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_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历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历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对点训练
1.(2022·山东济宁微山二中月考)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
的是
(C )
A.不同时代的地层也可能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研究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D.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
[解析] 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不同时 代的地层中,不会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A错误。不同时代的地层, 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在古老的地层中,应该含有低级、简单生物的化 石。B错误。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生物化石形成年代早,高级生物化 石形成年代晚,可据此研究地球生命演化进程;C正确。岩浆岩是岩浆 上升冷却形成的,在岩浆岩中不能形成化石的。D错误。故选C。
自主梳理•探新知 合作探究•释疑难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 (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__层__状___岩石。 (2)特征: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__层__理___构造。 2.化石 (1)概念: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生物的__遗__体___或_遗__迹____在沉积 物中保存下来。 (2)特征: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__相__同___或者__相__似___的化石,越 古老的地层,含有越__低__级___、越__简__单___生物的化石。
典例剖析
例题2 (2021·山东潍坊期中)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 原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质时期是指 A.古生代 C.新生代 (2)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件7: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件7: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 太阳耀斑 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黑子
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 过它比其它区域温度稍
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能在短时间内释放极强的无线电
耀斑 波,同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日珥
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剧烈 太阳活动现象。
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像太 阳的耳朵一样而得名。
日全食时,可用肉眼观测到。
日冕位置抛射
表现为日冕结构在几分钟 至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 向外抛射大量带点粒子。
“太阳辐射有百利而 无一害”这种看法是 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
太阳辐射虽然对地 球的影响具有巨大 的正面影响,但也 有一些负面作用, 例如太阳辐射中过 多的紫外线会危害 地球生物等。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
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核心区域
太阳大气的变化称 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 主要有:
1.青藏高原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丰富地区(高值中心)? 2.四川盆地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贫乏地区(低值中心)?
结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 射的最丰富地区(高值中心)?
海拔高
空气稀薄
削弱作用小
纬度低
到达地面太 阳辐射多
晴天多
削弱作用小
结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xAxCA
,UxCAxA
.
2.德摩根公式
( ) ; ( ) CU A B CU A CUB CU A B CU A CUB .
3.包含关系
ABAABB
UUABCBCA
UACB
UC A B R
4.容斥原理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3地球的历史(43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3地球的历史(43张PPT)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最主要的途径: 研究地层
火山喷发
板块碰撞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太行山王莽岭的地层
(2)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下老上新)
太行山脉王莽岭的地层
地层层序关系: 地层层序正常或未经变动时,地层上新下老,1~4表示 从老到新。
时间:6600万年前至今
①海陆演化: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 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生物史上的重大飞跃
③气候演化: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温暖期。
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 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 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9.该地质时期 ( C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解析】7选B,8选C,9选C。第6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 图,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第7题,在中生代,爬行 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第8题,中生代由 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祼子植 物繁茂,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③地质矿产: 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蕨类植物
古生代末期:发生地球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 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二、地球的演化历史
(三)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件5: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件5: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如煤、石油、家庭太阳能 供热系统、太阳能光伏电站等。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大气层 图中A层是 日冕 ,B层是色球,C层是 光球 。 2.太阳活动概况 (1)概念: 太阳大气 的变化。
(2)主要类型:
位置
类型
A层
_日__冕__物__质__抛__射__
B层

的,这些矿物能源都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转化而来的,
对生 产、
显然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固定了太阳辐射能
生活 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人们可直
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光伏电站来提供能量
不利 影响
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 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纬度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天气
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 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地势
大气 透明度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 太阳辐射弱
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反之太阳辐射弱
3.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集训冲关]
1.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
动力是
()
A.重力能
B.生物能
C.风能
D.太阳能
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热,地球上生物的生长 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是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 主要动力。
答案:D
2.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
辐射为地球提供了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天系统统,依据从低到高的级别,挨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察宇宙。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独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保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活动开释大批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好多不利影响。

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认识地球历史的主要门路。

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重生代,此中重生代是人类出生的时代。

地球的内部圈层包含地壳、地幔和地核。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

地球的外面圈层包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和岩石圈互相联系、互相浸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略教具等,察看、辨别、描绘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必定的运用观察、实验、检查等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想)。

能够在必定程度上合理描绘和解说特定地区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地区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有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论报告(2017—2018)》天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南京大学★★★★★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北京师范大学★★★4北京大学★★★5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本章知识有关的名人及职业课标内容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心修养目标察看、辨别、描绘天体特色,具备必定的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描绘地球所处的 2.能够描绘地球在不一样的宇宙空间尺度中的地点。

