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教育学原理全套精品课ppt课件

2024/3/26
4
教育学发展历史与流派
发展历史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科学化发展阶段等多个时期。在古代,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哲学、 政治、伦理等著作中;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 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主要流派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如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 育学等。这些流派和理论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丰富了教育学的理 论体系。
教育法规的完善与发展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法规体系,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需要。
14
04 课程与教学论基 础
2024/3/26
15
课程类型、结构和设计原则
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 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
程等。
2024/3/26
课程结构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 课程评价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31
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
02
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4/3/26
03
价值取向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关系
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尊重不同价值取向,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公正。同
时,多元文化教育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2024/3/26
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国际化 趋势,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的国际 交流与合作。
2024版年度《教育学原理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内容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的对象,它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教育者通过选择、加工 和组织教育内容来影响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则通过接受、理解和内化教育内容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教育者是教育内容的制定者和传授者,他们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组织和传授教 育内容。同时,教育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 审美情趣。
26
智育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论述
系统性原则
智育内容应涵盖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发展性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智育内容;
2024/2/2
27
智育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论述
• 生活化原则:将智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相结合
14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改革背景
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育目标调整
2024/2/2
15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改革趋势
课程结构综合化、多样化
课程内容现代化、生活化
2024/2/2
16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实施个性化、探究化 课程评价多元化、发展化
2024/2/2
2024/2/2
学员B
课程中介绍的教育评估和改进方法 非常实用,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有 很大的帮助。
学员C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 策,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 元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47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的对象,它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教育者通过选择、加工 和组织教育内容来影响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则通过接受、理解和内化教育内容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教育者是教育内容的制定者和传授者,他们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组织和传授教 育内容。同时,教育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 审美情趣。
26
智育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论述
系统性原则
智育内容应涵盖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发展性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智育内容;
2024/2/2
27
智育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论述
• 生活化原则:将智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相结合
14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改革背景
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育目标调整
2024/2/2
15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改革趋势
课程结构综合化、多样化
课程内容现代化、生活化
2024/2/2
16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实施个性化、探究化 课程评价多元化、发展化
2024/2/2
2024/2/2
学员B
课程中介绍的教育评估和改进方法 非常实用,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有 很大的帮助。
学员C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 策,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 元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47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学原理》ppt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 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师与学生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与教育学
考试重点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3.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4.教育学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 思想和著作
(二)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1.培根(英) 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
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 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并把它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 必由之路,为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 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 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 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 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 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1.孔子《论语》: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有教无类] 3.[克己复礼,为仁];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因材施教];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存本能活动。
