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

合集下载

浅议玉米育种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浅议玉米育种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的玉米,近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培育与种植方面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当前对玉米优良品种的需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玉米育种发展的现状,包括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玉米产量常年居于较为稳定的水平上,单产在5000kg/hm2左右,略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2400万hm2左右,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不断研发新育种材料,运用新的育种技术,提高玉米育种质量,进而促进玉米种植实现更大的突破。

目前玉米育种发展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

一、玉米育种发展现状1、优势①新品种与新自交系选育方面成就突出。

中国幅员辽阔,从南至北,从平原到高原,都有玉米种植。

但是地区不同,对玉米种质的要求就不同,只靠一两个玉米品种实现玉米产量,是很不现实的,因此,玉米品种越来越多。

自2006年至今,已经有上千个普通玉米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

农业专家以及种植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外来品种,对这些品种进行了改良。

②引入热带、亚热带种质,为玉米进行杂交与自交系选育做了充足的准备。

经过努力,相继培育出了郑单958、先玉335等优良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种植密度高、适应地区广、成熟期早、产量高等优点,缓解了玉米品种的局限性问题,使得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促进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③育种新方法的运用与新材料的研发进步明显。

目前已经运用分子标记等新的生物技术,进行培育新品种和研究新的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用提取了玉米胚乳DNA的分子标记方法培育出来的玉米种子,纯度更高,对继续培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劣势①种质的资源比较狭窄。

虽然国内在选育玉米品种的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具备大面积种植资格的杂交品种却很少。

目前已经实现广泛种植的杂交玉米品种主要是旅大红骨体系、瑞德体系等。

优质玉米发展现状及种植栽培技术

优质玉米发展现状及种植栽培技术

优质玉米发展现状及种植栽培技术李荣江Z a i p e i j i s h u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日常饮食以及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所有谷类作物中种植范围最广,种植产量最高的作物。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在国内排名第1位,玉米产量以及玉米商品化率也位于首位,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玉米,满足了人们对优质玉米的需求。

黑龙江省玉米发展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优质玉米生产,这样才能够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种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玉米生产体系,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基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优质玉米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优质玉米的种植栽培技术要点,以期可以为黑龙江省优质玉米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一、优质玉米发展现状1、黑龙江省优质玉米发展条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食物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玉米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主要食物之一,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黑龙江省属于黑土带之一,土壤肥力水平高,耕地平坦,降雨量充足,白天和晚上存在较大温差,可以为玉米生长和种植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优质玉米生产。

黑龙江省内修耕期较长,并且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能够避免害虫繁殖,对于恢复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黑龙江省优质玉米种植现状当前黑龙江省正在大力发展优质玉米,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31.7万hm 2,和2017年相比种植面积增加了45.4万hm 2,增长幅度为7.74%。

2018年优质玉米产量为3982万吨,和2017年玉米产量进行比较,增长幅度为7.53%,共增长了278.9万t 。

目前黑龙江省优质玉米产量以及种植面积正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为市场上玉米的供应提供了重要助力,并且随着玉米质量的不断提升,优质玉米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扩大,给黑龙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优质玉米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可以直接提升玉米生产产量以及质量,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以及抗病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水平。

农业玉米的年度总结(3篇)

农业玉米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产量稳定增长2023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7亿吨,同比增长3.2%。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1. 种植面积扩大:在政策扶持下,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2亿亩,同比增长2.5%。

2. 技术创新:通过推广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良品种,以及节水、节肥、节药等栽培技术,提高了玉米单产。

3.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了对玉米生产的扶持力度,包括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

二、品质提升2023年,我国玉米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主要表现在:1. 纯度提高:通过严格筛选优良品种,提高了玉米种子纯度。

2. 病虫害防控: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

3. 绿色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保障了玉米质量安全。

三、产业升级1. 玉米深加工:2023年,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等产品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均有所提高。

2. 玉米出口:得益于国内外市场需求,我国玉米出口量有所增加,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3.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在政策引导下,玉米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优质玉米品种占比提高。

四、科技创新1. 基因编辑技术:2023年,我国在玉米基因编辑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 玉米病虫害生物防治:通过生物防治技术,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3. 智慧农业: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2023年我国农业玉米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玉米品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第2篇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2024年,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玉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高玉米最低收购价、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4年,我国农业玉米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玉米学论文.

