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_一_

合集下载

淡水养殖池塘的设计与改造

淡水养殖池塘的设计与改造

淡水养殖池塘的设计与改造淡水养殖池塘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广泛应用于农业、渔业等领域。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可以提高池塘的养殖效果,增加产量,改善水质环境,提升养殖效益。

本文将综合分析淡水养殖池塘的设计要点与改造技巧,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池塘的设计1.选址与规模确定选择适宜的地形地势,避免低洼易涝的区域,确保池塘底部坚实不渗漏。

根据实际需求和投资能力,合理确定池塘的规模和面积,避免养殖过密或过稀。

2.池塘的形状和结构通过合理设计池塘的形状和结构,可提高水体的流通性,减少死水区的出现。

常见的形状包括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例如,长方形池塘适合大规模养殖,圆形池塘则适合小规模养殖。

同时,要确保池塘的深度合适,避免过浅或过深,以便于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池塘的改造1.水质调理不同养殖对象对水质要求不同,因此,水质调理是池塘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施用消毒剂、增加水质微生态,如添加有益细菌等方式来改善水质。

另外,可以设置垂直水循环装置,提升水体的流动性,减少死水区的形成。

2.建设过滤系统建设过滤系统是改造池塘的有效手段之一。

过滤系统可以分为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两部分。

物理过滤主要通过筛网等装置去除泥沙、残饵等杂质;生物过滤则通过植物和微生物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

3.设立水位管理设施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要求,可以设置水位管理设施,如闸门、泵站等。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调节池塘的水位,提供适宜的水环境条件,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池塘的养殖管理1.科学投饵在进行淡水养殖时,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投饵。

投饵要均匀、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否则会对水质造成污染或影响养殖效果。

2.合理密度根据养殖对象的大小和养殖周期,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养殖造成环境恶化、疾病传播等问题。

同时,注重鱼群的混养和适龄适校,有利于协同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3.疾病防控定期对池塘进行疾病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2011-7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现有淡水养殖池塘5.4万亩,由于受承包经营机制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池塘存在年久失修的现象,如池底淤泥加厚(最后的淤泥达到0.8米),水深变浅,池埝坍塌,配套设施不健全等。

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淡水养殖集约化、高效化、标准化、健康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此,我局实施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推广项目,力图通过实施该项目,使池塘标准和养殖技术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淡水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技术措施(一)池塘标准化改造1池塘改造标准1.1池塘面积5-20亩。

1.2池塘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

1.3水深 2.5-3m 。

1.4池塘淤泥厚度0-15cm 。

1.5进排水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具备独立的进、排水渠,每个池塘具备进、排水闸涵。

1.6道路主干道宽度5m ;塘坝宽度2米。

1.7增氧机每3-5亩配备1台3kW 增氧机。

1.8配电设施配置发电机0.6kW/亩,变压器0.6kv/亩。

1.9管理用房配备仓库和宿舍,每亩池塘配备仓库2m 2、宿舍1m 2。

2池塘改造方法 2.1土方工程对池塘面积、形状、水深及淤泥厚度不符合标准的池塘,在干池的情况下使用推土机和挖掘机相结合施工。

淤泥也可使用泥浆泵带水清除。

2.2设施设备配电设施按照电力安装规范进行安装。

进排水闸涵闸槽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闸板采用木质结构、启闭机为铸铁结构。

2.3土建工程主干道为石渣路,塘坝为土路压实,管理用房为砖混结构。

(二)标准化养殖技术1池塘准备1.1清塘池塘须经冬季晾晒池底呈龟裂状,春季使用推土机将淤泥清除。

放苗前15天进水20-30cm ,每亩使用有效氯含量8%的二氧化氯100g 杀灭细菌、病毒。

1.2培育有益菌药物清塘72小时后进水至1米,每亩投放300g 含“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在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每克制剂含活菌数量150亿个以上)。

此法可在清塘后使有益菌形成种群优势,在以后的调控水质及预防疾病等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要点

