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漆画漆艺的感悟

合集下载

漆画总结范文

漆画总结范文

漆画总结范文漆画是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绘画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漆画已经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地了解一下漆画。

第一步漆画又叫“漆器画”,是在漆器上绘制的一种绘画形式。

漆器指金属、木器、瓦器等材质的器皿表面经过多道工序后,表面涂覆了一层漆,从而形成了漆器。

而漆画是在已经制作好的漆器表面上,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完成的一种艺术作品。

因此,漆画是继承了漆器传统工艺和绘画艺术的结晶。

第二步绘制漆画需要的漆有三种,包括原漆、朱砂漆和黑漆。

其中,原漆是经过提炼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一种材料,因为它具有极高的黏性所以也被称为“脑子漆”,是漆画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朱砂漆是一种用朱砂磨制而成的,颜色鲜艳的漆,多用于绘制花鸟等题材。

黑漆则用于勾画细节和强调轮廓。

第三步漆画的绘画技法包括贴金、彩墨、刻痕、雕刻、印刷、补脂等。

其中,贴金指的是将金箔粘贴到漆器上,用于装饰器物的表面。

彩墨是运用颜料在漆器上作画,类似于纸上绘制的水墨画。

刻痕则是在漆器表面刻出线条、花鸟等图案。

雕刻在漆器表面雕刻出各种形状,用于制作浮雕等艺术作品。

印刷则是在漆器表面印上文字、图案等。

补脂则是利用漆器原有的流动性,把不同颜色的脂、漆涂在漆器表面,用于描绘精细的图案和细节。

第四步漆画的题材十分广泛,常见的有山水、人物、花鸟、几何图案等,其中以山水画最著名。

漆画的制作历程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需要绘制的图案十分复杂,同时对画家的绘画功力、耐心和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漆画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制品,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漆画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

走近漆艺

走近漆艺

走近漆艺、漆画中国漆艺历史悠久,它独特的抗腐蚀性,使它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保存下来,成为传统文艺的象征之一。

我为什么会那么感兴趣漆艺、漆画呢?是因为我爸爸是木匠,做的家具总会上漆,当然这漆不同于漆艺的天然漆。

但我就喜欢它那绚丽的颜色。

所以公选课我果断选了它。

也就是这课程我才走近漆艺、漆画。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名家、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乔十光,苏星,关慧仪等的作品。

还有我们学校学生优秀作品。

其中老师那幅《醉舞》让我看到了莲花凋零那种美,我所见识的都是花盛放的绚丽,可这幅画也让我看到生命的蓬勃与不息,毫无凋零,死气之感。

还有就是那幅两只鹤的,我忘了它的名字。

据说那白色的鹤毛是鸡蛋壳做的,青色的则是鸭蛋壳儿为原料的。

青与白的颜色,更显示了鹤的那种仙风道骨,那种给人的高雅感觉。

正是如此,我觉得神奇。

更主要的是我偏爱蛋壳漆画。

不但因为它的青白色,更因为它有一种纹理感,就如哥窑纹裂瓷器。

这种皲裂纹很美,给人一种创伤感,缺陷感与陈旧的历史感,就像一首忧伤的江南歌谣。

乔十光先生的漆画《水乡》就用了蛋壳做了江南白色的房子,再结合黑色的屋顶,塑造了江南水乡形象,诗一般的意境,呈现了多么独特的美感。

于是我就着这兴趣去了解了漆画、漆艺。

我由此加深对漆文化的认识。

漆文化在中国已有将近七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漆艺作为漆文化传承的手段,在几千年的时光隧道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漆画以漆为媒介。

而漆艺主要体现在漆画与漆器上,漆的使用凸显于这上面。

漆画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它独有的、通透的、与众不同的色泽,不是油画的浓重,不是水彩的简洁。

漆画的制作工艺很复杂,完成一幅作品少则需要几个月,多则需要几年的光阴,由于漆的使用,使制作过程显得不是很干净的样子,似乎有点脏,但这只是一些偏见。

我看来正是这些漆使这些画颜色更鲜艳。

也正是这漆,画才能更持久保持本色,保留下来。

使画即使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也不受太多影响。

与漆画漆艺接触有感

与漆画漆艺接触有感

与漆画漆艺接触有感与漆画漆艺接触有感接触漆画已经两个多星期,时间说长不长,但是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对漆画有了很多感悟,尤其是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去陈家祠看了有关于漆艺的作品之后,对漆艺类作品以及这个科目更是多了许多感悟。

