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的语态变换
语态变换法

语态变换法这里说的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是很不相同的: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很少使用,即便使用,也不像英语那样有固定或比较统一的构成形式。
譬如说,汉语的被动不是只用一个“被”字表示。
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要经常变换语态,以使译文符合习惯用法,显得地道而自然。
试看译例:1.The coming physics examination is said to be rather difficult,so we must get well prepared for it.即将举行的物理考试据说相当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2.If bad weather is expected, the forecaster must be able to suggest another airport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aircraft where the weather will be suitable for landing.如果预计天气恶劣,天气预报人员必须能够在该飞机航程内提出另一个天气适合着陆的机场。
3.How can a series of motionless,or still,pictures be blended on a screen to produce motion pictures?一组不动的即静止的图片是怎样在银幕上连到一起合成电影的呢?4.Such liquid fuel rockets as are now being used for space research have to carry their own supply of oxygen.像现在用于宇宙研究的这类液态燃料火箭,必须自己携带氧气。
5.How long will it be before black and white television sets are found only in museums?还要过多久黑白电视机才会被送进博物馆呢?6.The oil of the world will have been used up,and man will be using the more convenient power obtained from the splitting of the atom.全世界的石油将会用尽,人们将使用从原子分裂获得的这种更为方便的动力。
英汉语态差异与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被动语态翻译策略
2.译成系表结构的判断句
这种情况,原来的主语仍作主语,但汉语 的谓语变成了“是------的”这种系表结构, 与英文的被动结构“be+过去分词”的结 构十分相似,这类句子的翻译非常简单, 例如: 例13: The bridge is named after an engineer. 这座桥是以一名工程师的名字命名的。
被动语态翻译策略
上述几个例子中,adopt、save、contribute、 pursue本身或整个句子表达的都是褒义的动 作或事情,而且每个句子都由by引出了动作 的发出者,即“施事者”,所以可将“施 事者”提前,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语态。
被动语态翻译策略
2.“泛指主语+动词”的结构
如果原句中没有出现具体的施事者,但根据上下 文可以推断施事者是泛指的人,此时,在汉语译 文中可以用“人们”“有人”“大家”或“我们” 等泛指名词做主语,也就是说译成“泛指主语+ 动词”的格式。这种情况下,原英文的动词往往 跟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原句中的谓语动词 表示人的感觉、意识、思想、看法、观点、感知 等,如see 、hear、observe、tasted、feel、find、 think、believe、know、doubt 等。例如:
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受限制
关于第一点,关于汉语中被动语态往往是“不如 意或不企望的事”,例子有很多,如“被 打”﹑“挨饿” ﹑“挨冻” ﹑“挨批” ﹑“挨打” ﹑“挨骂” ﹑“遭袭” ﹑“遭抢” ﹑“受骗” ﹑“受 伤” ﹑“受累” ﹑“给…撞见了”(一定是不好的 事)﹑“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 ﹑“让小偷 偷了”等等。大部分情况下,汉语靠主动句的语 义逻辑来显现被动意义。当然,这和汉族人的思 维方式有关。汉族人向来强调人的行为必须由人 来完成,所以导致汉语主动性相当强,即使有很 多时候明明是受事者作了主语,也不用于“被” 相关的字眼,而是用主动形式来表达。
汉译英的语态变换课件

过去时的翻译技巧
过去时是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的 时态。在汉译英时,要注意将汉语中的
过去时态翻译成英语中的过去时态。
在翻译汉语句子时,要明确判断动作或 状态是发生在过去还是现在,然后选择
合适的英语时态。
例如,在翻译“昨天我去了博物馆”时 ,应该选择一般过去时“I went to the museum yesterday”,而不是简单地
06
总结与反思
汉译英的语态变换的重要性和难点
重要性
在汉译英过程中,语态变换是保证译文流畅性和准确性的关 键环节。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语态,可以更好地表达原文的 含义和逻辑关系。
难点
汉语和英语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态体系,这使得汉译英 过程中的语态变换成为一个难点。如何准确地把握两种语言 的语态差异,并在翻译中合理运用,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 。
分类
英语中的语态可分为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 执行者,而被动语态则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语态变换的重要性
01 02
准确表达含义
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语态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他喜欢狗” 和“狗被他喜欢”表达的含义完全不同。因此,正确的语态变换能够准 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现在时的翻译技巧
现在时是英语中最常用的时态之一,通常用来描述当前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在汉译 英时,要注意保持句子结构和意思的清晰,同时注意时态的转换。
在翻译汉语句子时,要明确判断动作或状态是正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然后选择合 适的英语时态。
例如,在翻译“我正在吃晚饭”时,应该选择现在进行时“I am eating dinner” ,而不是简单地将“正在吃”翻译为“am eating”。
在翻译主动语态时,需要 明确句子中的主语,并确 定其逻辑关系。
汉英 语态转换法

Eastern Section of Boundary Lines.