【地区认知】宇宙环境 3.能够运用天系统统层次,说明不一样天体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想】4.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调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天体观点: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
同向性
__________: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共面性
__________: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近圆性
__________: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2.地球的特殊性
高级
(1)特殊性的体现: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 ______
智慧生命
__________的星球。
(
)
5.与地球相比,火星上暂未发现生命物质存在主要是因为其(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A.距日远,无季节变化
B.大气稀薄,气温高
C.形成时间晚,进化慢
D.无液态水,气压低
【答案】4.A 5.D
【解析】第4题,图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绕火星飞行示意图,
“天问一号”为卫星,火星为行星,二者构成行星系统级别的天体系统,
数理分析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
是分析它们对地球的影响,结合生产、生活的相关案例,运用实例分析
影响,同时要注意辩证地看待影响,学会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3)地球的历史。
地球演化的过程内容比较抽象,学习中需结合地质年代表中的数据
同的月相,如下图所示。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无数
小眼睛……”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据此完成第1~2题。
1.童谣中这些星星大多数属于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
2.下列属于上题所述天体类型的是
A.太阳
B.月球
C.木星
D.陨星
(

(完整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完整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德 •智 •体 •美 •劳

• 人地和谐
• 第6章 P99-121 • 爱惜土壤 P92-95 • 保护大气 P29、33、42-44

• 健康体魄
• 大气氧量和运动 P30 • 海滨浴场水温 P52F3.11

• 自然景观欣赏
– 地貌之美,植被之美,土壤之美
• 第4章 地貌景观 P65-80 • 第5章 植被土壤 P81-98
– 地图 – 照片 – 表格 – 示意图 – 统计图
系统地理与区域认知
• 世界 • 中国
51 世界 中国 75
80 74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亚洲
7 非洲
11 欧洲
2 澳洲
10 北美
4 南美
2 极地
9 2 10
42
6
亚洲
非洲
欧洲
澳洲
北美
南美
67
极地
小结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继承的栏目
• 章首页 • 章首页继承了原教材的设计,但是对内容和呈现作
了一定的改进。章首页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 分叙述文字,要求超脱具体内容介绍本章内容在全 书或地理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针 对具体的“内容要求”并用问句的形式呈现,这是 本章的学习目标。章首页的设计要求突出内容,改 变以前过分注重美工设计的状况。
• 说明
– 能够解释清楚(辐射、活动)怎样影响(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地球上根本的能量来源
• 光、热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6页9图
• 为地球提供能量 •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5页6图
1.3 地球的演化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_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_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地理必修第一册》 解读
• 课标有哪些内容要求 • 教材是如何落实课标 • 修订教材有哪些特点 • 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 12条内容标准 • 5大要素
– 大气1.5-1.6 – 水1.7-1.8 – 地貌1.4 – 植被1.10 – 土壤1.9
• 地球本体1.1-1.3 • 自然灾害1.11 • GITs 1.12
• 说明
– 能够解释清楚(辐射、 活动)怎样影响(地理 环境、人类活动)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1.1 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重点
– 不是辐射和活动本身 – 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 铺垫知识 •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 • 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 • 各种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继承的栏目
• 章首页 • 章首页继承了原教材的设计,但是对内容和呈现作
了一定的改进。章首页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 分叙述文字,要求超脱具体内容介绍本章内容在全 书或地理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针 对具体的“内容要求”并用问句的形式呈现,这是 本章的学习目标。章首页的设计要求突出内容,改 变以前过分注重美工设计的状况。
• 说明
– 能够解释清楚(辐射、活动)怎样影响(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地球上根本的能量来源
• 光、热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6页9图
• 为地球提供能量 •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5页6图
1.3 地球的演化
• 1.3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 “描述”:会用文字或言语说出
“广义的情境即个体存在于其中的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
——摘选自杨向东在高中课标修订大会上的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动词
– 活动24个
• 分析6 • 了解3 • 认识5 • 说明1 • 讨论1 • 判断2 • 观调4 • 绘制1 • 解释1
• 观调4 • 绘制1
• 了解3 • 认识5 • 说明1 • 讨论1
• 判断2 • 解释1 • 分析6
问题研究
• 每章后安排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做较为综合性的探究性学 习。问题是开放的,有吸引力,或结合时事热点,或联系 国家重要的发展问题,或对接科学畅想。教材建议了研究 思路,并按此思路给出相关资料及问题。由于原教材已经 使用了十几年,很多问题研究的话题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 势,教材选择了一些时代感很强的话题,如何时蓝天永在 、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如何让城 市不再看“海”、实体商店何去何从、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等。有些虽然延用了原教材的话题,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 象、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等,也按现在的情况 作了较大的修改。
活动
– 活动24个
1. 4 2. 4 3. 4 4. 3 5. 4 6. 5
• 活动 开展简单的天文现象观测活动 • 活动 分析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 活动 通过地质年代表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 活动 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及其相互关系 • 活动 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 活动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 活动 绘制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 活动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 活动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 活动 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 • 活动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 活动 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活动 分析FAST落户贵州平塘的原因 • 活动 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 • 活动 观察家乡的地貌 • 活动 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 活动 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 活动 观察家乡的土壤 • 活动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 活动 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 • 活动 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 活动 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 活动 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 • 活动 利用GI技术判断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 思考 • 原教材有的为“思考”,有的为“读图思
考”,修订教材统一为“思考”,并要求 随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读图或对图像内 容作延伸思考。
– 思考9个
1. 4 2. 2 3. 1 4. 2 5. 0 6. 0
• 思考 生物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关系 • 思考 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 思考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成24小时? • 思考 莫霍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的地震波速度突变? • 思考 平流层和飞行?无线电通信和大气层? • 思考 南半球近地面相对等压线的风向如何表示? • 思考 中高纬度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如何变化? • 思考 如何判断沙丘迎背风坡?西北沙丘链延伸方向? • 思考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最大相对高度?
• 6章 • 17节 • 45框题
地球 大气 水文 地貌 植土 灾害
教材的章 结构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4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3
• 第四章 地貌

