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乡规划师 相关知识 第六篇

注册城乡规划师 相关知识 第六篇
注册城乡规划师 相关知识 第六篇

第六篇城市地理学

本篇特点:

1、本篇特点是,偏重于研究城镇区域的地理学理论及应用,尤其是城镇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2、本篇内容和知识点的数量适中。

历年分值:

第一章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知识

本章要点:

1、了解城市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2、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概况

知识点一: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概况(轮换考点)

1、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1)研究对象

城市地理学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之一,侧重于城镇区域的地理学研究。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分布组合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众多研究城市的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主要任务

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基于地理因素的城市发展现象。

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城市发展的布局和空间协调方面研究发现经济社会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井探讨发展对策,为国家和部门决策

提供依据,以充分合理地发挥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和有效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方向

城市地理学有两个突出的重点研究方向:

一方面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区域城市系统的室间组织演化;

另一方面针对城市个体本身,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演化。

(2)主要研究内容

基本的研究领域:

1)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研究。

5)城市问题和对策研究。

第二节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知识点一:了解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轮换考点)

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按照我国现行学科体系,城市地理学属地理学的范畴,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三级学科。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而城市是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地。

2、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是相互独立的学科,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而城市规划是以促进城

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2)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

城市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的结构关系及城市体系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目的是统筹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城市总体规划是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3)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关系密切。

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实践。反之,城市规划为城市地理学提供研究课题、研究素材和实践验证,促进城市地理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

例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b.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c.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研究

d.城市环境发展研究

第二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本章要点:

1、了解地理条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2、熟悉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地理条件

3、熟悉城市发展条件的地理学评价方法

第一节城市空间分布的地理特征

知识点一:了解城市空间分布的地理特征(轮换考点)

1、城市空间分布概况

城市的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不均匀性,即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呈典型的集聚分布

的特征。

世界的城市的主要分布却明显集中在中纬度地带。

许多国家的城市也具有不均衡分布的特点,如中国的城市分布具有明显的东密西疏的整体性空间特征。

2、城市空间分布的地理特征

城市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体现了明显的地理特征,呈现为两种主要区位类型:

一种是坐落在海拔较高的高原或山间盆地,虽处于低纬度,但由于小气候的影响,不像一般的热带气候那样的酷热;

另一类型则分布在低纬度地带能够接受海洋调节的滨海低地,气候也相对凉爽。

从大的区域范围来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密度一般会明显小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除气温和降水等地理条件对城市分布有直接影响外,地形条件也是一个与城市分布有密切关系的地理影响因素。

第二节地理条件的影响作用

知识点一:熟悉城市地理条件的影响作用(常考点)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要素与基本要素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要素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相应的经济社会需求和服务职能才会出现,进而提供相应服务和具有相应职能的城市也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要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

城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具有其历史发展过程的,而决定其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对其提出的要求。这是城市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2)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这一根本因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基本因素的影响。

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

①城市发展自身的具体条件:

包括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城市的建设条件,以及城市自身的资源条件。这是城市发展的地理条件。

②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

任何城市,除其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外,还拥有其所借以存在和发展的一定的区域经济基础。从城市的主要职能——经济职能上看,城市足一个拥有不同地域范围、不同规模大小的经济中心。城市作为空间上的经济中心,自然有其相应的一定的地域经济范围。

2、地理条件的影响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城市与区域,既是地域空间的概念,又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城市与区域之间属于典型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中心与区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在于: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条件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主要体现在:

城市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表现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适合城市生活和生产的基本地理条件

城市与区域地理条件:表现为城市是区域中心,对区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2)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城市发展

城市与区域地理条件的关系可以集中表现在城市与区域地理要素的相对空间关系方面,即地理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理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影响作用。

1)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来看,城市具有大、中、小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而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

2)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问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有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之分。

3)作为区域的中心,城市与外部的各种交通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城市与交通线的位置关系来看,多种重要的区位类型都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铁路、公路、内河、海运、空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在一个城市的组合状况和联运条件,又构成城市间交通地理位置的复杂差异。

例题1

下列关于城市地理位置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中心位置有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和管理

b.重心位置是中心位置的一种特殊变形

c.与中心位置相对的是邻接位置

d.门户位置既有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也有利于区域与外部的联系

【解析】城市的地理位置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有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之分

中心位置有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和管理,门户位置有利于区域与外部的联系。

例题2

关于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

b.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

c.城市及其腹地之问的相对位置关系有中心、非中心之分

d.作为区域的中心,城市与外部的各种交通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解析】城市及其腹地之问的相对位置关系有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之

分。

第三章城镇化的基本原理

本章要点:

1、熟悉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2、了解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3、了解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与城镇化战略

