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发音口形演示:如开口度的大小,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扁、收拢或突出等;实物演示:如用纸片表现气流的强弱,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差别;图表演示:用图片展示发音器官的部位、声调的起伏变化情况。

(2)对比法——通过两种不同语言的语音对比,可以突出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利用两种语言相同和相近的音,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汉语语音的一些音素。

(3)夸张法——在发某个音时,以夸张的方式展示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这个音的印象。

(4)手势法——通过手势形象展示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汉语声调的起伏变化同样可以通过手势来说明。

(5)拖音法——发某个音时,故意延长音素的发音时间,以加深学生对这个音的感知印象。汉语声调教学也可利用拖音法,帮助学生更好领会音高的变化。

(6)带音法——以学过的音带出新学的音,以较容易学的音带出较难学的音。如学生发ü时往往较难,可先让学生发i,然后延长i的发音时间,再将嘴唇逐渐变圆,就很容易发出ü的音了。汉语声调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带音的方法。

(7)分辨法——通过听觉、视觉来辨别一个音素发音的正误。例如不断发不送气的b和送气的p,并结合演示法,让学生分辩出其差异所在。

(8)模仿法——让学生(全班或分小组)一起重复跟录音或跟读老师的发音,也可单个学生跟着模仿发音,然后由老师及时纠正后,再集体跟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他们对语音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全球化时代,教师也要走遍全球,快来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参加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成为通行全球的国际教师!

(9)固定法——突出容易模仿的某一点,然后固定其发音部位的方法。比如发o这个音,先固定好发音时舌头在口腔的内的位置,然后逐渐圆唇到合适的程度。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供参考,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语音教学的其它各种方法或技巧。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发音口形演示:如开口度的大小,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扁、收拢或突出等;实物演示:如用纸片表现气流的强弱,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差别;图表演示:用图片展示发音器官的部位、声调的起伏变化情况。 (2)对比法——通过两种不同语言的语音对比,可以突出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利用两种语言相同和相近的音,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汉语语音的一些音素。 (3)夸张法——在发某个音时,以夸张的方式展示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这个音的印象。 (4)手势法——通过手势形象展示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汉语声调的起伏变化同样可以通过手势来说明。 (5)拖音法——发某个音时,故意延长音素的发音时间,以加深学生对这个音的感知印象。汉语声调教学也可利用拖音法,帮助学生更好领会音高的变化。 (6)带音法——以学过的音带出新学的音,以较容易学的音带出较难学的音。如学生发ü时往往较难,可先让学生发i,然后延长i的发音时间,再将嘴唇逐渐变圆,就很容易发出ü的音了。汉语声调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带音的方法。 (7)分辨法——通过听觉、视觉来辨别一个音素发音的正误。例如不断发不送气的b和送气的p,并结合演示法,让学生分辩出其差异所在。 (8)模仿法——让学生(全班或分小组)一起重复跟录音或跟读老师的发音,也可单个学生跟着模仿发音,然后由老师及时纠正后,再集体跟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他们对语音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全球化时代,教师也要走遍全球,快来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参加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成为通行全球的国际教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综述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综述 前言: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 的完善,而词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内容,词汇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研究。