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结构化学总结(DOC),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结构化学课程总结

结构化学课程总结

结构化学课程总结第一篇:结构化学课程总结结构化学1、量子力学基础1.1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能量量子化、光电效应和光子学说、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1.2量子力学基本假设波函数、本征态本征值和薛定谔方程 1.3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2、原子结构2.1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2.2量子数的物理意义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磁量子数2.3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 2.4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2.5原子光谱和光谱项3、双原子分子结构3.1化学键概述3.2 H2+的结构和共价键本质3.3分子轨道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3.4 H2分子的结构和价键理论 3.5分子光谱4、分子对称性4.1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五类 4.2对称操作群及对称元素的组合4.3分子点群单轴群、双轴群、高对称群、无轴群 4.4分子的对称性及分子的性质5、多原子分子结构5.1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5.2杂化轨道理论5.3离域分子轨道理论5.4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HMO 5.5离域π键和共轭效应5.6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和反应机理6、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6.1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分类6.2配位场理论ms 金材料储氢合金、形状记忆合金、3.7稀土元素1、无机非金属材料4.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4.2共价键与共价晶体4.3无机非金属材料石墨、金刚石、单质硅 4.4二元、三元无机化合物材料2、高分子材料5.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5.2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力、电、光、热性能5.3高聚物的应用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4高分子涂料 5.5高吸水性树脂3、复合材料6.1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6.2增强材料及其增强机制6.3常用复合材料塑料基、金属基、橡胶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第二篇:结构化面试总结总结通过这次的模拟招聘会,我站在考官的角度,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我们自己平时参加一些类似的模拟招聘活动时,不太注意的一些小细节,在我自己作为考官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衣着风格是否适合招聘面试的场合,第一名求职者穿着夹克,但是拉链敞开,说话时手里不停地玩弄着拉链吊坠,可能她自己没觉得有多大影响,但是在我们考官眼里,这给她增加了不少负分。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doc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doc

第一章:原子结构1. S能级有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排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当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当3d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

2. S轨道图形为,P轨道图形为沿三维坐标轴x y z 对称分布的纺锤形。

3.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电子,副族元素的价电子为与之和(Cu和Zn除外)。

4. 19∼36号元素符号是: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是:5. 元素周期表分,,,,五大区。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ⅡA,ⅤA 特殊);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

6. 依照洪特规则,由于ⅡA族,ⅤA族元素原子价电子处于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同周期元素原子,如:N>O>C ; Mg>Al>Na ,但是电负性无此特殊情况。

7. 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其电负值为4.0 ,其次是,电负值为3.5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根据共价键重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键和键,一个N2分子中有个σ键个П键,电子式为。

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大小,可将共价键分为键和键,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

2.共价键的稳定性与否主要看三个参数中的,越大,分子越稳定。

其次是看键长,键长越短,分子越(键长与原子半径有正比例关系)。

键角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CO2,C2H2分子为直线型,键角是1800;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型,键角为;NH3分子构型为, H2O分子构型为,它们的键角均小于。

3.美国科学家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认为:CH4是杂化;苯和乙烯分子为杂化;乙炔分子为杂化。

其他有机物分子中,全单键碳原子为杂化,双键碳原子为杂化,三键碳原子为杂化。

4.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ABn型分子计算价电子对公式为,其中H 卤素原子做配位原子时,价电子为个;O,S做配位原子时,不提供电子;如果带有电荷,做相应加减;出现点五,四舍五入。

(完整)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章:原子结构1. S能级有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排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当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当3d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

2. S轨道图形为,P轨道图形为沿三维坐标轴x y z 对称分布的纺锤形。

3.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电子,副族元素的价电子为与之和(Cu和Zn除外)。

4. 19∼36号元素符号是: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是:5. 元素周期表分,,,,五大区。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ⅡA,ⅤA 特殊);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

6. 依照洪特规则,由于ⅡA族,ⅤA族元素原子价电子处于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同周期元素原子,如:N>O>C ; Mg>Al>Na ,但是电负性无此特殊情况。

7. 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其电负值为4.0 ,其次是,电负值为3.5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根据共价键重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键和键,一个N2分子中有个σ键个П键,电子式为。

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大小,可将共价键分为键和键,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

