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递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递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递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递推公式

【内容提要】

1. 先看一例:a 1=b,a 2=12a ,a 3=22a …… a n+1=n a 2这里a 1,a 2,a 3……a n ,a n+1是对应于正整

数1,2,3……n,n+1 的有序的一列数(右下标的数字表示第几项),这一列数只要给出某一项数值,就可以推出其他各项数值。

例如: 若 a 1=10, 则a 2=102=5

1,a 3=10,a 4=51,a 5=10…… 2. 为了计算的方便,通常把递推公式写成以a 1和n 表示a n 的形式,这可用经验归纳法。 例如:把递推公式a n+1=a n +5改为用a 1 和n 来表示

∵a 2=a 1+5, ∴a 3=a 2+5=(a 1+5)+5=a 1+2×5, a 4=a 3+5=(a 1+2×5)+5=a 1+3×5 …… ∴a n =a 1+(n-1)5

如果 已知a 1=10, 求a 20,显然代入这一公式方便。A 20=10+19×5=105

3.有一类问题它与正整数的顺序有关,可寻找递推公式求解,这叫递推法。

【例题】

例1.已知:a 1=2, a n =a n-1+2(n-1) (n ≥2) 求:a 100的值

解:a 100=a 99+2×99

=a 98+2×98+2×99

=……

=a 1+2×1+2×2+2×3+……+2×98+2×99

=2+2×2

99)991(?+=9902 又解:a 2=a 1+2×1

a 3=a 2+2 ×2=(a 1+2×1)+2×2

a 4=a 3+2×3=(a 1+2×1+2×2)+2×3

……

a 100=a 1+2×1+2×2+2×3+……+2×99

=2+2(1+2+3+……+99)=9902

例2.已知:x 1=97, 对于自然数n>1, x n =1-n x n

求:x 1x 2x 3·……·x 8的值

解:由递推公式x n =1-n x n

可知 x 1x 2=x 11

2x =2 x 3x 4=x 334x =4 x 5x 6=x 556x =6 x 7x 8=x 77

8x =8 ∴x 1x 2x 3·……·x 8=2×4×6 ×8=384

例3.已知:100个自然数a 1,a 2,a 3……a 100满足等式 (n-2)a n -(n -1)a n-1+1=0 (2≤n ≤100)并且a 100=199 求:a 1+a 2+a 3+……+a 100

分析:已知等式是一个递推公式,用后项表示前项:a n-1=11)2(-+-n a n n 可由a 100求a 99,a 98……

解:a 99=99

1)2100(100+-a =99119998+?=197 a 98=98

1)299(99+-a =98119797+?=195 用同样方法求得a 97=193, a 96=191,……a 1=1 ∴a 1+a 2+a 3+……+a 100=1+3+5+……+195+197+199 =

2100)1991(?+=104

【练习】

1. 已知 a 1=1, a 2=1, 且a n+2=a n+1+a n

那么 a 3=___,a 4=____,a 5=_____,a 6=_____,a 7=_____

2. 若a 1=2m, a n =12

-n a 则a 2=__,a 3=__,a 4=__,a 5=__,a 1989×a 1990=___

3. n 为正整数,有递推公式a n+1=a n -3,试用a 1,n 表示第n 项a n

4. 已知 a 1=10, a n+1=2a n 求a 10

5. 已知 f(2)=1, f(n+1)=f(n)+n, 求 f(10)

(完整版)已知数列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几种方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一、公式法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2n n n a a +=+?,12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232n n n a a +=+?两边除以12n +,得 113222n n n n a a ++=+,则113222n n n n a a ++-=,故数列{}2 n n a 是以1222 a 1 1==为首项,以23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31(1)22n n a n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1()222 n n a n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232n n n a a +=+?转化为 11 3 222 n n n n a a ++-=,说明数列{}2n n a 是等差数列,再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31(1)22 n n a n =+-,进而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二、累加法 例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 1n n a a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21n n a a n +=++得121n n a a n +-=+则 11232211 2 ()()()()[2(1)1][2(2)1](221)(211)1 2[(1)(2)21](1)1 (1)2(1)1 2 (1)(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n ---=-+-++-+-+=-++-+++?++?++=-+-++++-+-=+-+=-++=L L L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 n a n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21n n a a n +=++转化为121n n a a n +-=+,进而求出1123221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L ,即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大全

欧拉(Euler)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 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九点圆: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 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费尔马点: 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海伦(Heron)公式:

塞瓦(Ceva)定理: 在△ABC中,过△ABC的顶点作相交于一点P的直线,分别 交边BC、CA、AB与点D、E、F,则(BD/DC)·(CE/EA)·(AF/FB)=1;其逆亦真。 密格尔(Miquel)点: 若AE、AF、ED、FB四条直线相交于A、B、C、D、E、F六点, 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AED、△BCE、△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

葛尔刚(Gergonne)点: △ABC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BC、CA于点D、E、F, 则AE、BF、CD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 西摩松(Simson)线: 已知P为△ABC外接圆周上任意一点,PD⊥BC,PE⊥ACPF⊥AB,D、E、F为垂足, 则D、E、F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西摩松线。

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 与较小线段(BC)的比例中项,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帕普斯(Pappus)定理: 已知点A1、A2、A3在直线l1上,已知点B1、B2、B3在直线l2上,且A1 B2与A2 B1交于点X,A1B3与A3 B1交于点Y,A2B3于A3 B2交于 点Z,则X、Y、Z三点共线。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常用结论(史上最全 免费最新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取其通项公式是数列中一类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如果单纯的看某一个具体的题目,它的求解方法灵活是灵活多变的,构造的技巧性也很强,但是此类题目也有很强的规律性,存在着解决问题的通法,本文就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几类题型从解决通法上做一总结,方便于学生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不涉及具体某一题目的独特解法与技巧。 一、1()n n a a f n +=+型数列,(其中()f n 不是常值函数) 此类数列解决的办法是累加法,具体做法是将通项变形为1()n n a a f n +-=,从而就有 21321(1),(2),,(1).n n a a f a a f a a f n --=-=-=- 将上述1n -个式子累加,变成1(1)(2)(1)n a a f f f n -=+++- ,进而求解。 例1. 在数列{}n a 中,112,21,.n n n a a a n a +==+-求 解:依题意有 213211,3,,23n n a a a a a a n --=-=-=- 逐项累加有221(123)(1)1323(1)212n n n a a n n n n +---=+++-= =-=-+ ,从而223n a n n =-+。 注:在运用累加法时,要特别注意项数,计算时项数容易出错. 变式练习:已知{}n a 满足11=a ,) 1(11+=-+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二、)(1n f a a n n ?=+型数列,(其中()f n 不是常值函数) 此类数列解决的办法是累积法,具体做法是将通项变形为1()n n a f n a +=,从而就有 32121 (1),(2),,(1)n n a a a f f f n a a a -===- 将上述1n -个式子累乘,变成1 (1)(2)(1)n a f f f n a =???- ,进而求解。 例2. 已知数列{}n a 中11123,(2)321 n 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重要定理公式(代数篇)

初中数学竞赛重要定理、公式及结论 代数篇 【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立方和(差)公式:(a±b)(a2 ?ab+b2)=a3±b3 多项式平方公式:(a+b+c+d)2=a2+b2+c2+d2+2ab+2ac+2ad+2bc+2bd+2cd 二项式定理:(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4ab3+b4) (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 ………… 在正整数指数的条件下,可归纳如下:设n为正整数(a+b)(a2n-1- a2n-2b+a2n-3b2- … +ab2n-2- b2n-1)=a2n-b2n(a+b)(a2n-a2n-1b+a2n-2b2n-…-ab2n-1+b2n)=a2n+1+b2n+1 类似地:(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a n-b n 公式的变形及其逆运算 由(a+b)2=a2+2ab+b2得a2+b2=(a+b)2-2ab 由(a+b)3=a3+3a2b+3ab2+b3=a3+b3+3ab(a+b) 得a3+b3=(a+b)3-3ab(a+b) 由公式的推广③可知:当n为正整数时 a n- b n能被a-b 整除,a2n+1+b2n+1能被a+b整除,a2n-b2n能被a+b 及a-b整除。重要公式(欧拉公式) (a+b+c)(a2+b2+c2+ab+ac+bc)=a3+b3+c3-3abc 【综合除法】一个一元多项式除以另一个一元多项式,并不是总能整除。当被 除式f(x)除以除式g(x),(g(x)≠0) 得商式q(x)及余式r(x)时,就有下列等式: f(x)=g(x)q(x)-r(x) 其中r(x)的次数小于g(x)的次数,或者r(x)=0。当r(x)=0时,就是f(x)能被g(x)整除。 【余式定理】多项式f(x)除以x-a所得的余数等于f(a)。 【因式分解方法】拆项、添项、配方、待定系数法、求根法、对称式和轮换对称式等。 【部分分式】把一个分式写成几个简单分式的代数和,称为将分式化为部分分式,它是分式运算的常用技巧。分式运算的技巧还有:换元法、整体法、逐项求和、拆项求和等。 【素数和合数】2是最小的素数,也是唯一的一个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数.

