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中英文简介

合集下载

黑龙江垦区简介

黑龙江垦区简介

黑龙江垦区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党派遣大批干部北上,会同当地政府,自1947年起,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950年成立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建二师和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先后来到北大荒,1956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1963年两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垦总局,使国营农场的数量、规模都有很大发展。

而此时垦区中、西部的农场仍归属黑龙江省农垦厅。

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将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省农垦厅所属部分农场组成6个师69个团。

1972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并收回下放的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

1976年兵团撤消,与省农场管理局合并,组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

1997年改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中央直属的三大垦区之一,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5万亩。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下辖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583个管理区。

有1195个农林牧渔业单位,1261个工商运建服及其他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8个。

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

现有总资产400多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总人口166.8万人,从业人员91.7万人。

垦区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

五十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入到垦区的开发建设中。

垦区自开发建设之日起,就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己任,历经60余载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252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667亿公斤。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即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提高到1995年的50亿公斤;到2005年突破100亿公斤;2009年,垦区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50亿公斤新台阶,可以保障全国1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

头雁-黑龙江农业科学院

头雁-黑龙江农业科学院

附件1一、团队名称生猪高效优质养殖技术研发团队二、头雁人才刘娣,二级研究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科技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

三、团队骨干1、李艳华: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第七届兽药评审专家库专家。

2、王希彪:东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黑龙江省养猪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3、魏国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

4、杨秀芹: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主要成员、农业部百名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

5、孙东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青年龙江学者、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省畜牧兽医行业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北大荒青年五四奖章。

6、张宝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研究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常务理事和秘书长、东北养猪研究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养猪研究会副理事长。

7、何鑫淼: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主要成员、农业部百名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农业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技术组成员,国家农业废弃物处理联盟理事,华夏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

8、王文涛: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主要成员、农业部百名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农业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技术组成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繁殖育种学分会理事。

9、冯艳忠: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主要成员、农业部百名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农业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技术组成员。

四、依托创新平台名称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五、依托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雄性民猪寒冷压力性状跨代遗传机制研究,31872980,59万元。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表的内容切 忌与图及文 字重复 , 图题 、 表题应附英文 。图应大小 性修改 。
语, 不应 出现 图表 、 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 缩略语 : 其 内
容为 目的 、 方法 、 结果和结论。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 内容相一致 。 期.
关键词 : 3~8个词 ,选词要规范 ,应尽 量从汉语主题词表 中选 2 . 5作者简介 取, 中英文关键词须一一对应。中图分类号 : 按中国图书分类法
的缩略词 、 首字母缩写 字符、 代 号等 , 也不能 将原形词 和缩略词 期刊文章 U 】 、 学位 论文【 D 】 、 报告 【 R 】 、 标准【 s 】 、 专 ̄ U I P I 。具体 编写顺 同时列出 : 一般不用副题名 , 中、 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 . 2 . 2 作者 : ①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姓前名 后 , 姓 氏字母首字母 大写 , 名 首字母大写 , 姓名均 不可缩写 ; ②多位 作者的 署名之 间 序如下 : 专著 、 论文集 、 学位论文 、 报告 : 【 序号】 主要 责任者 . 文 献题名 【 文献 类型标 识】 . 出版地 : 出版
如2 5—2 9 。文稿 中伴 随数据 出现 的计 量单位应 尽量用 符号表 示。小数点前或后若超 过 4位数( 含 4位 数) 书写时请从小数 点
2 - ] 要求 : 必须 符合本 刊宗 旨 , 学术 性强 、 理论水 平 高 、 反映 国 起向左或向右每 3 位空 1 / 4字距 , 如6 7 3 5 6 , O . 0 2 5 8 3 。 内、 国际高水 平的科学技术研究 成果结论 明确 、 数据可靠 、 逻辑 2 . 4 参考文献 严密 、 文 字精练 。
文章须附第一作者简介 , 书写标 准 : 姓名 ( 出生年 一 ) , 性别 , 职称 , 最终学历毕业 院校 , 现从事何 种工作 。

