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素材课件

合集下载

蚕豆病课件

蚕豆病课件
。 (4)补液:应多饮水或输入液体,以改善微循环,维持有效血循环, 促进肾脏排酸及排血红蛋白尿功能,但应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对症处理:蚕豆病如合并感染可加重溶血,高热、缺氧和心 率加快可出现心力衰竭等,故应积极处理并发症,避免使用对 肾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疾病预防
不连续或一次进食大量的蚕豆就可以避免得蚕豆病。 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疮出血、消化不良、
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进食蚕豆。 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潜血。 锻炼好身体,增强免疫力.平时多给宝宝喝水,多晒温和的阳
光,呼吸新鲜的空气。 买日常用品有成分介绍的也注意一下其成分,有以上禁忌的
易发人群
这种病多见于儿童,男性患 者约占90%以上。
临床表现
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症状有恶寒、 低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恶心、不 定性的腹痛,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 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此后体温升高。与溶血性 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 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 重时有尿团、休克、昏迷、惊厥,严重病例可见 急性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时还可见 双眼固定性偏斜。此时如不及时抢救可于一至 二天内死亡。所以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应马 上送医院诊治。
蚕豆病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 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 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 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 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症。
疾病机理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 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 分明了。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 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 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 蚕豆种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 生溶血反应。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 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蚕豆病科普宣传PPT课件

蚕豆病科普宣传PPT课件
定期体检和监测血象很重要。
如何预防和管理蚕豆病?
如何预防和管理蚕豆病? 避免诱因
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及相关食物,谨慎使用 某些药物。
了解常见诱因,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
如何预防和管理蚕豆病?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红细胞健康状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如何预防和管理蚕豆病? 健康教育
什么是蚕豆病?
病因
蚕豆病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基因负 责产生一种重要的酶。
这种酶在帮助红细胞抵抗氧化压力方面起着关键 作用。
什么是蚕豆病?
流行病学
蚕豆病在某些地区更为常见,如地中海地区、非 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在这些地区,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口比例较高。
谁会得蚕豆病?
谁会得蚕豆病? 高危人群
因此,了解和避免这些诱因非常重要。
何时会出现症状?
何时会出现症状? 症状表现
症状可能包括乏力、黄疸、尿色变深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接触诱因后24小时内出现。
何时会出现症状? 急性发作
在接触蚕豆或某些药物后,患者可能会经历急性 溶血危机。
此时需立 长期影响
严重的溶血可能导致贫血,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 生活质量。
加强对蚕豆病的知识普及,帮助患者及其家 庭了解疾病。
参与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应对策略。
如何治疗蚕豆病?
如何治疗蚕豆病? 基础治疗
目前没有根治蚕豆病的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对症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如何治疗蚕豆病? 急性发作处理
在急性溶血危机时,可能需要输血和其他支持治 疗。
及时就医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何治疗蚕豆病? 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 。

蚕豆病-PPT

蚕豆病-PPT

蚕豆病发病情况颇为繁杂,如蚕豆病只发生于 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 后都发生溶血;曾经发生蚕豆病者每年吃蚕豆, 但不一定每年都发病;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 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成年人的发 病率显著低于小儿。由此可以推测,除了红细胞 缺乏G6PD以外,必然还有其他因素与发病有关。 可见,蚕豆病发生溶血的机理比G6PD缺乏所致 的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复杂,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2. 临床特点①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②中毒表 现: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 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 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 持续3日左右。③实验检查: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 验(MHb)正常人还原率>75%(比色法),蚕豆病 患者MHb还原率31%~74%(杂合子遗传者), 还原率<30%(纯合子型);血中含变性珠蛋白小 体(赫恩兹小体)可高于5%以上(正常为0~ 0.28%)。
预防
(1)蚕豆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家属中 有人得过此病,应禁食蚕豆及其制品。
(2)在G-6-PD缺陷的高发地区,进行群体G-6PD缺乏普查。
(3)凡过去得过蚕豆病的或已知有G-6-PD缺乏 者应避免食蚕豆及其制品,忌服有氧化作用的药 物。
(4)提醒患儿的家长要约束患儿去种蚕豆的地方, 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毒理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 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 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 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焦 点但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遇蚕 豆中某种因子,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所致。
遗传特征
蚕豆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9岁以下小儿为多 见。大多发生于每年蚕豆成熟季节,一般在食蚕 豆或其制品后数小时至数天后发生急性溶血。乳 母吃蚕豆,婴儿吸吮其乳汁亦可发病。该病轻者 仅有轻度溶血,不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重者 可在短期内出现溶血危象,表现为迅速贫血伴有 黄疸及血红蛋白尿。由于红细胞大量溶解时其分 解产物对机体的作用,常出现畏寒、发热、恶心、 呕吐、腹痛、腰痛等。血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溶 血严重或溶血仍在继续,尿色可呈酱油色、浓茶 色或血色。极重型者病情迅速发展,严重贫血、 黄疸,明显血尿,甚至可见神志不清、休克、急 性肾功能衰竭等。

