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讲授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1.教育、各种教育起源说以及教育学派的概念。

2.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教育学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与著作。

4.当代教育学状况。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教育”概念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

教育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着这一概念展开的。

不对“教育”这个基本概念有一个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述这些范畴和命题。

一、“教育”的定义(领会)★★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一般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个体的角度: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规定性;狭义的“教育”定义在定义项中出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毛病。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有目的的实践行为。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Ⅰ 、教学时间安排:2 课时Ⅱ 、教学目标: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确认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及指导思想;3、说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著作名称、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4、对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做出说明;对学习教育学产生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有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产生。

Ⅲ、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Ⅴ、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诉人们: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1/ 3事实说明,教育学对于教师来说,就好比是学医的人的一门临床医学,不学好教育学而从教,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适应过程,且不能准确、全面、高效、优质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对于教师来说,在求职之初,教育学是获得教师资格的一门课程,到后来,教育学就是实施自主劳动的必备工具。

我们通过几个实例,体会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能。

案例 1:陈景润失业记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一书中曾记录了青年陈景润鲜为人知的一件事。

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

四年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课教师。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ppt课件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ppt课件
PPT课件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从狭义上讲,则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
PPT课件
家庭教育 特点 第一,从实施教育的环境来看,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生活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影响既深刻又持久。 第二,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首先是家长(主要是父母)和子女、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
PPT课件
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在非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要求范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外的各类教育活动,如扫盲、文化技术培训、政治学习、业务训练、专题讲座、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
PPT课件
*
PPT课件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contents
目录
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
PPT课件
PART1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PPT课件
劳动起源论
03
生物起源论
01
心理起源论
02
教育的起源
Survey
教育的起源
*
PPT课件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1831—1902)、英国的的沛西•能(1870—1944)等。他们通过对各种动物生活的观察发现,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各种示范和模仿,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活动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2024版《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2024版《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性。
不同学派关于教育本质观点比较
实用主义教育本质观 实用主义认为教育本质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 预备。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联系,满足社会的需要。
要素主义教育本质观 要素主义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要素, 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忽 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当代教育趋势与挑战
01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等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02
当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教育内部也面临着质量不均、公平缺失、创新不足等问题。
0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各国纷纷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教育投入和管理,提高教育质
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代教育的开端
01
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
要求,促进了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教育改革运动
02
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推广大众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03
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和平等化;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科
学性;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 其本质
目录
• 教育基本概念与功能 • 教育历史发展与演变 • 教育本质探讨与争议 • 教育要素与结构分析 • 教育过程与规律揭示 • 教育评价与改革策略
01
教育基本概念与功能
教育定义及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原理教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课件

教育原理教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课件
总结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基本理论、教 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
等分支学科。
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探究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 系,探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和教师的教学心理,探究教育过程中 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方 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包括教学 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实现个人专业成 长。
古代教育思想以孔子、 墨子、老子等为代表, 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 素养的培养。
近代教育思想以夸美 纽斯、卢梭、裴斯泰 洛齐等为代表,强调 自然主义教育和儿童 本位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思想以杜威、 布鲁纳、赞可夫等为 代表,强调学生中心、 学科结构、发现学习 等教育理念,对教育 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03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规定了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等,是 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教育政策需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保障教育的公平 和效率。
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保障教育实践的重要工具,它规定了教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 障了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法规需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保障教育的公平 和正义。
人类学基础
人类学基础主要包括文化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方面 ,这些方面对教育的文化传承、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讲义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教育做出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之做善也。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础。

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有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3、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4、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四、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08-09课件-65页精选文档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08-09课件-65页精选文档
(2)动物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 无法变个体经验为类经验,促进社会进步。
(3)动物 “教育”的最好结果不过是小 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是什么使教育活动与其他的社会活动进一步区 别开来呢?
----教育活动的内容
个体— 教育 -- 类经验
• 忽视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 中的巨大作用。
启示:
• 对教育的定义必须兼顾社会与个体的要 求。
2、“教育”的定义
•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 活动。
• (1)实践特性 • (2)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的耦合
过程 • (3)强调教育活动的 “动力性”—
二、 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内容与形式)
三、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还是和其他动物共 有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动物界存在的“教”与“学”的现象与人的教育 的区别:
(1)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活动 是本能,是简单的定型化行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
想国》中的“洞穴”隐喻
•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 应用“洞穴中的囚徒”隐喻进一步将其阐 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一种在人的精 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
2、中文“教育”的词源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三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 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 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一 二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 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
教育学原理
课程描述: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 论课程,必修课程。
理性上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
课程要求
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程参考文献 :
1.叶澜《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9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课程考核:
❖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 (Ю.K.БбaÓ aHcКИЙ)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2、特点
❖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
体系。 ❖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
❖ 1、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 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 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 2、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 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 研究方法。
3、调查法:
❖ 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 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 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4、文献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 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 一种方法。
5、行动研究法:
❖ 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 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 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 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Ⅰ 、教学时间安排:
2 课时Ⅱ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确认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及指导思想;
3、说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著作名称、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
4、对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做出说明;对学习教育学产生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有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产生。

Ⅲ、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Ⅳ、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Ⅴ、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诉人们:
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1/ 3
事实说明,教育学对于教师来说,就好比是学医的人的一门临床医学,不学好教育学而从教,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适应过程,且不能准确、全面、高效、优质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对于教师来说,在求职之初,教育学是获得教师资格的一门课程,到后来,教育学就是实施自主劳动的必备工具。

我们通过几个实例,体会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能。

案例 1:
陈景润失业记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一书中曾记录了青年陈景润鲜为人知的一件事。

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

四年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课教师。

按说,陈景润的专业成绩是无可挑剔的,当一个数学老师绰绰有余。

但实际上,他并不能胜任。

工作刚开始,就显露出诸多不适应。

他讲的课不能符合教学常规的要求,缺乏必要的教学基本功,稍不注意,就将自己的研究课题《数论》的内容讲了出来,学生们意见很大。

学校领导从中学教学质量及升学前途考虑,多次提醒其加以
---------------------------------------------------------------最新资料推荐------------------------------------------------------ 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

再加上陈景润潜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积劳成疾,请假住院,故误课较多。

没有办法,在试用期满后,学校领导委婉的劝其回到母校去实际上是将其退回院毕业学校。

陈景润感到无颜见家乡父老,便在福州市街头摆了一个小人书摊,借以谋生。

没有工商许可证,他就将大学毕业证摆了出来,但此时仍不忘研究他的猜想。

名牌大学毕业生在街头摆书摊的新闻不胫而走...
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