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音教学对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围绕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一、声调的学习

声调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正确的声调使用能够加强交际效果。然而,许多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声调学习中存在困难。一方面,一些学习者对音调敏感度较低,难以准确区分声调的不同;另一方面,母语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声调学习中可能会受到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难以真正掌握汉语声调的特点。因此,在语音教学中,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大量听力训练和模仿示范者的发音方式等,帮助学习者准确学习和运用声调。

二、辅音的学习

汉语辅音的发音也是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外汉语学习者在辅音学习中常常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例如,“zh”和“j”、“ch”和“q”等音对于一些非汉语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是较难区分的。这些辅音之间的发音细微差别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在辅音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学习者足够的实践机会,通过模仿、练习和纠正,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三、语调的学习

汉语中的语调是通过声调、音调、强调和节奏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它能够传达说话者的语气和情感。然而,对外汉语学习者在语调学习中常常遇到困难。一方面,学习者可能对于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语调使用不同,无法合理运用语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一些学习者可能没有获得足够的示范和练习机会,无法准确模仿说话者的语调。因此,教师在语调教学中需要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语用能力,通过真实的对话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调特点。

四、单音节和多音节词的发音

在语音教学中,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发音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对外汉语学习者常常出现在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发音时存在模糊或省略的问题。例如,“d”和“t”、“n”和“l”等辅音之间的区别,或是多音节词发音时的重音位置和语调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理解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发音规律,并通过模仿和大量练习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结论: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着声调、辅音、语调、单音节和多音节词等几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大量听力训练、模仿示范者的发音方式、实践机会、真实的对话和情景模拟等,来帮助学习者准确学习和运用汉语的语音特点。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学习者才能够获得良好的语音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好地与汉语为母语的人交流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声调、辅音、语调以及单音节和多音节词的发音都是重要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语用能力,通过真实的对话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调特点。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习者理解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发音规律,并通过模仿和大量练习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学习者才能够获得良好的语音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好地与汉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因此,教师在语音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准确学习和运用汉语的语音特点

对外汉语教师常见语音错误

对外汉语教师常见语音错误 合格的教师必须要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语音标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调查显示,教师在课堂口语表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语音错误,小学教师情况明显好于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语音错误率最低。教师语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作为普通话宣传与推广阵地的校园,教师口语表达中的语音错误现象不容忽视。 常见错误类型 第一类:普通话中的圆唇音“o”,大都被归入不圆唇元音“e”韵。如:玻(bō)璃、摸(mō)索、胳膊(bo)、模(mó)仿,被读成bē、mē、be、mé。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很多人将“o”作单韵母的字读成“e”韵。 第二类:调值错误。这类错误,包含在许多常用词语中。 第三类:平翘舌不分。一些教师,特别是方言区的教师,口语表达中常出现平翘舌不分情况。 除了上述三类典型问题以外,下列语音错误也很常见,如将热血、鲜血的血(xuè)读成(xuě),揭露、暴露、流露的露(lù)读成(lòu),恶劣、低劣的劣(liè)说成(luè),将“我们、学生”这样的轻声字重读。 语音错误原因 造成教师口语表达中语音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习惯性误读,或者说习以为常。许多教师以为交流没问题就可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距。前面我们列举的那些例子就是长期以来延续下来的读音,一代一代流传下去,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反而觉得普通话不顺耳。这说明语音中的错误在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长期养成的发音、吐字习惯,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思想观念存在问题。许多教师不把说普通话当回事,认为讲课重要的是知识内容,因而不注意口语表达,常常满口的方言土语、不标准的字音。由于许多教师头脑中存在这种思想意识,因此,缺乏改正错误读音的积极行动。 对外汉语教师是教授有自己语言特色人群学习汉语,在发音规范上尤为注意,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传播的准确性,与长远性。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音教学对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围绕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一、声调的学习 声调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正确的声调使用能够加强交际效果。然而,许多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声调学习中存在困难。一方面,一些学习者对音调敏感度较低,难以准确区分声调的不同;另一方面,母语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声调学习中可能会受到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难以真正掌握汉语声调的特点。因此,在语音教学中,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大量听力训练和模仿示范者的发音方式等,帮助学习者准确学习和运用声调。 二、辅音的学习 汉语辅音的发音也是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外汉语学习者在辅音学习中常常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例如,“zh”和“j”、“ch”和“q”等音对于一些非汉语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是较难区分的。这些辅音之间的发音细微差别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在辅音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学习者足够的实践机会,通过模仿、练习和纠正,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三、语调的学习