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进入陈家祠便让像我们这样的艺术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共鸣,因为对艺术的研究始终上升不到想要达到的高度,所以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带着问题仔细认真的观摩着这儿的每一件作品。

我们依次看了珐琅器工艺、泥塑工艺、灰塑工艺,刺绣工艺、漆艺等。

这儿的每一件作品似乎都在展示作者的思想和情怀,也似乎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正如我也很习惯把自己的情感附加在自己的创作里面一样。

我想,任何一幅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优秀作品大概也是如此。

每一次看展,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心里感触都会很多。

希望能把在看展里的所思所想运用到漆画的学习和制作中。

在上漆画课的前几个星期,师姐便让我们先准备漆画小稿,当时由于没接触过漆画以及这个课程,平时留心漆画知识不多,看的漆画展也比较少,所以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感觉一头雾水。

后来上网了解了有关漆画制作的过程以及一些优秀作品,慢慢的感觉对漆画多了些许兴趣。

从网上我了解到,漆画的制作过程和创作,一是媒材的使用,二是技艺的运用,两者组成了漆画的基本语言。

我们应该在掌握漆的语言的同时,了解漆工艺的多种表现技法。

上课第一天,师姐为我们精心挑选了几个有意思的视频,脱胎的制作过程,大漆的采集和生产等,不经感叹漆艺作品有着无穷的奥妙并且感叹生漆和大漆的来之不易。

当师姐给我们看优秀漆画作品的时候,我有种想要尝试制作的想法,因为每一幅漆画的确都很好看。

那天上午师姐讲了很多关于漆画的知识,以及拓展了一些课外知识,还有著名的乔十光先生,他的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使得现代漆画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独立。

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漆画之父”。

师姐讲得很好,我为此思考了很多。

对漆艺漆画的思考

对漆艺漆画的思考

浅谈对中国漆艺的认识中国的漆艺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可以说漆艺是中国本土的独创,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一。

特别是在礼器和祭器的方面,漆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

最早使用的漆的原料是指原产于我国的漆树割取的漆液,其产量很低。

而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人都追求又快又好,但更多时候只追求快而忘记了可持续发展的好。

割漆的人为了想要得到更多的漆,罔顾漆树的存活,超负荷地割漆,使得漆树数量逐年递减。

同时割漆的收入不太理想,割漆的人也越来越少。

漆树越来越少,割漆人也越来越少,此时,化学漆便应运而生。

化学漆价格低廉,更是严重地冲击了天然漆脆弱的市场占有率,天然漆面临着要消失的危险,但化学漆终究不能完全取代天然漆,因为漆文化的历史是建立在天然漆之上的,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天然漆,它的独特性是化学漆无法比拟的。

很多学者也反对用化学漆,化学漆有很强的刺激性,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天然漆的保护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除了人们要有保护漆树的意识之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提倡保护漆树以及保障割漆工人的收入。

只有让天然漆的供需得到保障,漆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漆的运用有七千年的历史,而漆书却鲜为人知。

漆书指的是直接用漆在书简上面描写。

历史上很早就有漆书的记载,如《东观汉记·杜林传》里的“杜林,字伯山,扶风人,於河西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和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里的“嗟尔后来,尤须靳固,宜抱漆书而兴叹,莫将棐杮以藩身”。

最早的漆艺的表现手法是黑漆,始于奴隶社会的祭器。

而最早的漆器材料是木,石头在新石器时代也运用得比较多。

因为木材和石头是当时人们最易采集的工具材料。

而到了后期,也出现了新的材料——竹子。

漆器鼎盛的时期是唐朝,当时用金银来做漆器,金银不仅是装饰,还是形成漆器的胚,对现在来说仍是一种奢侈品。

漆器的创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而且在器皿的造型和功能上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浅谈关于漆画的一些感悟和看法

浅谈关于漆画的一些感悟和看法

浅谈关于漆画的一些感悟和看法在没有上过陈老师这个课的时候,我对于漆画的看法是非常浅薄的,就读于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对于漆画并不算了解,但是也在各种展览中有看过一些漆画,在之前的一些漆画展中每次观赏总会产生许多搞笑的思考和问题,漆画是用油漆画出来的吗?相信在没有接触过漆画艺术之前很多人肯定是想过这个问题的,上了这个课程之后才发现漆画远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逐渐了解到许多关于漆画的知识,我发现漆液、矿物颜料、漆板这些材料是漆画独特之根本。

