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水中藻类监测及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生活饮用水藻类检测和去除技术探讨

生活饮用水藻类检测和去除技术探讨1 引言藻类是指一群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均含叶绿素,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带绿色的有规则的小个体或群体,是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气候变暖,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得水中营养盐大量超标,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藻类的滋生泛滥提供了物质条件。
根据笔者多年对水库原水藻类的监测,藻类数量多达每升水中上千万个,常造成滤池堵塞,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用水的供给。
因此,为了减少藻类对生活饮用水处理的影响,需要加强生活饮用水藻类的监测与控制。
2 藻类对生活饮用水处理的影响含藻类水进入水厂后,对制水生产工艺,水处理剂和消毒剂的用量和构筑物池壁及出厂水质都会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堵塞滤池藻类进入滤池,可在滤池中大量繁殖,在滤池表面形成毯状物堵塞滤池,造成滤速减低,过滤周期缩短,冲洗频率加大,浪费冲洗水量,使产水量降低,影响出厂水质。
2.2 增加净水处理剂的用量在光合作用下,水中PH值升高,由于藻类存在,水中溶解氧增加,矾花密度降低,沉淀去除率下降,导致净水药剂的投入量增多。
2.3 产生色、臭味影响出厂水质藻类使水产生甜、苦、酸等不同味道。
有些藻类会使水产生鱼腥臭味。
色是藻类次生物,差不多藻类都有色,而用户对饮用水中有色相当敏感,常因此而反映抱怨,对水质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藻类的降解产物中含有四氯乙烷,二甲基二硫化物等毒性物质,能引起人、动物中毒。
2.4 干扰水处理操作水中的藻类使水质发生变化,生长着和死亡的藻类都会使水的PH值、碱度、硬度、溶解氧和有机物质发生变化,造成处理上的麻烦。
藻类使水中的有机物增加,就增加了消毒剂的用量,有时要添加其它水处理剂。
3 生活饮用水藻类的检测技术3.1 藻类的检测技术水样中藻类的检测通常采用显微计数和测定叶绿素a两类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计数框对水体中藻类的数量或体积直接进行定量称为显微镜计数法。
钱塘江原水藻类情况分析与监测

月 份较 大 ,最 高 为 21 384个/mL,占藻 细 胞 总 数 的
81% 。经显 微镜 观 察 ,硅 藻 中常 见 的优 势 种 为小 环
Hou Baoqin, Zhang Qiumian, Zhang Ping, Hu Xiaohe
(Hangzhou Xiaoshan Water Supply Co,Hangzhou 311203,China)
Abstrac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density and species of microalgae in both the raw water of
关 键词 : 湘 湖原水 ; 藻类 ; 水体 富 营养化 ; 藻类 密度 中图分 类号 :TU991.2 文 献标 志码 :B 文章 编号 :1673—9353(2018)02—0025—04 doi:10.3969/j.issn.1673—9353.2018.02.007
Analysis and m onitoring of microalgae in the raw water of Qiantang River
发水华 ,2004年钱塘 江就 出现该 问题 。藻类 过度生长 有很 多危害 :首 先 ,影 响制 水工 艺 ,堵塞 滤 池 ,影 响 出 水水质 ;其 次 ,有些 藻 类会 分 泌不 容 易被 常 规水 处 理 工艺 去除的有毒 物质 ,直接影 响供水 水质 安全 ;最 后 ,
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及其生态影响

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及其生态影响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然而,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藻类是指一类植物性生物,它们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但当其大量繁殖并进入自来水管道系统后,就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问题以及相关的生态影响。
一、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藻类污染是指自来水中存在大量藻类生物或其生物代谢物质,导致水呈现不正常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藻类污染通常发生在自来水管道系统的水源地或水处理过程中。
以下是引起藻类污染的主要原因:1. 自来水源地污染:水源地受到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污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藻类生物过度繁殖。
2. 水处理不当:水处理厂未能有效去除水中的藻类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导致藻类污染进入自来水管道系统。
3. 管道污染:管道内的水质长时间停滞或存在藻类污染源,使藻类生物有条件滋生。
二、藻类污染的生态影响藻类污染不仅仅对自来水的品质造成影响,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
以下是藻类污染的生态影响:1. 损害水生态系统:藻类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中富氧环境缺氧,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2. 影响饮用水安全:某些藻类生物产生毒素,如蓝藻毒素等,摄入这些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发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问题等。
