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浅析现代技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试论海德格尔现代技术观

试论海德格尔现代技术观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1试论海德格尔现代技术观杨泽辉【摘 要】海德格尔的观点中将现代技术作为了工具性的和人类学中的“流行观点”,他从现代技术的本质出发,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将现代技术解释为技术的构造,即现代技术是对世界的展现。

在他的观点中,现代技术的本质是“框架”。

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海德格尔在现代技术领域的相关思想,并对这种思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德格尔 现代技术 思想在历史中,对于技术的批判来自各个方面,比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提出“技术创造者是敌视人类安宁的”的观点。

海德格尔作为德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曾经提出了反对将技术作为传统工具的观点,并且以批判的形式对现代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它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对待科学的态度仍有很大的价值。

一、海德格尔相关观点分析(一)对传统流行观点的扬弃在传统的流行观点中,现代技术被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是人类的活动,这种观点从技术的目的性和工具性对现代技术做出了界定。

然而,海德格尔并不十分赞成这种观点,他认为这种界定并不能完全地反应技术的本质,并由此出发,海德格尔对传统观点的目的性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技术并不仅仅只是手段,它还具有其他的本质的作用。

“使用新技术要求我们与事物有一种关系”,现代技术不仅仅是人与事物之间的中介,还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观点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另外,现代技术具有一些独特的东西,其本身在实践中也参与到对自然和世界的改造之中,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改造自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海德格尔与传统观点也存在很大的分歧。

最后,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在分析技术本质方面,应当着重分析这种现象是如何吸显现的。

(二)对现代技术的本质的探寻海德格尔在对关于传统技术观点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从技术的本质出发,运用现象学的观点对技术本质进行了探寻。

他认为,技术是对现象进行展现的途径,技术的本质是展现,及即是真理的景象。

初探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

初探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

初探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海德格尔的《技术的追问》一文,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文献之一,是对现代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和反省。

该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现代技术发展的本质和其对人类的影响。

文中的关键概念是“技术”和“现代”,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并不是指工艺、器具或机械设备等物理性的东西,而是指现代存在的一种基本特征。

这种特征就是对于一切事物的将其视为资源、计量、规划和生产的方式。

而“现代”则指的是这种技术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高度发展和扩散。

海德格尔同时也认为,这种技术特征所带来的问题不是表面上的技术问题,而是影响到人类的本质,甚至是对其存在意义的质疑。

现代技术不断追求效率和生产力,使人类掉进了“技术的陷阱”之中,不断追求生产和消费,从而忽略了人类的基本本质,变得空虚和失落。

海德格尔在文章中提出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拒绝思考。

也就是说,人们不去思考现代技术对我们的影响,不去探索人类存在的真谛,而是沉浸在消费和娱乐中。

这种方式无法解决问题,只会加剧技术的陷阱。

第二个解决方法是,逆向思维,重新思考人类本质和存在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了解了我们存在的意义和内在本质,才能适度应对现代技术的负面影响,使其成为我们的工具和朋友,而不是主宰我们的生命。

在整个文中,海德格尔强烈地呼吁人们要重新思考现代技术的本质和对人类的影响,从而以新的方式应对现代生活。

他认为,人类不能逃避技术,但我们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根源,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技术,而不是让技术成为我们的主宰。

总之,海德格尔的《技术的追问》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它警示人们要重新审视自己和对世界的认识,重新思考科技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地应对。

这篇文章也让人们意识到了人们在长期的科技进步中忽略的问题和不足,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哲学经典。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批判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批判
李 刚
(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 , 上海 20 3 ) 0 24
摘 要 :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其实是对其生长的根基——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在海德格尔看来, 如
果不彻底改变传统 的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 的思维模式 , 那么任何 企图解决技术对我们 的拘 囚的想法都是肤浅 和 徒劳的 , 任何企图在技术 内部利用技术来遏制技术 的疯狂滋生的做法也是 不对 的 , 因为此等做法 等于又是用一种 存在者来代替另一种存在者 。
Ke o ds tc n lg ;n n s e t l o d t n y w r :e h ooy o e s n i n i o ;mea h sc ac i tp y i s

1 对现代技术 的现象学阐释
海 德格尔 说 :人 们大 谈 特谈 的具 有特 别杀 伤 威 “ 力 的原 子弹 , 不是致命 的东西 。……在人 的本质 中 并 威胁着 人的 , 这样一种 出 自意志 的意见 , 是 即认为 : 依 靠对 自然能源 的和平解放 、 改造 、 储藏 和控制 , 就能使
L n IGa g
( ea m n o P is h ag aN r a U i rt, h nhi 0 24 C i ) D pr et f h o p y f hnh i o l n e i S a ga2 0 3 , h a t lo oS m v sy n
Ab t a t: ie e ’ o s r c Hed gr Sc mme t o e h ooy i a ti adsgeme t ntet dt n lmea h s s n teHed — ns n tc n lg n fc s i re n h r io a tp yi .I h ie a o a i c

