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制品第5章(1-2节2)

合集下载

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

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

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1. 引言1.1 概述淀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其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以及环境保护而制定的。

本文将对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进行详细探讨。

在淀粉生产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相应的要求。

而在淀粉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除了要求对淀粉的生产符合相关标准外,还需对淀粉的加工及运输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生产控制措施是确保淀粉生产过程中各项指标符合标准的关键。

只有严格执行生产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淀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要求指的是对淀粉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只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要求,才能有效提高淀粉产品的质量水平。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助于提高淀粉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2. 正文2.1 淀粉的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应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淀粉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各种含淀粉成分的植物,如玉米、马铃薯、小麦等。

这些原料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应该符合卫生标准。

淀粉是一种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求生产设备的清洁消毒,并确保生产场所的整洁无尘。

淀粉的生产过程需要控制好时间和温度。

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酶解、脱水等环节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淀粉的质量和产量。

淀粉生产中还需要控制水质和用水量。

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淀粉的质量。

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水量和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淀粉的生产要求严格,只有做到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淀粉产品。

生产企业需要加强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卫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品原料。

2.2 淀粉制品的生产要求淀粉制品的生产要求包括原料的选择和质量要求、生产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测等方面。

第五章 天然食用色素生产工艺 2011.10.10

第五章 天然食用色素生产工艺 2011.10.10

• 2、黄酮类

Flavonoids
(1) 呈浅黄色主要有黄酮、黄酮醇、黄烷酮、查耳酮及 衍生物。 (2)黄酮羟基呈酸性。黄酮可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 遇三氯化铁可呈兰、紫、蓝黑、棕色。 • 在碱性条件下,黄酮易开环生成查尔酮型结构呈黄色(橙 、棕),在酸性条件下,又恢复闭环结构,颜色消失,如: 马铃薯,小麦面粉、稻米、芦笋、荸荠等在碱性下烹煮变 黄。 • (3)类黄酮色素在空气中久置,易氧化生成褐色沉淀。
二、常见天然色素结构及性质
• 能使人的视觉产生各种色感的物质,称为色素。 • 人肉眼观察到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吸收了可见光区 (400-800nm)的某些波长的光后,透过光所呈现 出的颜色。即人们看到的颜色是被吸收光的互补 色。
不同波长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 • • • 透过光(互补色) 波长(nm) 相应的颜色 400 紫 黄绿 425 蓝青 黄 450 青 橙黄 490 青绿 红 510 绿 紫 530 黄绿 紫 550 黄 蓝青 590 橙黄 青 640 红 青绿 730 紫 绿
沙棘黄: 沙棘黄色素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 主要存在于
沙棘果皮中。 栀子黄色素: 是从黄栀子中提取出来的, 是国际国内都允 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多穗柯色素: 是用多穗柯树叶提取而制得的一种黄棕色酚
类色素。
3.食用天然绿色素
根据资源情况和色素的特性, 在我国食用 天然绿色素是以由蚕砂(蚕粪) 中提取的叶绿 素铜钠盐为主, 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粉末状或 绿色的膏状。
力,扩大其使用范围及提高其使用价值,以减少其包装、
运输和保存中的困难,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
三、天然食用色素分类
• 1、来源 • 动物色素(血红素、虾、蟹皮类、胡萝卜素) • 植物色素(绿、红、紫) • 微生物(红曲素) • 2、化学结构 • 卟啉类衍生物(叶绿素、血红素) • 异戊二烯类衍生物(类胡萝卜素) • 多酚类衍生物(花青素、儿茶素) • 酮类衍生物(姜黄、红曲) • 醌类衍生物(虫胶、胭脂虫红) • 3、溶解性 • 脂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

第五章第2节高分子材料第2课时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五章第2节高分子材料第2课时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B.CH2==CH—COOH
C.CH3—CH(OH)—COOH D.H2N—CH2—COOH
随堂巩固
3.X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为

