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_一_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_一_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_一_

颗粒饲料200~300千克、螺蛳2000~2500千克、小杂鱼

等其他饲料100千克左右,可生产商品虾350~450千克/

亩。若全程投喂罗氏沼虾全价饲料也同样可以取得上述

结果,且使用较为方便,每亩水面的最高利润可达5000

元以上。

由于罗氏沼虾具有夜晚四处游动和觅食的特点,因

此占全天投喂总量1/3的饲料在白天投喂、2/3在傍晚投

喂。同时,晚间虾苗大多数集中于池塘边的浅水区,因

此2/3的饲料应沿池边均撒。全天的摄食高峰在傍晚的

19:00至午夜的24:00,在此时段里应确保罗氏沼虾能吃

饱、吃好。

(待 续)我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鱼历史最悠久的国家,3100多

年前殷代卜辞中有“贞其雨、在圃渔”的纪录,说明在

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挖塘养鱼。在距今2400多年前的

《养鱼经》中,范蠡详细地记载了齐国人凿池养鱼的历

史,在汉代人们发明了在池塘边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池塘

养殖环境的方法,唐代出现了池塘混养方式。到了宋代

人们对鱼池建造技术已有相当的认识,浙江一带出现大

面积开挖池塘养鱼的历史。明代著名农学家贾思勰著的

《作鱼池法》对池塘的深浅、形状、池底结构以及鱼池

布局等有了详细的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的池塘养殖业

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的

生产力水平不高,池塘养殖设施仍然存在着因陋就简、

设施简单等问题,池塘养殖水平也普遍不高。70年代

后,全国各地兴起大规模的池塘改造建设,池塘基础设

施有了极大的改善,极大地带动了池塘养殖业的发展,

如浙江杭嘉湖地区4万亩连片池塘建设,江苏太湖地区

1.2万亩连片池塘养殖等,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典范。

80年代以后,随着池塘设施水平的提高和人工繁育技

术、机械增氧技术以及配合饲料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池

塘养殖水平迅速提高,池塘养殖发展成为我国水产业的

主要生产方式,到2006年全国已有淡水池塘养殖面积

253.1万公顷,池塘养殖产量占全国水产总量的41%以

上。我国成为世界上池塘养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

是,随着池塘经营方式的调整,养殖者在片面追求养殖

产量的同时却忽略了池塘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目前,

我国多数养殖场都出现了池塘养殖设施破败陈旧、池塘

坍塌淤积严重、养殖生产方式单一的状况,由此引起的

池塘养殖污染、水资源浪费、食品安全等问题也越来越

严重,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池塘设

施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

已把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列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水产业

的重点任务”。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池塘规范化建设的

情况,介绍池塘改造建设的技术方法,希望能为国内池

塘规范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池塘规范化改造的意义

池塘规范化建设是在一定标准规范下开展的池塘养

殖系统改造建设,是实现池塘健康养殖的基础。

在目前形势下推进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重要意义:

1.可以全面提升我国池塘养殖基础设施水平,促进

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几十年来基础设施投入很少,养殖生产设施破败、简陋

的状况与我国水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不符合我国

农业发展的要求。实施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可以全面

提升池塘的基础设施水平,为池塘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

奠定基础,有利于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可以控制养殖污染、节能、减排,实现“环境友

好、资源节约”的养殖目标: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可以

改变传统养殖池塘的系统结构,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

殖环境营养物质的转化利用,增加产出、提高效益,实

现循环经济。从而达到控制养殖污染、节能、减排,实

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养殖目标。

3.可以促进池塘养殖模式升级,实现健康养殖:实

徐 皓1,2 刘兴国1,2 吴 凡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2.国

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工程岗位,上海 200092)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一)

施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的池塘养殖水平,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有利于养殖结构调整,实现健康养殖。

二、池塘规范化改造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池塘改造不是简单的“推老塘、挖新塘”,池塘改造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减轻养殖污染、实现水产养殖的生态化无公害生产。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方案不仅考虑养殖生产特点、环境条件以及资金状况等,还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池塘设施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良好规范的养殖设施是实现“健康、安全、高效”养殖生产的基础。在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时应根据养殖特点和地域条件,制定合理的“标准”,池塘设施改造建设的标准既要符合当地养殖需要,也要考虑养殖场的发展需求。

2.养殖环境修复与病害控制 近年来,养殖外部水源环境日益恶化,给水产养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养殖者片面追求产量更加剧了池塘老化和底泥淤积,造成了池塘养殖的病害频发和药物乱用,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实施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时,可以考虑通过底泥处理、系统建设、水处理设施、养殖水质调控设备设施等,建设一个健康养殖系统,实现健康养殖。

