是在任何的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了解脑子里有虫的症状是什么,这样当我们大脑里面长虫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及早的发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脑子里有虫的症状是什么呢?
脑部寄生虫病,无论虫体是自然死亡还是用药杀死,都不会自然排出体外。
死亡的虫体会被脑组织的纤维组织包裹,最后形成钙化;也有的寄生虫在脑内形成囊肿。
脑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虫体的寄生位置,范围,数量,周围组织反应的改变,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程度,有的表现象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的酷似多发性硬化,脑炎,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头颅%&可以确定病变部位,大小,数量,并能显示脑积水或脑萎缩及形态改变。
对于不典型患者应结合免疫学试验,给予诊断性治疗。
诊断依据疫区感染史及脑外该寄生虫病病史、血和脑脊液酸性细胞增多,抗原皮内试验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脑血管造影或颅脑CT 可发现病灶。
按各该寄生虫病治疗,必要时外科手术。
预防寄生虫药做到饮食卫生,要吃熟食。
脑的寄生虫用药治疗不佳,因为很多抗寄生虫的药物是不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
一般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脑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因寄生虫的部位、数目和感染发育死亡的先后顺序不一而差别较大,主要有癫痫型、颅内压增高型、脑膜脑炎型、精神障碍型、脑瘤型、脑卒中型、脊髓型及混合型等。
病人可有头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寄生虫病徐明生俞雅琴脑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虫体、幼虫或虫卵侵入人体脑组织,通过移行、寄居造成脑组织机械性损伤及免疫病理反应,引起过敏炎症、内芽肿形成、脑血管或脑脊液循环阻塞的脑病。
临床表现可为急性脑膜脑炎,或为继发性癫痫发作或伴有定位体征的颅内高压症,亦可有智能衰退或精神障碍。
脑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虫体的寄生位置,范围,数量,周围组织反应及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程度,脑寄生虫病病种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于误诊误治,必须注意与其他因素引起的脑部疾病相鉴别。
一,能致脑病的寄生虫1.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耐格里属阿米巴、棘阿米巴属阿米巴、小哈特曼属阿米巴、冈比亚锥虫、罗得西锥虫、克氏锥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弓形虫及肉孢子虫等。
2.蠕虫⑴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肝片形吸虫、异形类吸虫及横川后殖吸虫等。
⑵线虫:狮弓首蛔虫、泡翼线虫、犬弓首线虫、猫弓首线虫、棘腭口线虫、猪蛔虫、小兔唇蛔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粪类圆线虫、罗阿丝虫及常现丝虫等。
⑶绦虫:猪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多头绦虫及曼氏迭宫绦虫等。
二,脑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寄生虫可经血液循环、静脉血管吻合支、淋巴系统、动静脉血管外间隙、椎间孔、眼结膜及鼻腔粘膜等途径入脑,寄居在脑的任何部位,如细胞内、血管内、脑膜间隙、组织间隙、脑脊液、脑室及椎管内等,由虫体移行、占位、挤压、阻塞、增殖造成组织机械性损害以及诱发变态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及全身性病症。
1,机械性损害:创伤:例如肺吸虫幼虫进入颅内后,可在脑髓及脊髓组织内移行,造成隧道状组织坏死,虫体如损伤脑部血管,则脑组织出血。
压迫:例如肺吸虫及猪囊尾蚴形成的虫囊及囊肿,血吸虫虫卵形成的肉芽肿,原虫的滋养体在脑组织内形成脓肿或由裂殖子侵入脑部产生孢子虫囊,使局部脑组织受压,产生脑实质受压症状。
阻塞:蠕虫虫卵及原虫的无性生殖期可栓塞脑部小动脉分支或动静脉交界处的微血管,继而引起出血或血管壁周围的炎症反应,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的变性或坏死。
脑部寄生的成虫或幼虫如进入脑室,可阻滞脑脊液的循环,使颅压增高,临床表现出脑水肿或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
增殖:细胞内寄生的一些原虫,如弓形虫的无性生殖期,寄生在宿主的神经细胞内,以芽殖法及二分裂法反复增殖,造成这些细胞破坏。
克氏锥虫可以侵入多种细胞,在细胞内转变成利什曼型分裂繁殖,充满细胞终致细胞膜膨胀破裂,从破裂细胞逸出的利什曼型尚可侵入新的组织细胞继续分裂繁殖,扩大病变部位。