汉语中的语调是通过声调、音调、强调和节奏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它能够传达说话者的语气和情感。然而,对外汉语学习者在语调学习中常常遇到困难。一方面,学习者可能对于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语调使用不同,无法合理运用语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一些学习者可能没有获得足够的示范和练习机会,无法准确模仿说话者的语调。因此,教师在语调教学中需要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语用能力,通过真实的对话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调特点。 四、单音节和多音节词的发音 在语音教学中,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发音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对外汉语学习者常常出现在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发音时存在模糊或省略的问题。例如,“d”和“t”、“n”和“l”等辅音之间的区别,或是多音节词发音时的重音位置和语调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理解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发音规律,并通过模仿和大量练习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结论: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着声调、辅音、语调、单音节和多音节词等几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大量听力训练、模仿示范者的发音方式、实践机会、真实的对话和情景模拟等,来帮助学习者准确学习和运用汉语的语音特点。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学习者才能够获得良好的语音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好地与汉语为母语的人交流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要点(5月11日)

第二节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一、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的切入点 1.声母偏误分析(22个声母) 2.韵母偏误分析(39个韵母) 3.声调偏误分析 4.语流音变偏误分析(轻声、儿化、变调) 二、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体现出的一些共性问题。 1.声母方面: ①六组送气与不送气声母b-P,d-t,ɡ-k,j-q,z-c,zh-ch ②l和r ③p 和f,f和h ④z-zh-j c-ch-q s-sh-x 2.韵母方面: ①单韵母:e i u ü ②复韵母:ɑi-ei iɑ-ou iɑo-iou uɑ-uo uɑi-uei 3.声调:阳平和上声相混。 4.音变:轻声和儿化。 三、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难点及教学技巧 ㈠声母教学难点和教学技巧 1.六组送气与不送气声母b-P,d-t,ɡ-k,j-q,z-c,zh-ch

★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 教学中,教师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 ①吹纸法 ②手掌法 ③成组练习 听辨练习: 朗读练习:跑p ǎo 步b ù、顾ɡù客k a、机j ī器q ì、再z ài 次c ì、正 zh an ɡ常ch án ɡ、独d ú特t a ★ 给出这些词的时候是否需要告诉学生每个词的词义? ④游戏竞赛 游戏1:吹蜡烛 游戏2:左右手 2.l 和r 韩国留学生把r 发成了l ,把“仍然”说成“棱兰”。 泰国、欧美国家的留学生发r 时,发音部位太靠后,听起来卷舌太厉害。 ★ l 和r 的发音过程 教学方法: 针对韩国学生,特别提醒他们发l 和r 时,舌尖的位置。

针对泰国、欧美学生,提醒舌头不要太卷,不要有明显的圆唇动作。 ① 带音法 用一个容易发的音引出另一个发音部位相近,难发的音。由sh 带出r.(拖长发出sh ,舌头不要动,声带振动。) ②成组练习 乐l a——热r a 劳l áo ——饶r áo r-l 连用:燃r án 料li ào l-r 连用:恋li àn 人r ?n