蚕豆病生化讨论课PPT课件

蚕豆病生化讨论课PPT课件

生化检测在蚕豆病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确诊蚕豆病
通过生化检测可以确诊蚕 豆病,为后续治疗和预防 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溶血性疾病进行鉴 别诊断,如地中海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等。
监测病情
通过定期检测生化指标, 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生化检测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由于生化检测方法的局限 性,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 阴性的结果。
G6P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红细胞酶缺乏症,全球约有4亿人受其影响,而蚕豆病是 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该疾病呈地域性分布,主要在亚洲、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较为常见。
发病机制与原因
蚕豆病的发生与G6PD缺乏有 关,G6PD是红细胞中一种重 要的酶,参与磷酸戊糖途径代 谢。
当患者食用蚕豆或接触某些药 物后,可能导致红细胞氧化损 伤,引发溶血性贫血。
高通量测序技术
运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全 面解析蚕豆病患者的基因组、转 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特征,挖掘潜 在的治疗靶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01
深入研究蚕豆病发病的分子机制 ,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 节,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 论依据。
02
针对蚕豆病患者的临床样本,进 行深入的生物学分析,揭示疾病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样本的大规模分析
利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大量临床样本进行基因组、转录组和蛋 白质组等多层次的分析。
新型治疗手段的探索
基于对蚕豆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寻找和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和 方法。
对青年研究者的建议与期望
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鼓励青年研究者敢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不拘泥于传统框 架。
注重团队合作

蚕豆病的护理查房课件

蚕豆病的护理查房课件
特点
该病多发于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性,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G6PD缺乏导致红细胞无法抵抗氧 化性损伤,当患者食用蚕豆或接 触氧化性药物时,红细胞膜被氧 化,引发溶血反应。
病因
G6PD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 丧失,是该病的主要病因。此外 ,某些药物、化学物质、感染等 也可能诱发该病。

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症状
包括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
慢性表现
如肾损伤、神经病变等。
预防与治疗
避免食用蚕豆和某些药物,预防感染和氧化性损伤。急性溶血发作 时需及时就医,采取输血、碱化尿液等治疗措施。
02
蚕豆病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出现黄疸、贫血、脾肿大等症状。
家族史
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蚕豆病患者。
最新研究动态
基因治疗
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蚕豆病相 关基因进行修复或替换,从根本上治 疗疾病。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分化为正常红细胞的能力, 为蚕豆病患者提供正常红细胞来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蚕豆病的护理查房课 件
目录
• 蚕豆病概述 • 蚕豆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蚕豆病的护理 • 蚕豆病的预防与控制 • 蚕豆病的治疗进展
01
蚕豆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蚕豆病是一种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导致的遗传性 疾病,患者在食用蚕豆或接触某些氧 化性药物后可能出现溶血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降 低。
鉴别诊断
黄疸型肝炎
蚕豆病黄疸型需与黄疸型肝炎鉴别,后者除黄疸外,还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等症状。