已被广泛应用于声、热、光的传感等方面,它是由HC≡CH、(CN)2、CH3COOH三种 单体通过适宜的反应形成的。由X的结构简式分析合成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类型有
很难溶解,但往往有一定程 度的胀大
性能
具有热塑性,无固定熔点
具有热固性,受热不熔化
强度大、绝缘性好、有可塑 特性 强度大、可拉丝、吹薄膜、绝缘性好

常见 物质
聚乙烯、聚氯乙烯、天然橡胶
酚醛树脂、硫化橡胶
小结
随堂巩固
1.手术缝合线、人造器官等人体用的功能高分子要求无毒且与人体有较好的相容性。
根据有关化合物的性质及生物学知识可知,下列高分子不宜用作手术缝合线或人造
②合成新的带有强亲水基团的高分子。
如CH2==CH—COONa —一交—定联—条—剂件→
聚丙烯酸钠(网状结构)
学习任务三:高吸水性树脂
3.性能: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与水接触后在很短的 时间内溶胀,可吸收其本身质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 的水,同时保水能力要强,还能耐一定的挤压作用。
《时代周刊》评出20世纪最伟 大的100项发明,其中“尿不 湿”榜上有名
器官材料的是 A.聚乳酸
B.聚氨酯
C
C.氯纶
D.聚乙烯醇
随堂巩固
2.用高分子塑料骨钉取代钛合金骨钉是医学上的一项新技术,这种塑料骨钉不仅具
有相当的强度,而且可在人体内水解,使骨科病人免遭拔钉的痛苦。合成这种塑料
骨钉的原料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也能在浓硫酸条件下形成环酯。则合成这种塑料骨

第五章 灰分测定

第五章 灰分测定

说明与注意事项 1.取样量
根据试样种类性质而定,一般以灼烧后得到的灰分量为 10〜100mg,决定取样量。 调味料、鱼类及海产品1〜2g;谷类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 糕点、牛乳3〜5g;蔬菜及其制品、淀粉及其制品5〜10g;水
果及其制品20g;油脂50g。
2.灰化温度
一般500〜550℃。鱼类及海产品、谷类及其制 品、乳制品≤550℃;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 品、肉及其制品≤525℃;个别样品(谷类饲料) 可达600℃。
灰化条件的选择
3 灰化温度
灰化温度的高低对灰分测定结果影响很大,由于各种食品中的无机成分
组成性质及含量各不相同,灰化温度也应有所不同,一般525-600℃。其中 只有黄油规定在500℃以下,这是因为用溶剂除去脂类后,残渣加以干燥, 由灰化减量算出酪蛋白,以残渣作为灰分,还要在灰化后定量食盐,所以采 用抑制氯的挥发温度,其他食品全是525℃、550℃、600℃及700℃(仅适用 于添加乙酸镁的快速法)。 灰化温度选在此范围,是因为灰化温度过高,将引起钾、钠、氯等元素
3 评价营养的参考指标(可通过测各种元素) 测定植物性原料的灰分可以反映植物生长的成熟度和自 然条件对其的影响,测定动物性原料的灰分可以反映动物品 种、饲料组分对其的影响。 总之,灰分是某些食品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是食品成于500-600℃高温炉内灼烧,食品中的 水分及挥发性物质以气态放出,有机物质中的碳、氢、氮等 元素与有机物质本身的氧及空气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氮的 氧化物及水分散失,无机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 氯化物等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 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 量。
2 判断食品是否掺假。 例如,在面粉加工中,常以总灰分含量评定面粉等级,富 强粉为0.3%—0.5%,标准粉为0.6%—0.9%,全麦粉为1.2%— 2.0%,加工精度越细,总灰分含量越小,这是由于小麦麸皮 中灰分的含量比胚乳的高20倍左右。水溶性灰分可以反映果 酱、果冻等制品中的果汁含量。灰分可以作为评价食品的质 量指标。

淀粉制品第5章(3-4节)

淀粉制品第5章(3-4节)