分析:使用固定表达结构“It is reported that ”
原文:他们决心使别人听到他们的呼声。 译文:They are determined to make their voice heard. 分析:使用“be determined to do sth”结构。
总结:注意汉语中谓语的潜含义,准确找到相应的动词。 以英语中的“be+动词ed”形式来表示被动。
2. 译为主动句。
原文:好多过期的书刊杂志我都卖了。 译文:I have sold a lot of old books and back numbers.
原文:我的词典他昨天借走了。 译文:He borrowed my dictionary yesterday. 总结:“宾语+主语+谓语动词”的句子一般可译成 英语主动句。
为了强调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重要性
原文:中美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
译文:Diplomatic rel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原文:我国各族人民每年都要热烈庆祝十 月一日的国庆节。
①无主语句
原文:希望全班同学参加这些讨论。 译文:Everyone in the class is exp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se discussions. 分析:强调“全班同学”,并使用表达方式“be expected to”.
原文:必须强调我国某些高级政府官员贪婪腐败的严重性。 译文:Special emphasis must be placed on the gravity of corruption and graft among some high officials in China. 分析:这句话主语的选取需要一定得技巧,我们可以借助于词组 “place emphasis on sth. ”,在被动句中“emphasis”转化为主语。 总结:无主语句应当巧妙寻找汉语中的成分,灵活运用英语短语 或句型进行翻译。
关于汉译英的译法总结英译汉与汉译英有两个重要的问题

关于汉译英的译法总结英译汉与汉译英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增词/减词;词性转换。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翻译首先要搞清英语与汉语的语言差异,这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完全掌握西方的文化背景,在这里总结了一下在汉译英时所翻译出来的英语应具备的特点:1、句式结构为:废话+主语+主要的话+废话,所以在汉译英时,当多个分句进行组合时需要找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2、善用长句,不用标点。
在进行汉译英是多为合译,中文短句通过一定的介词连词进行句子组合;3、善用连词,英语为形合式语言,句与句之间善用连词连接,句子多为长句;4、善用名词、形容词。
英文属弱势语言,善用弱势动词,因此汉译英的关键点在于找出最重要的动词,将中文中的强势动词进行弱势动词的过渡,一个地道的英文句子中动词越少越好;5、善用代词。
中文中善用名词或者名词省略,而英文中多用代词指代;6、常用标点符号:“; : -”7、评论性语句顺序为先评论再事实;8、语言结构为先总后分;9、善用表语从句、主语从句、同位语从句,而中文善用宾语从句。
如,我记得:the memory of….(表语从句);what I remembered is th at…(主语从句)汉译英翻译步骤:1、断句。
中文句子较短,首先判断哪些句子应该放在一起翻译。
2、找动词(核心谓语动词)。
判断句子中哪个动词重要,哪个不重要。
3、找连词(在多个分句同时存在时使用);4、翻译;5、重读。
英文句式特点:1.主谓搭配问题(平衡)中文由于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主语较长,谓语、宾语较短,而英文的主谓宾分配比较均匀,没有固定的强调结构。
我们也称中文为“非平衡性语言”,英文为“平衡性语言”。
如,中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译为:China is rich in marine resource.而不是译为:China’s marine resource are very rich.2.评论与事实(先评论后事实)翻译时,英文是先评论后事实。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态转换由于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都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在英译汉时,人们常常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按照原句的语态处理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
如果一味按照英语的语态来翻译,往往会使译文显得十分别扭,带有明显的翻译腔,甚至出现文理不通的情况。
一、主动句转换成被动句There are now more than60,000prosecutions a year for shoplifting.译文:每年有六万多人因在超市偷窃而被起诉。
二、被动句转换成主动句转换成含被动义的主动句汉语译文的句型从形式上看是主动语态,但其中被动的含义不言而喻。
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一般不用改变原句的结构,直接译出即可。
(1)If understanding prevails,UNCTAD is in a position to replace confrontation with agreement;it cannot be put off.(2)Most of the questions have been settled satisfactorily,only the question of when the transplanting will take place remains to be considered.译文:(1)若能普遍形成谅解,联合国贸发会议就能用协议取代对抗;这项工作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2)大部分问题已圆满解决,只剩下何时进行该移植手术问题有待讨论。
转换成带表语的主动句英语中许多表示某种结果或状态的被动结构一般应转换成汉语的系表结构,把原句中的有关状语或施事方移到汉语的表语之中。
A dialect is known by every linguist in this room.译文:有一种方言是在座的每一位语言学家都懂得的。
转换成无主句无主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子形式,其作用和效果相当于英语中无施事方的被动句,因而可以用来翻译某些英语被动形式。
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

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英汉互译时,译者经常要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实现高质量的译文。
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in the world这篇文章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较典型。
本文以此为例,列举了英汉语态差异产生的原因,重点从语篇功能角度对被动语态的选择进行了解释。
分析表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能够实现不同的语篇功能,在英汉互译中要注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态转换;语篇功能引言在语法中,语态是描述句子中动词和参与此动作之主语之间关系的一个术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主,被动语态,这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
