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NGN与软交换概述
华工 现代交换技术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1.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什么特点?(1)面向连接网络对每次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传送信息、释放连接三个阶段,而无连接网络并不为每次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
(2)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必须为每一个呼叫选路,一旦路由确定连接即建立,路由中各节点需要为接下来进行的通信维持连接的状态;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必须为每个传送的分组独立选路,但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
(3)用户信息较长时,面向连接方式通信效率较高;反之,使用无连接方式要好一些。
2.软交换、NGN、IMS的含义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含义:(1)软交换:a.狭义上看: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软交换设备),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的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则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b.广义上看:软交换式是NGN的体系结构(2)NGN:下一代网络体系,具有以下特点:a.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划分,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各自独立发展。
b.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应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
c.基于统一协议(一般为IP)的分组承载网络。
ITU-T对NGN的定义: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
ETSI则将NGN定义:为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通过使用分层、分面和开放接口的方式,给业务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逐步演进,以生成、部署和管理新的业务。
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NGN和软交换分组协议综述V2.0-20021210-B

资料编码产品名称NGN使用对象工程师产品版本编写部门固网技术支持部资料版本V2.0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NGN和软交换分组协议综述拟制:邢宇翔日期:2002年11月01日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修订记录目录第1章 NGN和软交换概念介绍 (2)1.1 NGN网络 (2)1.1.1 概述 (2)1.1.2 NGN网络特点 (2)1.1.3 NGN网络互通模式 (4)1.2 软交换概述 (5)1.2.1 软交换起源 (5)1.2.2 软交换概念 (5)1.2.3 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6)1.2.4 软交换功能描述 (7)1.3 结束语 (9)第2章 NGN网络协议介绍 (10)2.1软交换的协议接口 (10)2.2 NGN网络协议 (11)2.2.1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 (12)2.2.2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 (12)2.2.3 MGCP协议和H.248协议关系 (12)2.2.4会话初始协议SIP (13)2.2.5 IP电话与多媒体通讯协议H.323 (13)2.2.6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 (13)2.2.7 SIGTRAN协议 (14)NGN概述和分组协议综述第1章 NGN和软交换概念介绍关键词:NGN 软交换分组协议摘要:NGN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集通讯、信息、电子商务、娱乐于一体,满足自由通讯的分组融合网络。
NGN是一个包括PSTN/ISDN、H.323、ATM/IP等网络的融合网络,网络互通是NGN成功的必要条件。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NGN组网中采用了大量的分组协议。
由于分组协议包括MGCP、H.248/Megaco、SIP、H.323、BICC、SIGTRAN等众多协议,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整体上的概念。
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种分组协议在NGN网络中的应用以及各种协议间的关系。
鉴于读者可能对NGN和软交换知识了解不够,本文对NGN和软交换作了简单介绍,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分组协议在NGN网络中应用。
01-NGN系统概述及华为产品简介

19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NGN成为趋势!——网络融合
PSTN/ISDN
无线网
宽带城域网
NGN
视频网
IN
X.25/DDN
ADSL
局域网
会议电视
20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NGN——融合的网络