•酶法液化是淀粉液化的主要方法,它是利用 α-淀粉酶对已糊化的淀粉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能迅速地将淀粉水解成糊精及少量低聚糖,使 淀粉浆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强,呈液化状态, 酶法液化也是酶法制糖的第一步工序。
一、液化方法
•直接升温法 又称一次升温法,是酶法液化中 最简单的一种。 •喷淋液化法 (连续进出料液化法) 又称高温 液化法。这种方法比直接升温法复杂,是一种 连续化或半连续化的液化方法。 •喷射液化法 此法是淀粉调浆加酶后,通过蒸 汽喷射器使淀粉受热,引起糊化、液化。 •分段液化法 为了改进液化效果和过滤性质, 液化可分段进行,常用的为三段液化法。
•一般在喷射液化法中都采用高温α- 淀粉酶。 液体酶制剂成本便宜,使用方便,比固体酶 制剂应用更普遍。 •选择酶时要注意酶制剂质量,包括活力高低 和蛋白酶混杂情况,因为蛋白酶能水解蛋白 质成氨基酸,与糖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3、液化程度的控制 •DE值控制。一般以DE值为10~20为宜,尤以 12~18更为理想。 •碘色反应的控制。液化完全指的是颜色反应 呈棕红色或黄色,链长多在20~30左右。 •透光率及澄清度控制。液化完全时,液化液 的蛋白凝聚好,分层明显,过滤性能好,透光 率高。
第四章 糖化液的精制
•淀粉糖化液成分除有葡萄糖、低聚糖和糊精等 糖分组成物外,还有糖的复合和分解反应产物、 原料淀粉中的杂质、水带来的杂质以及作为催 化剂的酸或酶等。这些杂质又可分为含氮物质、 有机酸、无机酸、有机盐、无机盐、脂肪、有 色物质等。这些杂质对糖浆的质量和结晶葡萄 糖的生产都是不利的,糖化液精制就是要清除 这些杂质。
•由于糖化条件温和,对于设备要求相对较低, 糖化罐用碳钢表面涂上防腐材料即可,外层包 以保温材料,内部应有盘管通热水以保温,搅 拌要求也极低,只要糖化液不处于静止状态就 可。 •糖化液DE值初期上升很快,20h后DE可超过 90%,而后比较缓慢,达到平衡点要及时处理, 不然DE值反而会下降。

