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
汽车大数据调研报告

汽车大数据调研报告汽车大数据调研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正在成为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也逐渐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
本报告针对汽车大数据的应用进行调研,总结了其现状和趋势。
目前,汽车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汽车生产和汽车使用。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划的优化、零部件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汽车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在汽车生产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帮助企业实时监控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大数据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通过深入分析供应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大数据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分析产品的使用数据和反馈信息,发现产品的潜在问题,提前进行改进。
在汽车使用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通过分析车辆的使用数据和驾驶行为,企业可以了解用户的出行习惯和喜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此外,大数据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预测维修和保养,通过分析车辆的使用数据,提前检测出潜在故障,提醒用户进行维护,降低故障概率。
综上所述,汽车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汽车大数据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合规管理。
其次,如何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也是一个挑战。
目前,大多数汽车企业还没有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和技术人才。
最后,如何与其他行业的数据进行融合和共享也是一个问题。
汽车大数据的应用需要与其他行业的数据进行交互和共享,但目前数据的标准化和共享方式尚不完善。
总的来说,汽车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广阔,但面临一些挑战。
汽车调研报告数据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汽车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汽车调研数据的分析,旨在为汽车企业、政府部门及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行业数据;3. 各大汽车企业发布的销售数据;4. 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汽车市场报告;5. 网络公开数据。
三、数据分析1. 市场规模分析(1)总体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增长5.1%和5.3%。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2)细分市场规模从汽车细分市场来看,乘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275.1万辆和2275.5万辆,同比增长3.8%和3.9%。
其中,轿车、SUV和MPV车型分别占比为47.5%、35.2%和17.3%。
2. 市场结构分析(1)品牌结构从品牌结构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
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和比亚迪。
这些企业占据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2)车型结构从车型结构来看,SUV车型在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9年,SUV车型产销量分别为897.5万辆和918.5万辆,同比增长10.5%和11.5%。
与此同时,轿车和MPV车型产销量分别为1012.3万辆和295.5万辆,同比增长2.5%和5.3%。
3. 消费者需求分析(1)消费偏好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在购车时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外观、配置、油耗和售后服务。
其中,价格和品牌因素占据消费者关注的比重较大。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一、概述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报告将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提供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总体经济情况中国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的总产值在过去十年里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远超过其他制造业。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钢铁、橡胶和石油化工等。
同时,汽车行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国内劳动力的闲置。
三、市场竞争情况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厂商纷纷涌入。
国际知名汽车企业通过合资和独资的方式在中国设立工厂,加大了市场竞争的强度。
与此同时,一些国内汽车制造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然而,由于市场的竞争,导致了市场份额的分散,许多中小型汽车制造商难以与国际巨头竞争,市场集中度较低。
四、政策支持与限制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政府也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补贴和优惠政策。
然而,政府也针对高污染车辆实施了限制措施,如排放标准的提高和购车限制等,这对一些传统汽车制造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五、技术发展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技术创新,中国汽车制造商有望实现技术的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六、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汽车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首先,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其次,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此外,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对高品质、安全、环保的汽车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七、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 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汽车技术的升级。