开放式架构
语音业务 对象1
视频业务
软交换
信令网关
对象2
NGN
什么是NGN?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
所谓下一代网是一个定义极其松散的术语,泛指一个不同于目 前一代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融合网络。NGN的出现与发展不是革命, 而是演进。 从业务上看,应支持话音和视频业务及多媒体业务; 从网络上看,在垂直方向应包括业务和传送层,在水平方向应 覆盖核心网和边缘网。 ------《电信网技术》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相关技术业已成熟
20世纪末IP应用的爆炸式增 长使人们开始探索下一代网 络的分组语音交换技术
20世纪70年代程控数字
交换机的出现将通信成 功带入了电路交换时代
20世纪初模拟交换机的 发 明 ,彻 底改 变了 人 们
语音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19世纪贝尔发明电话, 开启了通信时代的大门
U-NICA(App Server) MRS6000/6100 UC(Unified Communication) iManager N2000 SoftX3000 SG7000 UMG8900
UA5000
IAD2000 系列 U-Path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什么是软交换_软交换介绍

电子知识软交换(16)软交换:利用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分开的方法来沟通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与IP电话(VoIP)的一种交换技术。
软交换(SS)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通信网由窄带向宽带过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它继承了电信网集中控制的架构和可靠的信令技术,采用分层的机构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相的分离原则。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
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
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
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软交换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目前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NGN、软交换和IMS的关系

NGN、软交换和IMS的关系作者:续合元软交换和IMS都是属于NGN的业务网。
软交换从设备的实现而言,应该可以平滑演进到IMS,但是从网络的演进而言,由于软交换将主要支持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PSTN/ISDN)业务,而它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都是在本地实现,因此要实现向IMS的平滑演进有一定难度。
接纳控制是人们在NGN中引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位于业务控制层和承载传送层之间。
通过实行资源接纳控制,向上向业务层屏蔽传送网络的具体细节,支持业务控制与传送功能相分离,向下感知传送网络的资源使用情况,通过接纳和资源控制,确保正确合理地使用传送网络资源,从而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并防止带宽和业务被盗用的现象发生。
对资源接纳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标准化组织的热点课题,ITU-T、TISPAN、3GPP、3GPP2以及中国标准化协会(CCSA)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各组织对资源接纳控制的称谓不同,功能架构和研究的范围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资源接纳控制首先在TISPAN中明确提出,其相关功能称为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RACS),目前已经发布了R1阶段的规范ETSIES282003 v1.6.8。
ITU-T中相关功能称为资源接纳控制功能(RACF),在2004年6月启动的下一代网络热点组(FGNGN)中展开研究,2005年11月FGNGN工作结束后,相关工作继续在ITU-T的其他研究组中进行。
ITU-T SG13研究组主要研究RACF的功能架构,其R1阶段的草案Y.RACF已经在2006年7月份的会议上通过;SG11组对RACF涉及到的物理实体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制订了5个接口的7个规范草案,还有两个规范已经纳入计划。
3GPP中与资源接纳控制相关功能被称为策略和计费控制(PCC),目前已经发布了3GPP R7版本的规范3GPP TS 23.203 v1.0.0。
中国对资源接纳控制功能的研究基本上与ITU和TISPAN 的研究保持同步,在2006年的3月召开的网络总体工作组(WG1)13次会议和信令与协议工作组7次会议上分别通过了《电信级IPQoS体系架构》和涉及的3个接口协议的技术报告,部分成果已经转化为文稿提交给TISPAN和ITU-T中的相关研究组。
NGN与软交换技术第二章NGN网络组网应用

SoftSwitch
2.1 NGN网络中主要设备
2.1.4应用服务器
• 应用服务器和媒体资源服务器都是NGN网络结 构中的业务层设备。
• 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负责各种增 值业务和智能网业务的逻辑产生和管理,并且 还提供各种开放的API接口,为第三方业务的 开发提供创作平台。应用服务器是一个独立的 部件,它与网络控制层的软交换设备无关,从 而实现了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有利于增值 业务的引入。