目前存在的词汇教学方法很少,绝大多数是一线的对外汉语老师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还不很系统,因此,我就目前存在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和整理,以便方便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时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它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如此,比如说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学生已有的汉语基础,所选择的词汇的特点,词汇的义项等等。现在我就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对词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正文: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教学首先就是要选择适合的教学词汇,这里综 合考虑汉语的词汇的特点,一,汉语从词性上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略讲,虚词详讲。我们知道名词、动词、形容词、叹词、象声词等,词义具体,所指对象明确,在课堂上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一带而过。介词、连词、副词等虚词,没有明确的词义,不容易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详细的讲。二,从文化角度上看,典型的文化词语应该教给学生。所谓典型的文化词语,是指那些由本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产生的词语,例如:“红娘、旗袍、月老”等,在学生所在国家中,没有相似的文化现象,也就没有相对应的词语。如“红娘”,原是《西厢记》里的一个角色,因为其热情地为男女主人公张罗婚事,而成为媒婆的代名词。这样的文化词还包括:文化上有特定内涵的词语,如:贫农;字面意义相同,但中外对比不等值的词语,如:情人等。在学习时,一旦遇到这样的词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不然学生就会望文生义,将词语的意思理解错。文化词语的讲解,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有效方法。三,从词的意义出发来看,多义、反义、近义、同义词要讲解。词,是一个有意义的音义结合体,词所概括的意义就是词义。有的词义概括比较具体,就形成了实词,有的词义概括比较抽象,就成了虚词。教学中,对词义上有同义、等义、反义、近义等关系的词语进行比较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我们从众多的词语中,挑出应该讲解的词语,才能节约时间,增加练习词语的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选词只是开始,怎样把这些词讲出来让学明白是最重要的,我们结合了汉语词汇的特点选出了适合的词汇,那接下来选择什么方法是重中之重。就目前存在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系统化。 一:是展示法:包括直观法、演示法。直观法又可以分为用图片或用图 画来展示,用实物来展示。展示法解释词语,教师不是通过言语说明,而是通过一些直观的手段来展示。在黑板上画出图画,用一些简单的图片,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用一些实物等。这种方法适用用户解释那些所指具体可感的词语,例如,“牛”“马”“鸡”“鼻子”“耳朵”“拿”关门“咸”“辣”等。这类词语的意义适合运用某种直观的手段来显示。 比如:解释“龙”,只要画一张画有龙的图片,就一目了然。直观法直接将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教学对象: 初级外国汉语学习者 根本任务: 教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两个声母以及正确朗读声调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语音学习过程中以听说为主。让学习者多听老师的发音,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 2、在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后,逐渐展开声调教学 教学重点: 1.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 ,两个韵母。 2.声调 教学方法: 1. 用房屋、雨伞、半圆的形状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内容。 2.运用模仿法,演示法(板书演示)和简明的舌位图等教识声母、韵母和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 两扇大门mmm 伞柄朝上fff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入新课:

