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干骨折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胫腓骨骨折手术步骤

胫腓骨骨折手术步骤

胫腓骨骨折手术步骤
1.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2.消毒:对手术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止感染。

3.复位:在手术前,医生会先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

复位的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具体方法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4.固定:复位后,医生会用钢板或髓内钉等固定材料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固定材料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缝合:固定完成后,医生会对伤口进行缝合。

如果需要植皮或肌肉等组织,医生也会在此时进行移植。

6.包扎:缝合完成后,医生会对伤口进行包扎,以保护伤口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7.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胫腓骨骨折手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手术后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保证手术效果。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以免再次导致骨折。

总的来说,胫腓骨骨折手术步骤包括麻醉、消毒、复位、固定、缝合、包扎和康复训练等步骤。

手术后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保证手术效果。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伤科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tibia and fibula)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至内、外踝以上的骨折。

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单纯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少见。

本病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和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一、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病史:具有外伤史。

2、症状体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局部可及骨擦感、异常活动,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二)诊断分型我院采用AO(Muller 1990)骨折分类,将胫腓骨骨干骨折分为A、B、C、三型,其中每一种分型之下又包括三个亚型。

A型=简单骨折A1:简单骨折,螺旋形A2:简单骨折,斜形(>30°)A3:简单骨折,横断(<30°)B型=蝶型骨折B1:蝶形骨折,螺旋蝶形B2:蝶形骨折,弯曲蝶形B3:蝶形骨折,粉碎蝶形C型=复杂骨折C1:复杂骨折,螺旋形C2:复杂骨折,多段C3:复杂骨折,无规律(三)证候分类1、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上1/3处。

2、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中1/3处。

3、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下1/3处。

(四)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

中期:伤后3—4周左右。

晚期:伤后4周以上。

二、治疗(一)治疗原则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恢复小腿长度、对线及负重功能。

因此,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对骨折端的成角畸形和旋转移位,应予以完全纠正,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

胫腓骨骨折诊疗的方案

胫腓骨骨折诊疗的方案

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二)分型1.通常最能指导临床治疗的分类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

一般的说,横断、短斜骨折属于稳定型;粉碎、长斜、螺旋骨折属于不稳定型。

这种分类必须根据每个病例的不同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按照创伤的严重程度,将胫腓骨骨折分为3度。

I度骨折无粉碎性骨片或仅有极少的粉碎性骨片。

骨折移位程度小于骨干横截面的1/5。

软组织损伤轻,无开放性创口或仅有微小的开放伤口。

II度骨折的粉碎性骨片较小。

骨折移位程度在骨干横截面的1/5~2/5左右。

软组织有中等程度损伤。

开放性伤口小,污染轻。

III度骨折严重粉碎,完全移位。

软组织损伤严重,开放性伤口较大,甚至有皮肤缺损。

污染严重。

⑵开放性骨折按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可分为三度;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软组织损伤轻;皮肤创口小于1cm,清洁,骨折不粉碎。

二度:皮肤被割裂或挫伤,皮下组织与肌有中度损伤;皮肤创口大于1cm,软组织损伤不广泛,无皮肤撕脱。

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高能量损伤累及广泛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挤压伤,有需要修复的血管损伤,严重污染,骨折粉碎、节段性骨折或骨缺损而不管皮肤创口大小。

(三)骨折的并发症1.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局部疼痛和反常活动时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病人的临床症状。

2.感染胫骨骨髓炎及感染性不愈合是胫骨骨折最为严重的并发症,长导致截瘫。

3.骨缺损自体骨松质植骨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也可以采取llzarov技术治疗骨缺损。

4.畸形愈合对于胫骨干畸形愈合需要手术矫正的标准至今尚无明确定义。

5.皮肤缺损胫骨前内侧仅位于皮下,所以骨折往往造成皮肤缺损或损伤。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

胫骨中下1/3处易于骨折。

胫骨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死。

胫骨中1/3骨折淤血潴留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

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

【病因】
本病多由于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

胫、腓骨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胫、腓骨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胫、腓骨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胫、腓骨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因胫骨位于皮下,常见开放性骨折,可伴有骨髓炎、骨不连接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见于交通事故、工伤或其他暴力外伤史。

外伤后局部剧烈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异常活动。

开放性骨折还可伴有创伤性、出血性休克表现。

【诊断要点】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射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及程度。

【治疗原则和方案】1.无移位的胫、腓骨骨干骨折,可采用长腿石膏或小夹板固定,有移位的稳定型骨折,闭合复位后也可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2.不稳定性骨折虽可在闭合复位后用夹板和跟骨骨牵引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但固定时间较长且有再移位的可能。

