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及诊治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活检
目前对于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是否进行术前活检及术前活检方式尚有争议。既往不主张恶性黑 色素瘤切取活检,并认为病化不完整切除如切取活检或钻取活检会加速病情进展,并迅速出 现卫星结节和转移灶。但是另外多个研究认为切取活检或钻取活检对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无影 响。2002年,BONG等对265例行切取活检的患者和496例切除活检的患者进行配对对 照分析,研巧证明切取活检和切除活检在复发率和病死率上无显著差异。尽管如此,目前多 位学者和指南共识仍主张完整切除活检,对于无法行完整病灶切除者如病化面积非常大或有 溃瘍的病变则需切取活检,但绝对禁止表面片状切取活检,后者影响肿瘤厚度的评估。 【19】
辅助治疗-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主要有干扰素、白介素-2及疫苗。A -2B干扰素是首个证实在进展期黑色素瘤中 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
2015《中国黒色素瘤诊治指南》提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干扰素的应用治疗的剂量推荐:可 沿用国外高剂量干扰素A-2B的标准剂量(2000万IU/M2D1-5 4W,100 0万IU/M2TIW 48W)治疗一年。专家组认为干扰素辅助治疗可W延长无复 发生存期,但对总生存的影响尚需继续研究.
手术治疗
2017年NCCN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指南指出安全手术范围为: 黑色素瘤原位癌 :0.5-1CM; 肿瘤厚度≤1.0MM切除1.0CM; 肿瘤厚度1.01-2MM切除1-2CM; 肿瘤厚度2.01-4.0MM切除2CM; 肿瘤厚度>4MM切除2CM
淋巴结清扫
• 2015版中国黑色素瘤指南:不建议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阳性或经影像学 和临床检查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的III期患者)在扩大切除的基础上进行区域 淋巴结清扫,要求将受累淋巴结基部完全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要求淋巴结至少应在10 个以上,如临床发现股浅淋巴结转移数3个,应进一步做髂窝和闭孔区淋巴结清扫手术。 如果盆腔CT提示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或术中股管淋巴结活检病理阳性,需行髂窝和闭孔区 淋巴结清扫手术。
最新: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要点(全文)

最新: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一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要点(全文)第一章概述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有关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
随着HNMM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治与预后近年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该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学界认为头颈部黏膜包含的解剖范围较广,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不同学科之间黑色素瘤诊疗模式又存在差异,临床亟待更加符合个体化治疗、更加专科化的诊治共识。
第二章口腔颌面黏膜黑色素瘤流行病学OMM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仅20%左右,是我国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之一,构成比为22.6%左右。
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黏膜(55%),其次为肛门直肠(24%),生殖道(18%)以及尿道黏膜(3%)。
OMM的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中位年龄在55岁左右,男性多见。
但目前致病因素并不明确,可能的因素包括不良义齿、吸烟、机械性创伤以及家族史等。
第一节预防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宜进食清淡口味食物。
(2)避免过千辛辣刺激性、过热的食物和饮品。
(3)少饮酒或不佽酒。
(4)戒烟,禁食棕椰。
(5)坚持每日适当的运动量,睡前、餐后刷牙和漱口。
(6)减少唇黏膜外露部分过度日照。
(7)避免唇红部使用成分不明的化妆品和含有内分泌激素的口腔清洁剂。
(8)及时正确处理残根、残冠、过锐牙尖、各类不良修复体。
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第二章口腔颌面黏膜黑色素瘤流行病学(9)对口腔黏膜各类色斑,避免挤压和用锐器刮除及刺挑等处理;避免用化学药物(苯酚等)、激光烧灼或电烧灼等不当处理。
第二节筛查办法(1)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期刊、海报、网络、微信等播放公益广告、科普视频等,普及OMM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2)社区筛查:培训社区初级卫生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恶性黑素瘤的诊治进展

及 正 确处 理对 预 后 有 重 要 影 响 , 结 合 近 年 来 有 关 现 文 献对 恶性 黑 素瘤 的诊 治进展 综述 如下 。