声母、韵母学习 (一) 声母 b p m f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软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蓄积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强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上门齿轻轻接触下唇,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齿缝间挤出,摩擦成声。 (二)韵母 a o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口形自然张大,可见上下齿,舌面中部(偏后隆起),舌位在单韵母中最低。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a小,上齿或可见齿尖,下齿看不见。两唇收敛,略呈圆形,舌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位比a高。 a o b → ba bo p → pa po m → ma mo f → fa fo 板书演示b﹢a →ba p ﹢a → pa 老师先领读,引导学生自己组合,并指定2—3名学生上前演示书写和读音. 二.声调 āáǎà ōóǒò 领读2遍,学生练习后,指定学生读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教学对象: 初级外国汉语学习者 根本任务: 教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两个声母以及正确朗读声调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语音学习过程中以听说为主。让学习者多听老师的发音,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 2、在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后,逐渐展开声调教学 教学重点: 1.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 ,两个韵母。 2.声调 教学方法: 1. 用房屋、雨伞、半圆的形状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内容。 2.运用模仿法,演示法(板书演示)和简明的舌位图等教识声母、韵母和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 两扇大门mmm 伞柄朝上fff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入新课:

声母、韵母学习 (一) 声母b p m f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软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蓄积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强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上门齿轻轻接触下唇,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齿缝间挤出,摩擦成声。 (二)韵母a o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口形自然张大,可见上下齿,舌面中部(偏后隆起),舌位在单韵母中最低。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a小,上齿或可见齿尖,下齿看不见。两唇收敛,略呈圆形,舌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位比a高。 a o b → ba bo p → pa po m → ma mo f → fa fo 板书演示b﹢a →ba p ﹢a → pa 老师先领读,引导学生自己组合,并指定2—3名学生上前演示书写和读音. 二.声调 āáǎà ōóǒò 领读2遍,学生练习后,指定学生读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体方法以外的有关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总结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要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语言要素。其中,词汇习得是对外汉语习得的核心,贯穿于汉语习得的全过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和开端,而且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近五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据统计,从2004年1月到2009年6月仅发表在四种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研究文章就有36篇。即《世界汉语教学》8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3篇,《汉语学习》4篇,《语言文字应用》11篇。本文主要基于以上四种核心期刊的36篇相关文章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一个综述。 一、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近五年来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文章有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 在近义词、同义词等词汇方面:敖桂华(2008)阐述了近义词辨析的教学对策,揭示了近义词辨析的途径和方法,即辨析近义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对教师教学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琳(2008)针对同义词教学的复杂性提出了运用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建立分层有序的同义词异同对比项目系统,这样同义词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教起来更加方便。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易混词语的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辞典编纂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春梅(2007)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单双音同义名词的应用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0.59%的单音词和30.23%的双音词在使用中有偏误,并且这些偏误分布是不均衡的;单双音同义名词偏误的主要类型有语义差异引起的偏误、色彩的偏误、音节限制引起的偏误、受量词修饰引起的偏误等。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和工具书等。 孟凯(2009)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属性词教学及相关的词汇教学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重视反义属性词语义与构词以及义项上的显著对应性;反义属性词中容易引起过度类推的语义与构词或义项上的不对应要着重强调;教师应帮助留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文献综述

泉州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前言。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从形成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不算太长,学科基础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深厚。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有它持久的社会需要。因此,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对这个学科进行研究?怎样帮助外国人学好汉字?怎样让留学生运用自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完成本论文,在写作前搜集了关于汉字教学的论著,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书籍以及汉字教学的相关新闻资料。 二、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一)汉字的性质 汉字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汉字教学的特殊性,刘巍在其《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中说到,“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结构规律。汉字的教与学必须建立在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上,即以字形分析为基础,沟通字音与字义,从而更好地帮助汉语学习者突破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障碍。从语言的认知规律出发,把汉字放到整个汉语的结构网络中教学。” 在胡文华的《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中向我们阐述了汉字的性质,要讨论汉字的性质,必须从汉字自身的规律和世界文字体系两方面考虑,从世界文字体系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表意体系只的是一个词只有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而表音体系的目的是要把词中的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由此可见,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的特点十分明显。 吕叔湘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可以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来分为三类,他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中提到:“一类是因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又叫做音位),如英、法、俄语等;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原音的结合体,如日语的字母、阿拉伯语的字母等;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字,汉字是这种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和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 朱德熙也有跟吕叔湘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就汉字跟它所要记录的对象汉语之间的关系来看,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 (二)汉字教学中的难点 在张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与研究》中,分析了汉字教学存在的难点,汉字数量庞大,汉字理据教学不足,1.汉字因其特点,数量极其多;再加上外国学生不了解汉字的规律,不能理解汉字构造的理据和演化的变异规律,导致学生将汉字视为由一堆笔画毫无规律地组合起来的记号,在识记汉字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地添减笔画的现象。2. 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字,这给外国留学生识记汉字带来很大的障碍。3. 建立在英、法、德、意等印欧语系基础上的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拼音文字是单纯记录其音系的符号,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把文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因此西方语言教学理论就缺乏文字教学的理论基础。4. 在印欧语系中,“词”是基本的结构单位,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讲课讲稿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一、综合课语音阶段教案1(“您好”,零起点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课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模仿练习单个声母、韵母、词语、句子,在语流中纠音『F调;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复韵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以及轻声、三声连读的读法。 3.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句式进行问答、对话。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检查(14分钟): 1.巩固己学过的声母、韵母、声韵拼合。教师板书,学生快速认读。 2.检查前一天所学语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复习前一天所学课文,进行简单的问答或对话。 (三)学习新课(80分钟) 1.展示新课语音: (1)}教师板书并领读单个声母(j、q、X)、复韵母、鼻韵母…,学生跟读。 (2)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帮助纠音。 (3)声、韵、调拼读,在语流中进行练习。 板书:bao bai bian bie…一//跑步、发音、英语、铁路、家庭、列车……

