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抗生素应用原则
骨科临床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注意问题

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七、新大环内酯类特点
药物: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抗菌谱广,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良好作用,对非结核分支 杆菌有作用
药代特点:吸收良好,组织浓度高,半减期长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是胃肠道反应明显低
服药方便,每日一次
抗菌药物的分类
第一类 繁殖期杀菌剂 青霉素 第二类 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多粘 菌素 第三类 快效抑菌剂 四环素、大环内酯
类,氯霉素
第四类 慢效抑菌剂 磺胺类
联合用药结果 ★一+二→协同 ★一+三→拮抗 ★二+三→累加或协同 ★四+三→累加
抗生素疗效的依赖性
◆时间——青霉素类 ◆浓度——氨基糖苷类
第二代头孢菌素
特点:
对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似,对多数肠杆菌 科细菌有较好抗菌作用,对绿脓无活性 对酶较稳定 头孢呋辛等在CSF中达一定浓度 肾毒性轻 药物: 头孢呋辛(信立欣)、头孢替安、头孢孟多、 头孢西丁 适应证: 敏感菌所致呼吸、尿路、腹腔、中枢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
特 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二代弱, 征: 对G菌包括肠杆菌科中的耐药菌具强大 抗菌 作用,部分品种对绿脓杆菌作用良 好 对 ß -内酰胺酶稳定 脑脊液中达一定浓度 基本无肾毒性 药 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 物: 孢他啶 、头孢地嗪(高德)、头孢匹 胺(秦吡信)
肾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
++
5-7
5-7
减量
减量
ß-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Β 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
骨科抗生素应用原则

骨科抗生素应用原则骨科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应用原则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
抗生素在骨关节感染手术后的应用原则

抗生素在骨关节感染手术后的应用原则骨关节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学难题,常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而手术后的抗生素应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抗生素在骨关节感染手术后的应用原则进行探讨,以帮助临床医生实施相关治疗。
一、概述骨关节感染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关节感染的方法。
抗生素在手术后的应用旨在预防和治疗手术导致的感染。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骨关节感染手术后应用的重要原则。
首先,根据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确定感染病原体的药物敏感谱,以确保抗生素的选择是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例如,对于已知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可以选择其他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考虑联合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可能会更加有效。
例如,对于多药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联合使用具有不同机制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发展。
四、剂量和给药途径在骨关节感染手术后的抗生素应用中,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剂量过低可能导致药物浓度不足,无法有效杀灭感染病原体;而剂量过高可能增加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给药途径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使用便利性等因素。
五、治疗时长骨关节感染手术后抗生素治疗的时长应根据病情和临床经验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治疗时间为6至8周。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或慢性感染,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六、监测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定期的生化检查和细菌培养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发现并及时处理潜在的抗生素相关的副作用。
七、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骨关节感染手术后应用抗生素时,医生应始终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抗生素不是万能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导原则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过度使用。
骨科抗生素使用规范

骨科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
参考骨科诊疗规范,结合近年来医院《细菌耐药性统计分析》,及本科的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遵照有效,少用的原则,避免重复用药的现象。
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和静滴浓度及速度。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为了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的疗效,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
(2)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3)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4)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5)根据药敏试验,严格选药和用药途径。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建议:(1)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患者,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2)对发热原因不明,而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不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的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3)凡怀疑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包括血、尿、痰、脓性分泌物、咽拭子及各种体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
按照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结合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同时注意药品的来源及价格。
(4)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有严格的指证。
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必须根据药代动力学的特点、组织穿透能力和半衰期确定抗菌药物选择。
需要长期用药以二联为主,应达到协同相加疗效,防止和延缓耐药菌株形成。
(5)要避免外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菌药物。
(6)细菌性感染所致的发热,经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正常或主要症状消失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严重化脓性感染原则上症状彻底控制。
(7)一般情况不因预防目的使用抗菌药物。
骨科临床抗菌药物正确应用

