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的生活史

合集下载

松瘤象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松瘤象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维普资讯
期 (第 1 期) 总第 7 4






31
JU N LO H N QN O E T Y CE C N E H O O Y O R 4 FC O G IGFR SR IN EA DTC N L G S
松瘤象 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20 年7 04 月一20 年7 o 5 月期间,定期进行调查 , 记 期 。成虫羽化后 需8 1天 时间补 充营养 , 月 上旬 — O 在6 6 2左右 , 在6 录该虫化蛹 、 羽化 、 产卵、 孵化情况和生活习性以及危 始见产 卵痕 ,月 中旬 为产卵盛 期 。卵期 1d
害情 况 , 察分 析该虫与环境 的关 系。 观
级。
节末端有 1 锐钩。
卵: -mm, 长34 白色 , 于树皮裂缝 中 。 产
该虫 于2 o年7 O 4 月在 渝北 区回兴街道 办事 处 白鹤
村首次发现 , 是重庆市首次发现 , 且直接危害马尾松
幼虫: 老熟时体长8 2m , பைடு நூலகம்色 , —7 m 乳 肥大肉质 ; 头
活立木 ,受害林分为中龄林 、郁闭度0 、平均胸径 部黄褐色, . 7 足退化 , 腹末有棘状突3 ; 对 胴部弯曲, 中部 IC 症状 为团状枯死 , O M, 枯死率达8%以上 , 5 面积为 数节尤为肥状 , 弯曲似菱形。 2 亩。2 0 年7 O 0 4 月—2 0年7 o 5 月间, 我们对该虫 的形态 蛹: 体长1— 5 m, 白色 , 52m 乳 腹末有2 向下尾状突。
特 征 和生物学 特性进行 了初步 的观察 , 现将 结果 报告
如下 :
22生物 学特性 - 221生 活史 . .

马尾松林龄划分

马尾松林龄划分

马尾松林龄划分
3. 成熟期(30-80年):这个阶段是指马尾松树木达到成熟状态的阶段。树木的直径和高 度达到较大的程度,林冠形成完善,树木开始结的阶段。树木的生长速 度减缓,枝干和树皮开始出现老化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马尾松林的龄期划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有所变化。此外 ,马尾松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林冠形成也受到土壤质量、水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龄 期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地调查和研究来确定。
马尾松林龄划分
马尾松林的龄期划分是根据马尾松树木的年龄和生长情况来进行的。一般来说,马尾松林 的龄期划分如下:
1. 幼龄期(0-10年):这个阶段是指马尾松树木从种子发芽到初期生长的阶段。马尾松 树苗在这个阶段生长迅速,树高逐渐增加。
2. 幼熟期(10-30年):这个阶段是指马尾松树木进一步生长并形成较为稳定的林冠的阶 段。树木的直径和高度逐渐增加,林冠逐渐形成。