3.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生物大量繁殖会使水体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进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引发水华等问题。
4. 影响自然景观: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水华会使水体呈现不正常的颜色,破坏自然景观,影响游客的观赏体验。
三、应对藻类污染的措施为了解决自来水中藻类污染的问题,以下是几项应对措施:1. 水源地管理: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减少农业和工业污染的输入,控制水生态系统中藻类生物的过度繁殖。
2. 加强水处理工艺:在自来水处理厂中引入更加先进的处理工艺,如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以有效去除藻类生物和其代谢产物。
饮用水源水中藻类污染物的形成及治理

3 以三十六脚湖为例分析饮用水源水中藻类的污染分析3.1 调查背景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淡水湖。
南北长4.6公里,宽5.3公里。
保护区总面积为1340平方公里。
三十六脚湖水库始建于1966年,湖坝高3.94m ,坝顶高约18.24m ,水库目前面积为13.4平方公里,在2012年清淤扩容后,正常存储容量为2056万立方米,是平潭岛唯一的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中型水库。
对该湖进行的初步研究发现,该库区的富集指数在40~50之间,目前处于中等营养状态,可以看出其湖区水体长期处于中营养状态,偶有高于50的富营养状态出现,存在藻类爆发水华的风险。
3.2 主要污染源类型湖区水质现状调查主要来自2018—2020年地表水质指标,采用历史数据分析、在线监控数据得出,通过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18年至2020年每月测试的五个水质参数CODMn 、TP 、TN 、Chl-a 和透明度计算得出三十六脚湖的富营养指数在40~50之间,表示该湖区的水域还是会出现营养丰富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18-2020年三十六脚湖湖区富营养指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通过实地调查、抽样调查和文献调查,确定了三十六脚湖的基本污染源结构:(1)水中氮、磷的直接流动。
(2)流域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3)散布在渡槽上的动物和家禽繁殖产生的尿和粪便渗透土壤或流入水库。
(4)将农药和化肥用于农田水流和降雨到沿河水库。
(5)森林和草地的氮、磷养分流入水库。
(6)沉积物释放出的内在氮和磷污染。
(7)大气沉降引起的氮污染。
3.3 浮游植物现状和蓝藻水华风险分析3.3.1 调查方法主要使用历史数据分析和重点地区采样分析,研究湖泊地区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结构的分布特征,并监测群落结构的变化。
0 引言藻类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
营养富集导致水源中藻类异常,从而引起严重的水污染,影响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供水质量。
1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富营养积累主要是由于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积累,导致水体藻类的过度生长和繁殖,并影响水的功能。
水库中藻类的生长对包头市水质的影响分析

水库中藻类的生长对包头市水质的影响分析摘要:饮用水源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不断对给水厂处理工艺及饮用水安全构成危害。
本文针对包头市给水厂冬季出厂水中存在比较重的嗅和味的问题,对平原水库水水质进行了长期监测,对水库中藻类种属进行了鉴别及定量分析以及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给水处理;异嗅味;冬季;藻类一、引言包头市城市供水以黄河为主体水源,高浊度的黄河水经一水厂(主要对黄河源水起到预沉作用)进水泵站打入平原水库,水库一期工程设一座,平原水库总库容36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20万m3,冬季平均水深约为1.8米,夏季约4米。
水库为平原型水库,围坝为碾压式土石坝。
平原水库出水经加压泵站加压后由9公里压力管道进入二厂净水厂厂区进行处理。
二、藻类的测定方法1. 水样的预处理:取特定时间的水库水样1000mL,在烧杯内加入15mL鲁哥试剂,于常温下放置24小时。
2. 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血球计数法。
方法原理:利用鲁哥试剂杀死并染色水样中的全部藻类,经过24小时沉淀,将杀死的藻类富集至杯底。
去掉上清夜,取50mL于小烧杯中。
制作观测样本在显微镜下观测记录藻类数目。
实验器材:显微镜、1000mL量筒、50mL量筒、1000mL烧杯、0.1mL吸管、洗耳球、虹吸管(软橡胶管)、滤纸等。
实验药品:鲁哥试剂。
藻类数目的计算公式为:(1)其中N——每1000mL水样中藻类个数n——观测100个视野的藻类数目总和R——显微镜载物片凹槽直径r——显微镜观测视野的直径V1——计数水样的体积V2——显微镜载物片凹槽体积在实验中R = 15mm,r = 0.15mm,V1 = 50mL, V2 = 15mL这样公式(1)可以简化为:(2)其中N——每1000mL水样中藻类个数n——观测100个视野的藻类数目总和三、藻类测定分析1.藻类变化情况(1) 藻类数量变化监测过程中,水库全年整体的藻类浓度变化基本上是九月监测开始呈上升趋势,而在11月3日和11月23日前后藻类浓度突然增加,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5×108个/L和1.21×108个/L。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一、引言巢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调查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改善巢湖的水质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1.了解巢湖水质的污染程度。