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

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

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附件1: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注:带*号的学术期刊为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1 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2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4 新华文摘*5 哲学研究*6 心理学报*7 社会学研究*8 政治学研究*9 法学研究*10 经济研究*11 管理世界*12 新闻与传播研究*13 中国图书馆学报*14 教育研究*15 体育科学*16 中国语文*17 外语教学与研究*18 外国文学评论*19 文学评论*20 历史研究*21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22 学术月刊23 马克思主义研究24 自然辩证法研究25 自然辩证法通讯26 心理科学27 世界宗教研究28 统计研究29 社会科学战线30 中国人口科学31 民族研究32 国际问题研究33 中共党史研究34 台湾研究35 中国法学36 中外法学37 政法论坛38 中国经济史研究39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40 经济学家41 世界经济42 世界经济与政治43 会计研究44 中国农村经济45 农业经济问题46 中国工业经济47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48 财贸经济49 金融研究50 国际贸易问题51 科学学研究52 科研管理53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54 中国出版55 大学图书馆学报57 档案学研究58 高等教育研究59 比较教育研究60 教育发展研究61 中国高教研究6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63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65 中国体育科技66 文献67 古汉语研究68 语言研究69 外国语70 中国翻译71 当代语言学(原为:国外语言学)72 现代外语73 外国文学74 外国文学研究75 文艺研究76 文学遗产77 文艺理论研究7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9 美术研究80 美术史论81 中国音乐学82 史学理论研究83 中国史研究84 近代史研究85 世界历史87 文史(中华书局)88 敦煌研究自然科学1 中国科学(A-E辑)(中、英文版)2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3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4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5 数学学报(中、英文版)6 数学年刊(A、B辑)7 应用数学学报8 计算数学(中、英文版)9 数学进展10 系统科学与数学11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12 数学物理学报13 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14 力学学报(中、英文版)15 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16 空气动力学学报17 航空学报18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英文版)19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20 光学学报21 半导体学报22 中国激光(中、英文版) 23 金属学报(中、英文版)24 声学学报25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英文版)2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英文版)27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28 无机材料学报(中、英文版)29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130 化学物理学报31 催化学报32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33 物理化学学报34 分析化学35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36 无机化学学报37 有机化学38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39 中国稀土学报40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41 硅酸盐学报42 天文学报43 岩石学报44 空间科学学报45 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46 地震学报47 气象学报48 大气科学49 地球化学50 地质科学51 地质学报(中、英文版) 52 矿物学报53 海洋学报54 海洋与湖沼55 经济地理56 地理学报57 遥感学报58 生理学报59 遗传学报60 动物学报61 植物学报(中、英文版)62 生物物理学报6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64 微生物学报65 实验生物学报66 细胞生物学杂志67 生态学报68 古生物学报69 植物分类学报70 动物学研究71 兽类学报72 生物工程学报73 生物多样性74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75 遗传76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77 环境科学工学1 低温工程2 复合材料学报3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4 摩擦学学报5 计量学报6 传感技术学报7 煤炭学报(中、英文版)8 石油学报9 钢铁(中、英文版)1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11 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12 中国机械工程13 仪器仪表学报14 振动工程学报15 兵工学报16 工程热物理学报(中英文版)17 内燃机学报18 动力工程19 内燃机工程20 热力发电21 太阳能学报2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3 电力系统自动化24 电工技术学报25 电子学报(中、英文版)26 光子学报27 光电工程28 通信学报29 电子科学学刊(改名为:电子与信息学报)30 电信科学31 微波学报32 电路与系统学报33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34 自动化学报35 软件学报36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3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英文版)38 控制理论与应用39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4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41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43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4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45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中、英文版)46 燃料化学学报47 纺织学报48 中国食品学报49 建筑结构学报50 建筑学报51 岩土工程学报52 土木工程学报5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4 城市规划55 水利学报56 水力发电学报57 海洋工程58 测绘学报59 汽车工程60 中国公路学报61 中国环境科学62 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63 自然灾害学报6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英文版)65 宇航学报6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6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附件2:国内二级学术期刊名录1、人文、社会科学2、自然科学3、工学4、医学5、农学1、人文、社会科学1.1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6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学术交流10 江西社会科学1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2 江海学刊13 江汉论坛14 社会科学15 江苏社会科学16 社会科学辑刊17 学术研究18 世界知识1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1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4 甘肃社会科学25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 求是学刊28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9 南昌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2 思想战线33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34 北京社会科学35 天津社会科学36 浙江社会科学37 浙江学刊3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39 战略与管理40 探索与争鸣41 求索42 百年潮43 读书44 中州学刊45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46 学术界47 开放时代48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内的原生文献(即一次文献)1.2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类1 毛泽东思想研究2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3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4 教学与研究5 理论前沿1.3 哲学类1 哲学动态2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3 中国哲学史4 现代哲学5 心理学动态6 齐鲁学刊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8 周易研究9 道德与文明10 孔子研究11 人文杂志12 心理发展与教育13 应用心理学14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 心理学探新1.4 宗教类1 宗教学研究2 法音3 中国宗教4 中国道教5 中国穆斯林6 中国天主教7 天风8 世界宗教文化9 当代宗教研究1.5 统计学类1 中国统计2 统计与决策3 数理统计与管理4 上海统计5 浙江统计1.6 民族学类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世界民族4 贵州民族研究5 西北民族研究6 黑龙江民族丛刊7 