马尾松

马尾松

马尾松不耐腐
• 马尾松不耐腐。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淡黄褐色, 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 树脂,耐水湿。比重0.39~0.49,有弹性,富树 脂,耐腐力弱。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 林的先锋树种。其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松木是 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主要供建筑、枕木、 矿柱、制板、包装箱、家具及木纤维工业(人造 丝浆及造纸)原料等用。树干可割取松脂,为医 药、化工原料。根部树脂含量丰富;树干及根部 可培养茯苓、蕈类,供中药及食用,树皮可提取 栲胶。为长江流域以南重要的荒山造林树种。
பைடு நூலகம்
药用
• • • • • 药用部分:松油脂及松香、叶、根、茎节、嫩叶(俗称树心)等入药。 性味:苦、温、无毒。能祛风湿,活血祛愈,止痛,止血。 功能:性温,味甘苦;祛风行气、活血止痛。舒筋、止血 主治:咳嗽、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湿疹、黄水疮、外伤出血。 药用验方:跌打损伤:马尾松快发出叶子时的嫩枝,刮去外皮,焙干研末, 每服一钱,甜酒送服,每日二次;另用马尾松根皮(鲜)适量,捣烂外敷。 ⒈关节炎:马尾松枝节50克,锦鸡儿根50克,大血藤根50克,南蛇藤根50克, 水酒煎服。 ⒉外伤出血:马尾松花粉适量,撒敷伤口。 ⒊胃痛:马尾松树芯10~15克,研末,开水送服。 ⒋慢性肾炎:马尾松也(鲜)适量,剪去两头,捣烂取汁,每服50克,温开 水送服。 ⒌竹木刺入皮肉:马尾松油(松脂)、糯米饭各适量,捣烂外敷。 ⒍马尾松还可以治腮腺炎、荨麻疹、乳腺炎、腰痛、牙痛等症。 ⒎马尾松放入水中煮,饮用汤汁可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对糖尿病也有特殊 疗效。
• • • • • • • • • • • • •
中文学名马尾松 拉丁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 别 称青松、山松、枞松(广东、广西) 二名法Pinus massoniana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柏纲 目松柏目 科松科 亚 科松亚科 属松属 亚 属双维管束松亚属 分布区域非洲南部、台湾、中国大陆秦岭淮河以南

植物的类群-裸子植物

植物的类群-裸子植物

B.配子体世代,核相为3N D.配子体世代,核相为N
9. A 的孢子叶球均为单性同株、 A.松科植物 B.银杏和铁树 C.柏种植物 D、红 豆杉纲植物 C、E、G、H、I、J、K、R 10.下列植物中属松科的有 ,属 杉科的有 A、B、D、F、L 。 A.水松 B.世界爷 C.雪松 D.水杉 E.冷杉 F.池杉 G.银杉 H.红杉(我 国特产)I.云杉 J.油杉 K.黄杉 L.柳 杉 M.罗汉松 N.三尖杉 O.红豆杉 P.穗 花杉Q.南洋杉 R.金钱松 S.白豆杉
松属雄配子体的发育
花粉
松 属 的 花 粉 管
松属的胚珠和大孢子的发育
松属受精前的雌雄配子体
松属成熟的胚和种子
松 属 的 生 活 史
(1)以松树为例,其生活史过程可表示如下图所示:
裸子植物(松树)的生活史
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代表
• • • • • • • 苏铁纲(Cycadopsida) 银杏纲(Ginkgopsida) 松柏纲(Coniferopsida) 红豆杉纲(Taxopsida) 买麻藤纲(Gnetopsida) 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 我国有5纲8目11科41属约240种,引种栽 培1科7属约50余种 • 有不少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 物
5.裸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 D 。 A.成热胚囊 B.珠心 C、珠心和胚 乳 D.胚乳和颈卵器 6.裸子植物中具能游动的精子的纲有 A 。 A.苏铁纲和银杏纲 B、苏铁纲和松柏纲 银杏纲和红豆杉纲 D、苏铁纲
C、
7.银杏种子的 C 骨质。 A、假种皮 B、外种皮 C、中种皮 D、内种皮 8.胚乳是 D 。 A.孢子体世代,核相为3N C.孢子体世代,核相为2N
罗 汉 松 幼 大 孢 子 叶 球

