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最新排名,附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doc

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最新排名,附 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 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最新排名,附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 更新:2019-12-25 08:38:28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学生很关注大学的排名,本文小编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各个大学排名,特地整理了最新的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本排名是根据是根据2019年校友会发布的最新中国高校排名整理,不作为官方数据。 一、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最新排名榜单品牌校友会榜单年份2019院校名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全国排名20所在省市四川分省排名3院校类型理工排名评分97.83排名星级5院校层次中国一流独立学院二、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简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教发函[2004]21号),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国腾实业集团合作创办,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创建于2001年,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高新西区,现有本、学生17000余名,占地1100亩。学院现设有系(分院)11个,本、专科专业66个,是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

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专科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高学历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为核心,理、工、经、管、文、艺术、设计和航空等多学科门类专业交叉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有系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科技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成都,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及国民经济建设。 办学理念 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坚持“一个宗旨,三个面向,四类专业”的办学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院发展为重”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坚持在传承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办好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核心专业,经济管理与人文类专业,游戏、动画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和航空航天类专业。在办学中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

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介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理论基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近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与各种媒体处理的人才。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通信领域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宽带通信网、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ASIC 技术、EDA 技术等。 2.网络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网络工程理论与现代通信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研究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及网络维护的人才。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2.务面广。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的规划和组网规划、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教育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TCP/IP 协议、软件技术基础宽带通信网、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网络设备原理与技术、网络系统工程、网络规划与网络管理等。 3.物联网。。。资料暂缺 电子工程学院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宽口径电子系统专业,是各发达国家中的热门专业之一,是四川省品牌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级技术人才。 有以下四个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向: 电子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信息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系统中图像和语音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控制、识别等技术。 遥测遥控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测控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集成电路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

电子科技大学 汇编 实验报告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郭小明 学号:2011060100010 日期:2013年12月24日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学生姓名:郭小明学号:2011060100010 一、实验室名称:主楼A2-412 二、实验项目名称:汇编源程序的上机调试操作基础训练 三、实验原理: DEBUG 的基本调试命令;汇编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 MASM宏汇编开发环境使用调试方法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DEBUG 的基本命令及其功能 2. 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3.熟悉在PC机上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五、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计算以下表达式: Z=(5X+2Y-7)/2 设X、Y的值放在字节变量VARX、VARY中,结果存放在字节单元VARZ中。 1.编辑源程序,建立一个以后缀为.ASM的文件. 2.汇编源程序,检查程序有否错误,有错时回到编辑状态,修改程序中错误行。无错时继续第3步。 3.连接目标程序,产生可执行程序。

4.用DEBUG程序调试可执行程序,记录数据段的内容。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机,MASM软件平台。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程序说明: 功能:本程序完成Z=(5X+2Y-7)/2这个等式的计算结果求取。其中X 与Y 是已知量,Z是待求量。 结构:首先定义数据段,两个DB变量VARX与VARY(已经初始化),以及结果存放在VARZ,初始化为?。然后定义堆栈段,然后书写代码段,代码段使用顺序程序设计本程序,重点使用MOV和IMUL以及XOR,IDIV完成程序设计。详细内容见程序注释。 程序清单:

现代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现代电子实验设计报告 ——数字式秒表设计(VHDL)学院:物理电子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曦 实验地点:科研楼303 实验时间:

摘要: 通过使用VHDL语言开发FPGA的一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设计方案,最终采用了一种基于FPGA 的数字频率的实现方法。该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该设计的秒表能准确地完成启动,停止,分段,复位功能。使用ModelSim 仿真软件对VHDL 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EEC-FPGA实验板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关键词:FPGA,VHDL,ISE,ModelSim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实验任务 (5) 第二章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计划 (5) 第三章设计思路 (6) 第四章系统组成和解决方案 (6) 第五章各分模块原理 (8) 第六章仿真结果与分析 (11) 第七章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 (13) 第八章实验结论 (14)