英国 沛西·能 有关教育起源的学 说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师与学生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与教育学
考试重点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3.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4.教育学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 思想和著作
(二)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1.培根(英) 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
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 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并把它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 必由之路,为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 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 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 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 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 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1.孔子《论语》: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有教无类] 3.[克己复礼,为仁];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因材施教];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存本能活动。
英国 沛西·能 有关教育起源的学 说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
教育家
教育家,你知道多少?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等诸子 百家,董仲舒、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武训、陶行 知、晏阳初、陈鹤琴、蔡元培、许寿裳、梁漱溟、 吴稚晖、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徐特立。 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 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 夸美纽斯、蒙台梭利、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 马卡连柯等。
☆ 教育问题
14日中午1时许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 区西十三楼宿舍楼一名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 生,从7楼楼顶跳下当场身亡。昨晚,校方 证实死者因失恋而跳楼自杀。 15日8时许, 一名大一男生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 八宿舍楼跳下身亡,有人怀疑该同学因挂科 而跳楼,并留下草草数行字的遗书,字里行 间流露出自杀倾向。这是该校连续两天发生 学生跳楼事件,目前,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调 查中。
☆ 教育现象
1.《文汇报》(3月27日)有一篇杂文,说四川绵 阳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练习组词时,把“老”字组 成“老婆”,把“情”字组成“情人”,把“勾” 字组成“勾引”,“‘跑题’虽远,意象倒还集 中”。令老师们大跌眼镜,吃惊不已。 2. 3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杭州市韶山 中学教师洪建斌的“班级社会化改革”:班级卫生 包干区“拍卖”,班长竞选组阁,公共设施承包, 自办“跳蚤市场”……当谈到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 革时,洪建斌说:“我们的教育太理想化了,学校 与社会之间有很多脱节的地方,学校不是真空,社 会存在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提王老师发现张平同学正一边晃动 桌椅,一边用手够着前排的同学。为了制止他的违规行为,王 老师大声呵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张平竟毫不 在乎地说:“我愿意,你管得着吗?”听到这话,王老师顿时 火冒三丈,考虑到全班同学正在考试,就耐着性子没有理睬他。 谁知张平变本加厉,竟一把抢过前排同学的试卷抄起来。这回 王老师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张平同学面前要他交出试卷, 没想到张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踩到了脚下。这时 王老师再也压不住火了,他一把将张平从座位上拽起来,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下可激怒了张平同学,他 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拎着书包愤然而去。 1.你认为这场冲突是否可以避免?教师应如何处理才不至于 扩大事态? 2.一旦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应如何化解?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03
提问技巧
启发式提问、针对性 提问、鼓励式提问
04
非言语沟通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眼神交流
班级氛围营造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班级氛围营造
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尊重多元、鼓励创新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了解与理解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情感支持与帮助
06
评价改革与发展趋势预测
Chapter
分析课程需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并 评价效果。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和实施步骤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素质和教学环境等 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包括准备阶段(确定目标、分析内容、了解学生、选择方法)、 实施阶段(激发兴趣、讲解知识、引导思考、实践操作)和评 价阶段(收集反馈、分析效果、调整改进)。
课堂教学管理技巧与策略
课堂教学管理技巧
包括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课堂氛 围的营造与维护、学生行为的引导与 激励等方面。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的师 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
04
德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03
德育体系构建
构建德育体系需要遵循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要
素,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德育过程规律揭示和方法探讨
德育过程规律
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 渐进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教 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情感陶 冶、实践锻炼、榜样示范、修养 指导等,教育者应根据受教育者 的实际情况和德育目标选择合适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随着社会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增加,教育 学将更加注重研究和推进个性化教育,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学发展中,教育公平和教育 质量将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以实现教育 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03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
01
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
教育学原理
目录
• 教育学原理概述 •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原理概述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的基 本理论问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进一步探 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教育的全面、深刻的 认识。
的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具体包括教 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范围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包 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此外,教 育学原理还涉及到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教育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域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
