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句对汉英同传译文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翻译技巧7长句的翻译

纠正方法:在翻译长句时,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和 意义,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上下文语境,合理 选择是否增译或减译。
词性转换错误
在长句翻译中,有时需要将原句中的某个词语的词性 转换为另一种词性,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语 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纠正方法:在翻译长句时,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和意 义,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合理选择词 语的词性转换。同时需要注意词性转换后是否符合语境 和逻辑关系。
文学长句翻译
文学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因此在翻译文学长句时,要注重保持原文的形象和意境,避免过于 直译或意译。
文学长句中常常包含大量的修辞手法和特定表达,需要准确理解和翻译,同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艺术性 和感染力。
文学长句的翻译要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同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和风 格。
05
长句翻译案例分析
新闻长句翻译
01
新闻语言通常具有客观、准确 的特点,因此在翻译新闻长句 时,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避 免主观臆断和歧义。
02
新闻长句中常常包含大量的修 饰语和从句,需要仔细分析句 子结构,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 进行合理的断句和重组。
03
新闻长句中常常涉及到专业术 语和特定表达,需要准确理解 和翻译,避免出现错译或生硬 翻译。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语言交流
长句翻译是跨语言交流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不 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3
翻译质量
长句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文本的翻译质量, 因此长句翻译技巧的提升对于提高整体翻译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02
长句翻译技巧
拆分长句
将长句拆分成若干个短句,分别进行 翻译,使译文更加清晰易懂。
探究长句英译汉策略和技巧

探究长句英译汉策略和技巧作者:王忠玲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23期摘要:用长句子表述思想在英语文化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同时在各类各级英语考试中也涉及到英语的各类复合句,由此能否读懂长句子并进行流畅的英汉互译,不仅对文章的理解会造成困扰,也直接影响考试的成败。
在此本文对英语长句子进行结构剖析,探究英汉文化在阐述其思想方面的差异:英语重视逻辑结构严谨,汉语注重寓意,简约的短句表述;在翻译习作中探究长句子的结构、用原序、换序、重组等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文化差异长句结构翻译技巧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08(b)-0000-00英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是无须容置疑的,尤其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通过英语的学习了解世界也是当代人要修行的一门课程,如果能很好的理解英美文化的特质,不仅能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世界,也为我们顺利通过各种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而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是横在英美文化和东方文化交流中的绊脚石之一,而英语长句子又是英美文化中非常普遍的语言表述方式。