4、了解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

第一节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知识点一:了解城镇化的基本理论(轮换考点)

1、城镇化的概念

(1)城镇化的定义:城镇化,或称城市化,是与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过程。城镇化概念具有内涵的广泛性和过程的复杂性的特征。城镇化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人口集中的过程,也是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产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不同时期区域城镇化的程度一般用“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来表示。一般用区域内城镇实体地域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区域城镇化水平。

(2)城镇化现象的空间类型

现代城镇化有许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向心型城镇化与离心型城镇化

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镇化现象,即会发现存在着向心与离心两种类型的城镇化。

城市中的商业和政府部门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向心型城镇化,也称集中型城镇化。

与上述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被称之为离心型城镇化,也称扩散型城镇化。

在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一些离心方向的扩散现象。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都属于离心性的城镇化现象。

2)外延型城镇化与飞地型城镇化

按照城市扩展形式的不同,还可分出外延型和飞地型两种类型的城镇化。如果城市的向外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展方式称之为外延型城镇化。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镇化。

外延型城镇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城镇化类型,正在进行外延型城镇化的边缘地带被称之为城乡结合部。

2、城镇化曲线

诺瑟姆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微被拉平的“s”形曲线,并把整个城镇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①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的初期阶段

②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中期加速阶段

③进入高度城镇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提高速度趋缓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福拉斯蒂埃把人类文明分为三个时期,即:

以第一产业或农业为基础的文明;

以第二产业或工业为基础的文明;

以第三产业或服务业为基础的文明。

与城镇化过程相对应的第二时期被看作是第一和第三阶段之间的过渡。

3、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

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土面积大小、人口多少、资源条件、历史基础、经济结构、城乡划分标准等等。

在这些因素中,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1)区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

诺瑟姆早在1975年就注意到了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指出二者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后来的学者进一步发现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是呈对数相关关系。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需要,否则将违背规律、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和问题。

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否同步的角度,有积极性城镇化与消极性城镇化两种类型。

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化称之为积极型城镇化(又称健康的城镇化)。

反之,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称为假城镇化或过度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往往会导致人口过多涌进城市,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城市就业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滞后

于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的城镇化则为低度城镇化,往往会导致城市产业发展不协调,城市

服务能力不足,乡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转移等一系列问题。过度城镇化和低度城镇化都

属于消极型城镇化(又称病态城镇化)。

(2)区域发展政策与城镇化格局的空间差异

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除了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一定时期内区域之间城镇化水平相对关系的变化还会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生产力布局的直接影响。

我国省域单元城镇化水平格局的空间特征,也明显受到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为“北高南低”的格局,改革开放后则逐步演变为“东高西低”

第二节世界城镇化概况

知识点一:了解世界城镇化情况(轮换考点)

1、城镇化轨迹与总体格局

在工业革命之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提高速度非常缓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城市没有成为主宰世界和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

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化,多是指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工业的兴起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以英国等西方国家为发端,世界范围内逐步开始了城市快速发展、城

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

这一时期,城市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城市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全世界的城镇化进程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近代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工业革命的同时,英、法、葡、德、美等国开始向海外实行殖民主义扩张,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近代城镇化的程

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这是近代世界城镇化的又一特点。

2、当代世界的城镇化有以下四个特点。

(1)城镇化进程大大加速,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城镇化的主体。

(2)大城市快速发展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得以形成和快速发展。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市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3)郊区化、逆城镇化现象的出现。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所谓的郊区化。

(4)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仍以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

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城市体系

在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等级之上,形成了世界城市体系的几个主要层次,包括:

①全球城市,为范围非常大的全球性领土服务;

②亚全球城市,在某些专业化服务(银行业务、时装、文化、媒体)中发挥全球性服务功能;

③有较高国际性的大量具体进行生产和装配的城市,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世界城市体系除具有明显的等级层次性外,其内部结构还存在着支配与从属关系,包括三种主要区域:

①核心区,即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区域,包括世界城市体系中第一层次的全部城市和一部分第二层次的城市;

②半边缘区,即新型工业化地区和部分老工业化地区,包括部分第二层次的城市和部分第三层次的城市;

③边缘区,即仍然贫穷落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包括大多数第三层次的城市。

2013年真题1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当城市化率超过50%时,城市化速度呈现下列哪种特征?()

a.缓慢增长

b.均速增长

c.增速逐渐放缓

d.增速持续增加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镇化过程曲线的特点

根据诺瑟姆的s型城镇化过程曲线,50%处于城镇化水平速度曲线的拐点,在此之前城镇化水平速度逐渐上升,此后则逐渐放缓。

2013年真题2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过度城镇化?()

a.人口过多涌进城市

b.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c.城市就业不充分

d.乡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转移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度城镇化现象,其本质是城镇化先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如人口过多涌进城市、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城市就业不充分都属于此类。

