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谈青铜器青铜器入门之三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

知识梳理: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 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王懿荣像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青铜器小知识

青铜器小知识
青铜器,原指以青铜为原料铸造的各种中国古代实用器物。
普遍认为,青铜器盛行于公元前17世纪到3世纪。
青铜器可分为两类:武器和农具器械,古代文人也把钟表算在青铜器中。
青铜器由苍白兼色、驼黄和褐色三种颜色构成。
青铜器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是重要的祭祀器具,还是军用兵器,如刀、剑、矛、铁锤、针矢、鞭等等;民间的日常用具,如炊具、锅、盆、竹篮、帆架、落鱼、刀削物等;宫廷科仪学堂及各类祭祀用具,如香炉、鼎、象形青铜器、尊像、尊器、游牧图像等;民间祭祀、礼器,如宗祠用物、祭祀用器、庆节用器、宗室祠堂用具等;民间的文化和体育用品,如钟表、乐器、游戏工具,尤其是以竞技为主的内容更是青铜器不可多得之宝。
青铜器艺术以形制为主体,以精美的青铜外形、精致的装饰为主要特色,构图新颖,以雕饰为主,分为锻铸、铸造、铸饰三种。
青铜器经典雕饰题材宏大、富有寓意,常以抽象兽鱼、虫蝇、花卉、水牛鸟兽等为主题;绘画以胡图绘画为主,主题墨宝、青铜宝幢等都颇受收藏者喜爱。
青铜器的工艺是把一种金属材料加热,用锹子,凿,锤子等特殊工具加工而成的。
首先将铜洗净,然后将铜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将加热后的铜与模具放在一起,用锤子不断地敲击,铜渐渐被模具挤压,形成了各种不同形状的产品。
青铜器把古代青铜文化传承了下来,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古代生活场景、历史记载,更是热捧着古代遗产的人文积淀也是青铜器的魅力所在。
青铜器的种类及应用

青铜器的种类及应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起源于青铜时代,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青铜器主要由铜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和可塑性,被广泛用于生活、祭祀、军事等领域。
根据其形状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礼器类青铜器:礼器类青铜器是古代贵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精华。
礼器类青铜器的形态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鼎、觚、爵、壶、盆、镜等。
其中,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之一,它三足两耳,上部有盖,内部容量较大,用来烹饪和煮食。
觚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器皿,形似杯子,底部有三到六个支脚,上部有两个耳朵,可用来盛放酒水。
爵是古代贵族接待宾客时使用的宴会器皿,形状与觚类似,但体积更大。
壶是一种小型容器,常用来盛放酒水、油漆等液体。
二、军器类青铜器:军器类青铜器主要用于武器装备和战争活动。
这些器物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战斗性能,对古代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军器类青铜器的形状和种类非常多样,常见的有戈、矛、戟、弩等。
戈是一种长柄武器,有利于近身格斗,形状像一把长刀。
矛则是一种长柄武器,具有刺击的作用,常用于步兵和骑兵战斗。
戟是一种利于近身肉搏和格斗的武器,有着特殊的发力方式。
弩则是中国古代一种先进的远程射击武器,其力量比弓弩更大,射程更远。
三、乐器类青铜器:乐器类青铜器是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古代宫廷音乐和祭祀乐曲的演奏。
乐器类青铜器的形状和种类繁多,代表了古代音乐器械的发展和演变。
常见的有钟、磬、铙、镲等。
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乐器,形状像大钟,通过用木槌敲击产生声音。
磬是一种由多块铜制片组成的乐器,通过轻击产生清脆的音响。
铙是一种曲笛,由许多个铜制管长方形的管子组成,通过吹奏发声。
镲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形状像两个小镜子,通过撞击产生音响。
四、祭器类青铜器:祭器类青铜器主要用于古代祭祀活动,用于向神明祈祷和表示敬意。
祭器类青铜器的形状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爵、鬲、斝、叶、卣等。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所说铭文有字数、语句的变化,未见字体的变化,A可排除。
从“追颂祖先功德”“记述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看,周人重视周人的历史传承,B正确。
题干中“追颂祖先功德”属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与宗法制互为支撑,C可排除。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用多数属于礼乐器,同当时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另外有少量兵器、工具、生活用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逐渐脱离商周那种礼制,越来越日用化了(参见李学勤:《青铜器入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0、54、62页),也就是说,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当在战国秦汉时期,同时从题干材料看,也未提及青铜器的功用问题,自然也谈不上变化,D可排除。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汉初政治上“汉承秦制”,思想文化上“汉继楚绪”,推行黄老之术——熊铁基先生认为用“秦汉新道家”来概括比“黄老之学”更好(熊铁基:《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光明日报》2016年5月16日16版),儒家未有特殊地位;题干材料提到“(秦)文书之力也”,但秦焚书坑儒,其文书含“崇儒”内容可能性小。
A可排除。
根据卜宪群《秦汉公文文书与官僚行政管理》(《历史研究》1997年第4期)一文可知,公文文书是官僚行政管理的一个极重要手段,秦汉公文文书大体有四种类型, 即皇帝御用公文, 官僚疏奏、上书, 官府行移公文, 官府考绩、管理公文。
李学勤:再谈青铜器与山西古代史的关系

