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名称:永登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编号: TM-09-KC-040

负责人:

审定:

审核:

编写:

(正文共11页,共37页)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二OO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一、前言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与任务

、勘察工作的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二、自然地理

地理

气象

水文

三、区域地质概况

四、垃圾填埋场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地形地貌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作用及处理建议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评价

地基土湿陷性评定

垃圾填埋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建筑材料

五、生产生活辅助区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地形地貌

地层结构

地下水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地基土湿陷性评价

场地岩土工程性质分析评价

六、场地抗震评价与地震效应

七、地基基础建议

八、结论及建议

第二部分附图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钻孔柱状图

3、标准贯入试验柱状图

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柱状图

5、工程地质剖面图

第三部分附表

1、土工试验成果表

2、易溶盐分析报告

3、渗透试验报告

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

6、湿陷量评价表

7、勘探点一览表

永登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言

工程概况

永登县现城区人口(2008年)为万人,规划中期(2010年)人口万人,规划远期(2020年)人口万人,预测2019年为万人。根据永登县建设局提供资料,结合当地实际转运及计量情况考虑,2007年永登县每日产生城市生活垃圾量为97T,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量为1.25kg。

经预测, 2010~2019年城区生活垃圾总产量为×104T,有效容积为60×104m3(压实后的容重按照m3计)。考虑到覆盖土层及排液导气设施的容积,实际填埋生活垃圾的容积为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容积70×104m3。

为净化城区环境,确定在位于永登县西部距离县城中心约4.5km的将军山内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30t/d,设计使用年限10年,到达设计年限时,垃圾填埋处理总量为×104T,总库容为70×104m3,有效库容60×104m3。

永登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包括垃圾填埋区、生产生活辅助区和道

路工程三部分。占地面积95210m2(合亩)。填埋区主要有填埋作业区、污水调节池、垃圾坝、截洪沟、防护围栏、防火隔离带和绿化带等,占地面积约为91120m2(约亩)。生产生活辅助区建构筑物主要有综合办公用房、计量室兼传达室、停车棚、机修间、消防水池、旱厕所等。占地面积1200m2(合亩)。道路工程包括进场道路和场内道路两部分,道路总长504.187m,其中进场道路占地面积约1890m2(约合亩)。覆土备料场占地面积为1000 m2(约合亩)。另外在辅助区内设置消防水池一座、垃圾坝1座。

受永登县建设局的委托,我院承担永登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勘察的目的及任务

根据拟建构(建)筑物类型、平面布置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拟建构(建)筑物使用性质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并结合规划设计意图,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目的及任务:

1 地形地貌特征和气象水文条件;

2 地质构造、岩土分布和不良地质作用;

3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4 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和废弃物的渗透性;

5 场地、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

6 污染物的运移,对水源和岩土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7 筑坝材料和防渗覆盖用粘土的调查;

8 全新活动断裂、场地地基和堆积体的地震效应。

勘察工作的依据

本次勘察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为: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4);

(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GJG89—92);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方案

根据上述规范,该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一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按构(建)筑物特征、建筑场地以及边坡特征,沿构(建)筑物共布设勘探线13条,勘探点24个。

1.4.2勘察方法

(1)收集该区及临区已有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相关资料。

(2) 钻探:为了完成野外测试、取样及岩土鉴别工作,本次采G-1型钻

机完成野外钻探工作。

(3) 原位测试:对钻探揭示的角砾及强风化基岩进了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以确定其密实度,变形参数以及承载力等工程设计参数。

1.4.3工作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勘察工作于2009年4月12日进入现场开始外业工作, 4月22日结束外业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1。

工作量统计一览表表1

二、自然地理

地理

本工程建设场地位于永登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和祁连山地的交接地带,大部地区都被黄土覆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特征属庄浪河右岸Ⅲ级阶地后缘坡积群地貌,其地貌成因为山麓斜坡堆积地形。

气象

永登县地处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季严寒期长。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全年总降雨量261~435mm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在300mm以下,年均降雨量为290.2mm,年均蒸发量在1234~1879.8mm之间,是降水量的倍至倍。年平均气温5.9°C,地区间气温差异在-0.5°C~+5.9°C之间,地面温度平均值8.5°C。年日照时数1744~2659小时,日照率60%,太阳光每平方厘米年总量为千卡。年均无霜期126d,绝对无霜期78d,最大冻土深146cm。

水文

庄浪河是县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门源与甘肃天祝交界的冷龙岭,年最小径流量为亿m3(1991年),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m3。

