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光明网讯1月12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有限公司支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机遇”高端对话在光明日报社举办,来自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共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作主旨发言。

以下为发言实录:

非常感谢,前面两位经济学大家的观点,对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多的启示,我想利用宝贵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两个观点。

第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防止“用新瓶装旧酒”。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的提法,但是要科学地理解、把握它的内涵。从过去两年的实践情况看,已经反映出来,很多同志习惯于用传统行政性的手段,把“三去一降一补”操作简单化。比如说去产能,把去产能的过程简单理解为减少产量。实际上,去产能不能简单理解为减少产量。前面贾康老师讲道,一年365天可以连轴转,结果要求你只能生产288天,产量下去,结果价格上去了。市场的供求影响了价格,价格的信号引导企业的自主经营决策。所以企业生产多少的产量,要从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市场情况做自主决策。政府行政命令让企业层层分解指标,要完成任务,结果提前完成了目标。实际上,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形式上达到了去产能的目标,但是实质上没有达到结构化改革的目标。我们有12亿吨的钢产能,产量8亿吨,国内消化

7亿吨,还有1亿吨要出口。本来厂子是闲置的,把它的产量报个指标停了,真正的去产能是要把落后的产能给它退出市场,就是要把厂子炸了,关门走人,不能让它死灰复燃。实际上,这就提出了市场退出过程,就是要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在目前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可以发挥一定引导的积极作用。如果简单运用行政化的办法代替,可以立竿见影、任务完成的很快,实际上仅仅停留在表面。

另外,这其中也很难体现公平性,很多人抱怨,让民营企业去产能停了很容易,国有企业去产能难度则比较大,因为国有企业有员工的再就业、下岗分流的问题,解决员工问题难度就大了。政府要有一定的帮助、补贴,民营这一块则是自己解决。因此就出现了不公平竞争的问题,就破坏了市场公平原则。结果是产量一下降,价格强劲反弹,很多原先停掉关闭的落后产能,马上死灰复燃。这其实为下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了更大麻烦。做到公平性,政府要找好定位,制定规则,如安全标准、质量标准、节能减排标准,把标准制定好以后,通过法制化手段强制执行,一视同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培育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回到传统的行政干预。宏观调控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事务,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多干部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在处理目前复杂的经济局面中这种方式并不科学,这是我的第一点看法。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寻求重点突破,而不是“洒胡椒面”。总体上,我赞成对经济形势未来走势判断是L型的,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基于目前国情和现实经济格局做出的科学判断。但是我们通过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其实我觉得这方面潜力还是很大的,不要过于悲观或做过低的估计。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农产品、食品,由于质量不好,造成大量农产品库存积压,但是每年我们要花大量的外汇进口。要花多少钱呢?超过一千亿、甚至两千亿美元进口,但是我们自己有大量的粮食不吃,要进口美国的粮食。其实即便征收了很高的关税,进来了还是价廉物美的,可以放心吃。我们自己的牛奶不敢喝,要喝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牛奶,喝的放心、安全。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质量的标准、安全的标准,市场的标准有所提高,供给侧的质量有所提升,少进口一点,比如说少进口100亿美元,就可以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去年GDP增长6.7%,大家感觉来之不易。其实,这其中还包括2015年底放开二孩政策,每年多出生200万新生婴儿,拉动了GDP增长0.2个百分点。大家可以看一看,如果少进口100亿美元,这在每年进口一两千亿美元中占比并不高,就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少进口500亿美元,就能多增长0.5个百分点。再比如在重化工、精细化工领域,我们产品质量不好,需要大量进口,每年要花五六千亿美元进口,比如说PX项目,这个项目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是一个安全、环保、绿色的项目,在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就是这样,但是一到我们中国马上就爆炸、污染,没办法落地。只要说谁上PX项目,马上游行示威就来了,还是因为我们技不如人,缺乏工匠精神,大家缺乏这种认知和动力。因此,我们要大量进口。光每年芯片这一项就要花两千亿美元进口。我们讲,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向产业中高端迈进,我觉得应该在供给侧