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

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汉语热”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然而,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汉字的发音和书写。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指出汉语语音的规律。 【关键词】汉语;语音;声调 外国人学习汉语越来越成为一种热潮,然而很多人在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了很大困难,这对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产生了极大障碍。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因此分析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等的存在导致汉语字音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同音字是从书面语的书写形式角度出发的,指读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符的集合,它强调的是字。而多音字是从口语的语音形式角度出发的,指字形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字符的集合,它强调的是音。汉语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等现象给外国学生学习汉字发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个字存在多种读音,且不同的读音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即多音多义字。比如,“差”字,它可以读作chà,如“差不多”;可以读作chāi,如“出差”;可以读作cī音,如“参差不齐”;可以读作chā,如“差强人意”。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多义字,母语为汉语的人也难免出现误读误用的情况,因此这对外国学生来说就更具有挑战性了。其次,区分语音与字音也是一大难点。字音是整体认读的带声调的单音节,字典上每个汉字所标注的是字音,它是独立于语流之外的。而语音是人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意义,并能用来跟别人交流的声音。每个字的字音在语流中会发生音变,因此学会了字音并不意味学会了语音。最后,汉语的声调也常常导致学习的困难。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这与大多数西方的语调语言不同。而且汉语声调是具有区别意义的,四个声调代表着不同的字族,因此声调的学习就尤为重要。赵元任说,声调“当语言里噪音高低的音位讲,就是用声带颤动的频率来分辨字的异同的音位。”他认为,字调是表意的,而语调是表情的。每一个声调代表着一组同音字,四个声调代表的字有很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字族,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如果声调读不准,有时会产生歧义,影响正常交流。比如,“床上放着杯子”与“床上放着被子”,如果区分不清二声与四声,就会给他人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接下来,我们从从声母和声调的角度对难点进行具体分析。韵母难点主要是前后鼻音韵母,本文暂且不分析。声母难点主要在于舌尖后音,又称卷舌音或者翘舌音。这是是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语音系统的一组特殊辅音。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多数语言中没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音,所以舌尖后音是很多汉语学习者共同的难点。因此,在汉语语音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对于舌尖后音的教授和指导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对发音部位的掌握。如在发zh时,舌尖应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重要”、“知道”的声母。而ch的发音状况与zh相近,差别只是在于发ch时气流较强,如“吃饭、“成功”的声母。sh在发音时,舌尖应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汉语五声音调是汉语语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文语言中的 特色之一。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声调偏误, 这不仅影响了其发音效果,而且会对其学习进程产生不良影响。为了 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对外汉语学习者声调偏误的现状进行了 调查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声调偏误的现状分析 频繁出现的声调偏误类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声调偏误类型: 1.高低音调颠倒:学习者容易把应该发的高声调发成低声调, 把应该发的低声调发成高声调。 2.声调平仄不分:学习者无法准确判断某个字应该是平声还 是仄声,导致声调出现错误。 3.声调连读不清:学习者在读音连续的两个字时,无法准确 发出每个字的正确声调,导致出现声调偏误的情况。 4.声调的长度不一致:学习者容易在发音中将某个音节的声 调长度拉长或缩短,导致发音出现偏误。 影响声调正确发音的因素 声调的正确发音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语感因素:学习者的语感不同,会导致其在发音时,出现 不同的偏误。比如,英语学习者发出的汉语音调,往往带有英语的口音。 2.声调语法的影响:声调语法也是影响学习者发音准确与否 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因为某些汉字的发音规律,导致其发音调子与其它字不同。

3.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声调的掌 握程度。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容易导致学习者在发音时出现偏误。 声调偏误的教学方法探讨 声调基础知识讲解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声调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是保证学习者正确 发音的必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将声调的基础知识传递 给学习者,比如图表法、案例分析法、故事法等。同时也要注意语言 的简单明了,循序渐进,避免一下子让学生接受过多难度。 练习声调的韵律模仿 韵律模仿法是一种特别有用的声调认知和掌握方法,这种方法可以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韵母和声调的组合规律。教师可以通过 让学习者模仿教师的口音,快速学习汉语的声调,提高他们的发音技 巧和语音韵律感。 声调对比与辨别 声调对比与辨别是通过对不同声调的汉字音进行对比来帮助学习者 掌握发音技能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练习计划,比如 将一个平声字与一个仄声字连读,预测其发音,从而达到帮助学习者 判断声调的目的。 结论 汉语声调在对外汉语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声调的掌 握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偏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声调的正确发音,其中包 括声调基础知识讲解、韵律模仿、声调对比与辨别等方法。通过这些 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者对声调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汉语语音系统,提高汉语语言教学的效果。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法及原则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法及原则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法及原则 掌握好汉语的发音规则,能为今后的汉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则会对未来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汉语的语音是口头汉 语的载体,所以汉语语音教学主要是口头汉语教学的任务。 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 当前,有两种说法指导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语音教学:“声韵中心论”和“声调中心论”。支持“声韵中心论”的专家学者及教师们 认为,在构成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三大因素中,声母、韵母的数量远 远超过声调,因此它们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所占的地位以及所起到 的作用必将远远大于声调;然而,持“声调中心论”观点的专家学者 及教师们则认为,声调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反应普通话语音基本面貌的正是声调而不是其他因素。由于理论认 识不同,导致教学侧重点也各不一样:“声韵中心论”强调声母和 韵母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声调中心论”则强调声调在教学中的 关键作用。在下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声母、韵母以及声调在语音 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是音节开头的部分,全部由辅音充当;韵母是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或元音 加鼻辅音充当;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代表音节的高低升降,汉语中共有四种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调值 分别为55,、35、214和51。 汉语音节的组合生成,首先由声母和韵母相组合,生成“声韵组合”,再由声韵和声调相结合,生成有意义的音节。有些音节只有 韵母,没有声母,我们把这样的音节看成是零声母音节,如:ā(啊)、è(饿)等。