三、区域地质概况

永登县的构造特征同兰州地区,隶属于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中间隆起带。兰州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巨大幅度的差异性运动,使加里东褶皱基底隆升或凹陷沉降,形成同现今山地轮廓大体相似的山地和山涧盆地。永登县的构造体系,正处在称谓“永登-河口”凹陷地带的马家坪-马滩向斜带轴向的上端起点部位。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知,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四、垃圾填埋场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地形地貌

该场地地面标高变化较大,在~2195.32m之间。场地地形详见地形图(见附图)。

地层结构及特征

通过本次勘察揭示,垃圾填埋区场地内地层由上至下主要为:

第(1)层:黄土状粉土(Q4al+pl),层厚~25.40米,层顶埋深~4.20米,层顶标高~2195.32米,层底标高~2188.12米。浅黄色,稍湿,稍密,见大孔。厚度不等。大多数孔在本层含厚度不等的细砂。

第(2)层:角砾(Q4pl),层厚~8.60米,层顶埋深~25.40米,层顶标高~2188.12米。褐色,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级配较差,粒径一般2~10mm,充填物为中细砂和红粘土,含量较大,约占40%。厚度不等。

第(3)层:砂质泥岩:(N3),揭露层厚~10.40米,层顶埋深~30.50米,层顶标高~2183.82米。局部夹有砂岩,灰~褐色,8米以上为强风化,8米以下为中风化。构造层理清晰,为水平层理,钻孔岩芯多呈柱状,未揭穿。

场地内上述各地层分布及变化不是很规律,场地以南,黄土覆盖层较薄,场地以北,黄土层较厚,最大揭露厚度达25.4m;沟谷底,表面有~2m的冲积物,以下主要为强风化泥岩;垃圾填埋坝上游区域,黄土覆盖层较薄,局部裸露红褐色角砾和泥岩。具体情况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水文地质条件

勘探深度内垃圾填埋区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区地形宽缓,山体浑圆低矮,原始地形地貌保持完整,无对工程有危害的不良地质作用。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影响,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岩石风化及降水对地表湿陷性黄土的冲刷。

区内地层以砂质泥岩为主。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层较厚。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

4.5.1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本次勘察垃圾场填埋区共完成了21件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见附录,黄土状粉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见下表1。

黄土状粉土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1

4.5.2 标准贯入试验

本次勘察垃圾场填埋区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8次,分层统计列于表2。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

4.5.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为了查明角砾层、强风化泥岩的密实度及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垃圾场填埋区采用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结果列于表3。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

4.5.4地下水与土的侵蚀性

根据永登县已有的建筑工程勘察经验,并结合该工程的易溶盐试验报告,该场地土SO42-含量为160~281mg/L,Mg2+含量为12~16mg/L, C l-含量为23~36mg/L,PH值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

在勘察时调查,未发现场地及附近有污染物及其它污染源。

地基土湿陷性评价

根据原状土样室内试验结果得知,拟建场地勘探点湿陷性黄土厚度为~11.00m,总湿陷量Δδs为~108.3cm,计算自重湿陷量为Δδzs为~123.2cm,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该建筑场地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IV(严重)。详见附表黄土湿陷性

评定。

垃圾场填埋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7.1垃圾坝址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垃圾坝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坝基渗漏、坝基渗漏稳定性、坝基岩土体稳定性和坝基抗滑稳定性。

(一)坝基渗漏问题

坝基渗漏主要为绕坝渗漏。虽然该坝为垃圾填埋坝,但其中也有水储存,且为有害的污水,因此应考虑坝基及绕坝渗漏。根据勘察及调查,沟床覆盖层为黄土和角砾,覆盖层厚6~12m,基底为强风化泥岩,局部夹强风化砂岩。设计时,应对坝基和坝肩采用合适的防渗措施。

(二)坝基岩土体稳定性问题

根据勘察资料,结合坝的设计要求,上部黄土土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其能作为坝基持力层的为角砾层或强风化泥岩。由于平行坝轴线方向地形起伏虽较大,但纵向地面相对平缓,覆盖层厚度较大,能满足坝基持力层的基岩面埋藏在6~10米,因此土体加载后沿基岩面产生失稳的可能性极小。

基岩主要为泥岩,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但泥岩性软,易风化,在渗透水的作用下,易产生泥化软弱夹层,但勘察时未见大的不利结构面及其组合体。因此,当对坝基基岩作好加固和封闭处理后,坝基岩体的稳定性较好。

4.7.2垃圾填埋场(库区)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

(一)各岩土层承载力评价

根据以上原位测试试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资料,结合该场地地层结构特点、相关规范及地区经验,经过综合分析,将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其它设计参数提供如下(见表4)。