某些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我们现在是每年10万亿美元的GDP,美国

现在17万亿美元的GDP,美国2%-3%的GDP增长速度,每年新创造

价值也就4000亿美元左右,我们很自豪地说中美两国是世界经济增

长双引擎,我们创造7000亿美元左右,而且还有潜力。如果我们在

供给侧领域有所突破,大家就会看到,短期内经济走势可能不是往下走,很可能会上来一点,然后再水平地走,这是有可能的。因为经济有周期性波动,我们这一轮周期八年时间都在往下走,我们讲其中有总量问题、周期性问题,但是结构性问题最主要的,但是并没有完全回避也有周期性问题啊?应该反弹一点,反弹之后再水平地走,这是可以期待的,或者让水平的这条线走得更平缓一点,不要下滑太厉害,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强调要防止过度的需求膨胀,因为这种刺激政策短期内把经济拉起来,会产生长期的隐患。但是,我们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就有可能上一个台阶再水平一点。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不仅仅局限于“三去一降一补”,而且提出振兴实体经济,还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长效机制等等。同时,在重点改革领域要寻求有所作为,像国有企业改革在七大领域里面,要以混合制改革为突破口。这七大自然垄断的领域,像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航空、军工等,要打破垄断搞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激活微观主体国有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给民营资本提供参与投资运作的空间,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且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还提出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包括产权多元化、企业微观层面的经营机制转变等,在振兴实体经济的目标条件下,都讲的很具体,很有针对性,就是要着力提升供给侧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

另外,我觉得在微观层面上还是要着力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比如,在新的一年里推动债转股操作,从企业负债表来看好像在微观层面企业债务率过高了,造成潜在金融风险,必须把企业杠杆率降下来,但是这又受到宏观经济的制约。整体来看未来经济增长要保持中高速,货币供应量不能太紧,要保持稳中有进,从2016年看广义货币M2增长11.5%左右,跟去年相比下了1.5个百分点。2017年不能低于11%,11%-12%左右是合适的。这是两个速度,经济增长6.5%以上,M2增长是11%多一点,这意味着从整个经济来看杠杆率还是上升的,要稳增长杠杆率必然会上升。因此,存在明显的矛盾,这里就涉及到杠杆转移。从宏观层面,公共部门、政府要加杠杆,从微观层面,居民也要加杠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把债权变成股权,同时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优化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包括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骨干员工持股,这些机制建立起来以后,企业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发挥,这些都是2017年改革的重点领域。

总而言之,我们要防止一种倾向,将传统的行政干预微观经济事务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有失偏颇的。在目前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要积极引导、培育市场机制,来解决供给侧结构

不合理和供给质量比较低的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外,在一些重点改革领域通过政府积极作为有所突破。从中长期看,经济走势L型没有问题,但是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很有潜力,不应放弃努力。谢谢各位!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识记和掌握抓住机遇的必要性和怎样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辩证的看待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增强信心,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 难点:怎样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 三、教学方法 情景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用具 一体机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2018年7月7日,2018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京开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题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新周期和新机遇》的演讲中表示,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着四大发展机遇,都是基于我们内需的扩大,而不是基于出口规模的扩大。具体而言,有四个经济增长点:第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是服务业,第三是新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第四是通用航空业。现在中国的铁路、公路、航运网络的规模都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在通用航空领域,我们和美国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差了2至3个数量级。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通用航空业已经形成一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郑新立表示,以上四大增长空间全部启动,四个发动机同时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保持6.5%以上的增长速度没有问题。 师:看了以上材料后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 师: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新的发展契机:①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__发展契机__;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__中国智造__”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__外部环境__。 2.新风险新挑战: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__下行压力__和不少困难; ②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__转型升级__;③复杂多变的__国际形势__,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④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__战略机遇期__。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亚洲的崛起》)。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训。目前我们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研究不应当停留在解体的原因等一般性研究。我们应十分注意苏联解体前苏共党内利益集团的构成、他们对苏联解体的作用以及苏联解体后他们蜕变为俄罗斯新贵集团的过程。分析这个集团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目前面临的腐败现象同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存在相关。铲除这种利益集团产生的土壤和基础,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崛起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信心所在。 中国崛起需要软力量的建构 软力量是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根据“软力量”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硬力量和软力量相互作用并相互加强。中国崛起的硬力量部分比软力量部分较早较快提升,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软力量的滞后可能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被疏忽的重要内容。在软力量中,制度因素又比文化因素更易于引起注意。因此,在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中,应当形成硬力量和软力量、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平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中国文化应当成为中国崛起的软力量的重要构成。这种软力量的作用在于对全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它对全世界文化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改善和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确实可以在国际关系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如“中庸”、“仁政”、“王道”等等。道家的哲学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亚洲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天然崇拜正在发生深刻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点使中国崛起具有某种亲和力。 由于中国崛起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无须讳言,年轻一代(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一代)在传统文化承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特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尽管这种现象当时只出现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征兆。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导学1:鸦片战争后,英国如何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业者,英国的经济侵 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 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这是怎样的变化? 答:倾销商品(洋纱、洋布)、掠夺原料(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破产失业;破产成为流民乞丐、被 迫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购买洋纱洋布、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导学2、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概括:(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有哪些? 答: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导学3、(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商品经济发展。 导学4、(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发生在哪一地区?为什么是该地区? 答: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列强侵略早而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过渡:列强侵略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自此,出现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盒火、

