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

合集下载

中医调理亚健康的常用方法

中医调理亚健康的常用方法

中医调理亚健康的常用方法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亚健康状态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时常感到疲劳、失眠多梦、情绪波动大、免疫力下降等,这些都是亚健康的表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调理亚健康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所致。

因此,调理亚健康需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亚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的人,可能会使用四物汤、归脾汤等方剂来补充气血;对于肝郁气滞的人,则可能会使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来疏肝理气。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亚健康的常用方法。

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比如,对于失眠的人,可以针刺神门、内关等穴位;对于肩颈疼痛的人,可以艾灸大椎、肩井等穴位。

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但同样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

推拿按摩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医调理方法。

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体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肌肉紧张等作用。

工作劳累后,去做一次推拿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的疲劳和不适。

对于经常久坐的人来说,定期进行腰部和颈部的按摩,可以预防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发生。

中医食疗在亚健康调理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许多食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比如,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红枣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合理选择食物进行调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食疗调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亚健康调理如何通过中药调理缓解身体不适

亚健康调理如何通过中药调理缓解身体不适

亚健康调理如何通过中药调理缓解身体不适亚健康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人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一种“气”与“血”不足的情况,因此,通过中药调理可以缓解身体不适,恢复身体健康。

一、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亚健康是指身体功能状态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表现为精神不振、疲劳、睡眠不安、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身体症状。

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生活习惯不健康等。

二、中医药调理亚健康的重要性中医药调理亚健康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注重调理整体,强调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中药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能够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不损害身体健康。

三、中药调理亚健康的常用方法1. 理气活血:亚健康状态常伴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中药如陈皮、香附、益母草等,通过活血化瘀、理气调中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运行,提升身体的机能。

2. 补气养血:亚健康患者常出现气虚、血虚的情况。

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等,可以补充气血,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加体力和精力。

3. 调理内分泌:亚健康状态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中药如人参、熟地黄、女贞子等,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荷尔蒙的平衡,改善亚健康症状。

4. 调和脾胃:亚健康状态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中药如神曲、山楂、白术等,可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工作。

5. 护肝养肾:亚健康状态中肝肾功能受损较为常见。

中药如枸杞子、菊花、山药等,可以护肝养肾,加强肝肾功能,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四、中药调理方法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调理:选择中药调理亚健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2. 持之以恒:中药调理亚健康需要时间,不能期望一朝一夕见效。

坚持调理、适度运动、合理饮食为基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 避免过量使用:中药调理亚健康应避免过量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不适反应。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题记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意思是指最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作前就把它制止住了。

这种“上医”即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注重事先,注重平时保健养生,并且要求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后悔莫及。

所以,这里的“未病”既包括心身、躯体疾患,又包括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还包括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它们均属于亚健康状态或潜伏期状态,也可称为隐性健康状态。

比如感冒、胃肠炎、结膜炎、痤疮等皮肤小恙都算是“亚健康状态”,但一旦加重便成了真正的疾病。

因此,预防“上医”显得尤其重要。

其实每个人的身边就蕴藏着很多天然的良药,可我们却往往忽视掉他们。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普遍。

据研究表明,每10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80个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算来我国至少有1.5亿个潜在的“病人”,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资料表明,20岁~40岁是人生最佳阶段,由于工作、家庭压力大,长期睡眠不足,抽烟喝酒,使免疫系统降低,增加了癌症的发病率。

因此,只有远离烟草,减少危害。

所以,无论从自己还是社会角度看,健康投资都非常值得!另外一方面,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关键。

“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等是中医学中形象的描述,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当一些疾病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积极干预,否则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

用西医的观点来解释,也许不太适合,但按照中医学说,也确有几分道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预防才能避免急性变慢性,让其走向更好更美丽的彼岸。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节奏快,生存竞争激烈,为工作、子女操劳过度,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引起精神疲乏,进而产生亚健康状况。