回族研究8 民族论坛9 云南社会科学10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1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中国藏学14 西域研究15 西藏研究16 满族研究1.7 政治学类1 社会主义研究32 学习与探索3 国外社会科学4 科学社会主义5 国外理论动态6 现代国际关系7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8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9 当代世界10 东欧中亚研究11 当代亚太12 欧洲13 外交学院学报14 法国研究15 日本学刊16 西亚非洲17 美国研究18 拉丁美洲研究19 东南亚研究20 南亚研究21 党建研究22 探索23 求是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5 理论学刊26 理论与改革27 和平与发展28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9 理论导刊30 党政论坛31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32 特区理论与实践33 党的文献34 台湾研究集刊35 中国机构36 青年研究37 当代青年研究38 妇女研究论丛39 工会理论与实践40 党建41 当代思潮42 新视野43 理论探讨44 社会科学研究1.8 社会学类1 中国社会工作(改名:中国社会导刊)2 中国社会保险(改名:中国社会保障)3 社会4 人口研究5 人口与经济6 人口学刊7 人口与计划生育8 中国人才9 人才开发10 人才1.9 法学类1 法学评论2 法律科学3 比较法研究4 法学家5 知识产权6 现代法学7 法学8 政治与法律9 法商研究10 公安大学学报11 犯罪与改造研究12 著作权13 人民检察14 人民司法15 行政法学研究16 中国监狱学刊1.10 综合性经济类1 经济学动态2 经济评论3 当代经济研究4 宏观经济研究5 特区经济6 经济体制改革7 经济问题探索8 经济纵横9 上海经济研究10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1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2 南开经济研究13 经济科学14 江苏经济探讨15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6 南方经济17 浙江经济18 中国劳动科学19 港澳经济21 中国国情国力22 当代经济科学23 生产力研究24 经济与信息25 改革与战略26 中国房地产27 城市发展研究28 北方经济29 中国物资流通30 中国经济问题31 经济经纬32 中国流通经济33 经济论坛34 中国技术经济科学1.11 世界经济类1 世界经济研究2 东北亚论坛3 现代日本经济4 亚太经济5 国际经济合作6 世界经济文汇7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8 国际经济评论9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12 农业经济类1 农业经济2 中国农垦经济3 农场经济管理4 经济问题6 农村经济7 农村经济导刊8 江苏农村经济9 中国农村观察10 江西农业经济11 世界农业12 南方农村13 乡镇经济14 生态经济15 农业技术经济16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7 渔业经济研究18 中国土地科学1.13 工业经济类1 煤炭经济研究2 企业经济43 现代企业导刊4 上海企业5 建筑经济6 企业活力7 改革8 经济与管理研究9 工业技术经济10 集团经济研究11 经营与管理12 邮电企业管理13 中国轻工业经济1.14 贸易经济类1 商业经济研究2 商业经济与管理3 价格理论与实践4 国际经贸探索5 国际贸易6 中国物价7 中国经贸导刊8 北京商学院学报9 价格月刊10 对外经贸实务11 商业研究12 财贸研究13 财金贸易14 国际商务15 商场现代化16 商业经济文荟17 国际商务研究1.15 会计类1 上海会计2 财会研究3 中国审计4 财务与会计5 中国农业会计6 广西会计7 财会通讯8 四川会计9 财会月刊10 审计与经济研究11 教育财会研究12 审计理论与实践13 审计研究14 中国资产评估15 预算管理与会计(原名:预算会计)1.16 财政类1 财政研究2 税务与经济3 财经问题研究4 湖北财政研究5 当代财经6 财经研究7 税务研究8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 财经科学10 上海财税11 税收与企业12 财经理论与实践13 财经论丛14 涉外税务15 中国财政16 中国税务1.17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1 金融理论与实践2 银行与企业3 金融管理科学(改名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 国际金融5 金融与经济6 国际金融研究7 中国投资8 中国投资管理9 农村金融研究10 广东金融11 保险理论与实践12 中国金融13 上海金融14 投资研究15 保险研究16 上海保险17 证券市场导报18 浙江金融19 中国保险1.18 管理学类(含科学学)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 中国科技论坛3 预测4 管理工程学报5 研究与发展管理6 管理现代化7 中外管理8 宏观经济管理9 南开管理评论10 中国软科学11 管理科学学报12 科学管理研究13 中外科技信息14 未来与发展15 外国经济与管理16 经济管理17 中国管理科学18 中国行政管理19 人类工效学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1 科技进步与对策22 软科学23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4 管理信息系统25 企业管理26 国有资产管理27 工业工程与管理28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9 现代营销1.19 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学1 编辑学报2 编辑学刊3 中国记者4 新闻战线5 中国图书评论6 新闻大学7 新闻与写作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9 新闻界10 新疆新闻界(改名为:当代传播)11 编辑之友12 出版发行研究13 国际广告14 大学出版15 国际新闻界16 现代传播17 新闻实践18 现代广告19 图书发行研究20 新闻记者1.20 图书馆学、情报学类1 图书情报工作2 图书馆杂志3 图书情报知识54 情报理论与实践5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6 情报资料工作7 图书馆8 图书馆论坛9 图书与情报1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1 情报科学12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3 图书馆建设14 情报杂志1.21 档案学类1 档案学通讯2 中国档案3 浙江档案4 档案与建设5 兰台世界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9 档案10 上海档案1.22 教育综合类1 教育评论2 教育理论与实践3 教育研究与实验4 外国教育研究5 教育与经济6 外国教育资料(改名:全球教育展望)7 中国教育学刊8 上海教育科研9 人民教育10 教育科学11 山东教育科研12 现代教育论丛13 教育探索14 课程、教材、教法1.23 学前教育类1 学前教育研究2 学前教育3 早期教育1.24 初等、中等教育类1 普教研究2 学科教育3 上海教育4 北京教育5 天津教育6 中小学管理7 班主任8 中学语文教学9 语文教学通讯10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1 物理教学12 化学教学13 历史教学14 思想政治课教学15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6 外国中小学教育1.25 高等教育类1 中国高等教育2 中国大学教学3 思想教育研究4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5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6 高等理科教育7 江苏高教8 高校理论战线9 高教探索1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 黑龙江高教研究12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3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4 高等农业教育15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26 其他教育类1 中国成人教育2 中国电化教育3 现代远距离教育4 教育与职业5 上海成人教育6 职业技术教育7 中国电大教育(改名:中国远程教育)8 电化教育研究9 农村成人教育10 中国特殊教育11 开放教育研究1.27 体育类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 体育与科学4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 体育学刊6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7 体育文史(改名:体育文体导刊)8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9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0 浙江体育科学11 中国学校体育1.28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1 语文建设2 修辞学习3 汉语学习4 民族语文5 语言与翻译6 方言7 语言教学与研究8 语文研究9 汉字文化10 世界汉语教学11 辞书研究12 语言文字应用13 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1.29 外国语类1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 外语学刊3 外语教学4 外语研究5 中国俄语教学6 日语学习与研究7 中国科技翻译8 外语与外语教学9 外语电化教学10 外语界11 上海科技翻译1.30 世界文学类1 国外文学2 世界文学3 当代外国文学4 译林5 俄罗斯文艺6 外国文学动态1.31 中国文学类理论:1 当代作家评论2 红楼梦学刊3 鲁迅研究月刊64 文艺争鸣5 新文学史料6 中国文学研究7 明清小说研究8 民族文学研究9 通俗文学评论10 文艺理论与批评11 名作欣赏12 小说评论13 当代文坛14 文学自由谈15 中国比较文学作品:1 收获2 十月3 当代4 人民文学5 上海文学6 北京文学7 大家8 中国作家9 中篇小说选刊10 小说月报11 解放军文艺12 钟山13 花城14 天涯15 诗刊16 散文17 青年文学18 作家19 清明20 民族文学21 儿童文学22 民间文学1.32 艺术类绘画、书法、摄影:1 新美术2 美术3 书法研究4 中国书法5 美术观察6 世界美术7 装饰8 民族艺术9 中国摄影音乐: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 音乐研究3 音乐艺术4 中国音乐5 人民音乐6 黄钟7 音乐创作舞蹈、戏剧:1 中国戏剧2 剧本3 戏剧艺术4 戏剧5 戏曲艺术6 中国京剧7 当代戏剧8 艺术百家9 舞蹈10 歌剧艺术研究电影、电视:1 电影艺术2 当代电影3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4 世界电影5 中国电视6 电影创作7 电影通讯8 电影文学9 当代电视10 电视研究11 电影新作12 中外军事影视1.33 历史类1 史学史研究2 文博3 清史研究10 民国档案11 当代中国史研究12 中国农史4 史学月刊5 中国史研究动态6 史林13 安徽史学14 文史哲15 中国文化研究7 史学集刊8 历史档案9 抗日战争研究16 文史知识17 军事史林1.34 文物考古类1 考古2 文物3 考古与文物4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5 