1 发 病情 况 与诊 断
对研制肿 瘤疫苗具 有重要意义 。② 黑 素瘤特异抗 原, 已鉴定 出 4种 基 因编码 产物 : 酪氨 酸激 酶 、 e n ml 一 a 1 M R 一 、pO 、p 5 / A T 1g l0 g7 。黑色 素 瘤 细胞 胞 浆 中有 或
无黑 色素 颗粒 . 电镜 下 还 可在 胞 浆 中见 到 少 数 典 型 的黑 色素 小体 或前 黑 色素 小体 。多 巴反应 ( O A) DP 、 S 10 H 5可特 异性 诊 断恶 性 黑 素瘤 。尿 中 5 一 0 、 MB4 一
S cs iy o a 5 S D) 可作 为诊 断 指标 J a— — yt nl p ( 一 C 也 e d 。K r nl 等 人 分 析 9 el 2例 患 者 4 4份 尿 标 本 , 5 S D 3 尿 一C
【 bt c】 C t eu m lnn m l o a s i agac o m l o t .h n t li f t e n e m n o p m  ̄ A s at r u nos agat e nm k dom lnny f e nc e T e s , ic e u d r tet f d a a i a ia n f i a ys o e cn a r a t a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对于黑色素瘤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患者应及时发现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那么,黑色素瘤怎么确诊?以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黑色素瘤诊断方法。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交界痣应进行密切观察,如果黑痣在短期内可迅速增大,色素随之加深,并皮肤四周进行扩散,或黑痣毛瞬间脱落,或黑痣周围而不断产生颗粒状卫星结节,所属区域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诊断此病是直观重要的。
2、活检病理来检查,镜下则见上皮样瘤细胞、黑色素成分进行混合,结构较复杂多变、电镜下观察可出现黑色素小体;从而避免阳性病变的出现。
这些均可确诊此病。
3、抗人黑色素瘤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当抗血清稀释为1∶2 时,最高阳性率可达89%。
这是重要的黑色素瘤的诊断检查方法。
4、进行黑色素瘤的诊断可以用Vacca 双PAP 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当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 时,82.14%呈阳性反应。
5、色素原检查,黑色素原经肾排出后氧化,使尿液呈暗褐色,称黑色尿。
若在尿液中加入氯化铁、重铬酸钾、硫酸,可促进其氧化,再加硝酸钠,尿液呈紫色;先加醋酸,再加氢氧化钠,尿液呈蓝色。
这也属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检查。
黑色素瘤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细胞性蓝痣相鉴别,亦更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
1.良性交界痣:镜下所见为良性大痣细胞,并无异性细胞,仅在真皮内生长,其炎性反应不明显。
2.幼年性黑色素瘤:于小孩面部呈生长缓慢的圆形结节,镜下见细胞呈多形性,有核分裂,瘤细胞不向表皮浸润,且瘤体表面亦不形成溃疡。
3.细胞性蓝痣:好发于臀,尾骶,腰部,呈淡蓝色结节,表面光滑而不规则,镜下可见树枝状突的深黑色细胞,大棱形细胞,并集合成细胞岛,有核分裂相或坏死区时,应考虑到有恶变的可能。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以上为您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患者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以免错诊、误诊,耽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分析及鉴别观察。
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特征并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随后对不同恶性黑色素瘤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S-100、HMB-45、Melan-A、CK、Ki67进行分析。
结果: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共有4种类型,其中小细胞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表浅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肢端雀斑样恶性黑色素瘤1例。
经免疫组化检测,S-100在5例患者的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中均为阳性,阳性率100%,而HMB-45、Melan-A均有4例阳性,阳性率80%。
CK在5例患者均为阴性,Ki67阳性率为5%~35%。
结论: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的发现有助于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掌握典型和非典型的恶性黑色素瘤特点,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
标签: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canoma)是一种来源于恶性程度较高的产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占皮肤恶性肿瘤的7%~20%,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