– AMG(Access Media Gateway):接入媒体网关,也称UA(Universal Access Unit),用于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如:模拟用 户接入、ISDN用户接入、V5用户接入、xDSL接入等,具体设备如华为 公司的UA5000。
– MTA(Media Terminal Adapter):媒体终端适配器,是一种支持NCS 协议(Network-Based Call Signaling)(在MGCP协议的基础上作了部 分扩展)的用户接入层设备,用于将用户终端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业 务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接入到IP分组网络中。
2.1 NGN网络中主要设备
2.1.2 媒体网关
• 网关包括媒体网关(MG)和信令网关(SG)。
• 媒体网关设备是处于不同媒体域之间的一种转换设备,在信息产业部公布 的《综合接入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规范》中,媒体网关被定义为“将一种网 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的设备。
– 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属于NGN体系中的 用户接入层设备,用于将用户终端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业务接入到分 组网络中,其用户端口数一般不超过48个。
NGN内容——精选推荐

专业综合实践题目一、综合实践目的1.熟悉NGN与软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华为软交换核心交换层设备SOFTX3000的基本数据配置和业务配置方法;3.熟悉软交换的关键技术及支持的主要承载、呼叫和信令传输协议;4.了解华为软交换边缘接入层设备UMG8900的基本数据配置方法。
二、综合实践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1、SoftX3000系统及设备介绍了解NGN核心软交换设备SoftX3000内部的物理控制流程,单板的物理结构等,并撑握内部各组织结构之间使用的协议。
2、IAD设备介绍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NGN终端接入设备IAD及其命令行操作,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3、Mini UMG8900系统及设备介绍了解NGN系统之UMG8900系统结构、功能、内部的物理控制流程,单板的物理结构等技术知识。
了解UMG8900在网络中的作用,及组网方式。
4、对接SIP终端业务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配置与IAD(采用MGCP协议)对接的数据的配置。
各用户之间实现电话互拨。
三、综合实践具体内容和记录(一)、SOFTX3000系统逻辑结构SOFTX3000的系统逻辑结构分为:接口模块、系统支撑模块、信令底层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媒体资源模块。
(二)、IAD设备的配置IAD102H是基于IP的V oIP(V oice over IP)/FoIP(Fax over IP)的媒体接入网关。
作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产品系列化解决方案的重要部件,可提供基于IP网络的高效、高质话音服务,为企业、小区、公司等提供小容量V oIP/FoIP解决方案。
1.硬件安装硬件安装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 1 将电话线一端插入设备后面板的PHONE口,另一端插入普通电话机接口。
步骤 2 将网线一端插入设备后面板的下行LAN口,另一端根据实际插入下行设备,如计算机网口。
步骤 3 (仅对IAD101H&102H)将上行电话线的一端插入设备后面板的LINE 口,即断电逃生接口。
软交换技术课件PPT课件

信令传输适配协议简称SIGTRAN协议,是将在传统的 电路交换网中传送的信令消息转换成在IP网络上传 送的信令消息时所用的适配协议的总称。它支持标 准的原语接口,不需要对现有的电路交换网络中信 令的应用部分进行任何修改,从而保证已有的电路 交换网络的信令应用可以不必修改而直接使用。主 要的SIGTRAN协议包括NO.7信令的传输层协议SCTP及 适配协议:M2PA、M2UA、M3UA、SUA/IUA/V5UA等。
实体:
◦ 接入网关、中继网关、信令网关、综合接入设备、边界网 关、智能软终端等
功能:
◦ 传送层(承载/传输层)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将接入层中的 各种媒体网关、控制层中的软交换设备、业务应用层中的 各种服务器平台等各个软交换网络的网元连接起来。
实体:
◦ 传输
SDH网络;ASON网络;
◦ 承载
1、 软交换的引入
引入智能网 引入H.323网络 程控交换机功能分离
业务网络(SCP)
信令模块
业务 接入 模块
呼叫 处理 模块
中继 模块
中心局电路交换机
SS7信令传输网络 (STP)
TDM传输网络
信令模块
中继 模块
呼叫 处理 模块
业务 接入 模块
中心局电路交换机
PSTN 用户
程控 交换机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用在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接入设 备之间,提供软交换设备对媒体接入设备的控制,是 一种主/从控制协议体系。主要有IETF制定的MGCP、 MEGACO 和ITU-T制定的H.248等。