江汉考古6 故宫博物院院刊7 中国典籍与文化8 敦煌学辑刊2、自然科学2.1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东南大学学报5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6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7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10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2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7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8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2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 中国科学基金24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6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7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28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 自然杂志30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31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32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 天津大学学报36 科技通报37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38 自然科学史研究39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1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2 数学类1 数学研究与评论2 数学杂志3 应用数学4 应用概率统计5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6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7 系统工程学报8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9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0 运筹学学报11 工程数学学报12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3 模糊系统与数学14 逼近论及其应用(英文版)2.3 力学类1 力学与实践2 应用力学学报3 计算力学学报4 力学进展5 实验力学6 爆炸与冲击7 振动与冲击8 工程力学9 力学季刊10 应用数学与力学2.4 物理学类1 物理2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3 人工晶体学报4 发光学报5 低温物理学7 物理学进展8 计算物理9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0 高压物理学报11 大学物理12 低温与超导13 量子光学学报14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5 强激光与粒子束16 物理实验17 噪声与振动控制2.5 化学类1 化学通报2 应用化学3 色谱4 化学研究与应用5 结构化学6 分析试验室7 化学试剂8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9 分子催化10 分析测试学报11 分析科学学报12 电化学2.6 天文学类1 天体物理学报2 云南天文台台刊3 天文学进展4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5 上海天文台年刊6 中国空间科学杂志2.7 测绘学类1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 测绘通报3 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4 地图5 测绘科技通讯2.8 地球物理学类1 中国地震2 地震3 地震研究4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5 地震地质6 西北地震学报7 水文2.9 大气科学(气象学)类1 高原气象2 气象3 应用气象学报4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5 热带气象学报6 气象科技7 气象科学8 中国农业气象2.10 地质学类1 地球科学2 地质论评3 沉积学报4 中国区域地质5 矿床地质6 现代地质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8 地质科技情报9 地学前缘10 第四纪研究11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2 地层学杂志13 矿物岩石14 高校地质学报1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6 地球学报17 地质与勘探18 岩石矿物学杂志19 地质地球化学20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1 石油实验地质2.11 海洋学类1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 海洋通报3 海洋科学4 热带海洋5 黄渤海海洋6 台湾海峡7 海洋预报8 海洋技术9 湖泊科学2.12 地理学类1 地理研究2 地理科学3 资源科学4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85 极地研究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7 人文地理8 中国沙漠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0 干旱区地理11 干旱区研究12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3 冰川冻土14 城市问题15 旅游学刊16 地理科学进展17 地域研究与开发2.13 生物科学类1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 云南植物研究3 植物生理学通讯4 生物学通报5 植物研究6 武汉植物学研究7 动物学杂志8 昆虫分类学报9 动物分类学报10 木本植物研究11 人类学学报12 微生物学通报13 广西植物14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5 细胞研究(英文版)16 微体古生物学报17 古脊椎动物学报18 生态学杂志19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 生态农业研究21 激光生物学报22 生命科学3、工学3.1 一般工业技术1 真空2 机械工程材料3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4 新型碳材料5 影视技术6 影像科学与实践7 制冷学报8 应用声学9 材料工程10 高技术通讯11 应用科学学报12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3 材料导报14 材料科学与工程15 功能材料16 包装工程17 材料科学与工艺18 工程图学学报19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 振动测试与诊断21 深冷技术22 照相机3.2 矿业工程类1 金属矿山2 煤炭科学技术3 非金属矿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6 煤矿安全7 煤矿设计8 中国矿业9 煤矿机械10 煤田地质与勘探11 物探与化探12 中国煤炭13 爆破器材14 煤矿机电15 建井技术16 煤矿自动化17 化工矿物与加工18 矿冶工程19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1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2 岩矿测试23 爆破24 测井技术3.3 石油、天然气工业类1 石油炼制与化工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 炼油设计4 天然气工业5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工业6 油气储运7 石油钻采工艺8 油田化学10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2 石油工程建设13 石油矿场机械14 钻井液与完井液15 石油勘探与开发16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7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8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 石油物探20 石油化工自动化3.4 冶金工业类1 冶金自动化2 铁合金3 耐火材料4 炼铁5 冶金分析6 有色金属7 钢铁研究学报8 烧结球团9 化工冶金10 稀土11 炼钢12 贵金属13 冶金能源14 特殊钢15 钢铁钒钛16 轻金属17 稀有金属18 粉末冶金技术19 现代铸铁3.5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机械,仪表工业类1 金属热处理2 轴承3 铸造4 模具工业5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6 工具技术7 热加工工艺98 锻压技术9 起重运输机械10 机械设计11 工程机械12 光学精密工程13 机械传动14 轻合金加工技术15 电测与仪表16 润滑与密封17 铸造技术18 锻压机械19 机械制造20 制造技术与机床21 自动化仪表22 机械工艺师23 新技术新工艺24 风机技术25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6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7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8 水泵技术29 机械设计与研究30 流体机械31 电加工32 机床与液压33 液压与气动34 表面技术35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36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37 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安)38 金属热处理学报39 焊接学报40 材料保护41 机械强度42 塑性工程学报43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44 光学仪器45 机电工程46 工程设计学报(原名:工程设计) 3.6 武器工业类1 弹道学报2 弹箭与制导学报3 火炸药学报4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5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6 火工品7 探测与控制学报8 火力与指挥控制9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粮油加工学》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粮油加工学》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 双向选择” 在全校跨院系、 跨学科 、 跨专业招收 2~ O O 3 名本科生开展 “ 真刀真枪”的项 目 究 研 9 1 ] 252创新项 目的来源。 . . 创新团队项 目的主要 来 自公司企业等委托的真实研发项 目或向国家 或学校有关部 门申请的创新 、创业基金项 目。