(4)辩音辩调:针对某些声母、韵母或某个声调,用对比法让学生分辨。 板书:bao…pao 由于、爷爷、奶奶…一 (5)听写学习的新课语音。 2.认读新字、生词: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F发音……. (2)手势法讲解轻声的读法…一补充练习(如:爸爸、我们、朋友…一) (3)图示法讲解三声连读的读法……补充练习(如:老板、可以、语法….) (4)利用课堂语境设计情景,用课文中的短句进行会话操练。 (四)本课小结(2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并再领读三遍。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写拼音、写汉字,熟读课文。 综合课语音阶段教案2 1.语音教学(学习en—eng,an…ang,“是”字句) 1.教学目标:通过大量模仿,练习单个声母、韵母、词语、句子,在语流中『F音正调。能运 用学过的词汇、句型进行问答、对话。 2.教学重点:如:en…eng,an…ang,“是”字句 3.教学方法:对比、声韵拼合 4.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对外汉语文化因素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文化因素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的高峰阶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逐渐被发掘、认可,经历了从不被认识到认识,从忽 视到肯定,从百家争鸣到一致共识的几个阶段。这十几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关 于文化因素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欠成熟,尚须深入研究。 关键词:文化因素;文化教学; 一、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与分类 赵贤州在《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1989)把可以在语言课中导入的文 化因素分为12类,如: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无法对译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 景不同而产生词义差别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使用场合特异的词语;因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褒贬意义不同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潜在观 念差异;语言信息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含有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 词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词语中反映的习俗文化信息;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 的词语;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以及其他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 社会习俗等造成的文化差异。1992年赵贤州在《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中提出文化导入必须遵循的原则:阶段性、适度性、规范性、科学性。 陈光磊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992)一文中把文化内容定位为习俗 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汉字文化五个方面,还从语言结构、语 义呈现、语用性能三方面入手考察了相关的文化内容。 胡明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1993)一文中探讨了最有可能直 接影响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文化因素: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语汇;受特定 的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语汇;受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的语汇;受精神文化生 活制约的语汇;受特定风俗习惯和社会心态制约的表达方式;受特定的认知方式 影响的语言习惯。同时,他也提到,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该考虑到外国 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组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 在语言教学中注人文化因素还应该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讲成文化课。 周思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中认为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 化是外国人学习、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需要掌握的那种‘文化’,是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除语音、词汇 和语法以外必须让学生掌握的语言要素之一”。 张英在《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2006)中谈到:德国的 人类文化语言学家洪堡特(1767- 1835)和美国的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1897- 1941)最早关注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人类理性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在科 学的语言学诞生之后,但第二语言教学中涉及文化,却不是19世纪后才有的, 两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社会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大大刺激了语言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 的长足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是存于语音、语法、语义等层面的文化, 而文化知识是存在于社会交际规约等方面中,也就是说文化因素涉及到的文化存 在于语言中,而文化知识涉及到的文化存在形态大于语言形式。文化因素与文化 知识,相关但不相同。一直以来,文化与语言教学没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李晓琪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2006)中提到:文化知识是语言之外 的东西,只有当文化知识进入了言语交际并且影响到交际顺利进行的时候,才是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篇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 对外汉语复韵母教学 一、教学对象:零起点学生(已学过声母和单韵母) 二、教学内容:十三个复韵母 三、教学目标:通过大量模仿练习掌握复韵母的读音特点,简单的声韵配合 四、教学时间分配:分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前响复韵母,第二课时后响复韵母,第三课时中响复韵母五、教学环节(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点名,问候。 2)复习检查: 复习六个基本单韵母的发音 (ppt展示,由学生快速认读) 3)学习新课 1、ppt展示出所有的十三个复韵母,先请学生看屏幕观察,由他们指出复韵母是由2个或3个的单元音组成,先让学生对复韵母有个基本的认识。 2、今天先学习四个前响复韵母,ppt展示及其国际音标。 教师板书(ai ei ao ou )并领读,学生跟读。 3、分别讲解每个读音,并请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 ai先发a的音,然后自然的滑向i,气流不中断,并请学生注意,a 口型大,发得长而大声,而i发音短促。 ei发音方法与ai相同,只是嘴型不同,老师展示口型,嘴角向两边咧开可加手势,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ao先发a的音,从国际音标可以看出ao中的a口型比ai中a的口型大,紧接着o的读音此时要变成【u】,请学生做好重点记忆,老师展示口型,口型拢成圆形,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ou同样的发音方法,注意口型由大到小, 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4.复习读音 板书 a→ie→i a→o o→u 请学生起来,先分别念出复韵母中每个单元音的读音,接着再念复韵母(重点提醒ao的发音,注意学生的口型,口型变化,并适时纠正)。