玉米学论文.

[西南大学][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 农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22年4月26日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x)(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4级重庆 400715)【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至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已突破1.3亿hm2,中国栽培玉米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

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

201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872亿亩*、单产364.10千克/亩、总产1.774亿吨,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在21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消费多元化、分布区域化、产业层次等特点。

在了解玉米育种和生产状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玉米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玉米育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成就1、玉米育种理论创新成就1.1玉米育种目标、育种方向的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玉米育种目标有很大变化,商业化育种机制正在形成。

为了满足玉米生产、加工、饲料、出口的需求,育成的品种类型多、周期短、速度快,除了保持和发扬传统的优质、高产、抗病等育种目标外,随着对玉米品质要求的提高,对高淀粉、高油、高支链淀粉、甜玉米、爆裂玉米等专用玉米的研究更加重视。

同时加强耐密植、低能量消耗、高产、优质的普通玉米新品种和专用品种选育。

近年又提出“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培育抗病、抗倒伏、抗螟虫、脱水快、籽粒含水量低、产量高、品质好、耐寒、拱土力强、适应性广的育种新材料,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

玉米种子行业分析

玉米种子行业分析

玉米种子行业分析一、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1.市场规模:全球玉米种子市场规模庞大,据统计,2024年全球玉米种子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

中国在全球玉米种植中占有较大份额,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质量和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玉米种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改良和育种技术的发展,玉米种子的生产效益和抗逆性能得到提高,种植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高质量的种子,这将推动玉米种子行业不断发展。

二、行业竞争分析:1.竞争格局:目前,全球玉米种子行业竞争格局主要由几家大型跨国公司主导,如美国孟山都公司、澳洲邦迪公司、德国拜尔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垄断和品牌优势,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业企业也在积极发展玉米种子业务,竞争加剧。

2.竞争优势:在竞争中,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企业需要通过创新研发高产、抗病虫害的种子,并在市场中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三、发展趋势及机遇分析:1.科技进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玉米种子产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种子基因改良、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将提高种子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农民对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等玉米种子的需求。

2.农业供给侧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玉米种子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政府加大对农业科创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为玉米种子行业提供了更好的政策和环境支持。

3.农产品供应冷链体系建设: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种子行业需要更好的供应链体系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供应。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将使得玉米种子供应更加高效和可靠。

四、挑战与对策分析:1.技术创新挑战:玉米种子行业面临技术创新的挑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保持竞争力。

2.品质监管挑战:玉米种子质量是农户购买种子的重要考虑因素,行业需要建立起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种子质量符合标准,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前景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前景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前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和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它在人类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玉米作为人类饮食不可缺少的食物,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也已经不断地得到了进步和改善。

其中,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管理具有巨大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玉米精密播种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玉米种子的深度和间距均匀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对土壤和环境条件的精确调控、对玉米种子的精密定位和精准计量,实现了玉米种子的均匀分布和优质生长。

从而提高了玉米的出苗率、增加了单株产量、提高了整个田间玉米的总产量。

1. 精度高。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要求播种机械的精度高,以减少种子的损失、浪费和重叠,从而提高了整个田间玉米的生长质量。

2. 节约资源。

采用玉米精密播种技术使得种子的浪费量大为减少,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环保。

3. 均匀性好。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通过控制种子的数量、空间位置和深度,使得每一株玉米都能够得到相同或类似的生长环境和资源,从而提高了玉米整个田间的生长质量,早期生长均匀。

二、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与发展现状众所周知,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粮食作物,自2004年以来,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一直是世界第一。

玉米播种机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得到快速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是在机械化种植技术基础上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它符合现代农业科技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可谓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成果。

目前,我国许多知名的农机生产厂家都开始了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不少省市和地区也已经在比较大范围内进行了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在这一背景下,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关注和支持。

2024年玉米种子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玉米种子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玉米种子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玉米(学名:Zea mays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玉米种子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玉米种子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农户提供有关信息和决策支持。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玉米种子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玉米种子市场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XX亿元,并且每年稳定增长X%左右。