网约汽车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网约汽车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网约汽车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网约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用户行为特征、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潜在风险,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约汽车平台公开的运营数据、用户评价、行业报告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整理和加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网约汽车行业发展趋势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用户习惯的养成和政策环境的优化,网约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2. 市场集中度提高:在激烈的竞争中,头部平台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行业集中度提高。
3. 服务多元化:网约汽车平台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如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代驾等,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4. 技术创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网约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四、用户行为特征1. 用户群体年轻化:网约汽车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对价格敏感度较低。
2. 出行需求多样化:用户出行需求涵盖商务、休闲、购物等多个方面,网约汽车成为用户出行的重要选择。
3. 高峰时段出行需求旺盛:早晚高峰时段,网约汽车需求量显著增加,平台需加强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
4. 用户评价反馈积极:用户对网约汽车服务的满意度较高,评价反馈积极,有助于提升平台口碑。
五、市场竞争格局1. 市场格局集中:目前,网约汽车市场以滴滴、美团、曹操等头部平台为主,市场份额较高。
2. 区域差异化竞争:不同地区网约汽车市场格局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存在区域寡头垄断现象。
3. 新进入者挑战:随着政策放宽,新进入者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加剧。
4. 合作与竞争并存:平台之间既有合作,如共享司机资源,也有竞争,如价格战、市场份额争夺。
汽车销售数据分析报告

汽车销售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销售数据分析成为了评估市场趋势、指导销售策略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汽车销售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市场变化和消费偏好,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二、市场概述1. 总体形势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过去一年,全球汽车销量达到X万辆,同比增长X%。
说明汽车市场整体仍处于增长态势。
2. 地区销售情况从地区维度来看,亚太地区仍然是全球汽车销售最大的市场,占据了总销量的X%。
而欧洲和北美地区分别占据了X%和X%的市场份额。
3. 车型销售情况在车型销售方面,SUV车型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保持着火热的销量势头,占据了总销量的X%。
紧随其后的是轿车和跨界车,分别占据了X%和X%的市场份额。
三、消费者偏好分析1. 品牌选择通过对消费者购车偏好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全球消费者更偏好知名品牌,其中前五大汽车品牌分别是XXX、XXX、XXX、XXX和XXX。
这表明品牌知名度对汽车销售影响巨大。
2. 购车动力系统在动力系统选择上,消费者对于传统燃油汽车仍然持有较大兴趣,约占X%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上升,目前已占据了X%的市场份额。
3. 车内科技配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于车内科技配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全球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娱乐系统和无线连接技术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
四、销售策略建议1. 加强品牌推广鉴于消费者对于知名品牌的偏好,汽车制造商应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汽车展览、赛事和合作活动,加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
2. 多元化产品线汽车制造商应合理规划产品线,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
特别是在SUV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的车型选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随着消费者对车内科技配置的需求不断增加,汽车制造商应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车内智能化和互联化水平。
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分析报告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是指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大数据产业,其数据来源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充电桩建设、行车记录、车联网等多个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分类特点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等多个领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数据多样性:包括汽车生产、销售、使用、充电等多个环节的数据;2.数据数量巨大: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产生的数据量不断增加;3.数据质量高:由于新能源汽车数据涉及到多个环节,因此数据质量往往较高;4.数据应用广泛: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等多个领域。