2,寄生虫通过分泌毒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脑或脊髓,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通过分泌植物血凝素、成孔肽、蛋白溶解酶、糖苷酶、神经氨酸酶和磷脂酶,并赖其伪足的机械运动及分泌的物质先经质膜接触组织,然后产生组织溶解。
3,变态反应:寄生虫变应原包括虫体与虫体分泌物、代谢产物及酶类等。
例如;当沉积在脑组织中的血吸虫虫卵发育成熟,毛蚴分泌SEA, 致敏T淋巴细胞, 当后者再与虫卵抗原接触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在虫卵周围产生炎症反应,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 随着虫卵内毛蚴衰老死亡与宿主抑制性T细胞以及抗独特型抗体的调控作用,肉芽肿退化和局部纤维化;非洲锥虫病由于血液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损伤血管壁,可形成弥漫性血管炎及脑膜脑炎;包虫囊壁破裂,囊液溢出所致变态反应诱发过敏性休克,每致患者死亡。
三,脑寄生虫病临床基本特征脑寄生虫病病种较多,临床表现各异,但有以下基本特征:1,由病原体引起,病原体的发现与分离是确诊依据。
2,有地方性,由于中间宿主的存在、生态环境、人群生产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常局限于一定地区范围内发生。
3,多为免疫病理反应,有免疫性,患病后产生特异性抗体,可在血清、脑脊液或其他体液中检出,免疫学检查结果是诊断重要依据。
4,除疟疾由按蚊和输血传播、先天性弓形虫病经胎盘传染、血吸虫病经皮肤接触有尾蚴的疫水感染外,多数脑寄生虫病系由食源性感染。
5,多继发于原发部位的虫体感染。
6,有相似临床表现,可为急性脑炎脑膜炎、或为继发性癜痫、或伴有定位体征的颅内高压症,亦可有智能衰退或精神障碍,外周血与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脑寄生虫病的诊断与其他脑病一样,必须联系中枢神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流行病学特点。
除不同寄生虫脑病相互鉴别外,尚需与原发性癜痫、脑肿瘤、细菌性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及脑血管病相鉴别。
寄生虫性脑病的诊断一般可根据以下几点:1,有寄生虫感染史,临床必须询问患者的居住史、饮食习惯等。
2,与寄生虫的流行区分布一致,即患者大多来自流行区。
3,脑寄生虫病多继发于原发部位的虫体感染,发病一般较缓,病程可以很长。
常呈多灶性定位体征或出现难以定位的移动性局灶体征。
4,外周血液与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蠕虫感染特征;脑脊液中有时可查到虫体或虫卵等。
5,除病原检查外,尚可采用免疫学方法.特别是脑脊液的免疫诊断。
脑电图、CT、MRI检查有助诊断。
6,驱虫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四.几种重要的脑寄生虫性脑病1,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病因病理: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在我国以东北、西北、华北和华东北部地区多见。
系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内所引起, 囊尾蚴可侵犯人体各种脏器,以侵犯脑部最为严重。
脑囊虫病发生部位不同, 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等。
急性期呈炎症反应, 脑组织充血水肿, 脑室受压变窄; 慢性期有胶质增生和纤维化而形成肉芽肿。
脑室和脑膜型囊虫病,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伴充盈缺损, 并引起交通性或梗阻性脑积水。
囊虫死亡后出现钙化和脑萎缩改变。
脊髓猪囊虫病罕见,主要发生在胸段。
临床症状:从全无症状至引起猝死不等,复杂多样,,脑实质型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神志改变、感觉和运动障碍、失语、癫痫、脑神经损害等症状。
脑室型和脑膜型则以脑积水、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癫痫、颅高压和精神障碍是脑囊虫病三大主要症状。
诊断:血和脑脊液囊虫免疫试验是实用的诊断方法,, 头颅X线片、CT、MRI可作出比较准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
病人有肠绦虫病史,或粪检发现绦虫卵或妊娠节片,可助诊断,若有皮下结节应常规活检,切片中见到囊腔中含有囊尾蚴头节为特征。
病原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为治疗囊虫病的有效药物,但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会出现颅压增高、癫痫发作加重,故对治疗对象宜审慎,治疗中宜辅用脱水剂与抗惊厥药物,伴有精神障碍者,不宜采用。
手术治疗:系辅助手段,多为药物治疗提供保障,同时对高颅压危象进行抢救的应急措施,常用双侧颞肌下减压术,对软脑膜有广泛粘连,特别是颅后窝粘连有积水者可行囊虫摘除术,并作脑脊液分流术。