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要点

2020.11江新华1荣仕屿2(1.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537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南宁530022)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分为养殖区水槽建造和槽内养殖管理、外塘净化区水质管控和养殖尾水净化3个部分。

总技术要点是槽内养鱼、外塘养水、尾水处理、内外循环。

为了便于人工操作,现制定出养殖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一、养殖区水槽建造和槽内养殖管理1.水槽建造(1)池塘要求:面积在20亩以上,常年水位不低于1.5米。

(2)流水槽建造要求流水槽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3%,其中单槽养殖区110米2(长22米、宽5米、深2~2.5米),吸污区15~30米2(长3~6米、宽5米、深2~2.5米)。

配套设施:推水系统每槽1套,功率2.2千瓦;增氧系统每3槽1套,功率3千瓦;吸污系统每3槽1套,功率3千瓦。

配备有足额功率备用发电机组,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呼叫控制中心。

2.槽内养殖管理要求(1)养殖品种、规格和数量(表1)表1跑道养鱼放养品种、规格和密度(单槽)(2)鱼苗下槽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检查推水系统、增氧系统和吸污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检查拦鱼栅是否牢固、到位,并填写好设备安全检查表格(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项目、运行情况、整改项目和检查人等信息)。

加装防撞网:放苗后的前15天是各品种鱼苗在流水环境下养殖的训练和适应期,容易在推水系统前端发生顶水和撞网现象,造成鱼体损伤。

因此必须加装防撞网。

防撞网的网材选用普通涤陵山坳地,分区建设高标准养殖车间,解决了设施渔业用地难问题,提高了闲杂地的利用价值。

2.节约用水利用分级用水、分级养殖、分级排污的设计,使有限的水源得到最大利用,达到节水目的。

3.减少耗电利用上下级鱼池间的跌水,以及水面的射流和水底涌流,使养殖水体溶氧达标,基本不用机械增氧,达到节电目的。

4.减轻污染通过污物集中处理以及水生动植物的自净,减轻了养殖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环保的目的。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Q/BQGLJ 01-2017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2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促进高效渔业发展。

3 要求
3.1 池塘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

3.2 池塘形状:因地制宜,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左右。

3.3 池塘面积: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10亩左右为宜,根据养殖品种需要,塘口可适当放大,但一般不超过30亩。

3.4 池埂宽度:主埂顶宽度不小于3米,支埂顶宽度不小于1.5米。

3.5 池埂坡度:埂内坡比1:1.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

3.6 池塘深度:平均塘深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不低于1.5米,河蟹、虾类等品种养殖塘有效蓄水不低于1米,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米。

3.7 池塘护坡:因地制宜,可使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也可采用石砌、垒石、水泥板等护坡。

3.8 管理用房:需建设管理用房的养殖区域,每间管理用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高度在
2.6米以上,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

3.9 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道路、电力、养殖机械等配套设施完善,电力线路安全可靠。

3.10 环境要求:每50亩塘设置一个固体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

保持环境绿化、整洁,养殖区无杂草、杂物。

1。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三)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三)

护 面渠道、预制拼接渠道 、水泥现浇渠道等。按照渠道
结 构 可 分为 明 渠 、暗 渠等 。
() 5 暗渠 结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水渠道也 可采用暗管或暗渠 结
构 。暗 管 有 水 泥 管 、陶 瓷 管和 P C 纹 管 等 ;暗 渠 结构 V波

进 水 明渠 具有 设计 简单 、便 于施 工 、造 价低 、使用 维 护方 便 、不 易堵 塞 的优 点 ,缺 点是 占地 较 多 、杂 物 易 进 入等 。池 塘 养殖 场 一般 采用 明渠进 排 水 ,对 于建 设 困 难 的地 方 ,可 以采 用 暗管 和 明渠相 结 合 的办 法 。 明渠一 般 采 用 梯 形 断面 , 用 水 泥 预 制 板 、水 泥 现 浇 或 砖 砌 结
_I匹 置墨
2 进 排 水 渠道 淡 水 池 塘养 殖 场 的 进 排 水 系 统 是 . 养 殖场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进 排水 系 统规 划建 设 的好 坏 直 接 影 响到 养殖 场 的生产 效 果 。水 产养 殖 场 的进排 水 渠道