《植物学》第六章裸子植物

《植物学》第六章裸子植物

三、形成球花 裸子植物的孢子叶大多聚生成球果状, 称孢子叶球或球花。 1.小孢子叶球:雄球花,由小孢子叶聚生而 成,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小孢子囊(花 粉囊),内有多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 数分裂产生小孢子(单核花粉粒),由小 孢子发育成雄配子(成熟花粉粒)。 2.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大孢子叶常变态为 珠鳞、珠领、珠托、套被和羽状大孢子叶。
大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球
③圆柏属 (Sabina): 叶有鳞形和刺 形两种。球果 成熟时种鳞愈 合。常见种: 圆柏(S. chinensis)。
龙柏(S.
chinensis var. kaizuca):
全部为鳞形叶, 枝条常扭曲上 升。
④刺柏属 (Juniperus): 叶刺形,3叶轮 生;常见种: 刺柏,我国特 产。河北省分 布有杜松(J. rigida )
四、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 1.雄配子体:成熟花粉粒 多数种类的雄配子体由4个细胞组成: 营养细胞(原叶细胞):2个 生殖细胞:1个 管细胞:1个 2.雌配子体:大多具颈卵器 颈卵器位于雌配子体的近珠孔端(2至多个), 其结构相对于蕨类植物更加退化。 3.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的能力,完全寄生在孢子 体上。
(2)代表植物 ①杉木属 (Cunninghamia) 常绿乔木;叶条 状披针形,螺旋 状着生;种鳞具 2~3粒种子,种 子两侧具翅。如 杉木(C. lanceolata)
小孢子叶球
大孢子叶球
小孢子囊
②水杉属 (Metasrquoia) 落叶乔木;条形叶 交互对生,基部扭 转排成2列,冬季 与侧生小枝一同脱 落;小孢子叶、珠 鳞各自交互对生; 种子5~9枚。我国 特有的稀有珍贵的 孑遗植物。
由以上特征可以看出: (1)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有了进一步的组 织分化,具有发达的根系和维管组织; (2)产生种子; (3)形成花粉管,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 水的限制; 所以,裸子植物能更好地适应陆生 环境,这在植物进化史上可以说是一个 新的里程碑。

马尾松

马尾松

马尾松常绿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亦有3针1束,马尾松针叶又分长短,长的达30厘米,叫长叶马尾松;短的仅10厘米以内,叫短叶马尾松。

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

种长4-5MM,翅长1.5CM 。

子叶5-8。

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中文学名:马尾松拉丁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 别称:松树、枞树、青松界:植物界门:裸子植物门纲:松柏纲目:松柏目科:松科PINACEAE Lindl. 亚科:松亚科PINOIDEAE Pilger 属:松属分布区域:在我国分布极广简介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装;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20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

种长4-5MM,翅长1.5CM。

子叶5-8。

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马尾松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长方形剥落;内皮枣红色微黄。

心边材稍明显。

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心材深黄褐色微红。

年轮极明显,极宽。

木射浅细。

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

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

干燥时翘裂较严重。

不耐腐。

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

重要材用树种。

树干可采割松脂,叶可提芳香油。

油漆、胶接性能不良。

握钉力强。

主要产地山东、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湾省。

马尾松天然更新的特点及制约成林因素

马尾松天然更新的特点及制约成林因素

马尾松天然更新的特点及制约成林因素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天然林树种。

马尾松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其特点及制约成林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特点:(1)适应性强:马尾松对土壤条件适应性广泛,能够生长在多种土壤类型中,包括砂质土壤、沙质土壤、石灰岩土壤等,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

(2)耐旱抗寒:马尾松能够适应较干旱和较寒冷的气候条件,对于干旱和低温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生长迅速:马尾松的生长速度较快,通常从种子萌发到苗木成材只需10-15年左右,生长期较短。

(4)抗逆性强:马尾松对干旱、排水不良、病虫害等环境胁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和生长。

2. 制约成林因素:(1)适生区限制:马尾松适生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和华中等地区,北限在江苏、安徽一带。

由于适生区受限,马尾松的种植范围有限。

(2)种子来源问题:马尾松天然更新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种子来源。

种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马尾松的更新效果。

由于种子的获取相对困难,种子质量的不稳定性和数量的不足往往制约了天然更新的进行。

(3)生态环境条件:生态环境是影响马尾松天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如水分过多或过少、土壤肥力不足、土壤酸碱度过高等环境条件都会影响马尾松的生长和更新。

