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和潜在风险分析

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和潜在风险分析
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和潜在风险分析

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和潜在风险分析——冯鹏程发表于《管理观察》

内容摘要:创业板上市,是适应中国资本市场需要的产物,其上市对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和投资者无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看到创业板里程碑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发展过程中潜藏的危机和问题,本文提出了创业板所潜藏的七大隐患,分别是先天风险、经营风险、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出世”的风险、逆向选择的风险和道德风险。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风险;资本市场

引言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用这句词形容创业板,最合适不过了。经历了十年之痒后,中国的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

号正式开板,首批被接受的28家公司要在一周后,也就是30号在深交所上市交易。2009年12月16日,创业板第二批八家公司的股票正式发行。创业板酝酿之久、声势之大、开市之奇,给本身就已经光环环绕的她,添加了一丝神秘。从构思到摸索实践,直至最终出世,这个资本市场的宠儿以其高收益率而受到国人的青睐,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将给中国的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带来巨大变化。

一、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冯鹏程认为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如下:

首先,从宏观经济是来看,创业板的开板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作为主板及中小板补充创业板将成为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平台,这些企业或缺资金,或缺政策,在中国一直举步维艰,创业板的开板帮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更多的资源将用于自主创新的研究,提高国家科研能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沿海一大批中小企业顷刻倒闭,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层级低。此外,我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据统计,全国每年有2万多项新专利,2.5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和浪费,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在60%-8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而发达国家却要占到30%-40%”创业板的出世,将使科技研发和金融资本的到较好的融合,将带动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总体上说,对我国经济的改善、经济增长的持续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我国在推进多层次市场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中国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大企业的主板市场,和以深圳为中心的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还有处于中间阶段的中小板市场。创业板的服务对象处于成长期或者说是起步期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规模不大;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不稳定;存在技术优势且创新方面非常活跃,但不太成熟。中小板主要服务于即将或已进人成熟期、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主板市场上是已进入成熟期且业绩较好的企业。所以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有梯度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处于各时期的企业服务。创业板的推出还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大上市的便利,一些很好的优质资源过去都选择在海外上市,将来会有多国内优质资源留在境内上市,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资机会,国外的投资者也会来中国投资。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对我国的贡献越来越大,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提供融通渠道,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板市场正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创业板,一直都是各国最活跃的板块,其内部企业数量的多少也反映出一国的经济结构。如果国家政策健全、得力经济上又持续发展,加以时日一个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必将问世。

再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一直是其发展的掣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贷款难。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主要向大型和国有型企业倾斜,很少照顾迫切需求资金的中小企业。对于企业规模小、业绩不稳定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以及没有能用来抵押的合适资产,所以它们根本无法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第二、债务融资难。《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十条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发行债券都已经非常严格,且程序复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万家,原有的银行信贷、信用担保已不足以支撑其发展。大多数企业因为资金链中断而破产,勉强生存下来的也无力投入新的技术研发。高科技产业更是要投入大批人力去“找钱”,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的加深,原来越多

的国内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活跃于我国各行各业,但是由于主板市场的高准入制度,中小企业几乎不可能在主板市场上融资。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这种局面将得到改善,英明的领导将抓住这次机会,利用创业板相对宽松的制度,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随着创业板的推出,相信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加大对高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最后,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主板之外又多了一种方式,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选择,相信也会带了大家投资理念的改变。以前大家只能通过PE、VC等间接地投资高科技产业,现在可以直接购买这些上市企业的股票、债券等。根据万得资讯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

月15日创业板的换手率达到19.43%,交投持续活跃,在深交所公布的买卖席位中,机构投资者买卖次数非常受,市场普遍认为,游资成为推动高换手率的主要力量。投融资是创业板市场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投资创业板,社会上大量闲散资金不断流向中小企业。自2000年以来,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A股市场的新增开户数不断增加,中小板作为稀缺资源被大多数人看好。对于这个新生儿,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大量的国际热钱也将涌入,势必带来创业板的繁荣。

二、创业板上市的潜在风险与隐患分析

冯鹏程认为我们在看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板首日暴涨后出现持续的下跌,6天内700亿元市值蒸发,26万散户被套,真正让投资者领略了高风险。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发行市盈率最高的鼎汉技术,达到惊人的82.2倍。高市盈率的阳光,在孕育出暴富神话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隐患。在中国这样一个惯于炒作的不成熟市场上,其背后的风险不言而喻。