3.养殖系统构建与富营养物质排放控制 水产养殖中可产生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图1)。据资料介绍,目前池塘每养殖1吨四大家鱼,需要排放氨氮2.63千克、化学耗氧量52.4千克,按照2007年全国四大家鱼产量1350.9万吨计算,全国四大家鱼养殖的氨氮年排放量可达3.6万吨,化学耗氧量达70.8万吨,全国池塘养殖每年的氨排放量达到10.4万吨,数据是惊人的。在实施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时,要考虑养殖富营养化物质的排放控制与利用,做到控制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富营养化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保障。目前的养殖设备主要有增氧机械、排灌设备、投饲设备、水质监测(化验)仪器等。在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和养殖模式系统构建时,应根据养殖发展需要配备合理的设备、仪器等,提高池塘养殖生产效率。

5.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池塘养殖场在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的同时还应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包括水质管理、养殖管理、设备管理、设施管理、用药管理、品质管理等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总之,池塘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各地在推行池塘规范化建设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当地的养殖情况和环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池塘设施改造建设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实现池塘设施规范化,促进池塘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整体水平。

三、池塘建设的基本条件

新建池塘养殖场应符合当地政府的区域规划,若规划中不允许池塘养殖,则不考虑在此地建场。在新建养殖场前要认真调研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需要,以便合理确定池塘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等。同时应考虑建设区域的自然、水源、土质、交通等基本状况。

1.水源丰富、水质良好 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常年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养殖场区的地形、水利等状况,有条件的地区可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待 续)

图1 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流动

4.推广养殖机械化、数字化 先进的养殖设备对于提高养殖效率、减轻劳动力负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手册大全--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全套———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一、系统模式 根据水产养殖场的规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满足养殖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具体内容作适度调整。 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指具备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设施设备条件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经济、灵活”的特点。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池塘养殖生产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模式要求,须具备以下要求:养殖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符合生产要求,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要求(NY 5051)》养殖场有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水电、通讯、道路、办公值班等基础条件,养殖场配备生产所需要的增氧、投饲、运输等设备,养殖生产管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等。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池塘改造建设和管理需要。 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改造建设的池塘养殖模式,其特点为“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标准化池塘养殖场应包括标准化的池塘、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还有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养殖用水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养殖排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肥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质量销售等生产管理制度。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集约化池塘养殖推行的模式,适合大型水产养殖场的改造建设。 3.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 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是在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基础上,利用养殖场及周边的沟渠、荡田、稻田、藕池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排放或回用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节水再用,达标排放,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的特点。养殖场一般有比较大的排水渠道,可以通过改造建设生态渠道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闲置的荡田可以改造成生态塘,用于养殖源水和排放水的净化处理;对于养殖场周边排灌方便的稻田、藕田,可以通过进排水系统改造,作为养殖排放水的处理区,甚至可以以此构建有机农作物的耕作区。 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的生态化处理区要有一定的面积比例,一般应根据养殖特点和养殖场的条件,设计建造生态化水处理设施。 4.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 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池塘养殖模式,它具有标准化的设施设备条件,并通过人工湿地、高效生物净化塘、水处理设施设备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一般有池塘、渠道、水处理系统、动力设备等组成。 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鱼池进排水有多种形式,比较常见的为串联形式(如图1所示),也有采用进排水并联结构(如图2所示)。池塘串联进排水的优点是水流量大,有利于水层交换,可以形成梯级养殖,充分利用食物资源;缺点是池塘间水质差异大,容易引起病害交叉感染。池塘串联进排水结构的过水管道在多个池塘间呈“之”字形排列,相邻池塘过水管的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801)

水产养殖(090801)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与培养目标 水产养殖是水产学主要的二级学科之一,重点研究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是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 水产养殖以近代生物学为基础,它的发展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类食物结构,满足了人口日益增长对水产品的需求,同时还促进了食品、医药、化工、印染等多行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该学科的发展融合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苗种繁育到成体养殖的人工控制程度日益提高,生产向着健康、无公害的绿色养殖方向发展。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产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水产事业建设服务。 2.掌握水产养殖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动态,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掌握至少1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水产养殖是以数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水产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等的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本专业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 1.渔业水环境保护 近年来在河南省大面积的养殖池塘或水库中,由于精养投饵、施肥与养殖水体管理缺乏科学性而导致了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经常引发池塘死鱼,给水产养殖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成为我省池塘养鱼生产发展的

淡水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淡水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 可 行 性 研 究

