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

苏州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
苏州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

苏州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苏州,古称姑苏、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苏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从春秋时期伍子胥奉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城以来,积淀有二千五百年的古老文明,而从太湖三山岛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又将苏州地区人活动的历史推到一万多年以前。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苏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现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中文化及别有情趣的民间风俗。如七夕乞巧、轧神仙、石湖串月、雷斋素等等。其丰富深厚的旅游资源是民俗旅游的基础,但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必要从政治、经济、提高旅游资源的自豪感、以及对游客进行管理等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过多的旅游精品,对旅游业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苏州的旅游资源中有很多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很多,但过多的高品位的旅游精品,让旅游者应接不暇。从市区到周边地区的著名景区景点,拥有较稳定的客源,它们占据了苏州旅游的大半江山,而其他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2、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苏州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苏州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但这些体现苏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

例如苏州上方山石湖景区,是中国高星级森林公园,其独特的民俗活动“石湖串月”更是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都十分深刻。建立起上方山石湖为轴心的文化旅游点,对提升苏州市历史文化品位,建设文化苏州,促进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及市场的科学营销仍然进度缓慢,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入开发。

3、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苏州的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江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民族特色,还应在开发中关注苏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苏州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赵用贤宅、况公祠等等。它们是苏州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苏州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苏州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其可观性、可娱性和可参与性等

条件并不是很充分。

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饮食购物: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

第四章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

一、价值

1.历史价值

拙政园不仅景色秀丽,并且有许多文物古迹。从各种祠堂,牌楼到碑刻,历史名人的故宅墓葬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比如沈周,文征明像等,不可多得的佳作。

2.艺术价值

拙政园运用建筑、山、水及植物四要素在一个不大的天地里,因洼疏池,沿岸叠山,种植花木,营建亭榭,由此而构成多样而幽美的画面,使人享受到"不出城市而能获山林之怡"。这是拙政园的最大特色。在结构布局上,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致。如用廊、桥、漏窗来划分空间,组成景区。但分而不断,相互掩映。并善于借景,常常通过漏窗把墙外的景物有机地组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的延。。

拙政园的艺术感染力既产生于山形,水流,植物等人化的自然美和建筑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之中,还产生于园林艺术与文学等多种艺术相结合的人文美之中。它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艺术综合体,它将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以至书法艺术融会于自身,创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世界。

3.科学价值

拙政园中有不少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本身的设计,除了艺术构思,还需要如建筑学,园艺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科学知识,所以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如今拙政园已经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源泉,其它城市一些宾馆,建筑物,公园中的优秀园林作品

4.经济价值

拙政园的经济价值究竟如何,实际上是很难衡量的。有人查考,拙政园当时的建设成本约为百万两黄金,而现在再以百万两黄金重建一个象拙政园这样水平的古典园林,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很难达到,在历史价值上更是完全不可能望其项背,因为"历史悠久"本身就蕴含着难以计算的价值。

二、环境现状

拙政园历史悠久,风景动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高是举世公认的。但近年来古典园林周边及自身的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

由于拙政园地处城区,与工厂企业犬牙交错,因此工业污染较为严重,二氧化硫浓度较高,降尘量较大,所以不仅使空气混浊,水面肮脏,并且使绿化植物叶面蒙尘,影响古树名木的生长。特别还受水泥厂,染织厂,电视机厂等五、六家工厂的包围。

2.水质污染

"水"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的好坏,对风景的质量影响很大,而拙政园对水体质量的要求较高,必须是干净,清洁,无异味的良好水质。由于工厂、企事业单位生产性和生活性污染物的排放,加上游客废弃物的抛投所引起水质变差,水质不能达到好水质的标准,只能达到尚可的水质。

3.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一般可分为三类。工业噪声(围墙外的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汽车,轮船等)和游人本身产生的噪声。当前噪声污染严重的主要是因游人过多而造成的,特别是节假日噪声危害更大,使拙政园承受不了这么多游客。过多的游人,不仅造成园内游人拥挤,相互遮挡,影响观瞻,公共设施易受破坏,而且人声嘈杂,使人心烦意乱。游人过多产生的噪声,作为园林风景的一种公害,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4.人为因素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①土地房屋被占用。拙政园本来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布局十分合理,美学价值很高,而现在却被其他单位或个人占去部分房屋或土地,使园林失去完整性,破坏了整体布局,降低了艺术价值。