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病部位在皮肤,在生殖道、消化道、鼻腔等黏膜组织中较少发生[1]。
目前,黑色素瘤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研究提示与遗传基因和环境刺激相关,如日照时间、人种及是否有家族史等因素[2]。
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溃疡及瘙痒等,其中瘙痒、皮损颜色和大小变化在年轻患者中多发,而老年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溃疡。
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由于该疾病的发生较隐匿,病理组织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变化多样,且有一些肿瘤并不含有色素,易引起误诊[3]。
本次将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例,男女比例为1.5∶1。
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经发现一定要及时治疗,但是不少患者经过了治疗之后出现复发,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么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呢?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1、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
2、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3、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
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4、其他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
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
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黑色素瘤在早期复发阶段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所忽略,建议患者和家属一定要重视,发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诊治。
一旦黑色素瘤复发,再次治疗往往会比较棘手,加上患者的身体本身也比较虚弱,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往往还需要综合考虑,一旦黑色素瘤复发往往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临床上治疗黑色素瘤复发主要是采用放化疗和中医的保守治疗。
一般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较强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化疗治疗,因为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往往也会对正常的免疫细胞造成伤害,还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临床上有些患者本身身体的免疫机能各方面都比较差,若强行进行放化疗治疗,往往只能是弊大于利,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黑色素瘤复发后中医是不错的选择,相比放化疗,中医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在抑杀癌细胞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复发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辨证施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调动患者全身的免疫机能,使患者能抵抗癌肿的发展,从而控制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并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腰椎骨皮肤有黑色斑点,治疗方法

腰椎骨皮肤有黑色斑点,治疗方法腰椎骨皮肤出现黑色斑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一种可能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易转移,应尽早诊治。
因此,如发现腰椎骨皮肤有黑色斑点,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对于局部恶性肿瘤较小、无转移、标志物正常等情况,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将病变组织全部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化疗治疗对于恶性肿瘤不宜切除的患者,可选择化疗。
化疗主要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增生,达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
3.放疗治疗对于局部或广泛的可切除癌肿或放疗后残留癌细胞的患者,选择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杀死或抑制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暴晒紫外线是引起皮肤黑色素生成的主要原因,如果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中,就容易引起皮肤黑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防晒,尤其是夏季、露天活动时尤为重要。
