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少见病变
膀胱壁增厚?注意了!可能是腺性膀胱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膀胱壁增厚?注意了!可能是腺性膀胱炎
导语:膀胱壁增厚原因有多种,有可能是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炎性病变,是一种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今天和大
膀胱壁增厚原因有多种,有可能是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炎性病变,是一种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今天和大家讲讲它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分型。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性交痛等一系列症状。
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输尿管口周围,颈口以3~9点处多见。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病变位于三角区者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在膀胱颈部者多有排尿不畅、下腹不适感、严重者有排尿困难症状;病变累及输尿管开口者可引起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等腰部不适症状;病变范围较广泛者多出现血尿;合并有膀胱结石者可有尿流中断等表现。
病理分型
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等位置较易发生,根据膀胱镜下病变形态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以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状或绒毛状水肿型、慢性炎性反应型和黏膜无显著改变型4种类型。
乳头增生型:膀胱内壁呈乳头状或息肉状或绒毛样增生突向膀胱腔内,边缘不规整,基底宽大,周围膀胱壁增厚,病变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多见
结节增生型:膀胱内壁局限性增生呈团块状或结节肿瘤样增生突起,边界清楚,表面毛糙欠光整,基底宽大且层次结构尚清晰,周围膀胱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膀胱占位性病变是什么意思?

膀胱占位性病变是什么意思?膀胱是身体储存尿液的重要部位,一旦出现病变,必然对于泌尿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生活中关于膀胱的疾病有很多,那么,膀胱占位是什么意思呢?★膀胱占位是什么意思“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通常出现在X 射线、B超、CT、MRI(磁共振)、DSA(数字减影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中。
它的意思是:被检查的部位有一个“多出来的东西”。
这个“多出来的东西”可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
占位性病变通常泛指肿瘤(良性的、恶性的)、寄生虫、结石、血肿等,而不涉及疾病的病因。
★“占位性病变”≠癌症占位性病变并不等于是癌症。
临床工作中,有经验的医生结合患者的病史,一般都可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只有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才使用这个名词。
此时,医生会要求患者提供更详细的病史,以及参考其他检查,或做一些特殊的CT扫描进一步明确。
★“占位性病变”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占位性病变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恶性占位性病变和良性占位性病变。
恶性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癌、肉瘤等,其中常见的是癌。
肉瘤是一种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但一般不会到处转移,生存期比癌时间长。
良性占位性病变从大体上可分为囊性占位和实质性占位两种类型,囊性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囊肿、脓肿、等,其中囊肿较常见;实质性占位主要包括血管瘤、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局灶性脂肪肝、炎性假瘤、瘤样增生等,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常见。
发现有占位病变后,首先要定性论断,即确定病人占位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
各种影像学检查不但可以配合定性论断,还可以进行定位论断,也就是进一步确定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定位诊断最常用的是CT、核磁共振扫描成像、B超,必要时可应用动脉血管造影,为能否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膀胱炎彩超报告

膀胱炎彩超报告
患者信息:
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女
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检查结果:
经彩超检查,患者膀胱区域存在以下异常情况:
1. 膀胱壁局部增厚,最大测值0.6cm。
2. 膀胱内见点状异常回声,大小约为3mm,数量约为12枚。
诊断分析:
以上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膀胱炎的可能性。
膀胱壁的局部增厚和膀胱内点状异常回声可能是由于炎症引起的。
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如尿液分析和细菌培养等,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建议:
1. 请患者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避免过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增加水分摄入量,多饮水、多排尿,帮助身体排出细菌和炎症。
注意事项:
1. 宜遵守医生嘱咐,按时服药。
2. 待病情稳定后,应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膀胱肿瘤的概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邢念增写在课前的话有关膀胱癌的研究有近1个世纪了,虽然至今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被揭示,治疗也有待改进,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毕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3%。
90%以上是移行上皮癌,少数为鳞癌和腺癌;约75%为表浅性,20%为浸润性。
据调查膀胱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有5%确诊时已发生转移,70%以上的肿瘤治疗后复发,30%的复发肿瘤恶性度增加。
一、膀胱肿瘤的病因(一)工业致癌原比如橡胶制造业、印染业。
致癌物质主要是β-奈胺、 4-氨基联苯、联苯胺及α-奈胺,按顺序致癌原由强到弱。
有教授统计过,搞该类工业方面的工人,膀胱癌的发生率在百分之三四左右,所以该类制造业的工人要注意。
同时,致癌原因并不是今天接触了致癌原马上就得病,潜伏期很长, 10-15 年的时间。
(二)吸烟吸烟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比不吸烟者增高 2-3 倍,甚至 4 倍。
总而言之,吸烟对膀胱癌发生起了比较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吸烟能引起肺癌,其次,就是膀胱癌。
(三)血吸虫病大家都知道埃及的血吸虫比较多,得了血吸虫病就容易膀胱癌。
埃及血吸虫病的膀胱癌往往是鳞状的细胞癌,跟移行细胞癌还不是很一样。
(四)其他膀胱癌的发病的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做盆腔放疗,吃止痛药非那西丁的病人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增高,也有人说喝咖啡膀胱癌发病率高。
另外,有人统计,糖精吃多了容易得膀胱癌,但是可靠的依据都不是很多。
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工业致癌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吸烟其次。
还与一些因素有关系,但是没有非常明显的证据。
二、膀胱肿瘤的病理(一)组织学类型膀胱癌从组织学类型上来讲 95% 的是上皮性肿瘤。
由于膀胱上皮是移行上皮,移行细胞癌是占了整个膀胱癌的 90% 以上。
再一部分就是鳞癌,比如血吸虫病引起的就是鳞癌,并不是所有的鳞癌都是血吸虫病引起的。
膀胱癌

2.非上皮性膀胱肿瘤:为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占全部膀胱肿瘤20%以下。计有血管瘤,淋巴管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或肉瘤,肌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嗜铬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息肉、类癌、浆细胞瘤、纤维瘤、纤维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癌肉瘤,组织细胞瘤、神经鞘瘤、软骨瘤、恶性畸胎瘤及皮样囊肿等。其中恶性淋巴瘤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血管瘤可能与毗邻器官的血管瘤同时发生并有相连,使手术困难。横纹肌肉瘤起源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粘膜下组织,一方面向粘膜下层扩展,另一方面,肿瘤推顶着膀胱粘膜向膀胱内生长,形成小分叶状肿物,状如葡萄串,故又称为葡萄状肉瘤,但少数也可形成实块性肿瘤。显微镜下可见横纹肌样纤维及幼稚的胚样间叶细胞。
(3)膀胱鳞状细胞癌:亦不多见,国内近年12篇膀胱肿瘤报告中占0.58%~5.55%。膀胱的移行上皮在各种刺激下能化生为鳞状上皮。有报告指出局灶性鳞状上皮化生可达60%,但主要仍属移行细胞癌,只有在肿瘤各部出现一致的病理改变时,才能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国内有不少膀胱结石伴发膀胱癌的报道。一般说来,膀肮鳞状细胞癌比移行性上皮癌恶性度高,发展快,浸润深,预后不良。
a.原位癌,是一个特殊的移行上皮性肿瘤,开始时局限于移行上皮内,形成稍突起的绒毛状红色片块,不侵犯基底膜,但细胞分化不良,细胞间的粘附性丧失,故细胞容易脱落而易于从尿中检查。原位癌的自然过程难以预测,有些长期无症状,不出现浸润,有些发展很快,以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时间1年~5年,有长达20年的,因此有人认为原位癌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代表有浸润能力的实体性癌的前身,另一种却无浸润的能力,称为矛盾性癌,是比较良性的。
d.实体性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为恶性,表面不平,无明显乳头形成,肿瘤表面有溃物,溃物边缘高起,表面呈结节状,早期向深处浸润,故又称为浸润性癌。
膀胱疾病 病理学

膀胱炎性病变
• (四)坏疽性膀胱炎
– 1650年首例报告
–1934年Stirling 与Hopkin复习1207例Cases
of Hadder disease 有2例 – 发病率低,但经过凶险,病死率高
膀胱炎性病变
• -坏疽性膀胱炎 • 原因:
– – – – – ①化学物质 如化疗药,磺胺药过敏 ②感染 ③电离辐射 ④盆腔占位的挤压 ⑤大血管梗阻
– 治疗:肿物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
膀胱炎性病变
• (七)结核性膀胱炎及BCG导致肉芽肿 – 病变:
• 1.TB易发部位是膀胱三角区,特别是输尿管开口 处周围 粘膜表浅干酪样病ette-Guerin杆菌(BCG)为治膀胱癌。 – 表浅溃疡,炎症围着非干酪性肉芽肿
膀胱炎性病变
• -坏疽性膀胱炎 • 病变:
– 多为黏膜和固有层的坏死,少为全层坏死。 炎性坏死或放疗后坏死的特点
• 治疗:
– 清除坏死物抗生素膀胱引流膀胱全切
膀胱炎性病变
• (五)气肿性膀胱炎
– – – – – 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膀胱壁和腔内气体积聚。 1888年就被认为是独立性疾病 1930年Mills报道一些病例 1934年Antoine镜下诊断“气肿性膀胱炎” 1961年Bailey对原发性气尿和气肿性膀胱炎 一元论解释
膀胱炎性病变
• -气肿性膀胱炎
– 病因与发病:
• 产气荚膜梭形芽孢杆菌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慢性尿路 感染及恶性血液病并发症 女:男=2:1 微生物酵解尿中 葡萄糖或白蛋白——CO2↑
–
病变:膀胱壁出现充气和泡状结构 • M:
– – – – 粘膜上皮脱落呈浅溃疡 固有层见空泡腔单发或成串 肌层时有气泡 全层水肿、增厚、炎细胞浸润并可见多核巨细胞
90例膀胱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90例膀胱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朱强;韩莎莎;孙之鹏;张海峰【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1年1月,吉大一院收治的90例膀胱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90例膀胱良性肿瘤患者中内翻性乳头状瘤81例,平滑肌瘤5例,副神经节瘤2例,肾源性腺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钬激光剜除术或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最终由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出院后定期复查,平均随访8.6个月,未发现原位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良性肿瘤应早诊断、早治疗,确诊需要病理诊断,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25【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膀胱肿瘤;良性肿瘤;诊断;治疗【作者】朱强;韩莎莎;孙之鹏;张海峰【作者单位】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300;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移行上皮组织,其中90%为移行上皮恶性肿瘤。
而膀胱良性肿瘤在泌尿系肿瘤中较为少见,但是这些良性肿瘤病理类型较为复杂,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膀胱良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吉大一院2002年1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膀胱良性肿瘤患者90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吉大一院2002年1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膀胱良性肿瘤患者9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24例,年龄9~83岁,平均51.98岁,平均住院时间为8.4 d,患者中43例以肉眼血尿首发,30例以排尿困难首发,3例以尿路刺激症首发,其余以非泌尿系统症状首诊或体检发现,其中嗜铬细胞瘤2例患者均未出现排尿晕厥、血压增高等典型症状,1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因月经期出现血尿,由妇产科转入。
膀胱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思维

膀胱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思维王奕乔;贾玉琳;姜慧杰;王天佐;梁宗辉【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年(卷),期】2018(027)003【总页数】3页(P246-248)【关键词】影像诊断;膀胱实性肿物;腺性膀胱【作者】王奕乔;贾玉琳;姜慧杰;王天佐;梁宗辉【作者单位】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4个月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在当地医院行泌尿系彩超检查示:膀胱壁增厚,后回家静点消炎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一般。
近十天尿频加重,无腰痛、血尿,无发热、盗汗,无消瘦、乏力。
为进一步诊治以膀胱肿物收治入院,随后行CT平扫及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检查。
影像表现:膀胱充盈不良,膀胱三角区壁弥漫性增厚,最厚处约20 mm,其表面尚规整,膀胱腔内可见充盈缺损区,其内可见囊性低密度灶,囊壁清晰,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双侧肾盂、输尿管无扩张,其内对比剂充盈良好(图1~8)。
手术经过:镜下见膀胱颈1周、膀胱三角区多发黏膜隆起,双侧输尿管口清晰,膀胱其他部位无新生物、无结石,将上述肿物分层、分块电切除至浅肌层,止血,冲洗膀胱,检查膀胱:肿物切除彻底,无出血,双侧输尿管口清晰,拔镜,留置F18三腔尿管,气囊注水20 ml,膀胱冲洗液清亮。
病理表现:病理图HE染色,镜下见表面黏膜上皮正常,黏膜下可见多个巢团状结构,巢团内细胞呈卵圆形梭形排列,其间可见筛状腺体样结构。
显微镜下见巢团内细胞形态温和,核呈卵圆形梭形,异型性不明显,呈典型的筛状腺样排列(图 9,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临床上本病应与其他膀胱炎症相鉴别
影像上气肿性膀胱炎表现不典型时应与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 坏疽性膀胱炎等相鉴别。
囊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粘膜下散在许多小囊状透明小体,常与肾盂 及输尿管同时受侵犯,发病机理可能是炎症刺激过程中向粘膜下增 殖并与上皮分离的上皮细胞团中心发生退化、分泌液体所形成,尿 路造影时可见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内许多类似小气泡的透亮影, CT检查透亮影CT值为液性密度。