第一、先天风险。创业板本身就是风险与收益的结合体,有着与生俱来的风险。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高达56.7倍,过高的发行市盈率,会令公司上市后面临较大的“破发”风险,为了更多融资而定高的发行价,只会透支股票的未来价值,而创业板吸纳的主要是起步期的企业,其投资风险更是高于主板市场。一些风投机构的进入更加大了风险,因为它并不想专注于把某个企业做强,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长期利润,而是把企业当“猪”来卖,所以在把企业包装后,获得几年漂亮的财务数据,风投机构就会把企业当产品卖掉,然后将风险转嫁给广大的股民。正是由于这种炒作性的存在,往往一些“问题企业”被包装成“明星企业”,一些不知情者盲目的跟风,最后成全了别人,套牢了自己。需要中小投资者尤其加以关注的是,与纳斯达克一样,创业板实行直接退市制度,不符合条件的公司将直接摘牌,不再必须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就意味着,最后接手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最后接盘。首次吸纳的28家企业,行业分类广泛,有做服装的、有经营药的、还有电池、物流等。其并没有按照“全高科技企业的标准。这种选择制度上的宽松,是否会影响创业板的整体质量尚未可知。即使都是高科技企业,新技术能否升级换代和经得起市场考验,也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经营风险。创业板公司经营期较短,规模制度都不完善,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中小企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或单一客户的问题,经营模式的单一也潜藏了很大的经营风险,股价很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大幅波动。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具有高成长性的潜力这是毋庸质疑的,这些中小企业,毕竟涉世不长,抗外界干扰能力弱,停牌、摘牌的风险时有发生,即使是世界著名的NASDAQ市场,在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有近2000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而不再符合市场要求,被剥夺上市挂牌资格。如SHC公司,1998年亏损额高达7.5亿美元。因此,这个新生儿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也无疑加大了市场的风险。我们要看到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是民营企业,企业业绩一旦下滑,重组的可能性很小。创业板市场上有快速、严格的退市机制,如果领导者对市场做出了错误的估计,或者经营中出现了不可预见的失误,都将导致市场份额的减少,而反映到整个公司可能就要有摘牌的危险,市场是冷酷无情的,它不接受眼泪。

第三、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由于众多偏爱“打新”投资者的存在,及跟风效应的作用,加之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一些人对科技股过分热情。而中小科技企业经营、市场和业绩的不稳定性,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及频率表现得尤其明显,不是特别低迷,就是过分狂热。股价出现剧烈波动,势必影响企业形象和持续筹资能力。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的预期又比较高,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在拥有高增长潜力的同时,也暗含着底子薄、业绩小、发展不确定的风险,这些因素将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价格外敏感,甚至是非理性的敏感,股票价格波动便是家常便饭,股价波动本来就有其自身的规律,本身就是以高风险出现的创业板,股价波动也属正常情况,但是由于其是新生事物,在投资这种还没有树立起信心,再加之一些恶意人士造谣、煽动,一旦出现波动可能就会引起蝴蝶效应,最终葬送自己。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石油价格也出现过波动,甚至破发,但是大家除了被套牢并没有担心,因为支柱性的国企是不会倒的,然而中小企业就不一样的,过分的价格波动很可能是致命的。

第四、流动性不足的风险。股票市场之所以成为最活跃的投资场所,主要原因就是其高流动性,每天都大量的买者、卖者。人们持有股票的目的是升值,如果所持股票前景不好,或者股票市场失去了流动性,投资者可能会义无反顾地甩卖股票,即使割肉也要换回现金,市场上的反应就是一支股票的价格狂跌。创业板上市公司虽然有高成长性的特点,但其不确定性比主板公司大,又有一些人是出于新鲜感来投资创业板,他们是追逐利益而来,一旦发现有风险可能就会迅速退出,这就极有可能导致流动性不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保持流动性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五、“出世”风险。企业将失去保护伞,成为透明的公司。由于上市公司均要披露所有必要的相关信息。由于创业板的高风险性,其披露制度比主板市场还要高,不仅又有必有的月报、年报,包括重大决策事件,交易事项都要准确及时的向公众告知,稍有遗漏就会受到证监会等管理部门的批评、惩罚。这对于一些关系复杂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而言,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而且有些重要信息也要披露,很可能被竞争对手了解,不利于以后的市场争夺。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并不是十分的透明,有一些很微妙的东西,上市后一切

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很肯就没有了这种好处。向华为、格兰仕这样的企业都不上市,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保护商业机密,以及利用非上市公司能独享的“好处”。

第六、逆向选择的风险。在创业板中同样存在逆向选择的风险,大部分企业都把创业板市场作为汲取养料的土壤,如果发展的不好就接受游戏规则,退到幕后。如果业绩蒸蒸日上,那么有朝一日就会转移到主板市场上去。造成一种假象:留在创业板市场上的都是一些“残疾”企业。最终结果是,将会把优质企业驱逐出市场,只有劣质企业留在市场。逆向选择会给市场带来沉重的打击,妨碍新企业的加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第七、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主要有:采取虚假和恶意包装上市;利用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公司管理层中饱私囊。我国创业板企业,公司的高官迅速暴富,一夜间就可以打造多个亿万富翁,这可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欲望,就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把上市公司的资源转移到自己手中。我国主板市场一直都存在庄家操纵、内幕交易投机现象,在创业板上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可能抵不住金钱的诱惑,将公司的资源转移到自己的名下,产生道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股票买卖制度的存在,很能出现恶意收购的现象,将上市公司“掏空”,使企业至于别人的名下,这些同样会产生风险,而且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像去年的“柑橘短信”一样,引起市场的恐慌,最后股票变成了“垃圾股” 。

三、结语

然而,无论从甄别上市公司条件,还是上市后的监管,与国外相比中国创业板整体上更为严格,既有利润率等定量指标,也包括了保荐人制度,深交所又针对性的实施了三档停牌机制,相信这一切都会使创业板走的更稳、更远。纳斯达克几经沉浮,如今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我们期待中国的创业板也能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但面对这支“带刺的玫瑰”,投资者理应格外谨慎。尤其是要提防创业板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和蕴含的陷阱。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当你在望向无底深渊时,无底深渊也在望着阁下,我们希望创业板能够在中国健康发展,但是任何事物的成长与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在一个还不十分成熟的市场上诞生的新生事物一样,虽然我们能够预想它肯定能够茁壮成长,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成长中都必须经历的挫折与失败,而我们要做的是吸取别人的经验并及时总结自己犯过的错误,尽量少走弯路,避开陷阱。中国人做事都喜欢善始善终,我们也希望创业板能在高调亮相后,一路上披荆斩棘,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生力军。