乡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转移则属于低度城镇化,其本质是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应扩展记忆:

城镇化、过度城镇化、低度城镇化、病态城镇化、逆城镇化等关键概念及其各自的特

点。

例题1

下列关于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城镇化率变化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条稍微被拉平等“s”型曲线

b.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以后,城镇化速度将趋缓

c.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d.城镇化水平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

【解析】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且是对数相关关系。

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否同步的角度,可以考察城镇化的发展效果,有积极性城镇化与消极性城镇化两种类型。

同步的为积极性城镇化,又叫健康城镇化,消极性城镇化有过度城镇化(假城镇化)、低度城镇化,又叫病态城镇化。

例题2

城市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存在着集中型与()两种类型的城市化。

a职能型

b扩散型

c外延型

d自上而下型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城市化的类型。包括:

(1)集中型城市化与扩散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积极型城帝化和消极型城市化;

(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第四章城镇地域空间的演化规律

本章要点:

1、熟悉城镇地域的主要类型

2、了解城镇地域的城乡空间关系及演化规律

3、了解我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城市地域空间类型

知识点一:了解城市地域空间类型(常考点)

城镇区别于乡村居民点的基本特点是比较明确的:

①城镇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职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城镇有比乡村更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④城镇具有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地域有三种类型,即实体地域、行政地域和功能地域。

1、实体地域

城市建成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产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是实际景观上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不断向外拓展

2、行政地域

城市的行政地域是指按照行政区划,城市行使行政管辖权的区域范围。这是一个界线清晰并且相对稳定的地域范围,也是便于统计和获得历年连续数据统计资料的城市地域。

3、功能地域

城市功能地域的范围考虑了核心区和及其周边地区,在空间上包括了中心城市和外部与中心城市保持密切联系、非农业活动比重较高的地区。

第二节城市密集地区的空间结构与演化特征

知识点一:城市密集地区的特征(常考点)

1、都市区

都市区不是行政建制单元,而是城市功能上的一种统计单元,是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

从空间看,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之具有高度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由县作为构造单元。

都市区在空间形态上包括作为其核心的城市建成区,以及外围的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外围乡村地区两部分。

2、大都市带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认为当时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

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②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太都市带;

③欧洲西北部太都市带;

④美国五太湖沿岸大都市带;

⑤英格兰大都市带;

⑥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有:

①美国西部沿岸大都市带,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南到圣迭戈,向北一直延伸到圣弗朗西斯科一带;

②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一带;

③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

已经形成及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①都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②政治经济上的中枢作用,对国家和地区政治经耕起着中枢的支配作用;

③带状的空间结构。

3、我国的城镇密集地区

我国城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城市密集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山东半岛、京津唐地区和辽中南半岛地区。

还有一些城市分布相对密集的地区:如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川渝、关中等几大城镇密集区。

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城市群地区发展的要求(了解)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例题

下列关于大都市带(megalopolis)特征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大都市带具有较高的城市密度

b.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发展

c.都市区之间存在密集的交互作用

d.都市区是行政建制单元

【解析】都市区不是行政建制单元,是城市功能上的一种统计单元。

大都市区,国际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最早始于美国。

第五章区域城镇体系的基本理论

本章要点:

1、熟悉城镇体系的基本概念

2、熟悉城镇体系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3、熟悉城镇体系空间联系的基本理论

4、熟悉城镇体系的城市规模分布规律

第一节城镇体系的概念

知识点一:熟悉城镇体系的概念(常考点)

1、基本概念

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

从城镇体系的个性特征来看,它既不是简单的机械系统或自然系统,也不是严格的经济系统或政治系统,而是兼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的社会系统。

2、系统性特征

城镇体系具有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

整体性:城镇体系是由城镇、联系通道和联系流、联系区域等多个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城镇体系的各组成要素按其作用大小可以分成许多等级。

动态性:城镇体系不仅作为状态而存在,也随着时间而发生阶段性变动。

第二节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

知识点一:熟悉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常考点)

1、职能分工与协作

(1)城市的基本-非基本理论

城市的基本-非基本理论是考察城市职能和进行职能分类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基本部分的服务对象都在城市以外,细分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另一种是向心型的基本活动。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n)。

常用的计算b/n比的方法主要有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法、正常城市法和最小需要量法等。

(2)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是由基本、非基本两部分组成的。

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一般描述法、描述统计法、统计分析法、经济基础研究法、多变量分析法等。

(3)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联系在于: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在于: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2、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理论

