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提高)知识讲解

方程的意义(提高)知识讲解
方程的意义(提高)知识讲解

方程的意义(提高)知识讲解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方程的概念,并掌握方程、等式及算式的区别与联系;

2.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3.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要点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数(或一组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需看两点:①.它(或它们)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②将它(或它们)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若左边等于右边,则它们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两个特征:(1)方程是等式;(2)方程中必须含有字母(或未知数).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要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要点诠释:“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

①首先是一个方程;②其次是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是1;④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三、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

要点三、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概念: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

如果,那么 (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变形;

(2) 等式性质1中,强调的是整式,如果在等式两边同加的不是整式,那么变形后的等式不一定成立,

如x=0中,两边加上得x+,这个等式不成立;

(3) 等式的性质2中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时,这个除数不能为零.

【典型例题】

类型一、方程的概念 1.(2014秋?越秀区期末)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y=1

B. x 2﹣x=1

C. +1=3x

D.

+1=3

【答案】C

解:A 、是二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B 、是二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C 、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

D 、是分式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总结升华】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且具有不可逆性,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区别在于是否含有未知数.

2.下列各方程后面括号里的数都是方程的解的是( ).

A .2x -1=3 (2,-1)

B .5118x x +=- (3,-3)

C . (x -1)(x -2)=0 (1,2)

D .2(y -2)-1=5 (5,4)

【答案】C .

【解析】把方程后面括号里的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使左边=右边的是方程的解,若左边≠右边的,则不是方程的解.

【总结升华】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只要把这个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若代入后使左边和右边的值相等,则这个数是方程的解;若代入后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则这个数不是方程的解.

举一反三:

【变式】若

是关于的方程的解,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1. 类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3.已知下列方程:①210x +=;②x =0;③13x x +=;④x+y =0;⑤623

x x =-;⑥0.2x =4.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B

【解析】方程①中未知数x 的最高次数是2,所以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③中的分母含有未知数x ,所以它也不是;方程④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也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②⑤⑥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所以是一元一次方程.

【总结升华】方程中的未知数叫做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称为“一元”,“次”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看它是否具备三个条件: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③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必须是整式(即整式方程).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2105m x +=,求得m =________. (2)已知方程(m -4)x+2=2009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若||1(2)5m 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2

B .-2

C .2

D .4

【答案】(1)13

m =-

(2)m ≠4 (3)B 类型三、等式的性质 4.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的哪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若4a =8a -5,则4a+________=8a .

(2)若163

x -=

,则x =________. (3)13132x y y -=-,则112x +=________. (4)ax+by =-c ,则ax =-c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解: (1) 5 ; 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5.

(2) 118

-; 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6. (3) 2 ; 根据等式性质l ,等式两边都加上(1+3y ) .

(4) –by ; 根据等式性质l ,等式两边都加上-by .

【总结升华】先从不需填空的一边入手,比较这一边是怎样变形的,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对

另一边也进行同样的变形.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河北模拟)已知x=y ≠﹣,且xy ≠0,下列各式:①x ﹣3=y ﹣3; ②=;③=;④2x+2y=0,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①③正正确;

类型四、等式或方程的应用

5.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如图所示)和与之相对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1)请你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对应的等式.

……

(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答案与解析】

解:通过观察图像可得:图形呈放射状,四条线上每变化一次各增加一个点,第n 个图形每条线上应该是n 个点;再观察对应的等式: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表示对应图形中点的个数,等式的左边是从1个点开始的,第2个图形增加4个点表示为4×1+1,第3个图形又增加4个点,表示为4×2+1,…,第n 个图形共增加(n -1)个4个点,表示为4(n -1)+1;等式的右边,把第一个图形看作4点重合为一个点,表示为4×1-3,第2个图形增加4个点,表示为4×2-3,第3个图形又增加4个点,表示为4×3-3,…,第n 个图形看作n 个4个点少3个点,表示为4n -3,所以有4(n -1)+1=4n -3.