绪论: 1.1课程介绍: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引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设计的综合应用、基于MCU/FPGA/EDA技术的系统设计等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通过《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系统设计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原则、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设计方法及仿真技术、测试方案拟定及调测技术有所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技术中应用开发的一般流程,初步建立起有关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设计方法,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数字式秒表的设计方法,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 ,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可以在较高速时钟频率(48MHz)下正常工作。该数字频率计采用测频的方法,能准确的测量频率在10Hz到100MHz之间的信号。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芯片Spartan3A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1.2VHDL语言简介:

模拟电路期末试题,电子科大成都学院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电子科技大学二零零六至二零零七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模拟电路基础课程考试题 A 卷( 120 分钟)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日期 2006 年 11月 11日课程成绩构成:平时 10 分,期中 30 分,实验 0 分,期末 60 分 一(14分)、问答题 1.(2分)从载流子的运动角度和伏安特性方程两个方面,分别简述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2分)试说明由稳压二极管构成的最简稳压电路中为什么需要限流电阻。 3.(2分)以NPN型BJT单级共射放大器为例,试简要叙述确定动态范围的过程。 4.(2分)以单级稳基压偏置放大器为例,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试简要叙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5.(2分)在多级电压放大器中,为什么常常采用射极跟随器(或源极跟随器)作为输出级(最末级)?6.(2分)计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时,为什么通常需要计算静态工作点? 7.(2分)什么是多级放大器中的零点漂移现象?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二(8分)、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β= 100,V BE = 0.7V,V A = ∞,r be = 5.6kΩ。 1.求输入电阻R i; 2.求小信号源电压增益A vs = v o/v s; 3.求输出电阻R o。 图1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三(8分)、在下图所示的分压式电路中,设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为 ,三极管b、e之间的等效电阻为r be=3.5kΩ,电路中Vcc、V s、R1、R2、R C、R L,R E,R s均为已知, 1)试估算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写出I BQ,I CQ,U CEQ的表达式。 2)画出中频段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3)根据微变等效电路写出电压放大倍数A v及输入电阻Ri 和输出电阻Ro的表达式。 4)写出输出电压vo与提供的输入电压vs之间 (1)的比值,即A VS的表达式。 图2

电子科技大学电工学院导师介绍微波工程系

——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 研究领域/方向 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 负责人聂在平 团队成员 正高 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 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 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 研究领域/方向 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 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 负责人李乐伟 团队成员 正高李乐伟、康凯 副高唐红艳、陈涌频、班永灵中级及以下李金艳 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 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 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 负责人徐锐敏 团队成员 正高徐锐敏、张勇、延波、冯林 副高谢小强、王志刚、国云川、谢俊 中级及以下孔斌、胡江、詹铭周、夏雷、王磊、徐跃杭、杨涛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 负责人樊勇 团队成员 正高樊勇、张永鸿 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

——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设备、天线系统 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 负责人韩周安 团队成员 正高唐璞、王建 副高韩周安、陈波、冯梅 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何子远、骆无穷、杨红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 团队成员 正高唐小宏 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 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 团队成员 正高胡皓全 副高杨显清、王志敏、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 团队名称微波测试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李恩 团队成员 正高李恩 副高郭高凤、陶冰洁中级及以下高源慈、郑虎 注:1、以上导师名单均以科研团队的形式介绍 2、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科大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考核成绩:实验地点:仿真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及方案2、经过整理的实验数据、曲线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得出的结论4、对指定问题的回答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清楚、文字简洁、图表工整,并附原始记录,按时交任课老师评阅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负反馈电路的设计原理,各性能指标的测试原理。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1、负反馈放大器 所谓的反馈放大器就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送入一个称为反馈网络的附加电路后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与放大器原来的输入信号共同控制放大器的输入,这样就构成了反馈放大器。单环的理想反馈模型如下图所示,它是由理想基本放大器和理想反馈网络再加一个求和环节构成。 反馈信号是放大器的输入减弱成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输入增强成为正反馈。四种反馈类型分别为: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压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 2、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其反馈类型累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 3.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引入负反馈会使放大器的增益降低。负反馈虽然牺牲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但它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指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有以下指标的改善。 可以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 放大电路中存在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以及有源器件内部的极间电容,使得放大器存在有效放大信号的上下限频率。负反馈能降低和提高,从而扩张通频带。 电压求和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 当 v一定,电压求和负反馈使净输入电压减小,从而使输入电流 s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4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软件技术基础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一、实验室名称:校公共机房 二、实验项目名称:二叉树和哈夫曼树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使用VS2010等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IDE),在微型计算机上对程序进行编辑、编译、连接与运行。通过上机练习掌握二叉树的建立、插入删除,遍历等方法和过程,掌握递归函数在二叉树建立,遍历中的应用,掌握哈夫曼树的最小路径和建立过程。 五、实验目的: 1.熟练二叉树和哈夫曼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课程平台使用方法。 六、实验内容: 上机完成所有函数,编程实验,调试运行程序并完成报告。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硬件要求:普通pc机,1G内存,100G硬盘空间即可。 软件要求:Windows 7,包括C编译器的IDE。 八、实验步骤、实验编程与运行结果: 下面建立该二叉树并展示输出结果: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bnode