(1)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德国经济学家廖什提出的,被认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1)理论模型

聚落分布模式(了解):

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或服务。为达到这一条件,同级中心地按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网排列,每个中心地拥有六边形的市场区。

支配中心地体系形成的三个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2)廖什景观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利用数学推导和经济学理论,从企业区位的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生产区位经济景观,即通常称为的廖什景观。

克里斯塔勒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廖什则遵循超额利润最低化原则。

(2)核心与边缘理论

1)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为代表,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影响资本积累。恶性循环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平衡增长是提高增长速度的工具。

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为代表,认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策略的指定与资本同等重要。不均衡就有压力,压力推动发展。

2)增长极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接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增长极。

3)核心-边缘模式

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

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3、城市规模的等级体系

区域内城市的规模分布是有规律的,呈现为城镇的等级层次性和等级体系。城市规模分布理论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方法:

(1)城市金字塔

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

(2)城市首位律

这一法则是基于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大得异乎寻常。

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即首位度,它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

首位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体系中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但仅仅用这个指标无法全面衡量城镇体系中城市规模的分布状况。

(3)位序—规模法则

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孰优孰劣,目前无法作绝对的判断。

第三节城市经济区

知识点一:城市经济区的构成和特点(常考点)

1、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城市经济区的概念

(1)城市经济影响区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对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城市的职能,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城市的经济影响区就是城市的经济活动所能够影响到的区域

知识点一:城市经济区的构成和特点(常考点)

1、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城市经济区的概念

(1)城市经济影响区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对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城市的职能,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城市的经济影响区就是城市的经济活动所能够影响到的区域

城市经济区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

1)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信息等方面都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城市。

2)腹地: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地域。

3)经济联系:城市与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经济区构成的主要内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和空间通道都是经济联系的表现形式。

4)空间通道: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支撑系统,城市与腹地之间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必须依托一定的空间通道网才能得以实现。

2、城市经济区组织的原则

(1)中心城市原则

中心城市之所以成为中心城市,就是因为城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心城市在经济区形成中起决定作用,是城市经济区组织的首要原则。

(2)联系方向原则

空间经济联系呈现一种复杂的格局,所有区域或城市单元之间都存在着或强或弱的联系,各地域单元的主要联系方向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因此,主要联系方向原则是在中心城市与腹地间建立联系的主要依据。

(3)腹地原则

腹地原则强调了经济区范围与中心城市吸引范围的一致性,也是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城市经济区组织的主要依据。

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办法2017.8.1

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关于印发<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人社部规〔2017〕6号)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使注册城乡规划师适应城乡规划工作发展的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城市规划在编制、管理等方面的动态,保证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适应执业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完成相应的学时,是注册城乡规划师的权利和义务。 注册城乡规划师参加继续教育是申请相关注册业务的必备前提。 第四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组织和管理全国的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工作,并建设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系统。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立的注册城乡规划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具体的组织、管理工作,并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师资库。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根据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组织相关的远程教育课程培训,同时提倡专业学科力量较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规划院所等机构,以及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机构提供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培训服务。 第五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可以抽查和监督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等相关活动,并将抽查和监督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六条有关机构组织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前,应通过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系统将课程计划、师资名单、课程内容等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通知,全部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官方网站上公布。 第七条注册城乡规划师可以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官网上进行课程报名,自主选择培训课程。 第八条注册城乡规划师的继续教育学时制度以一天课程计算6学时,每个三年注册有效周期内不得少于108学时,其中54学时为必修课学时,54学时为选修课学时。一个注册有效周期内的继续教育学时可按次计算,也可累计计算,但不可以转入下个注册周期。 一个注册有效周期内,必修课超出54学时的部分可以计入选修课学时;选修课超出54学时的部分不可以计入必修课学时。 第九条注册城乡规划师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培训的(含远程教育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继续教育必修课学时。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知识