旦塑 堡
明渠 断面 的设计 应 充分考 虑 水量 需要 和水 流 隋况 , 根 据水 量 、流 速等 确 定断 面 的形状 、渠道 边坡 结 构 、渠 深 、底 宽等 。明渠 断面 一般 有三 角 形 、半 圆形 、矩 形和 梯 形 四种 形 式 ,一般 采 用 水泥 预制 板 护面 或水 泥浇 筑 , 也有 用水 泥 预制 槽拼 接 或水 泥砖 砌 结构 ,还 有 沥青 、块 石 、石灰 、三合 土等 护 面 形 。建设 时 可根据 当地 的土壤 情 况 、工程 要 求 、材 料 来源 等 灵 活选用 。 () 道 的 引水 量 计 算 :各 类 进 水渠 道 的大 小应 根 3渠 据 池塘 用 水量 、地 形 条件 等进 行 设计 。渠道 过大 会造 成

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

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

般 池 塘 的坡 比 为 1: ( 1 . 5 ~3 ) ,若 池 病 传 播 。池 塘 的 一 侧 进 水 另一 侧 排 水 ,
便 于 养 殖 生 产 。 配 电 箱 要 符 合 野 外 安

塘 的 土 质 是 重 壤 土 或 粘 土 ,可 根 据 土 质 使 得 新 水 在 池塘 内有 较 长 的流 动 混 合 时 全 要 求 ,具 有 防水 、 防 潮 、 防 雷 击 等 性
状 况 及 护 坡 工 艺 适 当调 整 坡 比 ,池 塘 较 间 。
浅 时 坡 比可 以 为 1: ( 1 ~1 . 5 )。
能 。水 产 养 殖 场 配 电 箱 的数 量 一 般 按 照 ( 1 ) 进 水 渠 道 大 小 必 须 满 足 水 流 每 两 个 相 邻 的 池 塘 共 用 一 个配 电 箱 。
( 1 ) 池 塘 塘 埂 一 般 用 匀 质 土 筑 采 用 闸 板 控 制 水 流 排 放 ;拔 管 排 水 方 式 还 可 以 建 设 远 红 外 监 视 设 备 。 成 ,埂 顶 的 宽 度 应 满 足 拉 网 、交 通 等 需 易操 作 ,防 渗 漏 效 果 好 ,可 采 用 拔 管 方 要 ,主 塘 埂 宽 4 . 0 m ~5 . 0 m , 支 塘 埂 宽 式 进 行 控 制 。
① 水 泥 预 制 板 护 坡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池 井 一 般 采 用 闸 板 控 制 水 流 ,也 有 采 用 预 净 化 处 理 达 标 后 ,才 可 以 排 放 到 外 界 环 塘 护 坡 方 式 ,优 点 是 施 工 简 单 , 整 齐 美 埋 P VC拔 管 方 式 控 制 水 流 ,采 用 拔 管 方 境 中。
1 . 5 m~2 . 0 m间 。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一、规划与选址1.1 规划设计在建设淡水池塘养殖场之前,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工作。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池塘的布局和大小,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水源、通风等因素。

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池塘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1.2 选址原则选址是池塘养殖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选址应当考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离水源近、通风良好等因素。

同时,要避免选择高风险区域,如易涝地带、地质不稳定区等。

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池塘建设2.1 池塘布局池塘的布局应当合理,避免造成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问题。

通常可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布局,同时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设置,如进出水口、排水口等。

2.2 池塘材料选择池塘可选择混凝土、塑料膜、红砖等材料建造。

不同材料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建造。

2.3 池塘水源池塘的水源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应当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在没有清洁水源的情况下,需要对水源进行前期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三、设施建设3.1 养殖池塘配套设施在池塘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设置,如水泵、进出水口、氧气增氧系统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高池塘养殖的效率,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2 养殖工具和设备除了池塘本身,还需要考虑到养殖工具和设备的配置。