{ int data; struct bnode *lc,*rc; }; struct bnode* create() { struct bnode *tree=NULL; char ch; ch=getchar(); if(ch=='_') tree=NULL; else { tree=(struct bnode *)malloc(sizeof(struct bnode)); tree->data=ch; tree->lc=create(); tree->rc=create(); } return tree; } //先序遍历(根左右)--递归 int preorder(struct bnode *root) { putchar(root->data); if(root->lc!=NULL) preorder(root->lc); if(root->rc!=NULL) preorder(root->rc); } //中序遍历--递归 int inorder(struct bnode *root) { if(root->lc!=NULL) inorder(root->lc); putchar(root->data); if(root->rc!=NULL) inorder(root->rc); } //后序遍历--递归 int postorder(struct bnode *root) { if(root->lc!=NULL) postorder(root->lc); if(root->rc!=NULL)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C语言期末考试

说明: ●班级为单位,三人一组,每个题目最多被选两次。 ●每组成员应各有分工(课程设计报告里体现)。 ●课程设计报告(纸质版及电子版)每人提交一份。同题目报告雷同率不得超 过30%。程序源代码由组长上传至网络学堂。 ●课程设计报告(纸质版)提交时间:第十八周上课时间。 ●源代码及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版上传时间:截止到十八周周五。 共七个题目(任选一个) 题目一、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 设计任务: (1). 学生基本信息及成绩所选科目成绩的录入。 (2). 基本信息的查询(分系、班级;分科目)与修改。 (3) . 对每系或每班各科成绩进行分析(即求单科平均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4). 对所开课程的成绩分析(求其平均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 (5). 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 题目二、学生通讯录程序设计 [问题描述] 具有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显示、查询和统计功能的电话簿管理程序。 设计任务: (1)人数不定,数据使用文件存放。 (2)记录每位同学的学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和E-mail地址建立单独的条目,存入数据文件。 (3)可对记录中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等进行修改。 (4)可增加或删除记录 (5)可显示所有保存的记录 (6)加入统计功能,可以统计男女同学或总人数。 (7)加入查询功能,通过姓名、学号或电话号码查询到同学的条目。 (8)在开始画面加入简单的菜单便于选择功能。 (9)文件格式:学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电话号码E-mail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具有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显示和查询功能的图书管理程序。 设计任务: (1)用户登录功能; (2)设计程序运行界面; (3)能用菜单选择各功能。 说明: (1) 数据包括:书名、作者、书号、出版社、出版日期和单价; (2) 可对图书信息修改; (3) 可增加或删除图书信息; (4) 可显示所有保存的图书信息; (5) 可按书名、作者、书号或出版社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 题目四: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 设计任务: (1) 采用链表,数据使用文件存放; (2) 每个条目要求包含学生姓名,学号,籍贯,出生年月,民族等项目。 (3) 加入创建学生条目,修改条目,统计(包括总人数,各个分项目统计,如籍贯,出生年月等),条件查询等功能。 (4) 开始画面加入简单的菜单便于选择各种功能。 题目五:年历显示设计 设计任务: (1)输入一个年份,输出是在屏幕上显示该年的日历。假定输入的年份在1950-2050年之间。 (2)输入年月,输出该月的日历。 (3)输入年月日,输出距今天还有多少天,星期几,是否是公历节日。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目录 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 (2) 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 (3) 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波”团队介绍 (4) 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 (5) 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 (6) 物理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团队介绍 (8) 物理电子学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团队介绍 (8) 物理电子学院“强辐射实验室”团队介绍 (10) 物理电子学院“太赫兹”团队介绍 (10) 物理电子学院“微波仿真”团队介绍 (12) 物理电子学院“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介绍 (12) 物理电子学院“先进材料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介绍 (13) 物理电子学院“真空微电子及微波能应用研究”团队介绍 (15) 注:团队排列先后按照团队名称首字母。

