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研究现状分析——基于《岭南文史》的内容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弘扬岭南文化实践报告(2篇)

弘扬岭南文化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涵盖了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等地。

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弘扬和传承岭南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我们组织了一次弘扬岭南文化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面临诸多挑战。

岭南文化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形态,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为了唤起人们对岭南文化的关注,提高文化自信,我们决定开展此次弘扬岭南文化的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岭南文化知识讲座我们邀请了岭南文化研究专家为当地居民举办了一场岭南文化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岭南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等。

通过专家的深入讲解,使居民们对岭南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岭南文化展览我们组织了一次岭南文化展览,展出了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民俗风情、历史文物等。

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大家在欣赏展览的同时,了解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岭南文化体验活动为了让市民亲身体验岭南文化的魅力,我们组织了岭南文化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制作广式月饼、学习粤剧唱腔、体验岭南武术等。

通过这些活动,市民们不仅感受到了岭南文化的魅力,还加深了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

4. 岭南文化宣传推广我们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宣传推广岭南文化。

通过发布岭南文化相关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岭南文化。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市民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度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市民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许多市民表示,通过参与活动,他们对岭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传承和发展岭南文化打下了基础。

2. 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自信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弘扬岭南文化,市民们对自身文化有了更加自信的认识。

大家纷纷表示,要为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岭南文化论文

岭南文化论文

《岭南文化》期末论文岭南文化之潮汕文化岭南文化之潮汕文化潮汕文化博大精深,是以在明洪武年间设立的“潮州府”为中心发展演进而来的区域文化。

海内外潮人认同的潮汕地区指潮属八邑:即今天的广东潮州、汕头、揭阳三地级市以及梅州市的丰顺县。

我是一个潮汕人,生于潮汕,长于潮汕,对于这片母亲地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为作为一个潮汕人感到自豪。

潮汕与广府、客家文化共同组成了岭南文化主要构成部分。

接下来我将大概介绍一下潮汕文化。

一、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即潮汕话,属闽南语系,具有悠久的历史。

潮汕话词汇丰富,有许多词具有地方特色,各地的方言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市不同县的人的口音也会有较大差别,因此经常会出现两个潮汕人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但都会亲切的称对方“胶己人”(自己人)。

潮汕方言很有特点,每字都有八音,有数不尽的生动丰富的俗语。

二、潮剧潮剧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话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地方戏曲剧种,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

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

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

在潮汕地区,逢年过节晚上便会搭台唱戏。

老老少少们吃完饭便带上凳子去看戏,甚是欢乐。

在我小时候爷爷也曾带我去看戏,尽管不懂看还是看得很开心,那是属于乡下的独特的记忆。

随着电视机,DVD等出现,在平时老人们也可以在家里津津有味的看起潮剧了。

三、英歌舞北有秧歌,南有英歌。

英歌的源流可溯到明初甚至更早。

现今的英歌舞是在普宁的潮汕后续的一些武装起义事件中加入武术套路形成,而后传到潮阳、惠来各县。

在我的家乡,过年时,英歌舞队便随着游街表演队伍在路上边走边表演。

演员造型源于梁山108好汉,脸上画的脸谱甚是好看。

演员手持双短棒随着音乐节奏敲击旋转煞是好看。

小时见到便对好汉们的威武霸气很崇拜,很想学他们转棒的功夫,可惜一直没机会。

四、潮汕工艺潮汕木雕起源于唐宋时期,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引言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但是在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冲击,岭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情况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文化,其内涵和特色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建筑艺术、饮食文化、戏曲艺术等多个方面。

岭南方言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如粤语是岭南地区最为普及的方言,而客家话也在部分地区广泛使用。

岭南的建筑艺术包括了精美的岭南建筑,如岭南园林和古建筑群等。

岭南的饮食文化以粤菜和客家菜为主要代表,其口味独特,风味鲜美。

岭南还有悠久的岭南戏曲艺术,如粤剧、客家戏等,这些都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核心特色。

二、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状况1. 认知水平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是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对岭南文化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他们对岭南方言、岭南建筑、岭南饮食、岭南戏曲等方面的了解很有限,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认知。

2. 传承意识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传承意识也比较薄弱,对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岭南文化时,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对岭南传统文化的态度较为冷漠。

这也是岭南文化传承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大学生对岭南文化传承的困难1. 社会环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冲击,岭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困难。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传统建筑逐渐消失,粤语和客家话在城市生活中的使用也逐渐减少,岭南饮食文化受到西方快餐文化的冲击,传统戏曲艺术受到现代娱乐方式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引言:岭南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群体中,他们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和传承问题备受关注。

一、岭南文化的概述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它包括了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的文化元素。