②园内外一些不协调的建筑物造成遮景,败景,煞风景。有些在旁边修建了一些现代楼房,风格迥异,看上去不伦不类,有些完全被电线,楼房,烟囱,水塔所包围,遮住了开阔的视野,失去了借景的情趣。

③植被破坏,人为的践踏,攀摘,砍伐,污染等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景观大为减色。

④游人过多,超过了园子正常的容量,便会破坏美丽宁静的环境气氛和诗情画意的意景。

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拙政园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游人过多和人为破坏,因此要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工业污染

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对苏州的工业布局进行全面的,合理的大调整。使工业区与拙政园之间截然分开,对现有的工矿企业根据轻重缓急,逐步加大环保力度,进行达标治理,搬迁或停办。对已确定的规划,绝不能随便更改变动。

2.水质污染

必须从大环境水系的改善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并要限制航行船只,定期引入太湖水来冲刷内城河。污水管道与下水道分开,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都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河中。对园内的水系也要定期疏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噪声污染

游人过多是造成噪声污染和景观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此项问题,除应采取限制措施提高门票价格,限额售票,定期休整等)以控制园林的游人数量外,更应大力开发新的风景旅游源,使游人向广阔天地疏散,还应当开辟大面积的现代公园及游乐场,使苏州当地人民有足够的文化休息及娱乐活动的场所。

4.人为破坏

①根据园林管理保护条例,在古典园林周围不再造高楼,烟囱,水塔等影响景观的建筑物,现有的不合理的建筑物,对景观有严重影响的要坚决拆除,实在无法拆除的应加以改造。增加垂直绿等手段加以遮挡。

②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宣传力度,在各种媒体上定期宣传拙政园的内涵,保护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古典园林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加强卫生的宣传,改变市民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杂物,不随地吐痰。加强公共道德的宣传,提高市民的道德品质,提高爱绿护绿的意识。

③加强对古典园林内部的管理。遵循对园林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好园林的原貌,对一草一木的栽种及修剪都应有严格的规定。对厅堂家具陈设,字画,匾额,对联经常检查,摆放是否合理。对各项管理均应有严格的制度,要达到"有情的领导,无情的制度,绝情的管理"的管理要求。坚决做到依法治园,以提高对古典园林的各项管理水平,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贡献。

拙政园旅游资源分级、分类分布图

中国园林赏析---拙政园

中国园林拙政园赏析 为期两周的华中调研终于结束啦。两周内,我们踏及杭州、苏州和南京,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以及拙政园、留园。我个人认为,现代建筑固然是满足我们教学需求的项目,但相对比较虚的园林也是这次调研活动的重点,因为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和寻觅到自己的园林理解,从而将其融入我们的设计中。所以这次调研心得将重点讲述拙政园来讲述中国园林的内涵。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以自然山、水、绿化为主限定)。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写过一篇《苏州园林》来阐述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其中,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