报告二00八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 第二节编制依据与范围 (1) 第三节项目概要 (3) 第四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第五节结论 (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7) 第一节项目提出背景 (7)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市场分析 (13) 第一节市场需求分析 (13) 第二节经营方式 (15)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18) 第一节建设规模 (18) 第二节建设内容 (18) 第五章场址及建设条件 (19) 第一节项目场址 (19) 第二节建设条件 (19) 第六章物流配送服务、信息服务及设备方案 (23)

第一节信息化管理服务 (24) 2、网络管理中心建设 (26) 第三节设备方案 (28) 第七章建筑方案 (32) 第一节项目总平面布置 (32) 第二节建筑方案 (33)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37) 第一节设计标准 (37) 第二节设计原则 (37) 第三节项目污染及治理措施 (38)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 (44) 第九章节能 (45) 第一节编制依据 (45) 第二节节能原则 (45) 第三节节能措施 (46) 第四节节水措施 (47) 第十章卫生防疫与消防安全 (48) 第一节卫生防疫 (48) 第二节消防安全 (49)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51) 第一节组织机构 (51)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51)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 (53) 第一节项目实施期 (53) 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 (53) 第十三章招投标 (54) 第一节招标依据 (54) 第二节招标工作 (54)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7) 第一节投资估算 (57) 第二节资金筹措 (61) 第十五章财务分析 (62)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基础数据 (62) 第二节销售收入及成本 (62) 第三节利润与盈利估算 (64) 第四节盈亏平衡分析 (65) 第五节财务评价结论 (66) 第十六章社会评价 (67)

鲈鱼淡水养殖技术

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镇 1鲈鱼淡水养殖技术 鲈鱼隶属鲈形目、常鲈鱼亚科,广盐性鱼类。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丰富。鲈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深受人们欢迎。其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建造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二、苗种培育 放养品种以天然鲈苗最佳。从海区捕捞的鲈苗 (体长1.5~ 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 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 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 强氯精或15ppm 福尔马林泼洒消毒一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 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 三、饲养管理 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 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尾/亩。水深1.5米以上, 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 、C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同时定期用 0.4ppm 强氯精或20ppm 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药物防治要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等药物。每天做好巡塘管理, 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四、疾病防治 鲈鱼抗病力较强, 自然条件下不易患病。 但人工高密度养殖因其生存环境及空间发生很大变化,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疾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数学建模论文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水产养殖行业,而其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但是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本文主要采用了MATLAB程序中的相关系数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单侧检验等方法对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相关模型。 针对问题一,首先将题目中要进行分析的量给找出来,同时将他们运用MATLAB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针对问题二,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对数据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最后利用确定的权重,建立池塘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池塘水体质量进行分级。 针对问题三,建立单侧检验相关性模型。首先,运用SPSS软件分析理化因子与水华发生的相关性;然后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针对问题四,利用MATLAB建立鱼类生长周期体重模型,运用二次函数建立关于体重与生长周期的拟合方程。建立浮游植物密度与时间的关系模型并得到图像。 针对问题五,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结合附件资料分析,可以得到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的方法,并据此提供建立生态养殖模式的方案。 关键词:单侧检验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综合评价 一、问题重述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近年来,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大量排泄废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养殖对象的不同程度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主要浮游生物数据及鱼虾生成等数据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控制并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减小环境污染等。通过对水华发生的了解,加强大家环保意识。 根据附件1-8完成如下问题: 1)通过附件1中数据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通过附件2中数据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3)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鱼养殖技术 ? 1.淡水养鱼技术要点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公斤,如放养0.5--0.75公斤的可长到1.0--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5公斤,团头鲂 150--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高产放养模式: 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裸藻水华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方法 日期:2014-06-30 11:27 作者:来源:农博网点击:54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它们的危害和防治已为大家熟知,而对裸藻水华认识较少,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报道也较少。但在近几年,随着水源的日趋紧张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无论是精养鱼塘还是精养虾塘,裸藻水华均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裸藻大量繁殖的池塘,在当前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评估中,可以判断水体属于比较清瘦的,因为它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清瘦。本文结合临塘实践,试对裸藻水华的发生特点、危害调控和倒藻后的处置谈点浅见。 一、特点 1、裸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比如水源不充足的精养池塘、稻田等,而水库、河沟、江河很少见。套养不合理的精养鱼池和虾池容易发生。 2、裸藻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C-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也就是说,裸藻水华在鱼虾主要生长期均可发生。即使是冬棚养殖,如具备裸藻生长的温度、光照、pH等条件,仍可发生。 3.裸藻水华水色多样常见有三种: 一、是绿色、蓝绿色,以绿色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体为绿色而使水华呈绿色,大量繁殖后即呈蓝绿色。 二、是红褐色,俗称“铁锈色”、“铁锈水”,属于一种清瘦的水质,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或橘黄色,加之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并聚集在水面表层,形成浮膜,多出现于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时节,形成后,水面覆盖率可达30%~100%,这种水华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变化。 三、是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和多种裸藻大量繁殖的结果,此时水色变化不大。凡以裸藻为主的水华,均可称为裸藻水华。实际上,会因各藻种比例、光照强弱、有机质和泥沙的多寡等,存在细微水色差异,情况比较复杂,需仔细鉴别。 4.裸藻水华容易倒藻裸藻细胞无细胞壁,只是由质膜下的原生质体外层特化成表质,多数表质软的种类,其形态还能发生变化,故具变形特性;裸藻绝大多数生长于中性或偏酸或偏碱的水体中,pH在6.5~8.5之间。这与蓝藻有区别,蓝藻大量繁殖时,pH多在8.5以上;裸藻对温度适应范围虽然很大,但对温度突变很敏感。基于上述特点,当遇到恶劣天气或环境变化较大时,裸藻比蓝藻、绿藻等更容易突然集体死亡而发生倒藻现象。 5.裸藻水华不易杀灭据试验:0.7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7 6.8小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1.4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也不明显,48d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2.8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抑制作用迅速而明显,杀灭作用也显著;5.6mg/L以上硫酸铜能迅速杀灭裸藻。这说明在鱼虾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