呼叫控制协议用于建立呼叫,是一种对等方式的通信 协议,与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的主从方式完全不同。主 要有:BICC、SIP-T、SIP-I等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NGN与软交换概述目录第1章 NGN简介 (1)1.1 传统PSTN网络 (1)1.2 NGN概念及应用 (2)1.2.1 NGN网络架构 (2)1.2.2 NGN网络特点 (3)1.2.3 NGN的目标 (5)第2章 NGN关键技术介绍 (6)2.1 软交换技术 (6)2.1.1 什么是软交换? (6)2.1.2 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8)2.1.3 软交换的参考模型 (9)2.1.4 软交换的对外接口 (10)2.1.5 软交换硬件平台 (11)2.2 媒体网关技术 (12)2.3 媒体网关控制技术 (13)2.3.1 MGCP协议 (13)2.3.2 H.248/MEGACO协议 (14)2.3.3 SIP协议 (15)2.3.4 H.323协议 (15)第3章 NGN之业务系统介绍 (17)3.1 传统话音业务 (17)3.2 通过MA5200提供以太网分组话音 (18)3.3 通过综合接入网关AMG5000提供综合接入 (19)3.4 分组中继 (19)3.4.1 ATM中继 (19)3.4.2 IP中继 (20)3.5 分布式组网 (20)3.6 企业网解决方案 (21)3.6.1 企业PBX方案 (21)3.6.2企业PBX旁路组网 (22)3.6.3 IP Centrex (22)3.7 Voice VPN (23)3.8无线局域网WLAN (23)3.9 统一网管和Web自助 (24)3.10 LNP业务 (25)3.11 ICW业务 (25)3.12 ONLY业务 (26)3.13 融合业务 (26)3.14 IP800/Web800 (27)3.15 统一消息业务 (27)3.16 Voice Portal (27)3.17 WECC (28)3.18 多媒体通信 (29)关键词:NGN 软交换媒体网关 H.248 SIP MGCP H.323 ICW WECC LNP摘要:下一代网络(NGN)预示着通信业务融合的大潮,也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正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需求)驱动的方向迈进。
传统电信网络面临Internet的冲击已经不堪重负,NGN正匆匆向我们走来。
NGN具有广泛的内涵,其范围相当广泛,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新业务和应用的研究、网络传送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架构的研究、IP网络技术的研究、网络融合技术的研究、互通和互操作的研究、新型的控制、管理和运维机制、各网络单元的研究、新网络协议的研究、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的研究、测试技术的研究等。
本文并不试图将所有的问题呈现出来,而只侧重于目前大家最为关切的技术与业务方面,即NGN的模型、构架和特点,进而分析NGN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软交换技术、信令协议等。
缩略语清单: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oftswitch 软交换设备INS II 华为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平台(SoftX inside)SoftX 华为Softswitch设备DNS 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网络任务组织)HTTP Hypertext Trans 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SIP Session Initiat 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BICC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URL Uniform Resources Locator(通用资源定位程序)VoIP Voice over (语音的IP传输)VoDSL Voice over xDSLTFTP Triv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ICW Internet Call WaitingWECC Web-enabled Call Center(Web集成呼叫中心)MGCP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VoiceIE Voice Information EngineAMG5000 华为综合接入媒体网关MA5200 华为以太网接入设备MA5100 华为综合接入设备(LAN、xDSL、HFC,etc)TMG8000 华为基于ATM的中继媒体网关TMG8010 华为基于IP的中继媒体网关iManager N2000 华为固网统一网管平台Tellin 华为业务控制点SCPVP8620 华为MCUS2403 华为以太网二层交换机C2D Click to Dial(点击拨号)Text Chat 文字交谈Escorted Browsing 护航浏览Web Call Back 回呼请求User Visit ID 客户呼叫标识Voice portal 语音门户业务TTS Text To SpeechASR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LNP Local NP业务MG Media GatewayMGC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SG Signalling GatewaySIGTRAN 信令传送协议栈M2PA 第二级用户对等层适配层协议M3UA MTP3用户适配协议SCTP 流控制传输协议ENUM electronic numbersTRIP Telephony Routing over IP(IP网上电话路由选择协议)ONLY One Number Link to You(通用号码连接)SIP BCP-T SIP Best Current Practice for Telephony InterworkingCOPS 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参考资料清单:第1章 NGN简介传统网络是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以电路交换为主,当初主要是为了传输语音、保证语音质量、承担语音业务而设计建造的,只能提供64kbit/s的业务,且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