2020新版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 第1课时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够为国家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而自豪;胸怀天下,培育开放的态度和全球意识,学会合作,懂得共赢;关心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能够多维度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所取得的各类成就;能够阐述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知道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难点:如何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次动用军事力量:2011年利比亚大撤侨 2011年利比亚大撤侨,中国在12天里用包括12架次军机在内的共138架次包机,包括1艘海军护卫舰在内的17艘次轮船舰艇,100多班次客车,撤出36580位公民并护送他们安全回家,这次撤侨也是中国第一次动用军事力量,还第一次为撤离公民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和11艘次外籍邮轮。不仅如此,中国近年撤侨行动还有2006年4月所罗门骚乱、2008年1月乍得战乱、2009年1月海地强震、2011年1月埃及抗议活动等。 想一想:利比亚撤侨反映了什么? 提示:利比亚撤侨彰显了中国力量,但也反映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国际上局部地区的持续动荡等因素使得中国的 海外投资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风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发展契机 (一)良好的积累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材料展示: 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 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7年,GDP年均增长 9.5%,2018年GDP增长 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5元提高到59660元。40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41045亿美元。进出口额占国民生产 总值比重由9.7%上升到33.6%,其中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由 4.6%上升到18.5%。中国向世界证明,在历史长河中短短的40年里,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国家可以蜕变成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思考:40年的改革创新,展现了怎样的一 个中国? 提示: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材料展示: 材料一:2001年,格力向日本企业购买技 术时遭到拒绝。从这一年开始,格力通过自主创新,花了两年时间,就把日本企业花了16年时间才研究出来的技术研制成功。2010年初,格力用“掌握核心科技”取代沿用了十几年的“好空调格力造”,宣告格力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格力使用的注塑机械手都是从日本进 口,一台注塑机械手要花25万元,出于生产线升级改造的需要,格力请求对方开放一个接口,日本企业提出每开放一个接口要加收2万元的接口费。几个月后,格力自主研制的注塑机械手 下线,日本的注塑机械手随即将售价从25万元降到了18万元。 思考: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并结合材 料,分析“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需要 哪些条件的支撑。 提示: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的管理、创 新等。

第6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黄宇英 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难点: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 社会类型:从生产关系角度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被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 请根据已学知识,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传统经济结构 社会类型: 经济形式: 生产方式: 对外关系: 经济政策: 变动一: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1821-1850),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5年8010 13220 1851年9919 23040 1853年10122 62896 根据材料一、二和课本知识,概括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 2、 3、 【题目】(2015·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题目】(2016·全国Ⅰ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一框内容。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本单元教学中应把握的一条主线。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我国现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着清醒、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初步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也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已掌握一定的国际形势知识。但由于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了解国际时事时间较少,而且不能正确地看待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结合最新的时政资料,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能力目标】明确中国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面对成绩,树立忧患意识,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难点】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课时安排和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待创造。中国的未将会更加美好,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走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中国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安宁与美好。 (二)新的发展契机 1.P40活动: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说原因。 (p41 N1)今天的中国,民富国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P41活动: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p41 N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优秀教学设计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中国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同时增强风险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敢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意识。 2.能力: (1)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 (2)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3)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知识: (1)初步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待创造。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走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克服困

难。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中国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安宁与美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课讲授 (一)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今天的中国,民富国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4.“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探究与分享: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说原因,并结合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新风险新挑战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在过去,我们经历并战胜了许多重大挑战,获得发展;在未来,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2.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一些外企外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更多的风险。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某些国家因政府更迭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恐怖主义日益蔓延……这使得中国的海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 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xx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xx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xx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优质教案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4课 与世界共发展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与世界共发展在全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即承接了我们的共同世界,也为接下来未来的我们做好了铺垫。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中国新的发展,并且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前进。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二、本课核心教育价值 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梳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发展→为世界带来美好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全课的总目标) 1.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2.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3.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4.1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初步养成辩证思维,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3.增强忧患意识,培养爱国热情。 二、达成目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发展 2.为什么是重点与难点? 相对比较抽象,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也是我国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化抽象为具体 三、教学准备 关注中美贸易战的最新动态,以及中兴事件的始末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中国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学院:XXXXX学院 专业:XXXXXX