淡水鱼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问答

淡水鱼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问答 这是一个初级的有关淡水鱼类养殖的知识问答,适用于刚刚进入公司的非专业员工的初步培训。我们在这里讲的淡水鱼,主要是指我国养殖面积最大,养殖历史最长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以及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等。其他的特种或名贵的养殖对象不包括在内。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编者的非专业和有限的知识,再加上时间仓促,不足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同仁们不吝赐教。本人不揣唐突出己纰漏,实为同仁们学习之业中能起抛砖引玉之想,谢谢大家的包涵! 四大家鱼养殖模式为什么是最经典的养殖模式?众所周知,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封建的种养殖经济引领世界,在长期的养殖历史过程中,逐渐地在不断的筛选择优淘汰中,固定下一个经济高效的立体混养模式。具体地说,在一个养殖水体中,按各种鱼类的自然生长习性,本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又充分地获猎利用水体,提高效益的意图。把鲢鱼放在养殖的表层,顺其以天然藻类和浮游物为饵料的习性;而鳙鱼在鲢鱼之下,也是滤食水中的浮游藻类和有机物;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层,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而青鱼、鲤鱼、鲫鱼生活在水的底层,以螺蛳、沉底的有机碎屑、残饵、鲢鳙草鱼的粪便为饵料。这样,各鱼种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好一个水体的稳定,成就了一个高效利用水体的共生共长的混合立体养殖模式。 养鱼要成功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首先,养鱼当然要有鱼种,很多的养殖户在这一点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他们没有任何比较和

要求,从就近的但非常简易的鱼苗孵化场购进种苗,结果一些近亲繁殖的不带任何疾病抗体的种苗下塘,注定夭折和损失的结局就在所难免。第二,饲料,饲料的好坏对水产鱼类的养殖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在鱼生长的不同阶段,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不一样,而且饲料的原材料是否干净卫生?防腐剂和抗生素的含量是否超标?都对鱼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第三,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养殖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贯穿于养殖的始末,水质管理(包括底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功,即使是种苗,饲料等两个条件优越,水质的管理跟不上的话,也能因水体的诸多理化指标的恶化而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死亡,从而从根本上造成养殖的失败。第四,病虫害防治,俗话说,养鱼不死,富得流油,让在随着环境的恶化,暴发性鱼病地不确定性暴发,时刻地威胁着养殖的成败,一旦鱼病暴发,就是神仙来也回天乏力。因此,水产养殖历来就是防病重于治病,我们病虫害防治的根本,也就是心防为主,二防病的开始,也就是从日常的精细管理出发,重点在于对水质、底质的调控管理,能以好的饲料和过硬的鱼种,以保证养殖的成功丰收。 施肥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施肥?高产、高效促进渔业生产是池塘施肥的根本目的,因鱼池施肥时培养鱼类大然饵料的重要途径,它通过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增加腐屑食物群,以作为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以及草食性鱼类的饵料,池塘肥料的种类可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微生态制剂)三种,有机肥营养成分全面,肥效持久,一般作为基肥施用;无机肥肥效短,但作用迅速,一般作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本技术来源三个背景。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加上年久失修等因素影响,进、排水渠道及池塘内淤泥、鱼类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淤积严重,池埂坍塌,病害越来越严重,用药增多,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水产养殖病害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化、集约化程度逐年提高,加上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渔用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各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容易滋生,导致水产养殖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十亿元。三是渔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农业外源性污染的不断加剧以及水产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和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使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渔业安全已成为近年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西省开展现代渔业鱼池改造,并配套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推广过程中降低死亡率8%,减少鱼药使用,提高鱼的品质,亩增收节支27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一、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鱼种放养前严格清池 池塘淤泥过多,使池变浅,水体空间变小,削弱了池塘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能力;淤泥中大量的有机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毒,抑制养殖生物的生长;淤泥中有很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劣时,生物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而致病微生物却大量滋生蔓延,导致疾病爆发流行。因此,池塘养殖成鱼,在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清池。清池包括清除淤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 1.1清除淤泥 根据池塘的产量水平,养殖二到三年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淤泥一次。方法是:年底捕完鱼后,排干池水进行晒塘,待淤泥晒干后,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把淤泥全部清除到塘基上,同时挖深池塘,使池塘深达3—3.5米,保持池塘水深2.5—2.8米,扩大池塘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自身的生产潜力。对于无法晒塘的池塘,应使用污水泵或水下清淤机尽可能地清楚淤泥。 1.2池塘水体消毒 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消毒池塘水体,方法是:(1)干法消毒:排干