随着数据业务飞速增长,这种专为传输语音的设计给数据用户带来的巨大的痛苦:通信价格高、上网速度慢、等待时间长、传输质量低、增加新业务难。
尴尬的现实让人们认识到,当初设计的语音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多元通信的需求,甚至成为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传统PSTN语音网,正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数据业务飞速增长,已经超出语音网承受能力。
早在1998年,美国大部分运营商的公众骨干网中的数据业务量就超过语音业务量,并以20%到40%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05年,美国数据业务量将占整个网络通信量的绝对主流,而语音业务则成为陪衬。
在其他国家,虽然数据业务目前还不能与语音业务抗衡,但网上数据业务却屡创新高,超过语音业务。
美国yakee公司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球数据业务将最终超越语音业务。
但目前运营商面临的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它们的收入来源的主体仍然是话音。
网络泡沫催生可管理、可运营网络的出现。
1.1 传统PSTN网络传统网络是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以电路交换为主,当初主要是为了传输语音、保证语音质量、承担语音业务而设计建造的,只能提供64kbit/s的业务,且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
电路交换模型如1-1所示。
图1-1这种模型的特点:Everything in One Box升级维护困难功能单一设备利用率低,经营成本高开放性差业务开展困难正是由于基于上述模型的PSTN网络的上述缺点,面对Internet网络的成功给人们的巨大鼓舞,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运营商、设备提供商、企业家和学者们逐渐开始放开想像的翅膀,企图从百年枷锁中解脱出来,以革命的手段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1.2 NGN概念及应用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可以叫它为下一代网络。
它是电信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NGN在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出了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步伐,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offload)到ATM/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ATM/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ATM/IP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1.2.1 NGN网络架构在构建NGN的网络结构时,要充分考虑现有网络包括PSTN网络、ATM/IP网络的结构特点,通过去粗取精,争取经得起历史考验。
NGN的物理模型如下:图1-2该模型从结构上看似乎与原电路交换模型同构,其实内涵上不可相提并论。
这里点明,只是通过比较来增加对新模型的理解。
在NGN物理模型基础上,国际、国内网络设备提供商和NGN研究组织就NGN的功能构架基本能达成一种默契。
这种默契的NGN功能构架如下图:图1-31.2.2 NGN网络特点通过将NGN层次化,可以达到以下特点:控制与承载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最大好处是,承载可以重用现有分组网络(ATM/IP),就成本和效益而言,这可以大大降低运营商的初期设备投资成本,对现有网络挖潜增效,提供现有分组网络的利用率;就容量而言,重用现有分组网络,其容量经过多年的投资,部分地区容量已经存在一定冗余;就可靠性而言,网络单点或局部故障对NGN网络没有影响或影响有限。
由于在媒体层上采用现有分组网络,现有分组网络上的业务能够得到充分继承。
另外,承载采用分组网络,NGN可以很好地与现有分组网络实现互连互通,结束原PSTN网络、DDN网络、HFC网络、计算机网络等孤岛隔离,独自运营状况。
再者,不同域的互连互通,也必将从中衍生出一些在单一媒体上无法开展的新业务,如WECC、PINT、SPIRITS业务等。
控制与承载以标准接口分离,可以简化控制,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打破垄断,降低运营商采购成本。
业务与呼叫分离业务是网络用户的需求,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业务将是无限和不收敛的。
如果将业务与呼叫集成在一起,则呼叫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必将是无限的,无限的规模和复杂度是不可控和不安全的。
事实上,呼叫控制相当于业务而言是相对稳定和收敛的,我们将呼叫控制从业务中分离出来,可以保持网络核心的稳定和可控,而不会妨碍人们无限想像力。
人们可以通过业务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的方式,不断延伸用户的需求。
接口标准化、部件独立化部件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如媒体网关控制器(或软交换)与媒体网关之间采用MGCP、H.248、H.323或SI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