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 一、团队简介 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现有教师机工程技术人员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工程技术人员1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50-60岁教师2名,40-50岁教师3名,30-40岁教师2名。 超宽带电子学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 研究激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技术,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工作机理、研制工艺及应用。 (2) 电波传输与天线 研究瞬态电磁脉冲传输理论与技术,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 (3) 生物电磁学 研究肿瘤电穿孔疗法的机理及应用,电穿孔效应在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4) 微波电路与系统 研究高功率微波电路与系统在冲击雷达、探地雷达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团队导师介绍 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团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主要去向包括国内一些研究所(如南京14所、成都29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和一些知名公司、企业(贝尔、华为、中兴等)。

电子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2007年7月期末考试A卷-带答案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电子科技大学二零零 六至二零零 七 学年第 二 学期期 末 软件工程 课程考试题A (12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考试日期 2007年7月11日 一、简答题(共14分,每小题7分) 1、为什么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为IC (软件集成)及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软件复用是将已有的软件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系统,以达到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与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2分)复用的软件成分—称为可复用构件(Reusable Component),可以从旧软件中提取,也可以专门为复用而开发。 面向对象方法之所以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是由于它的主要概念及原则与软件复用的要求十分吻合。支持复用的OO 概念与原则是:对象与类、抽象、封装、继承与一般——特殊结构、整合与整体——部分结构、粒度控制、多态性等。 对象与类:OO 方法用对象描述问题域中的事务,并用类作为同种对象的抽象表示。类是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符合可复用构件所应具备的那些特性: 完整性、独立性、可标识性、一般性、抽象、封装:尤其是OO 方法的对象封装性,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继承机制本质上就是一种复用机制,因此面向对象方法为软件复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5分) 2、 什么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它对软件过程的改进和软件全面质量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二、(6分)说明下图所描述的系统属于哪一类的软件体系结构,它具有哪些优、缺点?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级C/S 模式的体系结构。由第一级数据库管理结点(THE CORPORATION )、中间级是“商业逻辑结点”(ONE DEPARTMENT )和第三级用户界面级(ONE DESKTOP )构成。中间级应用服务器相对于第一级数据库服务器是客户机,相对于第三级客户端是服务器,即存在两对C/S 模式。(2分) 优点:(2分)

各种集成电路简介

各种集成电路简介 转帖]三.(精华)各种集成电路简介第一节三端稳压IC 电子产品中常见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 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故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TO-220的标准封装,也有9013样子的TO-92封装。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有很多电子厂家生产,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缀为生产厂家的代号,如TA7805是东芝的产品,AN7909是松下的产品。(点击这里,查看有关看前缀识别集成电路的知识)有时在数字78或79后面还有一个M或L,如78M12或79L24,用来区别输出电流和封装形式等,其中78L调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 100mA,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它的封装也有多种,详见图。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相同。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可以用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也经常用作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电路图如图所示。注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和接地端绝不能接错,不然容易烧坏。一般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约为2V,否则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一般应使电压差保持在4-5V,即经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后的电压应比稳压值高一些。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当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用时需注意:并联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保证参数的一致。另外在输出电流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时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第二节语音集成电路电子制作中经常用到音乐集成电路和语言集成电路,一般称为语言片和音乐片。它们一般都是软包封,即芯片直接用黑胶封装在一小块电路板上。语音IC一般还需要少量外围元件才能工作,它们可直接焊到这块电路板上。别看语音IC应用电路很简单,但是它确确实实是一片含有成千上万个晶体管芯的