常见的养殖工具包括网具、投饵器、投药器等。

合理配置养殖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四、管理与养护4.1 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是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监测水质、定期投喂、疾病防控等。

合理的管理能够保证养殖效果,提高产出。

4.2 池塘养护池塘的养护工作包括定期清理池塘、修复破损设施、清理底泥等。

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延长池塘的使用寿命,还能够保证养殖效果的稳定。

五、食品安全与环保5.1 食品安全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食品安全。

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定期检测水质等措施能够保证养殖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Q/BQGLJ 01-2017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2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促进高效渔业发展。

3 要求
3.1 池塘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

3.2 池塘形状:因地制宜,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左右。

3.3 池塘面积: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10亩左右为宜,根据养殖品种需要,塘口可适当放大,但一般不超过30亩。

3.4 池埂宽度:主埂顶宽度不小于3米,支埂顶宽度不小于1.5米。

3.5 池埂坡度:埂内坡比1:1.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

3.6 池塘深度:平均塘深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不低于1.5米,河蟹、虾类等品种养殖塘有效蓄水不低于1米,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米。

3.7 池塘护坡:因地制宜,可使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也可采用石砌、垒石、水泥板等护坡。

3.8 管理用房:需建设管理用房的养殖区域,每间管理用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高度在
2.6米以上,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

3.9 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道路、电力、养殖机械等配套设施完善,电力线路安全可靠。

3.10 环境要求:每50亩塘设置一个固体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

保持环境绿化、整洁,养殖区无杂草、杂物。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饲料200~300千克、螺蛳2000~2500千克、小杂鱼
等其他饲料100千克左右,可生产商品虾350~450千克/
亩。

若全程投喂罗氏沼虾全价饲料也同样可以取得上述
结果,且使用较为方便,每亩水面的最高利润可达5000
元以上。

由于罗氏沼虾具有夜晚四处游动和觅食的特点,因
此占全天投喂总量1/3的饲料在白天投喂、2/3在傍晚投
喂。

同时,晚间虾苗大多数集中于池塘边的浅水区,因
此2/3的饲料应沿池边均撒。

全天的摄食高峰在傍晚的
19:00至午夜的24:00,在此时段里应确保罗氏沼虾能吃
饱、吃好。

(待 续)我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鱼历史最悠久的国家,3100多
年前殷代卜辞中有“贞其雨、在圃渔”的纪录,说明在
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挖塘养鱼。

在距今2400多年前的
《养鱼经》中,范蠡详细地记载了齐国人凿池养鱼的历
史,在汉代人们发明了在池塘边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池塘
养殖环境的方法,唐代出现了池塘混养方式。

到了宋代
人们对鱼池建造技术已有相当的认识,浙江一带出现大
面积开挖池塘养鱼的历史。

明代著名农学家贾思勰著的
《作鱼池法》对池塘的深浅、形状、池底结构以及鱼池
布局等有了详细的介绍。

建国以来,我国的池塘养殖业
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的
生产力水平不高,池塘养殖设施仍然存在着因陋就简、
设施简单等问题,池塘养殖水平也普遍不高。

70年代
后,全国各地兴起大规模的池塘改造建设,池塘基础设
施有了极大的改善,极大地带动了池塘养殖业的发展,
如浙江杭嘉湖地区4万亩连片池塘建设,江苏太湖地区
1.2万亩连片池塘养殖等,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典范。

80年代以后,随着池塘设施水平的提高和人工繁育技
术、机械增氧技术以及配合饲料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池
塘养殖水平迅速提高,池塘养殖发展成为我国水产业的
主要生产方式,到2006年全国已有淡水池塘养殖面积
253.1万公顷,池塘养殖产量占全国水产总量的41%以
上。

我国成为世界上池塘养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是,随着池塘经营方式的调整,养殖者在片面追求养殖
产量的同时却忽略了池塘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