临床表现
下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等。 排尿困难、尿潴留。 尿失禁 上尿路损害 尿路外症状: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泌尿系并发症:尿路感染、结石。
影像表现
痉挛性膀胱为张力高,壁增厚,膀胱小 梁或憩室形成,憩室多,体积小,内可 见结石。膀胱增大典型表现为宝塔状。 低张性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体积明显大, 表面光滑。
腺性膀胱炎病灶好发生于膀胱后壁,也可累及整个膀胱壁,部分可 有小囊肿形成,影像表现和囊性膀胱炎相似,腺性膀胱炎可有蛋壳 样钙化,膀胱外膜层较光滑。
坏疽性膀胱炎膀胱壁均匀增厚,内外缘不光滑,膀胱内也可见气体 应,但膀胱多呈缩小状,膀胱壁内无气体影。
男,58岁,简要病史:尿频、尿急、尿痛2月。未婚。体格检查:下腹部 膀胱区轻压痛,阴茎体型尿道下裂。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RBC53/ul; LEU++。双上尿路未见异常。
影像表现:多呈囊性或囊实性,平扫呈等或 稍低密度,周围可有囊变区,实质成分明显 渐进性强化,内可见散在点状、针尖状强化 血管影。
气肿性膀胱炎
气肿性膀胱炎是膀胱受产气细菌的感染, 膀胱壁的炎症病灶内产生大量气体,气体 增多时,可逸入膀胱腔内,继而发生膀胱 气肿。气体可弥散于膀胱壁内或经破裂的 膀胱壁逸出至膀胱内及膀胱外。
鉴别诊断
膀胱癌:多发生在膀胱后壁或膀胱三角、向腔内生 长或局部壁增厚、实性肿物,很少为囊性或囊实性。
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脐尿管囊肿为囊性病灶,囊 壁光滑,无强化。合并感染时,壁增厚,增强扫描 明显强化,以内壁强化为主。
膀胱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周围神经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 于头颈部、四肢软组织、纵隔及腹膜后,原 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极为罕见。40~60岁的 中青年居多。临床上无痛性肉眼血尿,或伴 有排尿困难,偶有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表 现。
脐尿管癌
定义: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 瘤,多发生在膀胱内或近膀胱的脐尿 管端,男性多于女性,50-70岁高发。
脐尿管:在胚胎期,一个连接胎儿膀胱与脐 的管道在胚胎进化过程中,脐尿管会自行闭 锁,成为脐正中韧带。 若没有闭合完好,会有尿液从脐通过未闭合 的管道渗漏。
病理分型:组织学上绝大多数为黏液腺癌及印戒细 胞癌,鳞癌、移行细胞癌、未分化癌少见。
本病好发于糖尿病患者。约20%为尿路梗 阻所继发。另外,药物因素、尿路感染、 神经源性膀胱、先天性尿路畸形、外伤等 见,平均年龄55.8岁。 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多似其他膀 胱炎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气尿、排尿困难、 尿潴留、下腹不适等。
有专家认为在排除外源性气体进入膀胱 后,气尿对本病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CT表现
肿块位于膀胱顶部或前壁沿腹中线略偏一侧。 肿块可为囊性、实性、囊实性。60%的肿块可见 低密度(黏液成分),50-70%可见钙化灶。 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有絮状强化或无强化,实性部 分有明显不均匀强化。 浸润性生长,可侵犯膀胱、脐周组织、腹直肌。
MRI表现
囊性成分成长T1长T2改变 实性成分为略长T1、等T1、长T2改变。 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有强化,囊性成分 无强化或是 片絮状强化。
科室小讲座系列
膀胱少见病变
马得添 2018.11.12
神经源性膀胱
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 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任 何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后,引 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
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老 年痴呆等。 外周神经系统因素:糖尿病、酗酒、药物滥用、 多发性硬化。 感染性疾病:AIDS、梅毒、带状疱疹、结核等。 医源性因素:脊柱手术、根治性盆腔手术。 其他原因: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可能与上皮增生及内覆移行上皮腺性 化生有关。
诊断:脐尿管癌的临床表现与其位置有关,脐尿 管癌发病位置隐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耻骨上 肿块、血尿、尿频和尿中有黏液。
脐尿管癌的诊断标准
肿瘤位于膀胱顶或前壁 不存在囊性或腺性膀胱炎 侵入肌层或深层组织有完整的尿路上皮 或溃疡性上皮 膀胱壁内或耻骨上肿块 有脐尿管残迹 肿瘤和表面上皮有明显界限
本病为一慢性过程,病程长,感染加重 时可引起败血症。体检可见膀胱区隆起, 有压痛,但无包块,无反跳痛。
X线表现典型时可见膀胱成“气抱球”样及膀胱内气液 平面,如果气体较少时易与肠管内气体影相混淆, 出现误诊。
CT检查是诊断气肿性膀胱炎的金标准。CT可较好的 显示膀胱壁、膀胱内及膀胱周围病变的成都和范围, 如膀胱壁增厚成都、膀胱内气体范围、膀胱周围情 况,应作为气肿性膀胱炎诊断首选。增强扫描可观 察膀胱壁的强化成都、观察气体位于膀胱壁内或膀 胱外,更清晰的显示膀胱壁内小气泡及膀胱周围组 织结构。
临床诊断:治疗经过:已手术。 病史特点:(1)中年男性,病程长;(2)主要临床表现:尿路刺激征; (3)查体:下腹部膀胱区轻压痛,阴茎体型尿道下裂;(4)尿常规: RBC53/ul;LEU++。
CT表现: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膀胱顶部见气体影,见钙化影,气体影之 间有间隔,气泡影边缘类似分隔状壁与膀胱粘膜延续,考虑为膀胱粘膜下 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