教育学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
教育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 进一步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 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率和效 果。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观点:辩证统一地认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其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还是教育 现象?我们认为不应该把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 教育问题对立起来。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现象,把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定义为把握教育的规律,其
目的是指导教育实践,应当是合乎逻辑的。
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教育问题,仅就词义
学前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社会教育学 终身教育
3、理论基础方面学科的发展
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它要以其 他科学作为其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 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杜威则在 其实用主义的哲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基础 上建立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哲学、教 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都已成了相对独立 的学科。
可以称为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科学。”
(2)日本学者的观点: 唯有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教育学
才能成为科学。
日本学者村井实在《教育学的理
论问题》一书的序章《什么是教育》
中认为:唯有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教育学才能成为科学。 “教育问题”
是随着“如何教育”的发问才发生的。
有了教育问题,才有教育的常识,而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知识 结构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
门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对其他门类专业则可做
为拓宽知识面或调整知
识结构的一门人文学科。
教育学科
第一章 导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学的功能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面临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应该进行教育实验:思想实验-把自己 的教育理念付与教育,即教育学家办教育。
07.11.2020
h
14
(四)赫尔巴特:《康德论教育》
1、教育学应该成为一门科学。科学教育学 的奠基人。 2、教育学的第一个基础是心理学,其次是 哲学,还需要其他基础。。 3、确立了理性教育学的基本特征。重视概 念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07.11.2020
h
12
(二)夸美纽斯:
1、1693年,《大教学论》,批判中世纪 的学校教育; 2、教育是完成上帝交给任务的工具。 3、泛智主义
07.11.2020
h
13
(三)康德:《康德论教育》
1、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真知灼见需要教育; 一个人只有受过一定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 人。
2、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学业。成为一门独立 的领域,专门的课程。
对象。
再次,“教育事实”也不是教育学
的研对象,即只有哪些被认为具有
重要研究价值的事实才作为研究对
象。 07.11.2020
h
9
总之,现代的教育学研究所关注 的更多的是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它的研究对象不是教育而是教育 问题,而且是已经意识到的现代 性的教育问题。
07.11.2020
h
10
第二节、教育学的创立
h
4
第一节、教育学的词源及演化
广义的教育认识:习俗的、神话的、经验的、 科学的、哲学的等等反映形式;
狭义的教育认识:科学的和理论的反映形式。 借助教育的概念,遵循现有的教育知识共同体所 制定的学术原则进行的教育认识活动。
07.11.2020
h
5
一、西方
英语为pedagogy,法语为pedagogy,德语为pedagogik 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思是照 看、 管理和教养儿童的方法。行动或行动的方法。
乐征克:《学记》
孟子
曾参:《大学》
孔子思想:《论语》
孟柯:《孟子》
07.11.2020ຫໍສະໝຸດ h20西方有:
柏拉图:《理想 国》
昆体良: 《论演 说家的教育》
07.11.2020
h
21
《学记》的主要内容
1.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
2.提出了以下教育原则
教学相长; 豫时逊摩;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广交朋友。
07.11.2020
h
15
(五)裴斯泰洛齐:西方教圣
1、使教育学心理学化 。 2、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3、 。
07.11.2020
h
16
三、教育学的形成
㈠ 前教育学阶段
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
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 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07.11.2020
h
17
这一时期,出现了论述教育问题的现象,
如东方的孔子、墨子、孟子、朱熹等; 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等。
07.11.2020
h
18
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
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 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 体系。
07.11.2020
h
19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中国有:
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开始用“education” 取代“pedagogy”。 (多种词义:活动、学科)
20世纪中叶:“educology” 。
07.11.2020
h
6
二、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学”是从日文转译而来的,时间 大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后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发展过程。
当今中国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含义:一是 作为所有教育科学门类的总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 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二是指各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 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 教育学原理等;三是指作为一门课程教材的教育学用书。
07.11.2020
卢梭
h
夸美纽斯
27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赫 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掌握现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
了解当前现代教育学发展中的重要分支, 如实验教育学、实用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式的发展 等问题。
07.11.2020
h
3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 难点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结构
07.11.2020
07.11.2020
h
7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 对象有教育现象、 教育事实、教育问 题和教育规律等认识。
07.11.2020
h
8
首先,“教育现象”中只有被关注 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才是研究 对象,而不是笼统认为教育现象都 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其次,“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
的目的,而不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
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客观条件
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发展(17世纪) 科学方法论的创立:培根和笛卡儿
主观条件
07.11.2020
相关学科的成熟:哲学、心理学
教育家的不懈努力:培根、康德
h
11
二、在教育学创立中做出贡献的人物