2.共价键的稳定性与否主要看三个参数中的,越大,分子越稳定。

其次是看键长,键长越短,分子越(键长与原子半径有正比例关系)。

键角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CO2,C2H2分子为直线型,键角是1800;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型,键角为;NH3分子构型为, H2O分子构型为,它们的键角均小于。

3.美国科学家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认为:CH4是杂化;苯和乙烯分子为杂化;乙炔分子为杂化。

其他有机物分子中,全单键碳原子为杂化,双键碳原子为杂化,三键碳原子为杂化。

4.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ABn型分子计算价电子对公式为,其中H 卤素原子做配位原子时,价电子为个;O,S做配位原子时,不提供电子;如果带有电荷,做相应加减;出现点五,四舍五入。

结构化学小结八页

结构化学小结八页

讲义为准第六章1、第二节配位场理论P196图6.2.2要理解在八面体场中,中心原子的外层轨道5个(n-1)d、2个ns、3个np与和配位原子的6个σ轨道重新组合排列。

中心原子在坐标原点,6个配位体分别在坐标轴上的六个方向,能与这六个配体形成σ键的为s,p x,p y,p z,d z2,d x2-y2,余下d xy,d yz,d xz保留π键不变。

所以中心原子轨道分组情况为:σ:s,p x,p y,p z,d z2,d x2-y2π:d xy,d yz,d xz2、八面体场的分裂能(整节)影响∆o的因素(1)配位体的影响:光谱化学序列各种配体对同一M产生的晶体场分裂能的值由小到大的顺序:I-<Br-<Cl-,SCN-<F-<OH-<C2O4<H2O<NCS-<EDTA<NH3<en<bipy<phen<SO3<NO2-<CO, CN-(2)中心M离子:电荷Z增大,∆o增大;主量子数n增大,∆o增大(3)晶体场类型的影响:晶体场不同中心离子d轨道的分裂情况也不同,例如:在八面体场和四面体场d 轨道的分裂情况不同,且Δ值也不同。

3、表6.2.3 不同d电子组态的LFSE值,LFSE大小对不同性能的影响LFSE: d电子从未分裂的d轨道进入分裂后的d轨道,所产生的总能量下降值。

八面体场中LFSE的计算(参照课本P198和PPT)LFSE大小对配位化合物性质的影响(1)离子水化热和MX2的点阵能第一系列过渡金属二价离子由Ca2 +(3d0)到Zn2+(3d10),由于3d电子层受核吸引增大,水化热(由气态阳离子变为水合阳离子放出的热量,负值)理应循序增加(放热量增加),但实际上由于受LFSE 的影响形成双突起曲线,它是按弱场情况变化的。

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元素的卤化物,从CaX2到ZnX2,(X=Cl , Br , I ),点阵能(由离子变成离子晶体放出的热量,负值)随d电子数变化也有类似的双突起的情况。

结构化学总结

结构化学总结

1.化学键理论(Chemical Bond Theory)问题1:化学键种类繁多化学键−−→←−−(结合)力→微粒间的作用力。

微粒很多(不仅有原子、电子等)、作用力性质很多,在距离(分近程与远程)不同时,主要起作用的也不同,故衍生出了很多处理化学键的理论。

因此,不同的化学键理论处理的对象不同,解释的现象也不同。

问题2:不同共建键处理的对象(1)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讨论中心原子(离子)形成多个共价键时,价电子对在空间的相对取向,即决定了中心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构型。

如AB n型分子、简单配合物。

如何由价电子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结构由一种"理想的结构"演变而来.一."理想结构"确定(1)由价键理论确定原子间的键合,找出中心原子(2)找出价电子数目,得出价电子对数目若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之间的键为双键、三键,电子对数目均记为1对.(3)由价电子对数目得出各电子对在空间的伸展方向(4)按照下述原则确定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在空间的伸展方向a)孤对电子(lp)与孤对电子成90o数目最少(为0)b)lp与成键电子对bp成90o数目尽可能少二."理想结构"的变形根据电子对斥力的大小变形:lp-lp > lp-bp > bp-bp在bp-bp中,三键>双键>单键斥力大时键角张大。

(2)杂化轨道理论讨论中心原子(离子)成键时成键的原子轨道参与情况,其结果决定了形成的各种键的性质(是否等同)以及各种键在空间的伸展方向(构型)。

(3)分子轨道理论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电子在整个分子中的分子轨道上运动。

分子轨道是由成键的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4)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仅讨论共轭体系(主要针对C=C形成的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