治疗使用抗菌药 物方法
治疗伤口感染
联合用药指征
抗菌药物的更换
严格按量、按疗程 用药,不得随意更 换、频繁中断
病情危重或多细菌感染 一般以两种为宜。 对污染严重的伤口或可 疑厌氧菌感染者,须加用抗 厌氧菌药物治疗,如甲硝唑 等。
一般感染--连续应用 72小时 重度感染--连续应用 48小时。
停用抗菌药物时间
抗生素的经验应用
在病原菌未明时,早期进行经验性抗 感染治疗非常重要,应选用广谱杀菌剂。 严重感染采用联合用药。根据临床资料 判断可能的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指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有哪些?
序号
1 2
类别
头孢类 碳青霉烯类
名称
三代:头孢匹胺 四代: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细菌产生耐药性; 发生二重感染; 过敏反应; 感染不能有效控制 反而加重。 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 于抗生素滥用。
最强未必最好, 适宜才是真好!
谢谢!
治疗伤口感染:抗菌药物一般用至体温正 常、症状消退后72h-96h.
治疗急性骨髓炎:抗菌药物一般用至体 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周。
治疗慢性骨髓炎:用敏感抗菌药物3周,后 改用口服抗菌药物3周。
使用抗菌药物注意
老年人抗菌药物使用 量:正常成人用量的 2/3—1/2。 肝肾功能不好的患 者: 根据具体药物对 肝肾的毒性,绝对不用、 减量用或正常使用。
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内 容 术前0.5h给药或麻醉开始给药(开放伤口立即用抗菌药物)。 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术中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 静脉给药。20-30分钟滴完。 抗菌药物有效覆盖时间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Ⅰ、 Ⅱ类切口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迟到48h 手术时间<2h的清洁手术,只术前用药一次,Ⅲ类切口可根据情 况应用3-7天。 取内置物和未放内置物的中小手术Ⅰ类切口,则不用抗生素。
骨科抗生素使用

预防用药
1 、无内植物的手术预防பைடு நூலகம்药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2: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 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 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 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 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4: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 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 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 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 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感染性疾病的用药
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 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 试验的结果而定。留取标本送细菌 培养,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1 骨、关节感染
包括骨髓炎和关节炎。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 葡菌;少数为其他细菌,如1岁以上小儿亦可由化脓性 链球菌引起,老年患者可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长期留 置导尿管的患者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
感染治疗疗程:
轻、中度感染 单剂治疗5~7日
重度感染
单剂治疗7~14日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1: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03
二重感染
04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导致菌群失 调,引发二重感染。防治措施包 括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用药 剂量和疗程,同时加强口腔卫生 护理。
抗菌药物后效应
指抗菌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降至最 低抑菌浓度以下时,仍能抑制细 菌的生长繁殖。防治措施包括根 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原理合理 选用抗菌药物,避免盲目超剂量 或长疗程用药。
骨折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骨折感染的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 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治疗 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
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对于骨折感染,全身应用抗菌药 物是必要的,同时应结合局部治 疗,如手术清创、冲洗等,以彻
底清除感染源。
预防骨折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也 是重要的,特别是在手术前后, 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
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培训教育
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的培训和讲座,提高医生对抗 菌药物的认识和合理使用意识。
临床实践指导
医院应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实践指南, 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合理 地使用抗菌药物。
案例分析
医院应收集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典 型案例,组织医生进行案例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生的判断力 和处理能力。
慢性感染
考虑感染的长期性和病原体可能存在 的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注重药 物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
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选择给药方案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应采用较高的给药剂量和较短的给药间隔,以提高血药浓度 ,快速控制感染。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应延长给药时间,保证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有效浓度维持时间 较长。
05
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与监管
骨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实施措施

骨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实施措施根据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定,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骨科抗生素使用管理措施:一、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1、不定期统计分析本科室的抗感染药物使用率、用量,随时掌握任何异常使用情况;2、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微生物科(室)每季度公布本院及某些重点科室(如ICU、血液科、呼吸科等)常见致病细菌及耐药情况,提出骨科临床经验用药方案。
3、门诊处方抗感染药以单用为主,以不超过三天量为原则,最多不超过7日(抗结核药物除外)。
严格控制多药联用,多药联用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并说明情况。
4、对使用、更改、停用抗感染药物均要求在病历上有详细的分析记录。
5、提倡使用或更改抗感染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做到有样必采,送检率必须达到60%以上。
对有样不采者应制订相应处罚措施。
6、抗感染药物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
二、抗感染药物的分线标准1、第一线药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抗感染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如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甲硝唑、氧氟沙星等。
2、第二线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应控制使用。
3、第三线药物:疗效好、价格昂贵或新研制上市的抗感染药物,例如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噁唑烷酮类等,应严格控制使用。
三、抗感染药物分线使用管理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药物治疗时,有药敏结果证实;若无,应由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等相关专业科室医生的会诊记录。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医师、医疗组组长、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
3、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线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严重的骨关节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③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关节置换术后;④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⑤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⑥开放性骨折或合并神经肌腱损伤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抗生素应用原则
抗生素应用原则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
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