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异同
微生物思考题1

微生物思考题1微生物学思考题介绍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2、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3、什么是微生物?原核微生物菌落、芽孢、phb、鞭毛伴孢晶体菌毛、lps、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糖被、异形胞、磁小体、原生质体、l型细菌、性菌毛。
-1、g+、g细菌的细胞壁化学成分、结构及相关的特点有何区别?2、依据鞭毛的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可将鞭毛菌分为哪几种类型?6、试用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机制。
9、细菌主要贮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是什么?10.细菌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根据分离后的不同排列,将球菌分为哪些种类?1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14.蓝藻及其特征?15、简述革兰氏染色机理、染色方法、步骤、结果是什么?16.比较了链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化学成分。
18.细菌糖原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它对细菌本身有什么影响?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细菌糖可以根据其现有特性分为几种类型?简要描述了它们的特点。
19、细菌芽孢的作用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之具有这种作用?真核微生物假根、子实体、吸器菌丝、菌丝体、真菌丝、假菌丝1.霉菌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征是什么?它们能区分哪些特殊结构?2.尝试比较各种真菌孢子的特征。
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4、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5、比较真核与原核生物的异同。
7、真菌及其特点?病毒斑块、病毒、轻度噬菌体、强效噬菌体、溶原细菌、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亚病毒、包涵体、包膜、原噬菌体、噬菌体滴度、一步生长曲线1、病毒颗粒和核壳之间的关系?2、病毒的一般大小?病毒粒子的典型构造?病毒粒子有哪几种对称形式?试各举一例。
3、简述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史?4.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能反映噬菌体的哪些特征参数?这是什么意思?一步生长曲线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5.以大肠杆菌偶噬菌体为例,简要描述了其生活史(增殖过程)。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比较

菌类特征微生物类别
相互关系
形态特征
细胞生长速度
含水状态及菌落表面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
单个散生,以一定方式排列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菌丝状微生物酵母菌放线菌丝状交织细而均匀霉菌丝状交织粗而分化病毒极其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无细胞结构细
胞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大而分化
一般很快
很湿或较湿,表面粘稠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不结合较快
较湿,表面黏稠
大而突起
不结合慢干燥或较干燥,表面粉末状
小而紧密牢固结合一般较快
干燥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较牢固结合主要特
征外观形态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菌落菌落透明度
菌落颜色
菌落正反面颜色差别透明或稍透明
多样稍透明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
色,少数红或黑色不透明十分多样不透明菌落初期往往是浅色或白色,十分多样相同
一般看不到细胞
一般有臭味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还具有三
分裂,复分类,芽殖等相同
可见球状,卵原状或假丝状
细胞一般不同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常有泥腥味
孢子生殖一般不同可见粗丝状细胞
往往有霉味有性和无性繁殖
毛霉、根霉菌落边缘特征
培养物气味其他特征繁殖方式
PH环境
生活方式
举例说明多带酒香味无性:
芽殖、裂殖;有性:产生
子囊及子囊孢子
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碱性环境
链霉菌。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孢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孢的抗逆性有关。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比较

干燥或较干燥,表面粉末状
干燥
外观形态小而突起或ຫໍສະໝຸດ 而平坦大而突起小而紧密
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色,少数红或黑色
十分多样
菌落初期往往是浅色或白色,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颜色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特征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卵原状或假丝状细胞
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其他特征
培养物气味
一般有臭味
多带酒香味
常有泥腥味
往往有霉味
繁殖方式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还具有三分裂,复分类,芽殖等
无性:芽殖、裂殖;有性: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孢子生殖
有性和无性繁殖
PH环境
碱性环境
菌类特征 微生物类别
单细胞微生物
菌丝状微生物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病毒
主要特征
细胞
相互关系
单个散生,以一定方式排列
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丝状交织
丝状交织
极其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无细胞结构
形态特征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
大而分化
细而均匀
粗而分化
细胞生长速度
一般很快
较快
慢
一般较快
菌落
含水状态及菌落表面
很湿或较湿,表面粘稠
生活方式
举例说明
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
链霉菌
毛霉、根霉
酵母菌和霉菌 PPT课件 人教版

叫芽体,芽体逐渐长大,最后与母体 脱离,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
2.孢子生殖: 当酵母菌发育到一定的阶段时,一个
酵母菌的细胞里会产生几个孢子,每 个孢子最终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出芽生 殖
二. 霉菌
青霉
曲霉
1. 结构特点
青霉和曲霉都是由很多的菌丝构成的
放线菌: 菌丝内没有横隔是 单细胞 的生物.
三 总结:
细胞结构 酵母菌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单
多
腐生生活
腐生生活
出芽或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青霉
曲霉
多
腐生生活
孢子生殖
细 菌 细胞核 生殖方式 未成形 裂 殖 放 线 菌 细胞核 未成形 营养、气生菌丝 孢子生殖
酵 母 菌 成形 出芽、孢子生殖 霉 成形 孢子生殖 菌
菌
丝
生殖方式
五 作业
1、下列哪项不是酵母菌与细菌共有的 结构的是( D )
3.营养方式
异养: 腐生生活的方式
(体内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有氧条件 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大量热量.
有氧 酵母菌 分解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条件
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无氧 酵母菌 分解 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4.生殖方式
1.出芽生殖: 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向外生出的突起
A细胞壁 C细胞质 B细胞膜 D成型的细胞核
2、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 ( C )
A 裂殖
B 断裂生殖
C 出芽生殖
D 孢子生殖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原生质体(pr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
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
病原生物学意义严格地说,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菌。
革兰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指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保留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部分。
原生质体可分为质膜、细胞器、胞基质三部分。
4.大小比较
细菌大小一般在0.5~5μm
放线菌: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但是比较长。
酵母菌: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或5~20微米。
霉菌: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长度最长。
噬菌体:是病毒,在细胞内,比细菌小的太多,一个细菌内可以有数百个噬菌体。
所以从小到大:噬菌体、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5.pH
细菌6.5-7.5,放线菌7.5-8.0,酵母菌霉菌6.0-6.5
酵母菌渗透压较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