A题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A题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近年来,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大量排泄废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养殖对象的不同程度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主要浮游生物数据及鱼虾生成等数据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控制并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减小环境污染等。通过对水华发生的了解,加强大家环保意识。 根据附件1-8完成如下问题: 1)通过附件1中数据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通过附件2中数据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3)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4)结合附件及以上分析,建立鱼类生长与体重相关模型。在养殖鲢鱼、鳙鱼等的生长过程中可以摄食浮游生物,净化某些藻类,构造一个与1号池相同大小的净化池,通过水循环,并放养鲢鱼或鳙鱼,放养多少才能净化1号池中的藻类,净化效果如何。 5)结合附件及通过查阅资料构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通过以上养殖从而使淡水养殖减少向江河湖海养殖废水排放。 数据及资料见: 附件1 水体中常见理化因子 附件2 其它数据 附件3 吸光度及稀释倍数 附件4 浮游生物量

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

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 2011-12-21 15:54:23 网络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民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该阶段关键问题。 一、水质恶化的原因 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过去粗放型养殖逐渐改为高密度、名特品种配套的精养型或半精养型。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采用高质量饵料,由于过量投饵、残剩饵和大量鱼类排出的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引发鱼类疾病的经常发生。 二、水质恶化的主要指标及危害 1、氨氮超标(> 0."2毫克/升)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残饵、鱼类排泄物及过量施肥造成的,水体易富营养化,水面经常出现挥之不散的泡沫,水色易老化,严重时(高温、PH值> 9."0)容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2、硫化氢超标(> 0."1毫克/升)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硫有机物经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对鱼具有较强毒性。 3、亚硝酸盐超标(> 0."1毫克/升)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

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类产生危害。此时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4、PH值水体PH值过低(≤ 6."5),可造成养殖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类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在酸性水中,养殖鱼类不爱活动,摄食量少,消化率低。PH值过高 (≥10),则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诱发鱼类烂鳃病。 水质恶化一方面会引起鱼类焦躁不安、游塘、厌食、浮头,活力、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恶化的水环境容易造成大量有害菌群的孳生,从而很容易引起更多疾病的发生。 三、水质恶化的对策 1、适时开动增氧机 根据增氧机的三大功能(增氧、搅水、曝气)和池水溶氧的变化规律,合理利用增氧机,能够增加池水溶氧,改善水质,降低饵料系数。 (1)在高温季节,晴天坚持每天中午开机两小时(12:00-14:00),可减轻或减少浮头发生,能搅动水体,打破温度、PH值等跃层,还清“氧债”,有利于加速底泥中有机物分解、循环,防止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形成和增加,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2)阴雨天,浮游植物造氧能力低,白天不开机,否则会加速浮头发生,这种天气夜里往往发生浮头,夜晚应早开机防止浮头。 (3)有浮头预兆,夜间要早开机预防浮头,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浮头,开机后不能停机,要一直开到天亮日出。 (4)高温晴好天气,黎明时可适当开机发挥增氧机的曝气功能,使夜间积聚的有害气体逸出水面。 2、定期换水和加注新水

淡水黑鲷养殖技术(DOC)