2010年湖南中级职称考试模拟题(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知识) 单选一 【1】按城镇特色风貌保存的完好度,可将历史文化名城分为4类。对其阐述不当的是(B)。 A.古城的格局风貌比较完整,有条件采取全面保护政策 B.古城风貌犹存,古城格局、空间形态毫无保护价值 C.古城的整体格局和风貌已不存在,但还保存有若干传统历史街区 D.城内无一处完整的历史街区 【2】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用地的规划人均单项用地指标为()。 B A.18.0~25.0㎡/人 B.18.0~28.0㎡/人 C.15.0~25.0㎡/人 D.15.0~28.0㎡/人 【3】保护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下列有关这三部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本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概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和保护工作重点;规划实施管理措施等 B.文本要表达规划意图、目标和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本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C.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比例尺为1:15 000~1:10 000 D.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包括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小区级配套公建一般是日常使用和经常使用的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 C A.500m B.400m C.300m D.200m 【5】()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城市环境保护与其的关系更为密切。 A A.风象 B.气温 C.降雨 D.太阳辐射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露天矿用地的类别代号是()。 A A.E B.M C.W D.D 【7】 ()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C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模拟152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模拟152 一、单项选择题 1. ______既是城市经济区的核心,也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第一要素。 A.腹地 B.空间通道 C.中心城市 D.经济联系 答案:C [解答] 中心城市是指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信息等方面都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城市。它们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都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中心城市是城市经济区的核心,也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第一要素。 2. 城市环境的构成要素中,______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 A.城市自然环境 B.城市的经济环境 C.城市人工环境 D.城市的社会环境 答案:C [解答] 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没有城市人工环境,城市与其他人类聚居区域或聚居形式的差别将无法体现,城市本身的运行也将受到抑制;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城市景观环境(美学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

3. 生态系统对干扰具有抵抗和恢复的能力,甚至面临季节、年际或长期的气候变化的动态,生态系统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体现生态系统______的特征。 A.是复杂、有序的级秩系统 B.具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 C.深受环境的影响 D.具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 答案:B [解答] 生态系统具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的特征: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相互协调的关系。生态系统对干扰具有抵抗和恢复的能力,甚至面临季节、年际或长期的气候变化的动态,生态系统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中,______亚系统是主导。 A.经济生态 B.社会生态 C.环境生态 D.自然生态 答案:B [解答] 一般城市生态系统分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一级子系统(亚系统)。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社会生态亚系统是主导。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复合体的矛盾运动。 5. 社会生态亚系统的特征是______ A.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聚集 B.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 C.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 D.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办法

MICHELIN资料集: 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的顺利实施,依据《关于印发<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人社部规〔2017〕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个人经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可以向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证书》(以下简称“注册证书”)。 第三条在具有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咨询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凭据资格证书申请注册并取得注册证书,作为城乡规划执业资格的凭据。 其他机构工作的人员,可以凭据资格证书申请注册,取得注册证书。 从事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研究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以凭据资格证书申请登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乡规划师登记证书》。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成果,必须由取得注册证书的注册城乡规划师签字。 取得注册证书的注册城乡规划师只能对其注册单位的规划成果行使签字权。 第五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在其本人的工作单位办理注册申请,禁止以任何形式出租出借注册证书。 为注册规划师提供虚假证明的单位,一经查实,向规划资质主管部门反映。 第六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立注册城乡规划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的注册管理工作,其办事机构注册城乡规划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处。根据需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可以商请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有关部门对注册工作进行核查。 第七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负责建立和管理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管理系统。 注册城乡规划师的注册等相关业务均应通过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管理系统申请。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定期向社会公告注册情况。 第八条取得注册证书的注册城乡规划师,应当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 第二章初始注册 第九条个人在取得资格证书后的三年内,可以申请初始注册。 取得资格证书三年后申请初始注册的,其超出三年的时间部分必须符合继续教育标准的要求。 第十条申请初始注册,应提交以下电子材料: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参考资料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一篇建筑学 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 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 *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 *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 *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 *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 *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 等 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 ◆要点:A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 ◆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 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 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 ◆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 ◆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 A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 B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 C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 D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工业建筑分为生产、辅助生产、仓贮、动力、管理、生活单元。 ◆功能单元的组织形式:区带式、台阶区带式、成片式。 二、熟悉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1、气象条件P23 、24 ◆风象以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三个参数来表示。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风吹的速度。风玫瑰图包含风向频率玫瑰图和平均风速玫瑰图。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规原理试题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规原理试题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规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 ) A. 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3.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 包括( ). A.中轴线对称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 )来实现的。A.工人住宅的建设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列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和交通四大功能。 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8.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

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师队伍建设,保障规划工作质量,维护国家、社会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对注册城乡规划师实行准入类职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注册城乡规划师,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后,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 从事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研究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考试取得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负责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的政策制定,并按职责分工对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考试 第五条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 第六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拟定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组织命审题工作,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 第七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审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考试合格标准,并对考试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申请参加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一)取得城乡规划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6年; (二)取得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或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专业学位),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4年; (三)取得通过专业评估(认证)的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3年; (四)取得城乡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或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专业学位),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2年;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2007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2007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3.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括(). A.中轴线对称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来实现的。A。工人住宅的建设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列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和交通四大功能。 页脚内容1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