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反思

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反思

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反思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如果科学不是沿着纯粹自然主义的道路向前发展,而是循着各种社会的、心理的或经济的需要行进,那么它就可能导致所谓的科学非道德。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现代科学已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状态,还是整个世界的运转方式,都在日益受到现代科学的影响。

这些年来,中国也从一个极度贫困的国家迅速走向繁荣富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更是世界领先。

令人自豪和振奋的成就背后,是中国人民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尤其是对于像农村脱贫致富这样艰巨的任务,依靠的是科学技术。

虽然科学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它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

一些科学技术,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以杀死大量的人命和破坏整个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从长远来看,滥用和威胁生命健康的现代技术,比如癌症的检查、艾滋病的防治等,都是对人类生命权的践踏和漠视。

由此看来,科学应当是双刃剑。

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科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也要认识到科学本身所固有的两面性,即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

只有扬弃,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人类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未知的世界,并从中获得满足,而未知的世界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

科学作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风险和挑战。

其中有些风险还是人类的恶行带来的,例如核辐射和气候变暖,导致物种灭绝;还有些风险来源于科学技术本身,比如伦理和道德方面的风险。

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又推动了技术创新。

比如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基因和细胞研究的问题,同时也开辟了治疗和预防重大疾病的新途径。

“最有权力关怀”的人,就是对科学持批判立场的人,即知识分子。

在我们之前,也曾经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对现代科学的实质提出了反思。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科学技术则是由意识产生的。

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现代价值

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现代价值

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现代价值作者:魏兆和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11期【摘要】存在主义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马丁·海德格尔,其思想在30年代前后发生了转向,将注意力转向现实的西方现代科技发展之中,从而引发他对“技术问题”的追问和对“人类中心论”的反思和批判,这种思辨对当时西方世界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都有重大启示。

【关键词】海德格尔技术之思影响从神学的桎梏到技术的枷锁在文艺复兴之后,中世纪黑暗的基督教主宰人的时期终结了,大批人本主义者大力倡导人自身的解放和自由。

在以人类理性冲破神学的藩篱的旗帜带动之下,经验科学和技术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与创新。

在一定意义上巩固了古希腊时期兴起的朦胧的人类中心意向。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优越感也越来越强,技术似乎成了人前进的第一主宰。

海德格尔所处的正是技术高度发展、财富大大增长的时代。

但技术的日益发展无法掩盖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那些弊病,许多新的矛盾又显现出来。

技术的地位被大大提高,以致人必须服从技术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人们往往从小开始就不得不接受一门技能的训练而排除了多方发展的可能。

这样就使得人在摆脱神学的桎梏之后不久又陷入了以“人类中心论”为导向的、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困境之中。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面对这些情况感到束手无策,他们对社会有一种离异之感,也感到个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危机。

①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能够也不愿意从社会制度方面去寻找根源,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能消极地抒发面临危机的情绪,而海德格尔的哲学正好迎合了这种情绪。

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内容从哲学到技术之思。

早在1907年海德格尔在弗莱堡上中学的时候,他就爱上了哲学。

那时,一位老师介绍他读布伦塔诺的《论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的多种意义》,这是一本讨论本体论问题的书。

在当时的西方哲学家看来,天地间一切东西,不论是实在的还是概念的,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等等都可以称为存在。

浅谈海德格尔现代技术本质

浅谈海德格尔现代技术本质

浅谈海德格尔现代技术本质摘要:本文在浅析海德格尔提出的现代本质“座驾”的基础上,对现代技术本质有了经验性的理解,从而引发对自然灾害的思考,尤其是去年雪灾的思考,使得我们人类面对这些能否有所作为。

关键词:座驾本质现代技术一、现代技术本质海德格尔、雅克思・埃吉尔、芒福德、奥特加・加赛特被著名的哲学家卡尔・米切姆誉为20世纪四大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而21世纪的科学归根到底就是:“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进步同时,怎么去克服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在现代技术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里,现代技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海德格尔用座驾一词来命名其本质,座驾?向我们诉说的是什么一个概念呢?海德格尔这样来描述“座驾”:源初地把群山展开为山的形态,并且贯通着起伏毗邻的群山的东西,是聚集者,称之为山脉。

我们的这样那样的情绪方式由此得以展开的那种源初聚集,我们称之为性情。

现在座驾一词用来命名那种促逼着的要求,这种要求吧人聚集起来,使之去订造作为持存的自行解蔽的东西。

按照海德格尔的诠释刻画,座驾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促逼、摆置、订造、持存。

“促逼”意味着自然被迫以物质性、功能性的存在方式。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不是顺应自然,而是控制和支配自然,让自然不断地满足自己的要求。