(一)培根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纳 入人们的知识领域。《论科学的价值 与发展》,1603年 2、提出了一般的方法论基础:归纳、 实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07.11.2020
h
22
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
◆ 学而时习之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 有教无类
07.11.2020
h
23
也被概括为:
及时巩固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愤启悱发原则)
学思结合原则
有教无类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07.11.2020
h
24
㈡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教师教育课程
07.11.2020
教育学原理
h
1
第导二论章(教教育育学学的概历述史)发展
一一、、教教育育学学的的历词史源发及展演化 二二、、教教育育学学的的理产论生结构 三三、、教教育育学学的的研发究展范式 四、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07.11.2020
h
2
本章教学要求
本部分作为现代教育科学的入门内容,通 过教学,要求学生:
雏形阶段 形成阶段
07.11.2020
h
25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07.11.2020
h
26
•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力图系统论述 教育问题,这些著作为教育学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07.11.2020
h
14
(四)赫尔巴特:《康德论教育》
1、教育学应该成为一门科学。科学教育学 的奠基人。 2、教育学的第一个基础是心理学,其次是 哲学,还需要其他基础。。 3、确立了理性教育学的基本特征。重视概 念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07.11.2020
h
12
(二)夸美纽斯:
1、1693年,《大教学论》,批判中世纪 的学校教育; 2、教育是完成上帝交给任务的工具。 3、泛智主义
07.11.2020
h
13
(三)康德:《康德论教育》
1、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真知灼见需要教育; 一个人只有受过一定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 人。
2、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学业。成为一门独立 的领域,专门的课程。
对象。
再次,“教育事实”也不是教育学
的研对象,即只有哪些被认为具有
重要研究价值的事实才作为研究对
象。 07.11.2020
h
9
总之,现代的教育学研究所关注 的更多的是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它的研究对象不是教育而是教育 问题,而且是已经意识到的现代 性的教育问题。
07.11.2020
h
10
第二节、教育学的创立
h
4
第一节、教育学的词源及演化
广义的教育认识:习俗的、神话的、经验的、 科学的、哲学的等等反映形式;
狭义的教育认识:科学的和理论的反映形式。 借助教育的概念,遵循现有的教育知识共同体所 制定的学术原则进行的教育认识活动。
07.11.2020
h
5
一、西方
英语为pedagogy,法语为pedagogy,德语为pedagogik 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思是照 看、 管理和教养儿童的方法。行动或行动的方法。
乐征克:《学记》
孟子
曾参:《大学》
孔子思想:《论语》
孟柯:《孟子》
07.11.2020ຫໍສະໝຸດ h20西方有:
柏拉图:《理想 国》
昆体良: 《论演 说家的教育》
07.11.2020
h
21
《学记》的主要内容
1.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
2.提出了以下教育原则
教学相长; 豫时逊摩;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广交朋友。
07.11.2020
h
15
(五)裴斯泰洛齐:西方教圣
1、使教育学心理学化 。 2、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3、 。
07.11.2020
h
16
三、教育学的形成
㈠ 前教育学阶段
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
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 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07.11.2020
h
17
这一时期,出现了论述教育问题的现象,
如东方的孔子、墨子、孟子、朱熹等; 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等。
07.11.2020
h
18
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
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 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 体系。
07.11.2020
h
19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中国有:
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开始用“education” 取代“pedagogy”。 (多种词义:活动、学科)
20世纪中叶:“educology” 。
07.11.2020
h
6
二、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学”是从日文转译而来的,时间 大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后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发展过程。
当今中国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含义:一是 作为所有教育科学门类的总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 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二是指各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 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 教育学原理等;三是指作为一门课程教材的教育学用书。
07.11.2020
卢梭
h
夸美纽斯
27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赫 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掌握现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
了解当前现代教育学发展中的重要分支, 如实验教育学、实用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式的发展 等问题。
07.11.2020
h
3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 难点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结构
07.11.2020
07.11.2020
h
7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 对象有教育现象、 教育事实、教育问 题和教育规律等认识。
07.11.2020
h
8
首先,“教育现象”中只有被关注 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才是研究 对象,而不是笼统认为教育现象都 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其次,“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
的目的,而不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
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客观条件
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发展(17世纪) 科学方法论的创立:培根和笛卡儿
主观条件
07.11.2020
相关学科的成熟:哲学、心理学
教育家的不懈努力:培根、康德
h
11
二、在教育学创立中做出贡献的人物
(一)培根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纳 入人们的知识领域。《论科学的价值 与发展》,1603年 2、提出了一般的方法论基础:归纳、 实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07.11.2020
h
22
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
◆ 学而时习之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 有教无类
07.11.2020
h
23
也被概括为:
及时巩固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愤启悱发原则)
学思结合原则
有教无类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07.11.2020
h
24
㈡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教师教育课程
07.11.2020
教育学原理
h
1
第导二论章(教教育育学学的概历述史)发展
一一、、教教育育学学的的历词史源发及展演化 二二、、教教育育学学的的理产论生结构 三三、、教教育育学学的的研发究展范式 四、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07.11.2020
h
2
本章教学要求
本部分作为现代教育科学的入门内容,通 过教学,要求学生:
雏形阶段 形成阶段
07.11.2020
h
25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07.11.2020
h
26
•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力图系统论述 教育问题,这些著作为教育学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