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平面构成3
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

效果,对形象进行重新设
计,构成空间深度,并突 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 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 形效果。同时还使感性的 艺术设计问题得以概念化、 逻辑化与科学化。
•
平面构成突破 了几何图案的平面 空间特征,增强了 画面的运动感和空 间深度,在平面上 产生了一种空间起
4、80年代初由香港传入中国高等设计学教育。
伏的视觉效果。
• 三、平面构成的分类
(1)自然形态的构成 自然形态的构成就是 以自然本体形象为基础的 构成形式。这种构成方法
保持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 分割、组合、排列,重新 构成一个新图形。
(2)抽象形态的构成 抽象形态的构成 是以抽象的几何形象 为基础的构成,即以
点、线、面等构成元
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
它也是一个造型概念,是
现代造型设计的专用语。
二、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
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
第一,强调客 观现实的构成规律, 把自然界的复杂性 用最简单的点、线、 面进行分解、组合、
变化,反映出客观
实在所具有的运动
规律。
•
第二,它是一种高强
造型基体构成 三大构成(平、色、立)视觉训练是通向现 代设计的必经之路,是打开造型基础之门的一把 金钥匙。
平 面 构 成
第一章 平 面 构 成 概论
• 一、构成的概念
•
所谓构成就是将不同 形态的两个以上的单元(包 括不同的材料)重新组合
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
素,进行各种形态的
多种组合。其构成方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这些构成知识点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一、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色彩的各种因素,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对比度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
在色彩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色彩的情感属性,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和力量相关,蓝色通常与冷静和安宁相关。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所需的情感效果。
二、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等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视觉图案和效果。
在平面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通过运用不同的平面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重复、对齐、对称、旋转等。
三、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各种立体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三维视觉效果。
在立体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不同立体形态的特征和组合方式,例如几何图形、曲面、材质等。
通过运用
不同的立体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三维视觉效果,例如透视、阴影、反射等。
总结起来,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它们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这些构成知识点,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

第一单元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中的所有元素,通过有规律和非规律的组合,以形成新的图形。
平面构成也是三大构成之一。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的设计造型、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很广,比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包装、CI设计等.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来源于1919年,前苏联1919年,德国著名的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院”伊顿最早建立了完整的色彩构成体系把色彩认识从随意感性转向科学理性的训练康定斯基(点、线、面)主张色彩和形态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的特点:特点:不是表现具体的物象特征,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解释:以知觉为基础。