5、声韵配合,并学习几个简单汉字。 板书: aiei ao ou kai fei gao tou 开飞高偷 讲解意思时,先不直接出示意思,而是通过展示图片或动作演示来引出意思,加深记忆。 如:开 老师:look at the picture,the door is …… 学生:open 老师:right,so 开 in english means open 4)卡片练习 老师出示卡片,卡片的一面是复韵母,另一面是其对应的汉字及拼音,老师快速变换并翻动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读,考验学生的熟练程度。 5) 布置作业 复习读音,下节课听写,并试着预习其它复韵母的读音 【篇二: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一、教学对象:零基础的留学生 二、教学内容: 1、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韵母a o e i u v/ai ei ao ou的读音以及部分以上声韵母拼合的音节的读音; 2、某些由以上声韵母拼合起来的简单汉字(八、不、大、马、你、女、白、口、好、五)以及英文释义; 3、四种声调(一二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读法; 4、“你好”的读法、音变、释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 2、掌握11个声母6个韵母的读音,以及声母韵母拼合后的音节读音; 3、认识几个简单汉字的读音以及意思; 4、掌握四个声调的读法; 5、掌握“你好”的读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的历 史还不到两百年[1],但是学者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 言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停止过。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一直也是饱受争议的对象。语言教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学界的探讨话题,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相关,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地位(限于年代久远,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以20 世纪90年代之后的文献为主)。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文化的渗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迫进行对比,对二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的争论也未曾间断。到21世纪,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研究基本上形成 了定论――将文化作为教学因素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因此,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关系 的研究中主要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以纯语言教学为主,忽视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并且提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教学不能离开文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升文化

教学的地位,打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纯语言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语言文化教学 或者称“文化语言教学”。另一种则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本来 就是语言的教学,文化只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因素。主张减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确保语言教学的首要地位。 21世纪期间,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及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依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在这期间,由于孔子学院的开办,使得文化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总体上看,21世纪在有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研究中重心已经开始偏移,具体表现为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争议探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初探阶段 在众多的研究之中,金路(1993)可以作为语言教学地位发生变化的正式开端。文章明确提出了语言教学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为主,语言教学是一种纯语言的教学,是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2]。并且认为这种传统的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问题,即注重语言本身而轻视语言行为。于是,开始提倡将语言与文化综合起来