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评析

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评析 我国实施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不断有研究者提出,这一宏观政策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外也有人士表示担心,中国近年大规模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投资、扩大支出,是否会产生挤出效应。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通过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政策,而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对有限信贷资金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投资减少。它将使政府扩张性财政支出的效应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被抵消。 挤出效应并不是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调节时必然要发生的。具体到中国近四年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来看,依据对经济运行各项指标的分析,在我国出现挤出效应的观点尚得不到有力的证据支持。这可以从增发国债对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考察: 第一,增发国债对利率的影响。我国自1996年5月以来,名义利率多次下调,但实际利率是上升的,这并不是财政扩张带来的结果。由于中国尚未实行名义利率的市场化,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影响名义利率的升降。实际利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物价水平下降,而中央银行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及时随物价变动调整名义利率所致,进一步看,价格水平下降也不是财政扩张的结果,相反,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水平的下降。 第二,增发国债对借贷资金量的影响。增发国债没有与民间竞争有限的资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超过70%,存在较大的存贷差额。商业银行近年的资金过剩主要是风险意识增强、企业投资收益较低、预期不好及产业政策调整的缘故,而且这种过剩是在满足了政府借款需求之后的过剩。 从实际经济运行看,民间投资主妥受到民间资本的边际产幽或利润

率和公共投资影响,民间资本边际产出上升会引起民间投资规模的 增加。如果公共资本投向竞争领域,即与民间资本的生产可以相互替代,增加公共投资就很可能挤出民间投资。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领域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高速公路、铁路、供水和机场、粮库、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公共支出领域,对民间投资不会形成挤出效应。相反,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改善民间投资的外部环境,提咼民间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推动民间投资。 第三,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替代关系,即财政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能挤出居民消费。但这要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定。某项财政支出如招待费,的确是私人消费的替代品;公共设施支出则是私人消费的互补品;还有一些公共支出既是私人消费的替代品又是互补品,比如国家用于食品和药品检验的支出,既减少了私人的检疫支出,又可增加私人对食品和医药的支出。有关部门通过财政购买支出和居民消费关系的计量模型分析发现,我国财政购买支出与居民消费总体是互补关系,扩大政府支出对需求总体上具有扩张效应。 关于国债资金使用的效益 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直接关系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效果问题,以及扩大举债规模的风险控制问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越高,扩张性政策的效果将越趋于“高乘数效应’的一端,同时政府扩大举债规模的安全空间越大。 要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我认为至少要掌握好如下几个层次或环节上的事项: 1.资金投入项目的合理选择和较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2.项目建设与相关方面协调衔接关系的处理,应符合科学规划和施工

财务杠杆原理案例分析

二、财务杠杆原理在小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一)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特点使得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容易过度负债导致过高的财务风险,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若小于50%,企业则处于安全线内;若大于50%,则处于危险区域内。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受以下因素影响,因此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时,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小企业家的品质。喜欢冒险的企业家往往追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为股东实现较高的收益。但由此引发的财务风险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一般很少,有时甚至不足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在实践中必须谨慎计算财务风险的可能收益与可能损失比率,以决定决策是否可行。 2.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竞争能力。如果企业在一个较稳定的行业中占据了一个较有利的市场地位,那么较高的负债率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但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企业的各种条件都可能随时变化,那么这种不确定性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就较大,财务杠杆会恶化这种情况,使企业的风险加大。 3.企业的筹资能力。如果企业有较强融资能力,尤其是能够及时筹集到流动资金,那么企业就会倾向较大的负债率,即追求较高的财务风险。 (二)负债融资用于调整资本结构,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企业的预期资产报酬率远大于债务利率,资产负债率偏低的情况下,财务杠杆难以发挥作用;当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利

率较低,属于鼓励投资的时期,使用财务杠杆能获得较多的利益;当企业处于经营稳健时期,收益的变动幅度较小,较低的经营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在较高的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三)融资成本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如借款利息和借款手续费、债券利息和发行债券支付的各种发行费用等。从小企业融资成本角度考虑,融资方式的优选顺序是:商业信用融资、银行借款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留存利润、其他自有资金。 (四)在企业同时存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作用时,当销售量发生变动后,会引起每股盈余以更大的幅度变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复合杠杆。通常,在两种杠杆的组合上,不能将高经营杠杆与较高的财务杠杆组合在一起,以避免企业总体风险的加大,从而将企业总体风险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 财务杠杆原理是指在长期资金总额不变的条件下,企业从 营业利润中支付的债务成本是固定的,当营业利润增多或 减少时,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就会相应地减 小或增大,从而给每股普通股带来额外的收益或损失。 财务杠杆原理运用条件 运用财务杠杆原理,为增加财务杠扦利益,采用负债经营策略,是有各种条件限制的:

功能性分析法

在美国的企业人资管理中,经常用到功能性工作分析法。这是由美国劳工部制订的,以需要员工发挥的功能与应尽职责为核心,列出了相应的搜集与分析信息,规定了工作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作的特点和担任该工作员工的特点进行分 工作种类及材料/产品/知识等,则需要根据员工的具体工作来进行分类,这里就不罗列了。

——熟悉标准申请格式上项目的含义与内容; ——熟悉食品安全法令政策; ——熟悉其他与上述法规有关的政令。 必备技巧: ——无需。 必备能力: ——阅览并理解(如政令措施等)复杂指示; ——阅览并了解各种手续及口头或书面指示,同时将其转换成适宜的行动;——将申请要件明白地告知他人。 体能要求: ——习惯久坐。 环境条件: ——无。 额外工作: ——除下达或接受指示外,善于和同事相处。 兴趣范围: ——传递资料; ——和他人业务联系。 任务2:为客户解释其他有关政策规定,并将适合客户需要或便于获得作业常识的社会团体推荐给客户。 必备知识: ——无需。

必备能力: ——从口头交谈中明白客户需要; ——下达简单口头或书面指示给他人的能力。 体能状况: ——能够久坐。 任务3:应申请人所求解释政令规定,以确定其案件的合格性。 必备知识: ——熟悉上级颁布的合格标准要点、规定与政策。 必备技巧: ——无需。 必备能力: ——对各项有关政令措施能解释、应用及简单口头表达; ——能口头表达简单基本运算。 4优缺点 功能性工作分析法有优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分别如下: 优点就是适合于所有企业,由于搜集的信息较多、仔细,对所有工作也是适合的。缺点就是信息量大,访谈和处理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对搜集整理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比较耗时。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工作分析方法,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大家可以留言交流。

积极财政政策评析_兼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总76期) 积极财政政策评析 兼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邓子基 (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工具。本文从简述两大政策相互关系入手,着重评析我国 五年多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配合稳健货币政策的成就、作用与存在问题。指出今后一段时期仍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和两大政策配合运用的层次。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配合 1998年以来,鉴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及时出台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五年多来,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哪些作用?存在哪些问题?今后继续实施应注意些什么?在实施积 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又该处于何种位置?这些都是大家关注或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谈起 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能发挥基础作用,但在自发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总供需不平衡导致的经济波动就是市场缺陷的一个重要表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政府干预,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工具。尽管同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1.调节手段不同。财政政策主要运用税收、公债、公共支出等手段;货币政策主要运用利率、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等手段;2.作用途径不同。财政政策中的公共支出(政府购买性支出)直接构成需求,货币政策则只能通过影响公众的行为来调节需求,具有间接性;3.时滞不同。财政政策一旦采用,会迅速对经济产生作用,时滞较短。货币政策由于是间接发挥作用,时滞较长。正因此,各国在实践的中,往往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不断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模式,使两种政策能够协调发挥作用,实现政策目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通常有以下几种模式:1.双松!,即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模式通常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经济疲软、通货紧缩与失业严重的情况下采用。此时,财政可以扩大公共支出、降低税率,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共同刺激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2.双紧!,即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模式通常运用于社会总需求过旺、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此时,财政可以削减公共支出、提高税率,银行则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投资与消费,共同压缩社会总需求,制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正常发展;3.一松一紧!,即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的政策组合模式。此时,财政可以扩大公共支出、降低税率、扩大有效需求,克服通货膨胀与经济疲软,刺激经济增长,但若由此引起通货膨胀时,银行则须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投资与消费,以调整经济发展;4.一紧一松!,即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的政策组合模式。此时,财政可以削减公共支出、提高利率、压缩有效需求;但若由此引起通货紧缩、经济疲软与失业严重时,银行则须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促进经济发展。总之,政府应根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在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政策侧重点。一般来说,在促?收稿日期#2003-09-11 ?作者简介#邓子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全国重点财政学科带头人,我院客座教授。

第八章常用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第八章 常用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8.1 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和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分析方法有何异同?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处理项的自由度和平方和如何分解?怎样计算和测验因素效应和互作的显著性,正确地进行水平选优和组合选优? 8.2 裂区试验和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何异同?在裂区试验中误差E a 和E b 是如何计算的,各具什么意义?如何估计裂区试验中的缺区?裂区试验的线性模型是什么? 8.3 有一大豆试验,A 因素为品种,有A 1、A 2、A 3、A 4 4个水平,B 因素为播期,有B 1、B 2、B 3 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计产面积25平方米,其田间排列和产量(kg )如下图,试作分析。 区组Ⅰ 区组Ⅱ 区组Ⅲ [答案: e MS 0.31,F 测验:品种、播期极显著,品种×播期不显著] 8.4 有一小麦裂区试验,主区因素A ,分A1(深耕)、A2(浅)两水平,副区因素B ,分B1(多肥)、B2(少肥)两水平,重复3次,小区计产面积15平方米,其田间排列和产量(假设数字)如下图,试作分析。 区组Ⅰ 区组Ⅱ 区组Ⅲ [答案: a E MS =0.58, b E MS =2.50,F 测验:A 和B 皆显著,A ×B 不显著] 8.5 设若上题小麦耕深与施肥量试验为条区设计,田间排列和产量将相应如下图,试作分