自然不再是其所是,而只是作为不断满足人需要的“对象”。

“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的要求,要求自然提高本身能够开采和储藏的能量。

促逼就是吧自然当作能源的供给地,在这里土地不再是土地,植物不再是植物,动物不再是动物,它们都作为提供能量的对象而存在,人的主体不断膨胀,致使人不断深入控制自然,自然为之自然,不过是在人的促逼着的开发、改变、储藏、分配、转换的过程中来提交自身的“自然”。

“摆置”意味着从某一个方向去取用某物,把某物确定在、固定在某物上,因此它有表示着定位的意思。

摆置是从促逼的意义上来限定事物的,它把事物只看作有用的东西去开发和摆出,某物的存在是以某使用性而存在。

比如使“空气为着氮料的出产而存在,土地为着矿石而被摆置,轴为着原子能而被摆置,而原子能则可以为毁灭或和平利用的目的而被释放出来。

为现代人的生存植根——对海德格尔科学技术之思的解读

为现代人的生存植根——对海德格尔科学技术之思的解读

为现代人的生存植根——对海德格尔科学技术之思的解读张秋成【摘要】现象学中的在场和不在场(缺席)两个概念彼此联系、互为补充.不在场之物虽然隐而不显,但和在场之物一样真实.不在场是在场的根,是在场得以生成和呈现的前提.现代科学和技术把世界·中的万物和人变成了完全的在场.只关注在场之物,消灭了和在场休戚相关的不在场之根,海德格尔致力于解决现代人的这种无根状态.力图为现代人的生存重新植根.主张人要在关注在场的事物的同时不忘不在场的存在之根.追求本真的生存方式.活出存在的无穷意境.【期刊名称】《北方论丛》【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科学技术;海德格尔;在场;不在场【作者】张秋成【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54科学技术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着力最多之处,其用意何在?海德格尔的科学技术之思与其一生所萦绕于怀的存在问题有何关联?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理解好海德格尔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只注重探究存在者,毫不理会存在的意义问题,是对存在问题的遗忘[1](p.42)。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科学技术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最终完成,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海德格尔后期对科学技术的运思是为批判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服务的。

论说科学技术并未脱离他一生所钟爱的存在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如出一辙,现代科学技术也是只关注存在者,造成了现代人不思存在意义的命运。

但如何透彻地理解这一观点?显然,理解这一观点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存在者和存在的关系,在于如何理解只关注存在者就会遗忘存在的意义。

尽管海德格尔本人在其著作中对之进行了多次讨论,但人们还是常常觉得晦涩难解。

现象学中的在场和不在场 (缺席)两个概念是彼此联系、互为补充的。

“在场与缺席是充实意向和空虚意向的对象相关项。

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

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

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作者:————————————————————————————————日期: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哲学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张祥龙【摘要】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的根源在技艺(techne),但其中艺术的一面受到压抑,因而此技术的本质就被硬化为强逼产出的座架,超出了人类的掌控。

这个转变的深层原因是古希腊就出现了的“数学因素”,它通过笛卡尔的主客二元化使世界成为被主体表象的图象,万物成为确定的客体。

要摆脱座架的控制,必须重现技艺的艺术维度,让它“自身缘构发生”(Ereignis)的柔性允诺性重新主导技术。

在这方面,海德格尔和海森堡都曾从老庄之道中得到过启发或与之产生了共鸣。

儒家会十分欣赏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的批判,特别是这种批判与归家思想的结合。

但是,儒家要指出海德格尔的批判的不足,它忽视了个体主义对座架的促成力和单向度的存在论区分导致的忽视实际家庭的家园观,由此而使得他的解决方案稀松无根。

只有以家庭为源头的有机社团,不管是儒家的还是阿米什人的,才可能摆脱现代技术本质对人的裹挟。

关键词技艺;数学因素;座架;家庭;儒家社团中图分类号:B51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60(2016)05-0056-10作者简介:张祥龙,(济南250013)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①“选集”是《海德格尔选集》的缩写。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编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本文的引文大都出自此《选集》下卷第五编“[对]技术的追问”中的三篇文章,即《现代科学、形而上学和数学》(第847—884页;此文选自海德格尔《追问物性》(Die Frage nach dem Ding)中的一部分)、《世界图象的时代》(第885—923页)和《[对]技术的追问》(第924—954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浅析现代技术的发展
作者简介:孙杨(1987- ),男,河南南阳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摘要: 技术的进步使人逐渐地陷入了以“人类中心论”为导向、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困境之中。

本文首先解读了海德格尔关于技术本质的思考,然后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对技术的本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不断促逼人和自然,人和自然都成为持存物。