李学勤:再谈青铜器与山西古代史的关系1982年我到太原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找我去做了一次演讲,当时我讲了一个题目——“青铜器与山西古代史的关系”。
后来山西考古所做了整理,同名文章刊发在《山西文物》1982年第1期,也就是这个杂志最早的一期。
①为什么我在这里重提这个题目,要再讲二十几年前谈过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把那个时候我讲过的内容,经过1/4个世纪以后,重新做一个回顾,看看这些问题的一些新进展,是个挺有意思的事情。
我把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在这里谈一谈,意思和上一次一样,也是向山西省的各位老师,包括在座的同行、同学请教。
当时我谈的问题有好几个。
首先我谈到这样一个问题,青铜器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
大家知道中国的古代研究不仅仅属于历史学的范围,同样也属于考古学的范围。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什么是考古学》,该文指出以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和以物质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相辅相成、关系密切的学科。
夏先生的比喻非常好,实际上夏鼐先生这个观点是从王国维那里来的。
王国维先生1925年在清华授课,当时他教的课叫《古史新证》,他提出要以地上的材料和地下的材料互相印证,也就是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所谓地上的材料就是传世文献;所谓地下的材料就是考古文物的发现。
因此,我认为夏鼐先生的观点是引申、阐发、丰富了王国维先生的论点,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就讲到这个看法。
②顺带说一下,大家知道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建立,一般以中国人自己进行田野考古工作作为标志,我们认为就是1926年清华的李济先生在山西夏县西阴村进行的发掘,上次来山西我也说过这个问题。
1926年的这次发掘,虽然王国维本人没有参加,发掘材料运回清华后,王国维曾亲自看过。
虽然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发掘,可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
从汉代到北宋再到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展以前,中国学者对青铜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可以把这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看作一个时段,它的特点就是所用的研究材料不是科学的方法得到的。
青铜器入门之七

虢境 内, 也支持 了这一看法。 后来在戴家湾、 园沟 、 坊 竹 纸 头等邻 近地方 , 又出= 不少商 末周初器物 , 卜 可以归纳 出若 干特点 , 的是形制方面 的, 有 如簋下面附有方庠 : 的是纹 有
饰方面 的, 如细长 的夔纹结合直线纹等等。令人惊 奇的是, 近年在殷墟找到类似 的标本, 1 90  ̄ 19年殷墟郭家庄 10 1 6号墓
05 8
所 出的卣, 与斗鸡 台的两件酷似 ; 0 年至2 0 年, 2 0 0 0 1 殷墟孝 民屯铸造遗址里所 见的陶范, 更出现一系列 以往认 为足周 人专有 的特 征。 现在 我们可 以说 , 周初青铜 器同商末器没 有截然 分界, 因此, 有不少器物 只能将其时代 划在商周之
际, 无法判别一定属商属周。
西 天 周 亡
之同 尚书 顾命》 成王逝 世康 王继位 典礼所 用仪仗对 比, 是
有道理的。 值得注意 的是这类异 形兵器迄今只见于西周早
在整个西周 时期, 青铜器 铭文都是最珍 贵的史料, 对
天亡 清道
通高
历 史文化的研究极有 价值。 从西 周早期 的实例 还可知道, 铭文 的内容常能 反映那时的重大事 件。 以成 王初年而言, 传世文献《 尚书大传》 :周公摄政, 说 “ 一年救乱, 二年 克股, 三年 践奄 , 四年建侯卫, 五年营成 周, 六年制礼作乐, 年 七 致政” 有不少青铜 器的铭文可 以作为佐证和补充。 , 清道光时在 山东梁 山发现的太保 ( 即召公) 簋铭记 :王 “ 伐录 子耶 ” “ , 录子H ” 口 即商纣之 子武庚禄父, 叛周兴乱, 王 师 讨伐, 是“ 就 一年救乱” 最近 出现 的何簋铭云 :惟 八月 。 “ 公夷殷年” “ 是周公, , 公” 夷平殷都 , 是“ 就 二年克殷” 乾隆 。 时著录 的禽簋有“ 王伐盖侯, 周公谋” “ , 盖侯” 即奄君, 事即 “ 三年 践奄” 9 1 河南浚县辛 村所出送 ( 1 。1 年 3 音y 簋载“ ) 王来 伐 商邑, 诞命康侯鄙 于卫” 系封卫 时事, 当《 , 相 大传》 建 的“
中国青铜艺术知识点总结