九类常见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方法

递推数列通项求解方法 类型一:1n n a pa q += +(1p ≠) 思路1(递推法):()123()n n n n a pa q p pa q q p p pa q q q ---??=+=++=+++=?? ......121(1n p a q p p -=++++ (2) 1 1)11n n q q p a p p p --??+=+?+ ? --?? 。 思路2(构造法):设()1n n a p a μμ++=+,即()1p q μ-=得1 q p μ= -,数列 {}n a μ+是以1a μ+为首项、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 111n n q q a a p p p -??+ =+ ?--??,即1111n n q q a a p p p -??=++ ? --?? 。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n n a a -=+且1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方法1(递推法): ()123232(23)3222333n n n n a a a a ---??=+=++=+++=?? (1) 22 3(122n -=++++ (2) 11 332 )12232112n n n --+??+=+?+=- ? --? ?。 方法2(构造法):设()12n n a a μμ++=+,即3μ=,∴数列{}3n a +是以134 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13422n n n a -++=?=,即1 23n n a +=-。

1n n +思路1(递推法): 123(1)(2)(1)(3)(2)(1)n n n n a a f n a f n f n a f n f n f n ---=+-=+-+-=+-+-+-= …1 11 ()n i a f n -==+∑。 思路2(叠加法):1(1)n n a a f n --=-,依次类推有:12(2)n n a a f n ---=-、 23(3)n n a a f n ---=-、…、21(1)a a f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1 11 ()n n i a a f n -=-= ∑ ,即 1 11 ()n n i a a f n -==+ ∑ 。 例2 已知11a =,1n n a a n -=+,求n a 。 解:方法1(递推法):123(1)(2)(1)n n n n a a n a n n a n n n ---=+=+-+=+-+-+= ......1[23a =+++ (1) (1)(2)(1)]2 n i n n n n n n =++-+-+= = ∑ 。 方法2(叠加法):1n n a a n --=,依次类推有:121n n a a n ---=-、232n n a a n ---=-、…、 212a a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12 n n i a a n =-= ∑ ,12 1 (1)2 n n n i i n n a a n n ==+=+ = = ∑ ∑ 。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初中三年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 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 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_丨=;丨3.14-π丨=π- 3.1 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 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 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 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 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 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4的平方根是士2,误认为4平方根为士 2,知道4=2. 15.二次根式: (1)定义: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

递推公式到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1.累加法:递推关系式为采用累加法。“累加法”实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 2.累乘法:递推关系式为采用累乘法。“累乘法”实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 3.构造法:递推关系式为(1),(2),都可以通过恒等变形,构造出等差或等比数列,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解题,其中的构造方法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来进行。 4. 和化项法:递推关系式为或一般利用进行转化。 一. 累加法: 递推关系式必须符合的特征:1()n n a a f n +-=, 当()f n 为常数时,{}n a 即为等差数列. 例1.已知12a = , 1n a +=2132n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训练: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1,((1) n n a a a n n n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训练:已知???-+==+)12(11 1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训练:数列{}n a 中,6112000,n n a a a n +==+,求1.a 变式训练:数列{}n a 满足12a =,12,(1)n 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二.累乘法:递推关系式必须符合的特征: 1()n n a f n a +=,当()f n 为常数时,{}n a 即为等比数列 例2.已知11,a = 11 n n n a a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训练:已知数列{}n a ,112,2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训练:已知?????+==+n n a a a n n 121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三.构造法1: 递推关系式为特征为:1n n a pa q +=+,由此式构造出1()n n a x p a x ++=+的形式.则{}n a x +是等比数列 例3.已知11,a =123n n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训练:已知???+==+5431 1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训练:已知???≥+-==-) 2(43211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四.构造法2: 取倒数法 例.(倒数法)已知数列{a n }中,a 1=5 3,a n +1=12+n n a a ,求{a n }的通项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三种方法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三种方法 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是数列的两种表示方法,它们都可以确定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只是由递推公式确定数列中的项时,不如通项公式直接,下面介绍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几种方法. 1.累加法 [典例1] 数列{a n }的首项为3,{b n }为等差数列且b n =a n +1-a n (n ∈N * ).若b 3=-2,b 10=12,则a 8=( ) A .0 B .3 C .8 D .11 [解析] 由已知得b n =2n -8,a n +1-a n =2n -8,所以a 2-a 1=-6,a 3-a 2=-4,…,a 8-a 7=6,由累加法得a 8-a 1=-6+(-4)+(-2)+0+2+4+6=0,所以a 8=a 1=3. [答案] B [题后悟道] 对形如a n +1=a n +f (n )(f (n )是可以求和的)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时,常用累加法,巧妙求出a n -a 1与n 的关系式. 2.累乘法 [典例2] 已知数列{a n }中,a 1=1,前n 项和S n = n +23a n . (1)求a 2,a 3; (2)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 (1)由S 2=43 a 2得3(a 1+a 2)=4a 2, 解得a 2=3a 1=3. 由S 3=53 a 3得3(a 1+a 2+a 3)=5a 3, 解得a 3=32 (a 1+a 2)=6. (2)由题设知a 1=1. 当n >1时,有a n =S n -S n -1=n +23a n -n +13 a n -1,