5 调质类食品添加剂

5 调质类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黄原胶又称汉生胶或黄胶,是从微生物(黄单胞菌) 以玉米淀粉、蔗糖等为主要原料发酵提取制成的一种 高黏度水溶性微生物胞外多糖。为高分子酸性杂多糖 (由葡萄糖、甘露糖与葡萄糖醛酸组成),是一种浅 黄制淡棕色粉末。
1、特点: ⑴ 良好的增稠性、具有独特的剪切稀释性能。 增稠性 *即使浓度低于0.01%,仍有很高的粘度。 *1%水溶液的粘度相当于明胶的100倍。 剪切稀释性能 *在摇动或加以剪切(搅动等)应力时粘度随之下降,一旦 剪切力下降或去除,其η很快恢复。
已通过权威机构普遍批准的用于食品增稠剂的树胶 只有阿拉伯胶、黄蓍胶、刺梧桐胶、盖提胶。
C 植物提取胶(果胶、魔芋胶、黄蜀葵胶)
组成 由部分甲酯化的α(1,4)-D-聚半乳糖醛酸,残留
的羧基单元以游离酸的形成存在或形成铵、钾、钠 和钙等盐。 果胶通常按酯化度分类,酯化度≥50%(或甲氧基 含量≥7%)者称为高酯果胶(HMP)。酯化度≤50% 者称为低酯果胶(LMP),低酯果胶包括酰胺化果胶 。
★ 天然食品增稠剂(植物性、微生物性、海藻类、动 物性)
(一)植物性(种子类胶、树脂类胶、植物提取胶) A 种子类胶 重要应用价值的商品化种子类胶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
如瓜尔豆、刺槐豆、罗望子、亚麻籽、刺芸豆、沙蒿、 香豆等。
组成
是从瓜尔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可食用的多糖化合物。含 有75-85%的多糖,5-6%的蛋白质,2-3%的不溶性纤 维及1%的灰分。
?51食品增稠剂?也称水溶胶或食品胶是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能溶解于水并在一定条件下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物质可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硬软脆黏稠等各种口感兼有乳化稳定持水性控制结晶或使呈悬浮状态的作用
本章知识点: 5.1 食品增稠剂 5.2 食品乳化剂 5.3 其他调质类食品添加剂(凝固剂、疏松剂、胶姆糖 基础剂、水分保持剂、抗结剂)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PPT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PPT
然产物都为D型)。 ➢ 吡喃: C1、C5成得六元环,称为吡喃环;C1与C4成得五
元环,称为呋喃环。(淀粉以吡喃环存在)。 ➢ α型: C1上得-OH在右边得为α型,反之为β型。
六角平面环状结构:
P8
更清晰表示出各碳原子与基团之间得相对位置。
2、淀粉分子得构成
直链淀粉 α-1、4糖苷键
支链淀粉 α-1、6糖苷键
接枝共聚淀粉等
——造纸、食品、纺织、石油、医药等 ➢ 淀粉发酵产品:酒精、味精、甘油、维生素C、各种有机酸(柠檬
酸、乳酸)、各种氨基酸等。 ——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衣粉原料(柠檬酸)、降解塑料原 料、汽油代用燃料。
绪论
一、淀粉资源 商品淀粉分四类:
➢ 普通谷类淀粉(玉米、小麦、高粱与大米); ➢ 块茎(马铃薯)、块根(木薯、葛根与甘薯)与髓(西米)淀粉; ➢ 蜡质淀粉 (蜡质玉米、蜡质高梁与蜡质大米); ➢ 豆类淀粉(绿豆、豌豆与蚕豆)。
说明:每种淀粉有独特布氏曲线,依此查取淀粉糊化参数。
3000 2500 2000
时间(min ) 30 60 90 120 马铃薯淀粉
150
180
淀粉乳浓度8%
黏度(BU )
1500 1000 500
玉米淀粉 木薯淀粉
小麦淀粉
0
50 70 95
95
50
温度(℃ )
图1-14 几种淀粉的黏度曲线
黏度(BU )
目得:获得多项淀粉糊化参数
原理:根据淀粉糊化程度与黏度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测 定黏度,推测糊化参数。
设备:布拉班德黏度仪 方法:淀粉悬浮液,从室温以1、5℃/min得速率加热至
95℃,95℃保持30min,同样速率降温至50℃,再保持 30min。以时间(温度)为横坐标,黏度为纵坐标,绘制黏 度曲线图