253 团 队组 织 结构 。 新 项 目组下 设 水 稻 加工 .. 创
问题和解决 问题、综合设计及创新等方面的能 以及 较 新 的 生产 实 践 视频 录 像 、 图表 、 片 信 息 谷物 食 品 安全 研 究 项 目组 、谷 物 副产 物 生 物 利 图 力; 主要 内容包括米制品 、 面制 品、 植物 蛋 白制 资料及时发布到校园网上 ,将课堂与生产实践 用等项 目组。 选拔核心“ 种子” 队员 5 名 , 作为 品、 植物油脂制品、 淀粉制品以及粮油加工副产 紧密结合 , 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 各项 目组负责人 , 最低层是预备队员 。 人才孵化 品综合利用等 , 实践性较强 , 与生产实际联系极 22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 。《 . 粮油加 工学 》 流程采用 “ 预备队员一二线队员一一线队员一 为紧密【 l 】 。 课程增设 了创新性实验和开放式实验 6 8 , 项 目组长一管理者 ”的递进方式来进行 。 —项 l《 粮油加工学》 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研究型实验 5 l 一 0项。实验选题严格 按照本专 25 团队成员创新活动的运 营。 .. 4 团队负责人全 长期 以来 , 由于受 到“ 重知识 创新、 轻技术 业的培养 目标 , 难度、 工作量适当 , 具有针对性 、 面负责项 目 划的实施、管理和相关 资源的统 计 创新 , 学历 、 能力 , 重 轻 重理论、 轻实践 ” 等传统 科学性 、 创新性 和先进性 的特点。 学生根据实验 筹安排 , 筹措落实项 目建设配套资金 , 报告建设 教学思想 的束缚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学 中存 内容和要求 , 阅中英文文献资料 , 《 查 自主拟定实 项 目 年度完成情况和年度经费预决算 ,安排接 在一种模式化倾向— —统一的教学大纲 、统一 验方案 , 并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讨论 以及撰写实 受学校对项 目执行情 况的检查 、评估 和验 收。 的学制、 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统一的实验 和 验报告。指导教师帮助完善学生 自主设计的实 255创新项 目的管理与验收。基金按照“ .. 培养 实习程序 以及统一 的教学评价方式等 , 使专业 验方案 , 并结合开题 和中期考核 、 不定期抽查 的 能力 、 鼓励创新 、 突出重点 、 注重实效” 的原则选 人才培养凝固成某种 固定标 准化模式 ,压抑 和 形 式 严 格把 关 。 择项 目, 照“ 按 自由申请 、 导师推荐 、 择优资助 、 挫伤了学生的创造力 ,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 节, 社 23强化生产实践教学环节 。 . 建立“ 学 、 规范管理 、 产、 严格验收” 的要求管理项 目。项 目 验 会适应性较差p]因此 , - . 3 。 如何根据社会发展 和专 研” 联合体 , 建立 了专业对 口、 互惠互利 的集多 收时 , 研究者应提供相应的研究成果 , 例如 : 项 业建设需要 , “ 变 模式化教学 ” 模块化设计 ” 种先进生产工艺于一体的实践基地。现 已与完 目总结 、 为“ , 科研论文 、 国家专利、 产品鉴定报告 、 获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从根本上改变学 达 山牡 丹 江 分 公 司 、 龙 江九 三 油脂 有 限 公 司 、 奖 情 况 、 果 转 化 等 。25 黑 成 .. 新 团 队的 激 励 机 6创 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状况 ,是食 品科学与工 大庆嵩天淀粉有限公司、黑龙江北大荒马铃薯 制。 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取得成果 的学生 。 对 程 专 业 实践 教 学 面 临 的一 个 新 问题 。 产 业 集 团 、 大 荒 麦业 集 团 、 北 北大 荒 米 业 集 团 等 学校给予一定 的创新学分 ,并可申请替代相关 2构建创新 型高素质人 才培养的实践教 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 了稳固的联系 ,为学生 的课程设计或实践性环节 , 免修某些课程 ; 对获 学新体 系 进行教学实践和实习提供了 良好 的环境。 得省部级及 以上科技论文竞赛一 、 、 二 三等奖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 品学 院《 粮油/ - JT  ̄" 2 利用食品 中试车间强化本科生生产实 特别是取得重大成果如申请专利、成果转化效 . 4 学》 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是 : 践能力。我院 自行设计建立了一个适 于食 品科 益 可观 、 以 文章被 E 、C 检 索的学生 , lS I 除物质奖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以培养社会认可、 富有创造 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实 习( ) 实践 的食 品加工 励外 , 可在奖学金评定、 优秀生选拔、 学分折算 力、适应时代发展以及服务于社会 主义经济建 综合中试车间 , 具有 一机多组、 一机多用 ; 工艺 以及免试研究生和就业推荐 中获得优先权 。对 设 和国民生活 的应用 型专业技术人 才为 目标 , 配套 、 流程完整 ; 项课程 实验 、 可单 也可专业实 在国家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 品竞赛中获得名次 以学科建设 为主线 ,以科技创新平 台、科研基 习 ; 可全面开展设 计性、 综合性及 开放性实 验; 的学生也给予由校长亲 自签发的“ 通令嘉奖” 。 地、 重点实验室 以及协作企事业�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中英文)619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中英文)619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简介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于2002年12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依托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农垦科学院和石河子大学,上级主管部门为新疆兵团科技局,2006年8月中心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成绩优秀。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组建以来,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心有机整合和汇集了依托单位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力量,形成了具备机械制造、塑料工艺、自动化控制、农田水利、农学、市场营销等十几个专业结构的人才队伍,现有固定人员125人,客座专家36人。