再加上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加上情绪不稳定,熬夜等问题,使得体质下降,抵抗力弱,都给现代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亚健康是指身体各系统功能出现轻度异常,但尚未达到疾病状态的一种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在亚健康的调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疲劳、失眠、精神不佳、记忆力下降等。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调理,主要依靠中药的药性与针灸、推拿等疗法的辅助作用。

在中医药调理亚健康状态中,中药的运用是关键。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处方。

常用的中药有养心安神的党参、黄芪,益气补血的当归、熟地黄,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等。

这些中药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身体的功能,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

除了中药的应用,针灸和推拿也是中医药调理亚健康的常用手段。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以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推拿则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舒缓肌肉的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这些疗法在长期接受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除了中药、针灸和推拿,中医药调理亚健康还包括饮食调理。

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即中药与饮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中医师会根据个体情况和不同的症状,推荐患者采用相应的饮食疗法。

比如,对于消化不良的亚健康患者,建议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粥、山药等。

对于失眠的亚健康患者,建议晚上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缓解亚健康状况,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总之,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中药的应用、针灸和推拿疗法的辅助以及饮食的调理,能够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然而,应该明确的是,中医药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体系,调理亚健康状态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时间。

因此,在求医治疗的同时,个体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达到调理亚健康的效果。

亚健康与中医药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改善健康

亚健康与中医药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改善健康

亚健康与中医药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改善健康近年来,亚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亚健康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药的调理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亚健康与中医药的关系,并探究中医药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来改善健康。

一、亚健康的概念与表现亚健康是指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中间状态,即不完全是健康状况,也没有达到疾病的程度。

亚健康人群常表现出疲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二、中医药对亚健康的认识中医药认为,亚健康是由人体机能失调而引起的,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阴阳失衡等有关。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察和辩证施治,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气血流通,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三、亚健康的中医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药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倡导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的不同,灵活调整饮食。

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应该多食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辣椒等,以暖身体;而体质偏热的人则要多食寒凉食物,如苦瓜、西瓜等,以清热解毒。

2. 草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中药的药性和疗效,可以调理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机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当归等,它们可以补气养血、温肾壮阳、滋阴补阳等,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作为中医调理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推拿局部的经络,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和调整脏腑功能。

常用的中医按摩手法有拨、捏、推、按等,可以缓解亚健康人群的疲劳和不适感。

四、中医调理对亚健康的益处中医调理对亚健康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中医调理能够调整整体的身心状态,缓解亚健康人群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中医调理可以增强亚健康人群的免疫力,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调理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亚健康人群的代谢功能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

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

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6 月开始,张同泰国药号的出名老中医们普遍有一种感觉,单位、个人的体检成果已经陆续告一段落,“体检后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拿着体检报告单找上了门。

几大类问题最让病人忧心:肿瘤问题、妇科问题、结节问题、亚健康问题。

看过病的人都有类似体会,疾病刻不容缓,但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又把自己挡在了门外,对病人来说,最抱负的就医模式无非就两种:有业内权威为自己下一种精确的医疗诊疗,同时又能享有到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6 月 24 日起,本报推出“张同泰国药号名老中医谈健康”系列报道,陆续邀请出名老中医为大家解读健康话题,为病人寻找好医生、探访好服务。

前三期分别邀请到了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主任医师沈汉澄专家细谈肿瘤防治,杭州市名中医王金生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严余明共同探讨妇科疾病的诊疗治疗,以及国家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王会仍以及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吴兰珠主任医师讲述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的防治与调理,深受读者好评。

今天第四期访谈中,我们将邀请张同泰国药号出名老中医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为大家解说亚健康问题。

商报记者李思婧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经常觉得浑身疲软没有力气,紧张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忐忑不安地参加体检,拿到报告单时发现各项指标一切正常,才长吁出一口气。