第七章-淀粉的制取与加工

第七章-淀粉的制取与加工

(三)低聚异麦芽糖的制作工艺
淀粉 调浆 淀粉悬浮液(浓度30%, PH6.0) 液化(α-淀粉酶) 糖化(β-淀 粉酶,α-D葡萄糖苷酶,PH5.0,温度 60℃ ) 过滤 脱色(活性炭) 脱盐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 真空浓缩 IMO -500 柱分离 IMO-900 喷雾干燥 IMO-900P
.
另外,变性淀粉还可按生产工艺路线 进行分类,有干法(如磷酸酯淀粉、酸解 淀粉、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等)、湿 法、有机溶剂法(如羧基淀粉制备一般采 用乙醇作溶剂)、挤压法和滚筒干燥法 (如天然淀粉或变性淀粉为原料生产预糊 化淀粉)等。
二、几种常用变性淀粉
(一)预糊化淀粉 预糊化淀粉:把完全糊化的淀粉在高温下 迅速干燥,将得到氢键仍然断开的,多孔 状的、无明显结晶现象的淀粉颗粒,即为 预糊化淀粉。
二、淀粉的化学性质
(一)与酸作用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水解产生分子量不同的各种 中间产物,这些物质称作糊精。 淀粉 淀粉糊精 红糊精 无色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
(二)淀粉的成脂、成醚作用 淀粉分子可与无机盐或有机酸生成脂。 淀粉+乙醇 淀粉的乙酸脂 (三)淀粉的氧化 淀粉随氧化条件及氧化剂的不同生成不同 产物。 常用的氧化剂:高碘酸、次氯酸等。 如:双醛淀粉
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低聚糖),又 称分支低聚糖:是由葡萄糖残基通过α-1, 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5不等的一 类低聚糖。 成分: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等。
低聚异麦芽糖在自然界中极少以游离 状态存在。
(五)麦芽糊精
麦芽糊精:是指以淀粉为原料,经酸法 或酶法低程度水解,得到的DE值在20%以 下的产品。 成分:聚合度在10以上的糊精和少量 聚合度在10以下的低聚糖。 麦芽糊精:甜度低、粘度高、溶解性好、 吸湿性小、增稠性强、成膜性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直接加热式
淀粉与水在一个贮槽内调配好,酸液在 另一个槽内贮存,然后在淀粉乳调配罐 内混合,调整浓度和酸度,利用定量泵 输送淀粉乳,所采用的泵可以是离心泵、 多级活塞泵或螺旋泵。 蒸汽喷入加热器升温,淀粉乳受热立即 糊化、液化,进入维持罐,然后流经蛇 管反应器进行糖化反应,控制一定的温 度、压力和流速,以完成糖化反应。
1、酸 解 法
淀粉的水解在工业上常称为转化,酸法转化 工艺是最早出现的工业化淀粉水解方法 原理:它是淀粉分子和水分子反应,使淀粉 分子中糖苷键加水分解生成糖浆,需要在用 加热、加压和有酸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使水解 淀粉分子的反应得以进行。
酸解法
检测指标: 糖化度:淀粉分子水解为基本葡萄糖分子的 程度称为糖化度,通常用DE值表示。 DE值:就是指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以葡 萄糖计)占干物质的百分率,又称葡萄糖值。 糖浆中的葡萄糖实际含量 (DX)稍低于葡萄糖 值(DE)。
二、酸水解淀粉糖浆生产工艺流程
当前,酸法低转化糖浆和高转化糖浆的生产 已采用酸酶法或双酶法,酸水解生产淀粉糖 浆的技术主要用于中转化糖浆的生产,其工 艺流程按下图进行。
二、酸水解淀粉糖浆生产工艺流程
三、间断糖化----糖化设备
2、淀粉乳和酸的加入方法
将全部酸用水冲淡后加入糖化罐中,酸水量以能淹 没罐底的环形蒸汽分布器为度。打开蒸汽阀门,待 酸水煮沸后,再引入淀粉乳,淀粉乳的引入速度不 能过快,以保持能使酸水继续沸腾为宜; 将全部酸的1/3~1/2用水冲淡后加入糖化罐中,其余 的酸混入淀粉乳中; 把全部的酸混入淀粉乳中。 第二种方法使用比较普遍。
糖化均匀 糖化液质量高 颜色浅 精制费用低 热能利用率高 蒸发费用低 可自动控制 节省劳动力 生产成本低。
第二节 淀粉酸水解工艺