析,并与裂区设计结果相比较)。 B 1 B 1B 2 B 2 B 2B 1 [答案: A E MS =0.58, B E MS =1.75, c E MS =3.25,F 测验A 、B 均显著,A ×B 不显著] 8.6 江苏省淮南地区夏大豆区域试验部分资料摘录如下: 试点 年份 区组 CK 19—15 31—15 4—1 21—16 试点1 1977年 Ⅰ 134 160 168 226 196 Ⅱ 146 180 156 170 190 Ⅲ 148 206 188 216 200 1978年 Ⅰ 220 264 280 212 168 Ⅱ 228 260 276 208 156 Ⅲ 208 220 300 260 148 试点2 1977年 Ⅰ 137 236 197 196 155 Ⅱ 173 207 178 192 179 Ⅲ 110 171 223 208 125 1978年 Ⅰ 179 201 150 195 186 Ⅱ 182 224 189 203 191 Ⅲ 207 262 187 210 183 各年各点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试分析此试验结果。 [答案: 2 =3.67,e MS =406.06,Fv=12.89,Fvs=1.88,Fvy=5.18,Fvsy=10.35] 8.7 在药物处理大豆种子试验中,使用了大中小三种类型种子,分别用五种浓度、两种处理时间进行试验处理,播种后45天对每种各取两个样本,每个样本取10株测定其干物重,求其平均数,结果如下表。试进行方差分析。 处理时间A 种子类型C 浓度B B 1(0×10-6) B 2(10×10-6) B 3(20×10-6) B 4(30×10-6) B 5(40×10-6) A 1(12小时) C 1(小粒) 7.0 12.8 22.0 21.3 24.4 6.5 11.4 21.8 20.3 23.2 C 2(中粒) 13.5 13.2 20.4 19.0 24.6 13.8 14.2 21.4 19.6 23.8 C 3(大粒) 10.7 12.4 22.6 21.3 24.5 10.3 13.2 21.8 22.4 24.2 A 2(24小时) C 1(小粒) 3.6 10.7 4.7 12.4 13.6 1.5 8.8 3.4 10.5 13.7

财务杠杆案例分析

财务杠杆案例分析 案例一:金融危机下财务杠杆的应用 2008年10月24日,美国佐治亚州阿尔法里塔市阿尔法银行和信托公司关闭,成为全美因次贷而倒闭的第16家银行。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所有的投行杠杆较高。2008年3月第一个因次贷危机而倒闭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总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高达16,较高的负债经营虽然能提高投资回报率,但必定也会伴随较大的财务风险。在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并未完全开放,但是金融危机已经从香港、广东等沿海地区逐步渗透到内陆。市场需求减少,融资难度加大,金融环境恶化,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更应重视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内容 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中,发行普通股,成本高,但没有偿债压力。发行成本较低的是优先股,但优先股股息通常是固定的,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另一种是借入的债务资本,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以及由商业信用产生的应付账款等。财务杠杆能发挥作用是由于债务资本以及优先股的存在。财务杠杆用来反映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引起每股盈余的变动程度,其定义公式如下:

在上式中:EPS为变动前普通股每股收益;Δ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息税前利润;ΔEP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上述公式不便于计算,因此推导出计算公式: 公式中:I为债务利息:T为所得税率;D为优先股股息。本文仅就负债利息进行讨论一述计算公式简化为: DFL=EBIT/(EBIT—I)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联系 1、财务风险主要由财务杠杆产生。 “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这一定义强调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目是“不确定性”的。而财务风险是指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企业因负债筹资而产生的由股东承担的额外风险。如果借入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平均负债利息率,则可从杠杆中获益。反之,则会遭受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杠杆带来的财务风险。 从理论上讲,企业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可以反映财务风险的大小。这里需要指出,负债中包含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财务杠杆只能反映有息负债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而没有反映无息负债,如应付账款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无息负债是正常经营过程中因商业信用产生的,而有息负债是由于融资需要借入的,一般金

探究营改增的财政经济效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2130914.html, 探究营改增的财政经济效应 作者:姜志春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以营改增为研究对象,以其所带来的一系列财政经济效应为研究目标。首先,对我国当前营改增的最新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探究了营改增政策实施带来的几点财政效应,并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营改增政策实施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财政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G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91-0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正在稳步前进,同时也取得了优异成效。基于这种经济发展背景,我国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各个产业经济的优化升级,从而出台了“营改增”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消除了以前重复征税的弊端,实现了对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最终将为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将以营改增这一政策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该项政策带来的财政经济效应,希望能够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我国“营改增”最新内容分析 “营改增”,即由征收营业税更改为征收增值税。这一政策是我国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同时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税收政策改革的总体部署。该项政策旨在促进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并加快我国消费和各个产业的优化与升级。用征收增值税代替以前征收企业的营业税,而且仅仅是征收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额外产生的增值部分的税收,这种政策是从2011年提出的,在2012年正式展开试点,一直到2013年开始推广至全国。 2016年,营改增政策已经推广至各个行业,而且达到了近6000亿元的减税总规模,其中本年刚纳入营改增的行业,包括金融业、现代化服务业、房地产行业等达到了近4000亿元的行业减税规模,大大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并有效激活了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为我国各个行业的优化和升级奠定了基础。另外,我国增值税纳税人逐渐代替了以前的营业税纳税人,并确保其税负只减不增。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营改增政策规定对其征收11%的增值税税率,而对于服务业和金融业而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将按照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来对这些行业征收其6%的增值税税率;对于小规模纳税行业来说,营改增政策规定要按3%的增值税税率来征收。 从2016年5月份开始,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实施,并将不动产也纳入了抵扣范围。对于原来的增值税纳税人,可以将其新增的不动产所含增值税进行抵扣,从而有效避免