语言的共性是互译得以实现的基础。
但是由于思维文化差异和语言类型差异,英汉主,被动语态使用倾向不同。
语篇功能也是语态选择的一大制约因素。
英汉主被动语态使用倾向及原因思维文化差异西方思维方式是客体型的,区分主体和客体,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多用无生命的名词做主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
而东方注重主体和客体相混融,以人为中心,多以有生命的名词即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作为句子的主语,主动动语态使用频繁。
此外,汉语中“被”常有遭受之意,因此使用时受到限制,而英语中则无此禁忌。
语言类型差异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多样的语法结构和灵活的语序;汉语是意合语言,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组词造句依据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先后,缺乏形态变化。
功能语法学家除了考虑上述被动语态使用的情况外,还从语篇层面上分析主动语态及被动语态选择的不同。
尽管主动句和相应的被动句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是相同的,二者在语篇上侧重点不同。
语篇功能视角下被动语态的作用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叫作语篇功能。
汉译英的几种翻译技巧

汉译英的几种常用技巧(一)常用的翻译技巧1. 增译2. 减译(省译)3. 重复 4. 转译 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倒置) 6. 拆句与合并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8. 语态变换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1.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2.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
3.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4.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尽管英语的被动意义有时可以不用被 动式来表达,但总的说来, 动式来表达,但总的说来,英语常用 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 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与此 相反,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 相反,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 结构被动式。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 结构被动式。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英、汉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 分,但是对于两种语态的运用却不 尽相同。一般来说, 尽相同。一般来说,英语里运用被 动语态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 动语态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从句 法角度看,英语重形合, 法角度看,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 结构和表达形式。 结构和表达形式。当主动式不便于 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 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 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此外, 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此外,从 文体的角度看,某些文体较多使用 文体的角度看,某些文体较多使用 被动句,以迎合其表达的需要。 被动句,以迎合其表达的需要。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英语除谓语动词用形态的变化表示被动外, 英语除谓语动词用形态的变化表示被动外 也可利用词汇本身来表达被动含义。 也可利用词汇本身来表达被动含义。 主要有名词、介词短语和形容词) (主要有名词、介词短语和形容词) 名词: 名词: 他的( 提升→ 他的(被)提升 his promotion 他的( 他的(被)解雇 →his discharge 他的( 他的(被)提名 →his nomination 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 受罚 →on penalty 受冷落 →on the shelve / out in the cold 的影响→ 受…的影响 under the influence of 的影响 受到批判 → under criticism
汉语的被动语态: 汉语的被动语态:
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指句中有 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指句中有 以下词汇标示的句子: 以下词汇标示的句子:“被、 受、遭、给、挨、叫、让、使、 加以、予以、 加以、予以、为…所、是…的、 所 的 在…中” 等。 中 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是指汉语 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是指汉语 中那些以“受事主语+谓语 谓语” 中那些以“受事主语 谓语”的 句子,其形式是主动的, 句子,其形式是主动的,但意 义是被动的。 义是被动的。
有的书只须浅尝,有的可以吞食, 有的书只须浅尝,有的可以吞食,只 有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有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 须咀嚼消化。( 须咀嚼消化。(王佐良) 2. The commission of certain acts such as armed attack, naval blockades was considered as a form of aggression. 从事诸如武装进攻, 从事诸如武装进攻,海上封锁之类的 行为,被认为是一种侵略。 行为,被认为是一种侵略。
3. 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 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 知道, 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Our policy must be made known not only to the leaders and to the cadres but also to the masses. 4.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The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solve.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oblem.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difficult. The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be solved.