中国青铜艺术知识点总结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工艺品,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代表,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青铜器的制作历史悠久,主要分为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和三国两晋等时期。
青铜器的造型多样,从青铜器的形状、纹饰、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和丰富,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艺术资源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依据。
一、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成就,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最早的青铜器于西南地区被发现,如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云南彝良、南京江宁等地都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铜文化遗存。
这些青铜器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器物,如铜钱、铜针、铜器等。
其中,以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铜器最为著名,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而且在此时期的普遍流行了青铜器的使用。
青铜器在商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出现了大型的青铜器,如鼎、壶、罍等。
商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主要是简洁、厚重,纹饰简单,线条的造型中充满了生命力,纹饰中主要是以神话、动植物、人物等为主。
商代青铜器的风格被后人称为商代饰纹风格。
在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青铜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多样,纹饰更加繁复,纹饰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它们包括山水、花鸟、龙纹、凤纹、虎纹、牛纹等。
当时的青铜器的造型特点主要是稳重、庄严,纹饰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高峰。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家的分裂,青铜器的制作也出现了地方特色,如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器就比较有地方特色,其造型简洁、大方,纹饰上主要是以楚文化为主。
而在秦汉时期,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青铜器的制作更加注重实用性,器物的形式和纹饰更加朴素。
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青铜器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历史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和变化,青铜器成为了古代文明中的一面镜子。
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铸造、浇铸、点烧、琢磨等多个环节。
首先需要选料,使用铜砂和木炭进行熔炼,将熔化的铜液倒入模具中,进行铸造。
青铜器分类及详细介绍

青铜器分类及详细介绍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先民的智慧和技艺水平。
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记忆。
本文将对青铜器按类别进行分类,详细介绍各种青铜器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1. 礼器类铜器礼器类铜器是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贵族阶层的尊贵地位和文化水平。
古代礼器类铜器主要包括鼎、方鼎、簋、爵等。
其中,鼎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古代用来烹饪、盛装食物和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器物。
形制上,古代鼎基本上都是三足、两耳,上盖有盖子。
很多鼎都有精美的纹饰和篆刻文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习俗。
2. 音乐器类铜器音乐器类铜器是古代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可以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和吹奏器三类。
在古代宫廷音乐交响乐队中,音乐器类铜器的作用十分突出,代表了皇家尊崇和文化气息。
古代音乐器类铜器有钟、磬、钲、铎、笙等。
其中,钟和磬最为著名,钟是一种宫廷礼仪乐器,多用于重要的婚丧嫁娶等大典礼上,磬是一种会奏会出悠扬音乐的打击乐器,常被用于宫廷音乐演奏之中。
3. 兵器类铜器兵器类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武器,代表了时代风尚和社会历史的记忆。
在古代, bronzes 的铜制工艺十分先进,能够生产出各种造型别致、形状优美的兵器类铜器。
兵器类铜器分为剑、戈、矛、戟等。
剑是古代士兵的标志和象征,形制多样,有宽刃、细刃、倒刃等,磨制精良,造型美观,是古代兵器类铜器中极为出众之一。
4. 工器类铜器工器类铜器是古代中国生产技术和农业文化的重要代表,主要包括铜镜、鍾馗铜像、铜杵、铜锤和犁耕等器物。
铜镜和钟馗铜像是古代中国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物,铜杵和铜锤则是农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犁耕则是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代表,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青铜器类别繁多,各具特色,代表了古代中国的不同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思想和技术水平。
它们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