2 脑肺吸虫病(cerebral paragonimiasis)病因病理:脑肺吸虫病由于肺吸虫脑内异位寄生所致,流行于东南亚、西非、拉丁美洲各国,在我国流行于东北、华北、江浙一带,人生食溪蟹、蝲蛄或饮用疫水而感染,肺吸虫囊蚴首先在胃肠道被消化液溶解脱壳变成幼虫,幼虫可通过纵隔,沿颈内动脉上行至颅内,侵犯附近脑组织,早期病变多位于枕、颞叶部,随后幼虫在脑内移行形成隧道,虫卵及其代谢产物可引起脉管炎,产生炎性渗出、梗塞、出血、脑组织变性坏死、液化后形成囊肿,囊肿数目和大小不一,囊壁为含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的肉芽组织形成,囊内含胆固醇结晶,囊壁和囊液内可见肺吸虫虫卵,囊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并纤维钙化,形成增生结节。
脊髓肺吸虫病少见,大多发生在第lO胸椎平面以下。
临床症状:由于肺吸虫在脑内移行,临床症状广泛多变,感染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痛,可有脑膜刺激、颅高压、癫痫、偏瘫、失语、偏盲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偶尔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上分为癫痫型、颅高压型、脑膜脑炎型、占位病变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型。
诊断:有在流行区生食或半生食溪蟹或蝲蛄或饮用溪流生水史和患肺吸虫病史, 有长期咳铁锈痰、癫痫、头痛、偏瘫, 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血液和脑脊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痰、大便和脑脊液中查到肺吸虫虫卵,肺吸虫皮内试验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清和脑脊液特异性肺吸虫抗体IgG水平升高均有助诊断。
痰、大便和脑脊液中查到肺吸虫虫卵或皮下结节活检找到虫卵、童虫、成虫是确诊可靠依据。
3 脑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病因病理:脑血吸虫病系血吸虫卵经血液循环沉积于脑组织引起。
在我国流行的为日本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患者约为血吸虫病患者总数的 1.74~4.29%。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急性型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 表现为脑膜脑炎, 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并出现脑水肿和脑肿胀; 慢性型多见慢性血吸虫病早期病人, 表现为肉芽肿病变, 伴有灶周水肿和占位效应。
临床表现:急性期出现头痛、昏睡、抽搐、颅高压等症状; 慢性期以癫痫和颅高压症状为主、常伴有血吸虫病症状或病史。
免疫学检查包括血和脑脊液成虫抗原皮内试验、血清尾蚴膜试验、血清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诊断:来自血吸虫疫区, 凡有疫水接触史或已确诊血吸虫病, 脑部症状出现在感染血吸虫后, 结合外周血或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免疫学检查, 脑电图、CT、MRI等辅助检查, 吡喹酮病原治疗有效, 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脑病后,脑血吸虫病诊断可成立。
4,脑棘球蚴病(cerebral hydatidosis)病因病理:脑棘球蚴病又称为脑包虫病,系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脑内寄生所致。
本病呈全球分布, 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我国东北和西北多见。
人食入狗肠道内排出的棘球绦虫虫卵后, 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出六钩蚴, 经血循环进入肝、肺、脑等部位, 脑包虫病占包虫病1%左右,多见于儿童。
包虫寄生脑内多形成包虫囊, 囊壁分为两层, 内层为生发层, 为包虫囊肿的固有膜, 外层为脑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反应层。
临床表现:脑包虫囊肿的发展缓慢多发生于额顶区, 也可累及颅骨、硬脑膜、脊柱, 脑包虫病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癫痫和局限性脑损害征;颅骨包囊虫病约占脑包虫病3%-4%,患处头皮有软组织肿块, 局部有疼痛及压痛, 虽有头痛但无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征;硬脑膜外包虫病除颅骨受损的局部症状外, 还可有脑部受压症状, 引起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征。
累及脊柱, 包虫可浸润和破坏骨组织, 有时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还可寄生于脊髓硬膜下, 构成脊髓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可有腰背痛、臀部及下肢不定位疼痛、感觉异常、截瘫、括约肌障碍,脊柱患处有压痛, 椎旁可发现软组织肿块。
诊断:本病见于畜牧区, 病人大多有牲畜接触史, 有逐渐出现的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征;有颅骨隆起、腰背痛及病变附近的软组织肿块, 特征性X片、CT、MRI表现以及特征性免疫学检查结果均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