岭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融合了多个民族对南方地区的贡献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岭南文化以岭南山水、岭南民居、岭南美食、岭南语言等为代表,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二、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状况1.知晓度较低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有限。

很多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学生连岭南文化的概念都不清楚。

2.兴趣欠缺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的多样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大减少。

在岭南地区,很多大学生更加偏爱流行文化和现代时尚,对于岭南文化缺乏浓厚的兴趣。

3.缺乏深入了解部分大学生对于岭南文化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对于其中的内涵和艺术价值缺乏深入的了解。

他们只是浅尝辄止,很少主动去学习岭南文化的内在精髓。

三、传承岭南文化的途径和策略1.教育引导加强对岭南文化的教育引导是传承岭南文化的关键。

学校应该将岭南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对岭南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2.文化体验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传统戏曲表演、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增加对岭南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3.新媒体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岭南文化,吸引大学生的注意。

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音频节目等形式,让大学生更轻松地了解和传播岭南文化。

4.传承者的作用传承者的作用不可忽视。

传承者应该具备深厚的岭南文化知识和独特的艺术技能,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传授给大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成为岭南文化的传承者。

岭南文史

岭南文史
岭南文史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学术期刊
01 办刊历史
03 办刊成果
目录
02 办刊条件 04 文化传统
基本信息
《岭南文史》创刊于1983年,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管,广东省人民政 府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类学术期刊。
据2019年第4期期刊内页显示,《岭南文史》编辑委员会有顾问4人;编辑部有编辑4人,特邀美编1人。
4、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
谢谢观看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出版发行
影响因子
出版发行
据2020年3月27日中国知显示,《岭南文史》共出版文献量2907篇。 据2020年3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岭南文史》共载文1279篇,基金论文量为35篇。
收录情况
《岭南文史》被中国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0年3月27日中国知显示,《岭南文史》总下载次数次、总被引次数3244次。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人员编制
栏目方向
《岭南文史》设有专稿、文化论坛、古今人物、文苑春秋、教育史话、天南地北等栏目。 《岭南文史》挖掘、整理、研究岭南地区丰富、悠久、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等内容。
人员编制
据2019年第4期期刊内页显示,《岭南文史》编辑委员会有顾问4人;编辑部有编辑4人,特邀美编1人。
标识
投稿指南
1、基本要求投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 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2、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

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引言岭南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他们对岭南文化传承的态度和行动,以期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情况1.1 对岭南文化的基本认知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可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基本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岭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他们认为岭南文化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的文化,包括语言、饮食、建筑、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岭南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认同。

他们认为岭南文化独具魅力,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值得传承和发扬。

一些大学生表示,他们会主动了解和学习岭南文化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岭南文化的魅力。

调查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即部分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失。

他们对于岭南文化的历史发展、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接受岭南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宣传工作。

在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他们对岭南文化传承的态度整体上是积极的。

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他们愿意为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和贡献。

他们认为岭南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应当得到妥善传承和弘扬。

2.2 对岭南文化传承的行动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岭南文化传承活动中。

一些高校组织了岭南文化的讲座、展示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有些大学生还主动加入到岭南文化研究团队中,深入挖掘、整理和推广岭南文化的传统知识和技艺。

岭南文化的开创性研究——评《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的开创性研究——评《岭南文化》

作者: 啸父
出版物刊名: 开放时代
页码: 61-63页
主题词: 岭南文化 开创性研究 地域文化 百越文化 中原文化 历史地位 少数民族文化 民俗文化 世俗文化 近代思想文化
摘要: <正> 《岭南文化》(李权时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的 “后记” 写道:“我们对岭南文化的系统理论研究,没有前例可援,因而可以说是一个尝试。

”确实,以往对岭南文化的研究是零散的、局部性的或描述性的,许多称不上文化学研究。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地域文化形态,岭南文化起步较晚,长期被视为化外文化,史学对它的研究自然只能是肤浅的。

岭南重要的文化典籍几乎都具有这一特点。

杨孚《南裔异物志》主要内容是对岭南物产。

岭南文化调研报告文字内容

岭南文化调研报告文字内容

岭南文化调研报告文字内容1. 背景介绍岭南文化是指位于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区的独特文化形态。

岭南地区地势崎岖,山峦纵横,民风淳朴,历史源远流长。

本报告旨在对岭南文化进行调研,了解其独特之处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岭南文化特点2.1 地域特色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势复杂,山川壮丽,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岭南人民以山水之间的宜人环境为依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2.2 禅宗文化的融入岭南地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禅宗强调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觉醒。