(4)人为干扰:人类活动对马尾松天然更新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如砍伐、火灾等人类活动会破坏马尾松的种子散播和幼苗生长环境,进而影响其天然更新的进行。

马尾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等天然更新的特点。

种子来源问题、适生区限制、生态环境条件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会制约马尾松的成林过程。

在实施马尾松天然更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种子的采集与质量、调控生态环境条件、合理管护和防控人为干扰等因素,以促进马尾松的良好天然更新和成林。

马尾松的叶序类型

马尾松的叶序类型

马尾松的叶序类型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针叶树,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

它的叶序类型是簇生叶序,即每个簇内有多枚针叶。

下面将从马尾松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来详细介绍马尾松的簇生叶序类型。

马尾松主要生长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地区,如山地、高原和寒带森林等。

它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在严寒的冬季和干旱的夏季生存下来。

马尾松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寻找水分和养分。

它的簇生叶序类型正是为了适应这样的生长环境而形成的。

马尾松的叶序类型是簇生叶序,即每个簇内有多枚针叶。

每个簇通常由2-5枚针叶组成,针叶的长度约为5-10厘米。

簇生叶序使得马尾松的树冠呈现出浓密的形态,给人一种繁茂的感觉。

这种叶序类型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为了保护针叶免受严寒和干旱的侵害,簇生叶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气温的影响;二是为了增加光能的接收,簇生叶序可以增加叶片的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马尾松的生活习性也与其叶序类型有关。

它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树种,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马尾松的簇生叶序类型使得它能够更好地抵御寒冷和干旱的侵害,适应高海拔和寒带地区的生长环境。

此外,马尾松的簇生叶序还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和滋养各种动物,如松鼠、鸟类和昆虫等。

总结起来,马尾松的簇生叶序类型是适应其生长环境的一种形态特征。

它使得马尾松能够在严寒和干旱的条件下生存和繁衍,保护自身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此外,簇生叶序还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与其他生物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马尾松的叶序类型是自然界中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个美妙例子,也为我们研究和保护自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尾松的生活史
姓名;卢天明
学号;1013030216
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装;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20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下,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

种长4~5mm,翅长1.5cm。

子叶5~8。

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马尾松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长方形剥落;内皮枣红色微黄。

心边材稍明显。

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心材深黄褐色微红。

年轮极明显,极宽。

木射浅细。

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

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

干燥时翘裂较严重。

不耐腐。

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

重要材用树种。

树干可采割松脂,叶可提芳香油。

油漆、胶接性能不良。

握钉力强。

主要产地山东、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湾省。

可供家具内部用材。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

一年生板条淡黄褐色,无毛;冬芽褐色。

针叶每束2根,细长而柔韧,边缘有细锯齿,长12~20厘米,先端尖锐;树脂管4~7个,边生;叶鞘膜质。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无柄,柔荑状,腋生在新枝的基部,雄蕊螺旋状排列;雌花序球形,一至数个生于新枝的顶端或上部。

球果长圆状卵形,长4~8厘米,直径2.5~5厘米,成熟后栗褐色;种鳞的鳞片盾平或微肥厚,微有横脊;鳞脐微凹,无刺尖,很少有短刺尖。

种子长卵圆形,有翅。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

针叶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20厘米,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单型,第一层连续排列,第二层由个别细胞断续排列而成,树脂道约4~8
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

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长6~15厘米;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一年生小球果圆球形或卵圆形,径约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鳞的鳞脐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鳞的鳞脐平钝无刺。

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4~7厘米,径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栗褐色,陆续脱落;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或近长方形,长约3厘米;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横脊微明显,鳞脐微凹,无刺,生于干燥环境者常具极短的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毫米,连翅长2~2.7厘米;子叶5~8枚;长1.2~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2.5~3.6厘米,叶缘具疏生刺毛状锯齿。