2.保持皮肤清洁皮肤油脂、角质屑堆积等会引起毛孔堵塞,容易造成皮肤黑斑。
因此,平时要勤于清洁皮肤,定期用温和的润肤霜来滋润皮肤。
3.保持情绪稳定情绪不稳定或压力过大也很容易引起皮肤黑斑,因此要注意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忧虑或紧张。
4.饮食要注意对于皮肤黑斑的发生与食物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利于皮肤美白的食品,如绿叶蔬菜、鲜果、牛奶等,同时也要减少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总之,对于腰椎骨皮肤出现黑色斑点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要注意平时的防晒、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调理等,以减少黑色素瘤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学美术容易得腰椎病吗,治疗方法学美术是一项持久而专注的活动,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坐姿,不断地保持头和身体的姿势。
因此,很容易出现不同的身体状况,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腰椎病。
腰椎病是一种与腰部脊柱相关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腰椎区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学美术容易得腰椎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素瘤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恶性肿瘤,皮肤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中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占到90%1。
研究证实早期诊断、规范的诊治流程是改善MM预后的关键因素。
疾病概述恶性黑素瘤危险因素包括肤色、种族、日光照射、局部外伤等。
部分恶性黑素瘤起源于色素痣。
由于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较为多见,所以对于发生于手脚的色素痣要特别重视,尤其是当原有色素痣有明显变化,直径大于3mm时。
年龄越大,发生恶性黑素瘤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中老年人更要重视有变化或位于高危部位的色素痣。
对于先天性色素痣,如果面积较大,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尤其在中年以后先天性色素痣出现变化时。
这里要强调,色素痣不能采用激光、冷冻或化学药品治疗,一方面美观效果不能保证,另一方面会失去及时明确诊断的机会。
早期恶性黑素瘤及其它一些皮肤恶性肿瘤很容易与色素痣混淆。
如果要去除色素痣,请选择美容切除加病理检查。
[1-2]临床及病理特征黑素瘤分为原位恶性黑素瘤和侵袭性恶性黑素瘤。
早期恶性黑素瘤多为黑色斑片,随着病情加重,斑片可以隆起变大,逐渐形成结节,还可以发生溃疡。
部分恶黑呈现皮肤色,又叫作无色素的恶性黑素瘤。
欧美高加索白种人最常见的是浅表扩散型恶性黑素瘤,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从病理上看主要是以水平侵袭为主。
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最常见,其中一半病例会累及指趾甲和指趾远端组织,另一半发生于掌跖等部位。
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早期多为水平增生侵袭,晚期可以形成结节垂直侵袭。
中国人粘膜恶黑的发生率高于白种人,故而还要重视粘膜部位的黑斑。
对于头面部反复切除仍复发的“色素痣”,要考虑恶性雀斑样痣的可能[3-4]。
疾病诊断(一)MM的临床甄别早期MM 规范诊治后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80%以上,所以及早、准确排查出MM皮损临床意义重大。
临床甄别MM主要依靠ABCDE鉴别诊断体系2:A(Asymmetry),皮损不对称; B (Border),边界不规则;C(Color),颜色不均匀;D(Diameter),直径5mm以上;E(Elivation),扩大或结节状生长,皮损退行性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男性更多见。
病理类型
恶性雀斑样 :
• 约占4~10%。
• 通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面部等常暴露于日光下的 部位。
• 并非由痣发展而来,往往在暴晒后多年发病。早期 表现为深色不规则的皮肤斑点,可被误认为老年斑 或灼伤斑。
• 较少出现转移,预后相对较好。
恶性黑色素瘤及诊治
概述
• MM是皮肤肿瘤的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 部和腿部,也可见于足底、指趾、甲下和头 皮,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
流行病学
• MM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 瘤,年增长率约3%~5%。
M0
IIA期 T2b 3a N0
M0
IIB期 T3b 4a N0
M0
IIC期 T4b N0
M0
IIIA期 T1—4a N1a 2a M0
IIIB期 T1—4b N1a 2a M0
T1—4a N1b 2b M0
任何T N2c
M0
IIIC期 T1—4b N1b 2b M0
任何T N3
M0
IV期 任何T 任何N
内转移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卫星灶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分期