但看着没有任何异常的体检报告单,再瞧瞧自己的状态,却发现怎么也和“健康”二字相距甚远。

身体终究怎么了?出名老中医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说,其实这就是亚健康状态。

他的门诊中,气虚、血虚、湿气重等亚健康病人诸多。

有什么方法应对?金医师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并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所谓“欲病之病”,直观的说就是疾病的早期,或者叫“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的发展其实是可逆的,通过中医“治欲病”,能够协助亚健康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

胃口不好整天倦怠乏力你可能成了“湿人”胡琳(化名)是一家外企的白领,30 岁生日刚过很快,胡琳就感慨自己老了——没有食欲,稍微吃一点,胃里就有饱胀感;面色晦暗,舌苔厚腻;整天昏昏沉沉懒得动,胸口老有发闷的感觉……前几天,胡琳上网闲逛,忽然看到一条有关“如何判断自己身体与否有湿”的微博,里面列举了 7 大症状: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小肚子大;耳内湿(耳禅湿);阴部潮湿。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方法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方法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方法亚健康状态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生活习惯不健康、生活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的一种健康问题。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一种失衡状态,而中医疗法以调理平衡为核心,因此中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来改善亚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方法。

一、中医四诊法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可以观察到舌苔、面色、眼睛等外貌状况,从而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闻诊则可以通过闻气味判断病情;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病情症状和生活习惯;切诊则是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判断病情。

通过综合运用四诊法,中医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亚健康状况,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药调理中医通过中药来改善亚健康状态,其中包括了许多具有调理功效的中药材。

常用的有枸杞、当归、黄芪、白术等。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气的功效;当归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改善血液运行;黄芪则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白术可以健脾益气、调理肠胃功能。

中医通过合理配伍这些中药,可以起到修复亚健康状态的作用。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师通过对患者的脉搏和病情综合判断,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比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失眠问题,中医师可以选择在足三里、神门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帮助患者入睡。

四、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强调预防和保健,提倡个体化的养生方法。

例如,根据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和疾病症状,中医师可以制定相应的饮食、睡眠和运动计划。

比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体虚症状,中医师可能会建议患者多食用温补的食物,如红枣、姜汤等,同时也建议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提升机体的抵抗力。

五、中医心理疗法中医将身体和心理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在改善亚健康状态时,也注重调整人的心理状况。

中医师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并结合中医理论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例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情绪低落症状,中医师可能会给予患者一些中药调理,同时也会建议患者通过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

中药如何调理亚健康状态

中药如何调理亚健康状态

中药如何调理亚健康状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困扰。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却常常表现出疲劳、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而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调理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

现代生活中的压力过大、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的熬夜、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身体的平衡被打破,从而进入亚健康状态。

中药调理亚健康状态,注重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往往是由于体内的气血阴阳失衡所致。

因此,中药调理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判断出患者的具体体质和失衡的情况。

对于经常感到疲劳、气短、乏力的人群,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这时候,中药可以选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药物,如黄芪、当归、党参、熟地等。

黄芪能够补气升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当归则是补血的良药,具有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将这些药物合理搭配,熬制成汤药或者制成丸剂服用,可以有效地补充气血,改善疲劳状态。

如果是由于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导致的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可能是肝郁气滞的原因。

此时,可以选用柴胡、白芍、郁金、薄荷等中药进行调理。

柴胡疏肝解郁,和解表里;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这些药物能够疏解肝郁,使气血通畅,从而缓解焦虑和失眠等问题。

对于那些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往往是由于正气不足。

中药中的玉屏风散就是一个很好的调理方剂,它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

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解表。

三者合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卫气,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
6月开始,张同泰国药号的知名老中医们普遍有一个感觉,单位、个人的体检结果已经陆续告一段落,“体检后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拿着体检报告单找上了门。

几大类问题最让病人忧心:肿瘤问题、妇科问题、结节问题、亚健康问题。

看过病的人都有类似体会,疾病刻不容缓,但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又把自己挡在了门外,对病人来说,最理想的就医模式无非就两种:有业内权威为自己下一个精确的医疗诊断,同时又能享受到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6月24日起,本报推出“张同泰国药号名老中医谈健康”系列报道,陆续邀请知名老中医为大家解读健康话题,为病人寻找好医生、探访好服务。