拙政园赏析报告

拙政园赏析报告 苏州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理水艺术极其成功的典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位于目前苏州市娄门市内东北街,从建成至今一直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此园另一大特点,就是院内屋宇稀疏,空间明朗,层次分明,富有自然意趣。 清初,这座私园为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所得,他对此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但并未破坏它最富特色之处。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占地18亩多,水面就占1/3。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面因势错落建有堂、亭、轩、阁等。 池有水湾伸而出,上架小飞虹;池内堆砌假山小岛,岛上竹林茂密,岸边芦苇丛生,颇有野趣。假山小岛以曲形桥相连,优美灵动、飘逸潇洒。 此后拙政园又经几多兴废,目前所见的建筑与格局成形于清代后期。 1.拙政园的构成 东园的水面如烟斗形,岸形比较平直,构园者在斗部水面建筑“n”形中心岛,岛上堆筑假山,山巅建造放眼亭,岛在东、南、西建造石板桥与对岸进行沟通。经此处理,就打破了睡眠的平板,创造了曲折层次的景观。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亦即全园的精华所在。面积1.2公顷,水面约占0.5公顷,整个布局,以池水为中心。全池筑成不规则的“工”字形,北端一横特别粗大,故在水面中心构成两个西大、东小的桃形小岛,岛上各堆筑假山,东岛假山山巅建有待霜亭,西岛假山山巅建有雪香云蔚亭,东岛用独桥与对岸梧竹幽梧亭沟通。东岛东部用“人”字形堤,曲曲折折,与东岸、南岸沟通,将水面进行在分割。而在“人”自行的两撇交接点,筑有和风四面听。可以四面观赏水景、山景。在西北端水面筑有见山楼,并用曲折石桥与北岸沟通,又将西北端水面分割。在“工”字形的竖直水面上又建有小飞虹廊桥、小沧浪、松风亭等建筑进行分割。整个水面经此多重分割,形成了大小不一、方位不一、形状不一的水面共八个。不同形体的建筑物,均傍水而建,其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八个水面就是八个单元的观景区,既独立,又相连,打破了单独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人感到水中有水,景中有景,景随步移,处处皆景。由于水面分割多,故而桥多。桥皆平桥,设有低栏,轮廓横平,简洁轻快,与平静的水面十分协调。人们站在桥边小憩,犹如到了瑶池仙境,漫步其中,只见水光倒影映照其间,正是“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园内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精心整理 以拙政园为例浅谈园林造景 IntheexampleoftheHumbleAdministrator'sGardenLandscaping 摘要中国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至明清尤胜, 江南园林更是瑰宝之中的精品,本文以苏州 型,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强调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以再现自然的方法追求诗画意境。为此,江南园林的布局规划常常因地制宜,建山引水,整体布局均衡而不规则,宛若诗词韵脚,抑扬顿挫。 拙政园在并入东西两个园子之前,原园范围为中园。其中园的布局中心为建筑远香堂,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面的四面厅,位居中央,为四面景物所环拱,体量远大于周围建筑,结构装饰华丽精美,和水池一起,奠定了整体景区的体势和主调。堂北有平台可以环顾水池及附近景色,饱览中部园林精华。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形成了最初入园的轴线感。为了打破轴线,于是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隔断轴线上通往远香堂的道路。以假山为界,来者眼前出现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

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桥廊曲折且斜,至此轴线感已经被完全磨灭,取而代之的是园林特有的平仄相错之美。远香堂西南方向有水系,著名的小飞虹就凌驾其上,分隔出园中之园小沧浪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建筑小品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在此廊间或窗外,所见皆水,令人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顿忘尘嚣之纷扰。远香堂东南方向则筑石为山,山南为另一个园中之园“枇杷园”。有别于小沧浪水院的清朗静雅,枇杷园花木繁盛,精致丰饶。园以曲线优美的云墙界分,进月门,嘉实亭与玲珑馆分别列于前,北有伫立着绣绮亭的黄山假石与外景相隔。园内枇杷丛植,与攒三聚五的湖石交错而生,待果实硕累枝头,金黄嘉果与绿叶相映衬,锦绣满眼,美不胜收。这两个园中之园,主体、风格迥异,对比之下各显风情。置于全园,它们对于水池和远香堂这一主景区,主体建筑来说,又处于左右的宾衬地位。它们以不同的特色 何图案, 动的视线和静止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致组合在一起,是园中一幕幕景象犹如长镜头般,连续播放。在这样的观景过程中,眼前所得,既是一个景面的连续播放,也是多个景面的相互切换。即在一个时空里,既存在镜头的跟随移动,存在镜头景深的拉伸和压缩,有存在着这两者组合的蒙太奇。通过移动和切换,景观被展开,压缩,和拼贴,从而不断的被强调,也被通过各个视角,各种方式表述着。这是构成园林景观丰富性的主要原因。 三造园手法 虚实相生拙政园景致繁复,离不开贯穿全园的虚实手法。以下举例浅析。 远香堂位于山环水抱、风物围拱之中,厅堂四周全部装置秀丽玲珑的玻璃长窗。这种四面全虚的四面厅,可变观周围景色:东面可见云墙缭曲,古木苍郁;南面可见黄石叠山,小桥流水;西面可见梧柏华轩,曲廊萦纡;