(1) ④4×3+1=4×4-3 ⑤4×4+1=4×5-3 (2)4(n -1)+1=4n -3

【总结升华】设出未知量并用此未知量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某商品原售价289元,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256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为x,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22891256x -=

B.()2

2561289x -=

C.289(1-2x)=256

D.256(1-2x)=289

【答案】A

整式的概念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

(2)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一定不是整式. 【典型例题】 类型一、整式概念辨析 1.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 22x y +,x -,3a b +,10,61xy +,1x ,217 m n ,225x x --,22x x +,7a 【答案与解析】单项式有:x -,10,217 m n ,7a ; 多项式有:22x y +,3 a b +,61xy +,225x x --; 整式有:22x y +,x -,3a b +,10,61xy +,217 m n ,225x x --,7a . 【总结升华】22x x +不是整式,因为分母中含有字母; 212a a ++也不是多项式,因为1a 不是单项式.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代数式:322332111;;;;2;-232a x y ab x x y x y y x +--++π①②③④⑤⑥,其中是单项式的是_______________,是多项式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④⑥ 类型二、单项式 2.指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并写出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34a b -,a -,442x ,a mn ,223a y π,a -3,5-3 ,82-310tm ?,2x y 【答案与解析】234a b -,a -,442x ,223a y π,5-3 ,82-310tm ?,2x y 是单项式,其中 234a b -的系数是34 -,次数是3;a -的系数是-1,次数是1;442x 的系数是42,次数是4; 223a y π的系数是3π,次数是4;53 -为非零常数,只有数字因式,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0; 82-310tm ?的系数仍按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108,次数是3; 2x y 只含有字母因数,系数是l ,次数为字母指数之和为3. 【总结升华】(1)要区分数字因数、字母因数;(2)不能见了指数就相加,如44 2x 中,42

(完整)菱形(提高)知识讲解

菱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 =18°.求∠CEF的度数. 【思路点拨】由已知∠B=60°,∠BAE=18°,则∠AEC=78°.欲求∠CEF的度数,只要求出∠AEF的度数即可,由∠EAF=60°,结合已知条件易证△AEF为等边三角形,从而∠AEF=60°. 【答案与解析】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责编:武霞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压力重力 施力物体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支持物物体 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所发生形变大小G=mg 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面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支持面上物体重心 力的性质接触的物体间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产 生的,属于弹力 来源于万有引力,是非接 触力 受力示意图 要点二、压强(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整式的加减》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整式的加减》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相关概念; 2.理解整式加减的基础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并会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求值; 3.深刻体会本章体现的主要的数学思想----整体思想.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整式的相关概念 1.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要点诠释:(1)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2)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要点诠释:(1)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次数是n次,有m个单项式,我们就把这个多项式称为n次m项式. 3. 多项式的降幂与升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另外,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要点诠释:(1)利用加法交换律重新排列时,各项应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位置; (2)含有多个字母时,只按给定的字母进行降幂或升幂排列. 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要点二、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要点诠释:辨别同类项要把准“两相同,两无关”: (1)“两相同”是指: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2)“两无关”是指:①与系数无关;②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整式知识点总结

15整式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指加、减、乘、除、乘方及今后要学的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 2.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一般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5.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6.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基本运算法则: 7.整式加减法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8.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9.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 m·a n = a m+n (m,n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0.幂的乘方法则:(a m)n = a m n (m,n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11.积的乘方的法则:(a b)m = a m b m (m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12.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13.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 b+b2,(a-b)2=a2-2a b+b2.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1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m(a+b+c)=am+bm+cm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5.多项式乘法法则:( m+n)(a+b)= m(a+b)+ n(a+b)=am+bm+an+bn.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要点诠释: (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 2.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论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在△ABC中,若∠A=1 2 ∠B= 1 3 ∠C,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思路点拨】由∠A=1 2 ∠B= 1 3 ∠C,以及∠A+∠B+∠C=180°,可求出∠A、∠B和 ∠C的度数,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答案与解析】 解:设∠A=x,则∠B=2x,∠C=3x. 由于∠A+∠B+∠C=180°,即有x+2x+3x=180°. 解得x=30°.故∠A=30°.∠B=60°,∠C=90°.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求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解法较为巧妙. 举一反三: 【变式1】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答案】60 【变式2】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 【答案】3,2. 2.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

电压(提高)知识讲解

电压(提高) 撰稿:肖锋编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2.理解电压的作用,了解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3.了解常用电源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符号、使用规则、读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压的作用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4.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要点诠释: 1.说电压时,要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某两点”间的电压。 2.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将其它形 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时,使电源的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要点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之间,可用15V的量程进行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 要点诠释: 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异 项目电流表电压表同 异符号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3A3V,15V 每大格0.2A,1A1V,5V 每小格0.02A,0.1A0.1V,0.5V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很大,相当于开路。