淡水黑鲷养殖技术 嗨,大家好,我叫淡水黑鲷,来自澳大利亚北部沿海,是个地地道道的海外友人。我营养丰富,肉质坚实,鲜嫩清淡,既有淡水鱼肉质细嫩的特点,又具有海水鱼独特的鲜美味道;并且抗疫性还很强呢,来到咱们中国以后,一点也没有水土不服,全国各地我都能很好的生活,近几年啊,养殖我的人可多了。您想知道怎样才能养好我们吗?别着急,下面的节目里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 体貌特征及生活习性 要想养好我们,首先就要认识我们并且了解我们的生活习性: 我身体侧扁,体高、背厚,算是水产界的大块头;上下颌等齐,外侧有一排较大的圆锥状齿和成带状的锥状小齿,显示着我威猛的本性;我肤色是暗棕褐色或金黄色,有时候在较暗的体表上还会呈现不规则的金黄色斑块,胸鳍一般是灰色或金黄色,背鳍、臀鳍和尾鳍外缘色彩较淡,显得很高贵华丽; 我属于亚热带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窄。 (解说)

淡水黑鲷的生存温度为12℃-34℃,摄食温度为15℃-32℃。12℃以下时一般生存3-7天,10℃-11℃时一般能维持20-24小时,超过34℃时,鱼体会出现呆滞现象,身体失去平衡,很快出现死亡。 我适应环境能力很强,无论是流水、静水、清水、浑水都能生存: (解说) 淡水黑鲷适应各类水环境,在pH值4.0-9.0之间的水体里都可以生存,比较适宜的pH值为6-8.5。经驯化过渡,淡水黑鲷能适应4‰氯化钠,在2‰以下氯化钠水体中养殖,不影响其生长。 同时,耐低氧能力也很棒,溶氧每升2mg以上时都能正常生长活动,溶氧每升低于1mg时其耐受能力较弱,短时期即引起死亡,养殖情况下要特别注意,一但有浮头现象,应马上采取措施。 我的食谱很广,从不挑食;以前,在自然条件下,我喜欢在水质较好、水草丰富的江河、湖泊、水库、沟渠里取食青蛙、昆虫、蠕虫、小虾、藻类、植物根及部分水生植物碎屑;后来到了人工养殖环境里,我们主要吃池塘里的浮游动物为主,当然喽,人工配合饲料我也是来者不拒的。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

淡水养殖xx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 理问题 1、水华问题的背景 目前,我国池塘养殖水产品占总淡水养殖的70%,所以,池塘养殖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及消费者安全。 对于长期进行传统养殖模式的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蓝藻、轮虫等引起的水华问题尤为突出,水华的大面积长时间存在对鱼类的生长极为不利,严重时还会引发含氧量大大降低,水质恶化,鱼类中毒等事故。并由此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此,分析水华产生的原因,进而有效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出控制、预防水华的方法,保证池塘养殖业高效健康发展。 2、水华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水华的发生和池塘中理化因子(池水中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含量及环境因素)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理化因子的不正常变动会引起浮游植物和生物的数量的剧增,进而导致水华,所以理化因子的量值关系就成为了水华问题分析的关键。于是,我们用SPSS软件对池塘中主要理化因子进行回归和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到池塘水中理化因子(总氮、总磷、磷酸盐磷,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的回归关系。结果显示总氮含量与总磷、磷酸盐磷含量为正相关,与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为负相关。总氮与总磷之间为三角函数与多项式的复合关系,总氮含量随总磷含量上升总体趋势为上升,但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总磷与无机磷(即磷酸盐磷)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3、xx水华问题的预测 3.1预测水华问题所需的理化因子 我们利用SPSS对池塘中理化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此来选择对于整个系统影响较大的理化因子并对它们进行后续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这样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揭示其规律性,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提高效率。综合分析相关系数和主成分系数的可得水华问题的主要理化因子为水温、铵态氮、盐度、透明度、总碱度、总磷、磷酸盐磷。 3.2水华问题预测所涉及的模型 本题中牵涉到的影响理化因子较多,因此建立一般的模型将会比较复杂。而神经网络,作为当下热门的信息处理结构,通过调整所包含的神经元节点之间的复杂连接来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适合于本问题的数学建模。3.3模型建立 对于某池塘1~15周数据,我们选取主要的理化因子为模型输入端,以水华发生时的浮游生物总量作为模型的输出端,整合数据后加以时间轴并归一化作为神经网络的数据集。每次训练神经网络,我们在数据集中随机选取7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15%作为测试集,15%作为验证集,采用包含延迟为2~10个隐藏神经元的时间序列神经网络,使用Levenberg-Marquardt训练算法进行训练,直到获得比较理想的神经网络。 3.4预测结果 由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长,浮游生物的含量出现很大波动,但总体趋势仍是下降的。这表明我们的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在这一期间我们要严格控制以上主要理化因子的排放量,保证水华问题的有效预防。 4、水华问题的治理——生态养殖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池塘养殖面积超过300万h㎡,养殖的水产品是市场上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意义重大,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及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但在大规模养殖的背景下,出现了传统粗放型养殖的很多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溶氧量低、有害物质含量多等,严重危及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综合附件信息及相关专业资料,我们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最大化利用资源,最小化减少排放,保证淡水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及环境友好。