浅谈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价值

浅谈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价值 摘要:我国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苏州园林,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堪以深究并为今用。本人在游历苏州园林之后,就其美学特征有若干自己的见解,不能详尽,只为应用者扩展设计视听尽己微力,以彰国粹。 关键字:苏州;古典园林 我国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苏州园林,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 本文着重从分析园林美学特征的具体承载休的设计初衷着手而非造园理论的角度探索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撷取以下几个方面,不曾概述,只求有抛砖引玉之效。 1.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对中国古诗画意境美的表达在彭一刚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意境的探求”一章中,无不详尽“中国传统造园实践者动用诗情画意以升华物质空间,从而创造出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为了探寻至美的诗情画意的寄予物,造园家们翻开历史,寻访能给予他们创作灵感的诗与画的先圣。他们找到了晋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找到了《归田园居》,“缘溪行,夹岸数百步,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其文意而成拙政园东园。还找到了唐代的大诗人,山水画派的集大成者王维,找到了《杂诗》中“来白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所感的寒多蕊未开的时令气息,以及《夏日南亭怀大》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所蕴的清幽可居的归隐“仙境”,于是网师园“竹外一枝轩”乃成,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而立。当然还有王维表达的恬淡闲居的居所《兰溪图》、关仝的“山溪待渡图”、荆浩的“匡庐图”,均意出尘外,耐人寻味。这些山水风景画在帮助造园者们初期建立对所造园林效果的理解上大有裨益。典型的先有画后有园的园林首推苏州两大名园拙政园与留园。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挥毫泼墨,勾画出拙政园一代名园之蓝图;明代著名画家、雕塑家,造园艺术家周秉忠,因地制宜,匠心独运,方使留园之境之美“长留天地间”。借着诗情画意,苏州古典园林自然而然地流露着诸如“拙政园东园”的疏朗旷达,“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清高雅致,还有网师小筑“竹外一枝轩”的恬淡之美,拙政园留听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诗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品评王维(字摩诘)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诗情与画意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以故古时的山水田园画家往往又是一位才华卓越的诗人。也因这种联系与造化,造园家们方才灵活自如地将诗情画意融于园中,使居者步移景移,尽得山水之妙,如在画中游。 2.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的“花瓶”之美溯至秦代,始皇帝赢政缔造出疆域、政治、经济、军事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中国便以“支那”(China)享誉周邦。提到“支那”,外国人想的、说的最多的也许还是“china”(瓷器),这与华夏文明中一脉相承的瓷文化不无关联。说到瓷,就要想具体的瓷器,而在中国最典型、最有影响力的还首推花瓶。各式的形,不同的雕绘,巨匠们以此作出一件件流芳百世的佳作。在容物纳件之余,花瓶更以其形式美、雕绘的文化意境美感染着一代代富有创意、文思如泉涌的艺术家,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

( 江苏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6615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A model of tour guide's Ci in Zhuozheng garden of Suzhou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拙政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游览我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拙政园。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作,并且拙政园被称为“天下园林之母”。 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园林。拙政园分为三部分,其中精华部分在中间一部分。为什么取名为拙政园呢?因为拙政园的主人是王献臣,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不适合当官,当官的我是个傻傻的人。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除了“兰雪堂”,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现在我们将走进精华部分。走廊墙壁上有的各式各样的窗花,如果往里看的话,将会看到25幅不同风格的画。现在,我们继续向前走,前面的是“倒影楼”。

"倒影楼"前面有一条曲折婉蜒的水廊。池面上波光粼粼。看看楼顶,好像一把扇子,楼顶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简直连接得天衣无缝。 这次的游览到这就结束了,游客朋友们再见!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2: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黄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游览著名的拙政园。拙政园是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拙政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她共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东园,请看,东部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它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多美啊! 穿过东园,我们就来到了中园。中园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大家请看,那间古色古香的房子就是以荷香喻人品的主厅远香堂,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各位,请大家一起来到厅北,这里有临池平台,隔池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这里的池水清澈,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四季景色因时而异,美不胜收啊! 让我们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西园。西部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那就是西园的主要建筑——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 拙政园到处都有秀丽的景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请你们慢慢游览。大家在游览的时候请注意卫生与安全,不要乱扔垃圾。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docx