2.分析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调查方法根据巢湖周边地区的水体采样,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采集巢湖不同区域的水样,包括湖心区和湖岸区。
2.对水样进行理化分析,包括浑浊度、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测定。
3.调查巢湖周边主要的人类活动及污染源。
四、巢湖水质状况分析根据对水样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湖心区水域的浑浊度较高,远超国家标准,水体透明度较差。
2.溶解氧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巢湖水体富氧能力不足。
3.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巢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五、水污染原因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水污染原因:1.农业活动排放:农村地区农药、化肥的使用过量,导致农田径流水污染巢湖。
2.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工业企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3.生活污水排放:周边城市及乡镇的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湖。
4.湖泊沉积物释放:巢湖底泥中的富磷物质在水体缺氧条件下释放,导致巢湖富营养化。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采集的巢湖水样分析报告。
2.调查中使用的调查表格和问卷。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水质标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3.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富含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发水质恶化。
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影响因素分析水生环境中藻类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其存在对维持水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水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光照条件的影响光照是藻类生长必须的条件。
光合作用是藻类生长维持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情况下,藻类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生长较好,当光照强度过强或者过弱时,藻类的生长会受到影响。
当光照强度过强时,藻类的光合作用过于剧烈,导致体内营养物质不足,藻类生长状态会受到影响。
对于部分具有定向运动的藻类,过于强烈的光照还会导致细胞的运动能力降低。
当光照强度过弱时,由于藻类需要光合作用来维持体内生命活动,缺乏光照会限制藻类的生长速度,严重时甚至会使藻类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二、水温的影响水温是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藻类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生长快速,但是过高的水温会扰乱藻类体内代谢水平,影响其生长状态。
一般来说,藻类对于水温的适应范围相当广,水温在20℃-30℃之间时藻类生长最为适宜,超过30℃时,藻类的生长速度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当水温过低时,藻类生长速度也会下降。
水温较低时,藻类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会变缓,导致藻类生长缓慢。
三、营养盐的影响营养盐对于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中营养物质越多,藻类的生长越快速。
但是水中营养物质过多,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繁殖过度,导致水质污染。
其中,氮、磷是水生环境中的两种重要营养物质,是藻类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
缺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
除此之外,硅酸盐、钾、钙、镁等元素对于藻类的生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光合营养条件的影响对于光合营养型藻类来说,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会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在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藻类的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导致生长速度减缓,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
此外,CO2、HCO3-等物质也对藻类的光合营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藻类分析报告

藻类分析报告简介藻类分析是一种对水体中藻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水体中的藻类群落结构和丰度数据,可以了解水质的变化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藻类是水生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水库、湖泊、河流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状况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本报告将针对某水库水体中藻类进行分析和评估。