第一篇建筑学 考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木构架体系包括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梁、檩、枋、椽、柱等大木作,以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用的非承重部分,即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等小木作。 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例题】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建筑专有名词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2010年-木构架体系】 a.“小木作”是指门、窗、隔扇等非结构部 b.“通进深”是指侧面建筑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c.“面阔”是指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d.“步”是指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 答案:d 考点2:几类典型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以下六大类型: ?宫殿建筑 ?坛庙建筑 ?陵墓建筑 ?宗教建筑 ?传统住宅 ?传统园林 (1)宫殿建筑: 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了解周、汉、隋唐、宋元各时期宫殿 (2)坛庙建筑 坛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第二类是祭祀祖先;第三类是祭祀先贤的柌庙。(3)陵墓建筑: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 了解秦始皇陵、唐乾陵、明十三陵等建筑。 (4)宗教建筑: 佛寺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这类寺院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放行广廷和回廊门殿。 (5)传统住宅建筑:主要类型有:庭院式、窑洞式、毡包、碉房、干阑等。 (6)传统园林: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 【例题】关于我国坛庙建筑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祭祀天、地、日、月等自然物的建筑称为“坛” b.祭祀帝王等祖先的建筑称为庙 c.北京的天坛与地坛形制相同 d.曲阜孔庙的大成殿与故宫的保和殿形制相同 答案:c。形制、规模级别、功能特点均不同 考点3:外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1)奴隶制社会建筑 1)古埃及建筑:石头是埃及主要建筑材料,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 2)古典建筑:希腊盛期的建筑和罗马共和盛期、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2)中世纪建筑 熟悉拜占廷建筑和罗马风、哥特建筑的特点。(3)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广义地把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称为文艺复兴,了解这三类建筑特点。 (4)19世纪末复古思潮及工业革命影响 (5)新建筑运动初期的特点 (6)一战后、二战后分别有哪些新建筑流派(7)现代主义四位大师理论及作品: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大师为代表的现代主义。 (8)后现代主义 反对现代主义的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例题1】关于西方古代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2012年】 a.古希腊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b.古罗马建筑材料中出现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 c.古希腊创造了券柱式结构 d.古罗马发展了叠柱式结构 答案:c。罗马券柱式 【例题2】下列关于十九至二十世纪西方新建筑运动初期代表人物建筑主张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拉斯金:热衷于手工艺效果 b.贝伦斯:提倡运用多种材料 c.路斯:主张造型简洁与集中装饰 d.沙利文:强调艺术形式在设计中占主要地位答案:d,沙利文“形式追从功能” 考点4: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的空间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

最新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 1. 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从本质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 2.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1)城乡规划是政府知道和调控城乡建设的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违法建设问题、规划制定不切合实际、规划管理薄弱、规划实施缺乏监督机制等等。 2)城乡规划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二城乡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成好似土地合理利用开发以及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以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三城乡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主要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和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其他原则: 4.近、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5.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6.节约用地、合理用地 7.环境保护 8.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传统风貌 9.安全防患 10.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登记报审材料要求及申报程序

附件2: 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登记报审材料要求及申报程序(在线版) (暂行) (个人、企业、省级部门申报使用) 一、个人申报 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008348.html,/,点击“个人版入口”进行用户注册,注册后使用姓名、身份证号及密码登录进行申报工作(具体操作详见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008348.html,/页面中的《系统操作手册》P.1-21)。 一、以下申报种类均须提交相关纸质材料并在线提交电子表格 (申报人员纸质申请表须由电子表格直接打印生成) 1.办理初始注册或登记的人员 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资格证书签发之日起,三年之内(含三年)可申请办理初始注册或登记。逾期申办人员须完成一个注册周期120学时的继续教育(必修40学时、选修80学时),并提交相关证明。 提交材料:《注册城市规划师初始注册申请表》或《注册城市规划师初始登记申请表》纸质材料一式两份(须有本人手写签字并粘贴本人近期一寸免冠标准照,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所在省级管理部门公章)、资格证书复印件(两部印章页及个人信息页)、身份证复印件、申报注册人员的聘用合同或申报登记人员的人事在岗证明。 凡申报人员均须使用原报考时使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登录个人版进

行申报。如身份证号码正常升位的,须提交新身份证复印件;如身份证号码非正常升位或变更、姓名变更的,须提交公安户籍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和新身份证复印件。 2.办理续期注册或登记的人员 注册城市规划师可在注册或登记有效期满前三个月之内,申报办理续期注册或续期登记。 提交材料:《注册城市规划师续期注册申请表》或《注册城市规划师续期登记申请表》纸质材料一式两份(须有本人手写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所在省级管理部门公章)、完成继续教育的相关证明材料、注册人员与单位的续聘合同或登记人员的人事在岗证明。 凡申报人员均须使用前一次申报所用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登录个人版进行申报。身份证号码正常升位的,须提交新身份证复印件;如身份证号码非正常升位或变更、姓名变更,须提交公安户籍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和新身份证复印件。 3.办理变更注册或登记的人员 凡注册城市规划师在注册或登记证书有效期内变更工作单位的,须申报办理变更注册或变更登记。 提交材料:《注册城市规划师变更注册申请表》或《注册城市规划师变更登记申请表》纸质材料一式两份(须有本人手写签字并加盖新单位公章和原、新所在省级管理部门公章)、注册或登记证书原件、注册人员与新单位