整式的加减知识点总结以及题型归纳

整式的加减 【本将教学内容】 整式的基本概念、加减运算、代数式求值等 整式知识点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 、b 、c 、p 、q 是常数)ax 2+bx+c 和x 2+px+q 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类为:???多项式单项式 整式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11. 列代数式 列代数式首先要确定数量与数量的运算关系,其次应抓住题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和、差、积、商、平方、倒数以及几分之几、几成、倍等等.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反复咀嚼,认真推敲,列好一般的代数式就不太难了. 12.代数式的值 根据问题的需要,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所

第二节-整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整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知识点总结】 一、整式的概念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合称为整式,或者分母中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整式。 二、整式的分类 1、单项式:由数和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①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称为单项式。 ②单项式中不温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③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称为多项式 ①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②多项式里,次数最高享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典型例题】 考点一:整式的认识 1、(2016·编写)把下列各式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4,21+x ,b a +2,()22r R -π,231x ,32-x ,yz x +-221,212 ++a a 。 单项式:{} 多项式: { } 整式:? ???? ? 2、(2016·编写)当4=a ,2-=b ,1-=c 时,求下列整式的值。 (1)bc ac ab c b a 2222 22+++++ (2)()2 c b a ++

3、(2015·绥化)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按此规律求c b a ++ 的值为 。 4、(2016·编写)某市区自今年1月起,居民生活用水开始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该阶梯式计量水价分为三级(如下表所示) (1)如果甲用户的月用水量为12吨,则甲用户需交的水费为 元; (2)如果乙用户交的水费为2.39元,则乙用户月用水量为 吨; (3)如果丙用户的月用水量为a 吨,则丙用户该月应交水费多少元?(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并化简) 考点二:单项式和多项式 1、下列说法:①a 和0都是单项式;②多项式12732 22 +-+-ab b a b a 的次数是3;③单项式2 9 2xy - 的系数为2-;④222y xy x -+可以读作2x ,xy 2和2y -的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个。 月用水量(吨) 水价(元/吨) 第一级 20吨以下(含20吨) 1.6 第二级 20吨~30吨(含30吨) 2.4 第三级 30吨以上 3.2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要点二、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

整式的加减知识点总结以与题型归纳

整式的加减 【本将教学容】 整式的基本概念、加减运算、代数式求值等 整式知识点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 、b 、c 、p 、q 是常数)ax 2 +bx+c 和x 2 +px+q 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类为:?? ?多项式 单项式整式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11. 列代数式 列代数式首先要确定数量与数量的运算关系,其次应抓住题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和、差、积、商、平方、倒数以及几分之几、几成、倍等等.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反复咀嚼,认真推敲,列好一般的代数式就不太难了. 12.代数式的值 根据问题的需要,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所

整式的乘除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整 式 的 乘 除 知识点归纳: 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如:bc a 22-的 系数为2-,次数为4,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如:122++-x ab a ,项有2a 、ab 2-、x 、1,二次项为2a 、ab 2-,一次项为x ,常数项为1,各项次数分别为2,2,1,0,系数分别为1,-2,1,1,叫二次四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注意:凡分母含有字母代数式都不是整式。也不是单项式和多项式。 4、多项式按字母的升(降)幂排列: 如:1223223--+-y xy y x x 按x 的升幂排列:3223221x y x xy y +-+-- 按x 的降幂排列:1223223--+-y xy y x x 5、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 如:532)()()(b a b a b a +=+?+ 6、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如:10253)3(=- 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m n n m mn a a a )()(== 如:23326)4()4(4== 已知:23a =,326b =,求3102 a b +的值; 7、积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523)2z y x -=5 101555253532)()()2(z y x z y x -=???-

角(提高)知识讲解

角(提高)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换算及运算; 2. 掌握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熟悉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掌握余角、补角及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其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钟表上有关角,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角的概念及表示 1 ?角的定义: (1) 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 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 图1 图2 (2 )定义二: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 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 如图2所示,射线0A 绕它的端点0旋转到0B 的位置 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 0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 0B 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 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 角的边是射线;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 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0A 绕点0旋转,当终止位置 0B 和起始位置0A 成一 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 2所示继续旋转,0B 和0A 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 做周角. 平角 图I 2. 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 四种: 周角 图2

?示方法 图示 记法 '适范围 (1)用三个丸 垢字母表示 裁 A BOA 任柯情况都适 用,表示顶点的 字母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 写字母表示, / O AO 以某一点为顶点 的甬只有一个 时,可以用顶点 表示角 (各)用阿拉 伯數字表示 £1 任何情况那适用 (4)用希腊字 / /.a 任何情况都适用 1°的—为1分,记作“ 1 ‘” 1 ‘的—为1秒,记作“ 1 〃” .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 60 60 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 周角=360° , 1 平角=180°, 1°= 60’,1 '= 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 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 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 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 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 :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 AOB 和/A ‘ O ‘ B '的大小: 如下图,由图(1)可得/ AOB / A ‘ 0’ B ’. 3. 角的和、差关系 要点诠释: 在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再注上相应数字或字母. 3.角的画法 (1)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 30 °、45 °、60 °、90°等特殊角. (2) 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 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 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 1 1 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