淀粉经酸水解完全糖化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不全 糖化的产物则由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糊精等 组成,称为淀粉糖浆。 低转化糖浆DE值在20%以下,又称低DE值糖浆。 中转化糖浆指DE值在38%~42%的淀粉糖浆,又称 中DE值糖浆,其糖分组成大约为:葡萄糖23%、麦 芽糖21%、三糖和四糖20%、糊精36%。 高转化糖浆指DE值为60%-70%的淀粉糖浆,又称 高DE值糖浆。
粘度:葡萄糖和果糖粘度较蔗糖低。葡麦糖浆的粘度较
高。
冰点降低:浓度高,相对分子量小,冰点降低多,葡糖
糖浆冰点降低的程度高于蔗糖。
化学稳定性:葡萄糖、果糖和葡麦糖浆都具有还原性,
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低,受热易分解生成有 色物质。蔗糖不具有还原性。
发酵性:酵母能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
二、葡萄糖的复合反应
淀粉酸水解所生成的葡萄糖,在酸和热的催化影响 下,部分葡萄糖又会通过糖苷键相聚合,失掉水分 子,相应地生成二糖、三糖和其他较高分子的低聚 糖等,这种反应称为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有水分子生成,干物质浓度有所减低,出 现化学减重现象。两个葡萄糖分子复合成二糖的变 化可表示为:
2C6H12O6→C12H22O11 +H2O
1.复合糖种类
复合糖中以二糖为主,夹有少量三糖
脱水葡萄糖,其结构为1,6-脱水β- D-六环葡萄糖, 属于内糖苷,是葡萄糖C1碳原子和C6碳原子间的 羟基失掉一个水分子而成。 在淀粉糖化液中,脱水葡萄糖的生成量随水解程度 的增加而增高。 酶法糖化淀粉所得的糖化液中就不含有这种糖
三、淀粉糖品的性质
甜味:甜味比较:果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
溶解度:果糖最高,其次是蔗糖、葡萄糖室温下葡萄糖
溶液的溶解度约为50%。工业上储存淀粉糖液一般是在较 高的温度下储存较高浓度的溶液。
结晶性:蔗糖易结晶,晶体能长得很大;葡萄糖也相当
易于结晶,但晶体细小;果糖难结晶;葡麦糖浆不结晶, 并具有防止蔗糖结晶功能。
2、糖化液的组成
淀粉水解产物称为糖化液。
3、无机酸的选择
淀粉水解反应实际是淀粉分子和水分子间反应,无 机酸则为催化剂。
水解速度取决于温度、酸和淀粉浓度。
淀粉浆的酸化,通常使用盐酸,但偶尔也用硫酸或 草酸。
4、化学增重
纯淀粉通过完全水解,每个葡萄糖单位 (C6H10O5 ) 能转化成一个分子葡萄糖 (C6H12O6 ),即葡萄糖的 理论收率为111.11%。它的实际收率要比这个值低, 有105%~108%。 100份淀粉中有多少份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称为淀 粉转化率。 转化率=实际收率/1.11。
果糖: •1897年发现碱性异构化用蔗糖生产果糖,但反 应不易受控制、转化率低,糖分易分解、糖品 颜色深、味道差、精制困难 •1957年,美国入马歇耳发现假单孢杆菌酶能催 化葡萄糖异构化成果糖 •1965年,日本高崎义辛于土壤中分离白色链霉 菌,1966年日本首先利用异构酶生产果葡糖
•1967年,美国Clinton玉米加工公司首先利用水 溶异构酶间歇工艺生产果糖含量14%的果葡糖 浆,次年用固定化异构酶提高果糖含量到42% •1972年美国采用固定化异构酶连续生产工艺。 1978年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将42%果葡糖浆中葡 萄糖和果糖分离开得到果糖含量90%以上产品
1、反应机理
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加水分解过程包括以下几 步:首先酸催化剂的H+离子与糖苷键的氧原子 结合生成共轭酸 ( Ⅰ ),共轭酸的O-Cl键 断裂生成Cl 正碳原子 (Ⅱ ),水分子再与具有 正电荷的Cl结合生成 (Ⅲ), (Ⅲ)失掉H+ , 离子得到还原糖(Ⅳ )。此外,(Ⅱ)还可以通过 共振作用,氧原子上的一对电子移向O-C、 键生成双键,使氧原子具有面电荷,形成 (Ⅴ)
吸湿性和保湿性:无水α-葡萄糖吸湿性好,果糖吸湿性
强,葡萄糖经氢化转化成山梨醇具有良好的保湿性。
渗透压力:较高浓度糖液渗透压高,单糖的渗透压力高
于二糖约2倍,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是因为与体组织细 胞渗透压相同。
代谢性质:血液中的糖为葡萄糖,血糖由胰岛素控制。