目前多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尽量采用闭合插钉间接复位技术,不强调骨折解剖复位,只要回恢复力线及长度,达到纠正成角及旋转畸形,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

也可采用切开复位、螺钉与接骨板内固定。

对于近端和远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不稳定,宜采用切开复位、螺钉与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

采用接骨板固定时,宜微创操作,注意软组织保护及覆盖。

3.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十分常见。

处理原则应遵循总论提出的各项原则。

需特别注意软组织创伤处理,尽早变开放性骨折为闭合性骨折并改善骨折部血液循环。

跟骨骨牵引可用于某些开放性损伤患者,而外固定支架也具独特优点,为较佳方案。

髓内钉、接骨板螺钉内固定应谨慎使用。

左胫腓骨骨折护理措施

左胫腓骨骨折护理措施

左胫腓骨骨折护理措施一、前言左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腓骨在同一时间内发生断裂或者裂伤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而引起的,例如跌倒、运动损伤或车祸等。

对于这种情况,及时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下面将介绍左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措施。

二、急救措施1. 确认伤势:在发现患者出现左胫腓骨骨折时,需要先通过询问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以及疼痛程度等情况,然后进行简单的检查来确认是否为左胫腓骨骨折。

2. 控制出血: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需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可以用清洁干净的布或纱布进行包扎。

3. 固定受伤部位:在确认患者出现左胫腓骨骨折后,需要立即采取固定措施,避免骨头进一步错位。

可以使用木板、绷带等物品进行固定。

4. 给予止痛药:患者出现左胫腓骨骨折后,通常会出现剧烈的疼痛,需要给予适量的止痛药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三、住院治疗1. 住院观察:对于左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需要进行住院观察,确保伤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骨折情况,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修复。

手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

3. 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按摩和针灸等方法来促进康复。

四、日常护理1. 定期更换固定器材:在进行固定措施时,需要定期更换固定器材。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固定器材对皮肤的损伤。

2. 保持休息: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站立。

3. 注意饮食: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4.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五、预防措施1. 加强锻炼: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左胫腓骨骨折等运动损伤。

2. 注意安全:在进行高风险的活动时需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医学专题胫腓骨干骨折

医学专题胫腓骨干骨折
衡产生的应力,引起断端 向内、前成角移位。
肌肉 分布 不均 引起 移位
⑵重力可使骨 折远端出现 (chūxiàn)向外旋转 或向后成角移 位。
第十五页,共五十页。
重力引起 移位
⑷胫腓骨骨折后易出现(chūxiàn)骨筋膜间隙综合症和缺血
性挛缩。
骨筋膜间隙区及各间隙区内(qū nèi)神经和血管示意图
残余的向前成角及向内成角,可分别用两枕法和盘 腿法予以纠正。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两 枕 法
盘 腿
(pán
tuǐ)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页。
练功(liàn gōng)活动注意事项
出现(chūxiàn)向前成角,用两枕法纠正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页。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
开放 治疗 (kāifàng)
滋 养
(zīyǎng
)孔
胫骨(jìnggǔ)后方营养血管
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诊断
三、诊断要点(yàodiǎn) ⒈外伤史。 ⒉局部肿痛瘀活动受限。
⒊可有骨擦音异常活动畸形。
⒋X线检查(包括膝、踝关 节)。 5. CT检查
第十九页,共五十页。
胫腓骨(féigǔ)骨折
X线示意图
• 腘A损伤(sǔnshāng)(上1/3骨折) ——足背A、血运、局部( júbù)肿胀
第四十七页,共五十页。
内治法
骨折三期辨证论治: 早期: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凉血、
祛风解毒(jiě dú)之法。 中期:祛瘀和营;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
第四十八页,共五十页。
第四十九页,共五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胫腓骨干骨折。认识“膝——踝关节轴”的意义。骨筋膜间隙区及各间隙区内神经 (shénjīng)和血管示意图。⑸胫骨上端骨折后可损伤贴近胫骨下行的胫前、胫后动脉。——垂 足、足背感觉迟钝。——严重开放性骨折。——为什么胫腓骨干骨折X线摄片应包括膝、踝关 节。A.简单骨折: A1.螺旋形。B.楔形骨折: B1.螺旋楔形。C.复杂骨折: C1.有两个内侧骨 块。优点:可达满意功能和外形,早期功能锻炼。谢谢

胫腓骨骨折的健康指导

胫腓骨骨折的健康指导

胫腓骨骨折的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骨折前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抬高患肢并制动,采取舒适体体位。

.2. 活动患肢末趾小关节,做肌肉等长收缩运动,骨折中期逐渐恢复踝关节活动。

.3. 手术后的患者尽早恢复功能锻炼,可双拐助行活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后期逐渐恢复下肢屈伸及旋转活动,定期复查X片,了解骨折恢复情形。