前三期分别邀请到了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主任医师沈汉澄教授细谈肿瘤防治,杭州市名中医王金生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严余明共同探讨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国家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王会仍以及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吴兰珠主任医师讲述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的防治与调理,深受读者好评。

今天第四期访谈中,我们将邀请张同泰国药号知名老中医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为大家讲解亚健康问题。

商报记者李思婧
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经常觉得浑身疲软没有力气,担心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忐忑不安地参加体检,拿到报告单时发现各项指标一切正常,才长吁出一口气。

但看着没有任何异常的体检报告单,再瞧瞧自己的状态,却发现怎么也和“健康”二字相距甚远。

身体究竟怎么了?
知名老中医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说,其实这就是亚健康状态。

他的门诊中,气虚、血虚、湿气重等亚健康病人很多。

有什么办法应对?
金医师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并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所谓“欲病之病”,直观的说就是疾病的早期,或者叫“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的发展其实是可逆的,通过中医“治欲病”,可以帮助亚健康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

胃口不好整天倦怠乏力
你可能成了“湿人”
胡琳(化名)是一家外企的白领,30岁生日刚过不久,胡琳就感慨自己老了——没有食欲,稍微吃一点,胃里就有饱胀感;面色晦暗,舌苔厚腻;整天昏昏沉沉懒得动,胸口老有发闷的感觉……
前几天,胡琳上网闲逛,突然看到一条有关“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的微博,里面列举了7大症状: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小肚子大;耳内湿(耳禅湿);阴部潮湿。

胡琳一对照,发现自己全部“中标”。

“原来自己成了'湿人’,所以每天都这么累这么疲乏。

”胡琳挂了张同泰国药号金志复的专家门诊号,候诊时发现,和她一样的“湿人”还不少,而且不乏年轻人。

知名老中医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说,中医讲六淫,分别指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致病因素。

其中,湿邪就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它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从外在讲,进入夏季,空气中的湿度加大,湿气过剩,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外感湿邪,就会头重如裹、身热不扬、倦怠乏力。

而从内在看,脾主运化,如果脾虚导致运化失常,气机不通畅,就会加重身体的聚湿,而湿气重又会变本加厉地伤及脾胃,出现饮食不佳、大便溏薄、倦怠乏力。

对于网上的湿重7大症状,金医师说,可以作为参考,但不是主要症状。

湿气阻滞的典型表现,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精神状态差:头重头胀,昏昏沉沉,容易困倦,记性也不
好;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倦怠,感觉身体和四肢沉重,懒得活动。

食欲不佳:胃口不好,脘腹不舒,吃得不多却总是感觉胃里胀胀的,吃饭过程中,感觉刚吃下去的东西往上顶。

有些人有较强的饥饿感,可吃一点马上又有饱胀感,这是脾湿的征候。

舌苔差、大便溏薄:看舌的形态是判断是否脾湿最准确的办法,湿气重的人往往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此外,湿气重的人,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或者即便是成形的也很软,还总有排不尽大便的感觉。

熬夜打游戏、看偶像剧
气血不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金医师说,除了湿气重,门诊来看亚健康的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气血不足。

有一个3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林峰(化名),和金医师抱怨自己浑身疲软,倦怠乏力。

小伙子说,原本按“而立之年”来说,应该精力旺盛,神采奕奕,但他每天都觉得很不舒服。

夏天里稍微动动,汗就像大雨一样滴滴答答地流下来,爬个楼梯就气喘吁吁,步履沉重。

如果待着不动,虽然汗是少了,但人又软绵绵的没有力气。

在单位上班还硬撑着精神做事,一回到家,不要说不
想吃饭不想做事了,连话都懒得说。

“用中医术语来说,'食欲不振,气短懒言,语音低微’,都是典型的气虚。

”金医师说。

还有一个25岁的女孩子小芳(化名),苦着脸来找金医师,希望吃点中药调理调理。

女孩子说,按道理这个年龄段应该是最美丽动人的时候,但自己脸色黯沉,没有光泽,皮肤燥乎乎的,一点都不水灵,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好几岁,找对象都受影响。