3. 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 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 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4.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1.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英 汉 翻 译 理 论
蔡 子 亮 讲 主
与 实 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汉译英
语态的变换
(The change of voice)
汉译英的语态变换: 汉译英的语态变换
1.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汉语被动态的表达手段, 了解汉语被动态的表达手段,掌握汉 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2.教学内容 . 1)汉语被动语态的两种表达方式 ) 2)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 3)汉语主动句的翻译 ) 4)汉语被动句的翻译 ) 3.教学重点和难点 .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这类信息性的文体主要指科技文体、 这类信息性的文体主要指科技文体、 科技文体 新闻文体 公文文体及论述文体 文体、 文体及论述文体。 新闻文体、公文文体及论述文体。 科技论文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 力戒作者的主观臆断, 述,力戒作者的主观臆断,因而常 常避免提及施事。 常避免提及施事。新闻报道注重口 气客观、间接,叙事翔实, 气客观、间接,叙事翔实,施事往 往难以言明,也不宜言明。 往难以言明,也不宜言明。公文则 注重叙述公正、无私,口气客观、 注重叙述公正、无私,口气客观、 正式。 正式。英语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 倾向。正式文体尤其如此。 倾向。正式文体尤其如此。
这些书卖不掉。 这些书卖不掉。→The book don’t sell. 卖不掉 那支笔好写 好写。 那支笔好写。→The pen writes easily. 困难克服了。 困难克服了。→The difficulties have been overcome. 鱼捉住了。→The fish was caught. 鱼捉住了。
7. 在竞争中,不是你击败他,就是 在竞争中,不是你击败他, 他击败你。 他击败你。 In competition, either you may defeat him or may be defeated. In competition, it’s possible for you to beat him or vice versa. 8. 他出现在台上,观众报以热烈的 他出现在台上, 掌声。 掌声。 H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was warmly applauded by the audience.
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 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 Why should all th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 to me?
汉语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 汉语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 英语语法上的被动句由系动词和动词 的过去分词构成, 的过去分词构成,即“be+动词的过 动词的过 去分词” 去分词”。 汉语的动词无词形变化 的动词无词形变化, 汉语的动词无词形变化,因此被动句 无一定的语法形式, 无一定的语法形式,只是靠介词或助 等词来构成, 词“被”等词来构成,因而在汉语中 哪些句型是被动句,显得含糊不清。 哪些句型是被动句,显得含糊不清。 汉语的被动句分为两种 分为两种, 汉语的被动句分为两种,即有形式标 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5. 刚才有人在这里讲了一些不该讲 的话。 的话。
Some things were said here just now which should not have been said.
6.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说得很多了。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说得很多了。
Much has been said on this question.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如:
要制造飞机, 要制造飞机,就必须仔细考虑空气 阻力问题。 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nufactured.
不想说出、 不想说出、不必或无法说出施动者 时,汉语可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 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英语注重句 子结构齐整,句中不能没有主语, 好采用被动式或其他句式,以便于把 施动者省略或隐含起来。 施动者省略或隐含起来。
(这种句式里的不定式一般不用被动形式) 这种句式里的不定式一般不用被动形式)
请翻译以下句子: 请翻译以下句子
5. 刚才有人在这里讲了一些不该 讲的话。 讲的话。
6.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说得很多了。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说得很多了。
7. 在竞争中,不是你击败他,就 在竞争中,不是你击败他, 是他击败你。 是他击败你。 8. 他出现在台上,观众报以热烈 他出现在台上, 的掌声。 的掌声。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英、汉中都有一些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是 主动句, 而从逻辑意义上看, 主动句 , 而从逻辑意义上看 主语却是谓 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我们称之为 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sentences)。 意义被动句 。 但是英语中能用于意义被动句作谓语的及 物动词比汉语要少得多。例如: 物动词比汉语要少得多。例如: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有人统计了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 有人统计了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 开头三十页中竟有135个被动句。 个被动句。 开头三十页中竟有 个被动句 还有统计,在科技文体中, 还有统计,在科技文体中,被动句的使 用频率比其他文体要大4倍 用频率比其他文体要大 倍。
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据统计,在《水 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据统计, 一回中只发现“ 字二三处; 浒》中,一回中只发现“被”字二三处; 而在《红楼梦》 则二三十回中, 而在《红楼梦》中,则二三十回中,才见 一处。 五四”运动前, 一处。“五四”运动前,“被”往往与对 动作承受者有不利影响的动词连用, 动作承受者有不利影响的动词连用,如 “被迫害”, “被腐蚀”等。但由于外来 被迫害” 被腐蚀” 语的影响,汉语中“ 语的影响,汉语中“被”字的使用才趋向 增加。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