用SPSS20进行二因素设计的简单效应分析

用SPSS20进行二因素设计的简单效应分析 两因素试验要检验互作效应,如果互作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SPSS20图形 界面无法简单效应分析,其实SPSS大多数功能均无法利用图形界面实现。所以SPSS的优点 并不是其易用性,而重点在于输出结果丰富、编排合理。比较SAS、和R软件均能利用图形 界面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但其输出结果简单,无法直接发布。 我们用一个两因素裂区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简单的说明。这个试验是一个品种密度试验, 品种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三次重复,籽粒产量为每公顷公斤产量。 其分析语法为: UNIANOVA 单产BY a b r Array /RANDOM=r /METHOD=SSTYPE(3) /INTERCEPT=INCLUDE /CRITERIA=ALPHA(0.05) /POSTHOC=a b(DUNCAN LSD) /DESIGN=a b r r(a) a*b /EMMEANS = TABLES(a*b) COMPARE (b) ADJ(LSD) /EMMEANS = TABLES(a*b) COMPARE (a) ADJ(LSD). 注意最后两句,采用EMMEANS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其选项ADJ表示均值检验方法,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常用的是LSD。 运行该语句(Ctrl+r)的下列结果。注意,该语句前 面还有数据集设置(DATASET ACTIVATE 数据集1.),不能 写错数据集的名称。

表1显示互作显著,因此有必要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表2、3为主效应间的多重比较。 表4为三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均值及差异显著性,表5为三种密度下不同品种的差异。表4、5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简单效应分析。 表4 成对比较 因变量: 单产 品种(I) 密度(J) 密度均值差值 (I-J) 标准误差Sig.b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b 下限上限 9398 10万 15万-42.224 96.990 .671 -253.547 169.099 20万-920.046*96.990 .000 -1131.369 -708.723 15万 10万42.224 96.990 .671 -169.099 253.547 20万-877.822*96.990 .000 -1089.145 -666.499 20万 10万920.046*96.990 .000 708.723 1131.369 15万877.822*96.990 .000 666.499 1089.145 ts28 10万 15万50.002 96.990 .616 -161.320 261.325 20万-355.573*96.990 .003 -566.896 -144.250 15万 10万-50.002 96.990 .616 -261.325 161.320 20万-405.576*96.990 .001 -616.899 -194.253 20万 10万355.573*96.990 .003 144.250 566.896 15万405.576*96.990 .001 194.253 616.899 xm26 10万 15万-713.925*96.990 .000 -925.247 -502.602 20万-811.152*96.990 .000 -1022.475 -599.829 15万 10万713.925*96.990 .000 502.602 925.247 20万-97.227 96.990 .336 -308.550 114.096 20万10万811.152*96.990 .000 599.829 1022.475

功能性食品管理问题分析

功能性食品管理问题分析 1功能食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纵观当前功能食品的市场发展状况和管理体制,功能食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诚信缺失等道德层面的问题、法规滞后、不完善等法律层面的问题也有多部门管理问题和单一审批等监管层面的问题。 1.1诚信缺失是当前功能食品管理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最大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功能食品市场创造了商机,推动了保健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就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对自己产品功能进行盲目承诺和虚假宣传,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有多高,企业就承诺多高,由此滋生出了一些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的企业,夸大和虚假广告宣传成了功能食品企业主要的营销手段,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各类广告遍地开花,消费者真假难辨,过度而夸大的广告宣传不仅大大增加了保健食品的成本,而且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顾客无法建立对功能食品品牌的信任,甚至对整个功能食品行业产生了抵触情绪。北京联合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认为保健食品能达到预期宣传全部效果的只占3%,认为部分有效的有60%,认为没有任何效果的占26%,认为有副作用的为2%,虚假广告的负效应可见一斑。造成功能食品产业诚信整体缺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与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功能食品市场发育不成熟,经营行为不规范,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不强,投机取巧思想泛滥。其次是信息不对称,企业诚信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功能食品生产经营中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生产经营者是产品充分信息的拥有者,而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服务的认识非常有限,同时致政府及行业协会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及规范企业行为中的作用有限,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后果即是当产品的质量及功效自动暴露出来之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迅速下降。第三是制度的不健全使诚信缺失行为缺乏矫正力量。人们理性地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这些约束条件很大一部分就是人们“发明”或“创造”的一系列规范、规则等即被称之为制度。由于我国功能食品的相关立法及管理法规、技术标准空白点太多,企业经营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督与制约,失信行为难以有效遏制。 1.2多头管理,监管部门职责缺乏协调统一是目前功能食品监管面临的主要

