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拙政园景区发展现状

拙政园景区发展现状

拙政园景区发展现状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

这里以其精巧的建筑、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拙政园的发展现状可谓蓬勃而多元。

首先,随着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拙政园作为旅游目的地。

园区周边交通便利,有多个公交车站和地铁站,方便游客前往。

此外,拙政园还设有停车场,提供给私家车辆使用,方便自驾游的游客。

这些交通设施的完善,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拙政园还不断丰富和完善景点和景观。

园内的建筑和植物景观得到了保护和改善。

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石刻、精致的雕塑和栩栩如生的园林景观,体验到传统的江南园林风光。

此外,园内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再次,拙政园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了智能化的升级。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购买门票,减少排队时间。

园区内还配备了自动引导系统和导览设备,方便游客游览,并深度了解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园区的服务质量,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

此外,拙政园还加强了与周边商业区的合作,共同打造了一个集购物、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域。

游客在游览完园区后,可以在附近的商业街购买纪念品和特色商品,品尝当地的美食,或者参加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

这种结合传统景点与现代商业的模式,为拙政园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总的来说,拙政园在景区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不断完善交通设施、丰富景点和景观、智能化管理和与商业区的合作,拙政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未来,拙政园可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国内外游客市场,将园区打造成为两江四岸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对拙政园的评价

对拙政园的评价

对拙政园的评价
拙政园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姑苏区,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也是苏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设计精妙,意境深远,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点,被誉为“东方园林之冠”。

拙政园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布局精妙。

拙政园以水为中心,计算机网络布局在水中,形成了完整的意境。

园内还有其他景点,如苏园、留园等,都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

2. 文化内涵丰富。

拙政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苏州园林的历史、传说、故事等。

游客可以在园内欣赏到许多精美的对联、诗句等。

3. 建筑风格独特。

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为江南园林风格,园内有许多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总体来说,拙政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游客参观中国园林的首选之一。

苏州拙政园个人感受

苏州拙政园个人感受

苏州拙政园:设计的魅力与个人的深度体验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苏州拙政园,它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这次,我希望通过书写我的个人感受,深入探讨拙政园的设计理念,表达我对这个主题的看法,并展示我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占地面积达5.2公顷,是一座大型的古典私家园林。

其名字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拙政”二字取自于《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寓着园主人希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景。

我初次踏入拙政园,便被它的设计所吸引。

它以水为中心,把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园林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

每一个角落都有独特的景致,无论是蜿蜒曲折的小径,还是错落有致的建筑,都展现出了精致、和谐的设计理念。

我认为,拙政园的设计最核心的部分,是对空间的精妙运用。

园中的建筑和景观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比如,从芙蓉榭望出去,可以看到倒影在池塘中的亭台和假山,这种空间的透视感和层次感,使得整个园林生动起来。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方面是拙政园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园中的植物、山石、水系,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配置的。

例如,在“柳榭”区域,可以看到成排的柳树沿着榭廊,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也注意到了拙政园中的“意境”。

园中的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

如“留听阁”象征着倾听自然的声音,“荷风四面亭”则代表着夏日荷花盛开的景象。

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设计手法,无疑加深了拙政园的意境和魅力。

在我看来,拙政园的设计还体现了深深的人文关怀。

无论是从整体规划到细节处理,都充分考虑了人的需求和感受。

小径、亭台、座椅的设置都恰到好处,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得到身心的放松和舒适。

这种对人的关注和尊重,使园林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总的来说,我对苏州拙政园的设计有着深厚的感受和敬意。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拙政园前景

拙政园前景

拙政园前景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

它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占地面积较大,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拙政园的前景是令人陶醉的,下面我就来详细描述一下。

拙政园的前景宜人,富有神韵,凭栏远眺,可以看到一片绿的海洋。

这里的植被繁盛,四季花开,美不胜收。

春天,梅花含苞待放,桃花红艳欲滴,花香扑鼻;夏季,荷花盛开,湖面上一片碧绿,错落有致的荷叶上点缀着红色的荷花,犹如翡翠镶嵌的宝石;秋天,枫叶如火,满园红叶一片,一阵秋风袭来,纷纷扬扬,落叶飘落,让人心生感慨;冬天,园内的松柏树挺拔而翠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大雪覆盖下的园内,宛如仙境一般。