小檗碱对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檗碱对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小檗碱在养殖池塘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及对环境的影响,选取一蓝藻爆发的养殖池塘为试验地,向全池泼洒小檗碱,监测小檗碱泼洒后192 h内养殖水体的主要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组成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檗碱对养殖池塘的溶解氧、亚硝酸态氮、氨态氮,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COD和硝酸态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蓝藻门生物量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绿藻门及硅藻门生物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小檗碱可以作为抑制铜绿微囊藻大量爆发的生态调节剂,具有改善水质的作用,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檗碱;生态环境;铜绿微囊藻 中图分类号:S95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 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04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berberine to inhibit the cyanobacteria blooms in the aquaculture ponds and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 pond was chosen and splashed berberine solution into the pond water. The indexes of water qualit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lankton and biomass were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rberine

DB34T 1002-2009 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操作规程

DB34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 1002—2009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星宇、奚业文、鲍鸣。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34/T 1002—2009 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养殖中采用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调控水质,及合理肥水、种植水生植物等水质综合调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池塘水质综合调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3 生物方法调控水质 3.1 光合细菌 3.1.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水剂 ≧ 5×108 个菌群/ml,粉剂 ≧ 2×108 个菌群/g。 3.1.2 使用要点 3.1.2.1 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时,尽量将其与沸石粉合剂应用。 3.1.2.2 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 15 ℃~ 40 ℃,最适水温为28 ℃ ~ 36 ℃,注意阴雨天勿用。 3.1.2.3 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施用生石灰,施用生石灰后3 d ~ 4 d后使用。 3.1.2.4 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施,水体消毒后 7 d 使用。 3.2 硝化细菌 3.2.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粉剂 ≧ 1×106 个菌群/g。 3.2.1.1 使用要点 3.2.1.2 结合质量较好的沸石粉同时泼洒,效果更好。 3.2.1.3 硝化细菌的适宜 pH 值为 5 ~ 10,最适宜范围为 7.8 ~ 8.2。 3.2.1.4 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同时使用。 3.2.1.5 使用硝化细菌后 4 d ~ 5 d不排水。 3.3 芽孢杆菌 3.3.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水剂 ≧ 5×108 个菌群/ ml,粉剂 ≧ 5×108 个菌群/g。 3.3.2 使用要点 3.3.2.1 芽孢杆菌使用前要活化。采用本池水加上少量的红糖或蜂蜜,浸泡4 ~ 5小时后即可泼洒。 3.3.2.2 使用芽孢杆菌的同时,应尽量打开增氧机。 3.3.2.3 芽孢杆菌应避免与消毒剂同时使用。 4 化学方法调控水质 4.1 pH