《整式的加减》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分析

整式的加减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分析 一、认识单项式、多项式 1、下列各式中,书写格式正确的是 ( ) A.4· 21 B.3÷2y C.xy ·3 D .a b 2、下列代数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48a B 、y x ÷ C 、)(y x a + D 、2 1 1abc 3、在整式5abc,-7x 2+1,- 52x ,2131,2 4y x -中,单项式共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代数式,21 a a + 4 3,21,2009,,3,42mn bc a a b a xy -+中单项式的个数是( ) A 、3 B 、4 C 、5 D、6 5、写出一个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使得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则这个二次三项式为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不是单项式 B 、x 没有系数 C 、 37 x x +是多项式 D 、5xy -是单项式 二、整式列式 .1、一个梯形教室内第1排有n 个座位,以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共10排.(1)写出表示教室座位总数的式子,并化简; (2)当第1排座位数是A 时,即n=A,座位总数是140;当第1排座位数是B,即n=B 时,座位总数是160,求A 2+B 2的值. 2、若长方形长是2a +3b ,宽为a+b,则其周长是( ) A.6a+8b B.12a +16b ? C.3a+8b ? D.6a +4b 3、a是一个三位数,b 是一个两位数,若把b 放在a 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则这个五位数为( )

A.b+a B.10b +a C. 100b +a D . 1000b+a 4、(1)某商品先提价20%,后又降价20%出售,现价为a 元,则原价为 元。 (2)香蕉每千克售价3元,m千克售价____________元。 (3)温度由5℃上升t ℃后是__________℃。?(4)每台电脑售价x 元,降价10%后每台售价为____________元。?(5)某人完成一项工程需要a 天,此人的工作效率为__________。 三、同类项的概念 1、2 275b a b a k m m k ++与为同类项,且k 为非负整数,则满足条件的k 值有( ) A.1组?? B.2组?? ? C.3组 D.无数组 2、合并下列各题中的同类项,得下列结果: ①4x +3y=7xy;② 4xy -y=4x;③ 7a-2a +1=5a+1;④ m n-3mn+2m=4mn;⑤ -2x 2 +12 x 2-x 2 =-\f(5,2)x 2; ⑥ p 2q-q 2p=0.其中结果正确的是( ) A.③⑤ ? B .⑤⑥ ? C.②③④ ?? D.②③④⑥ 3、已知y x x n m n m 2652与-是同类项,则( ) A.1,2==y x B.1,3==y x C.1,2 3 ==y x D.0,3==y x 4、下列各对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130与1 3 B.-3x n+2ym 与2y mx n+2 C.13x2y 与25yx 2? D .0.4a 2b 与0.3a b2 5、下列各组中,不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b a ab 2 272.036.0与 B.222013yx y x 与 C.1324 1-和 D .n n n n x y y x 11++与 四、去括号、添括号 1、计算:)2008642()200953(m m m m m m m m ++++-++++ = 。 2、-bc a 2+的相反数是 , π-3= ,最大的负整数是 。 3、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25(52x x --=- B 、)3(737+=+a a C 、-)(b a b a --=- D、)52(52--=-x x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概念知识讲解

整式的概念 【学习目标】 1.掌握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 2. 理解多项式的次数及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及次数的概念; 3.掌握整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整式; 4. 能准确而熟练地列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单项式 1.单项式的概念:如2 2xy -,13 mn ,-1,它们都是数与字母的积,像这样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要点诠释:(1)单项式包括三种类型:①数字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式子;②单独的一个数;③单独的一个字母. (2)单项式中不能含有加减运算,但可以含有除法运算.如:2st 可以写成1 2 st 。但若分母中含有字母,如 5 m 就不是单项式,因为它无法写成数字与字母的乘积.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要点诠释:(1)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时,最好先将单项式写成数与字母的乘积的形式,再确定其系数; (2)圆周率π是常数.单项式中出现π时,应看作系数;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通常写成假分数,如:211 4x y 写成25 4 x y .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要点诠释:单项式的次数是计算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得到的,计算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没有写指数的字母,实际上其指数是1,计算时不能将其遗漏; (2)不能将数字的指数一同计算. 要点二、多项式 1.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要点诠释:“几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2. 多项式的项: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要点诠释:(1)多项式的每一项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如:2 627x x --是一个三项式. 3.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要点诠释:(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而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单项式的次数. (2)一个多项式中的最高次项有时不止一个,在确定最高次项时,都应写出. 要点三、 整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要点诠释:(1)单项式、多项式、整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即单项式、多项式必是整式,但反过来就不一定成立.