在产业化能力建设方面,中心充分依托新疆天业上市公司的产业化开发优势,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国外节水灌溉技术设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灌溉装备和产品。

在节水设备及产品的总体研发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大流量压力补偿式滴灌产品开发和节水灌溉应用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组建期间建成了世界上规模较大、产品质量一流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年生产规模可供600万亩滴灌器材需求;形成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节水灌溉生产装备开发与中试基地网络,为节水灌溉产业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工程化能力建设方面,中心膜下滴灌技术体系从西北干旱区的应用实际出发,巧妙综合地膜和滴灌的优势,实现了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使以色列的“贵族农业”节水技术平民化,从温室走向了大田;中心组建以来,累计推广辐射滴灌面积达1500多万亩,实现节水65亿m3以上;形成了从节水技术咨询、规划设计、设备供应、施工组织、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及作物配套栽培技术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全程全方位服务;由中心承担完成西部干旱地区节水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在国内18个基地建设评比中排名第一。

组建以来,中心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以新疆为节水灌溉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分别又在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和广西等省建立各类示范基地12个,辐射推广全国20多个省市,除大田棉花、番茄外,节水技术还推广应用到玉米、辣椒、甘蔗、烟草、大豆、马铃薯等30多种作物;实现了中国节水灌溉技术首次大规模成功输出国外,已推广应用到塔吉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7个国家,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57万亩。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SYBR_GreenΙ_实时荧光定量PCR_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SYBR_GreenΙ_实时荧光定量PCR_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简报·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摘 要:为了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 )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IBRV 基因组gD 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105 bp ,将其克隆至pMD18-T 载体,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MD-gD-IBRV ,优化反应体系后,建立了快速检测IBRV 的SYBR Green I 荧光定量PCR 方法。

该方法特异性较强,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牛冠状病毒(BCoV )、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 )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敏感性高,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达4.8×100 copies/μL ,高于常规PCR 方法;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该方法检测的样本阳性率高于常规PCR 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牛场送检的106份临床样品,结果显示IBRV 的阳性率为36.7%,常规 PCR 检测方法检测显示阳性率为33.0%,二者符合率为96.2%,表明该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样品检测。

本研究建立的IBRV 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快速高效,对于IBRV 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方法;gD 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中图分类号:S852.65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6-0140-06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the SYBR Green I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I nfectious BovineRhinotracheitis VirusWANG Qianying 1, YANG Sen 1, LIU Kexin 1, WANG Chao 2, SUN Feiyan 1, ZHANG Shuqin 1(1. Institute of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chun 130112, China; 2. Heilongjiang Journal P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China)收稿日期:2021-08-31基金项目:吉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0202058N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2093);基本科研业务费(1610342018004)作者简介:王倩颖,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通信作者:张淑琴,E-mail:***********************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SYBR Green Ι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王倩颖1,杨 森1,刘可欣1,王 超2,孙飞雁1,张淑琴1(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长春130112;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农业科技杂志社,哈尔滨150086)2023,31(6):140-145Abstract: To develop a rapid and quantitative assay for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in this study, specifi c amplifi cation prim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rved region of gD sequence of IBRV genome and an amplifi ed target fragment of 105 bp in length was ligated into pMD18-T vector ton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standard pMD-gD-IBRV . Subsequently, the SYBR Green I real-time fl 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was optimized for its reaction parameters and read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IBRV . The assay was highly specifi c and had no cross reaction with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 Bovine coronavirus (BCoV), Bovine parainfl uenza virus type 3 (BPIV3) and 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 The assay also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with a minimum detection limit of 4.8×100 copies/μL fo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standard, which was 10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PCR method. The coeffi cients of variation between intra assay and inter assay were less than 2%, indicating that the method· 141 ·王倩颖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SYBR GreenΙ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第31卷第6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 n f e c t i o u s b o v i n e rhinotracheitis, 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牛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呈现出热性、急性、接触性的特点,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鼻炎、流鼻涕、呼吸困难、发热等,易造成鼻腔及气管上纤毛及粘膜的损伤,严重时可感染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进而削弱呼吸道的防御机制[1]。

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译写规范化研究

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译写规范化研究

公共标识语(public signs )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公共区域张贴的各种提示性信息。

如,交通标志、位置标识、介绍说明、告示、警示语等。

公共标识语通常短小精炼、言简意赅,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不可否认,当前城市的公共标识语翻译还存在很多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对存在问题进行解决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1]一、城市公共标识语的分类和功能1.城市公共标识的分类。

公共场所标识分为很多种,主要有:公共场所常用标识、交通标识、商用标识等等。

公共场所常用标识,比如,Toilet (洗手间),No Smoking (禁止吸烟),Do not Exit (出口),Keep Quiet (保持安静),No Admittance (禁止入内),Keep Door Closed(随手关门),Fire Hydrant (消防栓),Fire Extinguisher (灭火器),No Visitors (游客止步);交通标识,比如,No Parking (禁止停车),Speed Limit 20(限速每小时20英里),Dead End (此路不通),Departures(出发),Check-in (登机办理柜台),of Honking (禁止鸣喇叭),No U-turn (禁止掉头),Use Crosswalk (使用穿越道);商用标识,比如,McDonald ’s (麦当劳),Grand Sale/Bargain Sale (大甩卖),Cashier (收款台)等。

2.城市公共标识的功能。

从功能上看,这些标识语可以分为指示性标识语、提示性标识语、限制性标识语、强制性标识语。

指示性标识语,是向公众提供某种相关信息或指南,如,问·文化学研究·[收稿日期]2021-02-02[基金项目]2020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译写规范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10223099[作者简介]于丽雯(2000-),女,山东烟台人,大学本科在读,主要从事英语语言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牢记神圣使命,高举创新旗帜,为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已成为拥有作物、水稻、工程、畜牧兽医、特产、科技情报、农畜产品综合利用、电子、测试化验、农机鉴定、经济、植保等 12 所、站、中心,2大科技产业、3个高新企业,2个实验农场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机构。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主要承担国家、省部、农垦总局下达的农业科技项目研发、示范、推广任务。

同时承担着国家“绿色农业北方研究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定点监测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干燥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二站,省农垦总局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站、牧业机械设备检测中心、环境监测站,省农垦总局生产力促进中心、畜牧兽医总站等多项职能。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水稻所已分别建成国家级玉米种质资源库以及旱作、水稻原种和原原种繁育基地。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以北大荒精神为支柱,以科技兴垦为使命,以创新求实为动力,努力培养精干高效的科技人员队伍,现已拥有科技人员327人。