现代汉语中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基本的四声之外,还有一个半三声和一个轻声,但半三声是第三声与第一声、第二声、第四声连读时的变调,不是音节的生成元素;有些音节在特定的情况下读轻声,调值不太固定,要随着前一个音节的调值进行变化。因此,轻声也是一种变调。但有些音节只能读轻声,因此,轻声不仅是一种变调,还是一部分音节的生成元素。这些声调在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起到了区分词义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方法 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和教学重点,不同的教师在教授语音时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声韵中心论”为支撑的教学是以传统的以声母、韵母为中心组织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方式,其基本做法是将声母、韵母通过区分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逐个教授给学生,并反复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发音练习。 在声母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教学难点有:六组送气与不送气的声母b/p、d/t、g/k、j/q、zh/ch、z/c;声母l/r的区别;声母 p/f、f/h的区别;声母z/zh/j、c/chi/q、s/sh/x的区别。在区别送气与不送气音时,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吹纸法(即发音时将纸片放在嘴前并观察纸片是否抖动来判定它是送气音还是不送气音);还有通过延长发音或做出夸张的口型来表现送气与不送气的夸张法;以及成组的对比听辨练习,我们可以将形成对比的声母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朗读并找到区分它们的发音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带音法、手势法,利用发音部位相同的音来带出发音方法不同的音。 在韵母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有单韵母e、i、u、ü的发音;i(包括[i]和前i、后i)的发音;u、ü的发音。还有复韵母相对于单韵母在口型和舌位上都要发生变化的发音,如:ai—Ei的发音;ua—uo的发音;iao—iou的发音等。接下来学生还要掌握前后鼻韵母-n、-ng的发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手势法、带音法、对比法以及夸张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想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浅析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难点及教学策略

浅析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难点及教学策略 摘要:声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状因此,如何提高声调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很多学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就通过剖析现有声调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再观察声调偏误的特点及成因,并就此提出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策略 1现有声调教学模式的问题 1.1缺乏对声调性质、发声方法的阐释。现有的教材只是指出声调的别义作用,对声调的性质及发声方法缺乏阐释。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而非教材学会声调的,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声调的发音器官以及声调的发音方法。可见现今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习者清楚的学习声调,对于声调缺乏本质的认识。 1.2缺乏循序渐进的分层次教学。现有的教学模式从一开始的单音节教学、双音节教学,到后来的字词教学,都在词或词组层面进行,缺乏与固定语法结构、小句、句群相结合的分层次声调教学。完成语音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在词汇和语法教学阶段缺乏相应的声调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学习和训练。学习者的表达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声调的准确度和自然度止步不前,甚至反而有所下降。 1.3难以和语言交际接轨。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学习者花大量时间练习无意义的音节,学会了声调的发音却无法马上运用到交际中去,错过了很多在交际中巩固提高的机会。在学会了汉语的四声、掌握了变调规则之后,学习者由于缺乏汉语语调的概念和训练,依然无

法说出符合汉语语调规则的句子来。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交际之间脱节,这也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声调偏误的特点 声调的偏误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留学生习得声调的规律,有效的提高声调教学水平。 2.1声调偏误具有普遍性。首先,母语为非声调语言及母语为声调语言的两类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误;其次,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四个调类均有偏误出现;再次,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声调偏误是具有共性的,比如阴平和去声容易混淆,阳平和上声容易混淆。 2.2声调偏误存在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的难易程度不同。泰国学习者偏误最严重的是一声和四声,而韩国学习者学习难度最大的是二声和四声。具体而言,声调的偏误出现在调域、调型、调值等各个方面,而以这些方面的综合性偏误为多。此外,时长方面也存在偏误。 2.3双音节字组和语篇中的声调偏误有显著不同。在双音字组中美国学生学习阳平和上声要显著难于去声和阴平。而在语篇中,美国学生学习声调的难度顺序是阴平和去声要难于阳平、上声和轻声。可见,声调在语流中的习得情况和相对静态的双字调是完全不同的,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掌握了词调就可以顺利过渡到句子、语篇的声调。 3声调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实效性浅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实效性浅析 作者:崔昕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5期 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国际间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结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对语音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找到高效的语音教学方法,以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崔昕,女(1981.5-),吉林大学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5-0079-01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广大汉语教师设计了丰富、新颖的教学活动,力求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但由于学生的层次呈多样化,学习目的也各不相同等因素,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也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不高,尤其是语音部分的错误率即使是在汉语水平进入高级阶段的学生中也居高不下。 一、正确认识教学实效性、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的关系 所谓教学效果就是教学活动是不是达到事先预计的目的。比如说这个教学活动是要学生掌握声韵母的发音方法,那么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叫做教学效果。 教学效率,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某件事儿所花费的时间和最终所取得效果的最好的一种匹配。如果说用了很长的时间,花了很大的精力,学生学到一点点东西,或者没有学到东西,就是没有效率。 教学的实效性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教学是不是达到效果;第二是达到效果的这个状况如何,即是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最后的产出结果有较好的比例,也就是说实效性是兼顾效果与效率的。 二、语音教学时效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意义重大 语音是语言的质地,在交流过程中,语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教学的起点,如果起点过于草率,必然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那么如何最大效率的教好语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语音是语言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语音教学成功的关键。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曾经说过:“学习外国语的内容分成发音、语法跟词汇三个重要的部分,学习次序当然也应该照这三样按步进行。发音部分最难也最要紧,因为语言的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为保证留学生语音的准确性,对外汉语教师在语音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自身语音的专业性 自身语音的专业性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熟知并正确掌握每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才能提高辨别能力,知道学生错在哪里,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博而精是对外汉语教师实现自身语音专业化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博是指教师语音系统的广博。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母语。掌握各种语言的基本语音系统对于了解不同国家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有很大的帮助。精则是指教师汉语语音的精确。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自身语音的专业性,首先必须了解自己语音的不足之处,掌握发音方法,找准发音部位,在实践中提高语音准确度。其次,在提高自身语音的基础上必须掌握语音的系统知识,这样才能将自身的语音技能转化为语音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更好地学会基本发音。