因此能否对复合句准确的理解不仅关系到对文章的通晓,而且直接影响译文的准确和通畅问题。
而英语长句的翻译一直都是英语学习者无法逾越的障碍,为了译者能对英语句子的复杂结构、英美文化知识恰当的理解,同时译者要具有一定的汉语文化功底,才能将英语的文化思想独具匠心的在汉语中很好的呈现。
因此,对英语复合句蕴含的英汉文化异同进行分析、归纳很有必要。
1 英汉文化差异英语长句子通常以简单句为本,在此语言单位基础之上赋予多个修饰成分的复杂句子。
语言是承担某种文化的思维载体和媒介,同时也蕴含着这种文化的历史、民俗、经济,政治等元素。
翻译被认为是两种文化思维模式的互换,或者说用另一种语言诠释目标语的思想。
因此,要想很好的翻译英语长句子,首要的任务就是知晓英汉文化的差异。
第一,在表述某个观点或某件事物时,英语一般用逻辑严谨的语法结构来阐述其思想,通常情况句子结构很长也复杂,与此同时,汉语则注重其寓意,用简短的语言单位表达其思想。
英汉翻译中长句,难句的处理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英汉翻译中长句,难句的处理》摘要:翻译是一种跨语言活动,语言之间的共性是可译性的基础,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则是翻译的主要障碍。
翻译要克服的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的差异性。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发展过程也完全不相同,他们的次序差别也就甚大,或竟恰恰相反。
在此论文中作者阐述了英语翻译的一个难点—长难句的翻译问题,分析了英语长难句存在的原因,强调了英语长难句翻译中应遵守忠实和顺通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介绍了英语长难句的翻译技巧—顺序译法、变序译法和分句译法,并且举例说明。
关键词:翻译句法语言语序.一、汉英语言上的差异性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掌握了大量的词汇,熟练运用语法并不一定就能做好翻译。
在翻译作业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汉译英不免严重汉语化,英译汉却又不免出现”翻译体”.也就是说,译文经常不合译文语言的规范,从而妨碍了原文内容的确切传达.在许多情况下,毛病都发生在词序不对头,尤其是在复杂长句的翻译上.(一)汉、英语的语言特点对英语学习者说,英语长句﹑难句的翻译不仅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学习者首先要掌握英汉语的语言特点.英语特点:重形合。
爱用关系词;惯用介词表动作;没有固定时序,即英语造句时常打破时间顺序;名词、代词用得多;主语出现多,等等。
如: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If you know it would come to this, 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 “主语——谓语”结构所属的逻辑范畴来自抽象思维,是西方人偏重的,是解析式的。
它以各部分为起点,如果省去主语则不成句子,所以英语必须“形合”。
汉语特点:重意合。
爱用动词;不爱用关系词;爱用由远及近的时序;实词用得多;主语能免就免,等等。
所谓重意合,仅是汉语相对英语的句法特点而言。
那么汉语的意合句与形合句的区别何在呢?为了更好地进行翻译,我们必须弄清楚它。
试比较:How would you, when you know that this might damage the apparatus? 译文:a(形合)既然你知道这样会损坏仪器,你怎么能这样做呢?b.(意合)你知道这样会损坏仪器,你怎么这样做呢?其实英语当中也不乏意合的手段,如非人称主语句、祈使句+and、片语句、定语从句等。
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和对策

, ,
英语 长 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紧接 着对 英 语 长 句翻 译 的 方 法 技 巧 进 行 解析 分 别 为 顺序 法 逆 序 法 分局 法 综 合 法 本 文 凭 借 相 对 翔 实 的 例 子和 论 述 对 英 语 长 句 的 翻 译 技 巧 进 行 了 较 为 深 入 的 剖 析 也 提 出 了切 实可 行 的 对策 以 期 在 英 译 汉 的 实 际 操 作过 程 中达 到 事半 功 倍 的 效 果
, , , ,
灵活
,
既 可 以作 为前置 状 语 又 可 以作为 后 置 状 语
。
,
,
同 时出现时
重心
一
、
。
所 以翻 译 长 句
,
重点是 如 何对各种 从 句进行 翻 译
。
则需要根据表 达 习 惯 进行具 体 位置 的 调整 时 间状 语 和 地点 状 语在使 用 时 的 灵活 也意味着其 翻 译难度 的 加 大 特 别 是语 序 和 位置 的 调整 上
5
.