平方根(提高)知识讲解

平方根(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 根.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 x 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规定 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a a 的算术平方根”,a 叫做被开方数. 要点诠释: a 0,a ≥0. 2.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2x 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a (a ≥0) 的平方根的符号表达为0)a ≥, 是a 的算术平方根. 要点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定义不同;(2 )结果不同: 2.联系:(1)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 (2)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3)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均为0. 要点诠释:(1)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那个叫它的算术平方 根;负数没有平方根. (2)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 另一个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算术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 要点三、平方根的性质 (0)||0 (0)(0) a a a a a a >??===??-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若2m -4与3m -1是同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求m 的值. 【思路点拨】由于同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由此可以得到2m -4=-(3m - 1),解方程即可求解. 【答案与解析】 解:依题意得 2m -4=-(3m -1), 解得m =1; ∴m 的值为1.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求m 的值. 【答案】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所以2a -1与-a +2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解:①当2a -1=-a +2时,a =1,所以m =()()22 212111a -=?-= ②当2a -1+(-a +2)=0时,a =-1, 所以m =()()22221[2(1)1]39a -=?--=-= 2、x 为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2x 4x -11x x +-1x -.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20x ≥,所以当x 2x (2)由题意可知:40x -≥,所以4x ≥4x - (3)由题意可知:1010x x +≥?? -≥?解得:11x -≤≤.所以11x -≤≤11x x +-义. (4)由题意可知:1030 x 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当1x ≥且3x ≠1x -有意义. 【总结升华】(1)当被开方数不是数字,而是一个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定要讨论,只有当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时,式子才有意义.(2)当分母中含有字母时,只有当分母不为0时,式子才有意义. 举一反三:

梯形(提高)知识讲解

梯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梯形的有关概念,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 2.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3.初步掌握研究梯形问题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使问题进行转化. 4. 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梯形问题. 5. 掌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梯形的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在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一腰和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要点诠释:(1)定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行;③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关键在于另一组对边的位置或者数量关系的不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 形两组对边都平行;平行四边形中平行的边必相等,梯形中平行的一组 对边必不相等. (3)在识别梯形的两底时,不能仅由两底所处的位置决定,而是由两底的长度来决定梯形的上、下底. 知识点二、等腰梯形的定义及性质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2.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个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要点诠释:(1)等腰梯形是特殊的梯形,它具有梯形的所有性质. (2)由等腰梯形的定义可知:等腰相等,两底平行. (3)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这是等腰梯形的重要性质,不仅是“下底角”相等,两个“上底角”也是相等的. 知识点三、等腰梯形的判定 1.用定义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判定定理:(1)同一底边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知识点四、辅助线 梯形问题常常是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问题加以研究,一些常用的辅助线做法是: 方法作法图形目的 平移平移一腰 过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 三角形 过一腰中点作另一腰的平 行线 构造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对 全等的三角形

整式的加减知识点总结与题型汇总

整式的加减 整式知识点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 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 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 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b、c、p、q 是常数)ax2+bx+c 和x2+px+q 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类为: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 是“- ”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 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11. 列代数式 列代数式首先要确定数量与数量的运算关系,其次应抓住题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和、差、积、商、平 方、倒数以及几分之几、几成、倍等等. 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反复咀嚼,认真推敲,列好一般的代数式就不太 难了. 12. 代数式的值 根据问题的需要,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是代数 式的值. 13. 列代数式要注意 ①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要把乘号省略; ②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除,要把它写成分数的形式; ③如果字母前面的数字是带分数,要把它写成假分数。 1

角提高知识讲解

角(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 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4.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角397364角的概念:】 知识点一、角的概念 1 ?角的定义: (1 )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 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 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0旋转到0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起始位置0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0B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0A绕点0旋转,当终止位置0B和起始位置0A成一条直线时, 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0B和0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 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要点诠释: 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3. 角的画法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 °、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知识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1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为1 60 1 分,记作“ 1'”,1 '的丄为1秒,记作“ 1 〃”.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 60 制. 1 周角=360 °, 1 平角=180 ° , 1°= 60', 1 '= 60 〃.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