二、学生语音的准确性 在语音教学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训练学生掌握正确、标准、地道的汉语普通话发音。“一旦自己的洋腔洋调形成习惯,积习难改,再想纠正,就十分困难了,如何改进洋腔洋调,在没有固定以前尽量减少它的影响,应该说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林焘)汉语语音教学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变和语流教学,其中声韵调是基础。当前围绕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声韵中心论”和“声调中心论”两种观点。柴俊星认为:“汉语语音教学应以声母、韵母教学为主。”王群生则认为:“只有声调才能体现普通话语音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要以声调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声韵中心论强调声母和韵母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声调中心论则强调声调在教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汉语声母虽无清浊对立,但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比如,在英语中,[p]与[p‘]只是/p/的两个音位变体,属同一音位,不起区别词义的作用。但是在汉语中,/p/与/p‘/则是两个独立的能够区别词义的音位,区分词义。因此,掌握声母与韵母的发音对国外汉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尤为重要。与其它任何语言相比,汉语语音最大的特点是存在区别词义的声调,这也是汉语学习的难点。 三、语音教学的长期性 普通话语音的教学并非入门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而是伴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简谈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首要前提。语音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和汉语普通话的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开始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和语音几哦啊学研究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从研究手段和方法上表现出两个特点: (一)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从经验型描述向实用性转变; (二)语音学、音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对外汉语语音研究的影响逐渐加大。 二、当前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汉外语音对比研究范围比较窄; (二)语音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 (三)国内外研究水平差距较大。 三、当前围绕汉语语音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声韵中心论”和“声调中心论”的争论; 四、研究热点是国别化语音教学。体现在不同国家语言与汉语语音对比研究的加强,母语与目的语对比研究的深化,不同国家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的对比分析。国别化语音教学研究中,对日本、韩国、英语国家的研究占据了主体。但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针对东南亚各国,如越南、菲律宾等的汉语教学研究增多。趋势是研究的内容扩展和细化,理论基础更加宽广,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结合更加紧密,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研究成果更加丰富。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母、韵母、声调传统的语音研究上。对语调的研究很少涉及;从更大的方面来讲,除了研究语言本身外,学习工具的研究也不够,比如说对语音课本和现代语音学习软件的研究等。相比于国外的语音教学研究,汉语的语音教学研究中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实验研究增多,但多停留在较低层次。简单的实验上,对国外先进声学仪器的引进和实验方法的借鉴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五、国外对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研究,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重难点不同,出现的偏误也不相同。因此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中介语系统的差异和共同点,对于语音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对于中介语系统的动态变异研究更是重点、热点问题。语音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许多的新点,热点问题也尚待进一步开拓,对于后续的语音教学研究,我们要不断改进研究的不足,完善研究的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王橸佳.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汉语学习.2003.(4). 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赵金铭.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周芳.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汉语国际教育中语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中语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阶段性教学最突出的是语音教学,开始学习的三到四个星期是语音学习的集中阶段,虽然在理念上我们强调语音阶段贯穿于汉语学习的始终,但是在最初的语音学习阶段,学生对任何发音现象具有最初的感知和先人为主的印象,这一阶段学生习得的语音在今后很难得到改变,及时刻意的进行纠正,在正常状态下也会恢复。这就需要在最初的语音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明确语音常见偏误,进行针对性学习。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常见的语音偏误分析(一)韵母的语音偏误及 其纠正 (1)u 的省略造成的语音偏误。 《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u与j、p、x组合成音节时,u 简写成u,这个规定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给初学者带来根本性的误导。教师在单独的汉语拼音字母学习中交了u,但是在组合拼音 音节和教材中却就不到u,这样学生看到u就产生了先人为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地纠正,学生不断误读。 (2)iou ue i uen 的省略造成的语音偏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iou ue i uen 的省略造成的语音偏误表现在韵母的韵腹丢失。《汉语拼音方案》在阴平和阳平的音节中丢失韵腹本是为了减少书写负担,但是iou ue i uen 的韵腹弱化现象却给汉语国际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并且这种弱化不是发生在所有的音节中,给学生带来学习困