浅谈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方法及声调教学

浅谈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方法及声调教学 摘要:语音教学是汉语教学的起点,也是汉语教学的基础。人类学习语言,必须从语音开始。全文围绕语音教学的方式、原则、方法及汉语语音声调教学展开论述,介绍了近代以来汉语语音教学的不同方式,现代语音教学的五项原则:以自觉模仿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语音理论知识的指点、从易入手,由易到难、突出难点,反复操作、音形结合,加深印象、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效率,以及语音教学应该采用六种方法:分析综合法、演示法、对比法、夸张法、录音法、模拟法,并且把声调教学单独提出,对其做了详细的论述,以强调这一难点。 关键词:语音教学;方式;原则;方法;声调教学 语音是有声的,语音是语言的本质,是人们“发送━传递━接受”信息,进行交际的物质材料。人类学习语言,必须从学习语音开始。因此,语言教学是汉语教学的起点,它居于其它教学之前,是汉语的基础。本文拟就语音教学的方式、原则、方法以及声调的教学的问题谈些看法。 (一)、关于语音教学的方式 汉语语音教学是教会学生汉语语音理论知识并使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汉语发音的教学。学生学习语音理论知识不是为了了解,而是为了应用与交际,即会听、会说、会念、会写。语音教学的任务是既要使学生懂得知识,又要使学生通过声韵调和语调的训练形成技能,而后者更为重要。能否高标准地达到此目的,语音教学的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近代以来使用的几种语音教学方式,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第一种方式。侧重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重视语音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语音理论知识先行,在教学过程中,以声、韵、调训练为主,语调训练为辅,强调声韵的准确。这种方式教出的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读出声韵调,也有一定的辨音和正音能力。但由于太偏重声韵调的单项训练,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都比较差,加以选编的单词、句子又多服从声、韵、调训练的需要,与实际生活脱节,语音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在现代语音教学中,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二种方法。注重句子的整体训练,强调自觉模仿。反复实践。 这种方式强调句子的整体训练,强调通过句子学习语音,而掌握声韵调完全靠老师利用图表、实物、手势、板书等多种形象手段的演示、示范。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多次听辨、比较、分析、自觉模仿,直至“习惯成自然”。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是,学生的听说习惯和反映能力有所提高,学了就能说话,学习兴趣就浓。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doc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篇 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 】 对外汉语复韵母教学 一、教学对象:零起点学生(已学过声母和单韵母) 二、教学内容:十三个复韵母 三、教学目标:通过大量模仿练习掌握复韵母的读音特点,简单的 声韵配合 四、教学时间分配:分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前响复韵母,第二课时后响复韵母,第三课时中响复韵母 五、教学环节(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点名,问候。 2)复习检查: 复习六个基本单韵母的发音(ppt 展示,由学生快速认读) 3)学习新课 1、ppt 展示出所有的十三个复韵母,先请学生看屏幕观察,由他们 指出复韵母是由 2 个或3 个的单元音组成,先让学生对复韵母有个 基本的认识。 2、今天先学习四个前响复韵母,ppt 展示及其国际音标。 教师板书(ai ei ao ou )并领读,学生跟读。 3、分别讲解每个读音,并请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 ai 先发a 的音,然后自然的滑向i,气流不中断,并请学生注意, a 口型大,发得长而大声,而i 发音短促。 ei 发音方法与ai 相同,只是嘴型不同,老师展示口型,嘴角向两边 咧开可加手势,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ao 先发a 的音,从国际音标可以看出ao 中的a 口型比ai 中a 的口 型大,紧接着o 的读音此时要变成【u】,请学生做好重点记忆,老师展示口型,口型拢成圆形,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ou 同样的发音方法,注意口型由大到小, 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4.复习读音 板书 a→ie →i a →o o →u 请学生起来,先分别念出复韵母中每个单元音的读音,接着再念复 韵母(重点提醒ao 的发音,注意学生的口型,口型变化,并适时纠正)。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模板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 儿化与轻声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特殊音变,是现代汉语语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成为很多汉语学习者,尤其是非北方方言区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中的难点。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目的等各方面的特殊性,使儿化与轻声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本文搜集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与轻声问题的专门研究论文,对其进行归类整合,希望在能对今后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这一问题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 1、儿化 儿化是北京语音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李思静先生的研究考证,在汉语北方方言中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也吸收了北方方言中广泛存在的儿化词。由于儿化这一现象的复杂性,究竟在普通话中吸收多少儿化词汇,吸收到什么程度,在学界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位。李延瑞认为:“儿化韵本身所具有的区别词义、词性,表‘小’,表喜爱等特殊表达功能,也使它在普通话里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有可能扩大使用面。”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来看,儿化都是现代汉语发展历程中不容分割的一部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不能完全忽视儿化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文献综述 早在1991年,钱学烈就对《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儿化词》进行了统计,指出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化来人为对儿化词加以限制,让普通话能与北方方言严格区别,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降低对外汉语教学难度。文章还指出儿化与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密切,建议在《语法等级大纲》相应位置作适当说明,指出其规律性,并将儿化词的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统一起来。 20XX年,胡晓慧的论文《对外汉语教材中普通话“儿”化韵的规范问题》对当时流行的多本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时的对外汉语教材在应用儿化词方面存在着随意性强、规范性差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儿化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材处理儿化词原则上的看法。 徐越在20XX年发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教学的现状入手,指出了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前人关于儿化现象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将儿化与特定的词语相