(从简单到复杂)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从复杂到简单)平面构成的分类分类:自然形态:抽象形态有规律组合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近深感,整齐划一无规律组合比较自由,造型上产生张力和运动感。
增强视觉上的清晰度和醒目度.对称与平衡对称概念:对称是对象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对齐最容易得到对齐,并且最简单。
种类: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平衡概念: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撑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平衡与对称关系:平衡的不一定对称,对称的一定平衡。
平衡特点:平衡在视觉上显得比对称更加的活泼。
比例与适度比例概念: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者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关系概念。
比例种类:黄金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分割比例—-最美的分割比1:1。
618)适度概念:对象的数量关系形成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即视觉上形成合适性,符合习惯。
【精品PPT】三大构成课件

包豪斯
包豪斯
在包豪斯的理论体系中,构成课的种类按其研究的性质 和特点来分可以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但将三者结合起来,可以应用到各种设计门类中去。
构成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
应用设计
包装设计 广告设计 标志设计 服装设计 书籍装帧 产品造型 室内设计 景观设计 …
构成的定义
目的构成,简言之就是有目的有思想的去 运用元素到设计上去。有特定的主题,表达了 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感情。
1.2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 单纯与简洁 单纯简洁的形态具有醒目、识别率高而容易加工的特点,因
此,它往往比复杂的形态更容易被人记忆与识别。在构成中, 可用简洁的形态来创造出丰富得形象。
2 统一与变化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就会造成单调
2
点的种类 及各自性格
3
点的作用
点的基本概念
细小的形象叫做“点”。 所谓细小,是指在设计的画面中 视觉上显得细小的形象。
点的作用
单点:当画面中只存在一个点时,单一的点所产生的集中力能 使视线聚集于该点,从而形成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点的作用
从点的作用来看,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的 时候,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它具有紧张性。因此 ,点在画面的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它在人们的心理上,有 一种向外扩张的感觉。
2.3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1
面的定义
2
面的性格和 种类
3
正负形(图与底)
1、面的定义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面是构成各 种可视形态的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 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 实体。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 和闭合都会形成面。
2、面的种类及其性格
三大构成 概述

运用文化元 素:通过融 入文化元素, 使设计作品 更具文化内 涵和特色。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点:是构成形 态的基本单位, 具有集中、点 缀、装饰等作
用
线:是点移动 的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 性、长度、宽
度等变化
面:是由线移 动或增加点形 成的,具有长 度、宽度、面
积等变化
点、线、面的 综合运用:通 过点、线、面 的组合和变化, 可以创造出丰 富多样的视觉
效果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三大构成之间的相互影响:三大构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设计的基本要 素和方法。
三大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添加 标题
平面构成: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通过点、线、面的组 合与排列,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添加 标题
立体构成: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材料的组合与构 造,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产品。
如何运用三大构成进行设计创新
运用形式美 法则:通过 对比、对称、 平衡等手法, 使设计作品 更具美感。
运用色彩搭 配:通过色 彩的搭配和 运用,使设 计作品更具 视觉冲击力 和吸引力。
运用空间布 局:通过空 间布局的合 理安排,使 设计作品更 具层次感和 立体感。
运用材料选 择:通过选 择合适的材 料,使设计 作品更具质 感和舒适度。