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玉米种子市场的规模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我国玉米种子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企业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和营销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

然而,也存在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份额的努力。

整体而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种选择、耐逆性和种子价格等方面。

4. 市场需求特点目前,我国玉米种子市场的需求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优质品种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要求提高,对优质玉米种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优质品种通常具有高产、高抗性和高适应性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农户的需求。

•抗逆品种需求旺盛:玉米作为一种耐旱、耐寒、耐病虫害的作物,在气候变化和病虫害频发的情况下,抗逆品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农户普遍希望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以降低生产风险和提高产量。

•市场价格敏感:玉米种子市场的价格对农户和企业的影响较大。

高昂的种子价格可能导致农户购买意愿下降,而过低的价格则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因此,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因素,以平衡用户的需求和自身利润。

5. 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玉米种子市场的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技术创新助推市场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改善,种子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分析报告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分析报告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分析报告玉米种子是农业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玉米种子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玉米及其种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种子质量要求提高:农民对玉米种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种子具有高产高效、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种子品种丰富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种子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具有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

4.地区市场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一些发达地区对玉米种子需求旺盛,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因农业水平相对较低,对玉米种子需求较少。

二、发展趋势1.基因改良技术的创新:随着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玉米种子的抗病虫害性、抗逆性等方面的特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问题。

2.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无公害种子的需求逐渐增加,希望通过使用无公害种子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性。

4.地区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不同地区的农产品需求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对于食用玉米的需求较高,而一些地区则更加注重玉米的工业应用,种子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差异化供给。

结论:玉米种子行业市场现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种子质量要求提高、种子品种丰富多样、地区市场差异明显等是当前市场的主要特点。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基因改良技术的创新、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供应链整合以及地区市场需求的差异化等。

种子企业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以满足农户的需求,保持竞争优势,优化市场布局。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玉米种子行业的支持和帮扶,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玉米种子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摘要:对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现状、近几年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和优势以及玉米种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就提高种子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业现状创新发展建议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生产资料,我国加入wto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正面临着需求压力的挑战,及时调整玉米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摆在玉米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 我国玉米种子存在的问题
1.1经营主体较复杂,市场监管难度大
国有种子部门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后,玉米杂交种的经营主渠道虽仍为种子公司和乡镇农科站,但个体种子经营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经营主体由高素质的单一体变为复杂的混合体。

个体经营者素质不一,一些不合理、违规的经营行为如个体经营户间换种或再次批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秩序。

1.2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经营活动不规范
玉米杂交种子是季节性强的特殊商品,经营时间相对较短,购买时间较为集中,在经营种子时,种子销售者不具备相应的素质条件;在销售种子时无法出具销售凭证,使得其所售种子无可追溯性,无经营档案可查,有的经营者甚至在到自己经营场所所在地之外的乡(镇)去摆摊设点,销售种子。

1.3假冒伪劣种子在市场上时有出现
有些陈种在第2年甚至第3年仍进行销售,由于个体户仓储条件有限,种子保存不规范,很难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国家标准,对农户造成过多成本投入或直接经济损失。

一些个体户或不法商贩,为牟取私利,甚至冒用别人品牌,盗用他人成果,直接欺骗农户,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1.4农户缺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不少农户在购种时,为图方便和省钱,或盲目求新,不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场所购种,不索要销售凭证。

有的经营者以促销为由,发放一些纪念品,使很多农户为贪图小便宜而上当受骗。

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很难索取赔偿,使得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2. 玉米种业发展现状
2.1品种通过审定的多,能够广泛推广的少。

因农民看重的是产量的提高,区域品种单产的提高使其他审定品种在生产上没有优势。

2.2培育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种子生产单位介入科研的多,重视科研投入的少。

很多种子企业都看清了科研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介入的时间短,人才与试材的缺乏限制了科研的发展,不能对科研进行充分投入。