•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2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PEP
• 考 • 案例 • 自学窗 • 本章要点 • 问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全新的”问题研究
• 问题研究 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 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 • 问题研究 能否淡化海水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调整的栏目
《地理必修第一册》 解读
• 课标有哪些内容要求 • 教材是如何落实课标 • 修订教材有哪些特点 • 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 12条内容标准 • 5大要素
– 大气1.5-1.6 – 水1.7-1.8 – 地貌1.4 – 植被1.10 – 土壤1.9
• 地球本体1.1-1.3 • 自然灾害1.11 • GITs 1.12
• 案例 不同历史时期太阳活动的影响 • 案例 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 案例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 案例 城市热岛环流 • 案例 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 案例 钱塘江大潮 • 案例 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 案例 “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 案例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 案例 贵州望谟6-6山洪灾害 • 案例 地震预警系统 • 案例 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案例
• 案例是对教材内容作说明、印证、诠释的事实 材料。案例的选择要求具有典型性、说明性。 案例内容的编写要求紧扣所要说明的主题,删 去无关内容,避免出现可能成为阅读障碍的概 念、表述等。与原教材相比,案例内容不接相 关的分析要求,使其功能单一化。
案例
– 6章17节45目 – 案例12个
•2 •2 •3 •1 •1 •3
自学窗
• 原教材有个栏目为“阅读”,以提供较为有趣的阅 读材料或部分类似选学的内容。修订教材基于信息 社会资料的可获得性和地理素养培养等方面的考虑 ,删去“阅读”的设计,代之以“自学窗”设计。 取名自学窗,明确其供学生自学的功能,不作教学 要求。自学窗的内容选择与编写重在培养学生地理 素养,侧重地理的发现、思想、视角、方法、贡献 等。
继承的栏目
• 章首页 • 章首页继承了原教材的设计,但是对内容和呈现作
了一定的改进。章首页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 分叙述文字,要求超脱具体内容介绍本章内容在全 书或地理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针 对具体的“内容要求”并用问句的形式呈现,这是 本章的学习目标。章首页的设计要求突出内容,改 变以前过分注重美工设计的状况。
活动
• 这是全方位落实地理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培养的 栏目。“活动”都明确主题,主要分三大类。其一是 实践活动类,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要求给出较 为详细的活动步骤。其二是资料分析类,要求设计给 出足够的图文资料,并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系列问题。 问题设计应体现探究性、阶梯性、开放性等原则。其 三是讨论类,包括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要求给 出较为详细的背景和可供讨论的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