英语 长 句 的 特点 及 翻 译难点 ( 一 ! 英语 长 句 的 特 点
一 般 说来
,
英语表达 和 汉语表达存在 一 定 差 异 句子结构 与语法结合 复杂 多 变
, , ,
。
句子结构是英语大厦 的 支柱
,
英语 长句 有如 下 几 个特 点 : 第 一 点是结构 复杂
,
语 的 必要 前提
、
。
, ,
。
、
要结合 上 下 文 作词义 的 引 申翻 译 ; 第 三 点是 代词含 义 的 丰 富 包括人称代词 物主 代词 反 身代词等代词在 翻 译过 程 中 需要
浅析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

浅析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摘要】英语长句在翻译中常常是一个难点,但对于提高翻译水平和有效传达原意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长句的特点和翻译长句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理解长句结构、分析长句成分、运用适当的连接词、保持句子结构一致以及注意修辞手法等翻译方法。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翻译者可以更好地处理英语长句,提高翻译质量。
结论部分强调了掌握翻译长句的技巧不仅可以提升翻译水平,还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原意,确保译文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意思。
通过学习本文介绍的方法和技巧,翻译者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英语长句,使翻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关键词】英语长句、翻译方法、理解结构、分析成分、连接词、句子结构、修辞手法、技巧、提高水平、传达原意。
1. 引言1.1 英语长句的特点英语长句的特点在于通常包含大量信息,句子结构复杂,语义深层,需要仔细解读和理解。
长句往往由多个从句或短语组成,其中存在各种修饰语,使得整个句子显得冗长而复杂。
英语长句在表达上更为灵活多变,可以通过各种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包括排比、对照、修辞等。
由于长句的繁复性和多样性,翻译长句需要更高水平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翻译长句时,译者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准确理解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确保传达原文的意思。
译者还需要灵活运用适当的连接词,使译文流畅连贯。
保持句子结构一致也是翻译长句的关键,避免因语序和结构的不一致导致歧义或误解。
译者还应注意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暗示、反讽等,力求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
英语长句的翻译需要译者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掌握翻译长句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翻译水平,有效传达原文的意义。
1.2 翻译长句的重要性翻译长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中,长句的使用频率较高。
一个长句能够更准确、更完整地表达一个观点或者一个论点,有时候一个长句能够取代多个简短的句子,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连贯。
汉英口译中汉语长句的翻译策略分析初探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W/ V i s i o n
-
汉英 口译中汉语长句的翻译策略分析初探
高 峰 ( 沈 阳职 业技 术学 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0 4 5 )
作为语义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们一般将句子视 为翻译 的基本 单位。 在新 闻发布会上 , 说话人通 常都会使用长句表达 。 而通常情况下 长句一般都有信息 巨大 、 句 型复杂的特点 . 因此汉语长句 的翻译 对于 大多数译者来说 是一项 巨大的挑 战 故而 口译从业人员应 当了解汉语 长句 , 尤其是它的一些特点 ,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 1 3译能力 . 改善 E l 译质量。根据汉语字典 : “ 句子是 由词和词组构成的 、 能够表达完整的 意思的语言单位 。” 而“ 长句指 由许 多单词 和复杂的结构组成。 表达多 重语义的句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通常长句分为下三大类 . 既: 简单长句 、 复杂长句和多 重复杂长句。 简单长句是一些由简单短句所组成 的长句 . 其主要构成部分为 四 字短语 。 