产于江苏(六合、仪征)、安徽(淮河流域、大别山以南)河南西部峡口、陕西汉水流域以南、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南达广东、台湾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岭东坡,西南至贵州贵阳、毕节及云南富宁。

在长江下游其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长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

越南北部有马尾松人工林。

马尾松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

一般在长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约1200m以上,上游约1500m以下均有分布。

是中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

经济价值高。

马尾松的种植马尾松系直根性树种,培育大田探根苗,主根粗长,侧须根细少,造林成活率低.缓苗期长,幼林前期生长慢。

采用塑料袋或根型培育器育苗,虽能提高马尾松苗质量及造林成活率,但因育苗成本较高,运苗费用增加,推广难度很大。

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长期中,用铁制切根铲适时适量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增加侧须根数量,提高菌根感染率,降低高径比,控制冠根比,可显著提高马尾松大田裸根苗质量与造林成活率。

马尾松是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

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1800mm,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

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嵴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马尾松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贵州及云南,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

一般在长江下游海拔600-700m 以下,中游约1200m以上,上游约1500m以下均有分布。

幼年稍耐荫蔽,能在杂草丛中生长,3~4年后穿出杂草逐渐郁闭成林,林区群众形容马尾松的生长特性:“三年见草不见树,五年见树不见人。

”为中国长江流域各省重要的荒山造林树种,也是江南及华南自然风景区和普遍绿化及造林的重要树种。

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其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松木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使用。

木材极耐水湿,有“水中千年松”之说,特别适用于水下工程。

木材含纤维素62%,脱脂后为造纸和人造纤维工业的重要原料,马尾松也是中国主要产脂树种,松香是许多轻、重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造纸、橡胶、涂料、油漆、胶粘等工业。

松节油可合成松油,加工树脂,合成香料,生产杀虫剂,并为许多贵重萜烯香料的合成原料。

松针含有0.2~0.5%的挥发油,可提取松针油,供作清凉喷雾剂,皂用香精及配制其他合成香料,还可浸提栲胶。

树皮可制胶粘剂和人造板。

松籽含油30%,除食用外,可制肥皂、油漆及润滑油等。

球果可提炼原油。

松根可提取松焦油,也可培养贵重的中药材——茯苓。

花粉可入药。

松枝富含
松脂,火力强,是群众喜爱的薪柴,供烧窑用,还可提取松烟墨和染料。

由于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纤维板的重要原材料。

利用价值;
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淡黄褐色,纹理直,结构粗,比重0.39~0.49,有弹性,富树脂,耐腐力弱。

供建筑、枕木、矿柱、家具及木纤维工业(人造丝浆及造纸)原料等用。

树干可割取松脂,为医药、化工原料。

根部树脂含量丰富;树干及根部可培养茯苓、蕈类,供中药及食用,树皮可提取栲胶。

为长江流域以南重要的荒山造林树种。

生长规律;
树高生长过程,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在20年时又出现接近最大值,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5年之间(11年左右),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于10~15年之间(12年左右),此后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此时应进行抚育间伐,以保证林木充足的营养空间,满足树冠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在本立地和经营条件下,第一次间伐年龄应在12年左右,但实际生产上第一次间伐在18年,显得偏迟。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20年生左右,出现第2次相交,这是由于第一次间伐(18年)后改善了林分卫生状况,扩大林木树冠的营养空间,形成了一段高速生长期。

整个生长过程与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相吻合,5~10年生是幼林生长阶段,树高生长较快;从第10年~25年生,树高连年生长量都超0.6m,是马松树高生长的旺盛时期;20之后连年生长量又急剧下降,在25生时进行大强度抚育间伐,从而减缓高生长急剧下降。

直径生长过程:直径生长过程见表1和图2,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20~25年生(大约23年),此时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

10年生以前,属幼林时期,直径生长缓慢,从10~30年生是胸径生长的旺盛期,连年生长量都在0.64~1.22cm之间,30年生以后胸径生长逐渐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