难。 (3)兼职字母i 和e 造成的语音偏误。根据音位的互补关系采用了兼职字母的的拼音规定,既不增加字母又维持了26 个拉丁字母的国际习惯,但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却造成很多语音偏误,一些对外汉语教师并没有充分的语音学知识,在教学中舞蹈学生,学生在拼音方案自学中也出现很大的错误。 (4)韵母语音偏误的纠正策略。 上述语音偏误主要是由于书写和实际发音的不一致造成的,需要经过人为的干预才能够避免。一项关于语音偏误的调查显示,在非省略拼写中,学生的语音偏误基本不会发生,而在省略拼写中,及时教师不断地进行强调,仍有50%的学生会发生语音 偏误。所有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音学习关键阶段,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时要采用非省略拼写。如,d与j、p、x组合成音节时, d 不省略,并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记忆和朗读,只是在教材中给学生指明书写时有省略的现象。在iouueiuen 的学习中不能省写成-iu 、-ui 、-un ,避免人为的语音陷阱,非省略书写也使得语音的学习更加直观。 (二)声母的语音偏误及其纠正 (1)声母的语音偏误表现。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学生初级学习的三个月中,常见的辅音声母的语音偏误表现为12个,涉及双唇音p、舌根音g/k/h、舌 面音j/q/x 、舌尖前音z/c 和舌尖后音zh/ch/sh 。其中偏误率最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模板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 儿化与轻声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特殊音变,是现代汉语语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成为很多汉语学习者,尤其是非北方方言区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中的难点。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目的等各方面的特殊性,使儿化与轻声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本文搜集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与轻声问题的专门研究论文,对其进行归类整合,希望在能对今后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这一问题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 1、儿化 儿化是北京语音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李思静先生的研究考证,在汉语北方方言中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也吸收了北方方言中广泛存在的儿化词。由于儿化这一现象的复杂性,究竟在普通话中吸收多少儿化词汇,吸收到什么程度,在学界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位。李延瑞认为:“儿化韵本身所具有的区别词义、词性,表‘小’,表喜爱等特殊表达功能,也使它在普通话里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有可能扩大使用面。”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来看,儿化都是现代汉语发展历程中不容分割的一部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不能完全忽视儿化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文献综述 早在1991年,钱学烈就对《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儿化词》进行了统计,指出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化来人为对儿化词加以限制,让普通话能与北方方言严格区别,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降低对外汉语教学难度。文章还指出儿化与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密切,建议在《语法等级大纲》相应位置作适当说明,指出其规律性,并将儿化词的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统一起来。 20XX年,胡晓慧的论文《对外汉语教材中普通话“儿”化韵的规范问题》对当时流行的多本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时的对外汉语教材在应用儿化词方面存在着随意性强、规范性差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儿化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材处理儿化词原则上的看法。 徐越在20XX年发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教学的现状入手,指出了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前人关于儿化现象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将儿化与特定的词语相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难点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难点的思考 摘要:语音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重点、难点之一本文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难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加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教学难点 语音是外语学习的基础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很多外国留学生由于汉语发音不准以至于学习了多年却依然“洋腔洋调”由此可见语音学习的重要性。笔者针对汉语教学过程中语音教学的一些难点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分析使汉语学习者学到纯正、地道的汉语。 一、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一)学习者母语的迁移 不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发音上的偏误和负迁移。例如英美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在发h这个音时总是很费劲又不准确尤其是h类词连读时就更为难学。这主要是由于英语中h发的是喉音喉音的发声特点是气流从肺部直接流出而不是从口腔或声门流出发声部位是喉部而不是口腔。如果要一个英美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练习说“黄河很好”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像日本、韩国之类的一些亚洲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在发r这个音时就总是发不准确原因是他们的母语中本就没有类似r这样的音以至