2.3民营与个体科研单位育成区域性品种多,审定的少。

区域性很强的品种不能审定,不能进入市场经营,限制了区域性强品种的发展。

2.4育成品种血缘相近的多,远缘的少。

一旦有新品种或自交系
育成,那么一系列相近的品种就会以各种形式投向市场,个性品种的研究受到限制。

2.5选育稀植大穗型品种的多,密植中穗超级玉米品种少。

现代的尖端育种技术不能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够完善,农民生产习惯还是稀植大穗品种,对超级玉米品种的选育影响很大。

2.6企业发展到较大规模之后,必然向现代化企业过渡。

多数企业的管理方式陈旧、落后,只适应小规模运作。

我国种子企业发展到接近10亿元规模,就再难取得突破,难以实现自我超越,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是主要障碍。

今后若继续用落后的模式进行管理,企业的安全没有保障。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将成为竞争因素。

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优秀的科学家,更需要有高水平的经理人员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3. 加强玉米种业发展的对策
3.1强化玉米种子选择与鉴别
3.1.1选种原则。

明确当地自然条件是否适于玉米生长,如土质、地力、积温、降水、光照、无霜期等,预先了解市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正确选择适宜品种,特别要明确所选品种的特性能够适应于当地环境条件,明确所选品种栽培技术,最好选择有信誉的大型售种企业的良种,同时要注意种子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有效,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品种说明是否满足需求。

选购专用玉米品种一定要到诚实守信的正规商家或育种科研单位购买。

此外,在玉米生产上,
最好不要使用陈种,尤其不能使用贮存3年以上的陈种。

另外,种子的生育期对玉米产量也有很大影响,过早收获使植株不能合理利用当地的有效积温,达到高产的目的,过晚则玉米不能正常成熟,致使收获时水分过大,不易贮藏而发霉。

3.1.2鉴别种子。

一般陈种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和干燥,颜色变得深暗,胚部较硬;易受虫蚀,将手伸进种子堆内拔出时,手上有粉末。

新收获的种子色泽鲜亮,隔年陈种色泽较暗,自交籽粒有浅色粒存在。

此外,如果自交系或杂交种中混入异品种种子,则可根据籽粒类型鉴别。

杂交种的形状、大小一般都与母本种子相同。

一般一个制种区的玉米杂交种形状大小比较均匀一致,购种时应注意。

3.2加强种子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完善检验、行业管理、品种管理、综合管理等科室的制度,使之相互协调,规范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完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试验示范力度,提高玉米种子试验、示范、推广的水平,为新品种审定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玉米种子的市场准入提供依据。

3.3相关部门加强合作
加大玉米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与工商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或单位的合作,在玉米种子销售的旺季,大力开展种子市场清查工作,严厉打击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的行为。

特别要加强对在乡村市场摆摊设点及走村串巷的游商小贩的清查力度,对证照
不全和种子经营档案不全的经营户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对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3.4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对于新引进的品种,特别是省外品种,由于不同区域,其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不适宜在公主岭市进行种植的种子,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并禁止其销售。

此外,还需定期或不定期对经营者的种子经营档案进行检查、核对,从而保证其所销售的种子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把好玉米种子市场准入关和种子源头关。

3.5加强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在全市各乡镇的集市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讲授识假辨假的相关知识,让制假贩假者无利可图。

同时,教育种子经营者自觉遵守市场秩序,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自觉建立健全的种子经营档案,共同维护种子的市场秩序。

4. 提高种子创新的几点建议
4.1科学育种、科学试验,严把育种、试验、审定关,使审定玉米新品种的各种性状能稳定利用。

4.2优良玉米新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种子企业的命脉,任何致力玉米育种的企业都应加大科研投入,广集人才和试材资源,引进先进的育种技术,科学育种。

4.3在大力推广广适品种的同时,对区域性强的品种在适宜区域内允许推广种植,推动优良区域品种的选育[4]。

4.4在利用试材交流的同时,选育出自主创新的玉米品种。

4.5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加大对超级玉米的选育力度,大幅度提高单产,实现玉米单产的飞跃。

5. 参考文献
[1] 于晓阳,张林,王德新,等.我国玉米种业市场现状浅析及发展策略[j].种子世界,2008(12):10-11.
[2] 徐玉峰,蒋先林.玉米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农业,2009(8):49.
[3] 戴景瑞表示应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我国玉米种业[j].北京农业:中旬刊,2010(2):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