电子科大英才实验学院介绍

英才实验学院利用学校优势学科和优质资源,按照电子信息专业大类实行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贯通培养,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厚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全球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基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成立于2009年9月,负责“成电英 才计划”实验班的管理工作。自2007年9月首届“成电英才计划”实 验班招生以来,已招收5届学生,共计550余人。 英才实验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优质资源,按照电子信息 科学类实行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贯通培养,遵从“以学生为主 体,尊重个体差异,厚基础重人文,突出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 念。学生本科前三年集中力量夯实数理、人文和电子信息科学基 础,第四年任选专业学习。学院聘请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 者、首席教师等校内外优秀教授为学生授课,实行研究型教学。 学生享有学校多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课外自主创新实验 室、导师的高端科研实验室等科研训练环境。学院为学生大量提 供短期出国(境)实习、国际交换生、联合培养、赴国外一流大 学攻读硕士博士等机会和资助。 招生方式:通过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和在校选拔两种方式招生。 培养模式:实行“3+1”培养模式。前三年,按照电子信息科学大类 培养,集中学习人文素质课、数理及计算机基础课、电子信息大 类基础课,夯实基础,淡化专业。第四年,根据学生意愿任选专 业,进入科研课题组,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专业学习,并与研究生 培养衔接。 动态管理:在校低年级优秀本科生可纳新进入实验班;实验班学 生可自愿申请退出;对无法胜任本培养计划的学生严格进行分 流。 培养特色 本硕贯通:毕业班学生全部具备优先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资 格。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大二上学期英语期末复习资料

Unit 1 lesson 1\2\3\4\6 Unit 2 lesson 1\2\5\6 这学期课程范围 Final Test Section 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20 points) 书上原题三段,CET-4模拟对话 Section 2 Reading comprehension (30 points/3 passages) 书上原题两段,CET-4模拟一段 Section 3 Vocabulary, structure and grammar (25 points) Section 4 Cloze (or matching, 10 points) 取自课文 Section 5 Composition (15 points) 期末要交一个,书面的project 截止日期,下周结束前(字数不限,根据内容质量打分)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view Essentials Unit 1 Lesson 1 Language points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R & D equi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substantial funding sponsor defense exploration act process professorships conduct federal agency

private-sector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findings scientific circles at firsthand specialize in… bring prestige to… be involved in… be judged on… not just… but also… It … that … (emphatic sentence) I believe…; I think…; I suppose…; I guess…;I feel…; In my opinion, ...; In my view, …; As I see it, …; From my point of view, …;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Grammatical highlights: Relative clauses (Page 76; Page 3 Exercise e & f) Input (Reading Page 2 Exercise b)

电子科技大学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医学成像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陈睿黾学号:2209101028指导教师:廖小丽 实验地点:人文楼418 实验时间:2006.6.2 一、实验室名称:医疗仪器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一维、二维成像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利用样品的原子核在梯度磁场及高频电磁场的激励下产生的自发辐射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因空间位置不同而不同来进行成像。 五、实验目的: 对磁共振成像整个过程进行了解,同时对每一个参数改动后对磁共振信号及图像影响的效果有直观的认识,了解一维、二维成像原理,进一步熟悉磁共振成像原理。 六、实验内容: 采用定标样品(三注油孔)对一维成像(空间频率编码)有所认识。对梯度场各参数对一维成像的影响进行观察。 了解瞬间梯度场,对二维成像(空间相位编码)有所认识。了解瞬间梯度场的梯度大小和瞬间梯度保持时间对二维成像图形的影响。 七、实验器材: GY-CTNMR-10KY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计算机、注油三孔实验样品 八、实验步骤: 1.按实验要求连线。 2.开机预热。