目前,
我国多数养殖场都出现了池塘养殖设施破败陈旧、池塘
坍塌淤积严重、养殖生产方式单一的状况,由此引起的
池塘养殖污染、水资源浪费、食品安全等问题也越来越
严重,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池塘设
施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
已把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列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水产业
的重点任务”。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池塘规范化建设的
情况,介绍池塘改造建设的技术方法,希望能为国内池
塘规范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池塘规范化改造的意义
池塘规范化建设是在一定标准规范下开展的池塘养
殖系统改造建设,是实现池塘健康养殖的基础。

在目前形势下推进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重要意义:
1.可以全面提升我国池塘养殖基础设施水平,促进
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几十年来基础设施投入很少,养殖生产设施破败、简陋
的状况与我国水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不符合我国
农业发展的要求。

实施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可以全面
提升池塘的基础设施水平,为池塘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
奠定基础,有利于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可以控制养殖污染、节能、减排,实现“环境友
好、资源节约”的养殖目标: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可以
改变传统养殖池塘的系统结构,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
殖环境营养物质的转化利用,增加产出、提高效益,实
现循环经济。

从而达到控制养殖污染、节能、减排,实
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养殖目标。

3.可以促进池塘养殖模式升级,实现健康养殖:实
徐 皓1,2 刘兴国1,2 吴 凡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2.国
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工程岗位,上海 200092)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一)
施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的池塘养殖水平,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有利于养殖结构调整,实现健康养殖。

二、池塘规范化改造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池塘改造不是简单的“推老塘、挖新塘”,池塘改造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减轻养殖污染、实现水产养殖的生态化无公害生产。

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方案不仅考虑养殖生产特点、环境条件以及资金状况等,还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池塘设施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良好规范的养殖设施是实现“健康、安全、高效”养殖生产的基础。

在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时应根据养殖特点和地域条件,制定合理的“标准”,池塘设施改造建设的标准既要符合当地养殖需要,也要考虑养殖场的发展需求。

2.养殖环境修复与病害控制 近年来,养殖外部水源环境日益恶化,给水产养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养殖者片面追求产量更加剧了池塘老化和底泥淤积,造成了池塘养殖的病害频发和药物乱用,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在实施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时,可以考虑通过底泥处理、系统建设、水处理设施、养殖水质调控设备设施等,建设一个健康养殖系统,实现健康养殖。

3.养殖系统构建与富营养物质排放控制 水产养殖中可产生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图1)。

据资料介绍,目前池塘每养殖1吨四大家鱼,需要排放氨氮2.63千克、化学耗氧量52.4千克,按照2007年全国四大家鱼产量1350.9万吨计算,全国四大家鱼养殖的氨氮年排放量可达3.6万吨,化学耗氧量达70.8万吨,全国池塘养殖每年的氨排放量达到10.4万吨,数据是惊人的。

在实施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时,要考虑养殖富营养化物质的排放控制与利用,做到控制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富营养化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保障。

目前的养殖设备主要有增氧机械、排灌设备、投饲设备、水质监测(化验)仪器等。

在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和养殖模式系统构建时,应根据养殖发展需要配备合理的设备、仪器等,提高池塘养殖生产效率。

5.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池塘养殖场在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的同时还应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包括水质管理、养殖管理、设备管理、设施管理、用药管理、品质管理等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总之,池塘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各地在推行池塘规范化建设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当地的养殖情况和环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池塘设施改造建设规划。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实现池塘设施规范化,促进池塘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整体水平。

三、池塘建设的基本条件
新建池塘养殖场应符合当地政府的区域规划,若规划中不允许池塘养殖,则不考虑在此地建场。

在新建养殖场前要认真调研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需要,以便合理确定池塘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等。

同时应考虑建设区域的自然、水源、土质、交通等基本状况。

1.水源丰富、水质良好 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

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

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

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常年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养殖场区的地形、水利等状况,有条件的地区可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待 续)
图1 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流动
4.推广养殖机械化、数字化 先进的养殖设备对于提高养殖效率、减轻劳动力负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