除了花木的美丽外,拙政园的建筑也为其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游客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仿古式的山门,将人们引入了一片幽雅秀丽的景色之中。

山门两侧,是两只盘旋状的池塘,池中水草丰茂,倒影在水中,泛着细碧的光泽。

步行进入园内,前方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名为“宜芳堂”,这里曾是主人举办宴会的场所,现在则用来展览与介绍拙政园的历史与文化。

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布局,充满了园林建筑的韵味。

在通往园中部分的曲径小道上,可以看到精心修剪的花木,如同散步在人间仙境一般。

园内各处还设有亭台楼阁,供游人休息观赏。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织梦亭”,亭内设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

传说如果游客在井台上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那么这个愿望就会在此地成真。

这里的水井也可以用来丈量园中的降水量,一池春水,可谓是园内的灵魂所在。

除此之外,拙政园还有很多其他的景观,它们各有特色,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和心灵。

穿过园中部分,来到了拙政园的后半部分,这里有一座山峦起伏的小山,名为“蔚蓝山房”,山上建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花木点缀,令人心旷神怡。

总体来说,拙政园的前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独特的设计、精美的植物和建筑,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无论是前半部分的湖泊和花木,还是后半部分的山峦和建筑,都让人流连忘返。

拙政园赏析报告

拙政园赏析报告

拙政园赏析报告第一篇:拙政园赏析报告拙政园赏析报告苏州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理水艺术极其成功的典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目前苏州市娄门市内东北街,从建成至今一直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

此园另一大特点,就是院内屋宇稀疏,空间明朗,层次分明,富有自然意趣。

清初,这座私园为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所得,他对此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

但并未破坏它最富特色之处。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占地18亩多,水面就占1/3。

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面因势错落建有堂、亭、轩、阁等。

池有水湾伸而出,上架小飞虹;池内堆砌假山小岛,岛上竹林茂密,岸边芦苇丛生,颇有野趣。

假山小岛以曲形桥相连,优美灵动、飘逸潇洒。

此后拙政园又经几多兴废,目前所见的建筑与格局成形于清代后期。

1.拙政园的构成东园的水面如烟斗形,岸形比较平直,构园者在斗部水面建筑“n”形中心岛,岛上堆筑假山,山巅建造放眼亭,岛在东、南、西建造石板桥与对岸进行沟通。

经此处理,就打破了睡眠的平板,创造了曲折层次的景观。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亦即全园的精华所在。

面积1.2公顷,水面约占0.5公顷,整个布局,以池水为中心。

全池筑成不规则的“工”字形,北端一横特别粗大,故在水面中心构成两个西大、东小的桃形小岛,岛上各堆筑假山,东岛假山山巅建有待霜亭,西岛假山山巅建有雪香云蔚亭,东岛用独桥与对岸梧竹幽梧亭沟通。

东岛东部用“人”字形堤,曲曲折折,与东岸、南岸沟通,将水面进行在分割。

而在“人”自行的两撇交接点,筑有和风四面听。

可以四面观赏水景、山景。

在西北端水面筑有见山楼,并用曲折石桥与北岸沟通,又将西北端水面分割。

在“工”字形的竖直水面上又建有小飞虹廊桥、小沧浪、松风亭等建筑进行分割。

整个水面经此多重分割,形成了大小不一、方位不一、形状不一的水面共八个。

不同形体的建筑物,均傍水而建,其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

八个水面就是八个单元的观景区,既独立,又相连,打破了单独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人感到水中有水,景中有景,景随步移,处处皆景。

拙政园风景介绍

拙政园风景介绍

拙政园风景介绍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区,辟为苏州园林博物馆。

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亩。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

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

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拙政园景区发展现状

拙政园景区发展现状

拙政园景区发展现状
拙政园景区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景观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拙政园景区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现状。

首先,随着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的不断完善,拙政园周边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方便了游客的前往。

此外,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也逐渐完善,如酒店、餐饮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发展,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其次,拙政园景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景区加强了对园林景观的保护和维护,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传统园林风光。

景区还推出了一些创新的互动体验项目,如参观和体验传统手工艺,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州的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拙政园景区也面临一些问题。