于他们发r音时听起来总是像l音从他们的口中说出的“人民”就变成了“lenmin”。 (二)学习者在声调学习中产生的困惑 声调在整个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留学生都对汉语的声调大感头痛学习初期的“洋腔洋调”再所难免。其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于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声调对他们来说就像在唱跑调的歌总是找不到对的感觉例如来自韩国的学习者学习难度最大的是阳平和去声;而对于那些母语有声调的学习者来说声调又像是雾里看花既明白又糊涂例如来自越南、泰国的学习者学习声调时偏误最严重的是阴平和去声。 在学习者刚刚开始接触声调的时候会发现上声比其它三个声调难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练习后发音基本都可以达到准确的调值。然而两个上声的字连读时初学者又很难掌握这主要是由于上声连读时需要变调。汉语中的单字调和在语流中的字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习者如果仅学会了单字调在语流中由于音变就会混淆发音。例如一些学习者会把“我想请你看电影”中该变调的“想”的半上声读成全上声;把“好好写作业”中几个连续的上声一律读成全上声这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音学习阶段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偏误。 二、传统教学与语音教学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论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119387 学科教育论文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对外交往进程不断深入,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浪潮,我国开设海外孔子学院数量、来华留学生数量、以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逐年攀升。在汉语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六十多年历程,教学方面也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学界在语音、汉字、语法的教学上有了诸多理论和实践成果。在语音教学方面,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界主要提出了三种语音教学方法:音素教学法、语流教学法和音节教学法,这三种方法在教学实践的教学成果各不相同。但关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问题仍存在颇多争议,围绕语音教学,本文主要提出了一下问题:语音教学重要不重要?语音教学是否应设置集中教学阶段?是采取音素教学法、语流教学法,还是音节教学法? 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讨论

自从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兴起以来,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一种被忽视的倾向,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不影响交际就行,不必强调发音的准确。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曾深受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影响,如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其课文编排就是以会话形式展开的,编者指出把会话和句型练习放在首位,同时兼顾语音和声调的练习。林焘也认为初级阶段不必苛求准确的发音,即使中国人也不一定都能发出最准确的音,不能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纠正个别错误发音上。 但笔者认为语音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的前提。若不能掌握准确的发音,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听、说、读的能力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以后也会影响其写的能力。赵元任先生也认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对语音的教学要领先于汉字和语法的教学。 语言学习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交际,如果听不懂又说不好,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交际积极性就会遭受打击。换言之,如果忽视开始阶段的语音练习片面追求交际能力,或许短时间内会收到一定成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

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也成为了我国的汉语教育者日渐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在语音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论述以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一、引言 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势必推动汉文化的大面积传播,而传播文化的首要以及根本载体必然是语言。汉语,作为我国使用的第一语言正不断地吸引世界各族人民的关注并且引发了更多的人赶赴中国以接受正规并且系统的学习。这一文化热潮已逐渐涌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进而提高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推广对外汉语教育致使外国学习者能更容易地掌握最实用以及方便的汉语已经成为汉语教育人士纷纷投入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而在教学者的传授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难题便是语音的教学问题。无论在对外汉语学习的哪个阶段,语音的教学都始终是一个重点以及难点。任何一个学习者想要掌握汉语都要立足于语音的学习,而作为对外汉语的教育者,也应当把语音教学视为整个语言教学的有力平台。并且,我们应该庆幸能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教学指导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我们不断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的不竭源泉。 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不同于对外汉语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环节,语音教学有着比较复杂的特点,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声调偏误、读音的偏差以及容易形成中介语音却无法跨越中介语音达到目的语音的掌握。而以上这些特点都是由汉语的语音性质所决定的。同时,语音教学的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具体有几个板块:汉语拼音方案、声韵母、声调与语调、儿化与轻声。这些板块虽然在各自的教学中都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但在语音教学中是相环相扣的,我们在传授过程中,必须综合所有内容以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进行讲习,这样才能做到问题的各个突破。 (一)汉语拼音的学习及其问题的提出 无论汉语语音的学习者的学识有多么渊博,思维有多么敏捷,他都无法一下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 马燕华 提要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区分难点与重点,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辨析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别,认为语音难点的形成与学习者的母语、汉语水平、不同技能训练特征以及教材教法不当有关;提出了确立语音重点的辨义、频率、难易三原则;在此基础上就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出了教学建议,认为运用原型理论(prototype)指导语音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语音难点语音重点语音教学建议 一引言 1. 1 区分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的意义 汉语(指“现代汉语普通话”,下略)语音是外国汉语学习者非常重视的学习容。许多外国汉语学习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特别是来到学习汉语,除了亲身感受汉语使用环境和中国文化氛围以外,恐怕汉语以语音为标准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汉语语音学得好不好,不仅直接关系到运用汉语时“门面”的光彩与否,而且还将影响到交际质量的优劣、自主获取听觉信息的多寡等。 但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在中国、在的学习时间有限,他们追求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因此,提高汉语语音课堂教学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面临的挑战。 我们认为,区分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非常必要。对于“语音难点”我们要花更大的精力去关注和研究,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对于“语音重点”我们则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检查,提出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对于“既非重点亦非难点的音”我们不妨叫做“语音易点”,语音易点的音素只需花极少的时间和精力教授,甚至完全可以不教授、不练习。这样才能分清主次,把握轻重,有效制定教学策略、科学分配教学时间,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效率。 1. 2 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之辨 “语音难点”指外国汉语学习者短时间难以学好的音,表现为学习者较难学好、出错率高、纠错时间较长、即使学好后汉语语音面貌也无明显改善。 “语音重点”指外国汉语学习者必须学好的重要的音,表现为学习者较难学好、出错率高、纠错时间较长,但是一旦学好后汉语语音面貌则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可见,“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的根本区别在于学好后学习者的汉语语音面貌有无明显改善。因为“语音重点”的音,在汉语语音系统中辨义功能强、出现频率高。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语音重点”的确立、研究和教学。 本文曾在“首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12 北京大学)上宣读。感谢会议主办者的盛情邀请。