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立体构成的基础,立体构成是平面构成的延伸和发展。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是平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中的色彩运用和搭 配都离不开色彩构成的理论指导。
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的形态和空间感需要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和表现,而 色彩的运用也需要根据立体构成的形态和空间感来进行调整和搭配。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PPT

作业
• 1.点构成 2.线构成 3.点线面结合 • 工具:白卡纸、中性笔、勾线笔、水粉黑色颜料、
水粉笔
平面构成的形式
• 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概念、要求和方法 • 群化构成的应用 符号、标识 • 重复与近似构成 重复概念、分类、近似概念、特点、分类 • 渐变与发射 渐变概念、特点、构成形式
一:群化的特点
发射是渐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发射是由有秩序性的方向变 动形成的。
发射的前提,是确定发射中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发射中心。
发射骨格与自然现象
许多植物的生长方式,如树木与花卉等等,常具有发射结 构。所谓发光体都具有发射骨骼。自然界的中心发射现象, 只要留心观察,是艰容易寻找的。
一、发射骨格种类
1.离心式--由发射 中心向四周发射。
色彩沉稳 棱角分明的群化形象给人细致 严谨的感受 变化丰富 弯曲柔和的群化形象给人亲切 友善的感受 形象特点可辨性强的群化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触动,留下深刻的影像
五:群化的构成形式在平面设计上的应用
由于群化形式的特殊性,在平面设计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 多以标志的形态出现,是企业CI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复构成
骨骼
• 骨骼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基本形组合起来的编 排方式。
骨骼的作用:1.等位基本形的位置 2.分割画面空间
• 骨骼的分类:1.规律性骨骼 2.非规律性骨骼 3.有作用的骨骼 4.无作用的骨骼
整齐的骨骼,会给人一种秩序感
特异的骨骼,在韵律中产生冲突,行成强烈对比
变规律性骨骼,同比例中少做变化,行成韵律
(二)、基本形的渐变
一切基本形的视觉元素,均可渐变。
1.方向渐变--基本形具有方向性时,可作基本形排 列的方向渐变。
2.位置渐变--在作用性骨格中,按秩序发生位移。超出 骨格外的部分可以被切除。
三大构成

对称类型:1)轴对称:“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统一是指某种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形态要素并置在一起形成某种一致性或有一致性的感觉,通过对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线的视觉心理线的不同形态特征,表现出不同的视觉语言:粗线的形态有厚重、豪放有力和紧张感,给人印象深刻。
细线锐利,有纤细、轻松、精致、敏锐感。
长线具有持续、速度和时间感。
短线具有断续、迟缓、动感特性。
水平线带有稳定、安全、永久和平意味。
垂直线带有崇高、权威、纪念、庄重的意味。
斜线是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形态,具有不安定和动态感,方向性强。
直线给人明确、简洁和锐利的感觉,而曲线似受外界压力而发生形变,产生情感知觉中的倾向性,表现出丰满、柔软、欢快、轻盈、调和感。
自由曲线的形态富于变化,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几何曲线富有节奏感、比例性,精确性、整体性等特点,并富有某种现代感的审美意味。
体在造型学上有三个基本形:球体、立方体和圆锥体。
而根据构成的形态区分,又可分为:半立体、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和块立体等几个主要的类型。
平面构成中的形象是指视觉所能见到的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或是设计中借以表达一定含义的视觉元素。
半立体构成又称二点五维构成,它是介于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之间的造型形式,是以平面为根基再在上面进行立体化的表现。
如:浮雕、壁挂等艺术品。
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换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一、概述三大构成:视觉传达的基础理论实践体系.1.平面构成①概念:在二维平面空间内把视觉元素(点、线、面)用形式美法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象.②目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创造形象;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二、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1.