对外汉语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 0709600103 李鑫洁 一、引言 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 (一)历史渊源 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 (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 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学术界乃至本学科内部对本学科的名称、性质、任务等基本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一些争议。一个学科的名称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起步阶段,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名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学科的认识: 1.“对外汉语”:目前除了本科有对外汉语专业或对外汉语系外,少数学校已经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如北京语言大学把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研究基地叫做“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赵金铭教授的专论《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都使用“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 2.“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能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但客观上说,由于有“教学”两字,很容易让人把它归入教育学或学科教学论等学科中去。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

对外汉语复韵母教学 一、教学对象:零起点学生(已学过声母和单韵母) 二、教学内容:十三个复韵母 三、教学目标:通过大量模仿练习掌握复韵母的读音特点,简单的声韵配合 四、教学时间分配:分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前响复韵母,第二课时后响复韵母,第三课时中响复韵母五、教学环节(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点名,问候。 2)复习检查: 复习六个基本单韵母的发音 (PPT展示,由学生快速认读) 3)学习新课 1、PPT展示出所有的十三个复韵母,先请学生看屏幕观察,由他们指出复 韵母是由2个或3个的单元音组成,先让学生对复韵母有个基本的认识。 2、今天先学习四个前响复韵母,PPT展示及其国际音标。

教师板书(ai ei ao ou )并领读,学生跟读。 3、分别讲解每个读音,并请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 ai先发a的音,然后自然的滑向i,气流不中断,并请学生注意,a口型大,发得长而大声,而i发音短促。 ei发音方法与ai相同,只是嘴型不同,老师展示口型,嘴角向两边咧开可加手势,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ao先发a的音,从国际音标可以看出ao中的a口型比ai中a的口型大,紧接着o的读音此时要变成【u】,请学生做好重点记忆,老师展示口型,口型拢成圆形,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ou同样的发音方法,注意口型由大到小, 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4.复习读音 板书 a→i e→i a→o o→u 请学生起来,先分别念出复韵母中每个单元音的读音,接着再念复韵母(重点提醒ao的发音,注意学生的口型,口型变化,并适时纠正)。5、声韵配合,并学习几个简单汉字。 板书: ai ei ao ou kai fei gao tou 开飞高偷 讲解意思时,先不直接出示意思,而是通过展示图片或动作演示来引出意思,加深记忆。