果糖、山梨醇和木糖醇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控制,适用于糖 尿病患者作为甜味剂。果糖不易被口腔细菌利用,木糖醇 不能被口腔细菌利用。
管道清洗
应用糖化管道生产糖浆,一些脂肪类物质易 附着于管壁上,并逐渐增厚,影响糖化液的 流速,需每周清洗一次。 清洗时保持糖化温度,泵入清洗液,清洗液 由稀酸和稀碱液组成,依水-稀酸-水-稀碱-水 的顺序清洗,稀酸为0.5%H2SO4 ,稀碱为 0.5mol/LNaOH。
2、间接加热式
柯路叶氏糖化管道
2、影响复合反应的条件因素
葡萄糖的浓度。糖液浓度与复合反应关系很大,低 浓度不发生反应,浓度增高发生复合反应,浓度越 高,复合反应进行程度越高。 酸的种类与浓度。不同种酸对王葡萄糖复合反应的 催化作用不同。以盐酸最强,其次为硫酸、草酸, 酸的浓度加大,复合进行程度增加。 温度和时间。在葡萄糖复合反应没有达到平衡之前,随着
以径高比1:1左右为宜。
四、连续糖化
间断糖化缺点: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耗 能高、糖化不均匀、葡萄糖的复合分解反应 和糖液的转化程度控制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采用管道糖化方法,将 加酸的淀粉乳用泵输送,流经管道,用蒸汽 加热,使淀粉乳糊化、糖化。 连续糖化分为直接加热式和间接加热式两种。
第二节 淀粉酸水解法原理
一、淀粉的水解反应 淀粉颗粒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分子组 成,在酸作用下,颗粒结构被破坏,两种淀 粉分子中的α-1,4和α- 1,6糖苷键被水解成 游离态的葡萄糖,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为: (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的水解反应
通过麦芽糖和异麦芽糖水解速度比较实验, 表明不同糖苷键对水解也有一定影响, α-1, 4键的水解速度比α- 1,6键快3倍多。
二、淀粉糖品的种类
•结晶葡萄糖:含水α-葡萄糖、无水葡萄糖、β-葡萄糖
•全糖: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及少量低聚糖
•葡麦糖浆: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麦芽低聚糖及糊精
•麦芽糖浆:主要成分为麦芽糖含量约40-50%
•果葡糖浆:F-42、F-55、F-90 •结晶果糖: β -D-六环果糖 •麦芽糊精:DE<20的淀粉水解产品
3、加压糖化操作
调乳。 泵入底水。 进料。 糖化。 放料。
4、糖化终点的确定
稀碘液比色法 酒精沉淀法
5、淀粉酸水解工艺条件的选择
淀粉乳浓度选择:淀粉水解时,淀粉乳的浓度越低,水
盐酸用量必须加以适当控制。 解越容易,水解液中葡萄糖纯度越高,糖液色泽也就越浅。
酸的种类和浓度:主要的酸有三种:盐酸、硫酸、草酸。
酸解法特点
优点:
适合任何精制淀粉;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设备周转快;糖化液过滤性能好。
缺点:
需在高温、高压和酸性条件下进行,酸液化会发生葡萄糖的 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影响葡萄糖的产率,DE值低,为 90%左右,酸水解的副产物多,增加糖化液精制的困难。 酸水解的规律不能自行控制,定向生产各种糖类有一定难度。 DE值低于30时由于长的直链聚合物沉淀,糖浆会出现凝沉 现象;DE值超过55时,又会有过量的葡萄糖降解产品产生 并很难去除,使终产品呈黄色。
但不能发酵较大分子的低聚糖和糊精。
抗氧化性:糖溶液具有抗氧化性,有利于保持水果的风
味、颜色和维生素C,不致因氧化反应发生变化。
四、淀粉水解制糖的制备方法
在制备各种各样淀粉糖制品时,首先要通过 酸或酶把淀粉水解,然后利用水解所获得的 糖浆,通过不同途径转化成相应的糖制品。 淀粉水解的基本方法有三种:酸解法、酸酶结 合法、双酶法。
糖化的温度和时间:温度提高,水解反应速度加快,水
解所需时间变短。温度过高,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也相应加 快;温度过高,糖化相应的操作压力就较高,对设备耐压性能 要求就高;温度过高,酸对设备的腐蚀性能严重,淀粉水解压 力宜控制在蒸汽压力0.28~0.32MPa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