著名水稻专家徐一戎先生研究创新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技术”为垦区、黑龙江省乃至北方寒地区域水稻生产做出了卓越贡献。

建院以来,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积极发挥推动垦区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科技领航作用。

先后承担了6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总局级科研、推广、转化和国际合作的课题与项目,研究领域涉及三十多个学科,包括农作物育种,工厂化农业、农业工程与有机质能源、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绿色农业与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等。

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140余个。

其中:水稻品种“空育131”被评定为黑龙江省优质米品种;垦稻 8-12号5个品种均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

目前种植面积已占垦区94%以上,占全省58%以上。

自主研发的高异黄酮含量的垦丰5号高产大豆品种的推广面积逐年增加。

目前,自育大豆品种每年在全省的推广面积已达到300万亩以上。

垦粘系列玉米品种已培育出垦粘 1-5号,现已推广到10多个省市;春油菜已培育垦油系列品种6个,在省内外推广50余万亩。

目前垦单5号玉米、垦鉴稻7号等5个品种已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制的专利产品-水稻快速播秧机作业效率达到了普通插秧机的1.6倍,降低亩成本5元;研发的“三龙”生物颗粒肥和液体肥分别达到平均亩增产8%以上、减施化肥45%和降低施肥成本30%的效果。

建院以来,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42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岗平地白浆土改良和现代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增产技术推广”获省重大科技效益奖;“北方寒区奶公犊牛快速育肥配套技术研究”等一批成果获省部、总局科技进步奖。

充分发挥上级授予的法定监督检验资格,积极改善科研条件,大力开展食品、饲料、土壤、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环保等监督服务项目,年检测化验数量达到2万余项次,完成农业部和农垦总局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标准20余项。

积极开展农业动力和作业机械、干燥设备、特种设备、新产品的试制认证,为垦区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农业信息服务手段由传统迈向现代化,建立起了覆盖全垦区的卫星遥感农情信息服务系统。

利用声像、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络等多种手段推广先进技术。

自主研发的家庭农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垦区推广了 788套,并正在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创建了院场(市、县)科技共建产研结合的新机制,运用新技术、新成果在二十多个科技共建单位建起了试验点、核心田和科技示范区,示范辐射面积近千万亩。

为保持持久创新能力,东方信通公司通过了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认证;农业机械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数百台水稻快速插秧机在垦区得到应用;在国内外粮食主产区设计建设了近百台套粮食处理工厂和种子加工厂,在垦区内外设计制造5套年产5000—10000吨的生物颗粒肥加工生产设备;速冻粘玉米年加工销售达到了500多万穗。

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承担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她必将带动三江平原地区产、学、研、旅游、观光一体化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佳木斯、哈尔滨两地院区的建成必将形成佳木斯院区以水稻、大豆、玉米及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等技术为核心,面向垦区东四局及三江平原的生产需要,建成辐射我省东部的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示范中心、科技产业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在哈尔滨院区构建以畜牧业养殖、农业信息化、经济作物、植物保护、农业工程技术为主的学科优势,形成垦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的崭新格局。

以科源种业、科源食品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集团的兴起、壮大必将加速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同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进一步敞开了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大门,愿与国内外的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开展科技攻关与项目合作;愿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开发推广产品;愿为各地新农村建设和绿色农业项目提供技术依托。