例如: “ 我们不断攻坚克难 、 激流涌进 、 奋发图强 、 勇于进取 , 取 得 了一 些 列 的 优 异 成 绩 ” 复杂长句通常有两个以上分句组成 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主句 、 从句 之分 。例如“ 自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 . 在党的领 导下 . 我们不断攻坚克 难、 激流涌进 、 奋发图强 、 勇于进取 . 取得 了一些列 的优异成绩 , 这些成 绩为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打下了 良好的基 础 ” 多重复杂长句 ,是指那些 较之复杂长句 由更多分句构成 的句子 与前两者 比较起来 , 不仅在字数 、 短语 和分句 的使用数量上要 多, 而且 结构往往错 中复杂 . 翻译起来难以下手 例如“ 我注意到您在之 前回答 记 者 提 问 的 时 候 说 到 今 年 要 继 续 推进 简 政放 权 . 所 以我 想 就 这 个 话 题 请您展开来给我们具体谈一谈 . 因为我们看 到这个话题也是您在 去年 的记者会和今年的报告当中特别强调的一点 . 关 于这一点在采访 的时 候我听到大家对这项改革有很多的好评 . 但 是说 实话我们也 听到了不 少 的抱怨 . 比如说现在有的部 门依 然还存在着办事难 的现象 . 有 的部 门可能是把次要 的权放 出去了 , 但是重要的权还 留着 。 ” 该句一共 1 8 4 个汉字 , 以“ 我注意到您在之前 回答 记者提 问的时候说到今年要继续 推进简政 放权” 为主句展开 , 后 面跟 了所以 、 因为、 但是这样 的连词 引 领 的从 句 汉语长句具有 以下两个特点 意合性 所谓的意合 是没有 连接词 而单靠句子和句子之间的意义 来推断整句话意思 的语言表达特性 汉语 的句子逻辑关系是靠其语言 的意思关联 的推 断来实现 的, 因此汉语是意合性很强的语 言。 例如“ 从 前有个 山 , 山里有个庙 , 庙里有个和 尚。” 这句话分句与分句之间都有 个所 属的逻辑关 系. 三句话是靠其相互之间的意思关 联来推断其整 体 的含义的 . 中间没有加入任何连接词 但在英语表达 中我们必须要 将这种关 系表达 出来才 能让译文准确通顺 所 以该句英语版为 : t h e r e w a s a mo u n t a i n wh e r e t h e r e w a s a t e mp l e w h e r e t h e r e w a s a m o n k .其 中 定语从 句先行词 w h e r e是必不可少的 冗余 性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 就会发现汉语 的长句 中信息冗余现 象非常普遍 . 因为汉语通 常都喜欢用重复 的词语反复强调重要 内容或 为了使 表达看起来更加 紧凑完整而使用 四字结构加强语气 例如 “ 攻 坚克难 、 激流涌进 、 奋发 图强 、 勇于进取 ” 其 实核心含义 只有一个就是 通过不 断地努力 克服掉难 以想象 的困难 . 所 以通常在翻译时应 当省译 冗 余信 息 因此该 句应译 为 c o n q u e r g r e a t d i f i c u h i e s w i t h u n s w e r v i n g
英译汉中长句的翻译技巧解析

英译汉中长句的翻译技巧解析【摘要】在英语学习当中,英语长句的翻译是翻译中的难点,由于其修饰成分比较多,就必需对其结构作必要的调整,否则译文就会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不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
【关键词】英译汉;长句在英语学习当中惯于用长的句子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然而汉语则不同,常使用若干短句,叙述层次分明。
因此,在翻译长句时,首先要弄清楚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句子的中心和各层意思,然后分析几层意思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再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正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一、顺序法有些英语长句所叙述的一连串动作基本上是按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也有些英语长句的内容是按照逻辑关系安排,这与汉语表达方法比较一致,因此翻译时一般可按照原文顺序译出。
例:Even when we turn off the beside lamp and are fast asleep,electricity is working for us,driving our refrigerators,heating our water,or keeping our rooms air-conditioned.分析:该句子由一个主句、三个作伴随状语的现在分词以及位于句首的时间状语从句组成,共有五层意思:A.即使在我们关掉了床头灯深深地进入梦乡时;B.电仍在为我们工作;C.帮我们开动电冰箱;D.加热水;E.或使室内空调机继续运转。
上述五层意思的逻辑关系以及表达的顺序与汉语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顺序法翻译。
译文:即使在我们关掉了床头灯深深地进入梦乡时,电仍在为我们工作:帮我们开动电冰箱,把水加热,或使室内空调机继续运转。