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年月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 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 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 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 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 , 每一处景观和设计 , 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 , 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 , 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 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 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 , 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 之地 , 因排水不畅 , 多积水 , 单纯从造园角度看 , 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 区地下水丰富 , 地势低下利于开池引水, 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 戈如填土等 , 反而巧妙 地以水造景 , 以水彰景 , 以水联景 , 以水为主线 设景布点 , 将 31 处景点 尽数囊括其中。此后描 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 脉络 , 如“循水而西”、 “至是水曲折而北”、 “水尽 , 别疏小沼”、 “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 总之, “凡诸亭槛 台榭 , 皆因水为面势”。如此 , 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至今日, 拙政园仍 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 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如中部水面 , 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 , 显得水面流通环回 ,

拙政园空间分析知识讲解

建 筑 设 计 | 拙 政 园 空 间分析姓名:穆垚 班级:环艺106班 学号:201005014612 指导教师:岳璐

目录一、园林简介 二、园林内部构成 三、园林表现特点 四、园林空间与功能 五、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六、总结

园林简介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园林内部构成 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兰香堂是东部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 拙政园东 园重要的景 点有秫香馆、 松林草坪、芙 蓉榭、天泉亭 等,拙政园的 纪念品店也 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浅谈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作者:陈健 阅读:2358次 上传时间:2006-03-02 推荐人:wuyingjian (已传论文16套) 简介: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 一名园”的留圆…… 关键字:立意布局写意文化意境创造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四天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1. 园林的立意 1.1 苏州园林的风格特色的根基 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和,即吴语所谓“糯”。“糯” 是对苏州风格的简要概括,“糯”字包含柔美、温文尔雅、细腻、潇洒等等,同样苏州的园林也有着“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风范,当然传统的存在也受到历史的影响,回避倾轧的官场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请”,而以园言志,以景寄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意境。 1.2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同样也是造园之理。苏州的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看来都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正所谓:“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另外古人善于将宗教的事物动静变化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园林创作中,景物有动观静观之分,造园之前,首要考虑。所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人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赏线。例如网师园园子较小是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而拙政园面积较大,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廊引人随,移步换景,这是动观。

拙政园命名

拙政园 兰雪堂: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听老师讲完中国古代建筑后,我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非常感兴趣,联系到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发现她们之间有很多的互通之处,整理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和课间放的“苏州园林“的视频,再到网上搜寻了一些资料,整合出这篇文章,作为对课程的些许收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 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是两千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生活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要研究它, 还得主要从自然美的发现和田园生活的意境两方面入手, 而田园生活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师法自然!, 不但是在园林的形式上模仿自然的景观, 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士主要是通过追求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 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从拙政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这些风景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可以体现出这一观点。园林中假山都是真实的山体的抽象化、典型化。李渔在《一家言》中强调垒石叠山必须要以园林的艺术情调为基准, 体现文人的清隽清韵。园林中各种水体也是自然界中河、湖、海、池、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 根据园内地势和水源的具体情况, 或大或小, 或曲或直, 或静或动, 用山石点缀岸、矶, 堆岛筑桥, 以营造出一种岸曲水洞, 似分还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园中植物的基调主要以白、蓝或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园中还多用常绿之植物, 如四季常青的翠竹、苍松等, 这些植物的青绿色彩正适合表达清朗明净、闲适的心境和飘渺的意境。栽植树木往往以三株五株群植或从植, 看似随意却是经心的与山石、水体、建筑相配合,古朴而葱郁, 用淡雅素洁的色彩来体现“虚无恬淡, 乃合天德”的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宗旨。其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 拙政园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建在湖中的小岛上,是主厅远香堂隔水的主要对景,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又是重要的点睛之笔,在拙政园中部的风景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夏天,这里林木苍翠,幽篁丛生,亭额题款“山花野岛之间”,联对:“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烘托出幽深、宁静的气氛。早春时节,银装素裹,雪映寒梅,一片纯洁世界。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