三、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销售企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企业、新能源汽车行车记录设备企业、车联网企业、数据分析企业、数据挖掘企业、大数据管理企业等多个环节。
四、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起源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数据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充电等多个环节的数据得到了大量积累,数据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五、行业政策文件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为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201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均对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作出了明确的规划和要求。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和应用工作方案》、《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15-2020年)》等文件,为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六、经济环境新能源汽车数据行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获得了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增长迅速。
全国汽车销售情况分析报告

全国汽车销售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如下:根据最新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我国汽车销售情况的全国报告。
1. 总体销售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汽车销量达到了XXX万辆,同比增长了X%。
这表明消费者对汽车购买的需求依然强劲。
2. 汽车类型销售情况:燃油汽车市场仍然是主导,占据了销售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稳步增长。
去年同期相比,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了X%,占据了汽车销售总量的X%。
3. 品牌销售情况:国内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在上半年,国内品牌汽车销量占据了总销量的X%。
然而,外国品牌汽车也继续增长,销量同比增长了X%。
4. 地区销售情况: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汽车销售最为活跃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更高。
与去年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汽车销量增长了X%。
而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汽车销量相对较低。
5. 购车动力:消费者购车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求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车已经成为一种基本需求。
二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家鼓励汽车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金融政策的刺激,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使得购车更加容易。
6. 潜在挑战和机遇:尽管我国汽车销售呈现出不错的增长势头,我们也要面对一些潜在的挑战。
一是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品牌汽车竞争日益激烈。
二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一些机遇,例如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销售在上半年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我们对未来汽车销售市场充满信心。
然而,我们也要积极面对挑战,采取措施促进汽车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续写)7. 市场竞争: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饱和,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国内外品牌汽车的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和性能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2024年汽车制造业人才大数据分析报告

一、引言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汽车制造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的重要性使得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通过对2024年汽车制造业人才的大数据分析,来探讨这一行业的人才趋势和市场需求。
二、人才需求分析根据2024年的数据,汽车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技术人才:汽车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研发和技术人才,尤其是在汽车电子、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人才需求最为旺盛。
2.生产制造人才:汽车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生产制造人才,包括生产线操作工、装配工、焊工等,以保证汽车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3.市场销售人才: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制造商需要更多的市场销售人才,以推动汽车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4.供应链管理人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三、人才市场分析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制造业的人才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技术人才市场火热:由于技术创新的推动,汽车制造业对研发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技术人才市场竞争激烈。