二、逆译法有些英语长句的表达次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时就必须从原文后面译起,逆着原文的顺序。
例:Time goes fast for one who has a sense of beauty,when there are pretty children in a pool and a young Diana on the edge,to receive with wonder anything you can catch!分析:这个句子是由一个主句、两个定语从句和一个状语从句组成。
英汉视译过程中长句处理技巧探析

2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3期总第830期No.23,2020Total of 8300引言“英汉视译”即指译员一边阅读英文书面文稿,一边将其用汉语进行口头翻译的口译形式。
视译要求译员以阅读的方式接收源语信息并以口头方式进行翻译,尽量做到准确、通顺地“边看边译”[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沟通逐渐加强,而语言上的障碍又着实存在,因此翻译市场对于优秀口译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视译作为口译的奠基之石,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1何为长句句子是语法的最高层次,也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2]。
英语是一种结构性的语言,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因此在英语中长句非常常见,它们多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带有复杂的语法和逻辑关系,例如带有冗长修饰成分的简单句、并列句、复杂句以及并列复杂句。
这类句子包含着繁杂的信息而且结构复杂,是英汉视译的一大难点。
2英汉视译过程中长句的处理难点由于英语长句具有修饰语多、结构复杂、句子冗长以及并列成分多等特点,在英汉视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如下一些障碍。
2.1视觉限制视译是一项瞬时性的工作,在有限时间内浏览长句内容是英汉视译过程中的最大难点。
因此,对于英语长句视译的研究就离不开对人类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研究。
所谓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是指在视觉工作记忆中能够同时存储的项目数量[3]。
1997年,卢克和沃格尔在菲利普斯提出的变化觉察范式基础上进行了以彩色方块为材料的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当方块数量是1~3时,正确率是接近于100%,但当视觉项目数量超过4时,正确率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4]。
所以,英语长句视译时译者的视觉限制也是一大阻碍。
2.2逻辑关系英语长句虽然结构复杂,但其复杂结构的背后具有十分清晰的逻辑,主句与从句之间以及从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句子中或许有多个从句层层镶嵌包含多套主谓结构。
在视译条件下,译者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众多主谓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会导致译者漏译甚至是错译的发生,因此理清复杂的逻辑关系是英汉视译过程中长句处理的难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句对汉英同传译文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本文基于吉尔的“认知负荷”理论和汉英长句之间的差异,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汉语长句对汉英同声传译译文准确率的影响,并研究翻译策略的使用与译文准确率之间的关系。
标签:长句汉英同传翻译策略一、引言随着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对汉英同声传译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在汉英同传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发言人使用句式复杂、信息丰富的长句,加上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同声传译时间的紧迫性,长句翻译给译员造成很大压力。
本文试图找出长句给汉英同传造成困难的原因,并通过对同传学员的实证分析,探讨汉语长句对汉英同传的影响和翻译策略在汉英长句同传中的使用,证明运用某些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提高译文准确度。
二、理论框架在《口笔译训练基本概念与模型》(Basic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一书中,吉尔提出了问题诱因,指的是可能造成口译质量下降的因素(Gile,1995:172)。