这一思想在岭南地区得以迅速传播并深深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文化。

2.3 粤剧文化的传承岭南地区的广东省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的粤剧的发源地。

粤剧以其独特的曲艺表演和特色音乐而闻名,深受岭南人民喜爱。

粤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更是带着岭南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传递着他们的独特文化精神。

2.4 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岭南地区家风家训的传承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方面。

岭南民间饱含着家族文化,注重家教家风,弘扬家族的美德与传统。

家族对于岭南人民来说非常重要,是他们强大凝聚力的源泉。

3. 岭南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1 旅游业的繁荣岭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客们可以在岭南地区欣赏到美丽的山水景色,领略到纯朴的民风民俗,体验粤剧和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

旅游业的繁荣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岭南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当地人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推广,将传统的工艺、技术、艺术带入现代生活中,创造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如陶瓷工艺品、手工艺品等。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岭南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2017年/第11期/4月(中)岭南文化研究现状分析——基于《岭南文史》的内容分析研究何文婷陈瑜林*(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作为广东省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期刊《岭南文史》,其对岭南文化研究现状与趋势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对《岭南文史》近三年内容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岭南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当前岭南文化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主要在于岭南历史和岭南人物方面。

关键词岭南岭南文化岭南文史广东地方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7.04.088The Analysis of South of Lingnan Culture Research Status——Based on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Lingn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HE Wenting,CHEN Yulin(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Guangdong 514015)AbstractThe study analyzed ”Lingn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with content analysis method.It showed that the research ofLingnan culture had achieved some good successes.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s were the most hot topics.Key words Lingnan;Lingnan culture;Lingn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Guangdong;local cultures 1问题的提出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研究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必然要求。

《岭南文史》期刊是专门研究岭南文化的重要期刊,是研究岭南文化的主要学术阵地。

对于岭南文化研究分析,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众多,如黄明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岭南文化的三次大兼容和三个发展高峰,[1]叶岱夫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了岭南文化的区域系统,[2]唐孝祥分析了岭南文化的基本精神,[3]梁凤莲研究了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4]刘益分析了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5]而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岭南文化研究的分析还很少,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内容分析,力图通过对《岭南文史》的近几年载文的分析,以期从期刊学术载文的角度,了解岭南文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研究提出有益意见和参考。

2研究方法与过程本文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它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

[6]目前,研究者还很少把内容分析法运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仅有唐智松等学者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重庆陶研文史》,从而得出了重庆陶瓷研究文献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7]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对《岭南文史》开展研究,以期获得岭南文化研究的状况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为岭南文化研究提出有益意见和建议。

研究以《岭南文史》期刊2014年第一期至2016年第二期共十期刊载的文章作为研究样本,在抽样期间,采取统计、对比、文本分析等方法对其现状进行研究。

《岭南文史》是季刊,一年有四期,本研究共选取了十期共173篇文章进行分析,由于其中的图片新闻等的学术性较不高,在本次调查中进行了适当的删减。

3研究内容与分析3.1载文单位统计分析载文单位是期刊文章的出处,在本研究中,载文单位主要划分为高校、文博馆、出版社、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作家协会、媒体及其他等几个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岭南文史》刊载的文章最中来自高校的最多,所占调查总比重的39.9%,包括广东省内的重点大学,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还有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等为代表的省外高校。

由此可见,高校学者是研究岭南文化的主力军。

其次是文博馆,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广州鲁迅纪念馆等,占调查总数的28.7%,说明广东省内各文物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的学者,也是岭南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群体。

再次,来自行政事业单位的载文也不少,占调查总数的19.6%,如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政协、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广西社会科学院等,说明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也有很多岭南文化研究的学者,机关单位的岭南文化研究气氛也比较浓。

来自作家协会、出版社以及媒体的较少,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科技出版社、羊城晚报、梅州日报社等,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6%,2.6%,2%;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企业的也占了调查总数的2%,包括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无线网络运营中心、广东省出版集团等;另外,占调查总数2.6%的其他单位。

从统计结果可以说明《岭南文史》刊载的文章来源主要是1892017年/第11期/4月(中)高校、文博馆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其中也不乏媒体、出版社、企业和中学等学术较冷门单位,各行各业都有涉及,来源广泛,研究题材丰富,说明岭南文化研究得到众多行业学术人士的关注。

3.2栏目载文总数统计分析衡量一个栏目信息量的重要指标是栏目的载文量。

本文对《岭南文史》的栏目进行了统计,共选取163篇。

其中,历史长河栏目和史海钩沉栏目载文量最大,共44篇,有《黄埔军校与扶助农工》,《梁启超对先秦儒家伦理与政治关系的解读》,也有《清代广州十三行与法国经贸文化交流》,还有《石峡文化——岭南史前考古学文化的重大发现》。