目的本次藻类分析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水库水体中藻类群落的分析,评估水库的水质状况。
根据藻类的种类和丰度数据,可以判断水体是否存在富营养化、水华等问题,并为水库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采取相应的水质改善措施。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藻类分析,我们在水库不同采样点进行了多次样品采集,并且记录了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信息。
样品采集过程中采用了标准的采样器具,避免了外界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我们选择不同水深、不同水质条件下的采样点,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藻类数据。
分析方法我们将采集到的水样送到实验室进行藻类分析。
在实验室中,我们采用显微镜和计数板等设备进行藻类的鉴定和计数。
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我们将藻类分为硅藻、绿藻、蓝藻等几大类别,并统计每个类别下的藻类数量。
分析结果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水库水体中的藻类主要分为硅藻、绿藻和蓝藻三大类。
其中,硅藻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藻类,数量较多,主要包括散藻、菱形藻等。
绿藻数量适中,主要为一些较大的绿色藻类,如细胞壁薄的浮游藻类等。
蓝藻数量相对较少,但其毒性较强,可能对水质产生一定的风险。
结论通过对水库藻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水库的水质状况相对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 2. 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硅藻为主要类别,绿藻和蓝藻数量适中; 3. 蓝藻的存在可能对水质产生风险,需要密切关注。
建议鉴于水库藻类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水库水质监测,定期对藻类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对蓝藻进行进一步研究,了解其生长、扩散和毒性等特征,为蓝藻暴发的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 根据藻类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水质管理措施,以保护水库的生态环境和供水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源水中藻类监测及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上个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的增长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水源水库水体逐渐从贫营养、中营养向富营养状态转化,藻类的生长直接影响净水处理工艺及供水水质安全。
黑河金盆水库作为西安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地,水体水质由水库建成时Ⅰ类逐渐变化为部分指标超过了Ⅲ类水,藻细胞密度峰值含量超过1700万个/L。
因此,以黑河金盆水库为典型水源水库,研究水库藻类生长动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结合现场在线监测和取样实验室监测,对黑河金盆水库浮游植物以及其它水质指标进行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1)4-5月和6-12月是藻类生长的两个特征阶段。
在前一阶段,随着水温的升高藻类数量迅速增加,水温与藻类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优势藻种为绿藻、硅藻;而后一阶段,由于受到降水光照的影响,藻类数量先降低后增加,峰值出现在7月中下旬,优势藻种为绿藻、蓝藻。
氮磷比值在18-56之间,表现为氮过量,磷为限制因子,藻种群密度高峰值主要受到磷含量、光照和水温的影响。
监测期间黑河水库出现富营养型浮游植物指示种群,如栅藻、铜绿微囊藻、小球藻、直链藻等。
(2)黑河水库在夏季出现热分层现象,表层与底层水温相差近20℃,水深30-40米处为温跃层。
在春秋两季,水体温度分层变化不是十分显著,没有典型的“温跃层”,但是水体垂直剖面上水温“上高下低”的分层结构依然存在。
这种温度分层有效限制了上下水团混合,形成溶解氧分层,使得水体下部成为厌氧区。
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夏季库心区底层厌氧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为1mg/L,氨氮、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表层水体的15倍、3.16倍和6倍。
(3)黑河库区上游水质与库区水质对比表明,上游水质与库中水质季节变化趋势相同,但水库上游主要水质指标如氨氮、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而库区水质指标均高于上游水质,分析认为黑河水库上游水质对库中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水库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内源污染所致。
(4)藻类生长悬浮特性及抑制中试试验表明蓝藻集中悬浮在水体2-3倍透明度水深区,而绿藻集中生长在0.5倍水体透明度水深区。
在下向流速为1.5cm/min时,蓝藻竖向分布均匀,光补偿点以下藻类无上浮现象。
在此流速下白天运行12小时可使得上层水体中蓝藻数量减少21.03%,光补偿点处蓝藻数量减少31.09%。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环境工程; 浮游植物; 垂向分布; 黑河水库; 悬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