——远处转移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 皮肤、皮下组织,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M1b 肺转移 M1c 其它内脏转移或任何伴LDH升高的远处转 移
临床病理分期
IA期 T1a
N0
M0
IB期 T1b 2a N0
不规则,颜色各异,可呈棕黑、粉、白、灰色甚 至脱色素,边缘可伴瘙痒,直径多>0.5 cm。 • 预后相对较好。
病理类型
结节型 : • 约占15~30%。是侵袭性最强的MM亚型。 • 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色素性结节(偶尔为无色素性
),呈半球形, 诊断时一般皮肤浸润较深。 • 多来源于痣,可呈跳跃式生长,原发病灶处无可疑的
• MM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50岁以后发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 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 。 • 女性稍多于男性。
病因学
确切的病因不清楚,但目前已经证实与此病 有关的因素有:
• 日照:紫外线中的UVA和UVB均可诱导MM 的发生 。
• 种族 • 外伤刺激 • 遗传因素
病理类型
• 常见病理类型 : 浅表扩散型 结节型 恶性雀斑样 肢端雀斑样
病理类型
浅表扩散型,结节型,恶性雀斑样,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病理类型
浅表扩散型:(主要发生在普通皮肤的黑色素瘤 亚型,以水平生长期为特点,表现为大的肿瘤 性色素细胞在鳞状上皮之间呈铅弹样或派杰样 播散。)
• 最常见 ,约占常见病理类型的70%。 • 好发于背部和女性下肢。 • 通常由痣或皮肤的色素斑发展而来,一般外观
M1
(二)临床分期
病理报告模式
(1)通用的病理学诊断要素: • 肿瘤部位 • 病理组织学诊断 • 组织学类型 • 肿瘤大小(最大径)
病理报告模式
• (2)形态学预后指标: 表皮黑色素瘤报告肿瘤浸润深度(Clark浸润水
平) 表皮黑色素瘤报告肿瘤厚度(Breslow厚度) 是否有溃疡形成 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少量,+++大量) 淋巴管血管浸润 镜下卫星灶 肿瘤切缘是否有肿瘤累及
病理类型
肢端雀斑样: • 白种人发病率低,约占5%,与紫外线关系不大。 • 是有色人种最常见的MM类型。 • 位于手掌、足底、甲床和黏膜(鼻咽、口腔和女性
生殖道等)无毛发被覆部位。 • 因发病部位特殊且隐匿而易被忽视 ,常发现较晚。 • 发病快,侵袭性强,容易出现转移。
病理类型
少见类型 : • 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期
• ——原发肿瘤 T3 厚度2.01-4.0mm伴或不伴溃疡 T3a 2.01-4.0mm不伴溃疡 T3b 2.01-4.0mm伴溃疡 T4 厚度≥4.0mm伴或不伴溃疡 T4a ≥4.0mm不伴溃疡 T4b ≥4.0mm伴溃疡
临床病理分期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1个淋巴结转移 N1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N1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N2 2-3个淋巴结转移或虽无淋巴结转移但有淋巴内转移 N2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N2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N2c无淋巴结转移但有卫星灶或淋巴内转移 N3 ≥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区域淋巴结簇样转移,或淋巴
起源于蓝痣的黑色素瘤 起源于巨大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瘤 儿童黑色素瘤 痣样黑色素瘤 持续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期
——原发肿瘤 TX 原发灶无法评价 T0 无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厚度≤1.0mm伴或不伴溃疡 T1a 厚度≤1.0mm,程度Ⅱ-Ⅲ级,不伴溃疡 T1b 厚度≤1.0mm,程度Ⅳ或Ⅴ级,伴溃疡 T2 厚度1.01-2.0mm伴或不伴溃疡 T2a 1.01-2.0mm不伴溃疡 T2b 1.01-2.0mm伴溃疡
特异性100%,敏感性93% • S-100抗体
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差 电镜:胞质内含有黑色素小体
治疗流程和原则
(一)明确诊断及分期(完整切除病灶) • ① 当发现痣或色素斑有恶变倾向时,应立即完整切除并
将可疑病灶送病理检查. • ② 病理报告须包括以下信息:亚型、浸润深度、最大厚度、
溃疡情况、部位、有无脉管侵犯、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细 胞浸润及免疫组化结果等;根据病理报告决定扩大切除范 围并评估预后; • ③ 确诊MM后行全面体检,进行局部、区域及易转移远隔部 位的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分期。
治疗流程和原则
(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 提倡行SLNB,或由浅表淋巴结B超检测结
果(需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判断淋巴结有 无转移)来替代SLNB。
病理报告模式
• (3)免疫表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化标志、进展标志及 其他标志物检测,并加以报告。
诊断
皮损出现以下变化时,常提示早期MM • 颜色改变(如褐色或黑色混有红,白或蓝
色背景) • 表面不规则隆起 、粗糙、脱屑、渗液等 • 边缘呈角形锯齿或有切迹 • 皮损迅速增大
诊断
免疫组化: • 黑素瘤单克隆抗体HMB-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