如何由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构成休克尔分子轨道,一套休克尔分子轨道有什么特点,如电子密度、键级自由价等。

(5)前线轨道理论与轨道对称守恒前线轨道理论反应是前线轨道理论之间的电子转移,且电子转移要合符情理(由电负性小的向电负性大的方向转移);前线轨道需要对称性匹配;否则,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破环反应底物的对称性)对称性守恒原理反应前后分子轨道总保持某一对称性;若能级相关图中有成键与反键轨道的能级相关,阻力大,难以进行;若能级相关图中只有成键与成键轨道的能级相关,反键与反键的轨道能级相关,阻力小,可以进行。

结构化学知识点总结

结构化学知识点总结

结构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指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每种化学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二、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的。

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三、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8个族,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相似程度排列。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力,是构成分子和晶体的基本力。

化学键的种类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会发生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五、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离子是由原子通过离子键连接而成的结构,是带电荷的化学粒子。

六、溶液和溶解度溶解是指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完全散布开,在其中不再分辨出原来的微粒,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称为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七、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者压力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也会保持不变。

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者多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或者另几种的过程,包括原子的重新排列,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等。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由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决定。

九、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需要满足酸碱反应的化学条件,包括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等。

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的化学变化,包括氧化和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会接受电子,还原剂会失去电子,从而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结构化学是一门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是对结构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种类。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玻尔模型提出了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动,但其存在局限性。

量子力学的发展给出了更精确的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来表示。

电子具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所在的能层;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亚层;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在亚层中的轨道取向;自旋量子数(ms)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

原子轨道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s 轨道呈球形,p 轨道呈哑铃形。

电子填充原子轨道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二、分子结构分子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的形成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价键理论认为共价键的形成是原子轨道重叠的结果。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如 sp、sp2、sp3 杂化等。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它们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氢键的存在会使物质的熔点、沸点升高。

三、晶体结构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

晶体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

原子晶体中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如金刚石。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熔点和硬度较低。

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用晶胞来描述,通过晶胞参数可以计算晶体的密度等性质。

四、化学键的性质键能是指断开化学键所需的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结构化学是一门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以及它们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学科。

这门学科对于理解物质的本质、化学反应的机制以及材料的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结构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原子结构1、波粒二象性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表现出粒子的特性,又表现出波的特性。

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其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来描述,而需要用量子力学。

2、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方程。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原子中电子的可能状态和能量。

3、原子轨道原子中的电子处于不同的原子轨道上。

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形状和能量,常见的有 s、p、d、f 轨道。

4、电子排布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进行排布。

这决定了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化学性质。

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又分为σ键和π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则是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杂化轨道理论原子在形成分子时,其原子轨道会发生杂化,形成杂化轨道。

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有 sp、sp²、sp³等,杂化轨道的类型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3、分子的几何构型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该理论认为,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从而使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构型。

4、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的构型和键的极性。

如果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则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三、晶体结构1、晶体的类型晶体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不同类型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熔点、硬度、导电性等。