3.将注油三孔样品放入样品池中,打开磁共振成像软件,设置共振频率:按下“参数设置”页面再按下“自动采集”出现采集的信号图及傅立叶变换的频谱图,调节“频率设置”中间的按钮,直至出现波形符合预期目标的图形。 4.调节匀场:分别调节电源上匀场调节电位器并同时调节软件中的XY 匀场至傅立叶频谱图中峰最尖锐最高信号最长,适当调节共振频率,使波形看上去尽量平滑。 5.设置Z 梯度场和一维成像:调偏Z 匀场调节使峰变宽变低,同时出现Z 轴线上投影的一维成像信号。调节Z 梯度和工作频率,使得信号频谱占半个屏幕同时在中间。 6.二维磁共振成像记录:按下“成像记录及操作”,然后按下“记录”等待2分钟,记录结束计算机会提示结束并且“采集”不再闪动。按下“二维傅立叶变换”这时你调节“行选择”可以看到每一列二次傅立叶变换的谱图。按下“成像彩色显示”即可得到所需的成像彩色密度图。 九、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一维成像: 开机预热,磁铁温度在34.62℃,匀场电流为19.4mA 。 放入注油三孔样品,打开核磁共振成像软件,调节共振频率及相关参数,通过观察,发现在第一脉冲宽度为12S μ、第二脉冲宽度为24S μ、脉冲间隔为15mS 、XY 匀场电流分别为38mA 、5mA 、共振频率在18.7402MHz 附近时波形较好、噪声较小。 观察自由衰减信号及其频谱,逐渐加大梯度场观察到信号及频谱的变化,在无梯度场时无法区分任何空间信息,如图(1)。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2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 实验报告 班级 学生 学号 教师任通菊

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运用MATLAB软件工具,仿真随机数字信号在经过高斯白噪声污染后最佳的恢复的方法。 2、熟悉匹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3、研究相关解调的原理与过程。 4、理解高斯白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5、了解如何衡量接收机的性能及匹配滤波器参数设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于二进制数字信号,根据它们的时域表达式及波形可以直接得到相应的解调方法。在加性白高斯噪声的干扰下,这些解调方法是否是最佳的,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数字传输系统的传输对象是二进制信息。分析数字信号的接收过程可知,在接收端对波形的检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背景噪声下正确的判断所携带的信息是哪一种。因此,最有利于作出正确判断的接收一定是最佳接收。 从最佳接收的意义上来说,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接收设备可以看作一个判决装置,该装置由一个线性滤波器和一个判决电路构成,如图1所示。线性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输出某个物理量提供给判决电路,以便判决电路对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信息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判决,或者说作出错误尽可能小的判决。 图1 简化的接收设备 假设有这样一种滤波器,当不为零的信号通过它时,滤波器的输出能在某瞬间形成信号的峰值,而同时噪声受到抑制,也就是能在某瞬间得到最大的峰值信号功率与平均噪声功率之比。在相应的时刻去判决这种滤波器的输出,一定能得到最小的差错率。 匹配滤波器是一种在最大化信号的同时使噪声的影响最小的线性滤波器设计技术。注意:该滤波器并不保持输入信号波形,其目的在于使输入信号波形失 t输出信号值相对于均方根(输出)噪声值达到真并滤除噪声,使得在采样时刻 最大。

电子科技大学各学院xxxx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2010-03-15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2 0 0 2 0 0 2 0 0 2 0 0 2 0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单元单元单元单元(政治(外国(业务(业 务 理论)语)课一)课 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8030 光学工程40 35 60 60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8100 1 通信与信息系统40 42 80 85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1050 5 密码学40 35 60 60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3010 9 电子与通信工程40 35 60 60 电子工程学院 08090 2 电路与系统40 35 60 60 电子工程学院 08090 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0 35 60 60 电子工程学院 08100 2 信号与信息处理40 35 60 60 电子工程学院 08102 0 ★信息获取与探测 技术 40 35 60 60 电子工程学院 43010 9 电子与通信工程40 35 60 60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08050 0 材料科学与工程40 35 60 60 专业 290 320 300 290 315 307 322 300 280 学院总分