淡水养鱼技术

一、水:为鱼类赖以生存的 环境,养鱼应先养水。 1、养鱼要有充足的水源及符合淡水水质标准的水质。平常养鱼用水应为PH值6.5~8.5(最好是7~8),溶氧量16小时以上大于5毫克/升,其余时间大于3毫克/升,氨氮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2毫克/升,透明度在25~40厘米,乃至为35~60厘米,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2、要维持上述要求,养殖用水中应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使水保持“肥、活、爽、嫩”,即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多,水体有活力,水色昼夜变化大(早晨淡,下午浓),水体清爽、水表无漂浮的水华、无混浊感且呈茶褐色、褐绿色、黄绿色、嫩绿色。 3、养鱼用水通常是春季随水温升高及鱼体长大渐提高水位,冬季则是随水温下降而降低水位。通常是水温<20℃时,水位为0.8~1.2米,水温≥22℃,水位为1.2~1.5米,夏季高温季节将水位加到最高。 4、溶氧与酸碱度:为衡量水质的两个重要指标。“酸碱度适中,其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及光合作用产氧和鱼类较好地利用水中的氧气;而水中充足的氧不仅满足鱼类生理代谢需要(占总溶氧量的5-15%),而且也有利于水及底泥中各种有害物质氧化分解(占总溶氧量的80-90%),避免因气温骤降水体上下对流而引起的池塘缺氧或泛池。故平常应经常使用生石灰20—30ppm调节水质,使池水PH保持在7上下,并通过加注新水晴天中午搅动底泥或用增氧机向水中增氧等促使池塘中各种有害物氧化分解。增氧机使用应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晴天中午开,天热气闷黎明适当开,有浮头征兆及阴雨天下半夜开,傍晚及阴雨绵绵的白天不开(充分发挥增氧机的增氧、搅水、暴气等积极作用,而非起救火功能);加注新水在8:00~15:00时。倘为水质恶化或死水塘可用沸石粉全池泼洒,亩、米用20~80公斤 5、池塘淤泥:其氧化分解使底层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淤泥易分解放出有害物:氨气、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有机酸等,故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致使鱼类抵抗力减低,容易发病。同时因其大量消耗氧气(占水体总溶氧量的30%左右),造成水体的氧债出现。 二、种:指鱼品种、品质及用不同品种、 规格的鱼有机混养。 1、养殖品种:通常有滤食性(花、白鲢鱼等)、草食性(草、鳊鱼等)、杂食性(鲫、白鲳、罗非鱼、鲤、斑点叉尾鮰等)、肉食性(鳜、鲈、鳢、黄颡鱼、青鱼等)鱼类,分布于水的上层、中层、底层。 2、品种选择:据鱼的商品价值,当地消费习惯、养殖环境及设施、苗种来源、资金状况及饲养水平等而定,象陕西当家品种为鲤、草、花、鲢、鲫、团头鲂及少量的淡水白鲳、罗非鱼等。而鱼种质量则主要根据鱼的生长状况即:苗种体质健壮,背部尾部肌肉肥厚,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表光滑无伤,无寄生虫,且同种同龄的鱼苗大小均匀,体重基本相同,逆水性强。 3、品种搭配注意事项:①同池放多品种,多规格鱼,便于轮捕。②以鲫鱼为主体鱼的池塘,不宜或少搭配鲤鱼或草鱼。③鉴于精养池投料喂养,故传统的花、白鲢放养比例可作调整。 ④混养池塘选料:主要考虑主养鱼的品种及规格。 4、苗种规格、体质与饲料的消化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饵:为鱼类得以生长及繁殖的物质基础 1、汉中希望“希望”牌鱼用系列配合饲料养鱼较传统的单种料所具有的优势:①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缩短养殖周期。②饲料效率高,饵料系数(0.8-2)及养殖成本低。③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适度,便于鱼类采食,饲料浪费及对水质污染少,减少鱼病发生,可提高鱼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问题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问题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问题 1、水华问题的背景 目前,我国池塘养殖水产品占总淡水养殖的70%,所以,池塘养殖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及消费者安全。 对于长期进行传统养殖模式的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蓝藻、轮虫等引起的水华问题尤为突出,水华的大面积长时间存在对鱼类的生长极为不利,严重时还会引发含氧量大大降低,水质恶化,鱼类中毒等事故。并由此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此,分析水华产生的原因,进而有效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出控制、预防水华的方法,保证池塘养殖业高效健康发展。 2、水华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水华的发生和池塘中理化因子(池水中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含量及环境因素)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理化因子的不正常变动会引起浮游植物和生物的数量的剧增,进而导致水华,所以理化因子的量值关系就成为了水华问题分析的关键。于是,我们用SPSS软件对池塘中主要理化因子进行回归和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到池塘水中理化因子(总氮、总磷、磷酸盐磷,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的回归关系。结果显示总氮含量与总磷、磷酸盐磷含量为正相关,与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为负相关。总氮与总磷之间为三角函数与多

项式的复合关系,总氮含量随总磷含量上升总体趋势为上升,但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总磷与无机磷(即磷酸盐磷)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3、池塘水华问题的预测 3.1 预测水华问题所需的理化因子 我们利用SPSS对池塘中理化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此来选择对于整个系统影响较大的理化因子并对它们进行后续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这样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揭示其规律性,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提高效率。综合分析相关系数和主成分系数的可得水华问题的主要理化因子为水温、铵态氮、盐度、透明度、总碱度、总磷、磷酸盐磷。 3.2 水华问题预测所涉及的模型 本题中牵涉到的影响理化因子较多,因此建立一般的模型将会比较复杂。而神经网络,作为当下热门的信息处理结构,通过调整所包含的神经元节点之间的复杂连接来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适合于本问题的数学建模。 3.3 模型建立 对于某池塘1~15周数据,我们选取主要的理化因子为模型输入端,以水华发生时的浮游生物总量作为模型的输出端,整合数据后加以时间轴并归一化作为神经网络的数据集。每次训练神经网络,我们在数据集中随机选取7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15%作为测试集,15%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