漆画材料涵盖之广,是其他绘画艺术种类难以比拟的。

大自然造物力量之神奇给我们的视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

不同材质的属性决定了其展现的美的艺术价值,艺术家在漆画的创作中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加工、创新代表了个体的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追求,尤其是对材料选择和加工的主观性、偶然性更增加了漆画的独特艺术表现力。

当然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是统领整个艺术创作的根本。

总之漆画材质的属性美与材质的独特性是漆画艺术的一大特点。

漆艺是中国农耕社会舒缓心态下产生的静观艺术,一代代工匠,凭着经验积累和自身悟性,一点点地学到手艺,再一代代地传递下去,历代工匠在学、创、传的过程中,既体验一个造物的流程,又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同时在其中也寄托了自己的心灵。

因此,一件好的漆艺作品往往有近乎诗的意境,体现出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能带给使用者人性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

一件代代相传的漆艺有时会铭记着家族的兴衰变迁,甚至能勾起人们的历史沧桑感慨。

这些是跟我们之前所知道的是完全不同的,懂得欣赏一幅好的漆画作品,感受漆画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你会发现漆画真的是一个生命力很强的艺术,它其中每一道线条、每一块漆、每一份色彩就好像活生生的脉动和血液在时空中流淌,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生命和宇宙的天窗,里面充满了丰富的情绪、情感、故事、神秘和冥想。

一幅幅漆画扩展了灵魂的空间,近在眼前又那么遥不可及,骨肉丰满却又难以捕捉。

“漆彩流芳”——浅谈漆艺术的创作与感悟

“漆彩流芳”——浅谈漆艺术的创作与感悟

天工|2021年第4期漆是绘画艺术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是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中华民族使用漆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原始的漆器工艺,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韩非子·十过篇》中就曾记载:“尧禅天,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染(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奢,国之不服者十三。

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摘 要]随着陶瓷的发展,这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过程逐渐成为一种“奢侈”的艺术形式。

特别是在机器生产时代,几乎所有的传统工艺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漆艺在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由于其材料的局限性、工艺的复杂性、生产的长期性、生产环境的恶劣等原因,更加难以传承。

而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期,坚持发展漆艺,继承传统,遵循传统漆艺的生产过程,肩负漆艺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就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漆器;艺术;传承[中图分类号]J527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4-0090-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吴思冬.“漆彩流芳”:浅谈漆艺术的创作与感悟[J].天工,2021(4):90-91.吴思冬 闽江学院作者简介:吴思冬(1976—),男,福建福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漆艺。

《尘封》 吴思冬 /作“漆彩流芳”—浅谈漆艺术的创作与感悟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由此可见,漆器在古代就已融入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战国至秦汉的五百多年间更是出现了漆文化高潮。

制作漆器的原材料十分昂贵,且工艺复杂、工期漫长。

正因如此,漆器才有了精美的外观以及被王公贵族追捧的地位。

修漆工艺沿袭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至今。

漆器在国际上并没有响当当的名头,也没有人们口耳相传的声誉,但是如果说瓷器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温润大气,玉器代表着中国人气质的典雅高贵,那么漆器应该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华文化里最为看重的低调涵养和超然洒脱的品质。

现代人对于奢侈品的认知在于其从选材到加工制作无不体现着高贵的品质和奢华的细节。

阳江漆艺院读后感

阳江漆艺院读后感

阳江漆艺院读后感阳江漆艺院,那可真是个充满惊喜和宝藏的地方啊!刚走进阳江漆艺院,就感觉像是掉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漆艺魔法世界。

那些精美的漆艺作品就像一群穿着华丽衣裳的精灵,在各个角落闪闪发光,吸引着我的目光。

你看那些漆画,简直绝了。

每一幅都像是一个小宇宙,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漆的颜色在画家的手下变得像有了生命一样,或浓烈得像燃烧的火焰,或淡雅得像清晨的薄雾。

而且那些图案,细腻得不得了,就好像画家是拿着比头发丝还细的画笔一点点勾勒出来的。

我在想啊,这得是多么有耐心和才华的人才能创作出来的呢?这让我感觉自己平时那点小浮躁简直弱爆了,在这些漆画面前,就应该好好修炼一下自己的耐心才行。

再说说那些漆器吧。

那些小盒子、小盘子啥的,不仅仅是实用的东西,简直就是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摸起来那手感,滑溜溜的,就像摸着一块温润的美玉。

而且它们的造型也是千奇百怪又特别好看,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有的又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神秘宝盒,感觉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每天吃饭都用这样漂亮的漆器盘子,那吃饭都得变成一种超级享受的仪式了。