整理得a n =n +1n -1 a n -1. 于是a 2=31a 1,a 3=42a 2,…,a n -1=n n -2a n -2,a n =n +1n -1 a n -1. 将以上n -1个等式中等号两端分别相乘,整理得a n = n n +1 2. 综上可知,{a n }的通项公式a n = n n +1 2. [题后悟道] 对形如a n +1=a n f (n )(f (n )是可以求积的)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时,常用累乘法,巧妙求出a n a 1与n 的关系式. 3.构造新数列 [典例3]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则a n =________. [解析] ∵a n +1=3a n +2,∴a n +1+1=3(a n +1), ∴a n +1+1a n +1 =3,∴数列{a n +1}为等比数列,公比q =3, 又a 1+1=2,∴a n +1=2·3 n -1, ∴a n =2·3n -1-1. [答案] 2×3 n -1-1 [题后悟道] 对于形如“a n +1=Aa n +B (A ≠0且A ≠1)”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可用迭代法或构造等比数列法. 上面是三种常见的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题型和对应解法,从这些题型及解法中可以发现,很多题型及方法都是相通的,如果能够真正理解其内在的联系及区别,也就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自己的学习游刃有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一?代数: 1.1绝对值运算 2.1平面几何:角 1.2有理数的运算 2.2 三角形 1.3整式的乘法运算 2.3四边形 1.4整式乘法公式 2.4比例性质 1.5整式除法公式 2.5三角函数 1.6分式的运算公式 2.6与圆有关的公式1.7 一兀二次方程 2.7点与圆的位置1.8因式分解 2.8直线与圆的位置1.9不等式 2.9两圆的位置 1.10二次根式 1.1绝对值运算 1.2有理数的运算 1.3整式的乘法运算

1.4 整式乘法公式 1.5 整式除法公式 1.6 分式的运算公式 1.7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8 因式分解

1.9 不等式若,则 若,则 若,则 1.10 二次根式 2.1 角 1周角=360 ° 1 平角=180 ° 1 直角=90 ° 1°= 60 ;1 = 60”若,则/ A与/ B互为余角。 若,则/ A与/ B互为补角。 2.2 三角形 若,则 若,则 若,则为直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2.3 四边形 (a为底边长,h为底边上的高)(ab 为两邻边长) (ab 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 2.4 比例性质 若,则 若,则 2.5 三角函数

2.6 与圆有关的公式 圆周长 圆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2.7 点与圆的位置 设P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长为r,则点P 在圆上 点P 在圆内 点P 在圆外 2.8 直线与圆的位置 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半径长为r,则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相交 2.9 两圆的位置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则 两圆外离 两圆外切 两圆相交 两圆内切 两圆内含

如何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浅谈由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 数列部分知识是高考必考部分,有许多学生感觉自己等差,等比数 列还学的可以但许多时候数列部分题不会求数列通项公式式。而已知 数列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是一类考查思维能力的 题型,要求考生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想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 是递推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化归转换思想,通过适 当的变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将复杂的转为简单,达到化 陌生为熟悉的。那么下面我就已知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的基本类型作 一简单归纳。 分析:我们可用“累加”或“累积”的方法即 十 a n a n —1 或 a n = a n -1 a n -2 例1.(1)已知数列{a n }满足a1 = 1,an ^=a n + 2 1 ,求数列 2 n +n 式。 1 1 1 1 an — an = ------- = ----------- =—一 --- n 2 +n n(n +1) n n +1 /. a n =(a n -a n j) +(a n 丄一a n j) + ..... +(a 2- a i ) +a i 1111 1 1 1 =(―——)+(— -—)+ ……+ (:-1 )*1 -?_丄 n T n n -2 n T 1 2 2 一 2 n (2) 2s n = (n +1)a n /. 2s n -1 = na n -i (n > 2) 两式相减得: 2a n =(n+1)a n-na n-i (n >2) 类型一:a n +1 - a n = f (n)或 a"1 ⑵已知数列3满足心”管 ,求数列{屛的通项公式。 a 2 ...—a 1 a 1 {an }的通项 a n = (a n -a n -1) +(a n -1 —an -2)+ ....... +(a 2-ai)+ a i 解:(1)由题知:

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教案

教 案 课题: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 课型: 习题课 授课人:呼延敏 要点自主整合:累加法、累乘法两种基本的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累加法、累乘法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转化与化归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 学生能够通过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得到累加法、累乘法两种基 本的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并进一步拓展到“构造法”,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养成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已知数列递推关系求通项关系的几种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累加法、累乘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 例: 11=a n n a a +=+21 求n a 提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什么? 学生答:…………… 类型<一> 形如a 1=a, a n+1=a n +f ()n 型 其中f ()n 为可求和数列采用累 加法求通项 例1:数列{}n a 中a 1=1 a n+1=2n+a n 求a n 解析: a n+1—a n =2n ∴当n 2≥时a n —a n-1=2()1-n a 2—a 1=2 a 3—a 2=4

a 4—a 3=6 ..…… a n —a n-1=2()1-n 对上面的n-1个式子相加得到:a n =n 2—n+1 变式训练1:数列中{}n a a 1=1 a n+1=a n +2n 求a n 类型<二> 形如a 1=a, a n+1=a n *f ()n 型 采用累乘法 在引例1中将加号+变为乘号*即得到一个等比数列11=a n n a a *=+21 让学生回顾:等比数列中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什么? 学生答:………… 将变式训练1中的加号+变为乘号*得到如下例题 例2:数列中{}n a 11=a n n n a a 21*=+ 求n a 解析: 1+n a = n n a 2* ∴当2≥n 时 11 2--=n n n a a 21 2=a a 22 32=a a 3342=a a ……….. 11 2--=n n n a a

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几种方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对于递推公式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以通过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有时也用到一些特殊的转化方法与特殊数列。 方法一:累加法 形如a n +1-a n =f (n )(n =2,3,4,…),且f (1)+f (2)+…+f (n -1)可求,则用累加法求a n 。有时若不能直接用,可变形成这种形式,然后利用这种方法求解。 例1:(07年北京理工农医类)已知数列{a n }中,a 1=2,a n +1=a n +cn (c 是常数,n =1,2,3,…)且a 1,a 2,a 3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1)求c 的值 (2)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1)a1,a2,a3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2 022)2(2)() ,3,2,1(111113 12 2===++?=+∴=+=?=∴+c c a c c a a c a n cn a a a a a n n 因此(舍去)或解得又 (2)由(1)知n a a n a a n n n n 2,211=-+=++即,将n =1,2, …,n -1,分别代入 ) 1(2322 2121342312-=-?=-?=-?=--n a a a a a a a a n n 将上面n -1个式子相加得a n -a 1=2(1+2+3+…+n -1)=n 2 -n 又a 1=2,a n =n 2 -n +2 方法二:累乘法 形如 a n +1 a n =g (n )(n =2,3,4…),且f (1)f(2)…f (n -1)可求,则用累乘法求a n .有时若不能直接用,可变形成这种形式,然后用这种方法求解。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全新)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 .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⑤()n=n. ⑥a-n =1 n a,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 )3=27a9,(-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

递推公式转化通项公式

利用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定义法:利用等差等比的定义 (2)配凑法 (3)叠加法 (4)叠乘法 【例题】 根据下列条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a1=2,a n+1=3a n+2; (2) a1=2,a n+1=a n+n. (3)a1=1,2n-1a n=a n-1(n≥2). 【及时巩固】 根据下列条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a1=4,a n+1=4a n-3; (2)a1=2,a n+1=a n+2n+1; (3)a1=1, a n=3 n-1a n-1(n≥2).课后作业 1、数列{a n}中,a1=2,a n+1=1- 1 n a (n∈N*),则a4= ( ) A.-1 B. 1 2 C.1 D.2 2、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A.289 B.1 024 C.1 225 D.1 378 3、列{a n}中,a1=2,a n+1=a n+ln???? 1+ 1 n,则a n=() A.2+ln n B.2+(n-1)ln n C.2+n ln n D.1+n+ln n 4、设{ n a}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22 11 (1)0 n n n n n a na a a ++ +-+= (n=1,2,3,…),则它的通项公式是 . 5、在数列{a n}中,a1=1,a n+1=2a n+3(n∈N*),则a n= . 6、数列{a n}满足a1=33,a n+1-a n=2n,则a n= ; 7、数列{ n a}中, 1 a=1, 1 1 1 n n n na a a + + =(n∈N*),求 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