2.制造人才市场供需平衡:尽管汽车制造业对生产制造人才的需求较大,但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性较大,市场供需相对平衡。
3.市场销售人才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制造商对市场销售人才的需求增长,市场竞争激烈。
4.供应链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增加: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汽车制造商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供需不平衡。
四、人才培养建议根据以上的分析,为了满足汽车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建议如下:1.加强技术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汽车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培养,培养更多的汽车电子、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技术人才。
2.加大制造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技工教育的发展,加强对生产制造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满足汽车制造业的生产需求。
3.提升市场销售人才素质:加强市场销售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以推动汽车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城市份额高,三四级城市增速快
汽车分城市等级份额
四级及以下 三级 二级 一级
前11月同比
10.9% 11.0% 11.1%
一级
11.1%
12.6%
11.7%
11.6%
10.7%
+1.9% +0.7% +3.8% +4.2%
四级及以下
33.6%
33.2%
33.1%
33.0%
31.7%
32.2%
32.4%
2015年
2016年
2017年1-10月
汽车行业关注量稳定
汽车行业及全网流量趋势
360全网 汽车行业
17年前11月同比提升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2.7%
Q3 10-11月
2014
2015
2016
2017
华东份额最高,西南增速最快
西 北
汽车占比:5.6%
31.6%
二级
30.0%
29.7%
28.9%
29.0%
28.8%Βιβλιοθήκη 29.6%29.1%
28.2%
三级
25.4%
24.5%
26.4%
26.5%
28.7%
27.3%
27.4%
26.6%
16Q1
16Q2
16Q3
16Q4
17Q1
17Q2
17Q3
17年10-11月
品牌产品词份额最大,价格词份额提升较大
汽车主要关注内容份额
汽车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
CONTENTS
1
2 3
行业综述
细分市场
新能源车 新车概览
4
5
人群特征
壹
行业综述
2017年汽车行业销量增速放缓
近十年我国汽车销量走势
销量(万辆) 增速
15.1% 9.9% 2.4% 7.2% 2.3%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6.0%
25.7% 25.1% 24.3%
品牌产品词 纯品牌词
24.7%
24.1% 23.3% 23.3%
通用词 纯产品词
19.2%
19.1% 18.5% 19.4%
价格词 参数配置 比较词
14.9%
15.6% 14.2% 13.8%
口碑词
9.2%
9.3% 12.0% 11.8%
移动端
APP下载活跃
奔驰
路虎
保时捷
大众
JEEP
雷克萨斯
福特
丰田
进口Top车型
3.9%
3.5%
3.4%
3.3%
3.3%
3.2%
3.1%
2.9%
2.4%
2.4%
牧马人
宝马X5
卡宴
奥迪A4
奥迪A6
奔驰S级
揽胜
宝马X3
奥迪Q7
宝马X4
数据来源:360大数据1-11月
欧系车高份额日系车快增长韩系车大降幅
汽车分车系份额
欧系
5.0% 13.2% 20.5% 4.3% 12.9% 19.3% 3.8% 11.7% 20.8%
汽车同比:+3.7%
华 北
汽车占比:16.3%
汽车同比:-5.1%
东 北
汽车占比:6.9%
汽车同比:-5.7%
华 中
汽车占比:12.1% 汽车同比:-5.0%
西 南
汽车占比:10.7%
汽车同比:+14.3%
增速TOP1
华 东
汽车占比:33.0% 占比TOP1 汽车同比:+5.0%
华 南
汽车占比:15.4%
1.9%
1.8%
1.8%
1.6%
哈弗H6
宝骏510
五菱宏光
宝骏730
CS75
荣威RX5
博越
宝骏560
传祺GS4
远景
数据来源:360大数据1-11月
进口品牌中宝马奥迪领先优势大
进口Top品牌
15.5% 15.0% 8.7% 6.9% 6.8% 6.7% 6.3% 3.7% 3.7% 2.6%
宝马
奥迪
14.2% 29.5%
14.1% 25.9%
26.5% 15.9%
27.0% 15.1%
29.1%
32.3%
30.7%
52.9%
51.0%
52.4%
54.3%
56.3%
60.0%
57.6%
57.9%
16Q1
16Q2
16Q3
16Q4
17Q1
17Q2
17Q3
10-11月
大众系领跑合资品牌
合资Top品牌
16Q1 16Q2 16Q3 16Q4 17Q1 17Q2 17Q3 10-11月
23.2% 24.5% 25.2% 25.3%
23.5% 23.3% 23.3% 24.5%
20.1% 20.7% 20.2% 20.1%
15.1% 13.7% 14.5% 14.4%
11.3% 10.9% 10.3% 9.6%
汽车主要APP下载趋势
2017年前11月同比提升
27.8%
9月 10月 11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16
2017
贰
细分市场
合资车份额最大且稳定
汽车分制造属性份额
合资 自主 进口
18.0%
16.6%
16.9%
15.5%
30.2%
汽车同比:+7.4%
两东&江浙高占比,四川&安徽较高占比且较高TGI
汽车行业主要省市流量分布
██
114.6
份额占比
—— TGI指数
136.2 148.4 102.2 106.9 110.3 126.5 113.7 119.0
133.3 130.4
96.9 111.9 79.8 106.1 93.4 98.6 104.1 83.3
11.4% 9.1% 7.6% 6.8% 6.6% 6.1% 6.0% 5.2% 5.1%
4.0%
一汽-大众
上汽大众
一汽丰田
广汽本田
东风日产
东风本田
上汽通用别克
广汽丰田
长安福特
一汽奥迪
合资Top车型
4.1%
3.0%
2.7%
2.4%
2.1%
1.8%
1.8%
1.7%
1.6%
1.6%
高尔夫
途观
思域
汉兰达
卡罗拉
速腾
迈腾
雅阁
朗逸
凯美瑞
数据来源:360大数据1-11月
自主品牌中哈弗关注最大
自主Top品牌
10.2% 9.3% 8.6% 8.6% 8.5% 5.5% 4.4% 4.2% 4.2% 3.9%
哈弗
宝骏
吉利
比亚迪
长安汽车
奇瑞
荣威
众泰
传祺
五菱
自主Top车型
5.1%
3.6%
2.5%
2.3%
2.3%
2.0%
95.8
103.7
117.6 95.3 90.2
92.6
91.9
95.4
97.5 103.3
95.3
104.0
尾部省份高TGI
广 东
T������������指数 =
山 东
浙 江
江 苏
北 京
河 南
河 北
四 川
湖 北
安 徽
福 建
辽 宁
湖 南
陕 西
上 海
广 西
云 南
内 蒙 古
黑 龙 江
江 西
山 西
贵 州
重 庆
吉 林
天 津
新 疆
甘 肃
海 南
宁 夏
青 海
西 藏
汽车行业流量的地域占比 × 100; 360总体流量的地域占比
Target Group Index(目标群体指数),本处用于反映汽车行业流量的地域分布相比总体情况的差异,TGI指数等于100表示平均水平,高于100,代表该省份对汽车行业的关注程度高于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