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混凝土规范-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

章节变动:预应力补充内容后由第6章调到第10章修订原则:∙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提高抗灾能力,以人为本∙完善耐久性设计∙高性能高强材料的应用∙规范合理分工协调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结构方案和结构防倒塌设计的原则,提高结构在偶然作用下的抗灾性能。
(2)面对我国大量既有建筑安全性与改造的迫切需要,增加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规定。
(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以及预应力构件的验算要求。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设计,控制结构竖向自振频率。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出了使用期维护、管理的要求。
(6)淘汰低强度钢筋,采用高强2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的要求。
(7)解决配筋密集的困难, 提出并筋(钢筋束)配置的规定。
(8)扩充结构分析内容及各种效应的分析方法,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度、收缩)分析的原则。
(9)完善结构构件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
(10)适应复杂结构非线性分析及设计, 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1)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安全性, 完善双向受剪设计方法, 调整冲切承载力计算。
(12)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 明确应力配筋的有关要求。
(1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及刚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略有放松。
(14)改进钢筋锚固和连接的方式, 补充完善机械锚固、机械连接等手段。
(15)考虑配筋特征值调整钢筋最小配筋率, 增加安全度, 同时控制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16)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有关规定, 简化锚固配筋构造。
(17)补充、完善各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及叠合式(水平、竖向)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18)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新工艺、新材料预应力损失计算的规定。
(19)增加无粘结预应力的有关内容, 补充、完善各种预应力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
(20)调整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以及有关内力调整的规定, 提出抗震钢筋延性的要求。
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ρ=As/bho,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o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中,提起“配筋率”,行内人士想必都不陌生,这里我主要说的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
在设计过程中,最初本人对它的概念比较模糊,并发现工作多年的同行朋友对此理解也有误区,所以在这里整理一下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9.5.1注解第3条,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这句话我读了几十遍,照字面理解,我们计算配筋率的时候,分母应该取全截面面积,即b·h,但是我看校对人员帮我看图的时候,验算配筋率,用As/(b·h。
)。
有人说h和h。
的差距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不大,我看未必,单排配筋时h。
=h-35,差距还不算大,而双排或双排以上配筋时h。
=h-60,如此说来,我们还真的应该抠一下到底用h还是h。
这个问题纵说纷议,我查阅资料和规范得出如下看法:《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明确指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是按有效高度计算,受压构件按全截面。
PKPM对受弯构件也是按有效高度计算的。
(完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强条

式中: ——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
——风荷载的分项系数;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分别为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去0.7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0.7和1.0。
注:对书库、档案库、储藏室、通风机房和电梯机房,本条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7的场合应取为0.9。
式中: ——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
——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规程表4.3.12规定的值;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第j层得重力荷载代表值;
n——结构计算总层数。
表4.3.12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类别
6度
7度
8度
9度
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
3.9.4
B类建筑
抗震等级
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规程表3.9.4确定。
4.2.2
基本风压
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4.3.1
地震作用
各抗震设防类别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二级
2010年混凝土规范新国标6