主要地基土力学参数建议值表4

(二)地层分布

根据钻探揭露,该场地地层结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上覆黄土层分布厚度为~25.40m,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未经处理不得直接作为持力层;下覆角砾层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是较好的持力层。

1、黄土状粉土层:土质中密,分布不均匀,具有中~高压缩性。其天然状态下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140kpa。

2、角砾层:分布不稳定,中密状态。其天然状态下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300kPa。

3、砂质泥岩:分布较稳定,中密状态。其天然状态下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400kPa。

(三)填埋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由于为垃圾填埋库区,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填埋区渗漏和边坡稳定问题。填埋区覆盖地层主要为黄土和角砾层(含红粘土),分布于库周表部,其厚度不均,属弱透水层。因泥岩中局部夹强风化砂岩,可能产生库区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 1.5.3完成工作量 (3)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 4.3.1场地环境类型 (13)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1.概况 2.勘察工作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岩土工程评价 5.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 3、钻孔柱状图共58页 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 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 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 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

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142067-KY 二0一四年四月

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技术负责: 院长: 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时间: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建筑物名称建筑 安全 等级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层数 深度 建筑 面积 (m2) 结构 类型 基础类型 上部活 荷载 (KN/m2) 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 天然地基 桩基础 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 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 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院长:翔 总工程师:康景文 审定:世清 经理:王强 审核:黄练红 编写:王君红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审定: 审核: 编写: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述

1.1工程概况 致民路50号项目位于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面积51042.4m2,由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工程概况 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阶段的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支护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

报告书岩土 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k2013k30 工程编号: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人:核审 人:校核 项目参与人: 日05月12年2013专业资料 目录 4.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4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1工程概况4.5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6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7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1.4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论与建议五、二、附件六、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2.1 场地地质构造2.2 场地地形、地貌2.3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2.4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场地环境条件三、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专业资料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要目的和要求为:

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工程概况1.1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6标。谷还迁安置房。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结构类型、拟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蚀性。,剪力墙结构,中柱55.50m18层,高度11049.781#楼、2#楼:建筑面积m,2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管;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基础,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Ra 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33.45m。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层,高度55.50m1811049.783#楼:建筑面积m,2岩土工程问题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示例

勘察报告示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我公司受**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筹建的“**中国研发中心”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国研发中心”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开发区内东川路****号,文井路以西地块。 此次拟建项目为单幢2层实验室,拟采用桩基础。建筑面积8400.00m2。拟建建筑物均无地下室,基础埋深均按1.50m考虑。 本工程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设计。 勘察项目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及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查明拟建场地地面以下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 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本场区浅层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及判定其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3)判定浅层地基土的场地地震效应及判别本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查明暗浜、暗塘和地下障碍

物(如人防)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埋深、走向、范围等), 并评价其对天然地基的影响,对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4)为拟建2层实验室建议合理经济的桩基类型、选择适宜的桩基持力层;提供不同桩型的设计参数,并估算桩基的单桩竖 向承载力设计值。 (5)提供桩基础沉降计算参数,并估算沉降量。 (三)执行的规范、规程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 1.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2 1. 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3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4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5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 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3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6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3.3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10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3.5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1. 图例 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3 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 录目 页8 6. 钻孔柱状图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7. 页2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m 拟建建筑物主要特征 1.1表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报告目录(文字)1 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勘察任务要求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勘察内业工作 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地下水 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力 5基坑岩土工程 周边环境 基坑开挖与降水 6地基及基础 天然地基 复合地基 桩基础 7结论与建议

1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 勘察任务要求 1.3.1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 1.3.2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1.3.3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土的变形参数,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 1.3.4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推荐最优方案。 1.3.5实测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1.3.6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概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7提供基坑稳定性验算及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基坑工程的支护和地下水的控制提出方案措施建议。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9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4)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5)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5) 1.5.3完成工作量 (5)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6)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5) 4.3.1场地环境类型 (15)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6)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7)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8)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1)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3447

一、前言 受江西世祥隆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承担其永丰县状元华府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永丰大桥旁,恩江大道西侧,交通工具可直达勘察现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见表1。 注:拟建建筑物具体分布范围及建筑规模和建筑层数等详见建筑设计规划总图。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划分标准,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依据: 根据本次勘察的委托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本次勘察,勘探孔布置的数 量及深 度应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最终提供满足国家标准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勘察成果; 2)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3)查明场地内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 危害程度;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并判定水和土对建 筑材料的腐蚀性; 5)提供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 建议值; 6)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7)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 出建议;