蚕豆病科普讲座PPT

蚕豆病科普讲座PPT

蚕豆病的社会影响和支持
蚕豆病的社会影响和支持
蚕豆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蚕豆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 在发作期。
需要长期避免触发因素,可能会对日常饮食 和用药产生友的支持对患者非常重要,帮助他 们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可以参加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获得帮助。
蚕豆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了解蚕豆病的基本概念 2. 蚕豆病的诊断和治疗 3. 蚕豆病的遗传与预防 4. 蚕豆病的社会影响和支持 5. 未来的研究和发展
了解蚕豆病的基本概念
了解蚕豆病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也称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 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红细胞的正 常功能。
症状通常在接触某些触发因素后出现,如食用蚕 豆或某些药物。
蚕豆病的诊断和治疗
蚕豆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何诊断蚕豆病?
蚕豆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G6PD 酶的活性。
有时也会进行基因检测来确认诊断。
蚕豆病的诊断和治疗
蚕豆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没有根治蚕豆病的方法,但可以通过避 免触发因素来预防症状的发生。
在急性发作时,可能需要输血或其他支持性 治疗。
蚕豆病的诊断和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蚕豆病 避 的免发食用作蚕?豆和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磺
胺类药物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 健康问题。
蚕豆病的遗传与预防
蚕豆病的遗传与预防 蚕豆病是如何遗传的?
蚕豆病是通过X染色体遗传的,因此男性更容易 患病,而女性则可能是携带者。
这种病在某些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地中海、 非洲和亚洲地区。
了解蚕豆病的基本概念
蚕豆病的病因是什么?

蚕豆病实验设计PPT课件

蚕豆病实验设计PPT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蚕豆病的分子机制,探索更 多与疾病发病相关的基因和分子。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蚕豆 病的研究进展。
开展临床试验,验证实验设计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 靠的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
对于蚕豆病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蚕豆或接触氧化性药物,并 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如输血、使用抗氧化剂等。预防是关键,避免诱发因素 是减少蚕豆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02 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目的
探究蚕豆病发病机制
通过实验了解蚕豆病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细胞反应。
寻找治疗蚕豆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可能的治疗蚕豆病的有效药物或方案。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红 细胞样本、不同浓度的氧化剂
等。
步骤2
将红细胞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
氧化剂,对照组不加。
步骤3
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红 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和数
量变化。
步骤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得出结论。
03 实验材料与方法
现出明显的优势。
实验组内部的不同处理效果
02
实验组内不同处理方式之间也存在差异,某些处理方式的效果
优于其他处理方式。
对照组内部的一致性
03
对照组内部的数据较为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或差异。
结果分析
实验组优势的原因分析
对实验组表现出色的原因进行分析,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的某些 特定因素或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控制所致。
本研究通过实验设计,探讨了 蚕豆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蚕豆病护理措施PPT课件