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

规划原理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P3、美国是最早采用大都市区概念的国家,1980年后改称为大都市统计区。还有英国的“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和“大都市经济劳动区”,澳大利亚的“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的“劳动--市场区”以及日本的都市圈等。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提出大都市带概念,当时世界存在6大都市带:①美国东北部都市带、②美国五大湖都市带、③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④英格兰大都市带、⑤西北欧大都市带、⑥上海大都市带。 3个可能成为大都市带的地区:①巴西里约和圣保罗的复合体②地中海沿岸城市区③洛杉矶为中心太平洋沿岸地区。 P4、城市与乡村的区别:①集聚规模、②生产效率、③生产力结构、④职能、⑤物质形态、⑥文化观念。 乡村的基本特征:①人口、建筑区域生产地等相对分散②明显的均质性③建筑密度低④社会结构单一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 P6、城市和乡村间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科学意义的界线:①城市到乡村是渐变的,有的是交错的、②城市本身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城市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着变化。 我国的市镇设置2个标准:①人口规模(←20--50--100→)、②城镇的政治经济地位。 中国市制一般称为广域型市制。 我国市制有两个基本特点:①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②市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双重性。 农村采用三种方式给城市提供强大动力:①直接投资、②提 供廉价劳动力、③提供廉价土地。 乡村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和畜牧业②形式较单一③自给自足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的城乡统筹包括:①统筹城乡经济资源②统筹城乡政治资源③统筹城乡社会资源 P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 现代城市发展凸显的动力机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①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②科技革命与创新、③全球化与新经济、④城市文化特质。 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的腹地、城市发展的动力。 P9、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 ①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②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 ③从生产性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 ④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P10、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政治制度 城市化初始动力----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工业化,后续动力----第三产业。 P11、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P12、城镇化的基本阶段:集聚城镇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P13、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攀枝花、鞍山、东营、克拉玛依)。 ②商业短缺时期以乡镇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③市场经济早起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的城镇化模式。④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P14、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①城镇化过程经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②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③各级城市普遍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加速,成为接驳世界经济的空间单元。 ④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①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 ②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③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④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P17、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是人口密集,因此社会问题集中地发生在城市里。 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必然促进:①人的素质不断提高②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改善③人与自然的和谐。 健康的城镇化:①不是单纯追求人口意义的城镇化②依靠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③注重城市整体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按城市化水平: 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 1000刀以下 30%以下|1000--3000 30--50% 3000--7000 50--70%|7000刀以上 70%以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真题解析

2011年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真题解析 一、单选 1、在城乡规划体系中,下列哪项防灾规划应当进行灾害风险评估() A.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B. 城市分区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C. 城市详细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D. 城市防灾专项规划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例如,在城市防洪、抗震防灾、消防等专项规划中,通常都要进行灾害风险分析评估;要考虑防灾专业队伍建设和必要的器材装备配置。 2、下列关于城镇化率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城镇常住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B. 城镇流动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C. 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D. 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驻地聚集区人口占全部人口(人口数据均用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3、在进行城市道路桥洞设计时,桥下通行公共汽车的高度限界为() A. 2.5米 B. 3.0米 C. 3.5米 D. 4.0米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考虑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及在非机动车桥洞内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界限为3.Sm。 4、下列预测方法,不适用于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是() A. 综合增长率法 B. 联合国法 C. 潜力模型法 D. 时间趋势外推法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城镇化水平预测的主要方法有:综合增长法、时间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联合国法等。 5、下列关于建筑中交通空间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交通空间不能兼有其他功能 B. 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的开启方向无关 C. 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有关 D. 走道宽度与建筑的耐火等级无关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公共建筑的通道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

2016年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办法

2016 年起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办法 导读 2016年9月27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注册城市规划师管理委员会一次会议,会议研究并通过了《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办法》和《注册城市规划师继续教育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顺利实施,对注册城市规划师依法进行注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注册”,系指经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颁发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向具有批准权的注册管理机构申请,经注册管理机构审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证书》(以下简称“注册证书”)的行为。 第三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是经批准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管理机构。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立注册城市规划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的注册管理工作,其办事机构注册城市规划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处。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指定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注册城市规划师的注册相关工作。 第四条在城乡规划编制、咨询等机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应申请注