08090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3 子学 40 35 60 60 321 08092 ★电子信息材料与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0 元器件 40 35 60 60 300 08170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4 应用化学40 35 60 60 290 43010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9 电子与通信工程40 35 60 60 321 07020 物理电子学院 4 等离子体物理40 35 60 60 290 07020 物理电子学院 5 凝聚态物理40 35 60 60 290 07020 物理电子学院 7 光学40 35 60 60 290 07020 物理电子学院 8 无线电物理40 35 60 60 290 08090 物理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40 35 60 60 300 08090 物理电子学院 1 物理电子学40 35 60 60 300 43010 物理电子学院 9 电子与通信工程40 35 60 60 280 08030 光电信息学院 0 光学工程40 35 60 60 290 0 0 3 0 0 3 0 0 3 0 0 3 0 0 4 0 0 4 0 0 4 0 0 4 0 0 4 0 0 4 0 0 4 0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介绍,专业,评价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其办学主体,作为合作者提供办学硬件设施。现有系(分院)10个,本、专业40余个。 学院创建于2001年,坐落在享有“”美誉的成都,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高新西区,占地1159亩,规划面积1500亩。现有本科、专科学生近17000名。学院学科门类配套,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现有系(分院)10个,本、专科专业40余个。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国家863 IC设计产业化基地和软件孵化器人才培养中心。MOTOROLA成都软件中心、Intel、、迈普、国腾等众多知名紧邻学院,依靠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实践基地,以及面向行业“走出去、请进来”的立体组合式项目实践,使得学院培养的兼有扎实功底和强劲实践创新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受到社会欢迎,2003年8月,学院被 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 学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积淀和独具优势的科研教学实力,借助广泛开展的国际合作,包括与、、、和、MOTOROLA公司、IBM公司、CISCO 公司等企业建立的项目合作关系,致力于培养在工程实践领域具备突出攻坚能力、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产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 学院以培养知识技能型的特色人才为目标,以软件、、、等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与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领域国内外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专业,工、管、文和艺术类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成都、辐射西部,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的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1]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百叶路1号邮编:611731 学院现有8个实验教学中心,共54类94间各类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1546平方米。8个实验教学中心分别是: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图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理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院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对外交流。全院有学生实习基地总数28个,各类合作企业135家;与国外合作院校达到15所,共涵盖11个国家和地区。学院先后与英国剑桥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斯坦福厦大学,比利时鲁汶联合工程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微软、MOTOROLA、IBM、SAP、育碧、暴雪、阿里巴巴等国内外院校和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院系,专业: 航空分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服务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撰写模板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 2018 - 2019 - 2 )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 实验学时:1.5h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425 实验时间:2019.4.9 14:30—16:00 报告目录 一、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实验I 1.实验名称:BJT放大器设计与测试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BJT管的基本放大特性。 2. 掌握BJT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 4. 掌握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增益)的测试方法。 5. 掌握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6. 掌握放大电路幅频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GDS1152A型数字示波器一台。 EE1641B1型函数发生器一台。

通用面包板一个。 1kΩ电阻;10mH电感;0.047μF电容若干。 四、实验原理:

3、测试方法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对直流电压的测量一般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时测出晶体管各管脚对地的电压。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晶体管毫伏表或者示波器直接测量输出、输入电压,由 Av=vo/vi 即可得到。(3)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入端口串入一个取样电阻R,用两次电压法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 (4)放大器输出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出端口选择一个合适的负载电阻RL,用两次电压法分别测量空载与接上负载时的输出电压,计算输出电阻Ro。 (5)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试 用点频法测试法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并求出带宽。 五、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2)电压增益测试 (3)输入电阻测试 (4)输出电阻测试 (5)幅频特性测试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令VCC=+12V,用万用表测量VE、VB、VC,计算VBE、IEQ、VCE,数据记入表格中。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函数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波信号作为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设置信号频率 f =1kHz,(有效值)Ui=5mV,测量U0 ,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增益)Av。数据填入表中,定量描绘输出波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