平面构成的形象①形象的分类:有机形-具象形;无机形-抽象形;偶然形-不能复制形②形象的元素:形象、色彩、机理③形象的空间:平面空间、立体空间、视幻空间、矛盾空间、多视点空间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定义①点:定义-造型的基础,视觉形态最小的单位,几何学规定点只有位置形状-圆形、方形、角形②线:定义-点的轨迹,只有长度、方向形状-直线、曲线、折线③面:线的轨迹,有长宽、位置、形状④体:定义-面的转折、围合形状-几何体(方体、球体、锥体、不规则形体)点线面体的性质①点的性质:张力、凝聚视线、视觉中心②线的性质:直线-平稳向上延伸曲线-膨胀、柔软、运动折线-运动、焦躁、不安③面的性质:直线形-平静、力量、男性化曲线形-柔软、典雅、女性化④体的性质:几何体-秩序、规律、严谨自由体-随意、轻松点线面体的错觉①点的错觉:环境影响②线的错觉:环境影响③面的错觉:环境影响④体的错觉:明暗不同,大小不同;边线不同,重量不同;背景不同,体积不同;表现不同,质感不同.点线面体设计中的应用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广告、包装、装潢、CI设计等.三、点线面的构成1.秩序构成-秩序是规律性2.自由构成-主次疏密、呼应四、重复构成①定义:相同或相近的基本形反复排列特点:形象的连续性.(秩序美、机械美)②重复骨格纳入基本形的框架格式③重复基本形基本形象单位:具象-变形;抽象-几何形简约、单纯、不能繁琐1.基本形:骨格线分割1/2;1/3;1/42.基本形:点、线、面结合3.基本形:黑白面积不能平均4.基本形:排列可以转换方向5.基本形:排列产生新的形象五、群化构成1.定义:重复构成的特殊表现形区别于上下左右连续排列的形式,具有独立存在的性质.群化图形:标志、商标、标识(符号图形设计)2.形式:①对称式:上下;左右;逆向②平移式: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斜线③旋转式④发射式⑤平衡式⑥扩大式(渐变)3.基本形设计要求①简练、醒目②紧凑、严密③完整、美观④平衡、稳定4.形成群化条件①两种元素相同②两种元素相似③两种元素方向一致④两种元素变成一个图形六、渐变构成①定义:类似基本形成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阶段性调和秩序.形式美法则:1.重复和群化;2.节奏和韵律.②形式:1.基本形渐变A、形象渐变;B、大小渐变;C、位置渐变;D、方向渐变;E、色彩渐变2.骨格渐变A、单元(单纯性)渐变B、多元(复合性)渐变①直线和直线交叉;②直线和曲线交叉;③曲线和曲线交叉视觉效果:产生透视感、层次感、幻觉感、立体感七、发射构成①定义基本型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如光源闪烁,向外或向内发射,所呈现的视觉效果.②发射构成要素:1.发射点:发射中心;2.发射线:发射方向.③形式:1.离心式;2.向心式;3.同心式;4.移心式;5.多心式对比构成1.定义:对比就是差别,变化丰富,差别大-强烈对比;差别小-调和对比.不同的视觉元素和形态组合在一起的差别就是对比.对比构成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2.形式:①形象对比-具象(概括、变形);抽象;②空间对比;③位置对比;④大小对比;⑤方向对比;⑥明暗对比;⑦疏密对比;⑧曲直对比.3.对比构成要素①统筹安排,主体要突出;②利用不同的视觉元素构成形象;③形象有主次、有层次、有聚散,不能平均④整体避免琐碎特异构成自然界美的形式规律:秩序美(重复、近似、渐变、发射);打破秩序美.定义:打破规律的特殊形态,使基本形式的骨格突然变化,形成与同一形态完全不同的个性化形象而形成视觉焦点和中心.形式:①基本型特异:形象特异;位置特异;方向特异;大小特异.②骨格特异/线群特异情感特征:视觉刺激、个性、丰富、趣味、引导视线、引起注意、传递信息八、形象变异构成定义:把具体形态经艺术加工使造型简洁,特征突出,形象典型,抽象变形后增加趣味性和审美性.形式:①抽象法;②变形法;③切割法(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弧线)④格位放大法;⑤空间割取与形象适叠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8.3渐变课时:1课时8.31 渐变的概念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化,从而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它给人以节奏、韵律的美。
在设计中渐变的构成,显示出渐增渐减进展的速度感,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被经常应用。
渐变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
如一天的时间从零时到24时,人从幼年、青年、中年到老年,树木从小苗到参天大树,植物树叶由大到小的排列,火车从起点到终点等,包括季节的更替,月亮的盈亏,水纹的运动等都是渐变现象,就像是画一幅画,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完成,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都属于有秩序的渐变现象。
8.32 渐变的形式⑴基本形的渐变即基本形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色彩逐渐变化①形状渐变②大小渐变依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将基本形作大小顺序的变化。
给人空间感和运动感。
③方向渐变将基本形作方向,角度的序列变化。
会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④位置渐变将基本形再画面中或骨格单位内的位置作有序的变化。
使画面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效果⑤色彩渐变基本形的色彩由明到按暗渐次变化⑵骨格渐变即骨格线的位置依照数列关系逐渐有规律的变动①单元渐变也叫一次元渐变,即仅用骨格的水平线或垂直线作单向序列渐变②双元渐变也叫二次元渐变,即两组骨骼线同时变化③等级渐变将骨骼做竖向或横向整齐错位移动,产生阶梯变化④折线渐变将竖的或横的骨骼线弯曲或折断⑤联合渐变将骨骼渐变的几种形式互相合并使用,成为较复杂的骨骼单位。
⑥阴阳渐变使骨骼宽度扩大成面的感觉,使骨骼与空间进行相反的宽度变化,即可形成阴阳、虚实转换。