营改增后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营改增后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由此,上海先行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正式展开。 一、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政策影响 本文主要从对试点行业的税负、税务部门的征管权限以及对试点地区的财政收入等三个方面对该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试点行业的税负影响。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影响。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前,交通运输业在营业税税目中属于“交通运输业”的征收范畴,税率为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交通运输业的企业会涉及两个税率:如果是一般纳税人,按照11%的税率征收;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的征收率征收。对于前者来说,貌似税率提高,税负增加,其实不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年不含税应税服务额达到500万才会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同时,根据现行增值税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享受进行抵扣政策,也就是说交通运输业企业购进的作为经营用的汽车、固定资产、汽油以及其他材料的进项税额可以予以抵扣,由于抵扣的影响,试点交通运输企业的最终税负率会远远低于上述名义税率11%。 根据分析可以得出,此次营业税改征增值对于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影响是结构调整,稳中有降。 2、营业税改征增值对现代服务业的税负的影响。此次营业税改征增值试点的另一个行业就是部分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这些行业在营业税改征增值前,属于营业税的“服务业”税目征收范畴,按照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后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其中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按照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其他行业按照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如果是小规模纳税

显著性和互作效应分析报告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变量由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还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One-Way ANOVA过程要求因变量属于正态分布总体。如果因变量的分布明显的是非正态,不能使用该过程,而应该使用非参数分析过程。如果几个因变量之间彼此不独立,应该用Repeated Measure过程。 [例子] 调查不同水稻品种百丛中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数据如表5-1所示。 表5-1 不同水稻品种百丛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 从复 水稻品种 1 2 3 4 5 1 41 33 38 37 31 2 39 37 35 39 34 3 40 35 35 38 3 4 数据保存在“DATA5-1.SAV”文件中,变量格式如图5-1。 图5-1 分析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抗虫性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准备分析数据 在数据编辑窗口中输入数据。建立因变量“幼虫”和因素水平变量“品种”,然后输入对应的数值,如图5-1所示。或者打开已存在的数据文件“DATA5-1.SAV”。 2)启动分析过程 点击主菜单“Analyze”项,在下拉菜单中点击“Compare Means”项,在右拉式菜单中点击“0ne-Way ANOVA”项,系统 打开单因素方差分析设置窗口如图5-2。 图5-2 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 3)设置分析变量 因变量:选择一个或多个因子变量进入“Dependent List”框中。本例选择“幼虫”。 因素变量:选择一个因素变量进入“Factor”框中。本例选择“品种”。 4)设置多项式比较

预先危险性分析范文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 nary Hazard Amalysis,PHA ),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危 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其功能主要有: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采取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记录表见表 预危害性分析(PHA)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预先危险性分析示例 1)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操作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充分 的了解和调查; 2)收集以往的经验积累和同类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的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出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积累用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制定安全技术防措施。 按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步骤及要求,对涉及到的评价围,进行系统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 评价见预先危险性分析表5-2 (1~9)。 预先危险性分析1)

预先危险性分析(2)

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人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 5 ?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过滤器、氧气呼吸器及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6 ?组织管理措施 ①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 ②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建立毒物周知卡; ③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④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标志; ⑤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⑥培训医务人员对中毒、窒息、灼烫等的急救处理能力。 预先危险性分析(3) 预先危险性分析(4)

会计学论文 “营改增”对房地产业的效应分析

“营改增”对房地产业的效应分析 ——以保利集团为例 [摘要]从2016年5月1日起,国家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房地产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行列。在研究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房地产行业概况的基础上进行“营改增”的影响分析。基于“营改增”和“去库存”的双重政策的视角下,对保利集团的税负、成本情况和利润进行理论和数据分析,得出“营改增”后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同时,根据“营改增”对各线城市的影响,分析出企业应在各线城市中的相应措施。通过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效应分析,更好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税负;影响分析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VAT on Real Estate - Poly Group as an Example Abstract:Since May 1, 2016, the state has comprehensively pushed forward the reform of VAT, and incorporated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nto the pilot reform of VAT. In the study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arget enterprises,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the VAT impact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x reform" and "reducing their unsold hom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x burden, cost and profit of Poly Group, and obtains the influence on the real estate enterprise.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VAT on the impact of the city line,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s in the line should b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the c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VAT on the real estate business effects analysis, to better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Keywords:VAT;Real estate enterprises;Tax burden;Impact Analysis

两因素方差分析检验

,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1级应用生物教育A班 实验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实验 教师:孟丽华(教授) 开课学期: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 填报时间:2013年5月15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序号及名称:实验九:为了选出某物质较为适宜的条件的两因素方差分析检验 实验时间2013-05-10 实验室睿智楼3幢326 (一)、实验目的: 1、能够熟练的使用SPSS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 2、通过本次试验理解二因素方差分析的概念和思想,理解多个因素存在交互效应的统计学含义和实际含义; 3、了解方差分析分解的理论基础和计算原理,能够熟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测量数据研究各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效果,判定因素在总变异中的重要程度; 4、进一步熟悉SPSS软件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微机、SPSS for Windows V18.0统计软件包及相应的要统计的数据 (三)、实验原理: 1、两因素方差分析主要用来检测两个自变量之间的是否有显著的影响,检测不同