搏击时代大潮,勇当科技先锋,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必将牢记神圣使命,高举创新旗帜,传播科技火种,为黑龙江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Keep sacred mission in mind, hold aloft the banner of innovation, provide technical guarantee and intelligent support for modernizing agriculture in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s.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was established in 1979. It has become an integ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 that owned many subjects of 12 research departments of crop, rice, engineering,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special local produc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farm and livestock products, technological research of electronic computers, testing of farm and livestock products, appraisa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ash crops, plant protection, and 2 technique industries, and 3 high-tech enterprises,and 2 experimental farms through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hard work and pioneering spirit.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was mainly taken up research,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by nation, province and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he general bureau of land reclam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many function of national “northern research centre of green agriculture”, fixed-point testing and monitoring centre of Chinese green food development centre,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e products fixed-point testing institution, “food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re”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oybean and soybean products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re”, dr ying machinery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re, the second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s of province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products, the special equipment testing stations of general bureau of land reclam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imal husbandry machinery testing centr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provinc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promoting centre, animal and husbandry station.Institutes of crop and rice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have established national maize germplasm genebanks, breeding base of stock seed and breeder seed of dry crop and rice.The Beidahuang spirit is stanchion,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reclamation areas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mission, realistic and creative are driving forc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was trying to tra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topnotch efficiency, and owned 327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now. Excellent rice expert XU Yi-rong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rice production of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s, province and the north cold regions with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dry nursery thin planting”,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large scale, modernized and mechanization‟ in cold regions”, “the technological research ofgood-quality rice production in cold regions”,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leaves age diagnose and regulation in cold regions”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has played an active and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reclamation areas, and it has taken up successively more than 600 national level, provincial orministerial level, and general bureau level projects and tasks of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transf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ince establishing academy, areas of study involved over 30 subjects: crop breeding, industrialized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ergy of organic, bio-organic fertilizer, biological pesticide, green agriculture and security of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e products etc.140 new varieties of crops have been bred, one of them is “Kongyu No.131(Space Breeding No.131)” which has been assessed good-quality rice varie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5 of them, kendao No.8-12, attained national grade II standards for good-quality rice. Now planting areas have accounted for above 94% of reclamation areas, and above 58% of the province areas.?Kenfeng No.5, the variety of high isolfavone content and high yield soybean wa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nd its planting areas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Now the total popularization areas of self-bred soybean variety is up to over 3 million mu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per year.A series of Kennian corn varieties, Kennian No.1-5, that have been popularized over10 provinces and municipals, there have 6 spring rapeseed varieties, that have been popularized planting over 500 thousand mu. Now 5 varieties, including Kendan No.5 corn and Kenjiandao No.7 rice, have obtained the national new variety right.Rice rapid transplanter,patented product, developed b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its operation efficiency was up to 1.6 times than normal transplanter, and decreased the cost 5 yuan per mu. Sanlong granular bio-fertilizer and liquid bio-fertilizer can raise yield over 8%, reduce chemical fertilizer 45%, and decrease the cost 30%.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have won 242 hon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ze, “research on lessive improvement of slope and level lan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he three river plain (Sanjiang plain)”, national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has won second prize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prize;“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leaves age diagnose in cold regions” won first prize of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prize,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dry nursery thin planting and …large scale, modernized and mechanization‟ in cold regions” was granted provincial prize of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benefit;gratifying results, such as “research on matching technology of fast finishing for dairy bull calves in cold regions” won provincial or ministerial level, and general bureau? level prizes.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gally qualific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by higher authorities endowing, actively improved the conditions for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greatly developed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items of food, feed, soil, additive, residues of pesticides and veterinary dru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testing quantities were up to 20 thousands per year, achieved over 20 production standard of green and pollution-free products ministerial and general bureau levels.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provided a powerful technological guarantee for carrying out moder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in reclamation with actively developing trial produc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ower, machinery, drying? machinery equipment, special equipment and new products. The method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has bee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system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has established in all reclamation areas. Advanced technologies were popularized through sound image,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The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software of family far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as popularized 778 sets, and the software of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developing.The new mechanism of academy and farm(city or county) joint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was established, experiment sites, key field and demonstration distri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established with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results in over 20 joint developed farms(cities or counties), demonstrated areas were about 10 million mu.To keep sustainable innovation capability,Eastern Communication Company have certified software enterprise and products;some hundreds sets of rapid rice transplanter that produced b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high-tech enterprise were applied in reclamation areas, about 100 grain process station and seeds processing plant wer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i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at home and abroad;5 sets of biological granular fertilizer producing equipment that can produce 5000-10000 tons per year were designed and made inside and outside reclamation areas;quick-frozen waxy corn sales was up to over 5 million per year.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c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nstructed b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is steadily advancing, it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produce, education, research, tourism, sightseeing in three river plain.With the constructio n of? academy‟s two districts in Jiamusi and Harbin,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requirement of 4 eastern sub-bureaus of reclamation areas and three river plain, Jiamusi District will be constructed int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ent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centre with the technological core of rice, soybean, corn, and testing and monitor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service covering east par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Main subjects advantage of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ash crop, plant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will be set in Harbin District, and new pattern of moder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s will formed in reclamation area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es group, such as Keyuan seed industry and Keyuan food, are Rising and growing steadily, that will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and will generate remark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Toda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will further strengthen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share resources, expect to common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ckling and cooperation project with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ertiary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expect to common develop and extend production with agriculture high-tech enterprises, expect to provide technology for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green agriculture all over the country. Fighting with wind and waves in new era and undertak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ioneer.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will keep sacred mission in mind, hold aloft the banner of innovation, sprea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indling, and struggle for first realiz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s.?? (translated by SONG Wei-hong,proofred by LIN Gui-zhong)农业英语词汇land,soil 土壤arable land, tilled land 耕地dry soil 旱田fertile soil 沃土,肥沃的土壤humus 腐殖质irrigable land 水浇地lean soil, poor soil 贫瘠土壤wasteland, barren land 荒地grass 草grassland 草地meadow 草甸prairie 大草原pasture land 牧场to lie fallow 休闲fallow 休闲地stubble, stubble field 亩茬地straw, hay 稿杆rural population 农村人口rural exodus 农村迁徙land reform, agrarian reform 土地改革mechanization of farming 农业机械化mechanized farming 机械化耕作farm 农场cattle farm 奶牛场ranch 大农场,牧场hacienda 庄园holding 田产plot, parcel, lot 地块cooperative farm 合作农场collective farm 集体农场country, countryside 农村countryman 农民,农夫countrywoman 农民,农妇agronomist 农学家latifundium, large landed estate 大农场主farmer 农户producer 农业工人settle 佃户landowner 地主,土地拥有者absentee landlord 外居地主smallholder, small farmer 小农rancher 牧场主tenant farmer, leaseholder 土地租用人sharecropper 佃农ploughman 农夫,犁田者farm labourers 农场工人,农业工人(美作:farm laborers) farm hand 农场短工cattle farmer 牧场工人cowherd, cowboy 牛仔shepherd 牧人fruit grower 果农vinegrower 葡萄栽植者vintager 采葡萄者farming, husbandry 农业animal husbandry, animal breeding 畜牧业dairy farming 乳品业,乳牛业horticulture 园艺market gardening 商品蔬菜种植业fruit growing 果树栽培vinegrowing, viticulture 葡萄栽培olive growing 油橄榄栽培arboriculture 树艺学silviculture 造林学agricultural products, farm products 农产品foodstuffs 食品dairy produce, dairy products 乳制品dairy industry 乳品加工业crop year, farming year 农事年season 季节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market 农业市场livestock 牲畜cereals, grain 谷物coarse grain 谷粒barley大麦oats 燕麦millet粟,黍sorghum高粱bran麸,糠flour, meal 粗磨谷粉wheat 小麦spring wheat 春小麦maize 玉米(美作:corn)maize cob 玉米棒子(美作:corn cob)rice 稻buckwheat 荞麦tea 茶coffee 咖啡cocoa 可可树sugar cane 甘蔗sugar beet 糖用甜菜potato 马铃薯sweet potato 甘薯vegetables 蔬菜carrot 胡萝卜cassava, manioc木薯pulses, leguminous plants 豆类植物bean 菜豆pea 豌豆soya bean 大豆(美作:soybean)forage plants 饲料作物fodder grain 饲用谷物clover 三叶草cotton 棉,草棉flax 亚麻hemp 大麻sunflower 向日葵groundnut, peanut 落花生olive 油橄榄olive tree油橄榄树sesame 芝麻fruits 水果fruit tree 果树grapevine 葡萄藤grape 葡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