8.33 渐变的基本形和骨骼的关系①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重复的骨骼中②将重复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骼中③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骼中8.4发射课时:1课时8.4.1发射的概念首先,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
其次,发射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渐变,它同渐变一样,骨骼和基本形要作有序的变化.8.4.2发射构成的因素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
一幅发射构成作品,它的发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再画面内也可以在画面外,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
发射线:即骨骼线。
它有方向(离心、向心或同心)、线质(直线、曲线或折线)的区别。
8.4.3发射骨骼的种类1离心式: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中心,有向外运动感,是运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由于基本形的不同,它有直线发射和曲线发射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向心式:基本形由四周向中心归拢,形成发射点在画面外的效果.•3同心式:基本形层层环绕一个中心,每层基本形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实际上是扩大的结构,扩散的形式4多心式:基本形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这种构成效果具有明显的起伏状,空间感也很强8.4.4发射骨骼与基本型的关系•⑴在发射骨格内纳入基本形.基本形纳入发射骨格内,采用由作用或无作用骨格均可,单但基本元素排列必须清晰有序••⑵利用发射骨格引导辅助线构筑基本形,使基本形融于发射骨格中,突出发射骨格的造型特征.••⑶以骨格线或骨格单位自身为基本形,基本形即发射骨格自身,无须纳入基本形或其它元素,完全突出发射骨格自身.这种骨格线简单有力•8.5特异课时:1课时8.5.1特异的概念在规律性骨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的单调的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证整体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和,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特异的程度可大可小。
在大多数的秩序关系中,安排少数违反秩序的形态。
目的在于突出焦点,打破单调的画面,造成动感及趣味中心。
8.5.2特异的类型1.基本形的特异——①大小特异:通过增大某一基本形的面积,导致大小悬殊,强化基本形的形象,使形象更加突出、鲜明,也是最容易运用的特异。
②色彩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色彩的色相、明度或纯度,创造特异效果。
③位置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所处的位置,形成特异效果。
④形状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形状的直曲、繁简等特征创造特异效果。
⑤方向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的方向,形成特异效果⑥肌理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表面的质感及纹理形成特异效果。
2.骨格的特异——①方向特异:骨格线在运行中因方向发生改变形成特异效果。
①整体错位:骨格线在运行中因整体上下错动或平行移动出现一条虚线形成特异效果。
①结构异质:骨格线在运行中变异成不同性质的形态形成特异效果。
8.6聚散课时:1课时8.5.1聚散的概念聚散就是利用基本形数量的多少,在排列方式上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密或疏的地方引人注目,常常成为设计的视觉焦点。
聚散构成在画面中造成一种视觉的张力,象磁场一样,并具有节奏感,是一种富于动感的结构方式。
聚散就是利用基本形数量的多少,在排列方式上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密或疏的地方引人注目,常常成为设计的视觉焦点。
聚散构成在画面中造成一种视觉的张力,象磁场一样,并具有节奏感,是一种富于动感的结构方式。
8.5.2聚散的分类1.点的聚散: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放于构图上的某一点,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这个点密集,愈接近此点愈密,远离此点愈疏。
• 2.线的聚散:在构图中有一概念性的线,基本形向此线密集,在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离线愈远则基本形愈疏。
• 3.自由聚散:在构图中,基本形的组织没有点或线的密集约束,完全是自由散布,没有规律,基本形的疏密变化比较微妙。
•4.拥挤与疏离:拥挤是过度密集,所有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是一种拥挤状态,占满了全部空间,没有疏的地方。
疏离与密集相反,整个构图中基本形彼此疏远,散布在各个角落,散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第九章-肌理技法章课时:2课时本章目标:了解制作肌理的各种技法。
本章内容:•肌理的相关概念•肌理的分类•肌理的构成技法9.1肌理的概念物体表面的纹理。