/INTERCEPT=INCLUDE /POSTHOC=原料温度(SNK) /PLOT=PROFILE(原料*温度) /EMMEANS=TABLES(OVERALL) /EMMEANS=TABLES(原料) COMPARE ADJ(LSD) /EMMEANS=TABLES(温度) COMPARE ADJ(LSD) /EMMEANS=TABLES(原料*温度) /PRINT=OPOWER ETASQ HOMOGENEITY DESCRIPTIVE PARAMETER /PLOT=SPREADLEVEL /CRITERIA=ALPHA(.05) /DESIGN=原料温度原料*温度. 方差的单变量分析 表1 主体间因子 值标签N 原料 1 A1 12 2 A2 12 3 A3 12 温度 1 B1(30℃)12 2 B2(35℃)12 3 B3(40℃)12 表2 误差方差等同性的 Levene 检验a 因变量:适宜的条件 F df1 df2 Sig. 1.367 8 27 .255 检验零假设,即在所有组中因变量的误差方差均相 等。 a. 设计 : 截距 + 原料 + 温度 + 原料 * 温度 表3 描述性统计量 因变量:适宜的条件 原料温度均值标准偏差N A1 B1(30℃)34.50 12.583 4 B2(35℃)18.25 7.274 4 B3(40℃)18.00 8.641 4 总计23.58 11.958 12 A2 B1(30℃)49.00 7.874 4

财务杠杆效应案例分析【青蛙效应有哪些案例分析】

财务杠杆效应案例分析【青蛙效应有哪些案例分 析】 “青蛙效应”源自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 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 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 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 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 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 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 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 企业管理 “青蛙效应”告诉人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 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一个企业不要满足于眼前的 既得利益,不要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忘掉危机的 逐渐形成和看不到失败一步步地逼近,最后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而一个人或企业应居安思危,适时宣扬危机,适度加压,使处 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脚步的人加快脚步,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 事实上,造成危机的许多诱因早已潜伏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只是由于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机意识,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有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经过“连锁反应”、“滚雪球 效应”、“恶性循环”,有可能演变成摧毁企业的危机。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企 业要避免“温水煮蛙”现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

功能需求分析

B2C电子商务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1 网站后台管理基本需求 1.1 商品管理功能: 后台实现商品管理,前台商品展示。商品种类及商品属性可以自由定义,能满足产品行业特点。 1.1.1 商品列表:对添加的产品进行编辑、修改、删除、排序等操作。 1.1.2 添加新商品: 1.1.3 商品分类:采用多级分类,适用于食品等行业,可以把不同产品线的产品分类属性添加到系统中 1.1.4 用户评论:用以管理用户对每个单品的评论,可以进行删除、是否显示操作 1.1.5 商品品牌:对商品品牌进行设置 1.1.6 商品类型:商品的类型和商品信息的展示是整个商品浏览过程中最重要的模块。采用动态商品分类和特色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如下:所有分类将在后台设计独立的商品分类设置,后台分类编辑修改后,前台分类下的商品将实现自动更新。分类可以自定义多种特有属性,例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存储设备、mp3/mp4等,该类商品会自动显示该属性,新建产品时可以复制已有产品基本内容(除无法复制产品编号),产品描述,产品特性。 1.1.7 商品回收站:商品删除后直接进入回收站,用户误删除的产品信息可由此恢复。 1.1.8 标签管理:利于搜索引擎收录和网站导航; 1.1.9 产品功能:可以设定热卖产品,促销产品,最新产品,缺货产品(缺货通知,)同时可以实现产品的关键字设定 1.2. 促销管理: 团购活动、优惠活动:数量折扣,捆绑销售,赠品等;拍卖活动; 1.3 订单管理功能: 顾客在前台提交了订单之后,可以在其会员口内查询订单的处理进程,网上商城系统的后台订单处理包括订单审核、财务处理、物流处理等内容。 1.3.1 订单列表:在此可以对订单进行操作,如查询、撤销、修改等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摘要:自我国9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积极地财政政策。我国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如何?为什么要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实行?这将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结合实际经济情况的分析方法,论证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可行性,得出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的结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积极地、财政政策、继续。 正文 一.背景(积极财政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经济变得愈发的不稳定,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频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灾难。处于世界之中开放中的中国,自然屡屡受其影响。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实现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实则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联合国公布的2010年我国基尼系数已突破0.5,早已超过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地区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差据仍然很大。虽然2011年上半年17省GDP增速超10%,中西部增速超过东部。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3.城乡差距大:2011《农村经济绿皮书》写明: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但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巨大,达3.23比1。4.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空间巨大,可待进一步挖掘。 以上,由于国内外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我国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至今,一直采用了积极地财政政策。而当今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全球经济还未在阵痛中好起来,“冰岛破产”、欧债危机、到现今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世界各国无不都在刺激经济,以防经济的“二次探底”。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以往我国是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口数十亿的大国光靠出口发展是不行的。还得靠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就得靠财政。而缩小一系列差距,解决一系列矛盾最快速、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通过财政。所以说:要刺激经济、缩小差距、解决矛盾,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 我们再来看看以往政府在实行积极财政时候的成效,以找出需要继续发扬的,和不足的地方。 前几年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了旨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抑制通货紧缩的积极财政政策。 1.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力地拉动了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 为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国政府自1999年以来,连续三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人均月基本工资水平由1998年的400元提高到2003年的877元。1998年至2003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的投入,共安排和使用资金2620亿元,提高了我国城镇的社会保障水平。同时,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乱收费、乱摊派的治理整顿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分配秩序,陆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1805项,降低469项收费标准,共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400亿元,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自主投资能力。 2. 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力地拉动了需求。 近年来,为了缓解通货紧缩导致的需求不足问题,我国从1999年7月1日起减半征收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