其次就是文苑艺坛栏目,人杰风华栏目,馆员风采栏目,分别有13、12、11篇;另外文化论坛、岭南风物栏目载文量相同。

其中载文量最少的是学术争鸣,研究动态,异国艺术以及书坛品评栏目,均只有一篇,学术争鸣栏目的是《潮剧源流新证——兼与《潮剧史》一观点商榷》;研究动态栏目的是《新世纪以来岭南文化研究综述》;异国艺术栏目的是《中国对越南磨漆画的研究》;而书坛品评栏目的是《佛山历史的正名之作:读《佛教与佛山文化》有感》。

此外,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栏目载文量也不少,如《试论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作出的历史贡献》、《抗战时期日军飞机对梅县多次空袭》、《广东抗日第一仗——南澳血战》等,极具时代和地方特色。

可见,《岭南文史》十期文章中栏目共有23个,设置广泛且涵盖了各个方面,很有特色。

从载文量统计结果可以说明历史长河栏目以及史海钩沉栏目在《岭南文史》中有很高的地位,反映出《岭南文史》的岭南文化研究方面重点在岭南历史方面。

3.3文章作者统计分析通过作者信息可以反映研究的人群,单位,本文对《岭南文史》2014至2016年十期的论文高产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

其中,来自中山大学的黄启臣发表的数量居第一,达到7篇,发表了《阿拉伯沉船的唐代商货文物实证海上丝路繁盛发展》、《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美贸易——兼论广州“一口通商”的始发港地位》等。

其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侯月祥,发表《学术大家为人楷模——记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粤剧大师马老师、红姐鼓励我要好好传承粤剧”——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关国华访谈》等6篇;来自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陈汉初发表了《从“尺素雅牍”到世界遗产名录的成功申报》《试论潮汕民间祖传手抄中医秘方的重要价值》等5篇。

这三位学者不仅是岭南文化研究的高产作者,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岭南文化研究学者。

3.4主题统计分析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高度概括了文章中心。

本文对《岭南文史》刊载的170篇文章进行了主题分类。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岭南史主题的最多,占调查总数的24.1%,有《开放进取的珠江文化史》《汉武帝时期的司法状况》《试论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作出的历史贡献》等41篇;其次是岭南人物,占了调查总数的20.0%,有《黄天骥先生的学术人生》《我和两位前辈馆员的书画缘——怀念蔡敬翔、莫仲予两先生》等34篇;文学艺术主题的占所占调查总数的17.6%,有《学习和创作文言文的现实意义》《一声迟来的“惊雷”——《雷州文化概论》读后感》等30篇。

这三个方面总共占了一半以上数量的文章,说明岭南史、岭南人物和岭南文学艺术,是岭南文化研究的主要热点。

而民俗风情和岭南建筑主题的最少,有《广州花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及人文关怀》《广东珍稀戏曲发展源流概述》《飞鹅岭与西樵山》等共5篇,仅占了1.8%和1.2%,这些方面还亟需学者们加强关注和研究。

4结论与建议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近三年《岭南文史》载文,得出了近年岭南文化研究领域的状况和特点,主要结论如下:岭南文化研究领域较稳定,高校是岭南文化研究的主力军,并且广东省内各文物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的学者,也是岭南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群体。

另外,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也有很多岭南文化研究的学者,其中也不乏媒体、出版社、企业和中学等学术较冷门单位,各行各业都有涉及,来源广泛,研究题材丰富,研究学术氛围浓厚,另外,还有不少岭南文化研究的高产学者,说明岭南文化研究得到了众多行业学术人士的关注,更有学者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

岭南文化栏目设置广泛且很有特色,涵盖了历史文学文物建筑人物名俗,覆盖了大部分岭南文化研究领域,各栏目载文数量不一,数量相差较大。

岭南文化研究主题多样,范围广泛,其中研究岭南史、岭南人物和岭南文学艺术的文章最多,是岭南文化研究的热点,学者们非常关注岭南的历史、人物及文学艺术研究。

不过,岭南文化研究还存在岭南文化研究兼容性不够,研究主题还不够广泛等不足,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增强岭南文化研究的兼容性,打破校域界限,鼓励各行各业人士学者参与岭南文化的研究。

调查发现,岭南文化研究人士主要集中在高校,然后是文物馆和博物馆等,对于媒体、企业等一些学术冷门单位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吸收更多合适的稿件,使岭南文化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2)扩大岭南文化研究的领域,均衡发展。

调查发现,岭南文化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岭南历史、人物、文学艺术方面,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来说,要充分并全面挖掘,特别是在岭南建筑和民俗风情主题等方面,研究的文章较少,亟需学者们加强关注和研究。

*通讯作者:陈瑜林实证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