景区的游客容纳能力有限,尤其在节假日期间,客流量巨大,导致游客拥挤和排队现象比较严重。

此外,一些商贩和导游存在不文明行为,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和秩序,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为应对这些问题,拙政园景区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例如,实行限流措施,控制游客流量,保证游客能够有良好的游览体验。

景区加强巡逻和管理力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并加强对商户和导游的监管。

此外,景区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向游客展示苏州的传统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拙政园景区在面临发展现状的同时,也在不断积极应对问题和挑战。

通过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和提供优质的服务,相信拙政园景区的发展将会更加良好。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标题: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引言:拙政园作为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吸引人之处,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调研。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拙政园的特点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共有100名游客参与了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游客对拙政园的印象以及对其吸引力的评价。

实地观察包括对园林布局、景点设置等方面的考察。

访谈则通过与游客沟通,了解他们的游览体验和需求。

二、拙政园的特点1.园林布局精巧:拙政园以苏州园林的精致、雅致而闻名,园林内的建筑、石桥、湖泊等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文化内涵丰富:拙政园注重展示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园林艺术、宜居理念等为主题,通过各种文化元素的展示,让游客领略到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3.历史价值突出:作为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保存了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4.园林氛围浓厚:拙政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园林氛围,让人身心舒畅。

三、对游客的吸引力1.文化体验:通过参观拙政园,游客可以感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国艺术和历史的了解。

2.休闲放松:拙政园的园林氛围和环境非常适合游客放松心情,享受悠闲的时光,远离尘嚣。

3.知识获取:在拙政园,游客可以了解到园林建筑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艺术欣赏:拙政园内的建筑、石雕、绘画等艺术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对于喜爱艺术的游客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拙政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园林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顾。

游客在拙政园中可以获得文化体验、休闲放松、知识获取和艺术欣赏等多重需求的满足。

然而,也要注意保护好拙政园的历史价值和环境,确保它能够长久地向游客展示苏州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苏州,古称姑苏、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

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苏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从春秋时期伍子胥奉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城以来,积淀有二千五百年的古老文明,而从太湖三山岛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又将苏州地区人活动的历史推到一万多年以前。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苏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现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中文化及别有情趣的民间风俗。

如七夕乞巧、轧神仙、石湖串月、雷斋素等等。

其丰富深厚的旅游资源是民俗旅游的基础,但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必要从政治、经济、提高旅游资源的自豪感、以及对游客进行管理等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过多的旅游精品,对旅游业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苏州的旅游资源中有很多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很多,但过多的高品位的旅游精品,让旅游者应接不暇。

从市区到周边地区的著名景区景点,拥有较稳定的客源,它们占据了苏州旅游的大半江山,而其他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

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2、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苏州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

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

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苏州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但这些体现苏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

例如苏州上方山石湖景区,是中国高星级森林公园,其独特的民俗活动“石湖串月”更是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都十分深刻。

建立起上方山石湖为轴心的文化旅游点,对提升苏州市历史文化品位,建设文化苏州,促进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至今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及市场的科学营销仍然进度缓慢,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入开发。

3、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苏州的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江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民族特色,还应在开发中关注苏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苏州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

如赵用贤宅、况公祠等等。

它们是苏州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苏州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

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苏州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其可观性、可娱性和可参与性等条件并不是很充分。

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

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饮食购物: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

第四章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一、价值1.历史价值拙政园不仅景色秀丽,并且有许多文物古迹。

从各种祠堂,牌楼到碑刻,历史名人的故宅墓葬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比如沈周,文征明像等,不可多得的佳作。

2.艺术价值拙政园运用建筑、山、水及植物四要素在一个不大的天地里,因洼疏池,沿岸叠山,种植花木,营建亭榭,由此而构成多样而幽美的画面,使人享受到"不出城市而能获山林之怡"。

这是拙政园的最大特色。

在结构布局上,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致。

如用廊、桥、漏窗来划分空间,组成景区。

但分而不断,相互掩映。

并善于借景,常常通过漏窗把墙外的景物有机地组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的延。

拙政园的艺术感染力既产生于山形,水流,植物等人化的自然美和建筑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之中,还产生于园林艺术与文学等多种艺术相结合的人文美之中。

它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艺术综合体,它将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以至书法艺术融会于自身,创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世界。