蚕豆病护理措施PPT课件

0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洗澡,换洗衣物
03 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
05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蚕豆病
02 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检,及时就医
定期进行体检,了 解身体状况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05
02
惯,增强免疫力
避免接触蚕豆制品,
04
03
防止过敏反应
发现异常症状,及 时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 清胆红素等指标检测
基因检测:检测患者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是否存 在缺陷
蚕豆病护理措施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 避免使用可能含有蚕豆成分的调味品 避免使用可能含有蚕豆成分的中成药 避免食用可能含有蚕豆成分的零食 避免食用可能含有蚕豆成分的加工食品
03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 磺胺类、呋 喃类等,可 能诱发蚕豆 病
04
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 等感染可能 导致蚕豆病 发作
症状
急性溶血性贫血 头痛 心悸
黄疸 恶心呕吐
休克
尿色加深 腹痛 昏迷
发热 呼吸急促
死亡
诊断方法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食用过蚕 豆或相关制品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溶血 性贫血、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
生活注意事项
01
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
02
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03
避免使用可能含有蚕豆成分的药物
04
避免在蚕豆开花季节外出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紧急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
0 50
40 30 20 1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豆病
红细胞 1.98×1012/L
红细胞含量少
游离胆红素增加
尿胆红素(-)
尿胆素原(+)
肠肝循环增多
排尿呈酱油样色
2020/11/4
3
蚕豆病简介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 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 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试剂
体积
Drabkin(mL)
0.3
溶血液(mL)
3.0
混匀,室温放置15min,以Drabkin试剂调零,读取540nm 的吸光度(A540)。
2020/11/4
11
(三)注意事项
1.洗涤红细胞时禁止剧烈震荡,避免溶血。 2.测定NADPH时读取吸光度的时间要准确。
2020/11/4
12
(四)结果分析
(2)2 mmol/L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称取NADP + 21.3mg,溶于10mL蒸馏水中。4 ℃可保存20天左右。
(3)6mmol/L葡萄糖—6—磷酸二钠(G6P-Na2):称取21.5mg G6P-Na2·2H2O,溶于10mL蒸馏水中。4 ℃可保存20天左右。
2020/11/4
2020/11/4
10
以“空白”调“0”,1min后开始测340nm吸光度(A340),每 2min纪录吸光度一次,至10min止,比较每2minA值的变化情况, 若相近则表明酶促反应平稳。以10minA值的变化(△A340)计 算NADPH的产量。
4.溶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取试管一支,按下表操作:
2010级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
阅读下列案例,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并设计实验进一步明确诊断。
案例: 患儿,男性,3岁,因面色苍白伴血尿1天入院。1天前食用新鲜
蚕豆后,今日出现恶心、呕吐、排尿呈酱油样色,面色苍白。据 家长反映,患者的姐姐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
体 格 检 查 : 体 温 38℃ , 脉 搏 150 次 / 分 , 呼 吸 40 次 / 分 , 血 压 80/60mmHg,呼吸急促,神清,萎靡,面色苍白,皮肤及巩膜黄 染,体型较同龄人瘦小。心、肺未及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 区无叩击痛,神经系统检查未及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 1.98×1012/L,血红蛋白53g/L,血清总胆红素85.5µmol/L,结合胆 红素13.7µmol/L,未结合胆红素71.8µmol/L,尿蛋白(++),潜血 (+),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液镜下未见红细胞。
(6)0.9% NaCl,ACD抗凝剂。、洗涤红细胞 取静脉血2.0mL,放入含 0.4mLACD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吸取0.2mL 抗凝血放入试管中,加入4mL预冷的生理盐水, 轻轻摇匀,2500r/min离心5min,倾去上清,重复 三次。
2、溶血液的制备 向红细胞沉淀中加入溶血剂 2.0mL,震荡1min,4℃放置10min以上。
易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男性患者约占90%以上。
2020/11/4
4
临床表现
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 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 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 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 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 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 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参考范围】正常值:大于2.8U/gHb
2020/11/4
14
三、从生化代谢解释 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
2020/11/4
5
二、设计实验进一步 明确诊断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 性测定(紫外法)
2020/11/4
6
(一)实验器材和试剂
1.实验器材 恒温水循环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2.试剂
(1)0.5mol/L Tris-HCl MgCl2缓冲溶液(pH8.0):称取 Tris12.1g,MgCl2·6H2O 4.06g,加入160mL蒸馏水溶解,用HCl 调pH至8.0,然后加入蒸馏水至200mL。
7
(4)溶血剂:取巯基乙醇0.1mL,10% EDTA 2.0mL, 6mmol/L NADP+ 0.4mL,加蒸馏水至总体积 200mL。
(5)血红蛋白氧化剂(Drabkin试剂):称取 K3Fe(CN)6 0.2g,KCN 0.052g,NaHCO3 1.0g, 加蒸馏水至1000mL,置棕色瓶内避光保存,可保 存20天。
2020/11/4
1
一、根据上述患儿的临床 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初步 判断患儿是何种疾病
蚕豆病
2020/11/4
2
皮肤及巩膜黄染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尿液镜下未见红细胞
黄疸 红细胞膜不完整,已破裂
血红蛋白53g/L
血红蛋白量减少

尿蛋白(++)
血 性

血清总胆红素85.5µmol/L
含量明显增加
1.NADPH产量的计算 NADPH在340nm处,其每微摩尔 的吸光系数(ε)为6.220,故10min内NADPH的产量计算 公式为:
A 340 NADPH产量(μmol)= 6 .22
2.血红蛋白含量的计算 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以 后,在540nm处,其毫摩尔吸光细数(ε)为44,故溶血 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计算公式为:
A 540 血红蛋白含量(mmol)= 44
2020/11/4
13
3.G6PD比活性(U/g Hb)的计算 G6PD比活性单位(U/g Hb)
= A 340 1 1 4 4 10 10 0 1000 6.22100.02 A 54 064 5 10 10
= A340 49.85
A5 4 0
2020/11/4
9
3、NADPH的测定 取石英比色杯两只,标为“测定”及 “空白”,按下表操作:
试剂
蒸馏水(uL) 0.5mol/L Tris-HCl MgCl2缓冲溶液(uL) 6mmol/L G6P-Na2 (uL) 2mmol/L NADP+ (uL)
体积
2040 300 300 300
混匀后放入带恒温水循环(25℃)的紫外分光 光度计中,预热10min 然后在“测定”中加入溶血液60uL,“空白”中加入 溶血剂60uL,混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