8)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方案,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三)勘察的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1)拟建场地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红线图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 (四)勘察方法、工作量、质量评述 1.勘察方法 根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范,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本次采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方法。在勘察过程中,我院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 1)勘探孔布置原则:为掌握地基土在拟建建筑物范围内纵横方向上的分布情 况,满足 工程地质评价要求,本次勘察按拟建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102个(建设方认可),间距小于24.00m,其中控制性勘探点35个,占总数的1/3多,符合规范要求。 2)勘察孔数量及类型:本次勘察孔总数102个,取土样钻孔36个,标准贯入孔17个,重力触探孔17个,一般性钻孔49个。 3)钻探工艺:第四系松散层采用冲击跟管钻进、基岩采用回旋跟管钻进。土 层钻探回 次进尺控制在1.0米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米以内。为满足采集样品的需要,钻孔开孔直径为13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 4)采样及测试:原状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采集,软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集, 岩样采 集后密封移交实验室进行测试。 5)工程测量: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由专业测量人员采用精密 GPS测绘 仪进行实地测放,基准点分别CJ09,CJ06,具体位置详见“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参照点坐标CJ09:X=3022608.046,Y=499743.104,H=72.940m;CJ06:X=3023542.530,Y=499455.789,H=67.228m,基准点均坐标采用GPS定钻孔位置。坐标系统为永丰县城建坐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控制点较远,在平面图不能显示)高程及孔位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2.勘察工作量 本院于2016年7月4日安排2台SH30-2A 和6台XY-150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至2016年7月11日野外施工完毕,此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提交最终成果报告。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主要工作量见表2。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概述 我院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该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与宏兴路交汇处东北角,由上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8幢33层高层公寓(编号16~23#)、15幢6+1层多层洋房(编号1~15#)、5幢2~3层商业(编号S-2~S-6)、1幢2层公建配套(编号S-1)及2处无上部结构地下室(1处位于高层公寓之间(S-4~S-6商业位于其上)、1处位于多层洋房之间)组成。详见建筑物概况一览表1.1。 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表1.1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一~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除高层公寓为甲级外,其余单体均为丙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 1.2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在通过与业主、设计院沟通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定建筑物和深基坑基础类型、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具体勘察的主要内容如下: 1、查明建筑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各岩土层的类型、性质、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2、查明地层结构和岩土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及下卧软弱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性状及其变化,对岩土的均匀性、强度和变形性状做出的评价,提供地基变形的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3、划分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 4、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和规律,评价其对地基基础、地下室和施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判定环境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提供基础开挖稳定计算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建议,提供天然地基承载力;采用桩基础,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端土承载力、桩周土摩擦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评价沉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3 执行的规范和标准 本次勘察和报告编写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挡土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总结模板计划模板.doc

精品文档 xxxxxx挡土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省 XXXXX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 O一五年六月

精品文档 xxxxxx挡土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DZ2015-0316 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224082-kj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总工程师: 院长: XX省 XXXXX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 O一五年六月

目录 1. 序言 (4) 1.1 工程概况 (4) 1.2 勘察目的与要求 (4) 1.3 勘察依据 (4) 1.4 勘察方案及实施情况 (5)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 2.1 自然地理及气象概况 (6) 2.2 场地岩土的地质构成 (7) 2.3 地质构造 (8) 2.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9) 2.5 场地地震效应 (9) 2.6 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0) 3. 场地及地基评价 (12) 3.1 场地稳定性评价 (12) 3.2 地基土力学性质评价 (12) 3.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3) 4. 边坡稳定性评价 (14) 5. 对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17) 5.1 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17) 5.2 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7) 6. 结论与建议 (18)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勘探点柱状图 4.试验报告

1.序言 1.1 工程概况 受XXXXX 委托,我单位承担了 XXXXX 运动场 (挡土墙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拟建挡土墙的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岩土工程依据。 根据甲方提供的拟建场地总平面图可知,拟建挡土墙预计为钢筋砼挡土墙, 挡土墙沿运动场周边布置,长约 450m,墙高为 4~ 8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009 年版)第 3.1 节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综合确定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定为甲级。 1.2 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甲方要求及相邻场地已有经验,以及勘察技术及相关规范要求,结合拟 建挡土墙情况,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 (1)查明拟建挡土墙影响范围内有无影响拟建挡土墙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 作用,有无古河道及地下洞穴,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参数,对拟建挡土墙稳定性 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2)查明地基土的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受力层范围内地基土的均 匀性,对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作出评价。 (3)查明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及腐蚀性。 (4)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基础方案建议。 (5)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 1.3 勘察依据 ( 1)勘察合同及勘察技术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院长:赵翔 总工程师:康景文 审定:冯世清 经理:王强 审核:黄练红 编写:王君红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审定: 审核: 编写:

鹏利国际(四川)置业有限公司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成都致民路50号项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面积51042.4m2,由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工程概况 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阶段的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支护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有关设计参数,并对基坑支护和降低地下水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1.2.6 对拟建建筑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形式进行分析论证,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力学指标,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 1.2.7 对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推荐深基坑开挖的边坡支挡方案和降水方案。 1.3勘察技术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有: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⑷《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⑸《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⑹《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⑺《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⑻《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⑼《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6) 1.4勘察技术方案及勘察技术方法 1.4.1勘察技术方案 本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为依据,并根据各建筑物的性质及结构形式分别布置。 A楼和B楼:属高层建筑,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5条和第4.1.16条规定,本工程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 m~30m范围内,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和角点布置。本次勘探点间距为19.60 m~24.40m,共布设钻孔12个,其中一般性钻孔6个,钻孔深度15.0~15.5m,控制性钻孔6个,钻孔深度17.50~20.80m;布设波速测试勘探孔2个,测试深度20.00 m。

勘察报告格式

XXXXXXXXXXXX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步或详细勘察) xxxxxxxxxxxxx设计研究院 XXXXX年XX月

XXXXXXXXXXXXXX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院长: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技术负责: 工程负责: (注:责任表上人员项目不能少,可以增加)勘察单位:xxxxxxxxxxx设计研究院 资质等级:岩土工程甲级 证书编号:xxxxxxxx-kj 服务电话:0xxx-xxxxxxxx

附表: 1、钻孔一览表共X张 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单共X张 3、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共X张 4、水质分析报告单共X张 附图: 1、建筑平面规划图共X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上必须有测量基点、标志性建筑物、坐标以及图例等) 共X张 3、工程地质剖面图共X张 4、钻孔柱状图共X张 5、图例共1张 附件: 1、勘察任务书(含设计院布孔图)共X张 2、湖南省建设工程勘察现场见证报告共1份 3、建设工程勘察现场单孔成果见证一览表共X张 (说明:各图件表格必须有工程负责、技术负责、制图(表)、审核等签字)!!!

目录1、前言 1.1任务来源 1.2拟建工程概况 1.3勘察目的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4勘察方法及工作布置原则 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情况 2.1区域地质构造 2.2地形、地貌 2.3地层岩性 2.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5水文地质条件 2.6地震条件 3、岩土工程评价 3.1场地稳定性评价 3.2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3.3场地岩土层工程力学评价 3.4岩土参数分析和选用 3.5基础方案评价和选用 3.6基坑支护和排水方案分析 4、结论及建议

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名称: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工程编号:2011-177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院长曾平 副总工程师蒋进 审定左怀德 审核吴剑 审查曾德本 工程负责何源睿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1年10月13日

目录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一)拟建工程概况 成都市龙远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发展集中区修建成都龙远科技有限公司总部项目。该工程设计由四川众恒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我院受业主委托对“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工作 本工程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规划总建筑面积。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高层),1栋,20F;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高层),4栋,2~5F。地下室-1F。各拟建物性质如下表1。 各栋拟建物性质表1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对建筑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给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岩土工程依据。 2、勘察任务要求 ① 查明建筑场地地质构造、地层结构以及各地基土层的工程性

质特征; ② 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③ 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对砼有无腐蚀性; ④ 查明建筑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并作出评价,对场地和地基的地基效应作出评价; ⑤ 提供各地基土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作出分析评价。 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J 366-200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 5026—2001)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国家、行业及地区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中、、条,对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如下: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录 一、前言........................................................................................................................................ - 0 - 二、区域地质概述........................................................................................................................ - 1 -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7 - 四、水文地质条件........................................................................................................................ - 9 -

五、岩土工程评价........................................................................................................................ - 9 - 六、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10 - 七、地基土承载力...................................................................................................................... - 11 - 八、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 11 - 九、场地地震效应...................................................................................................................... - 12 - 十、地基方案.............................................................................................................................. - 13 -十一、结论与建议...................................................................................................................... - 13 -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10年9月承担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拟建场地位于结古镇南片区,西为西杭路,东为巴曲路。7度抗震设防,勘察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勘察的目的与任务 (1)、查明拟建场地内各岩土层分布、结构、均匀性,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分布范围及发育情况并提出整治方案; (3)、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埋藏条件、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等; (4)、判定地基土地震液化可能性,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5)、对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供基础设计方案,并对基坑开挖和降水方案提出建议及设计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