对外汉语现代汉语课教学策略综述

对外汉语现代汉语课教学策略综述现代汉语课堂气氛普遍比较沉闷枯燥,环境压抑,生硬呆板,毫无生机和活力。“满堂灌”和“满堂问’,贯穿教学始终。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忙忙碌碌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不厌其烦地介绍汉语的特点、结构规律,而学生却无精打采,参与意识较低,开口率不高,被看成是训练对象,任人去标准化、规范化。不仅如此,厌学情绪较浓,逃课者不在少数,有时即使人在课堂,也是昏昏人睡,不认真听讲,不愿意回答问题,更不要说踊跃发言。二是理论与实际运用脱节。死记硬背音位、语义等各种概念术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运用所学知彗摒决语言生活问题能力函需提高,乱用现象比比皆是。数词“二”和“两”所指数目相同,但用法却不大一样。学生在学习它们的区别时,下大量功夫又抄写又背诵,却不讲究如何使用,没有多比较、多归纳,于是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经常混淆、混用两者用法。3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然而,现阶段这项考核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型考试阶段,注重把汉语当作一种知识来进行记忆,往往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缺乏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难以有效反映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对与错,在信度、效度方面与受试者真实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其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测试内容的封闭性。强调考试成绩,注重分数,考查偏重于知识点、概念术语、各种条条框框,强调“知道什么”,而对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交流能力、组织合适祀孔吞能力关注不够,缺乏把新出现的汉语现象引人考试内容,没

有充分发挥测试对教与学的督促与检测作用。二是测试手段单一。考试多采用闭卷形式,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不全,题量较少,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紧贴课程标准的测试体系。书面测试几乎一统天下,而对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考试方式,如小论文、平时作业、读书笔记、口头测试、课堂讨论和小测验等却重视不够,从而没有使测试充分反映受试者是否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调查,结合相关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实状况,本文认为为了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关措施。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由个体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也指人们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培养兴趣指从目的性教育人手,通过消除心里障碍,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深层学习和内在学习动机,从而引导他们掌握汉语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现代汉语课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对语言文字功底的夯实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这门课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要逐步摆脱这一困境,让学习者在实现自身学习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联系方言。汉语方言和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互相影响和补充,并不彼此冲突,它们两者一起构成了现代汉语,构成了今天的汉语环境。地处方言区的高校,生源具有多方言性,这为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渗透汉语方言

对外汉语一对一研究综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一对一全程教学辅导研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辅导 摘要:通过全程跟踪,接触汉语水平程度不同的留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认知状况、文化宗教背景、学习汉语的目的及方法,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出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各种辅助教学方案。 一、立题依据(项目的背景、理论与实践意义、拟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随着我校与国外合作2+2项目的实施,一对一汉语教学课外辅导成为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相对于课堂教学,一对一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互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使课外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目前对外汉语一对一全程跟踪辅助在国内的研究十分缺乏。西南大学文学院与泰国西北大学人文学院合作的汉语本科“2+2”项目中,尝试中外学生同室混住的方式,以期在汉语教学与课外辅导方面有所突破,这一措施在国内大学中极为少见。凭借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校的三年时间,与留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投入到对外汉语全程跟踪辅助教学的实践中去,并在这一领域获得二语教学经验与成果。 二、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技术路线等) 研究目标:通过全程跟踪,接触汉语水平程度不同的留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认知状况、文化宗教背景、学习汉语的目的及方法,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出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各种辅助教学方案。 内容: 全程跟踪泰国和其他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了解他们对汉语的认知

水平,语言接受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心理状况,总结分析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共性和个性。在汉语角和其他辅导时间与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与交流,逐步对他们的汉语水平进行定位。对不同起点的留学生进行语音、词汇、文字、语法方面的辅导。深入留学生的课堂进行跟踪调查,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接受知识程度,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制定一对一的同步辅导方案,在课外辅导中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与补充,更好地发挥一对一辅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与留学生进行各项户外活动与读书交流活动,在生活中增进了解。进行实例对话和实物演示,让他们融入汉语语境,提高他们运用汉语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汉语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条件成熟后,通过海外实习,将前阶段的成果运用于海外教学中,跟踪调查非目的语环境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比总结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辅导方法,制订出在不同语境下的最佳教学与辅导方案。 解决的问题: 1、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出不同文化宗教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年限学生的心理认知状况; 2、制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辅助方案,并通过教学辅导环节进行论证修订; 3、制订适合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学生的不同教学辅助方案,并通过教学辅导环节进行论证修订。 三、研究进度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