金医师给女孩子把脉问诊,发现她是典型的血虚体质。

女性由于体质构造、经期失血等特殊生理特征,大多数女性气血本来就较弱,血虚质的较多。

不过,眼下一些原本身体健康的白领女性,因为饮食、起居等不良习惯,使得身体体质下降,也加入了血虚队伍。

以小芳来说,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晚上到家脑子常常还在高速运转状态,小芳为了放松精神,喜欢看轻松欢快的偶像剧,其实适当调节是好事,但现在的年轻人往往自控力差,一看就看到深更半夜,等到入睡经常是凌晨一点了。

林峰和小芳差不多,只不过熬夜的节目不是看偶像剧,而是打游戏,第二天又昏昏沉沉地起床上班,长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欠佳,导致气虚症状出现。

亚健康人群中,还有一个群体不容忽视,就是中年人群。

《黄帝内经》认为,男的在40岁-55岁,女的在35岁-50岁,
就是中年期。

进入中年期后,机体开始走下坡路。

机体各系统功能开始由旺转衰,新陈代谢变慢,基础代谢率降低,特别是脂肪容易堆积。

与此同时,中年人的压力最大,在单位往往是骨干力量,一堆事务逃不开,回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担子同样很重。

对这期间的男子来讲,气虚较多,对女士来讲,血虚的较多。

气虚质的人,精神萎靡、神疲倦怠、少气懒言、胸闷气短。

血虚质的人,面色萎黄、失眠健忘、头昏眼花、心悸乏力。

特别是到了夏季,“夏天无病三分虚”,很多中年人觉得特别难熬。

中医“治欲病”帮助逆转亚健康
对很多亚健康人群来说,纠结之处在于,体检结果各项指标正常,没有西药可吃,可如果任由发展,又担心自己早晚跨入不健康行列,身体亮起红灯。

金医师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并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所谓“欲病之病”,直观的说就是疾病的早期,或者叫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的发展其实是可逆的,通过中医“治欲病”,可以帮助亚健康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长夏湿气很重,湿气阻滞,易感染湿邪,人就
容易生病。

对于湿重,中医有很多方法应对。

比如,对于感染外湿,中医可以芳香化湿。

对于内湿引起的疾病,可以健脾利湿。

有些人感染暑气的同时又有湿邪入侵,则需要清暑利湿。

有些人有湿重,但症状轻微,则只要清热利湿即可。

气血不足也需要及时调理,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说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长期气血不足的人,肯定容易生病。

中医可以帮助人们补气补血,气血两调。

比如用人参、黄芪、黄精、虫草补气,用当归、熟地、红枣、阿胶补血,效果都非常显著。

“当然,中医可以助一臂之力,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应自然规律。


金医师说,湿重体质的人很多是都市白领一族,这与现代不良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比如饮食过于精细、营养过剩、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里、喜欢吃冰凉的食物、很少运动、从不出汗等。

而气虚血虚病人中,大部分人喜欢熬夜、睡眠不足、缺少运动、生活不规律,导致机体气血失调。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生活很重要。

凌晨3点后人容易处于浅睡眠状态,而且干扰因素增多,因此,睡得太晚,睡眠质量自然下降,长此以往,会出现很
多副作用。

要想身体健康,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

饮食规律,清淡适量,不要随意节食,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高脂、甜腻、冰凉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

夏天湿气重,可以多吃些豆类、青菜、玉米、燕麦、薏米、芡实、冬瓜、丝瓜、山药等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健脾祛湿。

每天适量运动。

上班坐在电脑前,出门坐在车里,上楼坐在电梯里,现代人的运动越来越少,久坐不动导致各种问题。

运动生阳,尤其是参加能让身体出汗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更能全面调动身体的微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