8 构造规定8.1 伸缩缝8.1.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8.1.1确定。
表8.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浇式结构之间的数值;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局部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8.1.2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8.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2屋面无保温、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4采用滑模类工艺施工的各类墙体结构;5混凝土材料收缩较大,施工期外露时间较长的结构。
8.1.3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8.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材料,采取分仓浇筑、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方法,并加强施工养护;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或增配构造钢筋的措施;3采取减小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8.1.4当设置伸缩缝时,框架、排架结构的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8.2 混凝土保护层8.2.1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d。
2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8.2.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应符合本规范第3.5.4条的规定。
表8.2.1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8.2.2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有效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1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2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并能保证预制构件混凝土的质量;3 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4 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腐措施时,与土壤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
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表-8-83)表1-8-83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类别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心受压构件全部受压钢筋≦с35 с40-с60 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压钢筋0.4 0.4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的受拉钢筋,小偏心0.2 0.2受拉构件每一侧的受拉钢筋。
0.15 0.2 注: 1,受压钢筋和偏心受压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按钢筋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其余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按全截面面积扣除位于受压边或受拉较小边翼缘面积(b`1-b) h`1后的截面面积计算:2,当混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应适当增加.常用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1-8-86)表1-8-84 使用材料:325号水泥, 碎石, 中砂混凝土强度等级石子粒径㎜坍落度(сm)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kg)水水泥砂石子木钙5~40 4~6 192 315 665 1238 ―5~40 4~6 177 290 679 1264 0.725с15 5~40 7~9 202 331 639 1238 ―5~40 7~9 184 302 655 1271 0.7555~25 4~6 203 390 659 1166 ―5~25 4~6 185 356 716 1164 0.890 с20 5~25 7~9 215 413 644 1148 ―5~25 7~9 194 373 636 1167 0.9335~40 4~6 193 371 612 1243 ―5~40 4~6 177 340 646 1256 0.855~40 7~9 203 390 585 1240 ―5~40 7~9 185 356 619 1260 0.89表1-8-85 使用材料:425号水泥, 碎石, 中砂, 二级粉煤非混凝土强度等级石子粒径(㎜) 坍落(сm)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Кg)水水泥粉煤非砂石子木钙с15 5~40 4~6 191 262 ―702 1247 ―5~40 7~9 201 275 ―693 1232 ―5~25 4~6 202 386 ―714 1167 ―5~25 4~6 184 297 ―764 1176 0.743 с20 5~25 7~9 213 344 ―705 1149 ―5~25 7~9 194 313 ―742 1161 0.783 第一篇常用技术资料续表混凝土强度等级石子粒径㎜坍落度сm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Кg)水水泥粉煤非砂石子木钙5~40 4~6 292 310 ―667 1240 ―5~40 4~6 277 285 ―684 1255 0.713 с20 5~40 7~9 202 326 ―639 1242 ―5~40 7~9 184 297 ―656 1274 0.7435~40 14~16 200 323 ―785 1101 0.8085~40 14~16 200 291 48 736 1101 0.8085~25 4~6 204 434 ―625 1163 ―5~25 4~6 185 394 ―686 1166 0.9585~25 7~9 216 460 ―593 1159 ―с30 5~25 7~9 195 415 ―658 1165 1.038 5~40 4~6 194 413 ―566 1260 ―5~40 4~6 178 379 ―618 1258 0.9485~40 7~9 204 434 ―583 1254 ―5~40 7~9 185 394 ―591 1261 0.9855~40 14~16 203 432 ―691 1101 1.0805~40 14~16 203 389 ―622 1101 1.080 表1-8-86 使用材料:525号水泥,碎石,中砂,二级粉煤非混凝土强度等级石子粒径(㎜﹚坍落度сm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кg)水水泥粉煤非砂石子木钙5~25 4~6 201 283 ―747 1169 ―с20 5~25 7~9 212 299 ―736 1154 ―5~40 4~6 191 269 ―697 1243 ―5~40 7~9 201 283 ―691 1225 ―5~40 14~16 199 280 ―820 1100 0.705~40 14~16 199 238 ―781 1100 0.705~25 4~6 203 369 ―683 1162 .5~25 4~6 185 336 ―722 1179 0.845~25 7~9 214 389 ―654 1159 ―с30 5~25 7~9 194 352 ―711 1182 0.885~40 4~6 193 351 ―639 1239 ―5~40 4~6 177 322 ―654 1269 0.8055~40 7~9 203 369 ―609 1240 ―5~40 7~9 185 336 ―645 1257 0.845~40 14~16 200 364 ―757 1099 0.915~40 14 16 200 309 82 690 1099 0.91注:1.本表适用于粗骨料为连续级配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各种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抗震等级梁中位置支座跨中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柱类型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上面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上面数值增加0.1。
规范上不是有么?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大值一级支座0.4 ,80ft/fy 跨中0.3 ,65ft/fy二级支座0.3 ,65ft/fy 跨中0.25,55ft/fy三、四级支座0.25,55ft/fy 跨中0.2 ,45ft/fy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同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基础哪,尤其是独立基础是多少啊怎么算最小配筋率?谢谢!现行规范上没有最小配筋率的明确规定,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扩展基础底版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100~200。
最大配筋率当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以ρmax (ρ=As/b h0)表示。
配筋率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2010混凝土规范新国标9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1.1 一般规定11.1.1抗震设防的混凝土结构,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章至第10章的要求外,尚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规定的抗震设计原则,按本章的规定进行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11.1.2抗震设防的混凝土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
注:本章甲类、乙类、丙类建筑分别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建筑的简称。
11.1.3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11.1.3确定。
表11.1.3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设防烈度6 7 8 9框架结构高度(m) ≤24>24 ≤24>24 ≤24>24 ≤24普通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大跨度框架三二一一框架- 剪力墙结构高度(m) ≤60>60 <24 24~60 >60 <24 24~60 >60 ≤2424~50 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剪力墙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结构高度(m) ≤80>80 ≤2424~80 >80 <24 24~80 >80 ≤2424~60 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度(m) ≤80>80 ≤2424~80 >80 ≤2424~80————剪力墙一般部位四三四三二三二加强部位三二三二一二一框支层框架二二一一筒体框架- 框架三二一一结构核心筒核心筒二二一一筒中筒内筒三二一一外筒三二一一板柱-剪力墙结构高度(m) ≤35 >35 ≤35 >35 ≤35 >35——板柱及周边框架三二二二一剪力墙二二二一二一单层厂房结构铰接排架四三二一注:1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4 表中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5 对房屋高度不大于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应允许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抗震等级。
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面积计算

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面积计算一、已知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宽度: b=300mm;截面高度: h=700mm,受500KN.M的弯矩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型号为HRBB400,求受拉钢筋面积。
二、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三、计算信息1. 几何参数截面类型: 矩形截面宽度: b=300mm截面高度: h=700mm2. 材料信息混凝土等级: C30 fc=14.3N/mm2ft=1.43N/mm2钢筋种类: HRB400 fy=360N/mm2最小配筋率: ρmin=0.200%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20mm3. 受力信息M=500.000kN*m4. 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四、计算过程1. 计算截面有效高度ho=h-as=700-20=680mm2. 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β1/(1+fy/(Es*εcu))=0.80/(1+360/(2.0*105*0.0033))=0.5183. 确定计算系数αs=γo*M/(α1*fc*b*ho*ho)=1.0*500.000*106/(1.0*14.3*300*680*680)=0.2524.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1-sqrt(1-2αs)=1-sqrt(1-2*0.252)=0.296≤ξb=0.518 满足要求。
5. 计算纵向受拉筋面积As=α1*fc*b*ho*ξ/fy=1.0*14.3*300*680*0.296/360=2397mm26. 验算最小配筋率ρ=As/(b*h)=2397/(300*700)=1.141%ρ=1.141%≥ρmin=0.200%,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土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
2 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400 MPa、500 MPa 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3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受弯构件、偏心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Ⅰ级钢(HPB300)
Ⅱ级钢(HRB335)
Ⅳ级钢(HRB500)
楼板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Ⅰ级钢(HPB300)
Ⅱ级钢(HRB335)
受弯构件、偏心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