“肌”——皮肤;“纹”——纹理。
质感、质地。
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质属性,因而也就有其不同的肌理形式,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例如:干和湿、平滑与粗糙、软和硬。
9.2肌理的分类1.触觉肌理:用手抚摸有凹凸感觉的肌理为触觉肌理。
光滑的肌理能给人以细腻、滑润的手感,如玻璃、大理石;坚硬的肌理形态能给人刺痛的感觉,如金属、岩石;木质的肌理能给人纯朴、亲切、无华的感觉,使人恬静。
①自然的肌理。
现有的材料(木、布、纸、绳、玻璃、金属、建材等)没有加工所成的肌理。
②创造的肌理。
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
通过雕刻、压揉、烤烙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2.视觉肌理视觉肌理是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
它的形和色彩非常重要,是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喷笔、彩笔,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用画、喷、洒、磨、擦、浸、烤、染、淋、熏灸、拓印、贴压、剪刮等手法制作。
可用的材料也很多,如木头、石头、玻璃、面料、油漆、海绵、纸张、颜料、化学试剂等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将有更多的肌理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
9.3制作肌理的方法1 色彩的特殊用法(渲染法吹散法流淌法水油法浮彩法飞白法)2 工具的特殊用法(喷洒法弹线法抖落法挂擦法刻印.压印法擦印法)3纸张的特殊用法(揉纸法揉皱拓法撕纸法拼贴法)4电脑底纹设计第十章-空间与矛盾空间章课时:2课时本章目标:了解平面构成中的空间和矛盾空间。
本章内容:•空间和矛盾空间的相关概念•如何形成空间和矛盾空间10.1空间平面设计对空间的探求,就是形态和形态之间在视觉上形成的框架关系,把这种框架关系设置在二维平面空间(指高、宽二维)的状态之中。
有时也能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表现出带有纵深感的三维立体空间(指高、宽、深三维)的效果。
它需借助明暗、色彩、透视等多种表现手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空间效果使画面中形态的构架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丰富。
画面中空间的表达需要依赖于图形体系的形式。
即使是组成基本形的点线面,通过点的大小、线的疏密、面的转折或是点、线、面的组合、穿插都可呈现空间的视觉效果,表达空间10.2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任何形体,它的空间感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应的形体作为参照.依据这一视觉原理和经验,就可以在平面中制造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1.重叠空间: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是感知形体空间最明显的一种启示。
2.大小空间:由于透视的原因,相同的物体在视觉中会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根据这一视觉现象,在平面中就会产生大形在前,小形在后的空间关系3.倾斜空间:由于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在人的视觉中会产生一种空间旋转的效果,所以倾斜也会给人一种空间深度感。
4.曲面空间弯曲本身就具有起伏变化,因此平面形象的弯曲,就会产生有深度的幻觉,从而造成空间感。
5.投影空间:由于投影本身就是空间感的一种反映所以投影的效果也能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空间感。
•6.面的连接在平面构成中,面的连接可以形成体,面的弯曲可以形成体,面的旋转也可以形成体,而体是空间中的实体,因此,能够形成体的面都具有视觉上的空间感。
7.交错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的二维性质就会因为它们的交叉转为三维空间,前后关系由此产生。
10.3矛盾空间在平面设计中有时故意违背透视原理,有意地制造出同视觉空间好不相干的矛盾图形,这类图形又称矛盾空间图形.它可以随着视线的改变而显现出相异的形体关系.矛盾空间正是利用了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觉,形成了在实际空间中无法存在的空间形式,正是因为这种空间存在着不合理性,而有时还不容易立即找出矛盾,这就会增加读者的兴趣,引人遐想。
10.3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1.共用面: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形,以一个共用面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两种空间知觉并存,形态关系转化,有一种透视变化的灵活性。
2.矛盾连接: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起来。
3.交错式幻象图:现实中的任何物体总是占有明确、肯定的空间位置,非此即比。
但是,在平面图形中可以将形体的空间位置进行错位处理,使后面的图形又处于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错性图形。
4.彭洛斯三角形:利用人的眼睛在观察形体时,不可能在一瞬间全部接受形体各个部分的刺激,需要一个过程转移的现象,将形体的各个面逐步转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