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 在拙政园,如果把中部原来经过一段小巷而到的腰门仍作为园门,那么这一入口的空间也颇多审美意味。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这是又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躲闪,让人一目了然。拙政园的入口则反其道而行,有“入门见山”之法,它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它通过“抑景”,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 (二)对园林内部来说,则应做到有藏有露,藏露互补。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_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 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01209113 陆磊 早在高中时代,就看过有关苏州园林的文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由人造,宛若天成”,我在想,该是怎样高的艺术成就让如此多的文人墨客竞相赞赏;也看到一些亭台楼阁上的对联,“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风蓬鸣秋雨,水槛出苍烟”,不禁赞叹造园者的高雅情操与园林如诗如画的意境。后来又看到一些园林的图片,碧波烟雨,红阑画桥,林圃亭榭,雕梁画栋,更为感叹园林的精美与诗情画意。 这次短学期的实习去了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得以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些园林,荷塘、楼廊、亭台、漏窗,都饱含造园者精心的设计,但又犹如出自自然,不加雕琢。坐在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看绵绵的雨丝落入池塘,池上的几片荷叶,池边的绿树、山石构成了一副意境优美的画卷。 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的。回来之后,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与整合,明白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空间组织 苏州园林有些很小,但走在其中时,穿厅堂,过楼廊,水池、花木、假山一一呈现,我们不会觉得它小,依然觉得它有丰富的层次感,游了网师园之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而这种丰富的层次感得益于它可大可小,时断时续,或开或闭的空间处理手法,正是这种巧妙的空间处理才使咫尺园林也可容纳青山绿水。 在一块不大的基地上,又要做建筑又要构筑人工的自然景象是比较困难的,而要让建筑与自然互相融合又不互相隐没更为困难。但匠心独运的造园者运用对景、借景、对比、因借、抑扬顿挫等多种空间处理手法,建筑与景观交织交融,让游人步入其中,步移景异,充分体验空间的丰富层次感。 在空间组织上,以网师园为例,它以道古轩、琳琅馆等厅堂为全园活动中心,面对厅堂设置水池、假山、花木、桥、廊等景物,作为厅堂的对景,在水池边设月到风来亭,不仅点缀了厅堂的对景,而且也成为观景的良好去处。坐在月到风来亭,对面的半亭、假山、绿树在云墙的衬托下成为一道构图优美的风景,而站到半亭看月到风来亭,亭、曲桥以及集虚斋又给游人带来了视觉享受,月到风来亭旁有墙,不仅分隔了空间,而且墙上的漏窗、门以及巧妙设置的镜子不仅起到借景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景观的层次。走过书屋,走出狭窄的走道,来到水池边,走道的狭窄与水景的开阔形成抑与扬的强烈对比,让人更觉得空间豁然开朗,丝毫不觉园子的空间局促。亭榭与厅堂常以花木、云墙分隔,又以连廊相联系,使网师园和其他园林一样可居、可观、可游,而且又多了一份精致小巧之美。 空间因借 苏州园林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意境之美,和造园者空间因借的处理手法是息息相关的。 空间因借加强了空间美的感受,因借的手法也有很多,有邻借、仰借、俯借、镜借、远借等多种。邻借最典型的是拙政园“别有洞天”旁假山上的两宜亭。拙政园西部原为补园,与其一墙之隔,其园主为借赏拙政园的美景,在墙边以土石造山,植树、造亭,以为观景之用,和拙政园的两宜亭互为借景。网师园的梯云室仰借高处的树与假山,甚至是云和月,“梯云”之名也是由此而来,各园中因借水中倒影或登高处看荷塘游鱼都是俯借,