3.科学价值拙政园中有不少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

本身的设计,除了艺术构思,还需要如建筑学,园艺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科学知识,所以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如今拙政园已经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源泉,其它城市一些宾馆,建筑物,公园中的优秀园林作品4.经济价值拙政园的经济价值究竟如何,实际上是很难衡量的。

有人查考,拙政园当时的建设成本约为百万两黄金,而现在再以百万两黄金重建一个象拙政园这样水平的古典园林,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很难达到,在历史价值上更是完全不可能望其项背,因为"历史悠久"本身就蕴含着难以计算的价值。

二、环境现状拙政园历史悠久,风景动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高是举世公认的。

但近年来古典园林周边及自身的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由于拙政园地处城区,与工厂企业犬牙交错,因此工业污染较为严重,二氧化硫浓度较高,降尘量较大,所以不仅使空气混浊,水面肮脏,并且使绿化植物叶面蒙尘,影响古树名木的生长。

特别还受水泥厂,染织厂,电视机厂等五、六家工厂的包围。

2.水质污染"水"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的好坏,对风景的质量影响很大,而拙政园对水体质量的要求较高,必须是干净,清洁,无异味的良好水质。

由于工厂、企事业单位生产性和生活性污染物的排放,加上游客废弃物的抛投所引起水质变差,水质不能达到好水质的标准,只能达到尚可的水质。

3.噪声污染噪声污染一般可分为三类。

工业噪声(围墙外的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汽车,轮船等)和游人本身产生的噪声。

当前噪声污染严重的主要是因游人过多而造成的,特别是节假日噪声危害更大,使拙政园承受不了这么多游客。

过多的游人,不仅造成园内游人拥挤,相互遮挡,影响观瞻,公共设施易受破坏,而且人声嘈杂,使人心烦意乱。

游人过多产生的噪声,作为园林风景的一种公害,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4.人为因素对景观美学的影响①土地房屋被占用。

拙政园本来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布局十分合理,美学价值很高,而现在却被其他单位或个人占去部分房屋或土地,使园林失去完整性,破坏了整体布局,降低了艺术价值。

②园内外一些不协调的建筑物造成遮景,败景,煞风景。

有些在旁边修建了一些现代楼房,风格迥异,看上去不伦不类,有些完全被电线,楼房,烟囱,水塔所包围,遮住了开阔的视野,失去了借景的情趣。

③植被破坏,人为的践踏,攀摘,砍伐,污染等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景观大为减色。

④游人过多,超过了园子正常的容量,便会破坏美丽宁静的环境气氛和诗情画意的意景。

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拙政园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游人过多和人为破坏,因此要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工业污染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对苏州的工业布局进行全面的,合理的大调整。

使工业区与拙政园之间截然分开,对现有的工矿企业根据轻重缓急,逐步加大环保力度,进行达标治理,搬迁或停办。

对已确定的规划,绝不能随便更改变动。

2.水质污染必须从大环境水系的改善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并要限制航行船只,定期引入太湖水来冲刷内城河。

污水管道与下水道分开,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都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河中。

对园内的水系也要定期疏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噪声污染游人过多是造成噪声污染和景观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解决此项问题,除应采取限制措施提高门票价格,限额售票,定期休整等)以控制园林的游人数量外,更应大力开发新的风景旅游源,使游人向广阔天地疏散,还应当开辟大面积的现代公园及游乐场,使苏州当地人民有足够的文化休息及娱乐活动的场所。

4.人为破坏①根据园林管理保护条例,在古典园林周围不再造高楼,烟囱,水塔等影响景观的建筑物,现有的不合理的建筑物,对景观有严重影响的要坚决拆除,实在无法拆除的应加以改造。

增加垂直绿等手段加以遮挡。

②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

加强宣传力度,在各种媒体上定期宣传拙政园的内涵,保护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古典园林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

加强卫生的宣传,改变市民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杂物,不随地吐痰。

加强公共道德的宣传,提高市民的道德品质,提高爱绿护绿的意识。

③加强对古典园林内部的管理。

遵循对园林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好园林的原貌,对一草一木的栽种及修剪都应有严格的规定。

对厅堂家具陈设,字画,匾额,对联经常检查,摆放是否合理。

对各项管理均应有严格的制度,要达到"有情的领导,无情的制度,绝情的管理"的管理要求。

坚决做到依法治园,以提高对古典园林的各项管理水平,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贡献。

拙政园旅游资源分级、分类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