最后,作者认为现代技术是座架起支配作用的解蔽方式,对之应采取泰然任之的态度,并通过在沉思的路上诗意地栖居来获得拯救。

关键词:海德格尔;技术;座架;解蔽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98x(2011)12(a)-0000-00
1 解读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理解
众所周知,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中的根本问题是对存在本身的研究和追问。

海德格尔终其一生都在追问存在的意义,技术之思作为其存在之思的一环,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就是一种去蔽,即把隐蔽着的东西揭示出来, 或让隐蔽着的东西显现出来。

因此, 这种去蔽的领域,也就是真理发生的领域。

由此,海德格尔所探讨的是技术本身的无蔽状态,他赋予技术以存在论上的根本性地位。

可见,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的本质就是座架。

在技术的座架的命定中,技术是人靠自身无法
控制的东西,人被座落在此,被一股力量安排着、要求着,这股力量是技术的本质中显示出来的,而又是人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

2 浅析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视域中的现代技术
今天的人类已经深深地依赖于各种技术,从生到死,从物质需要到精神享受,从国家到个人,从生产到生活,人们把未来幸福生活的一切可能性都寄托在技术身上。

然而,诸如核泄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之类的负面影响使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

技术仿佛能让人上天堂, 也能让人下地狱。

于是,悲观主义者宣称技术是潘多拉的魔盒,乐观主义者坚信这是由于技术还不够发达, 而大多数人比较愿意将技术比喻为一把双刃剑,相信只要剑柄掌握在善良、智慧而又正义的人手中,宝剑就会降妖除魔而不是助纣为虐。

但是, 上述三种观点都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类所面临的来自技术的危险。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本质及其危险作出了独特的解说,在他看来, 技术绝不在于制造和操作,绝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去蔽。

技术是本身参与到自然、现实和世界的构造和建立中,构成维持现代人与其置身的世界的关系类型。

既然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是一种去蔽,那么,怎么看待现代技术的去蔽呢?
首先,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去蔽是一种促逼。

这种促逼向自然提出了蛮横的要求, 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

促逼意味着强行向事物索取, 意味着迫使事物进入非自然的状态以达到人类对它的技术需要。

现代各种高新技术的促逼使得各
自然事物独特的自身性、独立性和尊严荡然无存。

其次,现代技术的这种去蔽还是一种对在场者的限定, 即摆置(stellen)。

海德格尔用 stellen这个词表示只从一个方向上去看待具有丰富的存在内容的事物。

它意味着从某一方向去取用某物(如从木材的方向去取用森林,从矿产的方向去取用土地), 把某物确定在某物上,固定在某物上,定位在某物上。

再者,在现代技术这种去蔽方式的统治之下,此在与存在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事物因为处处被订造( bestellen)而立即到场, 而且是为了本身能被进一步的订造所订造而到场。

最后,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处于统治地位。

海德格尔说:“对人类的威胁不只来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术机械和装置。

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类的本质处触动了人类,座架之统治地位咄咄逼人,带着一种可能性,即:人类也许已经不得进入一种更为原始的解蔽而逗留, 并从而去经验一种更原初的真理的呼声了。


当前,iphone系列手机风靡一世,如海德格尔所说技术乃是一种促逼和榨取,iphone手机促逼和榨取的对象不是任何有形之物,而是一种心理需求。

这种需求由传媒放大成为时尚,并促使人们去消费和购买。

拥有一部iphone手机已成为财富、品味和区别于一般人的象征。

所有的这一切都伴随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潜伏着,如果不身处其中,根本不知道。

iphone手机就是这样一种被创制出来满足人们在心理上区别自己于他人的一个产品,它是通过独特的外形、标识、质感和用户体验的存在。

3 启示与出路:泰然处之,诗意的栖居
从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我们通过iphone手机展示了今天进行技术批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然而,即便是海德格尔也没有给出摆脱技术困境的具体办法。

海德格尔承认,今天我们正是因为有这套现代技术所规定的促逼体系,我们才得以存在,这是我们的世界,是我们无法摆脱的命运。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态度是清醒而冷静的,他对技术的追问并不是要人们放弃技术进步而返回到他所赞美的古希腊时代,而是想提醒世人,在貌似中立的技术背后,还隐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系
有人说,对于尚未完全进入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海德格尔的关切
显得稍远,但我们非得到最危险的关头才去追问技术到底是什么吗?难道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温州动车事故等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还少吗?最后,请我们一起去重温海德格尔发自内心的忠告:真正莫测高深的不是世界变成彻头彻尾的技术世界。

更为可怕的是人对这场世界变化毫无准备,我们还没有能力沉思,去实事求是地
辨析在这个时代中真正到来的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 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修订译本.
[3]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面向思的事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