2、晶格和晶胞晶体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形成晶格。

晶胞是晶格的最小重复单元,通过晶胞可以描述整个晶体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轨道。
28. 离域 π 键:由多个原子形成的 π 型化学键称作离域 π 键。
29. 共轭效应:一般包含双键和单键相互交错排列的分子形成离域 π 键,这时不能把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看作各个双键和单键的简单加和,分子会表现出特有的性能,称为共轭效应或离域效应。
30.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是一类含有中心金属原子(M)和若干配位体 (L)的化合物(MLn)。
23. 红外活性:分子的红外光谱起源于分子的振动基态 φa 与振动激发态 φb 之间的跃迁。只有在跃迁的过 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即∫φaμφbdτ 不为 0 的振动才会出现红外光谱,这称为红外活性。
24. 点群:一个有限分子的对称操作群称为点群。 25. 偶极矩:表示分子中电荷分布情况的物理量。 26. 旋光异构体:一对等同而非全同的分子,构成一对对映体,称为旋光异构体。 27. 杂化轨道:在一个原子中不同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为原子轨道的杂化,杂化后的原子轨道称为杂
33. 结构基元:点阵结构中每个点阵点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即包括原子或分子的种类、数量及其在空间按 一定方式排列的结构单元。
34. 晶胞:在晶体的三位周期结构中,按照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划分出一个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 平行六面体,作为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位,称为晶胞。
35. 素晶胞:能用一个点阵点代表晶胞中全部的内容者称为素晶胞,它即为一个结构基元。 36. 复晶胞: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基元的晶胞称为复晶胞。 37. 系统消光:许多衍射有规律地、系统地不出现,衍射强度为零。 38. 金属键: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离域范围很大的电子,与正离子吸引胶合在一起,形成金属晶体,金属
原子核,而发生电子云变形,这种变形称为离子的极化。 43. 分子识别:分子识别是由于不同分子间的一种特殊的、专一的相互作用,它既满足相互结合的分子间
的空间要求,也满足分子间各种次级键力的匹配。 44. 超分子自组装:指一种或多种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自发地结合起来,形成分立的或延伸的超
的这种结合力称为金属键。?
39. 原子化焓:指 1mol 金属变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40. 离子化合物:指由正负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化合物,它一般由电负性较小的金属元素与电负性较大
的非金属元素生成。 4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由静电作用力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42. 离子的极化:指离子本身带有电荷,形成一个电场,离子在相互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分布的中心偏离
结构化学
名词解释 1. 量子效应:(1)粒子可以存在多种状态,它们可由 φ1 ,φ 2,···,φn 等描述;(2)能量量子
化;(3)存在零点能;(4)没有经典运动轨道,只有概率分布;(5)存在节点,节点多,能量高。 上述这些微观粒子的特性,统称量子效应。 2. 次级键:强相互作用的化学键和范德华力之间的种种键力统称为次级键。 3. 超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装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 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 4. 超共轭效应:指 C—H 等 σ 键轨道和相邻原子的 π 键轨道或其他轨道互相叠加,扩大 σ 电子的活动范 围所产生的离域效应。 5. 前线轨道:分子中有一系列能及从低到高排列的分子轨道,电子只填充了其中能量较低的一部分,已 填电子的能量最高轨道称为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量最低的空轨道称为最低空轨道(LUMO), 这些轨道统称前线轨道。 6. 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两个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时,能级低于原子轨道能 级的称为成键轨道,高于原子轨道能级的称为反键轨道,等于原子轨道能级的称为非键轨道。 7. 群:群是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的一些元(又称元素)的集合,这些元可以是操作、数字、矩阵或算 符等。 8. 对称操作:能不改变物体内部任何两点间的距离而使物体复原的操作叫对称操作。 9. 对称元素:对称操作所据以进行的旋转轴、镜面和对称中心等几何元素称为对称元素。 10. 点阵能/晶格能:指在 0 K 时,1mol 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 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11. 化学键:在分子或晶体中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和晶体。(广 义: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成物质世界的作用力。) 12. 黑体:一种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 13. 能量量子化:频率为 v 的能量,其数值是不连续的,只能为 hv 的整数倍,称为能量量子化。 14. 光电效应:光照射在金属表面上,使金属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15. 临阈频率:当照射光的频率 ν 超过某个最小频率 ν0 时,金属才能发射光电子,这个频率称为临阈频率。
16. 屏蔽效应:指核外某个电子 i 感受到核电荷的减少,使能级升高的效应。 17. 钻穿效应:指电子 i 避开其余电子的屏蔽,其电子云钻到近核区而感受到较大核电荷作用,使能级降
低的效应。 18. 电子结合能:假定中性原子中从某个原子轨道上电离掉一个电子而其余的原子轨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电子的排布不
因此而发生变化,这个电离能的负值即该轨道的电子结合能。 19. 共价键:当原子互相接近时,它们的原子轨道互相同号叠加,组成成键分子轨道。当电子进入成键轨
道,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分子,此时分子间形成的键称为共价键。?
20. 电子亲和能: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一价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电子亲和能。 21. 电离能:从气态基态原子移去一个电子成为一价气态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
22. 电负性: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的度量。?
31. 配位场稳定化能(LFSE):配位化合物中 d 电子填入未分裂的 d 轨道后,若不考虑成对能,能级降 低的总值称为配位场稳定化能。
32. Jahn-Teller 效应:t2g 或 eg﹡中各个轨道上电子数不同时,就会出现简并态,当遇到简并态时,配位 化合物会发生变形,使一个轨道能级降低,消除简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