在阳江漆艺院里转着转着,我还了解到了阳江漆艺背后的历史文化。

原来这阳江漆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传承和发展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那些手艺人就像一群默默守护宝藏的卫士,一代接一代地把这个手艺传下去,不让它在时间的长河里消失。

这让我特别感动,也特别敬佩。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多东西都被机器取代了,但是这些手艺人还在坚守着这份传统的技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这么美的东西。

不过呢,我也有点小担忧。

这么棒的阳江漆艺,感觉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呢。

就像一颗明珠被藏在了角落里,还没有被全世界的人发现它的光芒。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这里看看,了解阳江漆艺的魅力。

这样的话,阳江漆艺就不仅仅是阳江的宝贝,而是能成为全世界都喜爱的艺术瑰宝啦。

从阳江漆艺院出来之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漂亮的漆艺作品。

对于大漆工艺的感受

对于大漆工艺的感受

对于大漆工艺的感受大漆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工艺,我对它有着深深的感受。

大漆工艺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表达。

首先,我对大漆工艺的感受是它展现出的浓厚的文化底蕴。

大漆作为中国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承载着古代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和美学追求。

通过大漆工艺,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体验到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观。

其次,大漆工艺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令我深深着迷。

大漆工艺采用了独特的绘画技法,通过运用纯正的大漆以及各种不同的颜料,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大漆的层次感与深度感使作品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一种沉浸其中的感觉。

无论是绘制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主题,大漆工艺都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再者,大漆工艺体现出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每位大漆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通过细腻的构图和柔美的线条,他们在作品中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大漆工艺的独特性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使每一件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此外,大漆工艺对于我而言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和心灵的沟通。

当我欣赏大漆作品时,我常常感受到作品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意境,这使得我能够与艺术家进行一种非言语的交流。

大漆工艺所展现的美丽景色、细腻的情感都能在我心灵深处引起共鸣,给我带来一种安静和宁静的感受。

最后,大漆工艺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传统工艺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而大漆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正是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和推广大漆工艺,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而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大漆工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它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大漆工艺所展现的浓厚文化底蕴、艺术效果、艺术家的创造力以及心灵的沟通,都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欣赏。

我相信,大漆工艺将继续在未来的岁月中发展壮大,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漆文化的认识
漆文化在中国已有将近七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漆艺作为漆文化传承的手段,在几千年的时光隧道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漆画以漆为主要媒介。

漆画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它独有的、通透的、与众不同的色泽,不是油画的浓重,不是水彩的简洁。

漆画的制作工艺很复杂,完成一幅作品少则需要几个月,多则需要几年的光阴,制作的过程外行人看来或许很脏,但是在漆画家的眼中,透过时间的假象,看到的是一幅成的画。

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最喜欢最印象深刻的漆画就是《气死猫》这幅漆画,将漆画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漆黑的水,表现了水的质感和灵动。

几条金鱼在水中悠闲的游动,优雅恬静,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为什么这幅画能打动这么多观看者的心,主要的原因是漆的表现力太强了。

水和鱼的灵性在漆画中得到了重生。

如何更好的保护漆文化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自然生漆被取代,化学漆的出现。

化学漆以它低廉的价格淘汰了自然生漆。

可是,漆文化的历史就是自然生漆的历史,漆文化要传承要发展是必然的,但是我生漆是中国七千年漆文化的集萃,它的独特是化学替代品无法替代的。

有人说,大漆的气质是中国人温柔敦厚气质的折射,谦冲而温厚,含蓄而神秘,接近诗的意境和诗教传统。

可是,如今的生漆的供给现状非常的不容乐观,漆树的数量日益减少,一方面割漆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漆,不顾漆树的存活。

另一方面,由于割漆的收入少,不少当地人都不愿意从事割漆,年轻人都到大城市工作了,留下的老人一年比一年老,直到老的割不动漆了。

因此,漆树的数量一年比一年锐减,漆树的慢慢消失,漆文化面临危机。

第二,当今主流文化对漆艺传承的影响不容忽视。

漆画做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具有文化价值,也面临着传承问题。

漆画的制作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几个月,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漆画的创作要几十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一幅漆画就报废了。

如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传播的速度更快了,人们接触信息的更多了,面对的诱惑也更多了,快餐文化成为了追求高效率高节奏的社会的主流文化,真正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研究的人不多,漆画的制作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有耐心的人才,耐得起时间的推敲,耐得起艰辛的过程。

宁静致远,每个成功的漆画家都是耐得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在最宁静的地方遇见最美丽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