问题诱因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处理能力要求增加引发的问题,二是信号脆弱性(signalvulnerability)带来的问题。
本文讨论的长句处理归属于第一类。
增加处理能力要求的原因主要包括:1.译出语密度过大,如发言人语速过快、信息密度过高。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单位时间处理的信息量增大,加大了听解分析负荷和译语生成负荷,导致翻译出现失误。
汉英同声传译中的某些长句信息量过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导致翻译质量的下降。
2.外部因素,包括耳机音质、频道嘈杂或其他加大译员工作量的干扰因素。
除此之外,专业术语、发言人口音过重和不寻常的语体风格都会加大译员的工作量。
3.不熟悉的名称也会加重译员的短期記忆负担,导致漏译或错译。
4.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句法差异过大,导致译员的短期记忆负荷增加,因为译员不得不在存储了大量信息后开始翻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差别大,汉英同传过程中出现长句时,译员面临的听解分析压力、短期记忆压力和译语生成压力都会增加。
译员必须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短期记忆,其他环节的精力得不到满足,由此会造成精力分配方面出现问题。
当精力负荷超载时,译员用于后续语段听解分析的精力得不到满足,就会引发失误序列;当所能提供的精力少于需求能力时,译员就会错译、漏译后续信息,导致整体翻译质量下降。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不同的文化背景使汉英两种语言经过历史演变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
为了表达某一复杂的思想,往往要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
英语和汉语的长句在结构和表达上有很大差别,英语的长句语法结构比较紧,而汉语的长句则结构较松散,没有严格语法意义上的句子结构。
汉语长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和语境的映衬,很少使用关联词语,句子按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层层展开。
对于汉语长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张绍麒和李明曾对汉语句长做过抽样统计,他们从50万字的书面材料中随机抽取了1万字的样本,统计出一共含有250个句子,结果表明“政论文平均句长(词数)为39.13,小说为20.29:政论文平均句长(字数)为67.01,小说为28.7”。
两者合计,则平均句长为29.71个词,48.86个字。
统计还表明,汉语句长比较接近正态分布。
位于高频率段的句子,其句长在政论文中处于11~35个词数的范围之内,在小说中处于6~20个词数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有的从句子所含的词数或者字数来定量研究,还有的从句法结构的复杂程度来定性分析。
但综合看来,字数较多、结构较复杂、信息量较大是长句的共同特征。
笔者认为,鉴于汉语对词语的定义和划分不是很明确,有的表达既可以算作一个词,也可以算作两个词,所以根据词数多少划分长短句的可行性有限。
结合上述研究,本文以实验材料中字数超过70字,结构复杂,含信息量大的句子为长句。
三、研究方法概述本次研究对象为某语言类高校翻译学院英汉同声传译专业研二学生,他们的母语均为汉语,第一外语均为英语,都已接受过一年的交替传译培训和一个学期的同声传译培训,熟练地掌握了同声传译的基本技巧。
笔者在实验前并未告知实验对象此次实验的研究目的,以确保译员不会由于事先了解实验动机而有意识地采取某种翻译技巧。
实验对象分别用s1、s2、s3、s4、s5、s6、S7、S8表示。
实验材料为“十二五”规划纲要两会的记者会,内容主要涉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对过去五年的总结回顾。
没有专业术语,且实验对象对新闻发布会的发言风格比较熟悉。
材料经统计共3623字,全长22分45秒,平均语速为159.25字/分,语速适中。
李长栓指出,按照适宜同传的英语发言速度(每分钟120词计算),汉语的速度应为每分钟168字,也就是应当慢于正常速度。
因此,本次实验的材料完全符合译员正常工作条件的语速要求。
因为汉语是译员母语,所以没有来自听力方面的障碍。
本次实验材料中共有69句话,其中长句有20句。
整个实验模拟汉英同声传译的现场工作过程,由笔者播放实验录音材料,各实验对象的译文被录制成音频文件保存在电脑中。
具体操作如下:笔者在实验开始前介绍本次实验的时长、发言人情况、会议主题内容等背景信息。
实验开始后统一播放录音,由实验对象做汉英同声传译,实验过程持续22分钟45秒。
实验结束后笔者立即对实验对象进行回访,目的在于了解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及是否主动运用翻译策略,便于之后深入分析。
根据录音,笔者对实验对象译文进行逐字记录。
四、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一)长句对汉英同传译文准确率的影响1.译文评分标准在评估口译质量时,首先要考虑到译员是否能够完整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其次是表达的连贯流畅度。