.4、下床活动时防跌倒。

〔二〕喝吃指导1、血瘀气滞证:宜吃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吃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吃甜吃、土豆等胀气吃物,尤其不可过早吃以肥腻滋补之品。

2、瘀血凝滞证:宜进活血化瘀的吃品,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加以骨头汤、鸽子汤等高蛋白吃物。

3、肝肾缺少证:宜进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吃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奇蔬菜水果。

适量的吃用榛子、核桃等坚果类吃物以补充钙的摄入及微量元素。

〔三〕情志调理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进展及转归,取得患者懂得和配合,排解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病例,援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3、痛痛时显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安静呼吸,或听音乐,以到达周身气血流通舒适。

〔四〕康复指导原则:早锻炼,晚负重术后24小时即开始指导患肢踝背伸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收缩10s,放松10s,患肢15~20次/组,健侧20~30次/组,2~3次/天。

健侧可练习直腿抬高,抬高时渐渐抬起,当抬到10~20cm时停止3~5s,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劳累为宜早期〔伤后1~2周〕多以患肢肌肉收缩活动为主以及髌骨的被动运动,预防过度活动或剧烈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于消肿,稳定骨折。

中期〔伤后3~5周〕逐渐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

依据个体情形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量准时间,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主动活动,指导患者在床上患肢不负重活动,进行肢体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足的小关节主动伸屈锻炼,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练习,利用牵引床以进行上臂活动锻炼,训练臂力,以便下地时用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腓骨干骨折诊疗指南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为进一步了解骨折块移位情况,可行CT检查,指导手术治疗。

当末梢脉搏搏动有障碍时,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时,应行血管造影术。

4.应注意检查软组织情况、筋膜室张力、末梢脉搏和下肢神经功能状态。

开放伤口,应查清其与骨折端和膝关节的关系。

必要时应测定筋膜室压力。

5.胫腓骨干骨折分类:AO分类:
A.简单骨折:A1.螺旋形;A2.斜行(≥30°);A3.横断(<30°)。

B.楔形骨折:B1.螺旋楔形;B2.弯曲楔形;B3.粉碎楔形。

C.复杂骨折:C1.有两个内侧骨块;C2.多段;C3.不规则。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适应证。

1、保守治疗(闭合复位、骨牵引、石膏制动)
适应证:○1小儿骨折;○2胫骨骨干的不全骨折或横行骨折,腓骨仍完好者,复位后辅以石膏外固定可稳定者;○3距下胫腓联合10cm以上的单纯腓骨骨折不出现神经损伤征象者。

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不能承受麻醉或手术风险极大者。

2.手术治疗:
适应证:○1青年和成人的胫骨干骨折为稳定骨折端,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均可手术内固定;○2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及感染性骨折患者;○3脊柱损伤致截瘫患者为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也可手术治疗。

○4腓骨头骨折出现腓总神经损害征象者。

手术方式选择:○1开发性骨折,Gustilio I°或污染不重的II°骨折可清创后选择内固定,污染和损伤重应根据情况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便于观察和处理伤口;○2AO A型和B型骨折可首选胫骨髓内钉固定,粉碎性骨折及长段骨折应选择钢板螺钉治疗。

(三)术前准备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4.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四)术后处理
○1闭合骨折内固定术后静脉使用头孢菌素24小时;开放骨折术后应再加用氨基苷类抗生素。

常规放置引流管1-2天。

○2术后患者良好镇痛,可下地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前3个月每月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时间。

合并其他损伤患者不能自主活动下肢者,建议术后使用CPM,增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提高关节功能。

术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术后胫腓骨正侧位片,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五)并发症治疗。

1、骨折不愈合胫骨干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因骨折严重粉碎、内固定失败、植骨失败、内固定力学失效、感染及其他因素所致。

术后8月仍无进一步愈合倾向者,需要二次手术,植骨,加强内固定。

2、感染谨慎地选择手术时机,选择从骨折远端进入的内固定器械,减少骨折端得进一步损伤,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伤口裂开或渗出应行积极外科治疗,,深部感染伴有脓肿时,应保持伤口开放,二期闭合,有窦道形成但无明显脓液流出者,应彻底清创冲洗,放置引流管,闭合伤口。

应进行细菌培养,静脉给予有效抗生素。

若有软组织缺损,可应用皮瓣或肌瓣转移手术覆
盖伤口。

少数病例需要游离组织移植。

3、膝关节僵硬胫骨平台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比较常见,术后使用CPM,可增加关节活动,防止膝关节僵硬的发生。

(六)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