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 1.退离水岸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退离中心水面约6m,前为月台相隔,减少了大体量的建筑对空间的压迫感。周围视线开阔,轩榭楼阁,磊石佳木,犹如一幅让人目不暇接的长轴画卷。 雪香云蔚亭位于水池中较大的西山上,亭前也建有平台,平台向北退离水面约6m,亭退离水面约11m,前有皂荚树略为掩映,可俯瞰四周景色。与远香堂隔水相望,互为因借,构成重要的南北中轴线。 东山较小,山北建一六方形的小亭——“待霜亭”隐藏于树间,成为东山点景建筑,离东边最近水体约5m,与水面关系较远。可透过树林隐约看到池中芙蕖菡萏,主要赏山林景色。 东山南边的绣绮亭,建在假山之颠,距水面约11m。植被东南密合西北疏朗,视线向中心水体开敞,其东南边的海棠春坞等建筑则隐于树林之间。 “春秋有佳日,山水有清音”,绣绮亭往南的嘉实亭则完全远离水体,离中心水体约38m。 此亭以植物和山石造景为主,春日赏竹笋、石笋,秋日看枇杷累累。 玉兰堂为中园最后一处远离水岸的建筑。其东为黄石假山,遍植桂花,距离水体约17m;其北退离约10m,且种植乔木遮挡,使空间富于变化,游览时步移景异。 浮翠阁位于西园的假山上,为全园的制高点,距阁前溪涧约5m。这是一座八角双层建筑,但阁的体量与山体大小和西园空间相比,显得略大,比例失调。 与浮翠阁形成对景的是西南角假山之上的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六面为窗。站在宜两亭,可顾看中西两园的优美风光,为赏景佳处。距两边水面约7-10m。 2.一面与水相邻 倒影楼在西园的最北端,成为西园曲尺型水面的收束。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水面可以看到这栋楼的倒影而得名,这也是楼前的水域并未种植任何植被的原因。 倒影楼往南为西园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3个扇形窗速写),为三面汇水之处。

苏州园林浅析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景园赏析 论文题目:苏州园林浅析 系别:xxxxx 专业:xxxxxxxxx 班级:xxxxx 座号: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任课老师: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关键词:苏州园林、廊的造型艺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世界闻名、现状及未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专业班级: 经济贸易学院1009班 学生姓名:张汝斌 学号:201046910904 指导教师:梁艳 2011年10月20日

摘要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路,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为苏州为最出名的园林,与留园一起都是国家5A级景区。本文是建立在游览过的基础上,通过所见所闻整理回忆所得。主要描述了游园过程中所悟到的造园手法、中园部分景物赏析、古代园林文化的分析等。 关键词:拙政园景物文化 正文 1.游园所见及造园手法分析 拙政园有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中部为游园重点,“拙政园”三字印于四方规正的石门之上,大门紧锁,顺路向东,从东部“归田园居”进园,绕过众多盆景和一株苍健的古柏至“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春风洒兰雪”,整个厅堂庄重且典雅。象征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乍一看似一幅苏绣,经导游讲解才知道是一幅漆雕画,上绘厅堂水榭,且有植物花草,勾勒的是全园的风景,背负着“春风洒兰雪”的意境,从后堂穿出,竹丛古树,还有一石峰挡住视线,“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在此得到展现,这也就是障景手法了。东部景点稀疏,田园的空旷与恬静耐不住游人的激动,导游面朝我们背手悠闲地顺曲径缓步后退,拙政园的历史从这白皙玲珑的江南女子口中潺潺道来:“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官场失意的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竣工后约半年光景,建园人王献臣便撒手人寰。园林传到王献臣不争气的儿子手里,其子好赌,被人在赌局中设下陷阱,结果一夜狂赌之后,输了个一干二净,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这似乎是个悲惨的故事,王献臣经受了建造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无数艰难的过程而没有享受多少结果,那精美的画卷般的遗留便被人设计巧夺了。拙政园念想在几百年之后,被一个小男孩所铭记。康熙末年,园的一部分为曹寅购得,曹雪芹就诞生在园内,少年时也常在园中游玩,所以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取材于拙政园;而贾宝玉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生活与情致的风采,也多源于苏州文化。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忽一转,现一亭,出一游廊,配上这百年园子的风雨故事,与园外姑苏城的白墙黑瓦,京杭运河,寒山钟声,汇集一块,忽然就一切平静了,只记得当时想起了余秋雨的那句话,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不知不觉,顺游廊向北,只见墙壁上是25个漏窗,图案如白色剪纸依次排开,透过“剪纸”的空隙,中园景色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