由于本文主要考察译员在汉语长句的压力下的翻译表现,以期发现长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译文的准确率,所以评分时主要考察译文的准确程度。
本次实验译文的评分标准如下:长句:共20句,每句分为若干信息要点,满分为10分。
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所有信息要点,无语法错误,逻辑性强的,每句得满分;每漏译或错译一个信息要点扣1分,每处语法错误扣0.5分。
短句:共49句,每句不再细分信息要点,满分为2分。
完整准确地表述每句话的意思,无语法错误,逻辑性强的,得2分;主要意思表达清楚,有个别语法错误,逻辑性较强的,得分在1.2~2分之间,视具体情况酌情给分;信息遗漏较多,有明显语法错误,逻辑性差的,得分在0.5~1.2分之间,视具体情况酌情给分;信息表述完全错误或者全部遗漏的,得0分。
2.译文准确率分析给每个实验对象的长句和短句译文打分,统计出每个实验对象长句和短句译文的准确率,准确率的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S1的长句准确率为85%,短句准确率为92.45%:S2的长句准确率为76.5%,短句准确率为80.2%:S3的长句准确率为85%,短句准确率为86.22%:S4的长句准确率为75.25%,短句准确率为78.37%;S5的长句准确率为84%,短句准确率为88.27%:S6的长句准确率为78%,短句准确率为85.31%:S7的长句准确率为75.5%,短句准确率为81.02%:S8的长句准确率为70%,短句准确率为80.41%。
根据以上统计可以得出,8位实验对象长句的译文平均准确率为78.66%,短句的译文平均准确率为84.03%。
可以看出,8名实验对象的长句平均准确率低于短句平均准确率,说明长句会影响汉英同传的译文准确率,降低译文质量。
可以看出,8名实验对象的长句译文准确率均低于短句,长短句表现差异最大的为S8,最小的为S3。
這说明长句会影响所有译员的表现,但对不同译员的影响程度不同,即不同译员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笔者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了回访,发现S3有比较丰富的大型会议口译经验,因此在处理复杂长句方面经验比较丰富,受源语句式结构影响较小,长短句的翻译表现比较均匀,没有较大起伏。
而S8没有任何会议口译的实战经验,在应对复杂长句的同传时压力比较大,因此在长短句的翻译上表现不稳定。
(二)汉英同声传译中长句的处理策略及实例分析由于长句给汉英同传译员增加了短期记忆负荷,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又增加了译语生成的负荷,因此容易造成译员短时负荷超载,导致误译、漏译的现象发生,影响同声传译的译文质量和表达效果。
因此,为了保证同传过程顺利进行,译员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处理汉语长句。
笔者通过对实验对象译文的研究和对实验对象的回访,统计出在汉语长句同传中常用的几种翻译策略,记录每位实验对象对各策略使用的具体统计情况以及每句话使用策略的种类和次数。
经过计算整理后得到表1,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每位实验对象对于策略的运用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如果把每种策略的各实验对象的使用次数加起来,可以得到:使用预测策略28次,断句策略45次,简化策略71次,转化策略42次。
用不等式表示即为:简化>断句>转化>预测。
可以看出,简化策略是使用最频繁的策略,使用比例高达38%;而预测策略为使用最少的策略,只占15%。
从表1还可以发现每位实验对象对翻译策略的应用情况,按照每人合计使用策略的次数从多至0少排序,得出:S5>S3>S1>S6=S2>S4>S7>S8。
其中S5最高,共使用策略30次;S8最少,共使用策略18次。
为了进一步研究使用翻译策略对长句译文准确率的影响,我们把每位实验对象的长句译文准确率同使用翻译策略的次数进行对比,得到下图:由图1可以发现,实验对象的长句译文准确率和使用策略的次数基本成正相关的关系。
使用策略次数越多,长句译文准确率越高;使用策略次数越少,长句译文准确率越低。
但这一结论并非绝对。
经过仔细量化,可以发现各位实验对象的长句译文准确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S3=S1>S5>S6>S2>S7>S4>S8,而各位实验对象使用翻译策略总数按从多到少排序依次为:S5>S3>S1>S6=S2>S4>S7>S8,可以发现S5虽然准确率略低于S1和S3,但使用策略次数最多。
S7虽然准确率高于S4,但是使用策略次数却少于S4。
经过比较和对实验对象的回访,笔者发现S5和S7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原因:S5在使用翻译策略时增加了记忆负荷和生成译语的负荷,因此会因为前一句使用策略而遗漏下一句的信息点;而由于实验材料语速适中,时间比较充裕,S7更偏向于循着原文的结构和语言翻译,而减少了主动使用策略的机会。
实际上S5的准确率比S1和S3低1%,而S4的准确率仅比S7低0.25%,在准确率上的差别是很小的,加之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及评分误差,不会从整体上影响实验结论。