班级: XXXXXX班 姓名:桃李华年 学号:XXXXXXXXX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从美苏两极格局,再到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旧格局终结,世界再转向多极化发展。目前,美国素有霸权主义阴谋,成为超级大国;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全方位扩展其影响;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内政、外交生气勃勃,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世界格局正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形势基本处在比较安定的状况,和平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是局部战乱不断,世界仍不太平。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我国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就像我们个人一样,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国家处在国际环境中,同样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想更高更快的发展,就比必须认清当前世界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今世界仍不太和平,分析其中的原因有:首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其次,恐怖主义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再次,就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资源争夺也使和平蒙受阴影。当今世界最显著的问题是南北问

题,南北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北)和发展中国家(南)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造成南北问题的主要原因。 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的经济形势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向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使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发生了调整,全球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经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大国多强并起,“中等国家”快速发展,开创了大国和中等国家同场竞技和统领全球化潮头的新局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际环境来看对我国发展有利方面有:一是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规模扩大和进一步稳定出口;二是有利于我国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三是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开发。绿色产业在全球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契机。绿色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重要契机。美元国际地位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美元国际地位削弱刺激国际储备货币进一步多元化,将为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提供更大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本课概述 本课三目分别介绍了在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变动的三个主要表现。其中“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要介绍了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出现“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和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的趋势,这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等条件;“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企业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强调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目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概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前途。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以指导阅读各种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理解它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辩证地评价其得失。 (3)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况,分析其历史特征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文表格资料,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直观再现与定量分析。 (2)通过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近代中国大规模近代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设问导入 著名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绘过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那么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社会中人们依赖怎样的经济形态来生活呢? 分析过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和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谁知道自然经济解体有何重要表现?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互动: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主要有: (1)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总之,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正在日益被打破。 问题情境2:那么,导致自然经济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图片:英国运茶快船“海上贵族号”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2015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之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主要偏重需求管理。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需求管理并不能解决长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然而一个事实却是,我国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下,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在我国偏重需求的管理模式下,供给方面却没有出现制约经济增长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及模式 1.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明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概括来说,就是我国作为后期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存在不平衡结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引进式”技术进步的方式,并基于特有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国家强制力实现对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领域的选择,从而实现经济长期中高速但不平衡的增长。(1)“引进式”技术进步机制 “引进式”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种利用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级差或代差,通过模仿和引进的手段实现技术进步的机制。“引进式”技术进步的实现主要包括购买专利、购进设备、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等直接参与高技术产品的生产等方式。这些方式都要以长期大规模的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资本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引进式”技术进步避免了技术原发过程中可能的失败风险和路径的不确定性,有助于在经济起步阶段快速实现技术升级。 (2)国家强力控制 “引进式”技术进步机制的实现,是以国家强控制力为保障的。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中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的区别。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体制特征决定了政府能够通过国家强控制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在有限的资源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最优配置、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突破的情况下,政府运用国家强控制力对技术引进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资源进行了调控、组织和分配,通过对投资方向引导和生产要素分配控制,税收政策和金融倾斜等,实现了对重点行业和部门的支持,保障了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在总量上的持续快速增长。 (3)生产力不平衡结构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的冲击,促使其部分产业和地区优先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从而导致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存在极差和代差的基本经济状态。生产力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断被强化。 在生产力平衡结构条件下,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及生产力平衡结构演变所依赖的技术进步方式是原发或自主创新的机制,可称之为“原发式技术进步机制”,这与发达国家在长期经济增长历史中其科技水平始终处于领跑地位的事实是相吻合的。从理论上讲,西方经济学更多的在生产力平衡的前提假设下关注经济的总量问题,而生产力不平衡的存在使我国经济问题有了更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因而在分析我国现实情况时,西方经济学中一系列基本假设条件不能完全成立,也就使一些经典理论很难直接用于结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 2、能力目标:能用联系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并培养学生关注时 事、收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 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4、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教学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时事新闻、学生则准备好纸笔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导入【纵观世界】 1、中国目前的国情?(请从人口、资源等角度分析) 答:人口: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 资源:资源总量丰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 2、中国加入WTO的时间及意义 答:2001年;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舞台…… 提问:中国加入WTO可以说是什么? 答:机遇 阐述:无论是小到个人,还是大到一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时期遇上不同的机遇,而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上因抓住战略机遇而国兴的例子有哪些? 答:英国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取代“海上马车夫”荷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后来者居上…… 提问:这些例子给我们中国什么启发? 答:要抓住机遇发展 (二)教学【探究中国】 1、思考:当今我们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除了刚提及的加入WTO,还有那些?答:⑴当今世界总体和平、局部战争,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⑵经济全球化 (是机遇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国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