册,并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证书。 从事城乡规划相关工作,但不在规划编制、咨询等单位中执业的人员,可以通过相关考试并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颁发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但无须申请注册。 第五条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在其从事专业工作的单位办理注册申请。禁止以任何形式挂名注册。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将严肃查处挂名注册,对挂名注册的注册城市规划师予以社会公告并暂停其注册执业资格。情况恶劣者,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将撤销相关人员的注册证书。 第六条注册城市规划师可以履行在法定规划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委托咨询项目中的签字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 第七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负责建立和管理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 注册城市规划师的注册相关业务均应通过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申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将定期向社会公告注册情况。 第八条根据需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可以会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注册管理机构对注册工作进行核查。 第二章初始注册 第九条个人在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颁发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后,自批准日期起的三年内,经所在单位同意,均可申请初始注册。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1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错题集: 项目建议书中的环境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是: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加以说明;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而不是国家的)。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确定的依据;(3)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建设标准;(4)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动力、运输、供水、通讯等协作配合条件;(5)建设地点、厂区布置方案、占地面积;(6)项目设计方案,协作配套工程;(7)环保、防震等要求;(8)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9)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制设计文件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标准、规范和程序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文件,是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一般按两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的项目按三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简单的项目可在简化初步设计后即进行施工图设计;对大型开发区、联合企业或特大型项目,可在初步设计前做规划设计。设计工作程序包括: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初步设计有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材料表和工程概算。设计任务书是项目确定建设方案的决策性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一般包括:⑴建设目的和依据、设计指导思想;⑵建设项目功能要求;⑶确定建设规模,产品大纲、工艺原则、服务设施大纲;⑷资源材料、动力、运输、水文、地质等配合条件;⑸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的要求;⑹建设地点、占用土地面积、场区布置原则、范围;⑺防空、防震要求;⑻设计及建设工期要求;⑼投资控制额;⑽劳动定员控制数;⑾图纸及文件要求。 内框架承重体系的特点。其特点包括: (1)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由于取消了承重内墙由柱代替,在使用上可以有较大的空间,而不增加梁的跨度。 (2)在受力性能上有以下缺点:由于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由于柱基础和墙基础的形式不一,沉降量不易一致,以及钢筋混凝土柱和砖墙的压缩性不同,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使构件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3)由于柱和墙的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给施工工序的搭接带来一些麻烦内框架承重体系多用于教学楼、旅馆、商店、多层工业厂房等建筑。 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其中薄壳常用于屋盖结构,特别适用于较大跨度建筑物。平面结构体系中的屋架是较大跨度建筑的屋盖中常用的结构形式。 晋祠圣母殿为减柱构造的实例,两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常为“前殿后塔”结构。 炎热地区遮阳隔热的方式。 遮阳: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 按照材料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遮阳、活动式遮阳、简易式遮阳。 隔热:通常可分别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 卢浮宫东廊——古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是典雅主义的代表作,由斯东设计,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悬索结构。 建筑场地地形条件主要有:(1)布局。(2)竖向。(3)小气候。(4)坡度。 从设计上解决建筑保温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建筑空间的秩序、材料与肌理、光影与色彩影响着空间的效果。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多层住宅设计基本特点有: (1)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规范规定住宅6层以下不设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 (2)与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多层住宅比低层住宅节省用地,造价比高层住宅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 (3)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上面几层的垂直交通仍会使住户感到不便。因此,从高标准的要求来看,四层以下的住宅可不设电梯,四层以上的多层住宅也应该设置电梯。 由于空间与空间的连续性或周围边界不完全闭合,建筑空间经常表现为复杂、通透,尤其是一些较开敞的不规则空间,其渗透和流动更为突出。 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等。 玻璃钢和钢纤维混凝土属于纤维增强型材料。 拱是一种较早为人类开发的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与桥梁工程中。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这种结构应特别注意拱脚基础的处理。拱特别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散装仓库等建筑。 网架结构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各杆件间互相起着支撑作用,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 场地内供电、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的设施条件须了解电源位置、接线距离、可供电量、电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变形,如撤除外力的作用后,若材料几何形状恢复原状,则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材料受力时,在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突然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脆性破坏。具有这种破坏特性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等。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构件组成原理和方案的学科。各个相关建筑构件之间相互连接方式和方法也属于建筑构造研究的内容。它是一门综合型技术知识,它涉及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等许多方面问题。中心商务高度指: 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把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薄壳结构的曲面形式:(1)旋转曲面。由一平面曲线作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