对外汉语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外汉语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对外汉语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外汉语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北京语言大学施家炜) 一、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音节开头的辅音,不能自成音节 辅音比声音范围大,除可以充当声母,还可以充当韵母 二、分类:最大特点是受阻,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声母的本音,是气流呼出时发出的纯粹音。本音不响亮,不便于称说和教学。呼读音,是指由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本音不响亮,为了称说和教学的需要,《汉语拼音方案》根据注音字母传统的读音在声母的后面加上一个响亮的元音来呼读,这就是声母的呼读音。呼读音与字母表的读音多数不相同。呼读音并不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只用来呼读、称说,便于辅音音素教学,在声母和韵母拼合成一个音节时,必须丢掉辅音后面所加的元音,仍用它的本音。 1.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 ①双唇音:b p m(3个) ②唇齿音:f(1个) ③舌尖前音:z c s(3个) ④舌尖中音:d t n l(4个) 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4个) ⑥舌面音:j q x(3个) ⑦舌根音:ɡ k h(3个) 2.按发音方法分类(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1)阻碍方式 ①塞音:b p d t ɡ k(6个) ②塞擦音:z c zh ch j q(6个) ③擦音:f h s sh r x(6个)

④鼻音:m n(2个) ⑤边音:l(1个)(2)声带是否颤动 ①清音(不颤动):b p f d ……(17个) ②浊音(颤动):m n l r(4个)(3)气流的强弱 ①送气音:p t k c ch q(6个)②不送气音:b d ɡ z zh j(6个) 三、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送气与不送气 Student 关注学生的送气与不送气的敏感度如:b-p d-t g-k z-c xh-ch j-q 送气与不送气有区别意义,如:爸-怕,滴-踢,哥-科,季-气,纸-尺,字-次 2、学送气与不送气常见的问题 (1)、不送气的清音易发成浊音(母语是英法或相近语言的学生常见)纠正:普通话里没有清浊对立只有一对sh与r是对立的声母除m、n、l外,其他声母发音时发音声带不颤动,只是口腔发音器官用力,声带不用力 B、d、g噪子不用力,不紧张,只有嘴与发音器官用力,声带不动 (2)、送气音p、t、k易发不送气音,或是送气不够,日本和韩国的学生常见。如兔子跑了易说成肚子饱了。 纠正:学会送气,强调送气的方法和力度: A、吹薄纸法:让学生观察,先发不送气音,然后再发送气音,要用到对比法B、哈气法:五指并拢,手心向嘴先发b,手心有一点气流,再发p,让学生感觉气流强。有发不对的学生,让学生把手放老师嘴前,老师发音让学生体会。C、感受胸脯收缩,气流强势不一样。 D、连续发音法,让学生发b,看看一口气能发几个,再发p,一口气发不了几个。练习: 女的是婆婆,男的是伯伯 这期《奇迹》杂志介绍的世界七大奇迹,让人感到极其惊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